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意外
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 作者:鬆香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全友真下了死手,打的吳德貴幾天沒下來炕。
吳德貴甚至不知道,自己又做錯了啥,為啥睡覺都要挨揍?
在他不能下地的這段時間裏,陳東已經把地下室的框架全部建好。
有周晴在旁邊,能給陳東不斷提供新的方法,整個地下室隱約有一種防空洞的感覺。
不管是棚頂還是地麵,抑或者周圍牆麵,一律用磚頭堆砌,每塊磚的中間都有泥巴填充。
無論是耐力還是防潮,基本已經坐到了極致。
陳東默默感歎一聲,在這個時代,毛子的建造技術確實領先。
框架有了,餘下的就是內部設施。
陳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所有建造工程都挪到地下室來。
如此一來,不管別人怎麽盯著,自己都永遠安全,不至於落入被動局麵!
陳東把這個想法跟周晴一說,周晴倒是覺得不錯,可隨之眉頭一皺。
理想很美好,現實也很殘酷。
就說燒窯吧,最起碼得有個進氣口,煙還要排出去。
單說這兩條,就足夠難倒人。
陳東仔細想了想,這事聽著困難,但不是沒可能。
幾十年以後的燒烤店,因為油煙排放沒少被整頓,後來大家研究出個新型排放方式。
把煙從地下排,通過泥土本身的吸附和過濾,再加上一些環保設備,基本就能達到環保標準。
燒窯的火不會很大,即便沒有那些設備,也能達到無煙的標準。
陳東仔細想了想,自己家房子就在山腳,也就是說,完全是背靠大山。
理論上來講,是可以把山挖開一點。
隻要不碰到山基,就不會有塌方的危險!
有了之前的經驗,陳東的速度明顯快多了,燒水,潤土,最後挖出來。
在挖的時候,陳東突然發現意外驚喜。
山的內土層,竟然是黃土!
東北不是沒有黃土,隻是很稀有,相比於黑土,黃土礦物更好,更能經得住高溫。
從古至今,這都是做器皿的好東西!
更讓陳東驚喜的是,黃土的濕度很高,這意味著不用經過複雜的加工!
突如其來的驚喜,讓陳東格外興奮!
黃土經過幾十分鍾的風幹,濕氣漸漸褪去,等到表麵有一些幹燥的時候,陳東已卷起袖子,徒手用力摔打黃泥。
這是製作黃泥器皿的必須流程,古時稱為‘醒泥’。
反複摔了好一會兒,黃泥的粘手程度較少,韌性增加不少。
醒泥之後便是困泥。
陳東把之前燒水的甏騰空,把黃泥塞的滿滿登登,又在上麵壓上重物。
做完這一切,陳東又轉頭繼續挖洞。
挖黃泥同樣是個體力活兒,這玩意和凍土正好相反,雖然不堅硬,但粘稠得很,每挖一次都要耗費不少體力。
陳東想了想,對於這種土壤,其實是有辦法的。
在洞裏生起火堆,等黃泥水分幹了,自然就結塊脫落了。
不過,那樣黃泥就不能再利用了。
算了,挖吧!
一天的時間,陳東挖出一條三米長,兩米寬的通道。
如果是單純地做煙道,應該是夠了,可陳東需要更多的黃泥,需要繼續往裏深入!
而此時,困在甏裏的黃泥也差不多了。
經過這個流程,黃泥依然保持該有的彈性,隻不過,可塑性會增加很多。
陳東立馬把妹妹喊了過來。
這年頭本來就沒啥玩具,和泥是最好玩的。
既能幹活,又能哄孩子,簡直一舉兩得。
陳東叫妹妹如何塑性,妹妹也很聰明,雖然動作有些笨拙,可還是有模有樣地幹。
沒過多久,地上已經出現幾個歪歪扭扭的黃泥碗。
陳東趕緊拿到外麵,磚窯的火尚未熄滅,這對黃泥來說,這溫度是正好。
如果用燒磚的溫度,最後隻會得到一些碎塊。
相比來說,黃泥的操作難度更高。
最難的就是恆溫,必須讓窯內溫度達到300度上下。
在這個連溫度計都罕見的年代,這全部要靠經驗。
二十五分鍾以後,土窯被打開,伴隨著騰騰白煙,四個黃泥碗出現在陳東麵前。
碗的表麵微微有些開裂,要麽是溫度高,要麽是時間長。
除了開裂的問題,這碗沒什麽缺點!
