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陽兒附和,「我覺得也會。」
祝二萬跟著拆台,「三萬,你終於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祝三萬懇切地看著祝澤清,希望他能說出不那麽讓他傷心的話。
祝澤清沒讓他失望,「要是能像你現在這樣,倒是挺省心的。」
祝三萬激動地一拍大腿,「是啊,人都是會變的嘛,要是不乖,好好教不就好了。」
「好了,吃湯圓兒了,別杞人憂天,那一天還早呢。」祝澤清把碗抱過來,祝三萬給他盛了十二個,其他碗都是十個,「不夠吃又煮。」
小陽兒歡唿起來,「哇哇哇,吃湯圓兒囉,花生餡兒的湯圓兒。」
孩子們幫著把碗端到堂屋的桌上,然後把大人叫來吃。
小陽兒一邊吸氣一邊嚼湯圓兒,「好香好好吃哦。」他碰了碰旁邊的張秀容,「娘,大哥煮的湯圓兒好吃嗎?」
張秀容笑著點點頭,「好吃,你還要不要,我給你一些?」
小陽兒蒙住碗,「娘,你別給我。」
張秀容玩笑般問道,「怎麽,你嫌棄娘了?」
「不是不是。」小陽兒直擺手,「我吃了,娘就不夠了,大哥說不夠可以再去煮,我要吃的話就去煮新的,不用娘給我。」
張秀容摸摸小陽兒的頭,「真乖。」
小陽兒沖張秀容燦爛地笑了一個,「嘻嘻。」
江一寧盯著碗裏看,然後舀出一個圓乎乎的湯圓兒,「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
祝澤清有些意外地說道,「把詩集看完了?」
江一寧點點頭,「嗯,昨天看完的,我感覺我現在也是小書生了。」
祝澤堂打趣道,「吃個湯圓兒你還做句詩,確實挺像書生幹的事,恭喜啊恭喜。」
「你懂什麽,這叫情調。」說完,江一寧一口把湯圓兒吃了。
祝二萬道,「澤堂,你別整天跑生意,渾身銅臭味,還是應該多讀書,學學一寧。」
祝澤堂有些排斥地說道,「我不喜歡詩書,我隻喜歡看經商的書,讓我咬文嚼字,那太為難我了。」
江一寧笑笑,「你不喜歡讀,但是玉烜應該是個喜歡讀的,這要是哪天人家跟你說兩句詩,你卻聽不懂,這樂子就大了。」
祝澤堂一頓,「你這麽一說,我頓時有了危機感。」然後心裏在計劃看哪本書了。
祝二萬拍拍祝澤堂的肩膀,「所以你要學習。」
大家都跟著笑了笑,祝澤堂這傢夥算是被鍾玉烜拿捏了。
吃十個湯圓兒肯定是不夠的,又煮了一鍋,祝澤清吃了十五個,江一寧也吃了十五個,有吃二十個的,有吃二十五個的人,最後還剩下八十個沒煮的。
祝澤清道,「這剩下八十個我拿去送給兩個夏兄,之前他幫我們收了一天的花生,讓他們也嚐嚐。」
「我給你裝起來。」江一寧取來食盒,把湯圓兒一個個裝進去,然後拿給祝澤清。
祝澤清提著食盒去了夏永清家,「大人,這是我家包的花生桂花香餡兒湯圓兒,特意給你們拿了些過來,你們煮來嚐嚐。」
夏永清來不及說話,夏貴安走過來不客氣地接了過去,「謝謝祝兄。」
「澤清,那便多謝了。」夏永清看了眼兒子,是不是太不把自己當外人了?
「不客氣,天快黑了,我就不打擾了,告辭。」祝澤清拱了拱手,轉身迴家。
夏貴安道,「祝兄,我送送你。」
祝澤清笑笑道,「一眼就可以看到我家,不用送。」
夏貴安堅持,「送兩步。」
把祝澤清送到半路上,夏貴安快步返迴家裏,僕人已經燒好水了,「你真懂我心,快煮起來。」
僕人三十歲出頭,十五歲入府,算是看著夏貴安和夏貴卓長大的,自是心疼,「馬上就好,馬上就好。」
夏貴卓從外麵走進來,「湯圓兒要煮多久?」
另一個僕人把一個大碗拿過來放到灶台上,順口說道,「一盞茶的功夫就好了。」
「煮好了叫我。」夏貴卓說了這麽一句,又離開了廚房。
「是,二少爺。」
夏貴安也往外走,走了兩步又停了下來,「你倆也嚐一嚐,這麽多我們也吃不完。」
兩個忠僕道,「主子們吃剩的就是我們的。」
兩個僕人把湯圓兒都煮了,然後盛到一個大碗裏,放到一個大勺子,主子們想吃多少自己盛。
把湯圓兒和碗勺放到桌上後,他們迴來盛了一些湯喝,湯也有花生的香味,放點兒糖,也挺好喝的。
夏貴安嚐了一個湯圓兒,又香又糯,甜度適中,一點兒不膩,反而帶著清爽的感覺,「自從來到祝家村,我感覺京城的一切都不好吃了。」
夏貴卓附和地點頭,「我也有這種感覺,尤其是祝兄家的食物,他們家有什麽秘方嗎?」
夏永清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祝澤清過目不忘,學什麽都快,他說他做的食物都是照著食譜做的,能上食譜的菜味道能差點兒哪兒去?」
「再有一個,他有一個堂妹叫祝映晴,此女在廚藝方麵的天賦極高,做出來的食物味道也相當不錯,有大廚水準。」
夏貴安詫異至極,「過目不忘?」
夏永清悄咪咪地一口一個湯圓兒吃著,「是啊,要是再小幾年,這杞縣怕是要出一個神童了。」
