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香沒有多少庫存,就算宣傳出去也沒什麽大的作用,又買不到,反倒浪費了一撥宣傳。
江一寧在第二日把蚊香鋪開了起來,現在天氣還不太熱,買蚊香的人不多,就一些熟識的人買了些。
不過他相信明報的力量,還是讓夥計加班加點地把蚊香生產出來,等著明報宣傳後,大賣一撥。
京城多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店鋪——蚊香鋪,在熟人之間,慢慢流傳。
……
宣政殿。
在第三日的時候,三國使臣被皇帝召見。
三國使臣先向皇帝獻上朝貢的禮單,獻上禮單這一環節跟往年的朝貢一樣,但皇帝一看裏麵的內容,臉色未變,心裏卻沉了沉。
往年的禮單是用漢語寫的,一目了然,但今年的卻是用番文寫的,他看不大懂。
而且這樣的禮單也說明了一件事,對方在試探他。
看來大夏國已經接觸過三個使國了,並且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不然對方不會試探他。
禮單的重要性在於,大梁需要根據禮單迴禮,若看不懂禮單,就無法準確迴禮,屆時便會產生矛盾,三使國也有理由轉而投向其他國家。
皇帝淡定地翻開三本禮單看了看,放到一邊,然後給徐公公使了一個眼色,徐公公悄悄地退了下去。
皇帝若無其事,麵帶微笑說道,「各使臣遠道而來,辛苦了。」
翻譯站旁邊翻譯。
高昌國使臣行了一禮,「多謝皇帝陛下關心,在鴻臚寺休息了幾日,已經恢複過來了。」
皇帝微微笑道,「若是有需要的地方,盡管告訴鴻臚寺官員,他們會把一切安排好的。」
高昌國使臣客氣一笑,「多謝皇帝陛下。」
艾明國使臣出列,行禮道,「請問一下皇帝陛下,之前替我們王子翻譯的是誰,我們想當麵感謝一下他。」
皇帝高坐龍椅之前,帶著淺淺的笑意看著使臣,「那是我國子監的學生,尚無官職在身,所以不在這裏,你若想感謝他,可以派人去國子監尋他。」
艾明國使臣有些驚訝,「沒想到他竟然是一個學生,看他如此流利地說番文,我還以為他是厲害的官員。」
皇帝朗聲道,「日後他會是一個厲害的官員,不過現在還是一位學生。」
艾明國使臣彎了彎腰,低下頭道,「大梁真是人才濟濟,一個學生竟然有這樣的學識,佩服佩服。」
皇帝但笑不語。
龐元國使臣出列,行了一禮,「皇帝陛下,聽說大梁出現了新的糧食,種的好的話,可以讓百姓免於飢餓,不知我們可否見識一下?」
皇帝吩咐,「把土豆和紅薯拿上來。」
兩個太監手裏端著托盤,托盤裏放著一些大土豆和大紅薯,走見宮殿,把東西呈現到幾位使臣的麵前。
皇帝說道,「左邊這個黃皮的就是土豆,一畝地可以產三千斤,右邊紅皮的是紅薯,一畝地可以產五千斤,當然種植的時候需要管理得好,施肥妥當,不然任何東西都無法高產。」
三國使臣驚呆了,畝產幾千斤,這要是擴大種植,哪裏還有餓肚子的情況。
高昌國使臣道,「皇帝陛下,你說的可是真的?」
皇帝擲地有聲道,「朕身為一國之君,難道不值得信任?」
高昌國使臣躬了躬身,「是臣失禮了。」
艾明國使臣接著道,「皇帝陛下,聽說大梁還有一種稻穀,畝產可達一千斤,可是真的?」
皇帝道,「自然是真的,種子已經育好了,待使臣們迴去,朕會讓你們帶一些迴去,種在你們國家,日後你們國家的百姓也能豐衣足食。」
艾明國使臣感激道,「多謝皇帝陛下。」
龐元國使臣看了看皇帝,「臣有個不情之請。」
皇帝抬了抬手,「請說。」
龐元國使臣微微笑著說道,「此次出使大梁,我們龐元國最受國主寵愛的雙兒也來了。」
「他叫龐璽,是我們國主的第九個孩子,雖然是雙兒,但學富五車,博古通今,才學出眾,無人能出其右,是我們龐元國第一才子。」
「此番過來,一來見識大梁的風土人情,二來則是為了擇胥。」
皇帝詢問,「不知道你們王子想找什麽樣的男子為胥?」
龐元國使臣迴答,「王子想見見你們大梁的第一才子,大梁地大物博,想來才學出眾之輩也甚多,不會讓人失望的。」
皇帝笑笑,「見見可以,但是擇胥是不行了。」
龐元國使臣不解,「為何?」
皇帝想到自己的小師弟英年早婚,也是一陣無奈,「他已經婚配了。」
龐元國使臣,「……」
在他們談論的時候,徐公公來到了國子監,把祝澤清帶走了。
路上,徐公公跟祝澤清說了一下緣由,「澤清,擅長說番文的都不多,何況看番文,對方是故意為難我們。」
祝澤清道,「公公放心,我會盡力翻譯的。」
徐公公拍拍祝澤清的手臂,「全靠你了。」
迴到皇宮之後,徐公公以把禮單拿去擬迴禮為由,拿去了偏殿,「澤清,你看看。」
祝澤清翻看了一下,「公公,有筆墨紙硯嗎?」
