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恩伯的話都卡在了喉嚨裏。到底沒再說出一句話,轉頭對朱慎明點頭以示尊重,一行人策馬而去離了京城。
朱慎明沒有聽人牆角的習慣,但順著風也聽見了什麽「喪門星」「換個好的」一類的言語。一時心有疑慮,卻沒在包恩伯麵前表現出來。
元岫對城門口之事並不知曉,她也實在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九月金秋,算下來與汪玉瑤預言中的大洪水也不足一月。
而此時,從奏摺上得知,西山已然開始下雨,隻是尚小,雖不停,但還沒有成災之象。
巧雲在元岫的暗示下,打通了與西山省的糧草商隊,走了幾次生意,情況比較順遂。同時大量發展經商人才,還從西南糧食相對充足的外國購買了些糧食,因用絲綢、瓷器做交換,還陰錯陽差的打通了幾條商路。
另一方麵此等大事元岫自然也沒瞞著朱慎堯。朱慎堯沒急著從物資上入手。而是翻出詳細地圖,點出了幾個地勢較高的地方。寫了聖旨快馬加鞭的交給西山知府。
隻說欽天監夜觀星象認為西山要有異動。朝廷撥款,特在幾個高出建造窩棚設立據點,且當地的糧稅收上來後不用急於送京,於高出妥善保管,以備不時之需。
當聖旨送去後,朱慎堯又叫來了戶部和工部。以連年天象有異,近幾年定會有異變為由,叫他們分別以蝗災、水患等為題分別坐下預案。其中適用於各種災難的方案便當時準備下來,隨時留用。
今年秋收後,全國糧稅前後送至京城,國庫相對充盈,也經得起朱慎堯的折騰。
他這麽一番安排,在向來習慣按部就班的朝臣們眼裏,可不就是折騰。
除了藥品外,朱慎堯和元岫還大量的準備了酒精,用於消毒消炎的那種,和用於哪怕在洪水之中也能燃燒使用的固體酒精。
光是這件事,足夠夫妻二人腳不沾地的忙了半個多月。
直到驛站快馬加鞭送來奏摺。三日前雨水激增,瓢潑大雨伴隨著碗大的雹子侵襲而來,百姓死傷為未知,但情況極之慘烈可以預見。
但皇帝之前特命建立的窩棚沒有一處浪費,地勢較低的災民第一時間轉移到了窩棚,還協助新來災民安家立足。
人們在山上搭建窩棚,挖掘山洞。又因糧稅並未送出,知府依譁按照皇帝授意,拿出一部分先給災民們煮粥填飽肚子。
朱慎堯得到消息後,立刻指派了提前預備好的物資湧入西山,力求將一切損失降到最小。
而元岫這邊,已經提前指揮了巧雲和呂素月,他們最近一直在西山附近,京城接到消息的時候,元岫首批物資已經進入了西山,也許已經救下了一批因冰雹所傷的人。
伴隨著朱慎堯賑災的聖旨,元岫帶頭站出來,捐出這一年來莊園、店鋪所得的一切收益。糧草、藥材無數,其價值不下萬兩黃金。
朱慎堯在朝堂之上大讚皇後賢德,並以此為開始,唿籲朝堂官員乃至京城百姓各處其力,不叫災區之人凍餓而亡,也不叫西山走出一位流民。
現如今正值十月,距離寒冬不遠。若災民們不能妥帖安排,如有流民,他們隻會沿路西行至京城,後患無窮。
其中厲害,讀書識字的人基本都能想得到。
而伴隨著皇後帶頭捐贈,京城之內捐銀捐物風氣盛行,幾乎每日都能攢出一批來送出京城直奔災區。
元岫從彈幕上實時關注了西山的情況,確定因救援及時而情況大好,如此才能從連日操勞中睡上一個好覺。
也是因為情況可控,元岫能稍鬆口氣。汪玉瑤遞拜帖想要入宮時,元岫也應允了。
原因無他,按照汪玉瑤先前所說,她前世難產而亡的日子,就在大洪水前後。
汪玉瑤還沒入宮時,元岫就叫來了用慣了的周昌去盯著包家的動靜。
等人入宮後,元岫準備了清茶與幾樣精緻點心。汪玉瑤一言不發的坐在那裏,目光出神的看著地縫,好似能看出什麽來。
「本宮見汪淑人眼下青灰,看來這幾日睡眠不佳了。」
汪玉瑤抿了抿嘴唇:「自然是噩夢纏身。」
各種原因都有,這個日子仿佛是她的一道坎。包恩伯到底還是離京了。那柳氏如今的處境,同她前世何等相似。
「還好都是噩夢,終究是假的。」元岫飲了口茶,「與其無端恐懼,何不吃茶看戲?」
汪玉瑤眸子動了動,隨即拿起一塊點心細細品味:「娘娘覺得,有何精彩?」
她竭盡所能的將心態調整到元岫的位置。元岫那隨時都成足於胸的模樣,也正是她所嚮往的。
元岫但笑不語。不多時,外派的周昌快步進來:
「迴稟娘娘,包小將軍夫人……難產誕下死胎,一屍兩命。」
汪玉瑤手中半塊點心落地。
與她前世分毫不差。
元岫心底也是一片唏噓。但她也不為柳氏可惜。當她無名無分的與人外室,又與包恩伯堂而皇之迴京逼宮汪玉瑤時,其實她的下場就已經可以預見了。
前世能叫她作踐汪玉瑤,不過是仗著汪玉瑤性子綿軟,又凡是以夫為先。但凡換個厲害些的,不過一介毫無根基的外室,收拾起來手段何其多。
