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誰貪汙了!
貪貪貪貪貪貪貪空大清 作者:番茄第一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整個杭州城的百姓那是翹首以盼,家裏米缸都刮破了,就等著銀子買米下鍋,如果沒有銀子,他們為了活命可是什麽都幹的出來的!
人都沒命可活了,還有什麽是不能幹出來的!
“開箱!開箱!”
盧一發扭頭看向躁動的人群,活脫脫一群躁動的野牛。
沒有銀子,首先被丟在大鍋裏烹煮的就是他。
不過,嘿嘿,一切陰霾已然散去。
來人,開箱!
一聲令下。
杭州府的幾名老衙役抽出長槍,撬開了帶著封條的箱子。
撬開第一口箱子,確實有銀子,不過隻裝到了箱子的三分之一。
眾人一呆,杭州替補知府盧一發尷尬笑笑,接著命令人打開第二口箱子,第三口,第四口……
都是一樣。
一樣的淺。
從始至終整整幾十個箱子,沒有一口是裝滿的。
“王八蛋,都這個時候了,上麵的還在貪。”
盧一發罵了一句,眼神中透露出絕望。
二百萬兩銀子,不夠啊!
哄鬧的百姓一擁而上,瓜分著銀子,那些沒有到銀子買米的,把盧一發高高架起來,朝著未知的角落前進。
等待他的,隻有那口大鍋了。
即便貪婪如盧一發,在臨死的時候,不免咒罵了一句。
“貪貪貪,到底貪到什麽時候是個夠。
杭州都這樣了,五百萬兩銀子本就不多,來到這還剩下三百萬兩,天要亡杭州,天要亡我大清呐!”
夾在隊伍中的王家探子,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匯報了給家主王大刀。
在知府府的王大刀正耍著連環大刀簌簌生威。
聽到探子來的消息,一掃心中陰霾。
自從王家起義之後,隻有王家起義。
餘下的各莊子並沒有像預料的那樣紛紛揭竿而起,跟隨自個。
可以說,已經成了光杆司令。
桑農都在盼望,盼望朝廷能夠伸出援手。
著最後的一絲希望不掐滅,他的隊伍不會有什麽人,隻有王家自己人,也折騰不了多久。
好在沒有猜錯那幫貪官汙吏。
無論什麽時候,什麽款子,都不會忘記吃上一口。
從前自己有多麽痛恨貪官汙吏,如今就有多麽感謝他們。
貪的好!
沒有他們這一舉動,現如今杭州城的桑農也不會徹底心裏希望消失。
“我們走!”
王大刀收起自己的九十九斤連環大砍刀,刀背朝內刀刃朝外,扛在肩膀上昂首闊步而出。
現在桑農們總該知道,誰才是他們的救世主,誰才能讓他們吃飽飯了吧!
招兵買馬,殺到京城,活捉皇帝老兒!!!
……
“是誰!誰!
整整五百萬兩銀子!
到了杭州就剩下二百萬兩!
這麽大膽子!
朕要殺了他的頭!”
怒不可遏的乾隆如同虎豹,在龍椅前來迴走動,審視台下的官員。
官員身上穿著官袍,繡著禽獸,哪知道一個個比禽獸還要禽獸。
大清都這般了,杭州問題迫在眉睫,還有人中飽私囊,暗自貪汙。
如今倒好,問題又惡化了,杭州起義隊伍已經由原來王家莊的區區百人,增長至萬人!
聲勢浩大!
連克河南省內的其餘各府州。
折子漫天飛雪一般,被乾隆拋灑在地上。
他咆哮著。
五百萬兩,到底是誰貪走了!
要找到這個人,挫骨揚灰。
乾隆:“誰,給我查出來!”
說話時,眼神重重的盯向了戶部的人。
整個五百萬兩銀子,那都是經過戶部之手的。
“嚴查整個戶部,和珅,你來辦!”
乾隆在朝廷並不退潮,他今天認真了,案子一日不查清楚,他一日不離開這金鑾殿。
滿朝文武皆是如此,都給我留在這裏。
遣太監每日送來飯食即可!
