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年裏,李太兮沉迷於各種朝政和《太上經》的修煉,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半夜裏,夢到了秦玉姿。第二天急急忙忙的去請崔昆打算此事,崔昆對這個皇帝賜的學生相當偏愛,遂跟他說:“你出身寒門,能有今天的地位不容易,很大的原因是朝中一大堆新政派在明裏暗裏的支持你,你娶了秦將軍的女兒,天下的寒門士子還不知道怎麽說呢。”
李太兮道:“我與玉姿相識久矣,萬事蒙她照顧,心心相印,去年亦許她親事,如今遷延日久已是萬分慚愧,斷然不可負她。師父所謂天下寒門仕子,賢者自有出人頭地之道,仁人君子,更不會因情愛而厭我。他日若有機會同朝為官,共為社稷,又豈有寒門熱門之分?若負玉姿,是為不仁不義,不可取也。”
“賢哉,兮也,此言甚善。”崔昆撫須稱讚。
李太兮再次請:“請老師替學生主持。”崔昆點頭:“我選個吉日,就上門求親,你等我消息吧。”
“謝師父。”
迴到府裏李太兮請老道士做家長,本來他是有些嫌棄老道士的,可是奈何根本沒有上檔次的老者,隻得求他,可是沒想到人家反而不樂意:“貧道身份卑賤,做不得這種事情。”李太兮道:“師父教我長生,如何做不得?況小子不過向塘一乞兒,又哪裏是什麽高貴之人?”
老道士說:“隻怕公子這樁姻緣,是樁冤孽。”李太兮不喜道:“何出此言?”
“佳人再美,百年後亦不過紅粉骷髏,公子此時與她結婚,五十年後她老態龍鍾,而公子青春英俊,何其傷人?”
李太兮皺眉道:“老先生的長生之說,玄乎飄渺,當不得真。”
“久後自見因果,但這樁婚事,貧道絕不插手。”
李太兮憤然離去:“不識好歹!”
老道士的話並沒有被李太兮放在心裏,崔昆的求親很順利,經過一係列繁瑣的禮節,從求親到完婚,經曆時長總共五十天,陳州代表李太兮的家長和秦柏進行了接洽,皇帝陛下賞賜了新郎新年的禮服,以表喜愛,婚禮進行三天,一切禮成,兩人正式皆為夫婦,李太兮曾經去看望老道士,他沒說什麽不吉利的話,隻是歎氣。
婚禮結束的第二天,李太兮出現在門下省的衙門,崔昆問他:“你怎麽不在府裏陪陪夫人?”李太兮說:“家裏和衙門,半炷香的路程,學生深受國恩,不敢留戀家室。”崔昆笑道:“哈哈,太兮好忠義。”等李太兮去別處,左仆射謂同僚道:“此子將來必非池中之物。”
大唐王朝又一次的重要的考試又要開始了,各地的考生將赴長洛參加會考,他們本就是地方政府已經經過鄉試和州試的篩選,學識不弱,根據各地上來的統計,這次會考的人數會達到一千三百。這幾年隨著科舉的大肆進步,人數越來越多,但是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地方的考試包括京師的會試,並不是紙麵上公平公正。
這次考試,李太兮會參加,而崔昆身為門下省左仆射,將和戶部尚書、文學館尚書、國子監祭酒玄明共同擔任主考。平日裏崔昆向來不和李太兮討論政事,今天倒是頭一迴,他問:“太兮,你說說,對這次會試是什麽看法?”
“此乃為朝廷甄選人才,匡扶社稷黎民之盛事,學生每年旁觀,未嚐不憧憬向往,現在入局,還是緊張萬分。”李太兮躍躍欲試,摩拳擦掌的說。崔昆道:“科舉製在戰亂時就已經施行,隻不過礙於戰亂,規模遠遠達不到今天。仕子們趨之若鶩,朝中的大臣們卻是心驚膽戰啊。”
李太兮道:“老師心驚膽戰,怕得無非是三個人。”崔昆一笑:“哦?你倒是說說,是那三個人?”
