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嘉德殿內,氣氛略顯壓抑。
劉辯手持黃色絹帛,目光在絹帛上緩緩遊移,看著看著竟笑出了聲。然而,這笑聲中卻透著徹骨的冷漠與森然,令在場眾人不寒而栗。
“好一個張角,真是好極了!”
劉辯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猛地將手中的黃色絹帛重重拍在桌案之上。
“砰”的一聲巨響,令朝堂上的眾朝臣皆是一驚,心中暗自揣測,究竟是何等消息竟讓太子殿下如此大動肝火。
劉辯原本以為自己事先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即便麵對太平道的謀逆之舉也能泰然處之。
可事實證明,他還是高估了自己的定力,又或者說,是低估了張角的膽量。
絹帛之上依舊是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八字讖語。但張角公然舉起“黃天”大旗造反的時候行徑張狂,竟還令人撰寫了一篇檄文昭告天下。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逆子劉辯,囚禁君父,背棄人倫,罪孽滔天!吾太平道奉天承運,代天行罰,誓誅此不忠不孝之徒!天下苦漢久矣,民不聊生,今劉辯逆行,更添國難。吾教眾弟子,當奮起神威,誅妖孽,複天道!凡我同道,速速響應,共舉義旗,還天下太平,救蒼生於水火!檄文到日,即刻起兵,共討逆賊,以順天意!”
這短短一百餘字的檄文,大半篇幅竟是在痛罵他這個監國太子,字字如刀,直指他囚禁君父、篡奪皇權。
宮變那日,因某位荒唐天子在清涼殿裸泳水戰,史官並未隨行記錄,故而劉辯的宮變過程大致未被史官記錄下來。
然而張角這一封檄文昭告天下之後,即便史官有心為尊者諱也難以做到了。
劉辯看著手中的另一份絹帛,這是冀州刺史盧植的戰報。
太平道的大本營在钜鹿郡,但張角卻是決定在鄴城起事,意圖直接拿下冀州州治,而後一舉拿下整個冀州。
想法是好的,但可惜盧植對太平道的提防不可謂不深,遴選精銳駐守著城中的武庫、糧倉,絕不給太平道半點可趁之機。
而且劉辯的公文發布得很及時,郵卒兩日間疾馳七百裏將文書送至盧植手中,而後盧植不待太平道起事便搶先封鎖城門,在鄴城繡衣使者的協助下,將城中勾結太平道逆黨的內應共七百人盡數誅滅,挫敗了張角在鄴城的布置。
劉辯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開口問道:“孤欲解除黨錮,赦免兩次黨錮之禍中所有被禁錮的黨人,眾卿可有異議?”
異議?
自然是不可能是有異議的!
若非太子解除黨錮是在太平道作亂之時,他們都想撫掌大笑了。
當真是聖明太子啊!
這麽聖明的太子,就因為軟禁了一個昏君,就被你們罵成這樣!
還有王法嗎!
還有法律嗎!
與百官的心思不同,太子府一眾屬官首次參與大朝會,也各有各的心思,但唯獨沒有認可張角檄文所言之人。
縱然是大漢以孝治天下,但被太子征辟的這些人多是對劉宏不太滿意的,或是如賈詡這等壓根不在乎這一點的人,否則他們壓根不會接受太子的征辟。
一眾太子家臣多是為太子鳴不平,或是思索著該如何剿滅蛾賊,但所有人都時不時瞥向坐在兩千石官員座次下的賈詡。
“太子率更令程昱,此番抓捕黃巾亂黨,維持京師治安有功,拜河東太守!”
“原河東太守董卓,驍勇善戰,封東中郎將,孤欲托付定亂安國之任!”
“太子仆董昭,拜河內太守!”
“太子中庶子鍾繇,拜雒陽令!”
“原雒陽令周異品行高潔,多年來竭誠奉公,升光祿大夫。”
“太子中庶子張昭,拜執金吾丞!”
“太子中庶子張紘,拜將作大匠丞!”
作為解除黨錮的迴報,劉辯一口氣為自己的家臣拿下了幾個重要的職位,尤其是三河之地的主官。
這不僅僅是為了與百官士人爭權,劉辯實在是無法放心將三河之地交給他人。
雒陽作為帝都是沒有外城牆的,唯有宮城才有城牆,因此劉辯必須將三河之地握在手中,絕不允許他人染手。
當然,劉辯這位賢太子也照顧到了所有被頂替了職位的官員的心理,盡管升任的都是無甚權力的虛職,但也將官秩從千石級別升至二千石級別。
而除三河之地外,最重要的便是守禦雒陽之門戶——八關
八關者,函穀、太穀、廣成、伊闕、轘(huán)轅、旋門、孟津、小平津也。
隻要三河之地盡在手中,八關都尉的人選反倒是沒有那麽重要了。
八關都是易守難攻的雄關,憑區區黃巾蛾賊,要攻下八關中的任何一關,不丟下萬餘屍守絕無可能。
自馬元義被擒拿,嵩洛河南之地太平道逆黨被盡數誅滅,張角的反叛計劃便已然可以宣告失敗了。
“拜車騎將軍掾、侍禦史袁紹為函穀都尉,拜車騎將軍掾王匡為太穀都尉,拜張讓之子,公車司馬令張奉為廣成都尉,拜衛將軍掾、議郎張承為伊闕都尉,拜為太子廄長李肅轘轅都尉,拜荀爽之子,議郎荀棐為旋門都尉,拜折衝校尉袁術為孟津都尉,拜司徒掾、侍禦史桓典為小平津都尉,此為八關都尉!”
