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水,衝的無數人家破人亡,大批的流民向旱處的城市奔走。半月前,李卷月的大軍先掃平北方的匈奴王庭,然後轉戰關中,以三十萬打敗劉正和趙延的一百萬聯軍,最後挖開衝河堤壩,水淹向塘的三十萬劉趙騎兵,就是這半個月,李唐王朝來了。
年僅二十三歲的李卷月代表這個世界的巔峰,前不見古人,打下了李唐八成的江山。
向塘被水淹的無數貧民湧進長洛,這裏被定成新王朝的都城,剛剛殺了無數人的李卷月還沒從馬上下來,直接衝著戶部衙門的大門喊話:“戶部的人搞什麽東西?城外都死那麽多人了,還不出去管管?現在天下太平,再死人,你們也不用幹了!”
天下初平,六部忙的要命,無數人升官,無數人死去。
李卷月把寶劍束之高閣,三天內就從老爹手裏拿到了文學館的正規編製,全部由門下的幕僚構成,文學館尚書是正二品的官員,七天內在文學館的組織下成立少學,特地麵向寒門子弟,連那些流民裏不滿十歲的都收。
機遇就這樣來了,還在等著施粥的破落小屁孩在幾天前的大水裏死了全家,隨著大部隊跑到長洛,總算吃到了幾口熱粥,今天還能蹭一頓。可是手裏的還殘留著口水的陶碗沒有接到粥,就猛地被人抱起來,像爸爸的懷抱,抱他的人年齡也和自己爸爸差不多,小屁孩愣愣看他不說話。像爸爸的家夥問他:“這是誰家的孩子?不到十歲吧?怎麽沒送到少學去?”
隨行的家夥笑著說:“殿下,這才幾天,總有疏漏的。”
“玄明,這要抓緊,你疏漏幾個,就可能死掉幾個,他們才幾歲?沒生存能力的。”
“是。”
像爸爸的家夥問小屁孩:“孩子,你叫什麽?爸爸媽媽呢?”
小屁孩腦袋裏也不知道想什麽,隻說:“阿大,阿大。”像爸爸的家夥一愣,旋即就樂,連聲說好,抱著就走了。接下來小屁孩有些雲裏霧裏的,像爸爸的家夥帶他吃飯、洗澡、穿衣服,然後送到一個府邸交給一個三十出頭的先生,並給他取名字:李太兮。
這裏有很多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小屁孩吃飽穿暖,竟然三兩下和他們玩在一起,像爸爸的傍晚時分跟他打個招唿:“你就在這,聽先生的話,過些天我再來看你。”吃飽穿暖的小屁孩當然沒有任何意見,直到懂事以後,他才知道這位像爸爸的人叫做李卷月。
這座府邸是少學的一處院子,那個三十出頭的男人叫做陳州,是院長。晚間李太兮被領進一間房裏,裏麵加上他三個人,一張床,李太兮最小。根據吩咐,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三個小孩都要在一起睡覺了,因為都是大水淹了的人,倒沒什麽脾氣,最大的叫錢小張,中間的牛三,都是農家子弟,不過人有自己的名字,不像李太兮臨時取得。
院長陳州說了,以後錢小張是老大,牛三老二,李太兮老三,大的要照顧小,小的要尊敬大的,要是不聽話,當心戒尺!
