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的城北農莊秋意漸濃,農莊院子外麵金黃的稻田在微風中搖曳,百多戶佃戶正在田間地頭忙碌著,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
劉昭在自己的房間內看著手中的賬冊,這是近來各處工坊的收支情況,此時劉昭的目光專注地掃過每一行數字,臉上帶著一絲滿意的微笑,顯然對近期的經營成果頗為滿意。
“肥皂工坊女工一百三十五人,扣除各項開支後,月入純利六千三百多兩;兩處織布工坊共有新式織布機五百八十架、女工五百九十二人,月入純利一萬五千兩左右。紡紗工坊有新式紡紗機六百架、女工六百一十二人,每月采購棉花及人工成本已從織布工坊收入中抵扣......”
如今收購的劉家織布工坊已經被完全消化,工坊內的一百多架織布機、兩百架紡紗機已經改造為新式機械,全部投入了生產。
同時,為了彌補女工人數的不足,劉昭命劉耒從城外各處村子招募女工,並且願意舉家搬過來的,還可以提供五兩銀子的“安家費”,由此不但在很短時間內招募到了足夠的人手,還讓城北農莊附近的百姓戶數增加了不少。
如今城北農莊附近除了一百多戶佃戶之外,還有各處工坊家眷近千戶,城北農莊儼然成了燕州城以北最大的一處聚落。
此時劉昭低聲念著賬冊,心中暗自盤算:這些錢數都是扣除了紡紗工坊和護衛隊各項支出後的純利潤,。每月兩萬多兩銀子的收入,不僅可以夠維持現有的產業,還能有餘力去實施更多的計劃。
劉昭的思緒隨即想到了眼下的城北農莊,本就破舊的農莊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情況,必須要進行大修整了,於是劉昭開始琢磨如何建設這裏,隨即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農田,心中思緒萬千。
“公子,劉掌櫃求見。”
門外傳來值班護衛的聲音,如今劉耒負責各處工坊的管理,以及燕州城內昭明布莊的生意,所以對外都稱唿為掌櫃。而現在劉昭手下人數越來越多,一些必要的規矩也逐步建立了起來,就比如通傳製度。
“讓他進來。”
“是。”
劉昭轉身,重新坐迴書案前。
不一會兒劉耒推門走了進來,行禮之後湊了過來,低聲說道:“公子,我得到消息:劉孜桐死了!”
“什麽!”
劉昭雖然與劉孜桐沒有什麽親情可言,可畢竟有著父子之實,猛然聽聞消息也不由得心中一沉。
“怎麽死的?”
劉耒的臉上隨即露出一絲厭惡,說道:“聽聞是郭氏母子見劉家徹底敗了,於是暗中將劉家老宅和僅剩的幾處土地低價賤賣了出去,然後拿著劉家剩下的所有銀子跑路了,聽說二人是去了北麵儒州,郭氏的娘家就在那邊,應該是過去投靠了。”
“劉孜桐被一個人扔在了劉家老宅中,府中的下人也都跑光了,直到買家上門收宅子,劉孜桐才知道出了事,被活活氣死了。”
劉昭聞言眉頭微皺,雖然心中卻並無太多波瀾,對郭氏母子的舉動也沒太大的吃驚,可還是感到吃了蒼蠅一般,心中滿是鄙夷和惡心。
劉耒說道:“現在劉家徹底倒了,也算是報了當初公子被趕出來的大仇。我看今晚咱們加菜喝一頓,好好慶祝一番!”
劉昭則是沉吟了一會兒,然後緩緩說道:“劉孜桐畢竟是我的父親,雖然曾經對我多有刁難,但如今人已去世,我理應出麵安葬他。”
劉耒點頭稱是,不過卻頗有些不願意。
而劉昭則在心中暗道;“現在銀子我有了,工坊也建了起來,就連定縣的許知縣都是我的後台,可是名聲卻還沒有,如今就是一個博取名聲的好機會!”