車騎將軍府屬官、宦官集團、衛將軍府屬官、太子府屬官、將來的新外戚勢力,司徒府屬官,劉辯將八關都尉分給了各個派係,如此一來既不會讓某一家獨大,又能使各方都都滿意。
而袁隗無疑是眾人之中最滿意的那一位,因為他昔日舉薦過的故吏董卓被太子加封東中郎將。
看似一個小小中郎將根本不值一提,然而如今的幾位中郎將都擁有何等職權?
北中郎將乃冀州刺史、尚書台尚書盧植,左中郎將乃兗州刺史、執金吾袁滂,右中郎將乃涼州刺史朱儁,若是董卓成為東中郎將,那也就意味著他終於摸到了兵權!
兵權是個好東西,有了兵權能做許多的事情。
袁隗認為太子既然加封董卓為東中郎將,必然是要將討逆之任交托於董卓。
董卓這些年來屢立戰功,也算是一員悍將了,平定黃巾之亂應當不難,屆時董卓還會繼續在武職上攀升,接觸更多的兵權。
卻不想太子又拜北地太守皇甫嵩為討逆中郎將,位在東中郎將之上,與東中郎將董卓一同輔弼討賊事宜。
“輔弼討賊事宜?”
太尉楊賜眉頭微蹙,身為太尉他對這幾個字有著格外的敏感度。
也就是說皇甫嵩和董卓都不會是大軍主帥,那還能是誰呢?
朝中能有如此資曆、威望以及能力者,楊賜身為太尉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出還有何人選。
卻不想太子突然站起身,雙手猛地撐在桌案之上,指節因用力而泛白,雙目圓睜,直直地掃視著朝堂上的眾人,隨後忿然舉起那份檄文:“孤決意,親自擔任主帥,征討蛾賊!”
劉辯手持黃色絹帛,目光在絹帛上緩緩遊移,看著看著竟笑出了聲。然而,這笑聲中卻透著徹骨的冷漠與森然,令在場眾人不寒而栗。
“好一個張角,真是好極了!”
劉辯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猛地將手中的黃色絹帛重重拍在桌案之上。
“砰”的一聲巨響,令朝堂上的眾朝臣皆是一驚,心中暗自揣測,究竟是何等消息竟讓太子殿下如此大動肝火。
劉辯原本以為自己事先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即便麵對太平道的謀逆之舉也能泰然處之。
可事實證明,他還是高估了自己的定力,又或者說,是低估了張角的膽量。
絹帛之上依舊是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八字讖語。但張角公然舉起“黃天”大旗造反的時候行徑張狂,竟還令人撰寫了一篇檄文昭告天下。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逆子劉辯,囚禁君父,背棄人倫,罪孽滔天!吾太平道奉天承運,代天行罰,誓誅此不忠不孝之徒!天下苦漢久矣,民不聊生,今劉辯逆行,更添國難。吾教眾弟子,當奮起神威,誅妖孽,複天道!凡我同道,速速響應,共舉義旗,還天下太平,救蒼生於水火!檄文到日,即刻起兵,共討逆賊,以順天意!”
這短短一百餘字的檄文,大半篇幅竟是在痛罵他這個監國太子,字字如刀,直指他囚禁君父、篡奪皇權。
宮變那日,因某位荒唐天子在清涼殿裸泳水戰,史官並未隨行記錄,故而劉辯的宮變過程大致未被史官記錄下來。
然而張角這一封檄文昭告天下之後,即便史官有心為尊者諱也難以做到了。
劉辯看著手中的另一份絹帛,這是冀州刺史盧植的戰報。
太平道的大本營在钜鹿郡,但張角卻是決定在鄴城起事,意圖直接拿下冀州州治,而後一舉拿下整個冀州。
想法是好的,但可惜盧植對太平道的提防不可謂不深,遴選精銳駐守著城中的武庫、糧倉,絕不給太平道半點可趁之機。
而且劉辯的公文發布得很及時,郵卒兩日間疾馳七百裏將文書送至盧植手中,而後盧植不待太平道起事便搶先封鎖城門,在鄴城繡衣使者的協助下,將城中勾結太平道逆黨的內應共七百人盡數誅滅,挫敗了張角在鄴城的布置。
劉辯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開口問道:“孤欲解除黨錮,赦免兩次黨錮之禍中所有被禁錮的黨人,眾卿可有異議?”