“長孫子洛、章司禹、李湛雲。”
“接著說。”
“本朝政府起事的是長孫子洛、打天下的是李湛雲、定天下的是章司禹,此三者,是陛下最仰仗的三名大員,他們和氣,大唐和氣,他們鬧,大唐不可安寧。”
崔昆道:“那怎麽讓他們和氣呢?”
李太兮道:“中書令是百官之首,淮南章氏、清河崔氏,數百年的大家族,老師和章大人是朝中大臣之風,往哪邊吹,大人們往哪邊倒;長孫家,皇親也,皇後也姓長孫,他們勢力也大,長孫大人起於微末,心向寒門士子,認為大家族阻擋寒門仕子晉升之路是神州數百年戰亂之根源。朝廷的官就那麽點,寒門大喊著為生民立命,皇親貴戚們打了半輩子帳,現在要讓位,誰肯啊?所以中書令和尚書令,就互相不舒服了。”
“李湛雲呢?”
“安國公、北將軍、京畿道行軍大總管兼貝蘭道節度使,李將軍不在朝中,卻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匈奴不滅,李將軍不倒。李將軍喜歡章大人還是喜歡長孫大人,是勝負手。”李太兮背出了李湛雲一堆的官名,口齒伶俐的說道。崔昆又問:“那你覺得李將軍喜歡誰?”
“世家大族是大唐將士的糧食來源,得罪世家,李將軍會沒飯吃;將士們大都出身窮苦,長孫大人替他們謀劃出路,李將軍要是反對科舉,軍心不穩。”
“你說說,現在的局勢,該怎麽辦?”
李太兮道:“學生剛剛不過紙上談兵,諸位大人早就看穿一切,剩下的,就看誰更聰明,誰能懂得陛下的心思。”
“我看你很懂嘛。”
“老師真會開玩笑。”
崔昆瞪他一眼,也不生氣:“放你幾天,迴家讀書去,準備考試吧。”
“是,謝老師。”
離會考還有月餘的時間,李太兮新婚燕爾,雖然沒什麽經驗,但是好幾天的互相琢磨,坦誠相待,加上老周的提點,這時候兩人都初嚐人事,好在秦玉姿整天舞刀弄槍,李太兮醉心典籍,居然沒有怎麽沉迷。好有個好事是李太兮經過半月的時間,已經可以駕著馬兒小小奔跑,太快了還是會怕。老丈人得知此事,親自送過來一匹白色的千裏馬,還頗為溫順,李太兮非常喜歡。
其間李太兮試著把《太玄經》給秦玉姿修煉,可是她沒有絲毫感覺,沒一會兒就放棄。李太兮才想起老先生的話,略覺遺憾。他常常讀書到深夜,秦玉姿精神頭好,每晚都會端給他一碗湯,賢惠的不行。兩人還討論要不要孩子,都覺得為時過早,畢竟還小,李太兮家裏沒什麽老人,萬事都得自己做主。
這一日兩人並騎出了長洛,李太兮帶她去了桃山,路過當時趙伯庭院,那裏已經被重新打理,是李太兮自己吩咐的,隻不過這時候物是人非,熟人早就不在,看守這裏的是個莊稼漢,李太兮吩咐他:“要是有進京趕考的仕子沒地方住,就叫他來這裏,食宿我管。”
接下來李太兮又帶著秦玉姿上桃山,眺望遠處的長洛城郭,昔日情景,恍如昨日,不過半年,人皆不在。李太兮道:“以前我和兩位朋友在這裏春遊,賞桃花背文章,不想今日,故人一去,再未相見,不知何時可見。此後漫漫長路,願卿勿棄我而去。”秦玉姿道:“都是你們男人有錢就花心,以後你還不知道娶多少房小妾,你別忘了我就好。”
李太兮大汗:“不會不會,太兮今生就你一個夫人。”
兩人在桃樹下漫步,秦玉姿突然問他:“相公,你這輩子的願望,是什麽呢?”
