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大清疼痛膏藥趙清廉
貪貪貪貪貪貪貪空大清 作者:番茄第一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滿堆的金銀正在從馬車上搬運到國庫中去。
在場的和珅,趙清廉,刑部侍郎張銜,大理寺少卿耿秉忠,至於劉墉紀昀兩人,之前因為對乾隆太感失望,而主動賦閑在家,自然不在。
不過與他們同為清流一派的耿秉忠和張銜在。
當他們看到皇上來到現場,就叫停了搬運工作,運走足足一半的銀子留作己用,不由得勸諫起來。
乾隆擺擺手搖頭,義正言辭道:
“五百萬兩夠了,等年一過,冬關過去,賦稅就該收上來了,到時候還有什麽值得憂慮的呢?
這五百萬兩足夠頂到那個時候了。”
乾隆自認為如此。
杭州的事可以擱一擱放一放,但他再不享受可來不及了,生命在於享受,歲月會讓自己慢慢變老,年輕的時候不享受,老了可享受不動。
他的這五百萬兩是籌劃修建園林景觀的,現如今的園林太老太舊不好看,他得修建一座新的,前所未有的。
名字他都已經想好了。
就叫——圓明園!
不過這五百萬兩對於修建圓明園還是太少,目前也隻是啟動資金,後續估計花費還需要海量的銀子填充。
聽到在如今這多事之秋還要一意孤行的修建什麽圓明園,這種陶冶情操,毫無實際意義的東西,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大理寺少卿耿秉忠:“皇上不可啊,這如今多事之秋,河南的起義還沒有解決,杭州的起義尚在燃燒中,大清國烽煙驟起,皇上這個時候應該率領滿朝文武和後宮嬪妃節衣縮食,為戰爭籌備銀兩,在確保軍隊供給的前提下,再進行個人的生活消費。
先國後己,方才是金錢用途之正道。”
刑部侍郎張銜緊接其後,不顧龍顏,上前勸告道:“圓明園可以再修,什麽時候修都行,但咱們大清一旦基石動搖,可就真的動搖,再也扶不迴去了。”
“大膽!”一直站在旁邊把玩銀兩珠寶的趙清廉率先一句話駁斥住此二人,“我大清國運昌隆,如今更是乾隆盛世,動搖基石?張銜,耿秉忠,你們是在詛咒朝廷,抹黑當今盛世嗎!”
乾隆眼睛微微一眯並不說話,他的行為已經表示,認可趙清廉,並且有再讓他繼續輸出駁住耿秉忠趙銜二人的意思。
“河南三支義軍純屬烏合之眾,聽到點風聲就鑽入周邊深山老林之中,隻需一戰,便可瓦解!無足為懼!
在我大清鐵蹄下,也隻能逃之夭夭了他們!
至於杭州王家反叛!
一個家族,一個村莊,頂多千人,能成什麽大事?況且五百萬兩的銀子馬上就會撥過去,銀子一到,改稻為桑暫時叫停一下,民怨就會平息。五百萬兩銀子夠用了,區區整個杭州用一千萬兩銀子,純純浪費。”
“一千萬兩銀子罷了,萬歲爺隻是暫時借去用用。
又不是說不還?
來年國庫有銀子了,彌補過去就行了!
再說!
萬歲爺用銀子修建圓明園是為了自己嗎?你們捫心自問!”
一句是為了自己嗎,可把在場眾人搞得蒙蔽了。
張銜,耿秉忠不懂,聰明機警,自詡洞悉萬歲爺一切的和珅,當他聽到這句話時,也不由得大腦停轉刹那。
什麽什麽意思?
萬歲爺修建圓明園還不是為了自己,那是為了……?
“是為了大清!
圓明園何等浩大!
我大清身為萬國之首,身為萬邦來朝的天國,這出院子的誕生,將是國力的一個非常顯著體現!
大清有了麵子,皇上就有了麵子,皇上有了麵子百姓就有了麵子,出門在外,那幫洋人外邦還不得高看咱們一眼!
