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幽深昏暗的密室裏,燭火搖曳,將高洋的身影映得扭曲而猙獰。他坐在主位上,手中把玩著一把鋒利的匕首,眼神中透露出難以掩飾的陰鷙。


    “高澄以為將我架空,就能穩坐江山,簡直是癡人說夢!”高洋猛地將匕首插入桌麵,木質桌麵發出沉悶的聲響,在場的心腹們皆是一驚。


    “王爺,我們明白您的意思,可如今該如何行動?”一位幕僚小心翼翼地問道。


    高洋冷笑一聲,“我已暗中聯係了竇泰等軍中將領,他們早就對高澄和李肆荀不滿。竇泰手握重兵,在軍中威望頗高,隻要他肯相助,我們便有了堅實的武力後盾。”


    竇泰作為軍中老將,一直自恃戰功赫赫,卻在高澄的新政下,權力和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減。他對高澄的改革本就頗有微詞,而李肆荀作為高澄的智囊,在軍中推行的一些舉措也觸動了竇泰等舊部的根基,這讓竇泰心中的怨憤日益加深。高洋的密使找到竇泰時,他幾乎沒有猶豫,便答應了合作。


    “王爺放心,隻要時機一到,我麾下的將士定能為王爺衝鋒陷陣!”竇泰在密信中言辭懇切,可眼中閃爍的卻是對權力和利益的渴望。


    高洋這邊與軍中將領達成共識後,又將目光投向了京中門閥士族。這些士族在東魏根基深厚,盤根錯節,掌握著大量的財富和人脈資源。


    他先是派人拜訪了王家。王家的家主王彥,是個極為精明的人,表麵上對高澄畢恭畢敬,可內心深處卻一直覬覦著更多的權力。高洋的使者帶來了豐厚的禮物和極具誘惑的承諾:“若王爺成事,王家必將在朝堂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諸多政令的推行都將優先考慮王家的利益。”


    王彥心中一動,他深知高洋如今雖被架空,但畢竟是皇室宗親,若能在這場權力爭鬥中押對寶,王家未來的發展將不可限量。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王彥決定暗中支持高洋。


    除了王家,高洋還拉攏了李家、趙家等幾大門閥。他頻繁地與這些士族的家主秘密會麵,或是在夜色的掩護下,或是在極為隱蔽的莊園中。每次會麵,他都許下各種好處,從官職晉升到土地賞賜,從商業特權到家族庇護。


    在與李家的密會中,高洋承諾:“隻要李家支持我,往後李家的生意將在東魏暢通無阻,各地關卡皆為李家大開方便之門。”李家本就以商業起家,這一承諾正中下懷,李家主當即表示願意為高洋提供財力支持。


    高洋就這樣,在暗中緊鑼密鼓地編織著自己的勢力網。他與軍中將領約定軍事行動,與門閥士族謀劃朝堂內應,一場針對高澄和李肆荀的巨大陰謀正在悄然成型。而此時的高澄和李肆荀,雖察覺到朝堂下暗流湧動,卻還未完全洞悉高洋的全部計劃,危險正一步步逼近 。


    李肆荀這幾日總是心神不寧,仿佛有一層陰霾始終籠罩著他。以往處理政務時的果斷與從容,如今也被一絲不安所取代。他坐在書房中,手中的毛筆懸在半空,久久未曾落下,麵前的宣紙已然被墨滴暈染出一片深色的汙漬。


    “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李肆荀低聲自語,腦海中不斷迴想著近期朝堂內外的種種跡象。高洋被任命為宗正後,表麵上一切平靜,可他總覺得有一種莫名的壓迫感,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他並非沒有想過派人去探查高洋的動向,但一來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高洋有異動,貿然行事可能會激化矛盾;二來,他也希望高洋能顧念與高澄的兄弟之情,就此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再有非分之想。


    李肆荀深知高澄在這件事上的痛苦與掙紮,作為高澄的老師,更是高歡的摯友,他也不願看到兄弟相殘的悲劇發生。他曾在心中無數次設想,若高洋能放下權力的欲望,與高澄攜手治理東魏,那該是多麽美好的局麵。


    他迴想起與高洋為數不多的幾次接觸,那時的高洋雖有些野心,但還未如此露骨。他們也曾一同談論過東魏的未來,高洋眼中閃爍的光芒,那時他以為是對國家的期許,如今想來,卻多了幾分複雜的意味。


    “但願是我多想了。”李肆荀長歎一聲,將毛筆擱下,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他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隻是自己的無端猜測,希望高洋能真的珍惜那份手足之情,不要再掀起波瀾,讓東魏的朝堂能繼續安穩地運轉下去。可內心深處,那股不安的預感卻愈發強烈,仿佛有一雙無形的手,正緩緩將他和高澄推向未知的深淵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西之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有點無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有點無趣並收藏極西之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