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母失神的看著門口的方向,不知道追憶了些什麽。就在元岫輕咳了兩聲時,忽然道:「怎麽沒見臻兒和順……輕柔?」
見元岫目光冷了下去,元母又找補道:「娘娘別誤會。到底是身邊長起來的。府裏現在一個女孩兒都沒了,實在想的緊了。」
也不知元岫信沒信,凝眉道:「輕柔與十五住在一處,時長去太妃那,本宮也沒見過兩麵,不宜亂走動。臻兒倒是在宮裏頭。這個時辰也該用膳了。女兒不方便陪侍,母親就留下來與臻兒用了午膳再迴吧。」
元岫客氣的送了客,看著元母跟著宮女離開了,不覺深吸口氣,壓下了心口的酸澀。
她如今初為人母,哪裏會不想自己的母親。但凡她多說兩句體己話,她們的過去也不是不能翻篇過去。
奈何元母到底是糊塗人。
元臻在宮中這段日子,可謂如魚得水。元岫在規矩內從不束縛她什麽,更不會叫她去學老舊的教條成那籠子裏的金絲雀。
所以與這位母親共進晚餐,元臻坐在那裏隻覺得每一寸皮膚都在拒絕。
但她不能藉口離去,隻悶頭吃著東西,少說話便是。
倒是元母麵對這個庶女不像元岫那麽忌憚拘謹,沒吃兩口便唉聲嘆氣道:「岫兒與我還是有誤會在身上的。從前竟不知我們母女生疏至此。臻兒,你入宮這些日子,哪怕與你大姐姐不熟,現如今也有了實在情分。怎不見你從中說和一二?到倒叫我們母女誤會漸深。」
元臻一臉無知:「母親與大姐姐生分了嗎?」
元母被噎了一下,卻不好細細解釋。再看元臻尚且稚嫩的臉,反應過來這不過是個十三歲的小丫頭子。又是個姨娘養的。能懂些什麽?
難怪入宮這麽久,皇帝也沒多瞧她一眼。
虧著之前覺得她心氣兒高,定會有所作為。現在看不過是個繡花枕頭。
「罷了,你不知道也是好事。但願你我母女同心,這輩子也不要生出什麽齟齬。」
「臻兒記下了。」
元臻頭一次知道了什麽叫裝傻充愣。好歹將午餐糊弄過去後,元母再沒藉口賴在宮中,隻得匆匆離宮了。
命婦們入宮參拜過元岫,一些有些臉麵的並不急著離宮,而是會去慈寧宮處坐坐,陪太後和太妃們聊聊天。
自從朱慎堯一連串表現出對小公主的喜愛重視後,朝堂上以未生出皇子為由納妃的聲音就少了。更多的藉口是為了開枝散葉。
朱慎堯的態度給的強硬,沒人敢多說什麽。元岫剛剛生下祥瑞,正是最風光的時候。
帝後都說不進去話,自然就有人將視線落在了太後一眾人身上。
要說動心思,太後說沒動過是假的。母族不止一次遞進來消息已經準備了幾個合適的女孩隨時入宮,這幾日命婦前來,也或是明說或是暗示的灌了一耳朵的。
倒退一年,太後都會對這種事十分上心。可當下哪怕知道這是正經事,依舊提不起力氣來。
想到的是皇帝登基以來,關於納妃方麵種種風波。
還有元岫說過的,兄弟多造就了多少手足相殘血雨腥風。
這些單拎出來一種沒什麽,可經曆的多了,太後就愈發覺得事情繁雜,無甚趣味。
好容易打發了今天最後一批人,太後撚著念珠沉吟半晌,才吩咐身邊的姑姑:「叫皇帝有了空過來一趟。哀家有事要說。」
整個後宮但凡是個正經人,都會覺得太後又要給皇帝納妃了。
之前是給皇後麵子,現在不論長子還是長女,麵子都給到了。在給皇帝塞人就是水到渠成了。
朱慎堯也是這麽想的,甚至來的路上都在盤算著該怎麽應對。
當母子倆隔桌對坐,太後開門見山的問道:「你當真不想納妾?」
朱慎堯怔了一瞬,隨即眉眼嚴肅道:「當日娶阿岫,朕便許諾了一生一世一雙人。天子一言九鼎,說到做到。」
太後其實一直羨慕元岫的,卻從沒像現在這般羨慕。
沒有女子沒幻想過與丈夫琴瑟和鳴攜手一生。可就算是天子的許諾,又能堅持到幾時呢?
