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明全神貫注地聆聽著聶雲霖的講解,起初聽到自己的內力真炁如此精純,心中難免有些小得意。
然而,就在這時,聶雲霖話語中突然出現的“不過”二字,讓他心頭一緊,忍不住打斷了聶雲霖的話。
“院長,不過什麽?”
聶雲霖見重明這緊張的模樣,反而被逗樂了。
他捋著胡子,緩緩說道:
“別緊張,我說的‘不過’,其實是因為你之所以內力真炁這般優於常人,一方麵得益於青龍炁訣的修煉,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你本身的先天之氣與眾不同。
我問你,你對‘炁’這個概念了解多少?”
“炁”,這一概念源於古代道教,是對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機能的一種形而上的哲學詮釋。
眾所周知,道教與中醫、武學自古以來便有著不解之緣。
許多古代武學典籍都融入了道教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武術修煉講究順應自然,根據季節、時辰、時令的變化,以及自然界和人體機能的差異,采用相應的方法,以達到修煉的至高境界。
這一過程注重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力求內外合一,形神兼備。
在這裏,“精氣神”中的“氣”,正是道教所言的“炁”。
炁分為後天與先天兩種。
後天之氣,指的是嬰兒出生後所需的唿吸之氣。
這種氣依據來源可分為兩種:
一是空氣,二是地氣,亦即“水穀之氣”。
這兩者均源於後天,因此被稱為“後天之氣”。
先天之氣,則是指嬰兒出生前的元氣。
這種氣又可細分為兩種:一是“精氣”,構成胎兒形成與生長的物質基礎;
二是胎兒在母體內孕育期間所吸收的營養,即“元氣”。
這兩種氣都源自先天,故稱為“先天之氣”。
許多人天生具備這種元氣,但隨著出生後環境的影響,先天之氣逐漸衰弱消散,最終被後天之氣所替代。
“沒錯,你說得很對,看來平時確實沒少下功夫鑽研,對‘炁’的理解相當透徹。”
聶雲霖聚精會神地聽完重明的解釋,滿意地點了點頭,並接著補充道。
“武學中的內功,大部分都是修煉後天之氣,隻有極少數道教內丹之術旨在修煉並壯大先天之氣。
我所習練的,正是源自道教內丹術的內功。
剛才我通篇閱讀了你的青龍炁訣,發現它與道教內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區別在於,它需要修煉者體內潛藏著先天之氣。”
聽到這裏,重明若有所思地指著自己,略帶不確定地問道:
“院長,您是說我的先天之氣並未消散,而是藏匿在我的體內?”
聶雲霖微微頷首,繼續解釋道:“正是如此。
不過,在你開始修煉青龍炁訣之前,你體內的先天之氣就像一顆深埋在土壤中的種子,而且這顆種子相當飽滿。
但如果沒有陽光和水分的滋養,即便存在也等同於無。
或許真是命中注定,你恰好修煉了青龍炁訣,吸收了大量的後天之氣。
這就好比那顆種子得到了水分的滋潤,發芽出土後,又沐浴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你的先天之氣在不斷吸收你每日在下丹田積累的後天之氣,逐漸同化並提純,由量變引發質變。
而真炁化青龍的過程,更是讓你的先天之氣得到了進一步的壓縮和淨化,去除了後天之氣帶來的雜質,變得更加精純。
僅憑這一點,青龍炁訣這部內功心法就遠勝其他內功,我習武近七十年,從未見過能如此壓縮和提純先天之氣的內功心法。”
重明不由得感慨自己的運氣仿佛是氪金般的存在:
“那我豈不是真的開了掛,就像舊曆時代小說裏描繪的,機緣巧合之下獲得了武林絕學。”
“你說得很對,《四靈聖典》中的青龍炁訣本身就足以被稱作武功絕學。
然而,這部典籍實在是太雞肋了,《四靈聖典》對修煉者的天賦和體質要求極為苛刻,普通人根本無法修煉。
隻有遇到合適的奇才,它才能展現出真正的武學價值。
如果體內的先天之氣早已消失殆盡,或者極其微弱,甚至連煉炁都難以做到。”
聶雲霖的話讓重明聽得全神貫注,腦海中不斷思考。
待前者話音剛落,他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
“院長,如今基因編程技術如此先進,難道就不能通過基因改造,有目的地培育出適合修煉《四靈聖典》的人才嗎?”
