海邊懸崖下。
一輛吊車正將一輛出事的警車,從懸崖上吊起,慢慢移到海岸。警車已經被碰撞得變了形。
一輛汽車開來,在海邊停下。
高橋圭夫和竹下健太郎走下車,老遠聽見浦安警署的川口警署長正吩咐手下,“把車裏的屍體從車裏移出來!”
“等一等!”高橋圭夫立即製止道。
川口警署長示意警察停下。
竹下健太郎走近出事的警車,對著警車一頓拍照。
“可以了嗎?”川口警署長問。
“等一等!”
高橋圭夫一邊說,一邊走近警車,朝車裏觀望。
因為泡水的緣故,車中的屍體已經移位。但凡是個人,都可以立即做出判斷,警車不是由警察駕駛衝向海中的。
因為兩具屍體,重疊在汽車的後座上。
“高橋中佐,您參觀完了嗎?”川口警署長問。他使用了參觀這個詞。
“把屍體抬出來吧。”高橋圭夫橫了一眼川口警署長。
幾個警察把屍體從車裏移出來,平放在車旁。
“兩位警察是什麽人?”
“這位胖一些的警察,名叫犬養三郎,另一位叫赤鬆河夫。這兩位都是我們浦安警署的資深警察。”
高橋圭夫和竹下健太郎蹲下身子,仔細查看屍體。身材肥胖的的屍體,脖子上明顯凸顯出一道深深的勒痕,表皮已經磨爛,露著血印。另一具瘦一些的屍體,頭部腫大,明顯遭遇過重擊。
“竹下中尉,你認為兇手用什麽兇器擊打了這位赤鬆河夫?”高橋圭夫問。
“我看不出來。”竹下健太郎說。
“根據我的經驗,兇手應該是用拳頭,或者是手掌打死了赤鬆。”川口警署長說,“兇手身體健壯,而且性格殘忍。”
“川口警署長說的沒錯。竹下中尉,你跟我去懸崖上麵看看。川口君,該怎麽弄,你自己看著辦。”
“是。”川口警署長說。“等驗屍官的報告出來,我會給您寄上一份。”
來到崖上,一道明顯的車痕印在地上。
“找一找,看看有沒有腳印。”高橋圭夫說。
竹下健太郎應了一聲,很快便在車痕左側找到了一組腳印。
“有發現!”竹下健太郎說。
“拍下來!”高橋說。
竹下拍下照片,拿出卷尺,量了量腳印長短和行走步距。
“怎麽樣?”高橋問。
“鞋印接近27厘米,”竹下說,“說明兇手的身高應該在176公分左右,體重約為80公斤。”
“你的判斷沒錯,”高橋說,“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你注意到沒有,現場沒有第二個人的腳印,說明這裏並不是第一現場。”
“高橋中佐,您的意思是,兇手至少有兩個人?”竹下健太郎說。
“這顯而易見!”高橋圭夫說。“兩個警察,一個被人擊打後腦勺致死,另一個被人用繩子勒死。再強壯的人,也不可能同時製服兩個帶槍的人。”
竹下健太郎點點頭,表示讚同。
“沿這輛警車的巡邏路段做調查,看能不能找到目擊者!”
竹下健太郎立正道:“是!”
一輛汽車開來。
“是黑穀中佐!”竹下健太郎瞥了一眼開來的汽車說。
“不管他,我們走!”高橋圭夫說。
“是!”