李太兮遙望長洛方向,隻感覺那裏有一頭龍衝天而起,遂說:“天下初平,戰事皆往矣。我想大唐成為古往今來第一的王朝,為生民立命,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大治之社稷。”
“在晨學殿裏,我就知道朝廷裏的爭鬥,新政派以長孫大人為首,表麵上和和氣氣,私底下的長洛城裏卻經常打架。uu看書 .uukanshu ”
李太兮笑道:“夫人看起來隻會舞刀弄劍,實際上蕙質蘭心,什麽都知道,佩服佩服。”秦玉姿道:“爹爹管著京畿要地的軍事,朝廷裏的爭鬥,已經波及到他老人家了。”
“兵權在手,現在長洛裏哪個大人不給他老人家麵子?陛下對嶽丈也是信任有加,表麵上京城裏是中書、尚書兩省的爭鬥,實際上還得穩住嶽丈這十萬大軍,嶽丈往那裏,政治就往哪裏。”李太兮靜靜的跟她說,秦玉姿向來聰明,如今娶迴家,可不能浪費了。
秦玉姿不樂意道:“我爹爹可沒你們的本事,被放在火架子上烤。”
“誒,什麽叫我們啊,我可什麽都沒幹啊。”李太兮委屈道,秦玉姿說:“什麽叫你什麽都沒幹?堂堂的書靈子爵,喝退匈奴四十萬大軍,崔大人的門生,現在天下的寒門子弟皆如草也,可望著你這個君子。”她的意思是,小人如草,君子如風,草尚風向,這個比喻前兩天還用在催昆身上。
李太兮連連說道:“夫人謬讚,夫人謬讚。”秦玉姿認真說:“相公,你可別和爹爹作對。”
“不會不會,咱們家和萬事興,夫人是我的靠山,我說什麽也不會讓你難做,也不會讓嶽父大人難做,再說,我也沒這個本事。”
秦玉姿見他一如既往,什麽都順著自己,也心滿意足,忽然一笑道:“我還記得當初在西山的時候,被你氣走的時候你說的話。”
李太兮想了想,好不尷尬,隻是傻笑,牽著她說:“夫人真有先見之明。”
“呸,你這登徒子。”?
李太兮道:“我與玉姿相識久矣,萬事蒙她照顧,心心相印,去年亦許她親事,如今遷延日久已是萬分慚愧,斷然不可負她。師父所謂天下寒門仕子,賢者自有出人頭地之道,仁人君子,更不會因情愛而厭我。他日若有機會同朝為官,共為社稷,又豈有寒門熱門之分?若負玉姿,是為不仁不義,不可取也。”
“賢哉,兮也,此言甚善。”崔昆撫須稱讚。
李太兮再次請:“請老師替學生主持。”崔昆點頭:“我選個吉日,就上門求親,你等我消息吧。”
“謝師父。”
迴到府裏李太兮請老道士做家長,本來他是有些嫌棄老道士的,可是奈何根本沒有上檔次的老者,隻得求他,可是沒想到人家反而不樂意:“貧道身份卑賤,做不得這種事情。”李太兮道:“師父教我長生,如何做不得?況小子不過向塘一乞兒,又哪裏是什麽高貴之人?”
老道士說:“隻怕公子這樁姻緣,是樁冤孽。”李太兮不喜道:“何出此言?”
“佳人再美,百年後亦不過紅粉骷髏,公子此時與她結婚,五十年後她老態龍鍾,而公子青春英俊,何其傷人?”
李太兮皺眉道:“老先生的長生之說,玄乎飄渺,當不得真。”
“久後自見因果,但這樁婚事,貧道絕不插手。”
李太兮憤然離去:“不識好歹!”
