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密封後能否確保長久儲存,又是個大問題。
元岫做出來成品,卻仍有煩難。與朱慎堯商議一番後,朱慎堯便接手了元岫的成果。
「不管怎樣,已經見了成品,如何使用便都好說。朕著人繼續研究。三年五載的雖長,但若確保可行,那也是福澤百世的大功績。」
元岫深以為然。既然解決不了,那便任憑朱慎堯的人去研究。她隨時過問便是。
而臨近小公主百歲,元岫又有旁的事情忙了。
論理此事上伍令萱是有一份功績的。雖然隻提出來一個概念,其餘都是元岫努力的結果。但元岫向來大方。
隻是賞賜之前,忽然從周昌那裏得知了坊間傳言。說伍令言善妒,嫉妒妹妹有如此好的婚事,便用不入流的法子搶了過來。搶奪妹妹的好姻緣,實在非好人家姑娘處事。
這自然是伍令萱的手筆。
元岫將人叫入宮好好敲打了一番。
「你可記得當日本宮所言。許你一生榮華富貴,前提是你老實本分。本宮眼裏容不得沙子,自然也容不下你被背後的蠅營狗苟?你以為是神不知鬼不覺?卻不知京城上下盡是宮中眼睛,你躲得到哪兒去?」
伍令萱確實沒想到這麽快敗落。
「臣女知罪,臣女知錯了!求娘娘念在臣女年幼,實在是一時糊塗。而且,而且臣女也明白一榮俱榮的道理,沒有真想毀了姐姐名聲,臣女也是想嫁人的啊!」
她其實沒有惡毒心思,隻是所有人都在恭賀嫡女得佳婿,偏偏婚期將至,伍令言在府中是何等的風光無限,一時嫉妒才做出這事情來。
但她還算分寸未失。也是來了這個時代後,才明白小說裏毀掉清白的宅鬥是不可取的。一個女子沒了名節,隻會連累全族姑娘名聲受損。她還不至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元岫隻冷笑:「今日之事你我心知肚明,莫在狡辯。隻是你嫉妒不過時好好想想,若當日當真退親,你安能好生在這裏?你姐姐因你悔婚,不惜放棄自己原本姻緣替你出嫁。自古以來還沒聽說過嫡姐替庶妹出嫁的。她受的這般委屈,你卻隻看得見眼前風光,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
不給她反應時間,元岫又道:「你且迴去麵壁思過,長姐出嫁前不得出門,好生反省去吧。再有此事,本宮斷不容你!」
此事還好發現的早,被元岫掐滅了這個火星。這不僅僅是對伍令言的名聲有損,更是伍令萱內心的一條引線。
有些人作惡,真的就在一念之間。尤其是剛開始作惡時,享受了益處卻沒有承受代價,便會一而再再而三,最後成為十惡不赦之人。
小時偷針,時大偷金,也有這個道理。
不能讓她步了顧嫣嫣的後塵!
之後的伍令萱果然老實了,還暗暗試圖改變風向,說其實是她自己不想要央求換的。
隻是一個不高不低的官員家的庶女瞧不上狀元郎這件事,說出去誰人會信?都覺得這是伍家為了給長女挽迴名聲的託詞。
最後還是那龐勉數次說出是她先看上了大姑娘,是他對二姑娘不住,這才叫謠言稍歇。
也伴隨著京城內的風波不斷,伍令言也到了婚期。
此時西山災情基本告一段落,近兩月一切事情都低調而行。伍家喜事剛好辦在京城需要熱鬧慶祝之時。是今日裏最為熱鬧的一場喜事。
加之有皇後親自添裝的彩頭,一場婚事下來,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那之後,伍令萱才終於有了自由。因有郡君的身份在,家中爹娘也攔不住她外出。一時氣惱也不再管她。
倒是叫她有了時間正經為自己操心婚事。那包恩伯至少要守喪一年,其實並不急著說親。
而且說親也等同於自取其辱,無人理會。
偏偏有人當了寶,生怕慢了叫人搶了去。
元岫不再理會她的私事,那種腦迴路不正常的人,看笑話不至於,生氣又不值當。
這些再與元岫不相幹。
而另一頭,汪玉瑤的婚事也有進展了。先前說了許久的要招婿終於有了著落。招婿這種事向來高不成低不就,好人家的公子不願意,可願意的多半條件、模樣都差上太多。
不說是否登對,還要怕進門個歪心思的人,反要害的汪家不得安寧。
不過汪玉瑤家裏挑挑揀揀後,選出來了一個妙人。
名喚孔玉安。姓孔。便是流芳百世之大族的那個孔家嫡係的幼子。其兄長個個學富五車,半點不敢鬆懈,生怕辱沒了姓氏。
偏偏這位孔小公子生兒懶惰,小時念及年幼,家中長輩不忍苛責,結果小公子越長越懶。學問僅限於認字,文章狗屁不通,成日裏鬥蟲遛鳥沒個正事。
爹娘實在看不下去,勸他好歹給自己尋個營生。不想這位幹脆放出話來要給人做那上門女婿。隻要能養活了他,還不叫他做什麽學問,最好模樣也好些,他便嫁了。
滿京城再翻不出第二個。
偏偏那小公子生的一張芙蓉麵,比大部分女子都好看太多。幸而勝在大族世家,不曾見過世間汙穢。
小公子雖荒唐,卻也是個純善之人,又出身千古望族。嫁入汪家,也算門當戶對。
而汪玉瑤瞧過那孔玉安,與元岫說的時候也麵朵桃花,顯然是瞧上了。