周滬森載了一對前往淺草寺的遊客夫婦,趕著馬車來到了淺草寺外街口。
“淺草寺到了!”周滬森說。
遊客夫婦下了車,付了車錢,朝淺草寺的雷門走去。周滬森站在街邊等候,不時朝著程振奇的算命棚子瞄上一眼。
一個陌生人走近周滬森。
“去銀座。”陌生人說。
“實在抱歉,先生。我等人。”周滬森衝著陌生人連連鞠躬。
陌生人說了句“打擾了”,上了旁邊的黃包車。
周滬森再次朝程振奇的算命棚子看去。
程振奇的算命棚的門關著,無法看清程振奇是不是在裏麵,也沒有前來算命的人推開程振奇的門。
“怎麽迴事?”周滬森坐立不安起來。
他想走到街對麵看看,但孟詩鶴特別吩咐過,不準特工組任何人進入程振奇的算命棚。
又一對夫婦走近周滬森。
“我們去新橋。”夫婦中的男子說。
“對不起,我等客人。”周滬森說。
“我們不是客人嗎?”夫婦中的女子說。
“我的意思是,有客人包了我的車。”周滬森說,“前麵200米有個公交車站,有去新橋的車。”
夫婦道了謝,朝周滬森所指的方向走去。
周滬森再把目光投向程振奇的算命棚,仍然無人進出。四名巡邏的警察,正一路巡視過來。
不能再等了。
周滬森站起身,突聽身後有人說:“車夫,去銀座。”
聲音很熟悉。周滬森迴過頭,看見孟詩鶴站在身後。
“小姐,請上車。”
周滬森扶著孟詩鶴坐進車裏,關上車廂門,駕著馬車,慢慢朝銀座方向駛去。
馬車駛到寬敞處,周滬森減慢了車速。
“東西已經取迴,”周滬森說,“迴來的時候出了點事,被迫殺了兩個警察。”
“情況我已經知道了。”孟詩鶴在車廂裏靠近周滬森說,“有一個不好的消息,你和程振奇當街殺死警察,被公寓樓上的住戶目擊。程振奇還算機靈,截住了這個目擊者的報警。”
“他這是擔心我還沒迴到家。”周滬森說。
“是的,”孟詩鶴說,“我擔心那個目擊者最終會向警方報告。你要格外小心。”
“明白。”周滬森說。
“這幾天你先不要去見程振奇。”孟詩鶴說。
“是。”周滬森說。
馬車駛到淺草地鐵口,周滬森停下馬車,讓孟詩鶴下了車。
高橋圭夫一迴到東京憲兵司令部,立即召集手下開會,研究案情。中村雄二、竹下健太郎、武田泰一和幾位低階軍官,圍坐在會議桌周邊。
“竹下,你先說說案情。”
“是。”竹下說:“出事的警察,屬於浦安警察署。發現警車的海岸,顯然並不是第一犯罪現場。兩名警察被殺的具體時間,應該在淩晨一點到兩點之間。”
“警察死了我們也管?”中村雄二說。
“中村中尉,這個案子絕不簡單。我們甚至可以做出殺害警察的兇手跟殺害田村津喜是同一夥人的判斷。”高橋圭夫說,“竹下中尉,你接著說。”
“是。”竹下健太郎一邊說,一邊亮出一張被殺警察的屍體照片讓與會者傳看,“這名身材肥胖的警察名叫犬養三郎,現年35歲,從警已經有12年零三個月,請注意犬養三郎脖子上的勒痕。”
“這位名叫赤鬆河夫的瘦個子警察的致命傷在後腦”竹下健太郎又亮出另一張被殺警察的屍體照片讓軍官傳看。“他的後腦勺被人用拳頭或者手掌擊打致死。初步判斷,兇手人數,至少在兩人以上。另外,兩個警察的佩槍也有可能落在了殺手手中。”
“兩個專業殺手……他們殺警察的目的是什麽?”中村雄二問。
“這個目前還不清楚。有可能……”
高橋圭夫打斷竹下健太郎的話。“這兩個警察都是浦安的夜巡警察。他們在巡邏過程中,可能發現了什麽,以至於被人痛下殺手。奇怪的是,兇手不是立即棄車逃跑,而是載著屍體將警車開到海邊,直接從崖上衝進海裏。這是為什麽?”
武田泰一說:“可能兇手不希望事情太早被我們知曉。”
高橋圭夫說:“武田少尉說的不錯。兇手甲也許要爭取時間讓兇手乙逃逸……當時他們可能正搬運著什麽,碰巧被警察發現,然後起了殺心。”
“高橋中佐,您說這個案子跟田村津喜案有關聯?”中村雄二問。
“是的。”高橋圭夫說。“你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中村雄二搖頭。
高橋圭夫正要解釋,高丸曹長突然推門進來。
“報告!”
高橋問:“什麽事?”
