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壽春的臨時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肅穆,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戰略部署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高澄高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如今,柔然在北方邊境屢屢犯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朕決意出兵征伐,以保我東魏百姓太平。”高澄的聲音低沉卻有力,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


    李肆荀站在群臣前列,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隨後進言:“陛下聖明,征伐柔然勢在必行。但我軍主力北上之後,西線的西魏與南方的南朝極有可能趁機而動,偷襲我邊境。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派出使者,實施‘遠攻近交’之策,穩住西魏與南朝,確保我軍無後顧之憂。”


    高澄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讚許:“太傅所言,正合朕意。此事便交由你全權負責,挑選得力使者,務必與西魏、南朝達成妥善協議。”


    李肆荀拱手領命,退朝之後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他從朝中眾多官員中,精心挑選出兩位德才兼備、能言善辯之士。一位是素有智謀之稱的中書侍郎鄭瑾,此人博古通今,對西魏的局勢了如指掌;另一位則是擅長外交的鴻臚寺少卿王恪,他曾多次出使南朝,與南朝的諸多權貴有過交往。


    鄭瑾領命後,即刻率領一支精悍的使團,攜帶大量珍貴的禮品,踏上了前往西魏的征程。一路上,他們穿越山川河流,曆經風雨,終於抵達西魏都城長安。在西魏的朝堂之上,鄭瑾言辭懇切,向魏帝闡明東魏的立場:“我東魏與西魏,雖分屬兩國,但同出北魏,實乃兄弟之邦。如今柔然犯境,我東魏出兵乃為扞衛北方邊境安寧,並非針對西魏。若西魏此時趁火打劫,非但有失道義,亦可能引發兩國大戰,生靈塗炭。不如雙方暫且修好,互保太平。”


    同時,鄭瑾獻上了東魏的奇珍異寶,其中不乏稀世的綢緞、精美的瓷器以及珍貴的藥材。西魏朝堂之上,群臣對東魏的提議展開了激烈討論。最終,西魏帝權衡利弊,決定與東魏簽訂一份臨時的和平協議,雙方承諾在東魏征伐柔然期間,互不侵犯,維持邊境和平。


    在鄭瑾出使西魏的同時,王恪也率領著另一支使團南下,前往南朝。此時的南朝,陳霸先與王僧辯已然成為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王恪抵達南朝都城建康後,先拜訪了王僧辯,以誠摯的態度表達了東魏的友好之意:“如今北方柔然肆虐,我東魏為了天下蒼生,決意出兵平亂。然我東魏與南朝,山水相連,商貿往來頻繁,百姓之間亦多有情誼。若此時南朝趁我東魏出兵之際,興兵北上,不僅會破壞兩國多年來的和平,也會讓無數百姓陷入戰火之中。不如雙方攜手,共保南方太平。”


    王恪又特意拜訪了陳霸先,送上了東魏的特產與厚禮,並且與陳霸先深入探討了天下局勢。陳霸先與王僧辯經過商議,認為此時與東魏發生衝突並非明智之舉,於是與東魏使團達成協議:在東魏征伐柔然期間,南朝保持中立,不向東魏邊境發動攻擊。同時,雙方還約定在戰後繼續加強商貿往來,促進文化交流。


    當兩位使者先後返迴東魏,向高澄呈上與西魏、南朝簽訂的協議時,高澄龍顏大悅。他看著李肆荀,欣慰地說道:“太傅,多虧了你這‘遠攻近交’之策,如今我軍已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力征伐柔然。此次出征,定要讓柔然知道我東魏的厲害!”


    李肆荀微微躬身,說道:“陛下英明神武,運籌帷幄。臣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願我東魏大軍旗開得勝,凱旋而歸。”


    至此,東魏在穩固了西、南兩麵的局勢後,厲兵秣馬,準備對柔然發起一場大規模的征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西之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有點無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有點無趣並收藏極西之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