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兮對《太上經》實際上沒什麽興趣,倒是對《金剛經》興趣非凡,想找個機會問問那個淬皮散怎麽做,但奈何者老頭子顯然被自己今天沉迷女色給惱火了,隻能改日問之。就認真練《太上經》,尋思這幾天要是可以引氣入體進入一層,老頭子肯定開心,到時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就知道淬皮散怎麽弄了。
然而七八天下來,李太兮除了讀書就是煉《太上經》,未與老周孫子玩耍,府中丫鬟也多不接觸,實在無味至極,修行上也不見得多有長進,隻是延長氣感的時間罷了,亦不過半個時辰,遂忍著怒氣問老道士:“所謂的引氣入體,何時可見成效。”
老道士說:“此乃小公子資質與勤奮程度之結果,何故問貧道?”
按下不提,又問:“我見《金剛經》有淬皮散,言無此藥不可練功,藥在哪裏?哪裏可求?”
老道士說:“此藥世間難尋,小公子練《太上經》有成,我授予第二第三層功法,第三層成,則可求淬皮散,否則於身不利。貧道不告詳情,唯怕小公子貪心,急於求成,走火入魔耳。”
“老匹夫!安敢欺我?我將藥方與禦醫看了,他們說聞所未聞其中藥物,汝何有藥?”李太兮大怒,老道士卻蔑視道:“此庸醫凡俗,安能識我靈丹妙藥?”
“汝有何能?教禦醫為庸醫?”
“似周管家之痛風,禦醫可治否?”李太兮無言以對,憤然離去,老道士還喊:“望小公子勤勉修煉,必成仙道。”
李太兮被他氣得不輕,但是到底年輕人心性,轉眼又忘,正好這幾天沒事,每天下午迴來了就在房裏修煉《太上經》。
年級如此小就有如此枯坐的本事,當真了不得,眾位看官誰有如此本事?
終於過了七八天,入定已久得李太兮引得一縷氣息入體,頓時精神大振。那氣息渾厚莊重,李太兮明顯感覺到自己與附近的土地親近了幾分。那縷氣息自鼻孔而入,行遍周身,最終匯入丹田不見。這說的是一種感覺,並不是說真的看見一縷氣息在經脈中遊走,李太兮還沒有內視的本事。
等他睜開眼睛,已經是入夜了,有些不明所以,沒法確認自己是不是到了所謂的第一層,於是起身走出屋子,腳才踩到石板上,就感覺大不一樣。自己與土地間產生一種莫名的親切,似乎它可以給予自己力量,生的氣息自腳底傳來,精神也有隱隱上升的感覺,這感覺並不明顯,他不確認這是不是心理作用。
這一駐足想到天色已晚,老道士大概休息了,就沒去打擾,自迴房間睡覺了。
第二天大早上老道士又還沒起來,老周拉著李太兮自己進宮了,半路上說:“少爺,那天來的老先生真了不得,居然識字。”
“你怎麽知道?”
“嗨,這兩天他教小林讀書呢,可真是好人啊。”老周笑嗬嗬得說,李太兮也笑,就說:“這可真是好極了,我迴來的時候找文學館的幾位大人要幾本《詩經》,讓老先生一個個教你們,以後咱們也能‘胡為乎泥中?’”。
“啥意思,少爺。”
“多讀書,多讀書。”
老周笑說人老力不從心,李太兮沒搭理他,等到快到宮門口的時候,太監小展子急急忙忙的上看說:“書靈子爵大人,小展子等候多時了。”
李太兮道:“公公與我相識多年,今日怎麽這麽生分了?這客氣話說的。”
小展子說:“昨晚陛下突然下旨,所有晨學殿的學子都到西山匯合,今兒個不上學,去田獵。”
“怎麽不早說?”
“陛下特意囑咐,要考驗諸位的隨機應變能力。”
“那還不快走?沒去可是抗旨啊。”李太兮轉身就上了馬車,小展子拉住他:“陛下要你們自己去。”
李太兮一愣,旋即點頭:“是。”
簡直是豈有此理,西山離長洛城幾十裏地,皇帝他自己要是才出發的話這個點估計都還沒到,卻要搞什麽“自己去”,李太兮這些人才幾歲啊?簡直是豈有此理!
