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的葬禮過後,鄴城表麵上風平浪靜,可暗地裏卻如暴風雨來臨前的海麵,暗流湧動。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在高歡的陰影下做了太久的傀儡,如今高歡離世,他終於看到了奪迴皇權的曙光。


    元善見在皇宮的密室中,召集了幾位心腹大臣。密室裏燭光搖曳,映照著眾人緊張又興奮的麵龐。


    “高歡已死,這是我們奪迴皇權的絕佳時機。”元善見目光炯炯,聲音雖低卻充滿了力量,“朕不甘心再做這有名無實的皇帝,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禮部尚書楊寬率先開口:“陛下,高氏在朝中勢力龐大,尤其是高澄,繼承了高歡的大部分權力。但如今高歡新喪,高氏內部必然有所動蕩。我們可先從削弱高氏的軍權入手。”


    元善見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高氏掌控著東魏的精銳部隊,要想奪權,必須分化他們的軍隊。臣聽聞,高歡麾下的慕容紹宗與高澄之間有些間隙。陛下可暗中派人拉攏慕容紹宗,許以高官厚祿,讓他倒戈。”楊寬目光閃爍,顯然早已深思熟慮。


    這時,中書侍郎鄭述祖補充道:“陛下,除了軍權,朝堂上的話語權也至關重要。李肆荀乃高歡的心腹謀士,此人智謀過人,對高氏忠心耿耿。若不除去他,我們的計劃恐難以成功。”


    元善見皺了皺眉頭,李肆荀的足智多謀他早有耳聞,確實是個棘手的人物。“那依愛卿之見,該如何對付李肆荀?”


    鄭述祖沉思片刻,說道:“李肆荀在朝中威望頗高,若貿然動手,恐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滿。我們可先尋機給他安上一個罪名,然後將他下獄。但在此之前,需先切斷他與外界的聯係,尤其是和高澄的往來。”


    元善見聽後,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好,就依愛卿之計行事。此事事關重大,務必要小心謹慎,不能有絲毫差錯。”


    幾天後,鄴城街頭突然出現了一些流言蜚語,說李肆荀暗中勾結外敵,意圖謀反。這些流言迅速在朝堂上下傳開,大臣們議論紛紛。


    李肆荀在府中聽到這些傳言後,心中暗覺不妙。他深知這是有人在故意陷害他,但一時之間,卻又不知該從何查起。


    與此同時,元善見以商議國事為由,宣李肆荀進宮。李肆荀雖心有疑慮,但皇命難違,隻得進宮。


    剛踏入皇宮,李肆荀便感覺氣氛有些異樣。往日裏,皇宮侍衛見到他都會恭敬行禮,可今日,這些侍衛的眼神中卻多了幾分警惕。


    在大殿內,元善見端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見到李肆荀,他冷哼一聲:“李肆荀,你可知罪?”


    李肆荀心中一驚,卻仍保持鎮定,跪地行禮道:“臣不知犯了何罪,請陛下明示。”


    元善見一拍龍椅扶手,怒道:“有人舉報你勾結外敵,意圖謀反,你還敢狡辯?”


    李肆荀急忙辯解:“陛下,這定是有人惡意陷害。臣對東魏忠心耿耿,絕無謀反之心。”


    元善見卻不聽他的解釋,下令將李肆荀暫時關押在皇宮的密室中,等待進一步審訊。


    李肆荀被關押後,高澄很快得知了消息。他心急如焚,立刻召集手下將領,商議營救李肆荀的辦法。


    “李大人對我們高氏忠心耿耿,如今被奸人陷害,我們絕不能坐視不管。”高澄神色凝重,目光中透著憤怒。


    慕容紹宗站起身來,說道:“世子,此事恐怕沒那麽簡單。這背後肯定是有人在操縱,而且此人的目的恐怕不隻是針對李大人,還可能是針對我們高氏。”


    高澄點頭表示讚同:“我也想到了這一點。但現在當務之急是救出李大人,大家可有什麽好辦法?”


    這時,一位年輕將領提議道:“我們不如直接帶兵衝進皇宮,強行救出李大人。”


    慕容紹宗立刻反駁道:“不可,皇宮守衛森嚴,若貿然帶兵衝進去,必然會引起一場大亂。而且這樣做,反而會坐實李大人謀反的罪名。”


    眾人一時陷入了沉默,不知該如何是好。


    而在皇宮中,元善見正在與心腹大臣們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李肆荀已被關押,接下來該如何處置他?”元善見問道。


    楊寬迴答:“陛下,李肆荀在朝中人脈廣泛,若不盡快將他定罪,恐怕夜長夢多。我們可偽造一些證據,坐實他謀反的罪名,然後將他處死。”


    元善見微微點頭,又問:“那高澄那邊呢?他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鄭述祖說:“陛下放心,我們可一邊派人監視高澄的一舉一動,一邊繼續分化他的勢力。隻要能穩住局勢,高氏不足為懼。”


    然而,元善見和他的心腹大臣們沒有想到,他們的計劃並非天衣無縫。李肆荀在被關押期間,早已經成功地與外界取得了聯係,並將自己的處境告知了高澄的親信。一場圍繞著李肆荀和高氏勢力的生死較量,在鄴城悄然展開,而東魏的命運,也在這一刻,懸在了懸崖邊緣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西之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有點無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有點無趣並收藏極西之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