誰料重明這一問出口,就見聶雲霖抿嘴一笑,仿佛聽到了什麽有趣的笑話,搖了搖頭說道。
“傻孩子,你這想法太天真啦。
雖說如今的基因工程技術比起舊曆世界時要高出太多倍,是前人難以企及的,但這也僅僅是科技的一個階段。
科技改變物質容易得很,可先天之氣並非實質性的、能用儀器觀測到的物質呀。
它是一種玄之又玄的生物能量,就像靈魂一般,看不見摸不著,就連儀器也檢測不出來。
可檢測不出來,你就說它不存在嗎?
並不能。
隻有親身擁有的人才能領會這種神秘的力量。
你知道咱們的功法為何能獨樹一幟屹立於世界武道之巔嗎?
一方麵是因為咱們的武德精神,另一方麵就是這神秘的內力真炁。
別的國家民族的武術格鬥,注重的是如何利用身體的拳腳關節等部位,最大限度地提升破壞力,偏向外修;
而咱們的武功不僅看重身體的鍛煉,更注重內在的修煉,講究內外兼修、陰陽調和,這就是內功。
好的內功除了能提升戰鬥力,還能修養身心。
我們的功法可不單單是一門殺人技,更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體係,涵蓋了中醫、兵學、力學、仿生學、自然學等多重思想和觀念。”
聶雲霖的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讓重明瞬間頓悟。
他趕忙起身,抱拳鞠躬:
“受教了,多謝院長指點。”
聶雲霖點了點頭,伸手虛扶起重明:
“哈哈哈,孺子可教也。年紀大了,免不了有談經論道的毛病,這一說居然說了快兩個鍾頭。”
然而,就在這時,聶雲霖話語中突然出現的“不過”二字,讓他心頭一緊,忍不住打斷了聶雲霖的話。
“院長,不過什麽?”
聶雲霖見重明這緊張的模樣,反而被逗樂了。
他捋著胡子,緩緩說道:
“別緊張,我說的‘不過’,其實是因為你之所以內力真炁這般優於常人,一方麵得益於青龍炁訣的修煉,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你本身的先天之氣與眾不同。
我問你,你對‘炁’這個概念了解多少?”
“炁”,這一概念源於古代道教,是對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機能的一種形而上的哲學詮釋。
眾所周知,道教與中醫、武學自古以來便有著不解之緣。
許多古代武學典籍都融入了道教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武術修煉講究順應自然,根據季節、時辰、時令的變化,以及自然界和人體機能的差異,采用相應的方法,以達到修煉的至高境界。
這一過程注重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力求內外合一,形神兼備。
在這裏,“精氣神”中的“氣”,正是道教所言的“炁”。
炁分為後天與先天兩種。
後天之氣,指的是嬰兒出生後所需的唿吸之氣。
這種氣依據來源可分為兩種:
一是空氣,二是地氣,亦即“水穀之氣”。
這兩者均源於後天,因此被稱為“後天之氣”。
先天之氣,則是指嬰兒出生前的元氣。
這種氣又可細分為兩種:一是“精氣”,構成胎兒形成與生長的物質基礎;
二是胎兒在母體內孕育期間所吸收的營養,即“元氣”。
這兩種氣都源自先天,故稱為“先天之氣”。
許多人天生具備這種元氣,但隨著出生後環境的影響,先天之氣逐漸衰弱消散,最終被後天之氣所替代。
“沒錯,你說得很對,看來平時確實沒少下功夫鑽研,對‘炁’的理解相當透徹。”
聶雲霖聚精會神地聽完重明的解釋,滿意地點了點頭,並接著補充道。
“武學中的內功,大部分都是修煉後天之氣,隻有極少數道教內丹之術旨在修煉並壯大先天之氣。
我所習練的,正是源自道教內丹術的內功。
剛才我通篇閱讀了你的青龍炁訣,發現它與道教內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區別在於,它需要修煉者體內潛藏著先天之氣。”
聽到這裏,重明若有所思地指著自己,略帶不確定地問道:
“院長,您是說我的先天之氣並未消散,而是藏匿在我的體內?”