李太兮累了好幾天,沒一會兒就睡著了,另外兩個小屁孩倒是有精神,嘻嘻哈哈的不停,等到管理人員過來一通罵:“小兔崽子,還不趕緊睡覺,欠練是不是?”巡邏的是侍衛們,他們剛剛從戰場下來,戾氣未消,眾小孩立馬睡覺了。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們就都被叫起來,簡單的洗漱過後吃飯,然後開始識字,沒錯,上學開始了。
少學裏清一色的男孩子,據說貴族學子集中學習的地方叫做國子監,那裏有少許的女孩子,但這和李太兮沒什麽關係。自此他就在長洛的少學裏安定下來,過了五六年,第一批少學弟子隻剩下可憐的二三十人,餘下的大多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有的去給管家當下人,有的資質愚鈍出去幫工,都有。剩下的這些就是少學的希望,李太兮今年十三,是第一批學員裏最小的,錢小張和牛三則不在此地了。
李太兮對當初送自己來的人已經沒什麽印象,這些年他學的很好,至少院長陳州是這麽認為的,對他抱以厚望,今年就打算讓他參加長洛城中的會考,相當於地方的秀才考試,對於這些寒門子弟來說,科舉考試是出人頭地的不二選擇。
這天清晨,李太兮在院子裏讀書,屋子裏傳來那些新來孩子的朗朗讀書聲,心情有些煩悶,就讀不進去,春末時節,已經有些許暑意。旁邊走過來一人,跟他說:“太兮,出去走走吧,這裏哪裏讀得進去?”是同屆的學生,張守仁,名字是這兩年才改的,之前的名字老傻氣了,不提也罷。李太兮起身點頭,說:“好啊,叫上一本兄吧,去桃山,還能趕上桃花。”
“好好,聽說現在桃花遍地,正是遊玩的好去處。”張守仁同意,兩人聯訣去找人,那人叫孫一本,三人關係向來友好。
沒多久三人就跟院長大人請辭,陳州很爽快的準了。他們出了院子,晃晃悠悠的沿街而行,
些年唐王朝養民屯田,民生相當不錯,已經很少出現餓死的情況,因此街上的行人不少,還有不少賣小玩意兒的商販,頗有生氣,和當初的蕭條不可同日而語。沒錢雇車,他們就走出城門,嘻嘻哈哈的往北邊的桃山行去。
“太兮,你是我們當中最小的,院長有意讓我們共同去參加今年的會試,你有信心嗎?”孫一本半途中閑聊問及此事,李太兮道:“迎難而上就是。”
張守仁道:“一本,你看看人家,哪裏像你這樣患得患失的?太兮說得極好,迎難而上耳。”
“言之有理。”
三人漸漸近了桃山,已經是下午,日頭漸漸遲暮,李太兮說:“我三人今天恐怕又要去麻煩趙伯一家了。”他們經常來桃山玩,山下的趙員外一家對他們極好,每每有招待,視若子侄。張守仁說:“等我出息了,一定要報答他老人家,院長是師長,趙員外無異於家父啊。”三人深有同感。
等到了趙員外的莊園,是他的管家接待了三人:“是你們啊,進來吧,老爺出去辦事了,還說你們今年打算考試,要見見你們呢。”
孫一本最熟絡:“行叔好,又來打攪了。”管家姓張,單名一個行字,他笑道:“嗨,沒特殊情況你們就吃幾個饅頭,房間也不用臨時整理,哪裏說得上麻煩,快進來吧。”
府裏人不多,就七八個人,都是男人,看他們一身彪悍的氣息,三個孩子都知道,必是身經百戰之輩,現在太平,退休了。他們的到來很受歡迎,都是三四十歲的男子漢,有幾個娃娃來當然開心,雖然他們都不是什麽文化人,卻都相當喜歡學習,三個娃娃還教過他們讀書。正趕上他們殺牛,李太兮三個再不好意思也沒法拒絕,少有的開葷。
有個漢子問:“你們三個又上山玩啊?”張守仁道:“對啊,院子裏那些小弟弟讀書聲太大了,我們讀不進去。”對方說:“要不你們直接搬過來吧,天天上山念書去,反正陳州先生又不是不知道我們。”
“哈哈,狗剩這話說得,人家白天上山是沒人吵,晚上哥幾個喝酒還不得弄得他們睡不著覺啊,都還是孩子。”
“哈哈哈。”眾人哄笑。
莊園裏有他們三個人的一間屋子,遂同塌而眠,第二天早上隨口吃了些就拿著書本和幹糧上山了,今天可以讀一整天。此山的桃花紅的最久最熟,春夏兩季三人經常聚於這裏讀書,笑自己是什麽桃花三友,此稱私下笑談則可,往外說可就貽笑大方了。山上可以遙望遠處的長洛城郭,子雲君子登高必賦,他們賦不出來,總是朝著城牆大聲背誦課文,蔚籍心中。
李太兮衝著城郭又在大聲背書,這裏沒什麽人,也沒人笑話,忽然聲音止住,眼睛瞪得碩大,uu看書.uukansuom 孫一本坐在地上問:“太兮,怎麽不背了?莫不是忘記了課文?”