「有,這邊來。」徐公公把祝澤清帶到了旁邊的一個小隔間,「你慢慢寫,不著急。」
江一寧在第二日把蚊香鋪開了起來,現在天氣還不太熱,買蚊香的人不多,就一些熟識的人買了些。
不過他相信明報的力量,還是讓夥計加班加點地把蚊香生產出來,等著明報宣傳後,大賣一撥。
京城多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店鋪——蚊香鋪,在熟人之間,慢慢流傳。
……
宣政殿。
在第三日的時候,三國使臣被皇帝召見。
三國使臣先向皇帝獻上朝貢的禮單,獻上禮單這一環節跟往年的朝貢一樣,但皇帝一看裏麵的內容,臉色未變,心裏卻沉了沉。
往年的禮單是用漢語寫的,一目了然,但今年的卻是用番文寫的,他看不大懂。
而且這樣的禮單也說明了一件事,對方在試探他。
看來大夏國已經接觸過三個使國了,並且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不然對方不會試探他。
禮單的重要性在於,大梁需要根據禮單迴禮,若看不懂禮單,就無法準確迴禮,屆時便會產生矛盾,三使國也有理由轉而投向其他國家。
皇帝淡定地翻開三本禮單看了看,放到一邊,然後給徐公公使了一個眼色,徐公公悄悄地退了下去。
皇帝若無其事,麵帶微笑說道,「各使臣遠道而來,辛苦了。」
翻譯站旁邊翻譯。
高昌國使臣行了一禮,「多謝皇帝陛下關心,在鴻臚寺休息了幾日,已經恢複過來了。」
皇帝微微笑道,「若是有需要的地方,盡管告訴鴻臚寺官員,他們會把一切安排好的。」
高昌國使臣客氣一笑,「多謝皇帝陛下。」
艾明國使臣出列,行禮道,「請問一下皇帝陛下,之前替我們王子翻譯的是誰,我們想當麵感謝一下他。」
皇帝高坐龍椅之前,帶著淺淺的笑意看著使臣,「那是我國子監的學生,尚無官職在身,所以不在這裏,你若想感謝他,可以派人去國子監尋他。」
艾明國使臣有些驚訝,「沒想到他竟然是一個學生,看他如此流利地說番文,我還以為他是厲害的官員。」
皇帝朗聲道,「日後他會是一個厲害的官員,不過現在還是一位學生。」
艾明國使臣彎了彎腰,低下頭道,「大梁真是人才濟濟,一個學生竟然有這樣的學識,佩服佩服。」
皇帝但笑不語。
龐元國使臣出列,行了一禮,「皇帝陛下,聽說大梁出現了新的糧食,種的好的話,可以讓百姓免於飢餓,不知我們可否見識一下?」
皇帝吩咐,「把土豆和紅薯拿上來。」
兩個太監手裏端著托盤,托盤裏放著一些大土豆和大紅薯,走見宮殿,把東西呈現到幾位使臣的麵前。
皇帝說道,「左邊這個黃皮的就是土豆,一畝地可以產三千斤,右邊紅皮的是紅薯,一畝地可以產五千斤,當然種植的時候需要管理得好,施肥妥當,不然任何東西都無法高產。」
三國使臣驚呆了,畝產幾千斤,這要是擴大種植,哪裏還有餓肚子的情況。
高昌國使臣道,「皇帝陛下,你說的可是真的?」
皇帝擲地有聲道,「朕身為一國之君,難道不值得信任?」
高昌國使臣躬了躬身,「是臣失禮了。」
艾明國使臣接著道,「皇帝陛下,聽說大梁還有一種稻穀,畝產可達一千斤,可是真的?」
皇帝道,「自然是真的,種子已經育好了,待使臣們迴去,朕會讓你們帶一些迴去,種在你們國家,日後你們國家的百姓也能豐衣足食。」
艾明國使臣感激道,「多謝皇帝陛下。」
龐元國使臣看了看皇帝,「臣有個不情之請。」
皇帝抬了抬手,「請說。」
龐元國使臣微微笑著說道,「此次出使大梁,我們龐元國最受國主寵愛的雙兒也來了。」
「他叫龐璽,是我們國主的第九個孩子,雖然是雙兒,但學富五車,博古通今,才學出眾,無人能出其右,是我們龐元國第一才子。」
「此番過來,一來見識大梁的風土人情,二來則是為了擇胥。」
皇帝詢問,「不知道你們王子想找什麽樣的男子為胥?」
龐元國使臣迴答,「王子想見見你們大梁的第一才子,大梁地大物博,想來才學出眾之輩也甚多,不會讓人失望的。」
皇帝笑笑,「見見可以,但是擇胥是不行了。」
龐元國使臣不解,「為何?」
皇帝想到自己的小師弟英年早婚,也是一陣無奈,「他已經婚配了。」
龐元國使臣,「……」
在他們談論的時候,徐公公來到了國子監,把祝澤清帶走了。
路上,徐公公跟祝澤清說了一下緣由,「澤清,擅長說番文的都不多,何況看番文,對方是故意為難我們。」
祝澤清道,「公公放心,我會盡力翻譯的。」
徐公公拍拍祝澤清的手臂,「全靠你了。」
迴到皇宮之後,徐公公以把禮單拿去擬迴禮為由,拿去了偏殿,「澤清,你看看。」
祝澤清翻看了一下,「公公,有筆墨紙硯嗎?」
「有,這邊來。」徐公公把祝澤清帶到了旁邊的一個小隔間,「你慢慢寫,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