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
頂級天後!爆款歌曲她全包了? 作者:半桃奶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歌曲結束,但這首歌帶來的情緒和意境卻是讓人一時走不出來。
“海底”本就是壓抑的,海麵或許是洶湧的藍,但是海麵下往海底的那一塊,卻是無盡的黑。
人們對於未知的黑,未知的環境,天然就會產生不安和恐懼。
但對於一些有抑鬱傾向的群體來說,這首歌卻又不僅僅是“海底的黑”。
[這首歌真的要給我聽哭了]
[這天還沒黑,我怎麽就開始emo了]
[救命啊,這首歌怎麽這麽神!!!]
[聽得我身上渾身雞皮疙瘩]
[最後那一段真的好好聽啊,感覺整首歌都升華了……小熙怎麽會寫出這樣的歌?她內心是不是也不開心啊]
[聽完我感覺我好像還能多活幾天…]
[五十分鍾能寫出這種質量的歌…真的很牛啊]
顧寧熙再次把電子琴推到一旁,又伸手拿起一旁的筆記本電腦。
剛剛那首《海底》,與其說是在訴說絕望,不如說是在和抑鬱症患者的共鳴,以他們的角度去感受這個世界。
但她想做到的不僅僅是共鳴,她想讓這個社會上的更多人可以關注到那些患有抑鬱症的人。
“其實我剛剛……不僅僅寫了《海底》這一首歌。”顧寧熙調整了一下麥克風的高度,伸手拿起一旁從開播到現在一個多小時都沒有碰過的電吉他,“我還寫了一首歌,叫《好想愛這個世界啊》,這首歌,同樣送給患有抑鬱症的人們,也送給正處於低穀期的你。”
“山有頂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長途中,萬物皆有迴轉,當我們覺得餘味苦澀,請你相信,一切終有迴甘。”
“如果命運是世界上最爛的編劇,你就要爭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員。”
“與其倉惶的追逐日落,不如靜待滿天繁星。”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這首歌,也是非常火的一首歌,更是她極其少數的買了數字專輯的歌。
萬萬沒想到,有一天,她也有機會能夠唱這首歌。
這首歌的旋律和編曲,比起上一首歌來說,要更加的複雜一些,用到的樂器、和聲、音效等等,都比較多,所以顧寧熙剛剛在編曲的時候,就已經在筆記本電腦上譜出了大概的伴奏。
前奏再次響起。
直播間的眾人卻是有點坐不住了。
[乖乖,我聽到什麽了?她寫了兩首歌?]
[不是……要不你歇歇吧,你這樣不停的寫歌,看得我有點害怕啊]
[我嚴重懷疑顧寧熙是不是有什麽指標要完成啊…怎麽原創一首接著一首的]
[救命,我還沒從剛剛那首歌的氛圍裏出來,小熙就這麽水靈靈的唱上新歌了?]
[到底是誰在說她不懂樂理的?這下好了,她開直播了,該你們不開心了]
顧寧熙抱著電吉他,戴著耳機,點開自己剛剛做的伴奏。
前奏響起,隻是這首歌的前奏和《海底》有明顯的不同。
《海底》從最開始就是海的沉寂,內心的壓抑。
但這首歌從一開始,卻是以溫暖治愈為主要的曲風基調。
旋律非傳統意義上的舒緩或者是沉重,而是帶著一種輕柔的躍動,而在節奏方麵更是打破了常規的節奏規律,獨特的節奏變化,將四四拍的節奏作為一種大膽的創新。
這種創新,在華國是極其少見的,更是可以說,是從未有過的。
顧寧熙一個不經意的直播,已經不知道給華國內娛的樂壇上了多少課。
“抱著沙發 睡眼昏花 淩亂頭發
卻渴望像電影主角一樣瀟灑
屋簷角下 排著烏鴉 密密麻麻
被壓抑的情緒不知如何表達…”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原唱:華晨宇,作詞:裴育,作曲:華晨宇,編曲:鄭楠)
這首歌的原唱在唱歌中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顧寧熙前世經常聽他的歌,對於他獨特的唱腔和風格有印象。
她沒有完全的照搬他的咬字和唱腔,卻是在這首歌中的氣息運用,真假聲轉換上,和他的風格相同。
真假聲的轉換在這首歌裏是非常巧妙的運用,更是這首歌的特色,是她必須要保留的點。
歌曲主歌部分描述的是一個抑鬱症患者的日常,比較昏暗、壓抑、負麵情緒凝結,但又不知道怎麽排解。
但背景音樂的吉他riff卻是給人一種希望感,搭配上音調上升的趨向,讓這首歌溫暖和希望的基調瞬間飽滿。
“想過離開 以這種方式存在
是因為 那些旁白 那些姿態 那些傷害
不想離開 當你說還有你在
忽然我開始莫名 期待”
副歌結束,間奏忽的響起。
節奏雀躍、律動,像是人們的期待在這個時候終於實現了具象化。
[我去,這一段我帶著耳機怎麽感覺兩道音頻在同時響起]
[顧寧熙是不是把電吉他塞我左右耳朵裏了]
[左邊的是主吉他,右邊是副吉他,兩段吉他同時響起所以會產生這種感覺]
[到底是誰惹她了?這首歌是真好聽啊,我剛聽到前麵這部分已經要給我好聽哭了]
[前麵那個是不是專業的?]