這是大清的榮耀,是大清的臉麵。”
一番話說的在場之人啞然,目瞪口呆,說的乾隆是熱淚盈眶,心中激動。
他自己都沒想到還有這種效果,全讓趙清廉說出來的,他想說的,趙清廉說了,他沒想到過的,也讓趙清廉說出來了。
趙清廉簡直比自己肚子裏的蛔蟲還要蛔蟲!
大清棟梁啊!
自知辯論不過的大理寺少卿耿秉忠還有刑部侍郎張銜隻能是歎息離開,他們要去找劉紀二位大人好好訴訴苦。
沒有他們在的日子,大清是越來越走下坡路,趙清廉這個混賬王八蛋就是疼痛膏藥,往哪貼哪疼,大清這幾處起義,可以說都是和趙清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把他安分住了,別出京城,河南,杭州,楊柳城都不會變成這樣。
如今說一切都顯然太遲。
有趙清廉這個詭辯能手在,他們話都插不上幾句。
還能怎樣呢,就這樣吧,無能為力。
送走張銜與耿秉忠後,整個戶部門前再也沒有惱人的嘰嘰喳喳聲。
“趙愛卿,好啊,好啊。還是你懂朕,朕想要做的就是你剛剛說的那些,可是總有人不懂,哎,這種 孤獨感讓著朕每夜都睡不著。”
乾隆說著看向了和珅一眼,補充道:“這一次修建圓明園,甚至連和珅都無法揣測到朕的這層意思,朕是為了自己嗎?”
“對了愛卿,五百萬兩銀子趕快給杭州吧,別再鬧騰出事了,雖然說王家造反是個小事,但長時間不管部不顧,難免成禍患。
五百萬兩銀子也夠補貼一下那些種植桑葉利益受損的百姓了。”
乾隆吩咐完,命人拿走屬於修建園子的那一份後,留下眾人。
趙清廉看著銀子,再看看和珅。
二人入庫完戶部後,拿走了一百萬兩。
戶部的主事對於這種事情早已經是司空見慣。
大筆一揮,把四百萬兩以五百萬兩銀子的額度撥款出去。
四百萬兩來到戶部尚書趙忠卿這裏清點了一下,還剩下三百萬兩。
三百萬兩去到戶部的各位侍郎手中,還剩下二百萬兩。
經過一輪,二百萬兩才由戶部運送,發往正在鬧事的杭州知府那去。
……
此刻的杭州知府高不平早就被百姓拉出去烹煮食了。
唯一剩下的能夠主事的就是臨時替補上來的參事盧一發。
盧一發盼星星盼月亮,若不是他承諾朝廷會赦免大家無罪,且補貼桑農的銀子就在路上,他也就和知府高不平一樣,烹煮在鍋中了。
自那日杭州城破後,高不平被拉出去烹煮,他眼疾手快,忙把牢獄之中的王家人給放出來,而後又是開倉放糧,又是承諾朝廷無罪赦免大家,更會用銀子來補貼桑農的損失,這次把小命保住。
銀子,銀子,你可一定要來啊!
城門口是左右踱步的杭州替補知府盧一發,城內城外是聚集在此等待銀子的杭州桑農,一個個虎視眈眈。
如果等不來補貼的銀子,他們就真占城為王!
“大人,有,有影了。”
十裏處站崗通信的哨兵,騎著快馬來報。
盧一發探長著脖子了望,最後終於是等不及了,主動小跑迎上去,隻為快點見到保命的銀子。
“我的祖宗欸,可算來了,可算來了。
朝廷到底重視了一次。”
見到押送隊伍的盧一發在見到朝廷隊伍的第一眼,飽含熱淚。
他張開雙臂,朝著周圍隨他一同聚攏而來的桑農呐喊:
“大家看到了吧,看到了吧。
銀子,銀子,足足五百萬兩銀子!