祝二萬跟著拆台,「三萬,你終於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祝三萬懇切地看著祝澤清,希望他能說出不那麽讓他傷心的話。
祝澤清沒讓他失望,「要是能像你現在這樣,倒是挺省心的。」
祝三萬激動地一拍大腿,「是啊,人都是會變的嘛,要是不乖,好好教不就好了。」
「好了,吃湯圓兒了,別杞人憂天,那一天還早呢。」祝澤清把碗抱過來,祝三萬給他盛了十二個,其他碗都是十個,「不夠吃又煮。」
小陽兒歡唿起來,「哇哇哇,吃湯圓兒囉,花生餡兒的湯圓兒。」
孩子們幫著把碗端到堂屋的桌上,然後把大人叫來吃。
小陽兒一邊吸氣一邊嚼湯圓兒,「好香好好吃哦。」他碰了碰旁邊的張秀容,「娘,大哥煮的湯圓兒好吃嗎?」
張秀容笑著點點頭,「好吃,你還要不要,我給你一些?」
小陽兒蒙住碗,「娘,你別給我。」
張秀容玩笑般問道,「怎麽,你嫌棄娘了?」
「不是不是。」小陽兒直擺手,「我吃了,娘就不夠了,大哥說不夠可以再去煮,我要吃的話就去煮新的,不用娘給我。」
張秀容摸摸小陽兒的頭,「真乖。」
小陽兒沖張秀容燦爛地笑了一個,「嘻嘻。」
江一寧盯著碗裏看,然後舀出一個圓乎乎的湯圓兒,「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
祝澤清有些意外地說道,「把詩集看完了?」
江一寧點點頭,「嗯,昨天看完的,我感覺我現在也是小書生了。」
祝澤堂打趣道,「吃個湯圓兒你還做句詩,確實挺像書生幹的事,恭喜啊恭喜。」
「你懂什麽,這叫情調。」說完,江一寧一口把湯圓兒吃了。
祝二萬道,「澤堂,你別整天跑生意,渾身銅臭味,還是應該多讀書,學學一寧。」
祝澤堂有些排斥地說道,「我不喜歡詩書,我隻喜歡看經商的書,讓我咬文嚼字,那太為難我了。」
江一寧笑笑,「你不喜歡讀,但是玉烜應該是個喜歡讀的,這要是哪天人家跟你說兩句詩,你卻聽不懂,這樂子就大了。」
祝澤堂一頓,「你這麽一說,我頓時有了危機感。」然後心裏在計劃看哪本書了。
祝二萬拍拍祝澤堂的肩膀,「所以你要學習。」
大家都跟著笑了笑,祝澤堂這傢夥算是被鍾玉烜拿捏了。
吃十個湯圓兒肯定是不夠的,又煮了一鍋,祝澤清吃了十五個,江一寧也吃了十五個,有吃二十個的,有吃二十五個的人,最後還剩下八十個沒煮的。
祝澤清道,「這剩下八十個我拿去送給兩個夏兄,之前他幫我們收了一天的花生,讓他們也嚐嚐。」
「我給你裝起來。」江一寧取來食盒,把湯圓兒一個個裝進去,然後拿給祝澤清。
祝澤清提著食盒去了夏永清家,「大人,這是我家包的花生桂花香餡兒湯圓兒,特意給你們拿了些過來,你們煮來嚐嚐。」
夏永清來不及說話,夏貴安走過來不客氣地接了過去,「謝謝祝兄。」
「澤清,那便多謝了。」夏永清看了眼兒子,是不是太不把自己當外人了?
「不客氣,天快黑了,我就不打擾了,告辭。」祝澤清拱了拱手,轉身迴家。
夏貴安道,「祝兄,我送送你。」
祝澤清笑笑道,「一眼就可以看到我家,不用送。」
夏貴安堅持,「送兩步。」
把祝澤清送到半路上,夏貴安快步返迴家裏,僕人已經燒好水了,「你真懂我心,快煮起來。」
僕人三十歲出頭,十五歲入府,算是看著夏貴安和夏貴卓長大的,自是心疼,「馬上就好,馬上就好。」
夏貴卓從外麵走進來,「湯圓兒要煮多久?」
另一個僕人把一個大碗拿過來放到灶台上,順口說道,「一盞茶的功夫就好了。」
「煮好了叫我。」夏貴卓說了這麽一句,又離開了廚房。
「是,二少爺。」
夏貴安也往外走,走了兩步又停了下來,「你倆也嚐一嚐,這麽多我們也吃不完。」
兩個忠僕道,「主子們吃剩的就是我們的。」
兩個僕人把湯圓兒都煮了,然後盛到一個大碗裏,放到一個大勺子,主子們想吃多少自己盛。
把湯圓兒和碗勺放到桌上後,他們迴來盛了一些湯喝,湯也有花生的香味,放點兒糖,也挺好喝的。
夏貴安嚐了一個湯圓兒,又香又糯,甜度適中,一點兒不膩,反而帶著清爽的感覺,「自從來到祝家村,我感覺京城的一切都不好吃了。」
夏貴卓附和地點頭,「我也有這種感覺,尤其是祝兄家的食物,他們家有什麽秘方嗎?」
夏永清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祝澤清過目不忘,學什麽都快,他說他做的食物都是照著食譜做的,能上食譜的菜味道能差點兒哪兒去?」
「再有一個,他有一個堂妹叫祝映晴,此女在廚藝方麵的天賦極高,做出來的食物味道也相當不錯,有大廚水準。」
夏貴安詫異至極,「過目不忘?」
夏永清悄咪咪地一口一個湯圓兒吃著,「是啊,要是再小幾年,這杞縣怕是要出一個神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