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戰(1)
貪貪貪貪貪貪貪空大清 作者:番茄第一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啊~~~
啊~~~”
“老臣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是盼到這一天了。”
劉墉老淚飆出。
左手往右邊袖口一掏,把卷紙用力一展開,直接拖到了地上。
上麵的姓名從最頂端,延續到下麵,足有百名之多。
乾隆震驚間,劉墉已經開始了‘可汗大點兵’,隻見其清嘹一聲喉嚨,吊了吊嗓子:
“此名單所羅列名字,皆是貪汙受賄,中飽私囊之徒。是百姓人人得而誅之的大貪官。
是貪官之首,該當數第一的是時任工部尚書的趙清廉。
第二名,軍機大臣兼總領大臣和珅。
第三名,戶部尚書趙忠卿。
第四名,吏部侍郎張田。
……”
上至當朝一品軍機大臣的和珅,下至九品芝麻綠豆小的替補知縣,可以說都在這個名單之上。
乾隆剛要開口表達自己的意思。
隻是簡單殺兩個就好,不是全部。
若是全部都懲辦了,大清國也就無人了。
興高采烈的劉墉把名單交到乾隆手上,興致勃勃的期待,期待皇上可以把貪官懲辦,再不濟也得把那姓趙的給辦了吧。
如果能夠除之大惡,大清才算真正去除了頑疾。
“萬歲爺,這個趙清廉臣去搜查過他家兩次。
但是無功而返。
趙府清貧,家徒四壁。
明知道趙清廉有問題,但就是找不到其贓款所在。
還望萬歲爺明察,把趙清廉徹徹底底的搜查一遍,來往書信,見過誰,做過什麽,什麽時候出的恭拉的屎,都得查。
除此一貪蟲,便能夠有至少千萬兩銀子的收獲。”
不過劉墉的終極期待,終究還是落了空,隨著乾隆掠過趙清廉和珅二人的名字,他的心情低落到了穀底。
“就拿他倆開刀吧。”
乾隆也翻看的翻了,隨意指了名單上的兩個肥差。
一個是山西鹽使,還有一個管理銅礦的官。
這兩個可謂是肥中之肥的差事。
把他倆拿下,阿桂,福康安,兆慧三方軍營下共二十萬兵力的夥食供給就能夠撐過冬季了。
這個冬季,一定要讓將士們吃的飽飽的訓練的壯壯的,在南京城好好給大清爭個臉麵。
奪迴南京城!
解決完軍隊這個期間的營養費的乾隆感覺渾身輕鬆了下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大清還是那個鼎盛的大清,南京會迴來的,日後也會越來越好的……
淩冽的寒冬結束,大地被冰封的河流離開了冰的束縛,開始緩緩流淌,奔流。
解封的不光是大地山川河流,還有清朝這個戰爭怪物。
同一時間,分別駐紮在三處地方的清朝三位將軍,阿桂,福康安,兆慧三人率領手下的兵卒,朝著約定的時間地點南京,浩浩蕩蕩開往。
這是清朝乾隆皇帝登基之後,派遣兵力最多的一次戰鬥,超過了以往的大小金川,準噶爾戰爭。
同時這也是大清堵上一切的關鍵一戰。
二十萬大軍,除去守衛京畿的西山銳健營還有豐台大營的兵馬,這是所有可以調動的總兵力。
舉幾乎傾國兵力攻打南京,足可以見南京城的丟失對於乾隆來說,是多麽大的痛,多麽難以原諒自己的錯誤。
也難怪,曆史上的乾隆對於整個漢人的疆域奠定有不世之功。
你可以說他貪財,可以說他享樂,可以說他重滿抑漢,但有一點不可改變的,那就是他的疆域之功。
對於疆域問題,是乾隆心中的頭等大事,是不可觸碰的逆鱗。
誰要是敢侵占分裂大清的土地,就是傾其所有,不惜賭上一切,也要舍命奪迴!
第一個抵達南京城下的是從京城出發的阿桂部。
雖然第一抵達,但他並不能立刻發動進攻,還需要福康安和兆慧的兵馬到來後,三方部隊同時圍攻南京,這是一場持久戰,絕對不是短時間能夠攻克的。
南京城位置優越,城高池深,易守難攻。
若是想要刹那間強行攻克此城,絕無可能。
所以,在京城的那段日子,阿桂就已經下定好了作戰策略,一個字,圍!