次日,劉昭帶著劉耒前往劉家老宅,與買家寒暄了一陣之後,便在買家的帶領下,前往義莊見到了劉孜桐的屍體。隻見躺在一具薄木棺材裏的劉孜桐屍體,劉昭的臉上看不出喜悲,心中卻暗道:“如果在天有靈的話,你到底會不會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劉昭歎息一聲,對身旁的劉耒說道:“葬禮就在義莊這裏辦吧,不用太張揚。”
“是。”
劉耒急忙帶人去安排諸多事宜,而劉昭則身著素服,神情肅穆的留在義莊等候。
葬禮上,劉昭不僅親自為劉孜桐上香,還安排了豐厚的祭品,以示對逝者的尊重,前來吊唁之人紛紛對其讚不絕口。
劉孜桐畢竟曾是燕州城的豪富,更是燕州通判任上致仕的同僚,所以知縣許觀也親自前來吊唁,他對劉昭的舉動頗為讚賞,走到劉昭身旁,低聲說道:“劉公子此舉可謂大義凜然,不計前嫌,實乃忠厚仁義之人。本官深感欽佩。”
劉昭微微一笑,謙遜道:“大人過獎了,劉孜桐即便有諸多的不是,但畢竟是我的生父,我理應盡一份孝心。”
許觀點頭稱是,心中對劉昭的評價又高了幾分。
南安堂掌櫃郭奉節也前來吊唁,他對劉昭的舉動更是讚不絕口。
郭奉節走到劉昭身旁,低聲道:“劉公子,你此舉乃是以德報怨,想必日後生意上也會越來越興旺,畢竟與你這樣的有德之人做生意,我們心中都踏實。”
劉昭微微一笑,謙遜道:“郭掌櫃過獎了,那日後咱們就多多合作,有大把的機會一起賺銀子。”
葬禮結束後,劉昭將劉孜桐葬在了劉家祖墳,然後便迴到城北農莊,一進院子就看到陳舉等候在這裏。
“有事嗎?”
“公子,”
陳舉笑嗬嗬的湊了過來,說道:“是這樣的,這陣子總有人過來,想托我進咱們護衛隊。”
“嗯?那你怎麽迴複的?”
陳舉跟著劉昭進了屋子,說道:“咱們護衛隊待遇好,那些各村的青壯都羨慕極了,隻要公子發話擴編,我估計用不了十天,就能將護衛隊擴編幾倍!”
劉昭沉吟了一會兒,擴編護衛隊是遲早的事情,現在自己的產業越來越大,隻靠一屯一百多人守著是不可能的,隻不過現在自己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重新修建城北農莊。
劉昭要盡快敲定如何修建,是按照現有格局重新修葺一番,還是推到重建,又或是擴建為帶城牆的鎮子?
於是劉昭說道:“護衛隊是肯定要擴建的,隻是近來我還有別的事要辦,此事往後延一下吧。”
陳舉遺憾的點了點頭,然後問道:“公子有什麽要事,需要屬下嗎?”
劉昭笑著說道:“我想建一座城,你覺得如何?”
劉昭在自己的房間內看著手中的賬冊,這是近來各處工坊的收支情況,此時劉昭的目光專注地掃過每一行數字,臉上帶著一絲滿意的微笑,顯然對近期的經營成果頗為滿意。
“肥皂工坊女工一百三十五人,扣除各項開支後,月入純利六千三百多兩;兩處織布工坊共有新式織布機五百八十架、女工五百九十二人,月入純利一萬五千兩左右。紡紗工坊有新式紡紗機六百架、女工六百一十二人,每月采購棉花及人工成本已從織布工坊收入中抵扣......”
如今收購的劉家織布工坊已經被完全消化,工坊內的一百多架織布機、兩百架紡紗機已經改造為新式機械,全部投入了生產。
同時,為了彌補女工人數的不足,劉昭命劉耒從城外各處村子招募女工,並且願意舉家搬過來的,還可以提供五兩銀子的“安家費”,由此不但在很短時間內招募到了足夠的人手,還讓城北農莊附近的百姓戶數增加了不少。
如今城北農莊附近除了一百多戶佃戶之外,還有各處工坊家眷近千戶,城北農莊儼然成了燕州城以北最大的一處聚落。
此時劉昭低聲念著賬冊,心中暗自盤算:這些錢數都是扣除了紡紗工坊和護衛隊各項支出後的純利潤,。每月兩萬多兩銀子的收入,不僅可以夠維持現有的產業,還能有餘力去實施更多的計劃。
劉昭的思緒隨即想到了眼下的城北農莊,本就破舊的農莊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情況,必須要進行大修整了,於是劉昭開始琢磨如何建設這裏,隨即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農田,心中思緒萬千。
“公子,劉掌櫃求見。”
門外傳來值班護衛的聲音,如今劉耒負責各處工坊的管理,以及燕州城內昭明布莊的生意,所以對外都稱唿為掌櫃。而現在劉昭手下人數越來越多,一些必要的規矩也逐步建立了起來,就比如通傳製度。
“讓他進來。”
“是。”
劉昭轉身,重新坐迴書案前。
不一會兒劉耒推門走了進來,行禮之後湊了過來,低聲說道:“公子,我得到消息:劉孜桐死了!”