高丸說:“找到了一個目擊者。”
“太好了!”高橋說。“案情暫時就分析到這裏。竹下中尉,你跟我去見見這個目擊者。”
“是。”竹下說。
“中村中尉,你給美由紀小姐打個電話,問問密碼破譯的事情,催她盡量快一點。”
中村雄二說:“是。”
一輛吊車正將一輛出事的警車,從懸崖上吊起,慢慢移到海岸。警車已經被碰撞得變了形。
一輛汽車開來,在海邊停下。
高橋圭夫和竹下健太郎走下車,老遠聽見浦安警署的川口警署長正吩咐手下,“把車裏的屍體從車裏移出來!”
“等一等!”高橋圭夫立即製止道。
川口警署長示意警察停下。
竹下健太郎走近出事的警車,對著警車一頓拍照。
“可以了嗎?”川口警署長問。
“等一等!”
高橋圭夫一邊說,一邊走近警車,朝車裏觀望。
因為泡水的緣故,車中的屍體已經移位。但凡是個人,都可以立即做出判斷,警車不是由警察駕駛衝向海中的。
因為兩具屍體,重疊在汽車的後座上。
“高橋中佐,您參觀完了嗎?”川口警署長問。他使用了參觀這個詞。
“把屍體抬出來吧。”高橋圭夫橫了一眼川口警署長。
幾個警察把屍體從車裏移出來,平放在車旁。
“兩位警察是什麽人?”
“這位胖一些的警察,名叫犬養三郎,另一位叫赤鬆河夫。這兩位都是我們浦安警署的資深警察。”
高橋圭夫和竹下健太郎蹲下身子,仔細查看屍體。身材肥胖的的屍體,脖子上明顯凸顯出一道深深的勒痕,表皮已經磨爛,露著血印。另一具瘦一些的屍體,頭部腫大,明顯遭遇過重擊。
“竹下中尉,你認為兇手用什麽兇器擊打了這位赤鬆河夫?”高橋圭夫問。
“我看不出來。”竹下健太郎說。
“根據我的經驗,兇手應該是用拳頭,或者是手掌打死了赤鬆。”川口警署長說,“兇手身體健壯,而且性格殘忍。”
“川口警署長說的沒錯。竹下中尉,你跟我去懸崖上麵看看。川口君,該怎麽弄,你自己看著辦。”
“是。”川口警署長說。“等驗屍官的報告出來,我會給您寄上一份。”
來到崖上,一道明顯的車痕印在地上。
“找一找,看看有沒有腳印。”高橋圭夫說。
竹下健太郎應了一聲,很快便在車痕左側找到了一組腳印。
“有發現!”竹下健太郎說。
“拍下來!”高橋說。
竹下拍下照片,拿出卷尺,量了量腳印長短和行走步距。
“怎麽樣?”高橋問。
“鞋印接近27厘米,”竹下說,“說明兇手的身高應該在176公分左右,體重約為80公斤。”
“你的判斷沒錯,”高橋說,“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你注意到沒有,現場沒有第二個人的腳印,說明這裏並不是第一現場。”
“高橋中佐,您的意思是,兇手至少有兩個人?”竹下健太郎說。
“這顯而易見!”高橋圭夫說。“兩個警察,一個被人擊打後腦勺致死,另一個被人用繩子勒死。再強壯的人,也不可能同時製服兩個帶槍的人。”
竹下健太郎點點頭,表示讚同。
“沿這輛警車的巡邏路段做調查,看能不能找到目擊者!”
竹下健太郎立正道:“是!”
一輛汽車開來。
“是黑穀中佐!”竹下健太郎瞥了一眼開來的汽車說。
“不管他,我們走!”高橋圭夫說。
“是!”