聶雲霖微微頷首,繼續解釋道:“正是如此。
不過,在你開始修煉青龍炁訣之前,你體內的先天之氣就像一顆深埋在土壤中的種子,而且這顆種子相當飽滿。
但如果沒有陽光和水分的滋養,即便存在也等同於無。
或許真是命中注定,你恰好修煉了青龍炁訣,吸收了大量的後天之氣。
這就好比那顆種子得到了水分的滋潤,發芽出土後,又沐浴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你的先天之氣在不斷吸收你每日在下丹田積累的後天之氣,逐漸同化並提純,由量變引發質變。
而真炁化青龍的過程,更是讓你的先天之氣得到了進一步的壓縮和淨化,去除了後天之氣帶來的雜質,變得更加精純。
僅憑這一點,青龍炁訣這部內功心法就遠勝其他內功,我習武近七十年,從未見過能如此壓縮和提純先天之氣的內功心法。”
重明不由得感慨自己的運氣仿佛是氪金般的存在:
“那我豈不是真的開了掛,就像舊曆時代小說裏描繪的,機緣巧合之下獲得了武林絕學。”
“你說得很對,《四靈聖典》中的青龍炁訣本身就足以被稱作武功絕學。
然而,這部典籍實在是太雞肋了,《四靈聖典》對修煉者的天賦和體質要求極為苛刻,普通人根本無法修煉。
隻有遇到合適的奇才,它才能展現出真正的武學價值。
如果體內的先天之氣早已消失殆盡,或者極其微弱,甚至連煉炁都難以做到。”
聶雲霖的話讓重明聽得全神貫注,腦海中不斷思考。
待前者話音剛落,他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
“院長,如今基因編程技術如此先進,難道就不能通過基因改造,有目的地培育出適合修煉《四靈聖典》的人才嗎?”
誰料重明這一問出口,就見聶雲霖抿嘴一笑,仿佛聽到了什麽有趣的笑話,搖了搖頭說道。
“傻孩子,你這想法太天真啦。
雖說如今的基因工程技術比起舊曆世界時要高出太多倍,是前人難以企及的,但這也僅僅是科技的一個階段。
科技改變物質容易得很,可先天之氣並非實質性的、能用儀器觀測到的物質呀。
它是一種玄之又玄的生物能量,就像靈魂一般,看不見摸不著,就連儀器也檢測不出來。
可檢測不出來,你就說它不存在嗎?
並不能。
隻有親身擁有的人才能領會這種神秘的力量。
你知道咱們的功法為何能獨樹一幟屹立於世界武道之巔嗎?
一方麵是因為咱們的武德精神,另一方麵就是這神秘的內力真炁。
別的國家民族的武術格鬥,注重的是如何利用身體的拳腳關節等部位,最大限度地提升破壞力,偏向外修;
而咱們的武功不僅看重身體的鍛煉,更注重內在的修煉,講究內外兼修、陰陽調和,這就是內功。
好的內功除了能提升戰鬥力,還能修養身心。
我們的功法可不單單是一門殺人技,更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體係,涵蓋了中醫、兵學、力學、仿生學、自然學等多重思想和觀念。”
聶雲霖的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讓重明瞬間頓悟。
他趕忙起身,抱拳鞠躬:
“受教了,多謝院長指點。”
聶雲霖點了點頭,伸手虛扶起重明:
“哈哈哈,孺子可教也。年紀大了,免不了有談經論道的毛病,這一說居然說了快兩個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