圍到你南京城內餓殍遍野,圍到你南京城隻剩最後一兵一卒。
阿桂不下三萬士兵的到來,對於整個南京城就已經是震動級別的存在。
隻因為這三萬人可不是普通的三萬人。
皆是來自西北和草原南征北戰的‘驕兵悍將’!
一個個手上,最少的都超過三個人頭的恐怖人物。
但凡是沒有拿過敵人的人頭的,估計都死在了那無邊無際的草原。
阿桂手下的士兵可以說是清朝最強戰鬥力的存在。
多數人可以以一當十!
就是這麽恐怖。
沒有辦法。
這就是每天在西北草原和戈壁荒漠茹毛飲血,和他們這些鄉下種地討飯的人的區別!
站在南京城高聳城牆之上,手持望遠鏡朝著阿桂軍中看了半會兒的李狗兒長長歎息一口。
從望遠鏡中,他窺見的軍隊隻能用一個詞形容。
‘虎狼之師’
通過了望可以窺見那軍隊整齊的陣容,和士兵眼裏冒出的一個個猩紅的眸子。
哪裏是來攻城的,分明是想來吞了他們。
如豺狼野獸。
曾經也或多或少和他們發生過戰役,但從來沒有如今這般兇猛。
伴隨著為首之人不良人大帥李狗兒的一聲歎息,其餘四人,白蓮教的白純風,明教朱能,還有來自杭州的王家軍領班人王大刀。
李狗兒環視周圍,按道理來說,今天阿桂大軍齊聚城下,他們該五個人的,但包括自己在這隻有四個人。
少了一個,嚴虎。
聽到李狗兒詢問嚴虎為何不來。
一旁師爺上前解釋道,嚴虎事先托人帶來話,他兵少,來了也幫不上啥忙。
再說,每次開會也沒他的話語權,純純湊數,來了也是浪費時間。
索性不來了,落得個清閑。
“哼,他知道就好。
不來就不來,那點人馬有什麽用。”
嚴虎既然不來,李狗兒心中生氣卻也沒辦法。
他犯不著和這種人計較。
“大家,想想法子吧。”
雖然早在三個月之前就知道清軍會有如今這麽一出,但真正身臨其境後,方才感覺到了恐怕。
李狗兒不由得慌起來。
他們五個人一股繩,可以達到二十萬的兵力。
可根據消息。
清廷那邊還有其餘兩位猛將,福康安的部隊,兆慧的部隊已經開拔,不出三日的功夫即可陸續抵達南京城下。
“還能怎麽辦,隻有幹了!”
“兆慧和福康安不是一般人,都是個頂個的猛將,咱們隻能在這裏死守,看天意吧。”
“這二十萬的大軍圍城的同時,也是對它清廷自己的一個沉重負擔,當下我麽你隻能期待,期待那清朝的乾隆大辮子沒有能力維持二十萬大軍在這裏的消耗。”
四人倒是同仇敵愾,氣宇軒昂。
水還沒退時,你永遠不知道誰在裸泳;仗沒有開打時,你永遠不知道誰是在打嘴炮。
顯然李狗兒並不懂這句話,他從小的教育和生活經曆讓他腦海中不具備這常識。
所以他相信了。
相信明教的朱能,白蓮教白純風,還有杭州王大刀三人的豪言壯語。
“好。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李狗兒雙手撐在城牆樓上。
城樓十裏距離遠的阿桂所部那三萬虎視眈眈士兵,在他眼裏,不過些許風霜罷了。
即便是三天後的福康安和兆慧帶領他們的士兵過來,也不是不可對付。
隻要大家齊心,就能守住!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李狗兒看向了北京城的方向。
他是趙清廉趙大人培養的。
他是趙大人的門生,是趙大人的幹兒子。
不良人組織能夠從零到現在,很大一部分功勞都是趙大人的。
他沒有忘本。
一直以來,他從來沒有主動聯係過趙大人。趙大人也不讓主動聯係。
但是如今。
他要違抗一次。
南京被圍困,趙大人也該給自己出出主意了。
此上次河南城中麵館相見,他甚是想念呐。
每到危急存亡之秋,他都需要趙大人的力量。
想到這裏。
李狗兒先是讓在場三人各迴各部,讓其各自準備,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自己則是一個人迴到府中,來到自己書房。
他已經準備好了, 要寫一封可歌可泣,字字飽含感情的書信一封,去於趙大人。
為了表達這份書信所包含的真摯內容。
李狗兒掐了掐自個的胳膊。
努力睜睜眼球,落下幾滴淚水打在書信上。
整個寫完,呈到從窗戶透進來的日光下。
幾滴淚水的印記在信紙上清晰可見。
要的就是這個感覺。
想必趙老頭子一定會被自己這封信感動的稀裏嘩啦吧。
也是這麽大的戰爭麵前,姓趙的能夠幫忙上的機會不大,不過幫不上忙可你拿出點銀子也是應該的吧?
