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小雞不撒尿 各有各的道
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 作者:鬆香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麥已經種到土壤裏,前期的工作比較簡單。
無非是每天檢查一下發育情況,間隔一天噴一些水,再確保光照就可以了。
這活不累,但是比較耗費時間。
索性,就交給周晴來做。
而陳東現在抓緊要做的,就是修建蓄水池。
在陽光房前,陳東先挖了一個盆口大小的洞。
這洞口不大,但是特別深。
陳東要做土壤取樣,通過土壤樣本確定山體內部結構,方便製定下一步計劃。
北方的地貌相對簡單,一旦過了長江以南,地貌就會很複雜。
這山地構造比較簡單,最外層是黑土地,再往下挖便是黃泥層,還有零星的碎石。
挖到最後,便是堅不可摧的岩石層。
簡單來說,整個山體大概隻有三層。
岩石層是山的骨頭,要是把這破壞了,雨季很容易泥石流。
所以陳東絕對不會觸碰這個地方。
陳東現在要做的事兒,就是在不破壞地基的情況下,把陽光房下麵挖空,給蓄水池留出位置。
而且,這必須經過精密的勘測。
要精密到0失誤!
其實,以陳東的經驗,判斷地形不算難。
可凡事都有萬一,但凡失誤一點,都非常容易毀了土地的承重力。
而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陽光房塌方。
那裏可種著小麥呢,這是度過大災之年的資本,陳東賭不起!
麻煩一點,也比冒險強!
……
陳東在家裏畫圖紙的時候,正好被周晴看見。
一聽這事兒,周晴隻覺得大膽又刺激。
還沒聽過誰把蓄水修在地下!
震驚歸震驚,周晴還是給出自己的建議,讓陳東參考之前的地下室。
畢竟,原理是一樣的。
的確。
這兩件事看著很像。
可山地和平地完全不同。
當初的地下室來說,無論怎麽挖,地下都是平整的,承重性自然不用擔心。
而山地下麵則是不規則地貌,在必須用勘測洞來定點,然後再找平,使其形成一個平穩的矩形。
周晴立馬麵露疑惑:“道理我懂,可隻有省裏才有這種勘測器,你總不能靠人力把山坡挖成平地吧?”
“據說,那機器要好幾百人才能推動呢!”
陳東不免有些震驚。
他知道周晴的背景不簡單,否則當初不會畫出毛子的防空建造圖。
可她說的那種鑽井式的勘測儀,在這年頭屬於保密性的設備。
不光能勘測地貌,挖石油,找鐵礦全靠它。
能接觸到勘測儀的人,那級別絕對是相當高的。
對於周晴的背景,陳東已經不敢猜了……
陳東當然搞不來這種機器。
可他有腦子啊!
陳東找來一根麻繩,在繩子底端放下石頭,再用黑炭畫出刻度,當作標尺用。
隨即圍著陽光房開始挖勘測洞,每個洞口間隔五米。
由於天氣轉暖,地麵的土壤已經變得鬆軟,加上每個洞口直徑不大,挖起來並不費力。
這種大型建造必須有嚴格的標準。
陳東隻要挖到岩石層,就立馬停手,然後把繩子順到洞口裏。
繩子的長度是4米,這是基坑的數值。
地貌雖然不同,但繩子是標準的。
由於繩子下麵有石頭,所以每次碰到岩石層都會發出悶響。
這就是最原始的報警器。
隻要聽到石頭的撞擊,陳東立馬讓周晴記錄刻度。
“一號坑,3米。”
“二號坑,2米。”
……
勘測的速度很快,一天的時間,倆人已經把所有坑道都測量好。
看著草紙上的數字,周晴有些不解。
“這數字能代表什麽?”