但是嘴上臉上不能有不滿的地方,李太兮直接找到個車夫,扔個大銀子:“西山,去不去?”
車夫搖頭:“今天不行,官軍吩咐了,西山一帶戒嚴,陛下他老人家狩獵呢。”李太兮道:“我就是去找陛下的,你休要多言,遇到官軍自有我對付,不勞你。”
“行,有官老爺攔路我掉頭就走,銀子我可是不退的,這得說好了。”
“成。”這就是李太兮自己去的方式,不依靠宮裏,也不依靠家裏,他也是沒辦法,自己不會騎馬的。
可是還沒上車,背後就像是秦玉姿叫他:“太兮,太兮。”李太兮轉過頭去,但見她駕著一輛馬車,悠哉悠哉的揚鞭子。李太兮一時間沒說話,她近了就說:“知道你不會騎馬,特地找了輛馬車,走,我拉你去西山,也好有個伴。”
“欸,小姑娘,沒你這樣搶生意的啊?”人家車夫不樂意,李太兮直接躍上秦玉資的車架說:“銀子賞你了。”秦玉資見此揚鞭走了,留下一臉懵逼的車夫,在車廂裏,李太兮問:“陛下怎麽想起帶我們去打獵了?往年可都沒我們晨學殿什麽事情。”
秦玉資駕車,嘴上說:“我哪裏知道,可能是看我們長大了吧。太兮,你該去學騎馬啦。”李太兮在車裏點頭稱是。
此去西山路途遙遠,秦玉資沒一會兒就累了,強行把李太兮拉出來教他趕馬,好在這並不難學,兩人嘻嘻哈哈之間竟然就有模有樣了,李太兮把鞭子打在馬背上,嘴上叫一聲“駕”,馬兒噔噔噔的跑,李太兮玩心大起,不亦樂乎。由於皇帝出行,又是一年一度的西山會獵,這一帶早就被禦林軍及長洛各級官員檢查了個遍,沿途還有軍士駐紮,沒有任何危險。那些軍士見是將軍之女,還有不少討好的。李太兮小時候罵退四十萬匈奴的事情長洛城販夫走卒都口談不已,何況這些軍士,遂瓜果、綠豆湯之類的解暑食物,竟然沒有斷過,可謂其樂融融,尤其是秦玉資,更是對那些前來獻殷勤的軍士歡笑不已,大唿爽快,那些軍士見她巾幗小姐,嘴巴上虎父無犬子愣是改成虎父無犬女,以至於李太兮文文弱弱的樣子倒是平白讓他們看輕幾分。
等到傍晚時分,李太兮兩人在歡聲笑語之中終於到了西山,看著錦旗遍布山野,山的四周也早早被圍起來,也不知心中做什麽感想,突然旁邊有人喊他們:“太兮、玉資,這裏,快過來。”他們扭頭看過去,就見太子李尚知在一處帳篷簾子口在招手,兩人不敢怠慢,連忙跑過去彎腰行禮:“見過太子。”
李尚知也不大,不滿十五,不然也不會在晨學殿,拉住李太兮,看著秦玉資說:“快進來吧,我跟父皇一起來的,咱們晨學殿的一幫人,就我跟父皇來,你們可得自己來。”李太兮嗬嗬一笑:“陛下可真疼殿下。”
“不說這個,父皇他們已經上山去了,叫我在這裏等你們,老三和玄成小弟弟也來了。”太子嘴巴裏的老三是三皇子李宗然,玄成是玄明的兒子,剛來的晨學殿,玄明今年還成了國子監祭酒,戶部尚書,再加上文學館尚書,無論名望還是權力都大得很,李卷月上位以來對世家大族大有壓製,大力扶持寒門士子,這玄明是操刀手。