李狗兒心裏盤算著。
接著把信塞入密函之中,交給趙清廉。
他明白,自己的這位趙大人一定會答應的。
隻要他李狗兒落在了清軍頭上,供出了趙大人,他老人家也吃不了兜著走。
如果用一個詞語形容自己,‘白眼狼’這個詞是最合適的。
自己喜歡白羊狼這個詞,代表著狠辣果決。
也隻有他這種人,可以在這亂世一步步往上爬。
最終登頂皇位,坐擁後宮佳麗三千,掌握天下大權的一定是他李狗兒。
自己已經想好了,到時候就複國大唐,他姓李,自稱大唐後人,李世民嫡係傳人,第35代孫。
……
京城。
趙清廉正出恭呢,聽到管家老福火急火燎過來。
“老福,剛好忘帶擦屁股紙了。”
原本要遞書信給趙清廉的,被他伸出茅坑的手一把奪過去,當成了擦屁股紙。
茅坑內的趙清廉嫌棄太硬,拆開揉了揉,見到是遠在南京城的李狗兒送來的,瞟了一眼,全然不在意,揉的更厲害了。
唿~
我的屁股幹淨了。
“老爺,你幹啥呢。那邊的信,您看都不看?”
“沒必要,那個狼崽子已經不是咱能控製的住的了。
指不定在後麵怎麽詛咒我呢。
他這次寫書信過來一定是沒好屁,剛我撇了一眼,看到了大意,也就兩個字可以概括,要錢。”
對於錢財,趙清廉可沒有,上次才剛剛被劉墉一幹人等搜過家裏麵。
家徒四壁,清廉如水是真的。
倒不是他裝。
自己沒有存錢的習慣,貪來的銀子總是第一時間就花銷掉,絕不留把柄。
“老爺的意思是,不幫忙嗎……”
“不不不,我可不是這個意思。沒了我的幫忙,他們幾個早在河南剛有起義苗頭的時候,就會被扼殺。
一路走來,老子暗地裏不知道偷偷扶持了他們多少次。
如今他們一個個到死可能都覺得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不過我幫忙可不是看在他李狗兒的什麽感情牌,而是天下!
為了讓這個渾濁的世道改變一下,這個忙我才幫的。”
老福替主子趙清廉分析局勢:“這份信從河南來到這裏,需要至少三天功夫兒,也就是說現在朝廷二十萬大軍已經集結完畢,整軍備戰於南京城下。福康安,阿桂,兆慧三位悍將已經碰頭。
如您不幹預一下,南京城必破。”
“可是憑借您一人之力,力量未免太單薄,如何能夠幹預這二十萬大軍?”