如此陣仗,台下的趙清廉和珅等眾大臣,也恍然發現,一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萬歲爺,也在今天這件事上動了真格的,他老人家這次是真的生氣了。
戶部的主事趙忠卿忙不迭去到戶部進行檢查。
除開幾位重要的軍機處行走的大臣外,其餘官員皆在金鑾殿和皇帝一起等著消息。
剛出門的和珅趙清廉二人看向戶部主事趙忠卿。
這貪汙的第一波是從他們三個人開始的,這要查,也得查他們頭上。
對於這件棘手的事,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難辦,但對於這三個老油子來說,隻有兩個字,拿捏。
“和大人,趙大人,不知道當初你們還記得入場戶部的侍郎是誰?”
此一句話,就讓二人明白過來了。
替罪羊有了!
巴適!
就是這麽舒服!
三人從金鑾殿出去後,拐了個彎,溜達了一圈去了戶部,隻取了一樣東西便迴到了金鑾殿。
用時二個時辰,遛彎一個半時辰。
隨著三人拿出來戶部入帳單五百萬兩,上麵簽著的帶有戶部侍郎張謙的簽名。
張謙隨即被征召過來。
身為區區侍郎中張謙是沒有資格在這金鑾殿的,平日早朝也沒有身份參加,所以當他第一次被兩名侍衛帶到這裏,跪望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有周圍虎視而來的眾文武大臣,心裏咯噔的厲害,冷汗直下。
隨著皇帝憤怒拋擲而下的入帳單,張謙明白,自己這是被當成了替罪羊。
他比誰都知道這五百萬兩銀子裏麵,誰貪了,貪了多少。
可他不能說。
因為這就是官場,官場有官場的規矩。
但他不想死,所以當初明明被趙大人還有和大人拿走一百萬兩,僅剩四百萬兩時,他還入賬五百萬兩之日,便想好了主意。
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我說你有,你就有。
他要推給下邊人。
“皇上!
臣,冤枉!”
“入賬清單是臣負責沒錯,可臣有其他證據,證明另有其人。”
按照當時的分配,趙大人和大人拿走大頭一百萬兩,戶部的其餘侍郎包括戶部尚書趙忠卿大人拿走一百萬兩,還有一百萬兩,是負責押送的王都統拿走了。
“請皇上過目,這是負責押送銀兩的王都統接過戶部撥款後,畫的押,確認無誤當時撥出去的是五百萬兩,分毫不差。”
張謙斬釘截鐵,慷慨凜然道。
心中暗自竊喜,還好自己當時留了一手。
既然趙大人和大人把鍋丟給自己,那他也丟給其他人。
人都沒命可活了,還有什麽是不能幹出來的!
“開箱!開箱!”
盧一發扭頭看向躁動的人群,活脫脫一群躁動的野牛。
沒有銀子,首先被丟在大鍋裏烹煮的就是他。
不過,嘿嘿,一切陰霾已然散去。
來人,開箱!
一聲令下。
杭州府的幾名老衙役抽出長槍,撬開了帶著封條的箱子。
撬開第一口箱子,確實有銀子,不過隻裝到了箱子的三分之一。
眾人一呆,杭州替補知府盧一發尷尬笑笑,接著命令人打開第二口箱子,第三口,第四口……
都是一樣。
一樣的淺。
從始至終整整幾十個箱子,沒有一口是裝滿的。
“王八蛋,都這個時候了,上麵的還在貪。”
盧一發罵了一句,眼神中透露出絕望。
二百萬兩銀子,不夠啊!
哄鬧的百姓一擁而上,瓜分著銀子,那些沒有到銀子買米的,把盧一發高高架起來,朝著未知的角落前進。
等待他的,隻有那口大鍋了。
即便貪婪如盧一發,在臨死的時候,不免咒罵了一句。
“貪貪貪,到底貪到什麽時候是個夠。
杭州都這樣了,五百萬兩銀子本就不多,來到這還剩下三百萬兩,天要亡杭州,天要亡我大清呐!”
夾在隊伍中的王家探子,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匯報了給家主王大刀。
在知府府的王大刀正耍著連環大刀簌簌生威。
聽到探子來的消息,一掃心中陰霾。
自從王家起義之後,隻有王家起義。
餘下的各莊子並沒有像預料的那樣紛紛揭竿而起,跟隨自個。
可以說,已經成了光杆司令。
桑農都在盼望,盼望朝廷能夠伸出援手。
著最後的一絲希望不掐滅,他的隊伍不會有什麽人,隻有王家自己人,也折騰不了多久。
好在沒有猜錯那幫貪官汙吏。
無論什麽時候,什麽款子,都不會忘記吃上一口。
從前自己有多麽痛恨貪官汙吏,如今就有多麽感謝他們。
貪的好!