大家領了銀子就迴家好好種地,朝廷的改稻為桑廢除了,先前的損失也補貼給大家了,迴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吧。”
在場的和珅,趙清廉,刑部侍郎張銜,大理寺少卿耿秉忠,至於劉墉紀昀兩人,之前因為對乾隆太感失望,而主動賦閑在家,自然不在。
不過與他們同為清流一派的耿秉忠和張銜在。
當他們看到皇上來到現場,就叫停了搬運工作,運走足足一半的銀子留作己用,不由得勸諫起來。
乾隆擺擺手搖頭,義正言辭道:
“五百萬兩夠了,等年一過,冬關過去,賦稅就該收上來了,到時候還有什麽值得憂慮的呢?
這五百萬兩足夠頂到那個時候了。”
乾隆自認為如此。
杭州的事可以擱一擱放一放,但他再不享受可來不及了,生命在於享受,歲月會讓自己慢慢變老,年輕的時候不享受,老了可享受不動。
他的這五百萬兩是籌劃修建園林景觀的,現如今的園林太老太舊不好看,他得修建一座新的,前所未有的。
名字他都已經想好了。
就叫——圓明園!
不過這五百萬兩對於修建圓明園還是太少,目前也隻是啟動資金,後續估計花費還需要海量的銀子填充。
聽到在如今這多事之秋還要一意孤行的修建什麽圓明園,這種陶冶情操,毫無實際意義的東西,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大理寺少卿耿秉忠:“皇上不可啊,這如今多事之秋,河南的起義還沒有解決,杭州的起義尚在燃燒中,大清國烽煙驟起,皇上這個時候應該率領滿朝文武和後宮嬪妃節衣縮食,為戰爭籌備銀兩,在確保軍隊供給的前提下,再進行個人的生活消費。
先國後己,方才是金錢用途之正道。”
刑部侍郎張銜緊接其後,不顧龍顏,上前勸告道:“圓明園可以再修,什麽時候修都行,但咱們大清一旦基石動搖,可就真的動搖,再也扶不迴去了。”
“大膽!”一直站在旁邊把玩銀兩珠寶的趙清廉率先一句話駁斥住此二人,“我大清國運昌隆,如今更是乾隆盛世,動搖基石?張銜,耿秉忠,你們是在詛咒朝廷,抹黑當今盛世嗎!”
乾隆眼睛微微一眯並不說話,他的行為已經表示,認可趙清廉,並且有再讓他繼續輸出駁住耿秉忠趙銜二人的意思。
“河南三支義軍純屬烏合之眾,聽到點風聲就鑽入周邊深山老林之中,隻需一戰,便可瓦解!無足為懼!
在我大清鐵蹄下,也隻能逃之夭夭了他們!
至於杭州王家反叛!
一個家族,一個村莊,頂多千人,能成什麽大事?況且五百萬兩的銀子馬上就會撥過去,銀子一到,改稻為桑暫時叫停一下,民怨就會平息。五百萬兩銀子夠用了,區區整個杭州用一千萬兩銀子,純純浪費。”
“一千萬兩銀子罷了,萬歲爺隻是暫時借去用用。
又不是說不還?
來年國庫有銀子了,彌補過去就行了!
再說!
萬歲爺用銀子修建圓明園是為了自己嗎?你們捫心自問!”
一句是為了自己嗎,可把在場眾人搞得蒙蔽了。
張銜,耿秉忠不懂,聰明機警,自詡洞悉萬歲爺一切的和珅,當他聽到這句話時,也不由得大腦停轉刹那。
什麽什麽意思?
萬歲爺修建圓明園還不是為了自己,那是為了……?
“是為了大清!
圓明園何等浩大!
我大清身為萬國之首,身為萬邦來朝的天國,這出院子的誕生,將是國力的一個非常顯著體現!
大清有了麵子,皇上就有了麵子,皇上有了麵子百姓就有了麵子,出門在外,那幫洋人外邦還不得高看咱們一眼!