老道士的話並沒有被李太兮放在心裏,崔昆的求親很順利,經過一係列繁瑣的禮節,從求親到完婚,經曆時長總共五十天,陳州代表李太兮的家長和秦柏進行了接洽,皇帝陛下賞賜了新郎新年的禮服,以表喜愛,婚禮進行三天,一切禮成,兩人正式皆為夫婦,李太兮曾經去看望老道士,他沒說什麽不吉利的話,隻是歎氣。
婚禮結束的第二天,李太兮出現在門下省的衙門,崔昆問他:“你怎麽不在府裏陪陪夫人?”李太兮說:“家裏和衙門,半炷香的路程,學生深受國恩,不敢留戀家室。”崔昆笑道:“哈哈,太兮好忠義。”等李太兮去別處,左仆射謂同僚道:“此子將來必非池中之物。”
大唐王朝又一次的重要的考試又要開始了,各地的考生將赴長洛參加會考,他們本就是地方政府已經經過鄉試和州試的篩選,學識不弱,根據各地上來的統計,這次會考的人數會達到一千三百。這幾年隨著科舉的大肆進步,人數越來越多,但是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地方的考試包括京師的會試,並不是紙麵上公平公正。
這次考試,李太兮會參加,而崔昆身為門下省左仆射,將和戶部尚書、文學館尚書、國子監祭酒玄明共同擔任主考。平日裏崔昆向來不和李太兮討論政事,今天倒是頭一迴,他問:“太兮,你說說,對這次會試是什麽看法?”
“此乃為朝廷甄選人才,匡扶社稷黎民之盛事,學生每年旁觀,未嚐不憧憬向往,現在入局,還是緊張萬分。”李太兮躍躍欲試,摩拳擦掌的說。崔昆道:“科舉製在戰亂時就已經施行,隻不過礙於戰亂,規模遠遠達不到今天。仕子們趨之若鶩,朝中的大臣們卻是心驚膽戰啊。”
李太兮道:“老師心驚膽戰,怕得無非是三個人。”崔昆一笑:“哦?你倒是說說,是那三個人?”
“長孫子洛、章司禹、李湛雲。”
“接著說。”
“本朝政府起事的是長孫子洛、打天下的是李湛雲、定天下的是章司禹,此三者,是陛下最仰仗的三名大員,他們和氣,大唐和氣,他們鬧,大唐不可安寧。”
崔昆道:“那怎麽讓他們和氣呢?”
李太兮道:“中書令是百官之首,淮南章氏、清河崔氏,數百年的大家族,老師和章大人是朝中大臣之風,往哪邊吹,大人們往哪邊倒;長孫家,皇親也,皇後也姓長孫,他們勢力也大,長孫大人起於微末,心向寒門士子,認為大家族阻擋寒門仕子晉升之路是神州數百年戰亂之根源。朝廷的官就那麽點,寒門大喊著為生民立命,皇親貴戚們打了半輩子帳,現在要讓位,誰肯啊?所以中書令和尚書令,就互相不舒服了。”
“李湛雲呢?”
“安國公、北將軍、京畿道行軍大總管兼貝蘭道節度使,李將軍不在朝中,卻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匈奴不滅,李將軍不倒。李將軍喜歡章大人還是喜歡長孫大人,是勝負手。”李太兮背出了李湛雲一堆的官名,口齒伶俐的說道。崔昆又問:“那你覺得李將軍喜歡誰?”
“世家大族是大唐將士的糧食來源,得罪世家,李將軍會沒飯吃;將士們大都出身窮苦,長孫大人替他們謀劃出路,李將軍要是反對科舉,軍心不穩。”
“你說說,現在的局勢,該怎麽辦?”