“什麽!”
劉昭雖然與劉孜桐沒有什麽親情可言,可畢竟有著父子之實,猛然聽聞消息也不由得心中一沉。
“怎麽死的?”
劉耒的臉上隨即露出一絲厭惡,說道:“聽聞是郭氏母子見劉家徹底敗了,於是暗中將劉家老宅和僅剩的幾處土地低價賤賣了出去,然後拿著劉家剩下的所有銀子跑路了,聽說二人是去了北麵儒州,郭氏的娘家就在那邊,應該是過去投靠了。”
“劉孜桐被一個人扔在了劉家老宅中,府中的下人也都跑光了,直到買家上門收宅子,劉孜桐才知道出了事,被活活氣死了。”
劉昭聞言眉頭微皺,雖然心中卻並無太多波瀾,對郭氏母子的舉動也沒太大的吃驚,可還是感到吃了蒼蠅一般,心中滿是鄙夷和惡心。
劉耒說道:“現在劉家徹底倒了,也算是報了當初公子被趕出來的大仇。我看今晚咱們加菜喝一頓,好好慶祝一番!”
劉昭則是沉吟了一會兒,然後緩緩說道:“劉孜桐畢竟是我的父親,雖然曾經對我多有刁難,但如今人已去世,我理應出麵安葬他。”
劉耒點頭稱是,不過卻頗有些不願意。
而劉昭則在心中暗道;“現在銀子我有了,工坊也建了起來,就連定縣的許知縣都是我的後台,可是名聲卻還沒有,如今就是一個博取名聲的好機會!”
次日,劉昭帶著劉耒前往劉家老宅,與買家寒暄了一陣之後,便在買家的帶領下,前往義莊見到了劉孜桐的屍體。隻見躺在一具薄木棺材裏的劉孜桐屍體,劉昭的臉上看不出喜悲,心中卻暗道:“如果在天有靈的話,你到底會不會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劉昭歎息一聲,對身旁的劉耒說道:“葬禮就在義莊這裏辦吧,不用太張揚。”
“是。”
劉耒急忙帶人去安排諸多事宜,而劉昭則身著素服,神情肅穆的留在義莊等候。
葬禮上,劉昭不僅親自為劉孜桐上香,還安排了豐厚的祭品,以示對逝者的尊重,前來吊唁之人紛紛對其讚不絕口。
劉孜桐畢竟曾是燕州城的豪富,更是燕州通判任上致仕的同僚,所以知縣許觀也親自前來吊唁,他對劉昭的舉動頗為讚賞,走到劉昭身旁,低聲說道:“劉公子此舉可謂大義凜然,不計前嫌,實乃忠厚仁義之人。本官深感欽佩。”
劉昭微微一笑,謙遜道:“大人過獎了,劉孜桐即便有諸多的不是,但畢竟是我的生父,我理應盡一份孝心。”
許觀點頭稱是,心中對劉昭的評價又高了幾分。
南安堂掌櫃郭奉節也前來吊唁,他對劉昭的舉動更是讚不絕口。
郭奉節走到劉昭身旁,低聲道:“劉公子,你此舉乃是以德報怨,想必日後生意上也會越來越興旺,畢竟與你這樣的有德之人做生意,我們心中都踏實。”
劉昭微微一笑,謙遜道:“郭掌櫃過獎了,那日後咱們就多多合作,有大把的機會一起賺銀子。”
葬禮結束後,劉昭將劉孜桐葬在了劉家祖墳,然後便迴到城北農莊,一進院子就看到陳舉等候在這裏。
“有事嗎?”
“公子,”
陳舉笑嗬嗬的湊了過來,說道:“是這樣的,這陣子總有人過來,想托我進咱們護衛隊。”
“嗯?那你怎麽迴複的?”
陳舉跟著劉昭進了屋子,說道:“咱們護衛隊待遇好,那些各村的青壯都羨慕極了,隻要公子發話擴編,我估計用不了十天,就能將護衛隊擴編幾倍!”
劉昭沉吟了一會兒,擴編護衛隊是遲早的事情,現在自己的產業越來越大,隻靠一屯一百多人守著是不可能的,隻不過現在自己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重新修建城北農莊。
劉昭要盡快敲定如何修建,是按照現有格局重新修葺一番,還是推到重建,又或是擴建為帶城牆的鎮子?
於是劉昭說道:“護衛隊是肯定要擴建的,隻是近來我還有別的事要辦,此事往後延一下吧。”
陳舉遺憾的點了點頭,然後問道:“公子有什麽要事,需要屬下嗎?”
劉昭笑著說道:“我想建一座城,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