“兩位,你們看,這城門怎麽關了?”
兩人走過來看,嘴上還不信:“不會吧,按理說現在才開城門,沒道理啊。”但是看到就愣了,城門已經緊閉,還有巡邏的軍士騎馬在趕人,城門前很快被肅清,護城河上的吊橋被拉起來,城樓上豎起無數紅黑色的旗幟,唐!
“怎麽迴事?”
“打仗了,打仗了,”孫一本是長洛本地人,小時候就見過這場麵,他續道:“那時候劉趙聯軍要打長洛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
“四海承平,二殿下掃平宇宙,哪裏還有仗打?”張守仁反駁道。
“莫不是哪路將軍反了?”李太兮問,張守仁說:“如此倉促,長洛百裏之內隻有秦柏的十萬軍隊,但秦柏隸屬二殿下,出生入死多年,不可能反啊?”李太兮道:“你知道具體情況是什麽?鬼知道會不會貌合神離,我倒是希望他造反。”
“什麽?”
李太兮道:“如果不是他,那能讓十萬大軍擺出這個陣仗的隻有北邊的匈奴了。”
“匈奴不是被殿下打出去了嗎?”
“匈奴作威作福這麽多年,你信殿下的三十萬打得過?何況當時向塘大戰的時候,三十萬軍隊可是完好無損的從北邊撤迴來的。”
“你這是什麽意思?”孫一本問,李太兮說:“如果不是閻王爺收了匈奴人,那一仗恐怕根本沒有打!”
“這怎麽可能?”
“我們還是想想該怎麽辦吧,現在迴不了城了!”
年僅二十三歲的李卷月代表這個世界的巔峰,前不見古人,打下了李唐八成的江山。
向塘被水淹的無數貧民湧進長洛,這裏被定成新王朝的都城,剛剛殺了無數人的李卷月還沒從馬上下來,直接衝著戶部衙門的大門喊話:“戶部的人搞什麽東西?城外都死那麽多人了,還不出去管管?現在天下太平,再死人,你們也不用幹了!”
天下初平,六部忙的要命,無數人升官,無數人死去。
李卷月把寶劍束之高閣,三天內就從老爹手裏拿到了文學館的正規編製,全部由門下的幕僚構成,文學館尚書是正二品的官員,七天內在文學館的組織下成立少學,特地麵向寒門子弟,連那些流民裏不滿十歲的都收。
機遇就這樣來了,還在等著施粥的破落小屁孩在幾天前的大水裏死了全家,隨著大部隊跑到長洛,總算吃到了幾口熱粥,今天還能蹭一頓。可是手裏的還殘留著口水的陶碗沒有接到粥,就猛地被人抱起來,像爸爸的懷抱,抱他的人年齡也和自己爸爸差不多,小屁孩愣愣看他不說話。像爸爸的家夥問他:“這是誰家的孩子?不到十歲吧?怎麽沒送到少學去?”
隨行的家夥笑著說:“殿下,這才幾天,總有疏漏的。”
“玄明,這要抓緊,你疏漏幾個,就可能死掉幾個,他們才幾歲?沒生存能力的。”
“是。”
像爸爸的家夥問小屁孩:“孩子,你叫什麽?爸爸媽媽呢?”