千言萬語也隻匯聚成一道嘆息:「如此便隨你了。哀家其實也不想操這個心。從前隻覺得若不督促你開枝散葉,是愧對列祖列宗,叫前朝百姓說哀家這個為娘的不周到。不過既然皇帝有這句話,後宮清淨也未嚐不是件好事。隨你吧,哀家不管了。」
太後其實並不相信朱慎堯的許諾當真此生不變。皇帝說是金口玉言,但真的出爾反爾起來,其實不用付出什麽代價的。
他永遠不會輸,但皇後不是。
是以幹脆不管,由著他們去了。
何苦做這個惡人呢?得罪了皇後,對太後也不是好事。
朱慎堯一時心中感慨,謝了太後的妥帖。
太後又添了句:「雖然不管了,但你與皇後都當是明白人。沒了三宮六院開枝散葉,那太子就隻能皇後來生。公主雖好,可這萬裏江山卻不能拱手讓與他人。」
這話,算是斷了生不出皇子就從兄弟那裏過繼的心思了。
朱慎堯沒有反駁。轉頭抹去了後頭的話,隻講太後不再管納妃一事與元岫說了。
元岫多通透的一個人,聽著就明白了太後所想。
朱慎堯見元岫笑含深意,便道:「禮部送來了幾個名字,朕看來看去還是少些什麽。不知阿岫覺得哪個合適?」<hr>
見元岫目光冷了下去,元母又找補道:「娘娘別誤會。到底是身邊長起來的。府裏現在一個女孩兒都沒了,實在想的緊了。」
也不知元岫信沒信,凝眉道:「輕柔與十五住在一處,時長去太妃那,本宮也沒見過兩麵,不宜亂走動。臻兒倒是在宮裏頭。這個時辰也該用膳了。女兒不方便陪侍,母親就留下來與臻兒用了午膳再迴吧。」
元岫客氣的送了客,看著元母跟著宮女離開了,不覺深吸口氣,壓下了心口的酸澀。
她如今初為人母,哪裏會不想自己的母親。但凡她多說兩句體己話,她們的過去也不是不能翻篇過去。
奈何元母到底是糊塗人。
元臻在宮中這段日子,可謂如魚得水。元岫在規矩內從不束縛她什麽,更不會叫她去學老舊的教條成那籠子裏的金絲雀。
所以與這位母親共進晚餐,元臻坐在那裏隻覺得每一寸皮膚都在拒絕。
但她不能藉口離去,隻悶頭吃著東西,少說話便是。
倒是元母麵對這個庶女不像元岫那麽忌憚拘謹,沒吃兩口便唉聲嘆氣道:「岫兒與我還是有誤會在身上的。從前竟不知我們母女生疏至此。臻兒,你入宮這些日子,哪怕與你大姐姐不熟,現如今也有了實在情分。怎不見你從中說和一二?到倒叫我們母女誤會漸深。」
元臻一臉無知:「母親與大姐姐生分了嗎?」
元母被噎了一下,卻不好細細解釋。再看元臻尚且稚嫩的臉,反應過來這不過是個十三歲的小丫頭子。又是個姨娘養的。能懂些什麽?
難怪入宮這麽久,皇帝也沒多瞧她一眼。
虧著之前覺得她心氣兒高,定會有所作為。現在看不過是個繡花枕頭。
「罷了,你不知道也是好事。但願你我母女同心,這輩子也不要生出什麽齟齬。」
「臻兒記下了。」
元臻頭一次知道了什麽叫裝傻充愣。好歹將午餐糊弄過去後,元母再沒藉口賴在宮中,隻得匆匆離宮了。
命婦們入宮參拜過元岫,一些有些臉麵的並不急著離宮,而是會去慈寧宮處坐坐,陪太後和太妃們聊聊天。
自從朱慎堯一連串表現出對小公主的喜愛重視後,朝堂上以未生出皇子為由納妃的聲音就少了。更多的藉口是為了開枝散葉。
朱慎堯的態度給的強硬,沒人敢多說什麽。元岫剛剛生下祥瑞,正是最風光的時候。
帝後都說不進去話,自然就有人將視線落在了太後一眾人身上。
要說動心思,太後說沒動過是假的。母族不止一次遞進來消息已經準備了幾個合適的女孩隨時入宮,這幾日命婦前來,也或是明說或是暗示的灌了一耳朵的。
倒退一年,太後都會對這種事十分上心。可當下哪怕知道這是正經事,依舊提不起力氣來。
想到的是皇帝登基以來,關於納妃方麵種種風波。
還有元岫說過的,兄弟多造就了多少手足相殘血雨腥風。
這些單拎出來一種沒什麽,可經曆的多了,太後就愈發覺得事情繁雜,無甚趣味。
好容易打發了今天最後一批人,太後撚著念珠沉吟半晌,才吩咐身邊的姑姑:「叫皇帝有了空過來一趟。哀家有事要說。」
整個後宮但凡是個正經人,都會覺得太後又要給皇帝納妃了。
之前是給皇後麵子,現在不論長子還是長女,麵子都給到了。在給皇帝塞人就是水到渠成了。
朱慎堯也是這麽想的,甚至來的路上都在盤算著該怎麽應對。
當母子倆隔桌對坐,太後開門見山的問道:「你當真不想納妾?」
朱慎堯怔了一瞬,隨即眉眼嚴肅道:「當日娶阿岫,朕便許諾了一生一世一雙人。天子一言九鼎,說到做到。」
太後其實一直羨慕元岫的,卻從沒像現在這般羨慕。
沒有女子沒幻想過與丈夫琴瑟和鳴攜手一生。可就算是天子的許諾,又能堅持到幾時呢?
千言萬語也隻匯聚成一道嘆息:「如此便隨你了。哀家其實也不想操這個心。從前隻覺得若不督促你開枝散葉,是愧對列祖列宗,叫前朝百姓說哀家這個為娘的不周到。不過既然皇帝有這句話,後宮清淨也未嚐不是件好事。隨你吧,哀家不管了。」
太後其實並不相信朱慎堯的許諾當真此生不變。皇帝說是金口玉言,但真的出爾反爾起來,其實不用付出什麽代價的。
他永遠不會輸,但皇後不是。
是以幹脆不管,由著他們去了。
何苦做這個惡人呢?得罪了皇後,對太後也不是好事。
朱慎堯一時心中感慨,謝了太後的妥帖。
太後又添了句:「雖然不管了,但你與皇後都當是明白人。沒了三宮六院開枝散葉,那太子就隻能皇後來生。公主雖好,可這萬裏江山卻不能拱手讓與他人。」
這話,算是斷了生不出皇子就從兄弟那裏過繼的心思了。
朱慎堯沒有反駁。轉頭抹去了後頭的話,隻講太後不再管納妃一事與元岫說了。
元岫多通透的一個人,聽著就明白了太後所想。
朱慎堯見元岫笑含深意,便道:「禮部送來了幾個名字,朕看來看去還是少些什麽。不知阿岫覺得哪個合適?」<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