[你們隻關注到了兩段吉他,卻沒有關注到剛剛預副歌部分的音頻反轉,那段才是真的神…]
“夕陽西下 翻著電話 無人撥打
是習慣孤獨的我該得到的吧
獨木橋呀 把誰推下 才算贏家
我無聲的反抗何時能戰勝它……”
又一部分主歌結束,而這次卻是通過木吉他的兩聲泛音來進行過渡:
“無論我 在這裏 在那裏
仿佛失魂的蟲鳴
卻明白此刻應該做些努力
無論我 在這裏 在那裏
不能彌補的過去……”
主歌後的副歌和前一段的副歌相同,表達的依舊是內心的委屈,以及渴望被愛,被關懷,對未來的期待。
但在副歌後,情緒再次有了遞進,而音同樣也再次升高:
“傷疤 就丟給迴憶吧
放下 才得到更好啊 別怕 別怕…
想過離開 當陽光敗給陰霾
沒想到你會拚命為我撥開…”
而這一橋段,則是像換了一個角度一般,從抑鬱症患者的角度,變成了他的朋友,或者是親人,在安慰他撫慰他。
最後那一句,聲音的輕顫發抖,夾雜著一絲不太明顯的哭腔,是情緒的波動,也是爆發的積累。
橋段後的留白,猶如脫離這個世界一般,四周隻剩下安靜,感受著自己的心跳聲,感受自己還活著。
“曾想過離開……”
這是她第一次在直播間展示高音,且是長段的高音。
聲音極其的穩定,氣壓逐漸增強,卻又並不刺耳,包含著滿滿的情緒爆發,像是韭留白前的委屈,在瞬間的安靜後,終於得到了釋放。
長段高音,搭配和聲,讓編曲更加高級。
“那些傷害 不想離開
當你的笑容綻開
這世界突然填滿 色彩”
顧寧熙指尖在琴弦上輕輕撥動,一段電吉他響起。
“海底”本就是壓抑的,海麵或許是洶湧的藍,但是海麵下往海底的那一塊,卻是無盡的黑。
人們對於未知的黑,未知的環境,天然就會產生不安和恐懼。
但對於一些有抑鬱傾向的群體來說,這首歌卻又不僅僅是“海底的黑”。
[這首歌真的要給我聽哭了]
[這天還沒黑,我怎麽就開始emo了]
[救命啊,這首歌怎麽這麽神!!!]
[聽得我身上渾身雞皮疙瘩]
[最後那一段真的好好聽啊,感覺整首歌都升華了……小熙怎麽會寫出這樣的歌?她內心是不是也不開心啊]
[聽完我感覺我好像還能多活幾天…]
[五十分鍾能寫出這種質量的歌…真的很牛啊]
顧寧熙再次把電子琴推到一旁,又伸手拿起一旁的筆記本電腦。
剛剛那首《海底》,與其說是在訴說絕望,不如說是在和抑鬱症患者的共鳴,以他們的角度去感受這個世界。
但她想做到的不僅僅是共鳴,她想讓這個社會上的更多人可以關注到那些患有抑鬱症的人。
“其實我剛剛……不僅僅寫了《海底》這一首歌。”顧寧熙調整了一下麥克風的高度,伸手拿起一旁從開播到現在一個多小時都沒有碰過的電吉他,“我還寫了一首歌,叫《好想愛這個世界啊》,這首歌,同樣送給患有抑鬱症的人們,也送給正處於低穀期的你。”
“山有頂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長途中,萬物皆有迴轉,當我們覺得餘味苦澀,請你相信,一切終有迴甘。”
“如果命運是世界上最爛的編劇,你就要爭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員。”
“與其倉惶的追逐日落,不如靜待滿天繁星。”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這首歌,也是非常火的一首歌,更是她極其少數的買了數字專輯的歌。
萬萬沒想到,有一天,她也有機會能夠唱這首歌。
這首歌的旋律和編曲,比起上一首歌來說,要更加的複雜一些,用到的樂器、和聲、音效等等,都比較多,所以顧寧熙剛剛在編曲的時候,就已經在筆記本電腦上譜出了大概的伴奏。
前奏再次響起。
直播間的眾人卻是有點坐不住了。
[乖乖,我聽到什麽了?她寫了兩首歌?]