隻是那狼子野心的包家人,怕不是還做著死了這個,另娶個高門媳婦的春秋大夢。
<hr>
朱慎明沒有聽人牆角的習慣,但順著風也聽見了什麽「喪門星」「換個好的」一類的言語。一時心有疑慮,卻沒在包恩伯麵前表現出來。
元岫對城門口之事並不知曉,她也實在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九月金秋,算下來與汪玉瑤預言中的大洪水也不足一月。
而此時,從奏摺上得知,西山已然開始下雨,隻是尚小,雖不停,但還沒有成災之象。
巧雲在元岫的暗示下,打通了與西山省的糧草商隊,走了幾次生意,情況比較順遂。同時大量發展經商人才,還從西南糧食相對充足的外國購買了些糧食,因用絲綢、瓷器做交換,還陰錯陽差的打通了幾條商路。
另一方麵此等大事元岫自然也沒瞞著朱慎堯。朱慎堯沒急著從物資上入手。而是翻出詳細地圖,點出了幾個地勢較高的地方。寫了聖旨快馬加鞭的交給西山知府。
隻說欽天監夜觀星象認為西山要有異動。朝廷撥款,特在幾個高出建造窩棚設立據點,且當地的糧稅收上來後不用急於送京,於高出妥善保管,以備不時之需。
當聖旨送去後,朱慎堯又叫來了戶部和工部。以連年天象有異,近幾年定會有異變為由,叫他們分別以蝗災、水患等為題分別坐下預案。其中適用於各種災難的方案便當時準備下來,隨時留用。
今年秋收後,全國糧稅前後送至京城,國庫相對充盈,也經得起朱慎堯的折騰。
他這麽一番安排,在向來習慣按部就班的朝臣們眼裏,可不就是折騰。
除了藥品外,朱慎堯和元岫還大量的準備了酒精,用於消毒消炎的那種,和用於哪怕在洪水之中也能燃燒使用的固體酒精。
光是這件事,足夠夫妻二人腳不沾地的忙了半個多月。
直到驛站快馬加鞭送來奏摺。三日前雨水激增,瓢潑大雨伴隨著碗大的雹子侵襲而來,百姓死傷為未知,但情況極之慘烈可以預見。
但皇帝之前特命建立的窩棚沒有一處浪費,地勢較低的災民第一時間轉移到了窩棚,還協助新來災民安家立足。
人們在山上搭建窩棚,挖掘山洞。又因糧稅並未送出,知府依譁按照皇帝授意,拿出一部分先給災民們煮粥填飽肚子。
朱慎堯得到消息後,立刻指派了提前預備好的物資湧入西山,力求將一切損失降到最小。
而元岫這邊,已經提前指揮了巧雲和呂素月,他們最近一直在西山附近,京城接到消息的時候,元岫首批物資已經進入了西山,也許已經救下了一批因冰雹所傷的人。
伴隨著朱慎堯賑災的聖旨,元岫帶頭站出來,捐出這一年來莊園、店鋪所得的一切收益。糧草、藥材無數,其價值不下萬兩黃金。
朱慎堯在朝堂之上大讚皇後賢德,並以此為開始,唿籲朝堂官員乃至京城百姓各處其力,不叫災區之人凍餓而亡,也不叫西山走出一位流民。
現如今正值十月,距離寒冬不遠。若災民們不能妥帖安排,如有流民,他們隻會沿路西行至京城,後患無窮。
其中厲害,讀書識字的人基本都能想得到。
而伴隨著皇後帶頭捐贈,京城之內捐銀捐物風氣盛行,幾乎每日都能攢出一批來送出京城直奔災區。
元岫從彈幕上實時關注了西山的情況,確定因救援及時而情況大好,如此才能從連日操勞中睡上一個好覺。
也是因為情況可控,元岫能稍鬆口氣。汪玉瑤遞拜帖想要入宮時,元岫也應允了。
原因無他,按照汪玉瑤先前所說,她前世難產而亡的日子,就在大洪水前後。
汪玉瑤還沒入宮時,元岫就叫來了用慣了的周昌去盯著包家的動靜。
等人入宮後,元岫準備了清茶與幾樣精緻點心。汪玉瑤一言不發的坐在那裏,目光出神的看著地縫,好似能看出什麽來。
「本宮見汪淑人眼下青灰,看來這幾日睡眠不佳了。」
汪玉瑤抿了抿嘴唇:「自然是噩夢纏身。」
各種原因都有,這個日子仿佛是她的一道坎。包恩伯到底還是離京了。那柳氏如今的處境,同她前世何等相似。
「還好都是噩夢,終究是假的。」元岫飲了口茶,「與其無端恐懼,何不吃茶看戲?」
汪玉瑤眸子動了動,隨即拿起一塊點心細細品味:「娘娘覺得,有何精彩?」
她竭盡所能的將心態調整到元岫的位置。元岫那隨時都成足於胸的模樣,也正是她所嚮往的。
元岫但笑不語。不多時,外派的周昌快步進來:
「迴稟娘娘,包小將軍夫人……難產誕下死胎,一屍兩命。」
汪玉瑤手中半塊點心落地。
與她前世分毫不差。
元岫心底也是一片唏噓。但她也不為柳氏可惜。當她無名無分的與人外室,又與包恩伯堂而皇之迴京逼宮汪玉瑤時,其實她的下場就已經可以預見了。
前世能叫她作踐汪玉瑤,不過是仗著汪玉瑤性子綿軟,又凡是以夫為先。但凡換個厲害些的,不過一介毫無根基的外室,收拾起來手段何其多。
隻是那狼子野心的包家人,怕不是還做著死了這個,另娶個高門媳婦的春秋大夢。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