對於管家老福的擔心,趙清廉隻用了一句話便打開了思路。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是糧。”
自古行軍打仗看重的都是士兵的勇猛,但那是外行人的眼光。
內行人知道,尤其是領兵打仗的人知道,沒有糧食,都是狗屁。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沒有飯吃,再強的猛男也肌無力,更不要提戰場上橫掃四方了。
馬兒沒有糧草,更是四蹄發軟,毫無衝鋒之力。
可以說沒有糧食,寸步難行。
唿~
想必如今朝廷之所以能夠撐住二十萬大軍的糧草供需,靠的是這開年來從各省收繳上來的賦稅。
清朝一年的賦稅大概是五千萬兩銀子,隻有雍正時期達到巔峰七千萬兩。
這五千萬兩銀子可不是說全都能用於軍事所需。
國家需要維持,各省各地都需要銀子。
各級官員都需要俸祿。
各府各州都需要銀子來維持水利,山路等設施。
所以,供給隻是暫時的,絕對不會長遠。
自己得想辦法加速國庫銀子的消耗,即便朝廷隻能暫時供應大軍消耗,可這個‘暫時’,對於南京城的起義軍來說,他們也撐不過這段時間。
啊~~~”
“老臣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是盼到這一天了。”
劉墉老淚飆出。
左手往右邊袖口一掏,把卷紙用力一展開,直接拖到了地上。
上麵的姓名從最頂端,延續到下麵,足有百名之多。
乾隆震驚間,劉墉已經開始了‘可汗大點兵’,隻見其清嘹一聲喉嚨,吊了吊嗓子:
“此名單所羅列名字,皆是貪汙受賄,中飽私囊之徒。是百姓人人得而誅之的大貪官。
是貪官之首,該當數第一的是時任工部尚書的趙清廉。
第二名,軍機大臣兼總領大臣和珅。
第三名,戶部尚書趙忠卿。
第四名,吏部侍郎張田。
……”
上至當朝一品軍機大臣的和珅,下至九品芝麻綠豆小的替補知縣,可以說都在這個名單之上。
乾隆剛要開口表達自己的意思。
隻是簡單殺兩個就好,不是全部。
若是全部都懲辦了,大清國也就無人了。
興高采烈的劉墉把名單交到乾隆手上,興致勃勃的期待,期待皇上可以把貪官懲辦,再不濟也得把那姓趙的給辦了吧。
如果能夠除之大惡,大清才算真正去除了頑疾。
“萬歲爺,這個趙清廉臣去搜查過他家兩次。
但是無功而返。
趙府清貧,家徒四壁。
明知道趙清廉有問題,但就是找不到其贓款所在。
還望萬歲爺明察,把趙清廉徹徹底底的搜查一遍,來往書信,見過誰,做過什麽,什麽時候出的恭拉的屎,都得查。
除此一貪蟲,便能夠有至少千萬兩銀子的收獲。”
不過劉墉的終極期待,終究還是落了空,隨著乾隆掠過趙清廉和珅二人的名字,他的心情低落到了穀底。
“就拿他倆開刀吧。”
乾隆也翻看的翻了,隨意指了名單上的兩個肥差。
一個是山西鹽使,還有一個管理銅礦的官。
這兩個可謂是肥中之肥的差事。
把他倆拿下,阿桂,福康安,兆慧三方軍營下共二十萬兵力的夥食供給就能夠撐過冬季了。
這個冬季,一定要讓將士們吃的飽飽的訓練的壯壯的,在南京城好好給大清爭個臉麵。
奪迴南京城!
解決完軍隊這個期間的營養費的乾隆感覺渾身輕鬆了下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大清還是那個鼎盛的大清,南京會迴來的,日後也會越來越好的……
淩冽的寒冬結束,大地被冰封的河流離開了冰的束縛,開始緩緩流淌,奔流。
解封的不光是大地山川河流,還有清朝這個戰爭怪物。
同一時間,分別駐紮在三處地方的清朝三位將軍,阿桂,福康安,兆慧三人率領手下的兵卒,朝著約定的時間地點南京,浩浩蕩蕩開往。
這是清朝乾隆皇帝登基之後,派遣兵力最多的一次戰鬥,超過了以往的大小金川,準噶爾戰爭。
同時這也是大清堵上一切的關鍵一戰。
二十萬大軍,除去守衛京畿的西山銳健營還有豐台大營的兵馬,這是所有可以調動的總兵力。
舉幾乎傾國兵力攻打南京,足可以見南京城的丟失對於乾隆來說,是多麽大的痛,多麽難以原諒自己的錯誤。
也難怪,曆史上的乾隆對於整個漢人的疆域奠定有不世之功。
你可以說他貪財,可以說他享樂,可以說他重滿抑漢,但有一點不可改變的,那就是他的疆域之功。
對於疆域問題,是乾隆心中的頭等大事,是不可觸碰的逆鱗。
誰要是敢侵占分裂大清的土地,就是傾其所有,不惜賭上一切,也要舍命奪迴!
第一個抵達南京城下的是從京城出發的阿桂部。
雖然第一抵達,但他並不能立刻發動進攻,還需要福康安和兆慧的兵馬到來後,三方部隊同時圍攻南京,這是一場持久戰,絕對不是短時間能夠攻克的。
南京城位置優越,城高池深,易守難攻。
若是想要刹那間強行攻克此城,絕無可能。
所以,在京城的那段日子,阿桂就已經下定好了作戰策略,一個字,圍!