這是大清的榮耀,是大清的臉麵。”
一番話說的在場之人啞然,目瞪口呆,說的乾隆是熱淚盈眶,心中激動。
他自己都沒想到還有這種效果,全讓趙清廉說出來的,他想說的,趙清廉說了,他沒想到過的,也讓趙清廉說出來了。
趙清廉簡直比自己肚子裏的蛔蟲還要蛔蟲!
大清棟梁啊!
自知辯論不過的大理寺少卿耿秉忠還有刑部侍郎張銜隻能是歎息離開,他們要去找劉紀二位大人好好訴訴苦。
沒有他們在的日子,大清是越來越走下坡路,趙清廉這個混賬王八蛋就是疼痛膏藥,往哪貼哪疼,大清這幾處起義,可以說都是和趙清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把他安分住了,別出京城,河南,杭州,楊柳城都不會變成這樣。
如今說一切都顯然太遲。
有趙清廉這個詭辯能手在,他們話都插不上幾句。
還能怎樣呢,就這樣吧,無能為力。
送走張銜與耿秉忠後,整個戶部門前再也沒有惱人的嘰嘰喳喳聲。
“趙愛卿,好啊,好啊。還是你懂朕,朕想要做的就是你剛剛說的那些,可是總有人不懂,哎,這種 孤獨感讓著朕每夜都睡不著。”
乾隆說著看向了和珅一眼,補充道:“這一次修建圓明園,甚至連和珅都無法揣測到朕的這層意思,朕是為了自己嗎?”
“對了愛卿,五百萬兩銀子趕快給杭州吧,別再鬧騰出事了,雖然說王家造反是個小事,但長時間不管部不顧,難免成禍患。
五百萬兩銀子也夠補貼一下那些種植桑葉利益受損的百姓了。”
乾隆吩咐完,命人拿走屬於修建園子的那一份後,留下眾人。
趙清廉看著銀子,再看看和珅。
二人入庫完戶部後,拿走了一百萬兩。
戶部的主事對於這種事情早已經是司空見慣。
大筆一揮,把四百萬兩以五百萬兩銀子的額度撥款出去。
四百萬兩來到戶部尚書趙忠卿這裏清點了一下,還剩下三百萬兩。
三百萬兩去到戶部的各位侍郎手中,還剩下二百萬兩。
經過一輪,二百萬兩才由戶部運送,發往正在鬧事的杭州知府那去。
……
此刻的杭州知府高不平早就被百姓拉出去烹煮食了。
唯一剩下的能夠主事的就是臨時替補上來的參事盧一發。
盧一發盼星星盼月亮,若不是他承諾朝廷會赦免大家無罪,且補貼桑農的銀子就在路上,他也就和知府高不平一樣,烹煮在鍋中了。
自那日杭州城破後,高不平被拉出去烹煮,他眼疾手快,忙把牢獄之中的王家人給放出來,而後又是開倉放糧,又是承諾朝廷無罪赦免大家,更會用銀子來補貼桑農的損失,這次把小命保住。
銀子,銀子,你可一定要來啊!
城門口是左右踱步的杭州替補知府盧一發,城內城外是聚集在此等待銀子的杭州桑農,一個個虎視眈眈。
如果等不來補貼的銀子,他們就真占城為王!
“大人,有,有影了。”
十裏處站崗通信的哨兵,騎著快馬來報。
盧一發探長著脖子了望,最後終於是等不及了,主動小跑迎上去,隻為快點見到保命的銀子。
“我的祖宗欸,可算來了,可算來了。
朝廷到底重視了一次。”
見到押送隊伍的盧一發在見到朝廷隊伍的第一眼,飽含熱淚。
他張開雙臂,朝著周圍隨他一同聚攏而來的桑農呐喊:
“大家看到了吧,看到了吧。
銀子,銀子,足足五百萬兩銀子!
大家領了銀子就迴家好好種地,朝廷的改稻為桑廢除了,先前的損失也補貼給大家了,迴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