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舉薦貪才
貪貪貪貪貪貪貪空大清 作者:番茄第一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被乾隆一道聖言喊過來的趙清廉,也是第一時間聆聽乾隆的訴求。
銀子,又是銀子。
所以說改稻為桑是最好的辦法。
當乾隆聽到趙清廉改稻為桑之法時,陷入沉默。
他不想用這個政策,畢竟劉紀二人已經把利害說的很明顯了。
可是眼下不是他不想,不想的話,一切問題都得不到解決。
用,或許大清還能堅持個幾年。
但是不用,那是可能隨時大廈將傾呐。
“趙愛卿,真的沒有他法嗎?”
最後還想垂死掙紮一下的乾隆試探性的問道。
趙清廉向來辦法多的。
“皇上,微臣能夠有什麽辦法呢?
臣早已經提出來了辦法,隻是皇上和在場的大臣們不願意罷了。”
紀昀劉墉怒狠狠的一直盯著說話的趙清廉,見其還在一個勁鼓舞皇上搞此等害人之策,當即咆哮。
“趙清廉,你別整天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身居廟堂之高,也要憂民!
如果你真的下去民間走過一遭就明白了,底下的人是由多麽抵觸改稻為桑。”
趙清廉看出皇帝的為難,也自然知道這其中利害。
隻見他隨即提出要向皇上舉薦一個人才 ,一個改稻為桑專業的人才,可以完美的執行這個政策的人才。
乾隆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提出可以見此人,他倒是要看看什麽樣的一個人才,可以把握得住改稻為桑。
要知道。
甚至謀劃者趙清廉都無法完成改稻為桑之策。
可見其難度之大。
隻見得到乾隆應允的趙清廉當即帶上來一名男子。
“皇上,此人名叫多隆,是臣偶然間發現的人才。
其對於改稻為桑之策,有獨到見解。”
乾隆簡單瞥了一眼,不以為意地點了下頭,“說說,改稻為桑的弊端。”
多隆畢竟第一次見到皇帝,開始緊張和局促的。
不過他說話並不結巴。
可以說十分流暢。
在這裏,多隆十分感謝他的恩人趙清廉,是趙清廉提前對他透露了皇帝要問的問題,是趙清廉趙大人給他講解了關於改稻為桑的一切一切。
可以說,他腦子裏現在裝的全是改稻為桑。
“皇上,小的認為這改稻為桑有兩大弊,第一,官商勾結,侵占民田,將桑葉全部包攬。第二,勾結本省與周邊各省糧店,趁機抬高糧價,對屆時無糧的杭州百姓高價兜售……”
乾隆點了點頭,來了點興趣,這名叫多隆的人說的倒是和剛剛紀劉二人無大差別。
但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一個他,紀昀,劉墉,甚至趙清廉都無法解決的超級難點。
如何才能夠讓改稻為桑規避掉這些問題,走向正軌,真正實現它該有的用途,而不是成為當地官員和商人牟利的手段。
這一點最為關鍵。
如果說連這個都能解決,那麽說明,真是執行改稻為桑之策的人才。
“說說,如何在規避掉剛剛問題的同時,有效的執行改稻為桑,讓這個政策真正成為大清的經濟來源之一,而不是禍害百姓的惡策。”
隆多想到此前趙大人對自己講的話,此刻發言一定要根據背好的說外,還得表現的剛正大膽,隻有這樣,他才能夠有機會得到皇上賞識,成為江浙杭州的新任知府。
“皇上,這禍亂整個改稻為桑之策的,主要就是個一群體。
地主,鄉紳,商人!
把這三個群體控製住了,改稻為桑就能暢通無阻。”
這一番話把旁邊的劉墉紀昀二人都聽的連連點頭,皇帝自然也讚同。
“而要控製住杭州當地的這三股蠢蠢欲動的勢力。
小的認為。
分為軟硬兩種方法,皆要施行。”
乾隆也不搖折扇了,從藤椅上坐直身子,目光聚焦過去這位名叫多隆的人才身上。
其實能夠認識到改稻為桑的弊端所在的人,就不是一個笨人,都夠分析道此處,更不是。
“這軟的方法,就是皇威!
臣覺得如今皇上降臨江南,這江南想要見到皇上真容龍顏的可不是大大小小官員,還有那些盤踞當地的大鄉紳,大士族,大地主們。
皇上不妨有時間召見一下他們,用龍威來表明您對改稻為桑的態度,同時震懾一下他們。
至於硬的。
則是需要一位堅剛不可奪其誌,萬念不能亂其心的剛正之人來擔任杭州知府!
