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請求
重生後,反派自帶劇透標簽 作者:大拉皮拉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懇求,龍煜城看了看一臉視死如歸的王世禎,隨後又將目光轉向了麵無表情的霍禦,沒有插話。
不過師兄現在心情似乎不錯,多半會應允這個請求。
果然不出龍煜城所料,霍禦隻是簡單地吐出一個字:
“講。”
王世禎聞言,登時如蒙大赦,連忙將王家近日所遭遇的重重困境,詳盡無遺地娓娓道來。
王家在太湖之畔,已經盤踞了有千餘年,若追溯至耕種養蠶的凡人時期,其曆史還要更久。
在太湖周遭,除去南域因瘴氣彌漫、妖獸橫行而難以涉足外,其餘地域最初皆為王家所掌控。
彼時王家如日中天,最為鼎盛之時,族中同時有四名金丹老祖坐鎮!
然而,盛極必衰,物極必反。
那時的王家後輩生於家族最為興盛的年代,自視甚高,卻不知在浩瀚的修真界中,太湖隻是一汪淺水,而他們也不過是太湖之畔的井底之蛙罷了。
當時的王家世子外出遊曆時,不慎招惹了出雲國南域最為強盛的青羅宗,為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王家的四位金丹老祖,三人隕落,一人重傷。
自此之後,王家便新增了一條家訓:族中小輩在築基之前,隻能在太湖至河穀一帶活動,嚴禁踏出半步。
但遺憾的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在王家實力空虛之際,原本附屬於王家的施家與季家伺機而動,一舉吃下了太湖的西岸與北岸,王家被迫退縮至太湖以東。
若非這兩家忌憚王家還有一名在外修行的金丹修士王異,害怕招致其報複,王家恐怕直接從太湖邊上消失了。
從此,太湖的局勢從王家一家獨大變為了三足鼎立,這一局麵又維持了將近四百年。
王家最後一位中流砥柱,也就是那名於青羅宗強者手下僥幸逃脫卻身受重創的老祖,曆經那場惡戰後,壽元大損,僅僅支撐了四十年便羽化登仙。
自此,王家便隻剩一位遠在朱雀國修行的金丹期先祖——王異。而王異最後一次迴到太湖,也是因家族急召,歸家撐持門麵,出手震懾了那施、季兩家之後才離去,沒想到自此音信全無。
王家借著王異的威名又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然而,王異至今已三百年未曾歸家,施、季兩家對此早有懷疑,隻是一直隱而不發。
但局勢在最近悄然生變。
兩個月前,季家世子被青羅宗收入門牆,成為內門弟子。
沒過多久,施家天驕出關,正式步入築基後期,而此子尚不足一甲子之齡,施家即將一門雙金丹已是板上釘釘之事。
反觀王家,既無金丹老祖坐鎮,族中小輩亦是青黃不接,對比之下頹勢盡顯。
施家與季家早已將王家視為囊中之物,隻是兩家彼此間相互猜忌,生怕對方會在自己與王家的爭鬥中漁翁得利,故而一直按捺至今。
隨著兩家各自迎來喜事,似乎達成了某種共識,施季兩家都派了人去另一家送上賀禮,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要聯手瓜分王家的信號。
而河穀坊市的店鋪漲租之事,意味著河穀三家也表明了立場,不欲與王家再有私交,這對於本就風雨飄搖的王家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王世禎本已做好打算,讓王世璃與另一位築基期的叔伯帶領所有四十歲以下的王家子弟離開太湖,另覓安身之所,延續王家血脈;而他與其餘王家人則留下來守護祖祠,與靈山共存亡。
至於那些曾受王家庇護的凡人,王世禎已然是有心無力。
言及此處,正聽得入神的龍煜城忽然插話道:
“你們身處這魔道地界,竟還有心思去庇護那些凡人嗎?”
王世禎苦笑連連,緩緩言道:
“我王家本就是太湖邊上的一介凡門,有幸蒙仙人點撥,才能踏上修行之路,奉命勤修不輟。太祖曾留下祖訓:後世子孫,若有行魔門之事,屠戮無辜百姓者,必將嚴懲不貸,依族法處置。”
“再者,王家近百年來人才凋零,不得不從庇護的凡人村莊中挑選出有靈根者,令其易姓更名,充入王家。在這太湖東岸,修真者與凡人之間早已是互為魚水的關係。”
龍煜城聽罷,由衷地讚歎道:
“原來如此,王道友這祖訓確是正道之風,令人欽佩。”
王世禎摸不清這黑衣前輩究竟是在肯定還是在諷刺,隻好拱手苦笑。
這時,一直沉默不言的霍禦微微頷首:
“此事我會處理。”
對於這王家與其他兩家的恩怨糾葛,霍禦其實並未細聽,但這種事他早已做過無數次,隻需知曉目標及其位置,便已足夠。
此言一出,王世禎與王世璃兄妹倆目中驟然綻放出希望的光芒,他們極力克製著內心的狂喜,恭敬地垂首行禮:
“前輩大恩,我王家定當銘記於心,永世不忘!”
……
離開王家之後,龍煜城神識掃過還站在山門前恭送他們的王家兄妹,滿心好奇地向霍禦問道:
“師兄,我們要怎麽幫這王家?”