作者有話說:<hr>
元岫做出來成品,卻仍有煩難。與朱慎堯商議一番後,朱慎堯便接手了元岫的成果。
「不管怎樣,已經見了成品,如何使用便都好說。朕著人繼續研究。三年五載的雖長,但若確保可行,那也是福澤百世的大功績。」
元岫深以為然。既然解決不了,那便任憑朱慎堯的人去研究。她隨時過問便是。
而臨近小公主百歲,元岫又有旁的事情忙了。
論理此事上伍令萱是有一份功績的。雖然隻提出來一個概念,其餘都是元岫努力的結果。但元岫向來大方。
隻是賞賜之前,忽然從周昌那裏得知了坊間傳言。說伍令言善妒,嫉妒妹妹有如此好的婚事,便用不入流的法子搶了過來。搶奪妹妹的好姻緣,實在非好人家姑娘處事。
這自然是伍令萱的手筆。
元岫將人叫入宮好好敲打了一番。
「你可記得當日本宮所言。許你一生榮華富貴,前提是你老實本分。本宮眼裏容不得沙子,自然也容不下你被背後的蠅營狗苟?你以為是神不知鬼不覺?卻不知京城上下盡是宮中眼睛,你躲得到哪兒去?」
伍令萱確實沒想到這麽快敗落。
「臣女知罪,臣女知錯了!求娘娘念在臣女年幼,實在是一時糊塗。而且,而且臣女也明白一榮俱榮的道理,沒有真想毀了姐姐名聲,臣女也是想嫁人的啊!」
她其實沒有惡毒心思,隻是所有人都在恭賀嫡女得佳婿,偏偏婚期將至,伍令言在府中是何等的風光無限,一時嫉妒才做出這事情來。
但她還算分寸未失。也是來了這個時代後,才明白小說裏毀掉清白的宅鬥是不可取的。一個女子沒了名節,隻會連累全族姑娘名聲受損。她還不至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元岫隻冷笑:「今日之事你我心知肚明,莫在狡辯。隻是你嫉妒不過時好好想想,若當日當真退親,你安能好生在這裏?你姐姐因你悔婚,不惜放棄自己原本姻緣替你出嫁。自古以來還沒聽說過嫡姐替庶妹出嫁的。她受的這般委屈,你卻隻看得見眼前風光,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
不給她反應時間,元岫又道:「你且迴去麵壁思過,長姐出嫁前不得出門,好生反省去吧。再有此事,本宮斷不容你!」
此事還好發現的早,被元岫掐滅了這個火星。這不僅僅是對伍令言的名聲有損,更是伍令萱內心的一條引線。
有些人作惡,真的就在一念之間。尤其是剛開始作惡時,享受了益處卻沒有承受代價,便會一而再再而三,最後成為十惡不赦之人。
小時偷針,時大偷金,也有這個道理。
不能讓她步了顧嫣嫣的後塵!
之後的伍令萱果然老實了,還暗暗試圖改變風向,說其實是她自己不想要央求換的。
隻是一個不高不低的官員家的庶女瞧不上狀元郎這件事,說出去誰人會信?都覺得這是伍家為了給長女挽迴名聲的託詞。
最後還是那龐勉數次說出是她先看上了大姑娘,是他對二姑娘不住,這才叫謠言稍歇。
也伴隨著京城內的風波不斷,伍令言也到了婚期。
此時西山災情基本告一段落,近兩月一切事情都低調而行。伍家喜事剛好辦在京城需要熱鬧慶祝之時。是今日裏最為熱鬧的一場喜事。
加之有皇後親自添裝的彩頭,一場婚事下來,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那之後,伍令萱才終於有了自由。因有郡君的身份在,家中爹娘也攔不住她外出。一時氣惱也不再管她。
倒是叫她有了時間正經為自己操心婚事。那包恩伯至少要守喪一年,其實並不急著說親。
而且說親也等同於自取其辱,無人理會。
偏偏有人當了寶,生怕慢了叫人搶了去。
元岫不再理會她的私事,那種腦迴路不正常的人,看笑話不至於,生氣又不值當。
這些再與元岫不相幹。
而另一頭,汪玉瑤的婚事也有進展了。先前說了許久的要招婿終於有了著落。招婿這種事向來高不成低不就,好人家的公子不願意,可願意的多半條件、模樣都差上太多。
不說是否登對,還要怕進門個歪心思的人,反要害的汪家不得安寧。
不過汪玉瑤家裏挑挑揀揀後,選出來了一個妙人。
名喚孔玉安。姓孔。便是流芳百世之大族的那個孔家嫡係的幼子。其兄長個個學富五車,半點不敢鬆懈,生怕辱沒了姓氏。
偏偏這位孔小公子生兒懶惰,小時念及年幼,家中長輩不忍苛責,結果小公子越長越懶。學問僅限於認字,文章狗屁不通,成日裏鬥蟲遛鳥沒個正事。
爹娘實在看不下去,勸他好歹給自己尋個營生。不想這位幹脆放出話來要給人做那上門女婿。隻要能養活了他,還不叫他做什麽學問,最好模樣也好些,他便嫁了。
滿京城再翻不出第二個。
偏偏那小公子生的一張芙蓉麵,比大部分女子都好看太多。幸而勝在大族世家,不曾見過世間汙穢。
小公子雖荒唐,卻也是個純善之人,又出身千古望族。嫁入汪家,也算門當戶對。
而汪玉瑤瞧過那孔玉安,與元岫說的時候也麵朵桃花,顯然是瞧上了。
作者有話說:<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