督促執行整個改稻為桑期間的工作。
且該知府具有生殺大權,對轄區內的地主,鄉紳,商人具有生殺大權,這一點需要皇上在宴會的時候提出一下。
如此兩策,可讓改稻為桑之策成功執行。”
乾隆摩挲下巴,覺得可以。
“劉墉,曉嵐,你們怎麽看?”
乾隆已經噌的一下從藤椅上站起身來,這一動作足以表明他讚同。
劉墉紀昀二人並未反對。
他們也讚同。
關鍵是,這個知府的角色……
這個人選,決定了整個改稻為桑到底真的能夠按照預計的那樣執行。
乾隆哈哈一笑。
“人選,我看他就不錯。”
他?
眾人循聲看去,正是侃侃而談完的多隆。
……
江南的商人都在此刻聚集了過來。
按照預期的那樣,乾隆執行了軟的方法,抽時間召開了一個簡單的見麵會。
隻要借著這個宴會,規定商人鄉紳和士家大族。
給他們告誡好,大概率改稻為桑真的可行。
整個宴會是辦在江南浙江杭州知府府的,自原先的張德瀚死後,這一空位,已經由趙清廉舉薦而來的多隆擔任,
多隆是一個沒有資曆和名氣的普通人。
這一點是致命傷。
所以這個宴會還有一個作用,可以通過皇上,來瞬間拔高多隆的統信力和地位。
之所以選辦在趙德瀚杭州知府府邸這個地方,自有敲山震虎的意味。
上一任的知府張德瀚就是因為貪贓,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把這幫奸詐的商人都叫過來,叫到現場來,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真真切切的明白,這貪汙的下場。
這種震撼或許維持的時間很短,但支撐到改稻為桑結束,足矣。
今日的清晨。
來到這杭州知府府邸的地主鄉紳士族就已經來到了現場,明明中午才開始開辦的宴席,早早就已經抵達而來。
也沒辦法。
誰讓是皇上請他們過一趟呢。
來的人實在是多。
流水的席麵從府院一字排開,排到了足有千米遠。
到來現場的大概有百人,都是杭州這地界上數一數二的人物。
大家聽說皇上要出現在這次宴會,要見他們一下,一個個是興高采烈。
杵著拐杖的一瘸一拐過來,病床上癱著的,抬也要讓人給抬過來。
皇上啊!
那可是皇上,這輩子能見到一眼,那是死也值當了。
銀子,又是銀子。
所以說改稻為桑是最好的辦法。
當乾隆聽到趙清廉改稻為桑之法時,陷入沉默。
他不想用這個政策,畢竟劉紀二人已經把利害說的很明顯了。
可是眼下不是他不想,不想的話,一切問題都得不到解決。
用,或許大清還能堅持個幾年。
但是不用,那是可能隨時大廈將傾呐。
“趙愛卿,真的沒有他法嗎?”
最後還想垂死掙紮一下的乾隆試探性的問道。
趙清廉向來辦法多的。
“皇上,微臣能夠有什麽辦法呢?
臣早已經提出來了辦法,隻是皇上和在場的大臣們不願意罷了。”
紀昀劉墉怒狠狠的一直盯著說話的趙清廉,見其還在一個勁鼓舞皇上搞此等害人之策,當即咆哮。
“趙清廉,你別整天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身居廟堂之高,也要憂民!
如果你真的下去民間走過一遭就明白了,底下的人是由多麽抵觸改稻為桑。”
趙清廉看出皇帝的為難,也自然知道這其中利害。
隻見他隨即提出要向皇上舉薦一個人才 ,一個改稻為桑專業的人才,可以完美的執行這個政策的人才。
乾隆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提出可以見此人,他倒是要看看什麽樣的一個人才,可以把握得住改稻為桑。
要知道。
甚至謀劃者趙清廉都無法完成改稻為桑之策。
可見其難度之大。
隻見得到乾隆應允的趙清廉當即帶上來一名男子。
“皇上,此人名叫多隆,是臣偶然間發現的人才。
其對於改稻為桑之策,有獨到見解。”
乾隆簡單瞥了一眼,不以為意地點了下頭,“說說,改稻為桑的弊端。”
多隆畢竟第一次見到皇帝,開始緊張和局促的。
不過他說話並不結巴。
可以說十分流暢。
在這裏,多隆十分感謝他的恩人趙清廉,是趙清廉提前對他透露了皇帝要問的問題,是趙清廉趙大人給他講解了關於改稻為桑的一切一切。
可以說,他腦子裏現在裝的全是改稻為桑。
“皇上,小的認為這改稻為桑有兩大弊,第一,官商勾結,侵占民田,將桑葉全部包攬。第二,勾結本省與周邊各省糧店,趁機抬高糧價,對屆時無糧的杭州百姓高價兜售……”
乾隆點了點頭,來了點興趣,這名叫多隆的人說的倒是和剛剛紀劉二人無大差別。
但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一個他,紀昀,劉墉,甚至趙清廉都無法解決的超級難點。
如何才能夠讓改稻為桑規避掉這些問題,走向正軌,真正實現它該有的用途,而不是成為當地官員和商人牟利的手段。
這一點最為關鍵。
如果說連這個都能解決,那麽說明,真是執行改稻為桑之策的人才。
“說說,如何在規避掉剛剛問題的同時,有效的執行改稻為桑,讓這個政策真正成為大清的經濟來源之一,而不是禍害百姓的惡策。”
隆多想到此前趙大人對自己講的話,此刻發言一定要根據背好的說外,還得表現的剛正大膽,隻有這樣,他才能夠有機會得到皇上賞識,成為江浙杭州的新任知府。
“皇上,這禍亂整個改稻為桑之策的,主要就是個一群體。
地主,鄉紳,商人!