開幹!
陳東拉著周晴,準備大幹一場。
周晴有些遲疑,她之間見過泥匠,應該有個轉軸,什麽都沒有,靠什麽做?
陳東當然知道,那東西學名叫離心軸。
主要是通過上下左右拉扯形成的離心力,讓陶器中空,在拉扯的過程中成型。
可那東西製作起來相當麻煩,會嚴重拖垮進度。
而這種麻煩,豈是用一塊平整的木板就能解決。
徒手塑的形,肯定是歪歪扭扭。
隻要有了基礎的模樣,再用木板在內外側摁壓,黃泥比較絲滑,滑動木板也沒有滯澀感。
起初周晴還不太熟練,做了兩個七扭八歪的陶盆。
好在周晴靈性高,做了三五個之後,明顯變得好看許多。
現在最高興的,當屬老太太。
老太太是做飯的主力,平時最犯愁的是少碗短筷。
現在用的瓷碗,還是她當年結婚的嫁妝,掉瓷不說,吃飯的時候還把周晴的嘴紮了。
有了這些東西,再也不用犯愁了!
人一旦有了希望,做什麽都有勁兒,連刺骨寒風吹在臉上都不覺得冷。
塑性的塑性,燒窯的燒窯,誰都不需要分配,大家很有默契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心齊,泰山移。
這條簡易的流水線,讓陳家在半夜的時候,多了一整套陶具。
大到水缸米缸,小到盆碗,這才叫一應俱全!
老太太合不攏嘴,看向米缸的時候,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你這小子,做個米缸有啥用?”
“你家我是有米啊,還是有麵啊?再說了,就算有,那也是公家的!”
陳東反複摸索著米缸:“隻是現在沒有而已,你怎麽不知道以後沒有呢?”
“啊?”
老太太有些驚訝:“東子,咱可不能胡來啊!”
對此,陳東隻是淡然一笑。
所有計劃,全部藏在他心裏……
吳德貴甚至不知道,自己又做錯了啥,為啥睡覺都要挨揍?
在他不能下地的這段時間裏,陳東已經把地下室的框架全部建好。
有周晴在旁邊,能給陳東不斷提供新的方法,整個地下室隱約有一種防空洞的感覺。
不管是棚頂還是地麵,抑或者周圍牆麵,一律用磚頭堆砌,每塊磚的中間都有泥巴填充。
無論是耐力還是防潮,基本已經坐到了極致。
陳東默默感歎一聲,在這個時代,毛子的建造技術確實領先。
框架有了,餘下的就是內部設施。
陳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所有建造工程都挪到地下室來。
如此一來,不管別人怎麽盯著,自己都永遠安全,不至於落入被動局麵!
陳東把這個想法跟周晴一說,周晴倒是覺得不錯,可隨之眉頭一皺。
理想很美好,現實也很殘酷。
就說燒窯吧,最起碼得有個進氣口,煙還要排出去。
單說這兩條,就足夠難倒人。
陳東仔細想了想,這事聽著困難,但不是沒可能。
幾十年以後的燒烤店,因為油煙排放沒少被整頓,後來大家研究出個新型排放方式。
把煙從地下排,通過泥土本身的吸附和過濾,再加上一些環保設備,基本就能達到環保標準。
燒窯的火不會很大,即便沒有那些設備,也能達到無煙的標準。
陳東仔細想了想,自己家房子就在山腳,也就是說,完全是背靠大山。
理論上來講,是可以把山挖開一點。
隻要不碰到山基,就不會有塌方的危險!
有了之前的經驗,陳東的速度明顯快多了,燒水,潤土,最後挖出來。
在挖的時候,陳東突然發現意外驚喜。
山的內土層,竟然是黃土!
東北不是沒有黃土,隻是很稀有,相比於黑土,黃土礦物更好,更能經得住高溫。
從古至今,這都是做器皿的好東西!
更讓陳東驚喜的是,黃土的濕度很高,這意味著不用經過複雜的加工!