陳東笑著把草紙接了過來,趴在地上寫寫畫畫。
每個數值代表著地麵到岩石層的距離。
通過高低不一的數字,可以測繪出整個地貌。
去除最高和最低兩個點,隻取中段。
十幾分鍾後,草紙上已經出現一個45°角的三角形。
“這就是陽光房下麵的樣子。”
陳東把草紙遞給周晴的一瞬間,周晴瞬間愣在原地。
“你、你這測得準嗎?”
“不準我吃屎。”
“不是,你……”
周晴呆呆地看著陳東,大腦被震驚的一片空白。
勘測地形的機器屬於保密類器械,其珍貴運轉的時候需要幾百人在場。
陳東就靠一根麻繩和一把鐵鍬,就把這事辦了?
這絕對不可思議!
如果陳東的測量準確,她一定想辦法要告訴她父親!
這正是他們需要的先進同誌啊!
陳東不知道周晴在想什麽,一心撲在圖紙上。
這地形屬於左高右低。
這個地形並不樂觀,陳東在慶幸自己沒偷懶,做了詳細的勘測。
就眼前這個地形,挖不好必然坍塌。
……
連續幾天,陳東都沒急著上山,而是在家專心燒磚。
燒磚這麽久,周晴早就學會了,能幫上陳東不少,這也就讓速度直線上升。
五天的時間,陳東攢了三百塊磚。
有了這些磚,陳東就能在挖土的時候建造承重。
對於這種地下結構,單純的地基或者承重梁已經不起作用了,四麵牆必須都承重。
另外,每間隔三米,都要立一根混凝柱。
水的張力很大,即便處於靜止的狀態,也在時時刻刻對周圍產生壓迫。
這些混凝柱相當於一把刀,把完整的水麵切割開,從而減弱水麵帶來的壓迫。
以後建造的水庫,用的基本都是這個原理。
可現在問題來了。
混凝柱的材料必須是水泥,否則長期在水裏泡著,早晚會土崩瓦解。
而陳東目前能搞到的材料,隻有黃泥。
這絕對是不行的!
現在擺在陳東麵前隻有一條路。
要麽去找石膏礦,提取出來石膏以後,再做成水泥。
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無非是每天檢查一下發育情況,間隔一天噴一些水,再確保光照就可以了。
這活不累,但是比較耗費時間。
索性,就交給周晴來做。
而陳東現在抓緊要做的,就是修建蓄水池。
在陽光房前,陳東先挖了一個盆口大小的洞。
這洞口不大,但是特別深。
陳東要做土壤取樣,通過土壤樣本確定山體內部結構,方便製定下一步計劃。
北方的地貌相對簡單,一旦過了長江以南,地貌就會很複雜。
這山地構造比較簡單,最外層是黑土地,再往下挖便是黃泥層,還有零星的碎石。
挖到最後,便是堅不可摧的岩石層。
簡單來說,整個山體大概隻有三層。
岩石層是山的骨頭,要是把這破壞了,雨季很容易泥石流。
所以陳東絕對不會觸碰這個地方。
陳東現在要做的事兒,就是在不破壞地基的情況下,把陽光房下麵挖空,給蓄水池留出位置。
而且,這必須經過精密的勘測。
要精密到0失誤!
其實,以陳東的經驗,判斷地形不算難。
可凡事都有萬一,但凡失誤一點,都非常容易毀了土地的承重力。
而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陽光房塌方。
那裏可種著小麥呢,這是度過大災之年的資本,陳東賭不起!
麻煩一點,也比冒險強!
……
陳東在家裏畫圖紙的時候,正好被周晴看見。
一聽這事兒,周晴隻覺得大膽又刺激。
還沒聽過誰把蓄水修在地下!
震驚歸震驚,周晴還是給出自己的建議,讓陳東參考之前的地下室。
畢竟,原理是一樣的。
的確。
這兩件事看著很像。
可山地和平地完全不同。
當初的地下室來說,無論怎麽挖,地下都是平整的,承重性自然不用擔心。
而山地下麵則是不規則地貌,在必須用勘測洞來定點,然後再找平,使其形成一個平穩的矩形。
周晴立馬麵露疑惑:“道理我懂,可隻有省裏才有這種勘測器,你總不能靠人力把山坡挖成平地吧?”