把這三個群體控製住了,改稻為桑就能暢通無阻。”
這一番話把旁邊的劉墉紀昀二人都聽的連連點頭,皇帝自然也讚同。
“而要控製住杭州當地的這三股蠢蠢欲動的勢力。
小的認為。
分為軟硬兩種方法,皆要施行。”
乾隆也不搖折扇了,從藤椅上坐直身子,目光聚焦過去這位名叫多隆的人才身上。
其實能夠認識到改稻為桑的弊端所在的人,就不是一個笨人,都夠分析道此處,更不是。
“這軟的方法,就是皇威!
臣覺得如今皇上降臨江南,這江南想要見到皇上真容龍顏的可不是大大小小官員,還有那些盤踞當地的大鄉紳,大士族,大地主們。
皇上不妨有時間召見一下他們,用龍威來表明您對改稻為桑的態度,同時震懾一下他們。
至於硬的。
則是需要一位堅剛不可奪其誌,萬念不能亂其心的剛正之人來擔任杭州知府!
督促執行整個改稻為桑期間的工作。
且該知府具有生殺大權,對轄區內的地主,鄉紳,商人具有生殺大權,這一點需要皇上在宴會的時候提出一下。
如此兩策,可讓改稻為桑之策成功執行。”
乾隆摩挲下巴,覺得可以。
“劉墉,曉嵐,你們怎麽看?”
乾隆已經噌的一下從藤椅上站起身來,這一動作足以表明他讚同。
劉墉紀昀二人並未反對。
他們也讚同。
關鍵是,這個知府的角色……
這個人選,決定了整個改稻為桑到底真的能夠按照預計的那樣執行。
乾隆哈哈一笑。
“人選,我看他就不錯。”
他?
眾人循聲看去,正是侃侃而談完的多隆。
……
江南的商人都在此刻聚集了過來。
按照預期的那樣,乾隆執行了軟的方法,抽時間召開了一個簡單的見麵會。
隻要借著這個宴會,規定商人鄉紳和士家大族。
給他們告誡好,大概率改稻為桑真的可行。
整個宴會是辦在江南浙江杭州知府府的,自原先的張德瀚死後,這一空位,已經由趙清廉舉薦而來的多隆擔任,
多隆是一個沒有資曆和名氣的普通人。
這一點是致命傷。
所以這個宴會還有一個作用,可以通過皇上,來瞬間拔高多隆的統信力和地位。
之所以選辦在趙德瀚杭州知府府邸這個地方,自有敲山震虎的意味。
上一任的知府張德瀚就是因為貪贓,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把這幫奸詐的商人都叫過來,叫到現場來,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真真切切的明白,這貪汙的下場。
這種震撼或許維持的時間很短,但支撐到改稻為桑結束,足矣。
今日的清晨。
來到這杭州知府府邸的地主鄉紳士族就已經來到了現場,明明中午才開始開辦的宴席,早早就已經抵達而來。
也沒辦法。
誰讓是皇上請他們過一趟呢。
來的人實在是多。
流水的席麵從府院一字排開,排到了足有千米遠。
到來現場的大概有百人,都是杭州這地界上數一數二的人物。
大家聽說皇上要出現在這次宴會,要見他們一下,一個個是興高采烈。
杵著拐杖的一瘸一拐過來,病床上癱著的,抬也要讓人給抬過來。
皇上啊!
那可是皇上,這輩子能見到一眼,那是死也值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