沒有他們這一舉動,現如今杭州城的桑農也不會徹底心裏希望消失。
“我們走!”
王大刀收起自己的九十九斤連環大砍刀,刀背朝內刀刃朝外,扛在肩膀上昂首闊步而出。
現在桑農們總該知道,誰才是他們的救世主,誰才能讓他們吃飽飯了吧!
招兵買馬,殺到京城,活捉皇帝老兒!!!
……
“是誰!誰!
整整五百萬兩銀子!
到了杭州就剩下二百萬兩!
這麽大膽子!
朕要殺了他的頭!”
怒不可遏的乾隆如同虎豹,在龍椅前來迴走動,審視台下的官員。
官員身上穿著官袍,繡著禽獸,哪知道一個個比禽獸還要禽獸。
大清都這般了,杭州問題迫在眉睫,還有人中飽私囊,暗自貪汙。
如今倒好,問題又惡化了,杭州起義隊伍已經由原來王家莊的區區百人,增長至萬人!
聲勢浩大!
連克河南省內的其餘各府州。
折子漫天飛雪一般,被乾隆拋灑在地上。
他咆哮著。
五百萬兩,到底是誰貪走了!
要找到這個人,挫骨揚灰。
乾隆:“誰,給我查出來!”
說話時,眼神重重的盯向了戶部的人。
整個五百萬兩銀子,那都是經過戶部之手的。
“嚴查整個戶部,和珅,你來辦!”
乾隆在朝廷並不退潮,他今天認真了,案子一日不查清楚,他一日不離開這金鑾殿。
滿朝文武皆是如此,都給我留在這裏。
遣太監每日送來飯食即可!
如此陣仗,台下的趙清廉和珅等眾大臣,也恍然發現,一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萬歲爺,也在今天這件事上動了真格的,他老人家這次是真的生氣了。
戶部的主事趙忠卿忙不迭去到戶部進行檢查。
除開幾位重要的軍機處行走的大臣外,其餘官員皆在金鑾殿和皇帝一起等著消息。
剛出門的和珅趙清廉二人看向戶部主事趙忠卿。
這貪汙的第一波是從他們三個人開始的,這要查,也得查他們頭上。
對於這件棘手的事,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難辦,但對於這三個老油子來說,隻有兩個字,拿捏。
“和大人,趙大人,不知道當初你們還記得入場戶部的侍郎是誰?”
此一句話,就讓二人明白過來了。
替罪羊有了!
巴適!
就是這麽舒服!
三人從金鑾殿出去後,拐了個彎,溜達了一圈去了戶部,隻取了一樣東西便迴到了金鑾殿。
用時二個時辰,遛彎一個半時辰。
隨著三人拿出來戶部入帳單五百萬兩,上麵簽著的帶有戶部侍郎張謙的簽名。
張謙隨即被征召過來。
身為區區侍郎中張謙是沒有資格在這金鑾殿的,平日早朝也沒有身份參加,所以當他第一次被兩名侍衛帶到這裏,跪望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有周圍虎視而來的眾文武大臣,心裏咯噔的厲害,冷汗直下。
隨著皇帝憤怒拋擲而下的入帳單,張謙明白,自己這是被當成了替罪羊。
他比誰都知道這五百萬兩銀子裏麵,誰貪了,貪了多少。
可他不能說。
因為這就是官場,官場有官場的規矩。
但他不想死,所以當初明明被趙大人還有和大人拿走一百萬兩,僅剩四百萬兩時,他還入賬五百萬兩之日,便想好了主意。
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我說你有,你就有。
他要推給下邊人。
“皇上!
臣,冤枉!”
“入賬清單是臣負責沒錯,可臣有其他證據,證明另有其人。”
按照當時的分配,趙大人和大人拿走大頭一百萬兩,戶部的其餘侍郎包括戶部尚書趙忠卿大人拿走一百萬兩,還有一百萬兩,是負責押送的王都統拿走了。
“請皇上過目,這是負責押送銀兩的王都統接過戶部撥款後,畫的押,確認無誤當時撥出去的是五百萬兩,分毫不差。”
張謙斬釘截鐵,慷慨凜然道。
心中暗自竊喜,還好自己當時留了一手。
既然趙大人和大人把鍋丟給自己,那他也丟給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