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弄白麵,那純粹是開國際玩笑。


    可前幾天隊上發的土豆,這就是頂好的替代物。


    土豆裏最主要的成分就是澱粉,隻要能把澱粉提取出來,陳東就有辦法吃上熱乎乎的餃子!


    轉頭,陳東把土豆拿出來。


    洗幹淨以後削皮,再把土豆切成均勻的骰子塊,再放到陶甏上大火蒸。


    大火蒸上四十分鍾,土豆已經軟爛。


    蒸好的土豆全部放在石臼裏,不用任何技術含量,隻要用力搗碎就行。


    很快,土豆變成了土豆泥。


    眼下,需要一塊粗細合適的布,充當過濾工具。


    紗布太細太軟,會讓澱粉損耗過大。


    在這個年代,紡織無疑是最難的事兒,想憑空變出紗布,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製作紡織機的念頭,又一次浮現在陳東心裏。


    就在陳東一籌莫展之際,突然發現一件襖子。


    那是當初吳全友為了討好陳東送來的。


    襖子的內襯,正是陳東想要的蓖麻布。


    蓖麻製成的布很粗,這正是陳東想要的!


    陳東立馬把襖子剪開,取下一塊合適的布料。


    陳東這麵剛剪完,立馬聽見老太太驚唿。


    老太太捶胸頓足,滿臉都是心疼:“你這孩子咋這麽能糟踐東西?”


    “那麽好的襖子,咋給剪了呢!”


    陳東微微一愣,隨即笑了出聲:“娘啊,沒衣服穿的時候,這個是寶貝。”


    “現在咱們人手一件皮襖子,這東西還算啥寶貝?”


    “正好,把棉襖掏出來,你給我妹妹做個馬甲。”


    老太太一怔,知道陳東說的是對的,可還是覺得糟蹋了好東西。


    不過,陳東最後一句話讓她心裏舒服不少。


    那就做一件馬甲吧!


    有了過濾布,一切都變得簡單。


    陳東先在濾布下方放上粗泥罐子,再把土豆泥放在濾布上,隨後用溫水一點點往下澆。


    這種流動的水能很好地讓澱粉析出,最大程度保留澱粉。


    唯一的代價,就是比較慢。


    一個小時以後,粗泥罐子裏已經裝滿乳白色的水。


    這就是澱粉的雛形!


    過濾出的澱粉水需要靜置。


    等到晚上的時候,澱粉水已出現明顯分層,越往下的水越白。


    現在的澱粉水,最怕搖晃。


    哪怕是輕輕地晃動,也會讓澱粉重新溶於水。


    陳東小心翼翼地拿著泥勺,屏息凝神,輕輕撇開上麵的渾濁。


    直到桶裏的水徹底變成奶白,陳東終於停了下來。


    繼續靜置!


    實際上,這就是最原始的沉澱過濾法,利用水和澱粉的質量差,使其慢慢分解析出。


    反複幾次,水越老越少,白色的澱粉略顯粘稠。


    這就意味著,澱粉濃度已經很高了。


    陳東撇去最後的水,罐底的澱粉變成了漿糊。


    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固態分離。


    這聽起來複雜,但也有平替的辦法,那就是放在火上慢慢烘。


    小火慢烘兩個小時,漿糊變成了粉末狀!


    成了!


    陳東忍不住喜悅,趕緊和家裏人分享。


    看著罐子裏的澱粉,所有隻覺得刺眼!


    大家已經好久沒見到白色的麵粉了,現在看到這麽大一罐子,誰能不震驚?


    陳東怕家人太激動,趕緊解釋,這不是白麵,隻是澱粉。


    三十晚上包餃子,就全靠它了!


    老太太登時有些狐疑:“澱粉包餃子?那都成片湯了,吃不了。”


    陳東淡然一笑:“有我,肯定能吃。”


    最難搞定的餃子皮,現在已經有了著落,剩下就好辦了。


    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魚。


    不過,現在時間緊,他需要很多魚,一條一條地釣太慢了。


    陳東想了想,便穿著皮襖子出門了。


    而在陳家對麵的樹林裏,吳德貴正躲在樹後麵觀察著陳家。


    老太太給陳東做的是長款,一直能遮到腿彎兒。


    黃棕色的毛針在陽光下反光,之前的鞣製讓皮子十分貼合,穿在身上十分合身。


    再加上陳東魁梧的身形,背後還掛著連弩,整個人看著特別有壓迫感。


    縮在陰影裏的吳德貴,不由得看看自己的小短腿兒。


    吳德貴越想越恨,這矮小的身材本就讓他自卑,如果不是身材問題,興許和周晴都生孩子了。


    強烈的嫉妒讓他對陳東的敵意更多了幾分,心裏憋著勁兒想給陳東使絆子。


    而在這時,他看見陳東走到拐角,從地上挖起了什麽東西,提在手裏朝著河邊走去……


    陳東確實拿了東西。


    那是他之前打獵留下的各種下水,基本都是麅子和熊,還有一少部分是魚泡之類的。


    對於人來說,這東西實在沒辦法下咽,可對於魚來說,這種味道正是它們難得的珍饈。


    到了河邊,陳東選了一塊河沿,在河沿挖出一個圓形的深坑。


    考慮到河裏大部分都是草魚等中型魚,所有他挖的坑也很小,保證它們不能掉頭,鑽出去的可能性更低。


    然而,想不丟魚,關鍵之處在於河邊和河沿的連接處。


    必須保證讓河水能灌進坑裏的同時,又不能讓魚跑出去。


    最好的辦法,就是挖出來一個倒三角的坑。


    魚的從眾性很強,一旦發現迴不去了,所有魚會一股腦地往出口鑽。


    可越是這樣,魚越是擠在一起,到最後誰都出不去。


    挖好進魚口,陳東又把準備好的下水砸爛,埋在坑的最下麵。


    此時,水已經一點點漫進來,很快就把圓坑填滿。


    人挨餓,魚也沒吃的。


    強烈的腥味順著水傳出去,不一會兒就看見河邊有大大小小的氣泡。


    魚來了!


    陳東往後退了幾步,免得驚擾魚群。


    在成為盤中餐之前,也讓它們吃飽點。


    魚越聚越多,沒過多久,魚坑裏已是滿滿當當。


    粗略一看,至少十幾條,每一條都是大個頭!


    這就是魚坑的另外一個好處。


    瘦小的魚根本擠不進來,能進來的都是體型比較大的。


    剩下的事兒就是收魚了,坑裏的魚密密麻麻,別說往外跑,連轉身都很難。


    陳東就像撿石子似的,幾乎沒費什麽力氣,十幾條魚悉數收入囊中。


    吳德貴始終跟在他身後,陳東做的一切都被他看在眼裏。


    別人釣魚都是一場空,隻有陳東盆滿缽滿。


    這其中的秘密,就在陳東挖出來的東西!


    吳德貴的智商屬於間接在線,大部分的時候腦子不靈光,偶爾也會腦抽似的聰明一下。


    他立馬原路返迴去,準備等著沒人的時候,好好看看,那裏麵藏的到底是什麽!


    陳東把十幾條魚裝進土筐,仔細想了想,轉頭直奔隊長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香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香墨並收藏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