對於霍禦而言,此類事務早已駕輕就熟,畢竟他這魔尊往日裏便是用來處理這種麻煩的,因此隻是淡淡道:
“先去季家。”
在出發前,王世禎已將太湖周邊的詳細輿圖交予二人,季家便坐落於太湖北岸,與王家相距不過短短十數裏之遙。
龍煜城對於這種事也算熟門熟路,盡管他未曾親身體驗過,但在修真小說裏,一次性打臉整個家族乃至整個宗門,不過是主角們的基本操作。
他心中已暗自打算,待會兒到了那季家定要擦亮雙眼,仔細觀摩師兄的操作,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不過師兄現在心情似乎不錯,多半會應允這個請求。
果然不出龍煜城所料,霍禦隻是簡單地吐出一個字:
“講。”
王世禎聞言,登時如蒙大赦,連忙將王家近日所遭遇的重重困境,詳盡無遺地娓娓道來。
王家在太湖之畔,已經盤踞了有千餘年,若追溯至耕種養蠶的凡人時期,其曆史還要更久。
在太湖周遭,除去南域因瘴氣彌漫、妖獸橫行而難以涉足外,其餘地域最初皆為王家所掌控。
彼時王家如日中天,最為鼎盛之時,族中同時有四名金丹老祖坐鎮!
然而,盛極必衰,物極必反。
那時的王家後輩生於家族最為興盛的年代,自視甚高,卻不知在浩瀚的修真界中,太湖隻是一汪淺水,而他們也不過是太湖之畔的井底之蛙罷了。
當時的王家世子外出遊曆時,不慎招惹了出雲國南域最為強盛的青羅宗,為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王家的四位金丹老祖,三人隕落,一人重傷。
自此之後,王家便新增了一條家訓:族中小輩在築基之前,隻能在太湖至河穀一帶活動,嚴禁踏出半步。
但遺憾的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在王家實力空虛之際,原本附屬於王家的施家與季家伺機而動,一舉吃下了太湖的西岸與北岸,王家被迫退縮至太湖以東。
若非這兩家忌憚王家還有一名在外修行的金丹修士王異,害怕招致其報複,王家恐怕直接從太湖邊上消失了。
從此,太湖的局勢從王家一家獨大變為了三足鼎立,這一局麵又維持了將近四百年。
王家最後一位中流砥柱,也就是那名於青羅宗強者手下僥幸逃脫卻身受重創的老祖,曆經那場惡戰後,壽元大損,僅僅支撐了四十年便羽化登仙。
自此,王家便隻剩一位遠在朱雀國修行的金丹期先祖——王異。而王異最後一次迴到太湖,也是因家族急召,歸家撐持門麵,出手震懾了那施、季兩家之後才離去,沒想到自此音信全無。
王家借著王異的威名又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然而,王異至今已三百年未曾歸家,施、季兩家對此早有懷疑,隻是一直隱而不發。
但局勢在最近悄然生變。
兩個月前,季家世子被青羅宗收入門牆,成為內門弟子。
沒過多久,施家天驕出關,正式步入築基後期,而此子尚不足一甲子之齡,施家即將一門雙金丹已是板上釘釘之事。
反觀王家,既無金丹老祖坐鎮,族中小輩亦是青黃不接,對比之下頹勢盡顯。
施家與季家早已將王家視為囊中之物,隻是兩家彼此間相互猜忌,生怕對方會在自己與王家的爭鬥中漁翁得利,故而一直按捺至今。
隨著兩家各自迎來喜事,似乎達成了某種共識,施季兩家都派了人去另一家送上賀禮,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要聯手瓜分王家的信號。
而河穀坊市的店鋪漲租之事,意味著河穀三家也表明了立場,不欲與王家再有私交,這對於本就風雨飄搖的王家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王世禎本已做好打算,讓王世璃與另一位築基期的叔伯帶領所有四十歲以下的王家子弟離開太湖,另覓安身之所,延續王家血脈;而他與其餘王家人則留下來守護祖祠,與靈山共存亡。
至於那些曾受王家庇護的凡人,王世禎已然是有心無力。
言及此處,正聽得入神的龍煜城忽然插話道:
“你們身處這魔道地界,竟還有心思去庇護那些凡人嗎?”
王世禎苦笑連連,緩緩言道:
“我王家本就是太湖邊上的一介凡門,有幸蒙仙人點撥,才能踏上修行之路,奉命勤修不輟。太祖曾留下祖訓:後世子孫,若有行魔門之事,屠戮無辜百姓者,必將嚴懲不貸,依族法處置。”
“再者,王家近百年來人才凋零,不得不從庇護的凡人村莊中挑選出有靈根者,令其易姓更名,充入王家。在這太湖東岸,修真者與凡人之間早已是互為魚水的關係。”
龍煜城聽罷,由衷地讚歎道:
“原來如此,王道友這祖訓確是正道之風,令人欽佩。”
王世禎摸不清這黑衣前輩究竟是在肯定還是在諷刺,隻好拱手苦笑。
這時,一直沉默不言的霍禦微微頷首:
“此事我會處理。”
對於這王家與其他兩家的恩怨糾葛,霍禦其實並未細聽,但這種事他早已做過無數次,隻需知曉目標及其位置,便已足夠。
此言一出,王世禎與王世璃兄妹倆目中驟然綻放出希望的光芒,他們極力克製著內心的狂喜,恭敬地垂首行禮:
“前輩大恩,我王家定當銘記於心,永世不忘!”
……
離開王家之後,龍煜城神識掃過還站在山門前恭送他們的王家兄妹,滿心好奇地向霍禦問道:
“師兄,我們要怎麽幫這王家?”
對於霍禦而言,此類事務早已駕輕就熟,畢竟他這魔尊往日裏便是用來處理這種麻煩的,因此隻是淡淡道:
“先去季家。”
在出發前,王世禎已將太湖周邊的詳細輿圖交予二人,季家便坐落於太湖北岸,與王家相距不過短短十數裏之遙。
龍煜城對於這種事也算熟門熟路,盡管他未曾親身體驗過,但在修真小說裏,一次性打臉整個家族乃至整個宗門,不過是主角們的基本操作。
他心中已暗自打算,待會兒到了那季家定要擦亮雙眼,仔細觀摩師兄的操作,以備將來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