圍到你南京城內餓殍遍野,圍到你南京城隻剩最後一兵一卒。
阿桂不下三萬士兵的到來,對於整個南京城就已經是震動級別的存在。
隻因為這三萬人可不是普通的三萬人。
皆是來自西北和草原南征北戰的‘驕兵悍將’!
一個個手上,最少的都超過三個人頭的恐怖人物。
但凡是沒有拿過敵人的人頭的,估計都死在了那無邊無際的草原。
阿桂手下的士兵可以說是清朝最強戰鬥力的存在。
多數人可以以一當十!
就是這麽恐怖。
沒有辦法。
這就是每天在西北草原和戈壁荒漠茹毛飲血,和他們這些鄉下種地討飯的人的區別!
站在南京城高聳城牆之上,手持望遠鏡朝著阿桂軍中看了半會兒的李狗兒長長歎息一口。
從望遠鏡中,他窺見的軍隊隻能用一個詞形容。
‘虎狼之師’
通過了望可以窺見那軍隊整齊的陣容,和士兵眼裏冒出的一個個猩紅的眸子。
哪裏是來攻城的,分明是想來吞了他們。
如豺狼野獸。
曾經也或多或少和他們發生過戰役,但從來沒有如今這般兇猛。
伴隨著為首之人不良人大帥李狗兒的一聲歎息,其餘四人,白蓮教的白純風,明教朱能,還有來自杭州的王家軍領班人王大刀。
李狗兒環視周圍,按道理來說,今天阿桂大軍齊聚城下,他們該五個人的,但包括自己在這隻有四個人。
少了一個,嚴虎。
聽到李狗兒詢問嚴虎為何不來。
一旁師爺上前解釋道,嚴虎事先托人帶來話,他兵少,來了也幫不上啥忙。
再說,每次開會也沒他的話語權,純純湊數,來了也是浪費時間。
索性不來了,落得個清閑。
“哼,他知道就好。
不來就不來,那點人馬有什麽用。”
嚴虎既然不來,李狗兒心中生氣卻也沒辦法。
他犯不著和這種人計較。
“大家,想想法子吧。”
雖然早在三個月之前就知道清軍會有如今這麽一出,但真正身臨其境後,方才感覺到了恐怕。
李狗兒不由得慌起來。
他們五個人一股繩,可以達到二十萬的兵力。
可根據消息。
清廷那邊還有其餘兩位猛將,福康安的部隊,兆慧的部隊已經開拔,不出三日的功夫即可陸續抵達南京城下。
“還能怎麽辦,隻有幹了!”
“兆慧和福康安不是一般人,都是個頂個的猛將,咱們隻能在這裏死守,看天意吧。”
“這二十萬的大軍圍城的同時,也是對它清廷自己的一個沉重負擔,當下我麽你隻能期待,期待那清朝的乾隆大辮子沒有能力維持二十萬大軍在這裏的消耗。”
四人倒是同仇敵愾,氣宇軒昂。
水還沒退時,你永遠不知道誰在裸泳;仗沒有開打時,你永遠不知道誰是在打嘴炮。
顯然李狗兒並不懂這句話,他從小的教育和生活經曆讓他腦海中不具備這常識。
所以他相信了。
相信明教的朱能,白蓮教白純風,還有杭州王大刀三人的豪言壯語。
“好。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李狗兒雙手撐在城牆樓上。
城樓十裏距離遠的阿桂所部那三萬虎視眈眈士兵,在他眼裏,不過些許風霜罷了。
即便是三天後的福康安和兆慧帶領他們的士兵過來,也不是不可對付。
隻要大家齊心,就能守住!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李狗兒看向了北京城的方向。
他是趙清廉趙大人培養的。
他是趙大人的門生,是趙大人的幹兒子。
不良人組織能夠從零到現在,很大一部分功勞都是趙大人的。
他沒有忘本。
一直以來,他從來沒有主動聯係過趙大人。趙大人也不讓主動聯係。
但是如今。
他要違抗一次。
南京被圍困,趙大人也該給自己出出主意了。
此上次河南城中麵館相見,他甚是想念呐。
每到危急存亡之秋,他都需要趙大人的力量。
想到這裏。
李狗兒先是讓在場三人各迴各部,讓其各自準備,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自己則是一個人迴到府中,來到自己書房。
他已經準備好了, 要寫一封可歌可泣,字字飽含感情的書信一封,去於趙大人。
為了表達這份書信所包含的真摯內容。
李狗兒掐了掐自個的胳膊。
努力睜睜眼球,落下幾滴淚水打在書信上。
整個寫完,呈到從窗戶透進來的日光下。
幾滴淚水的印記在信紙上清晰可見。
要的就是這個感覺。
想必趙老頭子一定會被自己這封信感動的稀裏嘩啦吧。
也是這麽大的戰爭麵前,姓趙的能夠幫忙上的機會不大,不過幫不上忙可你拿出點銀子也是應該的吧?