周滬森載了一對前往淺草寺的遊客夫婦,趕著馬車來到了淺草寺外街口。
“淺草寺到了!”周滬森說。
遊客夫婦下了車,付了車錢,朝淺草寺的雷門走去。周滬森站在街邊等候,不時朝著程振奇的算命棚子瞄上一眼。
一個陌生人走近周滬森。
“去銀座。”陌生人說。
“實在抱歉,先生。我等人。”周滬森衝著陌生人連連鞠躬。
陌生人說了句“打擾了”,上了旁邊的黃包車。
周滬森再次朝程振奇的算命棚子看去。
程振奇的算命棚的門關著,無法看清程振奇是不是在裏麵,也沒有前來算命的人推開程振奇的門。
“怎麽迴事?”周滬森坐立不安起來。
他想走到街對麵看看,但孟詩鶴特別吩咐過,不準特工組任何人進入程振奇的算命棚。
又一對夫婦走近周滬森。
“我們去新橋。”夫婦中的男子說。
“對不起,我等客人。”周滬森說。
“我們不是客人嗎?”夫婦中的女子說。
“我的意思是,有客人包了我的車。”周滬森說,“前麵200米有個公交車站,有去新橋的車。”
夫婦道了謝,朝周滬森所指的方向走去。
周滬森再把目光投向程振奇的算命棚,仍然無人進出。四名巡邏的警察,正一路巡視過來。
不能再等了。
周滬森站起身,突聽身後有人說:“車夫,去銀座。”
聲音很熟悉。周滬森迴過頭,看見孟詩鶴站在身後。
“小姐,請上車。”
周滬森扶著孟詩鶴坐進車裏,關上車廂門,駕著馬車,慢慢朝銀座方向駛去。
馬車駛到寬敞處,周滬森減慢了車速。
“東西已經取迴,”周滬森說,“迴來的時候出了點事,被迫殺了兩個警察。”
“情況我已經知道了。”孟詩鶴在車廂裏靠近周滬森說,“有一個不好的消息,你和程振奇當街殺死警察,被公寓樓上的住戶目擊。程振奇還算機靈,截住了這個目擊者的報警。”
“他這是擔心我還沒迴到家。”周滬森說。
“是的,”孟詩鶴說,“我擔心那個目擊者最終會向警方報告。你要格外小心。”
“明白。”周滬森說。
“這幾天你先不要去見程振奇。”孟詩鶴說。
“是。”周滬森說。
馬車駛到淺草地鐵口,周滬森停下馬車,讓孟詩鶴下了車。
高橋圭夫一迴到東京憲兵司令部,立即召集手下開會,研究案情。中村雄二、竹下健太郎、武田泰一和幾位低階軍官,圍坐在會議桌周邊。
“竹下,你先說說案情。”
“是。”竹下說:“出事的警察,屬於浦安警察署。發現警車的海岸,顯然並不是第一犯罪現場。兩名警察被殺的具體時間,應該在淩晨一點到兩點之間。”
“警察死了我們也管?”中村雄二說。
“中村中尉,這個案子絕不簡單。我們甚至可以做出殺害警察的兇手跟殺害田村津喜是同一夥人的判斷。”高橋圭夫說,“竹下中尉,你接著說。”
“是。”竹下健太郎一邊說,一邊亮出一張被殺警察的屍體照片讓與會者傳看,“這名身材肥胖的警察名叫犬養三郎,現年35歲,從警已經有12年零三個月,請注意犬養三郎脖子上的勒痕。”
“這位名叫赤鬆河夫的瘦個子警察的致命傷在後腦”竹下健太郎又亮出另一張被殺警察的屍體照片讓軍官傳看。“他的後腦勺被人用拳頭或者手掌擊打致死。初步判斷,兇手人數,至少在兩人以上。另外,兩個警察的佩槍也有可能落在了殺手手中。”
“兩個專業殺手……他們殺警察的目的是什麽?”中村雄二問。
“這個目前還不清楚。有可能……”
高橋圭夫打斷竹下健太郎的話。“這兩個警察都是浦安的夜巡警察。他們在巡邏過程中,可能發現了什麽,以至於被人痛下殺手。奇怪的是,兇手不是立即棄車逃跑,而是載著屍體將警車開到海邊,直接從崖上衝進海裏。這是為什麽?”
武田泰一說:“可能兇手不希望事情太早被我們知曉。”
高橋圭夫說:“武田少尉說的不錯。兇手甲也許要爭取時間讓兇手乙逃逸……當時他們可能正搬運著什麽,碰巧被警察發現,然後起了殺心。”
“高橋中佐,您說這個案子跟田村津喜案有關聯?”中村雄二問。
“是的。”高橋圭夫說。“你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中村雄二搖頭。
高橋圭夫正要解釋,高丸曹長突然推門進來。
“報告!”
高橋問:“什麽事?”
高丸說:“找到了一個目擊者。”
“太好了!”高橋說。“案情暫時就分析到這裏。竹下中尉,你跟我去見見這個目擊者。”
“是。”竹下說。
“中村中尉,你給美由紀小姐打個電話,問問密碼破譯的事情,催她盡量快一點。”
中村雄二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