小屁孩腦袋裏也不知道想什麽,隻說:“阿大,阿大。”像爸爸的家夥一愣,旋即就樂,連聲說好,抱著就走了。接下來小屁孩有些雲裏霧裏的,像爸爸的家夥帶他吃飯、洗澡、穿衣服,然後送到一個府邸交給一個三十出頭的先生,並給他取名字:李太兮。
這裏有很多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小屁孩吃飽穿暖,竟然三兩下和他們玩在一起,像爸爸的傍晚時分跟他打個招唿:“你就在這,聽先生的話,過些天我再來看你。”吃飽穿暖的小屁孩當然沒有任何意見,直到懂事以後,他才知道這位像爸爸的人叫做李卷月。
這座府邸是少學的一處院子,那個三十出頭的男人叫做陳州,是院長。晚間李太兮被領進一間房裏,裏麵加上他三個人,一張床,李太兮最小。根據吩咐,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三個小孩都要在一起睡覺了,因為都是大水淹了的人,倒沒什麽脾氣,最大的叫錢小張,中間的牛三,都是農家子弟,不過人有自己的名字,不像李太兮臨時取得。
院長陳州說了,以後錢小張是老大,牛三老二,李太兮老三,大的要照顧小,小的要尊敬大的,要是不聽話,當心戒尺!
李太兮累了好幾天,沒一會兒就睡著了,另外兩個小屁孩倒是有精神,嘻嘻哈哈的不停,等到管理人員過來一通罵:“小兔崽子,還不趕緊睡覺,欠練是不是?”巡邏的是侍衛們,他們剛剛從戰場下來,戾氣未消,眾小孩立馬睡覺了。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們就都被叫起來,簡單的洗漱過後吃飯,然後開始識字,沒錯,上學開始了。
少學裏清一色的男孩子,據說貴族學子集中學習的地方叫做國子監,那裏有少許的女孩子,但這和李太兮沒什麽關係。自此他就在長洛的少學裏安定下來,過了五六年,第一批少學弟子隻剩下可憐的二三十人,餘下的大多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有的去給管家當下人,有的資質愚鈍出去幫工,都有。剩下的這些就是少學的希望,李太兮今年十三,是第一批學員裏最小的,錢小張和牛三則不在此地了。
李太兮對當初送自己來的人已經沒什麽印象,這些年他學的很好,至少院長陳州是這麽認為的,對他抱以厚望,今年就打算讓他參加長洛城中的會考,相當於地方的秀才考試,對於這些寒門子弟來說,科舉考試是出人頭地的不二選擇。
這天清晨,李太兮在院子裏讀書,屋子裏傳來那些新來孩子的朗朗讀書聲,心情有些煩悶,就讀不進去,春末時節,已經有些許暑意。旁邊走過來一人,跟他說:“太兮,出去走走吧,這裏哪裏讀得進去?”是同屆的學生,張守仁,名字是這兩年才改的,之前的名字老傻氣了,不提也罷。李太兮起身點頭,說:“好啊,叫上一本兄吧,去桃山,還能趕上桃花。”
“好好,聽說現在桃花遍地,正是遊玩的好去處。”張守仁同意,兩人聯訣去找人,那人叫孫一本,三人關係向來友好。
沒多久三人就跟院長大人請辭,陳州很爽快的準了。他們出了院子,晃晃悠悠的沿街而行,
些年唐王朝養民屯田,民生相當不錯,已經很少出現餓死的情況,因此街上的行人不少,還有不少賣小玩意兒的商販,頗有生氣,和當初的蕭條不可同日而語。沒錢雇車,他們就走出城門,嘻嘻哈哈的往北邊的桃山行去。
“太兮,你是我們當中最小的,院長有意讓我們共同去參加今年的會試,你有信心嗎?”孫一本半途中閑聊問及此事,李太兮道:“迎難而上就是。”