李太兮道:“學生剛剛不過紙上談兵,諸位大人早就看穿一切,剩下的,就看誰更聰明,誰能懂得陛下的心思。”
“我看你很懂嘛。”
“老師真會開玩笑。”
崔昆瞪他一眼,也不生氣:“放你幾天,迴家讀書去,準備考試吧。”
“是,謝老師。”
離會考還有月餘的時間,李太兮新婚燕爾,雖然沒什麽經驗,但是好幾天的互相琢磨,坦誠相待,加上老周的提點,這時候兩人都初嚐人事,好在秦玉姿整天舞刀弄槍,李太兮醉心典籍,居然沒有怎麽沉迷。好有個好事是李太兮經過半月的時間,已經可以駕著馬兒小小奔跑,太快了還是會怕。老丈人得知此事,親自送過來一匹白色的千裏馬,還頗為溫順,李太兮非常喜歡。
其間李太兮試著把《太玄經》給秦玉姿修煉,可是她沒有絲毫感覺,沒一會兒就放棄。李太兮才想起老先生的話,略覺遺憾。他常常讀書到深夜,秦玉姿精神頭好,每晚都會端給他一碗湯,賢惠的不行。兩人還討論要不要孩子,都覺得為時過早,畢竟還小,李太兮家裏沒什麽老人,萬事都得自己做主。
這一日兩人並騎出了長洛,李太兮帶她去了桃山,路過當時趙伯庭院,那裏已經被重新打理,是李太兮自己吩咐的,隻不過這時候物是人非,熟人早就不在,看守這裏的是個莊稼漢,李太兮吩咐他:“要是有進京趕考的仕子沒地方住,就叫他來這裏,食宿我管。”
接下來李太兮又帶著秦玉姿上桃山,眺望遠處的長洛城郭,昔日情景,恍如昨日,不過半年,人皆不在。李太兮道:“以前我和兩位朋友在這裏春遊,賞桃花背文章,不想今日,故人一去,再未相見,不知何時可見。此後漫漫長路,願卿勿棄我而去。”秦玉姿道:“都是你們男人有錢就花心,以後你還不知道娶多少房小妾,你別忘了我就好。”
李太兮大汗:“不會不會,太兮今生就你一個夫人。”
兩人在桃樹下漫步,秦玉姿突然問他:“相公,你這輩子的願望,是什麽呢?”
李太兮遙望長洛方向,隻感覺那裏有一頭龍衝天而起,遂說:“天下初平,戰事皆往矣。我想大唐成為古往今來第一的王朝,為生民立命,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大治之社稷。”
“在晨學殿裏,我就知道朝廷裏的爭鬥,新政派以長孫大人為首,表麵上和和氣氣,私底下的長洛城裏卻經常打架。uu看書 .uukanshu ”
李太兮笑道:“夫人看起來隻會舞刀弄劍,實際上蕙質蘭心,什麽都知道,佩服佩服。”秦玉姿道:“爹爹管著京畿要地的軍事,朝廷裏的爭鬥,已經波及到他老人家了。”
“兵權在手,現在長洛裏哪個大人不給他老人家麵子?陛下對嶽丈也是信任有加,表麵上京城裏是中書、尚書兩省的爭鬥,實際上還得穩住嶽丈這十萬大軍,嶽丈往那裏,政治就往哪裏。”李太兮靜靜的跟她說,秦玉姿向來聰明,如今娶迴家,可不能浪費了。
秦玉姿不樂意道:“我爹爹可沒你們的本事,被放在火架子上烤。”
“誒,什麽叫我們啊,我可什麽都沒幹啊。”李太兮委屈道,秦玉姿說:“什麽叫你什麽都沒幹?堂堂的書靈子爵,喝退匈奴四十萬大軍,崔大人的門生,現在天下的寒門子弟皆如草也,可望著你這個君子。”她的意思是,小人如草,君子如風,草尚風向,這個比喻前兩天還用在催昆身上。
李太兮連連說道:“夫人謬讚,夫人謬讚。”秦玉姿認真說:“相公,你可別和爹爹作對。”
“不會不會,咱們家和萬事興,夫人是我的靠山,我說什麽也不會讓你難做,也不會讓嶽父大人難做,再說,我也沒這個本事。”
秦玉姿見他一如既往,什麽都順著自己,也心滿意足,忽然一笑道:“我還記得當初在西山的時候,被你氣走的時候你說的話。”
李太兮想了想,好不尷尬,隻是傻笑,牽著她說:“夫人真有先見之明。”
“呸,你這登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