李太兮和秦玉資不免的又對三皇子行禮,秦柏等將軍和玄明等文官表麵都是李卷月登基的從龍老臣,並且還跟著打下大唐江山,但是眾文武關係並不是很好,亂世安天下之武將與太平治天下之文臣,自古以來就不是能合到一塊的。以此,秦玉資對這個八歲的小孩子也不是很對付,不冷不熱的點頭算見過,弄得人家小孩子滿臉委屈。還是李太兮過去摸摸頭以示安慰,畢竟當年入少學,還是玄明跟著辦理的。
大帳裏的官員又過來和李太兮兩個見麵打招唿,u看書 ww.uukanshu.om為首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這次負責他們這些人的起居,名叫馬儒煥,是向塘人,聽他自我介紹李太兮還驚訝了一下:“哦?大人家鄉是向塘?”馬儒煥道:“是的,下官素來知道書靈子爵是向塘老鄉,今日得見,足慰平生。”
李太兮道:“唉,當年一場大水,我什麽都不記得了,俱往矣。”馬儒煥道:“爵爺年紀輕輕就有罵退匈奴四十萬大軍之曠世奇功,未來不可限量,何必苦於過去?我等關中向塘學子,無不仰慕爵爺。”
“不說了不說了,都是淚,這幾天還要馬大人多多照顧。”李太兮罷手不提,馬儒煥連稱不敢,隻說職責所在。
晚上被安排一間帳內,環境還算不錯,正捧著一本書借著燭火在讀,路過的玄明看他認真的樣子欣慰的點點頭,他對著個父母雙亡的乞兒相當有好感,正要離去,忽然看到秦柏的女兒秦玉資跑進去跟他說話。隻見李太兮也不理她,隻是讀書,有一句沒一句的應付,心中更是讚歎此子有柳下惠之質樸,遂對身旁的人說:“陳先生,你看那帳篷裏的是誰?”
舊日少學一書院院長,陳州先生看去,歎道:“莫非是昔日我院中,喝退四十萬匈奴之孺子,李太兮乎?”
玄明笑道:“先生和他常見麵,何故作此久遇故交之狀?”陳州笑道:“大人明察,下官是想讓大人好好栽培他。”
玄明道:“昔年我與陛下同出長洛,親見此子辯才之能,如何忘卻?蓋怕他恃才傲物,陛下親自留之,親自培養,何用我來栽培?先生勿憂,迴城吧,一堆事呢。”
然而七八天下來,李太兮除了讀書就是煉《太上經》,未與老周孫子玩耍,府中丫鬟也多不接觸,實在無味至極,修行上也不見得多有長進,隻是延長氣感的時間罷了,亦不過半個時辰,遂忍著怒氣問老道士:“所謂的引氣入體,何時可見成效。”
老道士說:“此乃小公子資質與勤奮程度之結果,何故問貧道?”
按下不提,又問:“我見《金剛經》有淬皮散,言無此藥不可練功,藥在哪裏?哪裏可求?”
老道士說:“此藥世間難尋,小公子練《太上經》有成,我授予第二第三層功法,第三層成,則可求淬皮散,否則於身不利。貧道不告詳情,唯怕小公子貪心,急於求成,走火入魔耳。”
“老匹夫!安敢欺我?我將藥方與禦醫看了,他們說聞所未聞其中藥物,汝何有藥?”李太兮大怒,老道士卻蔑視道:“此庸醫凡俗,安能識我靈丹妙藥?”
“汝有何能?教禦醫為庸醫?”
“似周管家之痛風,禦醫可治否?”李太兮無言以對,憤然離去,老道士還喊:“望小公子勤勉修煉,必成仙道。”
李太兮被他氣得不輕,但是到底年輕人心性,轉眼又忘,正好這幾天沒事,每天下午迴來了就在房裏修煉《太上經》。
年級如此小就有如此枯坐的本事,當真了不得,眾位看官誰有如此本事?