[不是……要不你歇歇吧,你這樣不停的寫歌,看得我有點害怕啊]
[我嚴重懷疑顧寧熙是不是有什麽指標要完成啊…怎麽原創一首接著一首的]
[救命,我還沒從剛剛那首歌的氛圍裏出來,小熙就這麽水靈靈的唱上新歌了?]
[到底是誰在說她不懂樂理的?這下好了,她開直播了,該你們不開心了]
顧寧熙抱著電吉他,戴著耳機,點開自己剛剛做的伴奏。
前奏響起,隻是這首歌的前奏和《海底》有明顯的不同。
《海底》從最開始就是海的沉寂,內心的壓抑。
但這首歌從一開始,卻是以溫暖治愈為主要的曲風基調。
旋律非傳統意義上的舒緩或者是沉重,而是帶著一種輕柔的躍動,而在節奏方麵更是打破了常規的節奏規律,獨特的節奏變化,將四四拍的節奏作為一種大膽的創新。
這種創新,在華國是極其少見的,更是可以說,是從未有過的。
顧寧熙一個不經意的直播,已經不知道給華國內娛的樂壇上了多少課。
“抱著沙發 睡眼昏花 淩亂頭發
卻渴望像電影主角一樣瀟灑
屋簷角下 排著烏鴉 密密麻麻
被壓抑的情緒不知如何表達…”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原唱:華晨宇,作詞:裴育,作曲:華晨宇,編曲:鄭楠)
這首歌的原唱在唱歌中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顧寧熙前世經常聽他的歌,對於他獨特的唱腔和風格有印象。
她沒有完全的照搬他的咬字和唱腔,卻是在這首歌中的氣息運用,真假聲轉換上,和他的風格相同。
真假聲的轉換在這首歌裏是非常巧妙的運用,更是這首歌的特色,是她必須要保留的點。
歌曲主歌部分描述的是一個抑鬱症患者的日常,比較昏暗、壓抑、負麵情緒凝結,但又不知道怎麽排解。
但背景音樂的吉他riff卻是給人一種希望感,搭配上音調上升的趨向,讓這首歌溫暖和希望的基調瞬間飽滿。
“想過離開 以這種方式存在
是因為 那些旁白 那些姿態 那些傷害
不想離開 當你說還有你在
忽然我開始莫名 期待”
副歌結束,間奏忽的響起。
節奏雀躍、律動,像是人們的期待在這個時候終於實現了具象化。
[我去,這一段我帶著耳機怎麽感覺兩道音頻在同時響起]
[顧寧熙是不是把電吉他塞我左右耳朵裏了]
[左邊的是主吉他,右邊是副吉他,兩段吉他同時響起所以會產生這種感覺]
[到底是誰惹她了?這首歌是真好聽啊,我剛聽到前麵這部分已經要給我好聽哭了]
[前麵那個是不是專業的?]
[你們隻關注到了兩段吉他,卻沒有關注到剛剛預副歌部分的音頻反轉,那段才是真的神…]
“夕陽西下 翻著電話 無人撥打
是習慣孤獨的我該得到的吧
獨木橋呀 把誰推下 才算贏家
我無聲的反抗何時能戰勝它……”
又一部分主歌結束,而這次卻是通過木吉他的兩聲泛音來進行過渡:
“無論我 在這裏 在那裏
仿佛失魂的蟲鳴
卻明白此刻應該做些努力
無論我 在這裏 在那裏
不能彌補的過去……”
主歌後的副歌和前一段的副歌相同,表達的依舊是內心的委屈,以及渴望被愛,被關懷,對未來的期待。
但在副歌後,情緒再次有了遞進,而音同樣也再次升高:
“傷疤 就丟給迴憶吧
放下 才得到更好啊 別怕 別怕…
想過離開 當陽光敗給陰霾
沒想到你會拚命為我撥開…”
而這一橋段,則是像換了一個角度一般,從抑鬱症患者的角度,變成了他的朋友,或者是親人,在安慰他撫慰他。
最後那一句,聲音的輕顫發抖,夾雜著一絲不太明顯的哭腔,是情緒的波動,也是爆發的積累。
橋段後的留白,猶如脫離這個世界一般,四周隻剩下安靜,感受著自己的心跳聲,感受自己還活著。
“曾想過離開……”
這是她第一次在直播間展示高音,且是長段的高音。
聲音極其的穩定,氣壓逐漸增強,卻又並不刺耳,包含著滿滿的情緒爆發,像是韭留白前的委屈,在瞬間的安靜後,終於得到了釋放。
長段高音,搭配和聲,讓編曲更加高級。
“那些傷害 不想離開
當你的笑容綻開
這世界突然填滿 色彩”
顧寧熙指尖在琴弦上輕輕撥動,一段電吉他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