張守仁道:“一本,你看看人家,哪裏像你這樣患得患失的?太兮說得極好,迎難而上耳。”
“言之有理。”
三人漸漸近了桃山,已經是下午,日頭漸漸遲暮,李太兮說:“我三人今天恐怕又要去麻煩趙伯一家了。”他們經常來桃山玩,山下的趙員外一家對他們極好,每每有招待,視若子侄。張守仁說:“等我出息了,一定要報答他老人家,院長是師長,趙員外無異於家父啊。”三人深有同感。
等到了趙員外的莊園,是他的管家接待了三人:“是你們啊,進來吧,老爺出去辦事了,還說你們今年打算考試,要見見你們呢。”
孫一本最熟絡:“行叔好,又來打攪了。”管家姓張,單名一個行字,他笑道:“嗨,沒特殊情況你們就吃幾個饅頭,房間也不用臨時整理,哪裏說得上麻煩,快進來吧。”
府裏人不多,就七八個人,都是男人,看他們一身彪悍的氣息,三個孩子都知道,必是身經百戰之輩,現在太平,退休了。他們的到來很受歡迎,都是三四十歲的男子漢,有幾個娃娃來當然開心,雖然他們都不是什麽文化人,卻都相當喜歡學習,三個娃娃還教過他們讀書。正趕上他們殺牛,李太兮三個再不好意思也沒法拒絕,少有的開葷。
有個漢子問:“你們三個又上山玩啊?”張守仁道:“對啊,院子裏那些小弟弟讀書聲太大了,我們讀不進去。”對方說:“要不你們直接搬過來吧,天天上山念書去,反正陳州先生又不是不知道我們。”
“哈哈,狗剩這話說得,人家白天上山是沒人吵,晚上哥幾個喝酒還不得弄得他們睡不著覺啊,都還是孩子。”
“哈哈哈。”眾人哄笑。
莊園裏有他們三個人的一間屋子,遂同塌而眠,第二天早上隨口吃了些就拿著書本和幹糧上山了,今天可以讀一整天。此山的桃花紅的最久最熟,春夏兩季三人經常聚於這裏讀書,笑自己是什麽桃花三友,此稱私下笑談則可,往外說可就貽笑大方了。山上可以遙望遠處的長洛城郭,子雲君子登高必賦,他們賦不出來,總是朝著城牆大聲背誦課文,蔚籍心中。
李太兮衝著城郭又在大聲背書,這裏沒什麽人,也沒人笑話,忽然聲音止住,眼睛瞪得碩大,uu看書.uukansuom 孫一本坐在地上問:“太兮,怎麽不背了?莫不是忘記了課文?”
“兩位,你們看,這城門怎麽關了?”
兩人走過來看,嘴上還不信:“不會吧,按理說現在才開城門,沒道理啊。”但是看到就愣了,城門已經緊閉,還有巡邏的軍士騎馬在趕人,城門前很快被肅清,護城河上的吊橋被拉起來,城樓上豎起無數紅黑色的旗幟,唐!
“怎麽迴事?”
“打仗了,打仗了,”孫一本是長洛本地人,小時候就見過這場麵,他續道:“那時候劉趙聯軍要打長洛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
“四海承平,二殿下掃平宇宙,哪裏還有仗打?”張守仁反駁道。
“莫不是哪路將軍反了?”李太兮問,張守仁說:“如此倉促,長洛百裏之內隻有秦柏的十萬軍隊,但秦柏隸屬二殿下,出生入死多年,不可能反啊?”李太兮道:“你知道具體情況是什麽?鬼知道會不會貌合神離,我倒是希望他造反。”
“什麽?”
李太兮道:“如果不是他,那能讓十萬大軍擺出這個陣仗的隻有北邊的匈奴了。”
“匈奴不是被殿下打出去了嗎?”
“匈奴作威作福這麽多年,你信殿下的三十萬打得過?何況當時向塘大戰的時候,三十萬軍隊可是完好無損的從北邊撤迴來的。”
“你這是什麽意思?”孫一本問,李太兮說:“如果不是閻王爺收了匈奴人,那一仗恐怕根本沒有打!”
“這怎麽可能?”
“我們還是想想該怎麽辦吧,現在迴不了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