終於過了七八天,入定已久得李太兮引得一縷氣息入體,頓時精神大振。那氣息渾厚莊重,李太兮明顯感覺到自己與附近的土地親近了幾分。那縷氣息自鼻孔而入,行遍周身,最終匯入丹田不見。這說的是一種感覺,並不是說真的看見一縷氣息在經脈中遊走,李太兮還沒有內視的本事。
等他睜開眼睛,已經是入夜了,有些不明所以,沒法確認自己是不是到了所謂的第一層,於是起身走出屋子,腳才踩到石板上,就感覺大不一樣。自己與土地間產生一種莫名的親切,似乎它可以給予自己力量,生的氣息自腳底傳來,精神也有隱隱上升的感覺,這感覺並不明顯,他不確認這是不是心理作用。
這一駐足想到天色已晚,老道士大概休息了,就沒去打擾,自迴房間睡覺了。
第二天大早上老道士又還沒起來,老周拉著李太兮自己進宮了,半路上說:“少爺,那天來的老先生真了不得,居然識字。”
“你怎麽知道?”
“嗨,這兩天他教小林讀書呢,可真是好人啊。”老周笑嗬嗬得說,李太兮也笑,就說:“這可真是好極了,我迴來的時候找文學館的幾位大人要幾本《詩經》,讓老先生一個個教你們,以後咱們也能‘胡為乎泥中?’”。
“啥意思,少爺。”
“多讀書,多讀書。”
老周笑說人老力不從心,李太兮沒搭理他,等到快到宮門口的時候,太監小展子急急忙忙的上看說:“書靈子爵大人,小展子等候多時了。”
李太兮道:“公公與我相識多年,今日怎麽這麽生分了?這客氣話說的。”
小展子說:“昨晚陛下突然下旨,所有晨學殿的學子都到西山匯合,今兒個不上學,去田獵。”
“怎麽不早說?”
“陛下特意囑咐,要考驗諸位的隨機應變能力。”
“那還不快走?沒去可是抗旨啊。”李太兮轉身就上了馬車,小展子拉住他:“陛下要你們自己去。”
李太兮一愣,旋即點頭:“是。”
簡直是豈有此理,西山離長洛城幾十裏地,皇帝他自己要是才出發的話這個點估計都還沒到,卻要搞什麽“自己去”,李太兮這些人才幾歲啊?簡直是豈有此理!
但是嘴上臉上不能有不滿的地方,李太兮直接找到個車夫,扔個大銀子:“西山,去不去?”
車夫搖頭:“今天不行,官軍吩咐了,西山一帶戒嚴,陛下他老人家狩獵呢。”李太兮道:“我就是去找陛下的,你休要多言,遇到官軍自有我對付,不勞你。”
“行,有官老爺攔路我掉頭就走,銀子我可是不退的,這得說好了。”
“成。”這就是李太兮自己去的方式,不依靠宮裏,也不依靠家裏,他也是沒辦法,自己不會騎馬的。
可是還沒上車,背後就像是秦玉姿叫他:“太兮,太兮。”李太兮轉過頭去,但見她駕著一輛馬車,悠哉悠哉的揚鞭子。李太兮一時間沒說話,她近了就說:“知道你不會騎馬,特地找了輛馬車,走,我拉你去西山,也好有個伴。”
“欸,小姑娘,沒你這樣搶生意的啊?”人家車夫不樂意,李太兮直接躍上秦玉資的車架說:“銀子賞你了。”秦玉資見此揚鞭走了,留下一臉懵逼的車夫,在車廂裏,李太兮問:“陛下怎麽想起帶我們去打獵了?往年可都沒我們晨學殿什麽事情。”
秦玉資駕車,嘴上說:“我哪裏知道,可能是看我們長大了吧。太兮,你該去學騎馬啦。”李太兮在車裏點頭稱是。
此去西山路途遙遠,秦玉資沒一會兒就累了,強行把李太兮拉出來教他趕馬,好在這並不難學,兩人嘻嘻哈哈之間竟然就有模有樣了,李太兮把鞭子打在馬背上,嘴上叫一聲“駕”,馬兒噔噔噔的跑,李太兮玩心大起,不亦樂乎。由於皇帝出行,又是一年一度的西山會獵,這一帶早就被禦林軍及長洛各級官員檢查了個遍,沿途還有軍士駐紮,沒有任何危險。那些軍士見是將軍之女,還有不少討好的。李太兮小時候罵退四十萬匈奴的事情長洛城販夫走卒都口談不已,何況這些軍士,遂瓜果、綠豆湯之類的解暑食物,竟然沒有斷過,可謂其樂融融,尤其是秦玉資,更是對那些前來獻殷勤的軍士歡笑不已,大唿爽快,那些軍士見她巾幗小姐,嘴巴上虎父無犬子愣是改成虎父無犬女,以至於李太兮文文弱弱的樣子倒是平白讓他們看輕幾分。