李狗兒心裏盤算著。
接著把信塞入密函之中,交給趙清廉。
他明白,自己的這位趙大人一定會答應的。
隻要他李狗兒落在了清軍頭上,供出了趙大人,他老人家也吃不了兜著走。
如果用一個詞語形容自己,‘白眼狼’這個詞是最合適的。
自己喜歡白羊狼這個詞,代表著狠辣果決。
也隻有他這種人,可以在這亂世一步步往上爬。
最終登頂皇位,坐擁後宮佳麗三千,掌握天下大權的一定是他李狗兒。
自己已經想好了,到時候就複國大唐,他姓李,自稱大唐後人,李世民嫡係傳人,第35代孫。
……
京城。
趙清廉正出恭呢,聽到管家老福火急火燎過來。
“老福,剛好忘帶擦屁股紙了。”
原本要遞書信給趙清廉的,被他伸出茅坑的手一把奪過去,當成了擦屁股紙。
茅坑內的趙清廉嫌棄太硬,拆開揉了揉,見到是遠在南京城的李狗兒送來的,瞟了一眼,全然不在意,揉的更厲害了。
唿~
我的屁股幹淨了。
“老爺,你幹啥呢。那邊的信,您看都不看?”
“沒必要,那個狼崽子已經不是咱能控製的住的了。
指不定在後麵怎麽詛咒我呢。
他這次寫書信過來一定是沒好屁,剛我撇了一眼,看到了大意,也就兩個字可以概括,要錢。”
對於錢財,趙清廉可沒有,上次才剛剛被劉墉一幹人等搜過家裏麵。
家徒四壁,清廉如水是真的。
倒不是他裝。
自己沒有存錢的習慣,貪來的銀子總是第一時間就花銷掉,絕不留把柄。
“老爺的意思是,不幫忙嗎……”
“不不不,我可不是這個意思。沒了我的幫忙,他們幾個早在河南剛有起義苗頭的時候,就會被扼殺。
一路走來,老子暗地裏不知道偷偷扶持了他們多少次。
如今他們一個個到死可能都覺得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不過我幫忙可不是看在他李狗兒的什麽感情牌,而是天下!
為了讓這個渾濁的世道改變一下,這個忙我才幫的。”
老福替主子趙清廉分析局勢:“這份信從河南來到這裏,需要至少三天功夫兒,也就是說現在朝廷二十萬大軍已經集結完畢,整軍備戰於南京城下。福康安,阿桂,兆慧三位悍將已經碰頭。
如您不幹預一下,南京城必破。”
“可是憑借您一人之力,力量未免太單薄,如何能夠幹預這二十萬大軍?”
對於管家老福的擔心,趙清廉隻用了一句話便打開了思路。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是糧。”
自古行軍打仗看重的都是士兵的勇猛,但那是外行人的眼光。
內行人知道,尤其是領兵打仗的人知道,沒有糧食,都是狗屁。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沒有飯吃,再強的猛男也肌無力,更不要提戰場上橫掃四方了。
馬兒沒有糧草,更是四蹄發軟,毫無衝鋒之力。
可以說沒有糧食,寸步難行。
唿~
想必如今朝廷之所以能夠撐住二十萬大軍的糧草供需,靠的是這開年來從各省收繳上來的賦稅。
清朝一年的賦稅大概是五千萬兩銀子,隻有雍正時期達到巔峰七千萬兩。
這五千萬兩銀子可不是說全都能用於軍事所需。
國家需要維持,各省各地都需要銀子。
各級官員都需要俸祿。
各府各州都需要銀子來維持水利,山路等設施。
所以,供給隻是暫時的,絕對不會長遠。
自己得想辦法加速國庫銀子的消耗,即便朝廷隻能暫時供應大軍消耗,可這個‘暫時’,對於南京城的起義軍來說,他們也撐不過這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