異議?
自然是不可能是有異議的!
若非太子解除黨錮是在太平道作亂之時,他們都想撫掌大笑了。
當真是聖明太子啊!
這麽聖明的太子,就因為軟禁了一個昏君,就被你們罵成這樣!
還有王法嗎!
還有法律嗎!
與百官的心思不同,太子府一眾屬官首次參與大朝會,也各有各的心思,但唯獨沒有認可張角檄文所言之人。
縱然是大漢以孝治天下,但被太子征辟的這些人多是對劉宏不太滿意的,或是如賈詡這等壓根不在乎這一點的人,否則他們壓根不會接受太子的征辟。
一眾太子家臣多是為太子鳴不平,或是思索著該如何剿滅蛾賊,但所有人都時不時瞥向坐在兩千石官員座次下的賈詡。
“太子率更令程昱,此番抓捕黃巾亂黨,維持京師治安有功,拜河東太守!”
“原河東太守董卓,驍勇善戰,封東中郎將,孤欲托付定亂安國之任!”
“太子仆董昭,拜河內太守!”
“太子中庶子鍾繇,拜雒陽令!”
“原雒陽令周異品行高潔,多年來竭誠奉公,升光祿大夫。”
“太子中庶子張昭,拜執金吾丞!”
“太子中庶子張紘,拜將作大匠丞!”
作為解除黨錮的迴報,劉辯一口氣為自己的家臣拿下了幾個重要的職位,尤其是三河之地的主官。
這不僅僅是為了與百官士人爭權,劉辯實在是無法放心將三河之地交給他人。
雒陽作為帝都是沒有外城牆的,唯有宮城才有城牆,因此劉辯必須將三河之地握在手中,絕不允許他人染手。
當然,劉辯這位賢太子也照顧到了所有被頂替了職位的官員的心理,盡管升任的都是無甚權力的虛職,但也將官秩從千石級別升至二千石級別。
而除三河之地外,最重要的便是守禦雒陽之門戶——八關
八關者,函穀、太穀、廣成、伊闕、轘(huán)轅、旋門、孟津、小平津也。
隻要三河之地盡在手中,八關都尉的人選反倒是沒有那麽重要了。
八關都是易守難攻的雄關,憑區區黃巾蛾賊,要攻下八關中的任何一關,不丟下萬餘屍守絕無可能。
自馬元義被擒拿,嵩洛河南之地太平道逆黨被盡數誅滅,張角的反叛計劃便已然可以宣告失敗了。
“拜車騎將軍掾、侍禦史袁紹為函穀都尉,拜車騎將軍掾王匡為太穀都尉,拜張讓之子,公車司馬令張奉為廣成都尉,拜衛將軍掾、議郎張承為伊闕都尉,拜為太子廄長李肅轘轅都尉,拜荀爽之子,議郎荀棐為旋門都尉,拜折衝校尉袁術為孟津都尉,拜司徒掾、侍禦史桓典為小平津都尉,此為八關都尉!”
車騎將軍府屬官、宦官集團、衛將軍府屬官、太子府屬官、將來的新外戚勢力,司徒府屬官,劉辯將八關都尉分給了各個派係,如此一來既不會讓某一家獨大,又能使各方都都滿意。
而袁隗無疑是眾人之中最滿意的那一位,因為他昔日舉薦過的故吏董卓被太子加封東中郎將。
看似一個小小中郎將根本不值一提,然而如今的幾位中郎將都擁有何等職權?
北中郎將乃冀州刺史、尚書台尚書盧植,左中郎將乃兗州刺史、執金吾袁滂,右中郎將乃涼州刺史朱儁,若是董卓成為東中郎將,那也就意味著他終於摸到了兵權!
兵權是個好東西,有了兵權能做許多的事情。
袁隗認為太子既然加封董卓為東中郎將,必然是要將討逆之任交托於董卓。
董卓這些年來屢立戰功,也算是一員悍將了,平定黃巾之亂應當不難,屆時董卓還會繼續在武職上攀升,接觸更多的兵權。
卻不想太子又拜北地太守皇甫嵩為討逆中郎將,位在東中郎將之上,與東中郎將董卓一同輔弼討賊事宜。
“輔弼討賊事宜?”
太尉楊賜眉頭微蹙,身為太尉他對這幾個字有著格外的敏感度。
也就是說皇甫嵩和董卓都不會是大軍主帥,那還能是誰呢?
朝中能有如此資曆、威望以及能力者,楊賜身為太尉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出還有何人選。
卻不想太子突然站起身,雙手猛地撐在桌案之上,指節因用力而泛白,雙目圓睜,直直地掃視著朝堂上的眾人,隨後忿然舉起那份檄文:“孤決意,親自擔任主帥,征討蛾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