等到傍晚時分,李太兮兩人在歡聲笑語之中終於到了西山,看著錦旗遍布山野,山的四周也早早被圍起來,也不知心中做什麽感想,突然旁邊有人喊他們:“太兮、玉資,這裏,快過來。”他們扭頭看過去,就見太子李尚知在一處帳篷簾子口在招手,兩人不敢怠慢,連忙跑過去彎腰行禮:“見過太子。”
李尚知也不大,不滿十五,不然也不會在晨學殿,拉住李太兮,看著秦玉資說:“快進來吧,我跟父皇一起來的,咱們晨學殿的一幫人,就我跟父皇來,你們可得自己來。”李太兮嗬嗬一笑:“陛下可真疼殿下。”
“不說這個,父皇他們已經上山去了,叫我在這裏等你們,老三和玄成小弟弟也來了。”太子嘴巴裏的老三是三皇子李宗然,玄成是玄明的兒子,剛來的晨學殿,玄明今年還成了國子監祭酒,戶部尚書,再加上文學館尚書,無論名望還是權力都大得很,李卷月上位以來對世家大族大有壓製,大力扶持寒門士子,這玄明是操刀手。
李太兮和秦玉資不免的又對三皇子行禮,秦柏等將軍和玄明等文官表麵都是李卷月登基的從龍老臣,並且還跟著打下大唐江山,但是眾文武關係並不是很好,亂世安天下之武將與太平治天下之文臣,自古以來就不是能合到一塊的。以此,秦玉資對這個八歲的小孩子也不是很對付,不冷不熱的點頭算見過,弄得人家小孩子滿臉委屈。還是李太兮過去摸摸頭以示安慰,畢竟當年入少學,還是玄明跟著辦理的。
大帳裏的官員又過來和李太兮兩個見麵打招唿,u看書 ww.uukanshu.om為首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這次負責他們這些人的起居,名叫馬儒煥,是向塘人,聽他自我介紹李太兮還驚訝了一下:“哦?大人家鄉是向塘?”馬儒煥道:“是的,下官素來知道書靈子爵是向塘老鄉,今日得見,足慰平生。”
李太兮道:“唉,當年一場大水,我什麽都不記得了,俱往矣。”馬儒煥道:“爵爺年紀輕輕就有罵退匈奴四十萬大軍之曠世奇功,未來不可限量,何必苦於過去?我等關中向塘學子,無不仰慕爵爺。”
“不說了不說了,都是淚,這幾天還要馬大人多多照顧。”李太兮罷手不提,馬儒煥連稱不敢,隻說職責所在。
晚上被安排一間帳內,環境還算不錯,正捧著一本書借著燭火在讀,路過的玄明看他認真的樣子欣慰的點點頭,他對著個父母雙亡的乞兒相當有好感,正要離去,忽然看到秦柏的女兒秦玉資跑進去跟他說話。隻見李太兮也不理她,隻是讀書,有一句沒一句的應付,心中更是讚歎此子有柳下惠之質樸,遂對身旁的人說:“陳先生,你看那帳篷裏的是誰?”
舊日少學一書院院長,陳州先生看去,歎道:“莫非是昔日我院中,喝退四十萬匈奴之孺子,李太兮乎?”
玄明笑道:“先生和他常見麵,何故作此久遇故交之狀?”陳州笑道:“大人明察,下官是想讓大人好好栽培他。”
玄明道:“昔年我與陛下同出長洛,親見此子辯才之能,如何忘卻?蓋怕他恃才傲物,陛下親自留之,親自培養,何用我來栽培?先生勿憂,迴城吧,一堆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