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終以侯景的覆滅而畫上句號,可南朝卻未迎來安寧,蕭氏宗室內部為爭奪皇位,紛爭頓起。戰火雖熄,硝煙卻仍在南朝的上空彌漫不散,局勢愈發錯綜複雜。


    在東魏的鄴城,高歡端坐在寬敞明亮的府邸大堂之中,眉頭緊蹙,目光凝重地看著手中有關南朝局勢的密報。此時,李肆荀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大堂,拱手行禮。


    “丞相,聽聞您正為南朝之事煩憂,想必是蕭氏內亂之事。”李肆荀恭敬說道。


    高歡抬起頭,目光如炬,看向李肆荀:“不錯,南朝如今亂成一團,正是我東魏拓展勢力的好時機。可局勢複雜,不知該從何處入手,你可有良策?”


    李肆荀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丞相,依下官之見,我們可拉攏王僧辯。此人在平定侯景之亂中戰功赫赫,手握重兵,在南朝軍中威望頗高。若能將他拉攏過來,我們便能在南朝內部安插一枚極具分量的棋子,對後續布局極為有利。”


    高歡沉思片刻,點頭道:“此計甚妙,但王僧辯乃南朝大將,如何能讓他為我東魏所用?”


    李肆荀微微一笑,說道:“王僧辯雖忠於南朝,但如今蕭氏內亂,各方勢力爭鬥不休,他必定也在為自己的前途擔憂。我們可許以他高官厚祿、金銀財寶,甚至承諾助他在南朝建立不世之功。同時,向他表明,與我東魏合作,不僅能保他榮華富貴,還能讓他在南朝的權力鬥爭中占據上風。”


    高歡聽後,撫掌稱讚:“好,就依你所言。此事就由你負責,務必辦妥。”


    李肆荀領命後,精心挑選了一批能言善辯的使者,帶著大量的金銀珠寶和高澄的親筆書信,秘密前往南朝。


    在南朝的建康城,王僧辯剛剛結束一場軍事會議,正坐在府中沉思。此時,下人前來通報,說有東魏使者求見。


    “東魏使者?他們來此何事?”王僧辯心中疑惑,但還是決定見見使者。


    使者見到王僧辯後,恭敬地呈上書信和禮單,說道:“王將軍,我東魏對您的威名早有耳聞。此次侯景之亂,將軍力挽狂瀾,實乃當世英雄。我東魏丞相欽佩不已,特命我等前來,送上薄禮,以表敬意。”


    王僧辯打開書信,隻見上麵言辭懇切,對他的功績讚不絕口,還承諾若他與東魏合作,東魏將全力支持他在南朝的一切行動,助他位極人臣。


    “我乃南朝臣子,怎能與他國勾結?”王僧辯眉頭一皺,沉聲道。


    使者見狀,不慌不忙地說道:“將軍,如今南朝蕭氏內亂,各方勢力都在為爭奪皇位不擇手段。您雖手握重兵,但獨木難支。若與我東魏合作,我們可為您提供強大的後盾。您想想,有了東魏的支持,您在南朝的地位將無人能及,還能為南朝帶來穩定與繁榮。”


    王僧辯聽後,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如今南朝的局勢複雜,蕭氏宗室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自己雖有戰功,但也麵臨著諸多危險。東魏使者的話,讓他心中不免有些動搖。


    “此事重大,我需考慮考慮。”王僧辯說道。


    使者見有轉機,連忙說道:“將軍,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我東魏殿下誠意滿滿,隻等將軍一句話。”


    王僧辯沒有立刻迴應,而是讓使者先迴去等候。


    使者離開後,王僧辯在府中來迴踱步,心中糾結萬分。他既擔心與東魏合作會背上叛國的罵名,又覺得這或許是一個能讓自己在南朝站穩腳跟、實現抱負的機會。


    與此同時,李肆荀在東魏密切關注著使者的動向。他知道,能否拉攏王僧辯,關係到東魏在南朝的整個布局。


    “若王僧辯能為我所用,南朝的局勢將盡在我們掌控之中。”李肆荀對身邊的謀士說道,“就算他一時猶豫不決,我們也要想辦法讓他下定決心。”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使者多次求見王僧辯,不斷勸說。而李肆荀也在東魏安排了一係列動作,製造出對南朝有利的假象,進一步打動王僧辯。


    終於,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王僧辯決定與東魏合作。他秘密會見了使者,收下了東魏的禮物,並表示願意聽從東魏的安排。


    “從今日起,我王僧辯與東魏合作。但你們必須遵守承諾,不得損害南朝的利益。”王僧辯對使者說道。


    使者大喜,連忙說道:“將軍放心,我東魏必定言出必行。日後還望將軍多多關照。”


    李肆荀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向高歡稟報。高歡聽候大喜。


    “肆荀,此事你辦得漂亮!”高歡誇讚道,“有了王僧辯這枚棋子,我們在南朝的布局便成功了一半。接下來,就看如何利用他,讓南朝的局勢朝著對我們有利的方向發展。”


    就這樣,東魏成功拉攏了王僧辯,南朝的局勢也因此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西之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有點無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有點無趣並收藏極西之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