“據說,那機器要好幾百人才能推動呢!”
陳東不免有些震驚。
他知道周晴的背景不簡單,否則當初不會畫出毛子的防空建造圖。
可她說的那種鑽井式的勘測儀,在這年頭屬於保密性的設備。
不光能勘測地貌,挖石油,找鐵礦全靠它。
能接觸到勘測儀的人,那級別絕對是相當高的。
對於周晴的背景,陳東已經不敢猜了……
陳東當然搞不來這種機器。
可他有腦子啊!
陳東找來一根麻繩,在繩子底端放下石頭,再用黑炭畫出刻度,當作標尺用。
隨即圍著陽光房開始挖勘測洞,每個洞口間隔五米。
由於天氣轉暖,地麵的土壤已經變得鬆軟,加上每個洞口直徑不大,挖起來並不費力。
這種大型建造必須有嚴格的標準。
陳東隻要挖到岩石層,就立馬停手,然後把繩子順到洞口裏。
繩子的長度是4米,這是基坑的數值。
地貌雖然不同,但繩子是標準的。
由於繩子下麵有石頭,所以每次碰到岩石層都會發出悶響。
這就是最原始的報警器。
隻要聽到石頭的撞擊,陳東立馬讓周晴記錄刻度。
“一號坑,3米。”
“二號坑,2米。”
……
勘測的速度很快,一天的時間,倆人已經把所有坑道都測量好。
看著草紙上的數字,周晴有些不解。
“這數字能代表什麽?”
陳東笑著把草紙接了過來,趴在地上寫寫畫畫。
每個數值代表著地麵到岩石層的距離。
通過高低不一的數字,可以測繪出整個地貌。
去除最高和最低兩個點,隻取中段。
十幾分鍾後,草紙上已經出現一個45°角的三角形。
“這就是陽光房下麵的樣子。”
陳東把草紙遞給周晴的一瞬間,周晴瞬間愣在原地。
“你、你這測得準嗎?”
“不準我吃屎。”
“不是,你……”
周晴呆呆地看著陳東,大腦被震驚的一片空白。
勘測地形的機器屬於保密類器械,其珍貴運轉的時候需要幾百人在場。
陳東就靠一根麻繩和一把鐵鍬,就把這事辦了?
這絕對不可思議!
如果陳東的測量準確,她一定想辦法要告訴她父親!
這正是他們需要的先進同誌啊!
陳東不知道周晴在想什麽,一心撲在圖紙上。
這地形屬於左高右低。
這個地形並不樂觀,陳東在慶幸自己沒偷懶,做了詳細的勘測。
就眼前這個地形,挖不好必然坍塌。
……
連續幾天,陳東都沒急著上山,而是在家專心燒磚。
燒磚這麽久,周晴早就學會了,能幫上陳東不少,這也就讓速度直線上升。
五天的時間,陳東攢了三百塊磚。
有了這些磚,陳東就能在挖土的時候建造承重。
對於這種地下結構,單純的地基或者承重梁已經不起作用了,四麵牆必須都承重。
另外,每間隔三米,都要立一根混凝柱。
水的張力很大,即便處於靜止的狀態,也在時時刻刻對周圍產生壓迫。
這些混凝柱相當於一把刀,把完整的水麵切割開,從而減弱水麵帶來的壓迫。
以後建造的水庫,用的基本都是這個原理。
可現在問題來了。
混凝柱的材料必須是水泥,否則長期在水裏泡著,早晚會土崩瓦解。
而陳東目前能搞到的材料,隻有黃泥。
這絕對是不行的!
現在擺在陳東麵前隻有一條路。
要麽去找石膏礦,提取出來石膏以後,再做成水泥。
除此以外,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