突如其來的驚喜,讓陳東格外興奮!
黃土經過幾十分鍾的風幹,濕氣漸漸褪去,等到表麵有一些幹燥的時候,陳東已卷起袖子,徒手用力摔打黃泥。
這是製作黃泥器皿的必須流程,古時稱為‘醒泥’。
反複摔了好一會兒,黃泥的粘手程度較少,韌性增加不少。
醒泥之後便是困泥。
陳東把之前燒水的甏騰空,把黃泥塞的滿滿登登,又在上麵壓上重物。
做完這一切,陳東又轉頭繼續挖洞。
挖黃泥同樣是個體力活兒,這玩意和凍土正好相反,雖然不堅硬,但粘稠得很,每挖一次都要耗費不少體力。
陳東想了想,對於這種土壤,其實是有辦法的。
在洞裏生起火堆,等黃泥水分幹了,自然就結塊脫落了。
不過,那樣黃泥就不能再利用了。
算了,挖吧!
一天的時間,陳東挖出一條三米長,兩米寬的通道。
如果是單純地做煙道,應該是夠了,可陳東需要更多的黃泥,需要繼續往裏深入!
而此時,困在甏裏的黃泥也差不多了。
經過這個流程,黃泥依然保持該有的彈性,隻不過,可塑性會增加很多。
陳東立馬把妹妹喊了過來。
這年頭本來就沒啥玩具,和泥是最好玩的。
既能幹活,又能哄孩子,簡直一舉兩得。
陳東叫妹妹如何塑性,妹妹也很聰明,雖然動作有些笨拙,可還是有模有樣地幹。
沒過多久,地上已經出現幾個歪歪扭扭的黃泥碗。
陳東趕緊拿到外麵,磚窯的火尚未熄滅,這對黃泥來說,這溫度是正好。
如果用燒磚的溫度,最後隻會得到一些碎塊。
相比來說,黃泥的操作難度更高。
最難的就是恆溫,必須讓窯內溫度達到300度上下。
在這個連溫度計都罕見的年代,這全部要靠經驗。
二十五分鍾以後,土窯被打開,伴隨著騰騰白煙,四個黃泥碗出現在陳東麵前。
碗的表麵微微有些開裂,要麽是溫度高,要麽是時間長。
除了開裂的問題,這碗沒什麽缺點!
開幹!
陳東拉著周晴,準備大幹一場。
周晴有些遲疑,她之間見過泥匠,應該有個轉軸,什麽都沒有,靠什麽做?
陳東當然知道,那東西學名叫離心軸。
主要是通過上下左右拉扯形成的離心力,讓陶器中空,在拉扯的過程中成型。
可那東西製作起來相當麻煩,會嚴重拖垮進度。
而這種麻煩,豈是用一塊平整的木板就能解決。
徒手塑的形,肯定是歪歪扭扭。
隻要有了基礎的模樣,再用木板在內外側摁壓,黃泥比較絲滑,滑動木板也沒有滯澀感。
起初周晴還不太熟練,做了兩個七扭八歪的陶盆。
好在周晴靈性高,做了三五個之後,明顯變得好看許多。
現在最高興的,當屬老太太。
老太太是做飯的主力,平時最犯愁的是少碗短筷。
現在用的瓷碗,還是她當年結婚的嫁妝,掉瓷不說,吃飯的時候還把周晴的嘴紮了。
有了這些東西,再也不用犯愁了!
人一旦有了希望,做什麽都有勁兒,連刺骨寒風吹在臉上都不覺得冷。
塑性的塑性,燒窯的燒窯,誰都不需要分配,大家很有默契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心齊,泰山移。
這條簡易的流水線,讓陳家在半夜的時候,多了一整套陶具。
大到水缸米缸,小到盆碗,這才叫一應俱全!
老太太合不攏嘴,看向米缸的時候,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你這小子,做個米缸有啥用?”
“你家我是有米啊,還是有麵啊?再說了,就算有,那也是公家的!”
陳東反複摸索著米缸:“隻是現在沒有而已,你怎麽不知道以後沒有呢?”
“啊?”
老太太有些驚訝:“東子,咱可不能胡來啊!”
對此,陳東隻是淡然一笑。
所有計劃,全部藏在他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