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杭州改稻為桑之後,銀子有了,阿桂的五省兵馬也好不容易廢盡數月時間也有了。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


    他們怎麽可能跑得了?”


    高坐皇位上的乾隆得意樣樣。


    對於河南境內的叛軍, 這戰役,必一觸即潰,一舉消滅掉!


    話語上扯到阿桂的無聲圍剿那就不得不帶上趙清廉的改稻為桑計劃了。


    若沒有此計劃。


    朝廷哪裏來的銀子五省圍剿?


    雖然銀子並不多,士兵的軍餉也沒有,鎧甲也是舊的,但總算能夠保證一下一日三餐,改稻為桑的銀子隻要一日不斷,就能夠維持一下軍隊的溫飽問題。


    至於軍餉,先欠著,打白條。


    大清又不可能不在。


    軍餉隻是晚點發。


    對於折子上阿桂討要據軍餉的行為,乾隆口述迴答,讓台下的和珅寫好,寫在折子上,迴給阿桂。


    得到迴複完折子上的消息。


    乾隆職責阿桂道:


    “瞧瞧,穩著點味就要銀子來了,都知道杭州的改稻為桑為朝廷賺了點銀子,但也就那麽點,芝麻綠豆大小。


    你們說說,這點銀子維持一下大軍的日常糧草供應都強撐。


    更不要說發響銀了。


    這阿桂就不能體諒體諒點朕的難處。”


    群臣紛紛響應。


    “皇上不必擔憂,改稻為桑以後每年每月都能夠為朝廷提供六十萬兩銀子,咱們慢慢來,慢慢存,先撐過眼前最艱難的時候,後麵滅了河南叛軍後,天下太平後,國庫就是隻入不出,皆是咱們大清還愁不能給那些前線士兵軍餉?”


    乾隆也十分認同這個道理。


    正是有了改稻為桑作作為底氣,他才敢讓阿桂調集五省兵馬,圍剿河南。


    這一場戰役,就像五個手指頭,慢慢收拳,最終握死掌心的螞蟻!


    總之一句話。


    改稻為桑為大清注入了源源不斷地血液,讓大清有了一點力氣來分出手來對付河南的三支起義軍。


    所以……


    想到這裏。


    乾隆的目光看向了台下的趙清廉。


    龍顏大悅道:


    “趙愛卿,你功勞大啊,能夠想出來改稻為桑這麽好主意來,朕最近看了戶部三個月奏報上來的卷宗。


    三個月來大清唯一的進項就是這改稻為桑的六十萬兩銀子。


    朕一想到這個月有,下個月有,下下個月有,仿佛就看到了光明的前途,看到了我大清的千秋偉業,傳承萬世的未來。”


    趙清廉嘴上恭賀,他心裏清楚改稻為桑是個好政策,但他更料到官員天生腐敗,是不可能好好幹的,這麽一個好政策,在他們手裏,都隻會變成斂財的渠道工具。


    隨著時間的推移,揚州的百姓因為改稻為桑會被剝削的越來越厲害,最終不堪重負,揭竿而起,給清朝製造新的麻煩。


    而河南這邊,五省大軍圍剿計劃也不會成功。


    根據自己所知道的。


    留在河南的三支起義軍白蓮教,明教,不良人組織,留在當地的隻有一個假象,真的三支隊伍,已經竄逃到了周邊省,開始攻城掠地。


    白蓮教去了雲南,明教去了廣東,不良人去了四川。


    這樣一來,未來的起義局勢,將會是雲南,廣東,四川,還有不日即將發生暴亂的杭州。


    如此一來,四個地方的起義。


    即便是星星之火,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撲滅,即便撲滅,也會損耗掉清朝不小的元氣吧。


    甚好,甚好。


    麵對皇帝的誇獎。趙清廉拒絕了,且解釋起來。


    現在不解釋,日後就沒的解釋,杭州未來起義的鍋,得在現在就鋪墊好。


    “皇上,改稻為桑之策確實是臣所提出來的。


    但是具體的執行還得是杭州城的大大小小官員,尤其是杭州知府多隆,此人功勞最大。


    對於如今的局麵,臣沒有半點功勞,如果真的有 功勞,那也隻是嘴皮上的一點。”


    紀昀可不會見著趙清廉好過,更不會見著對方的便宜,“聖上,杭州如今的改稻為桑,趙清廉不光沒有功,還有過,在推行朝廷的任何政策,一貫采用的都是懷柔為主。


    可是趙清廉卻強行采用武力的手段,對當地的勇村進行的九族消消樂!


    這樣的強盜行徑,就是罪!


    如今趙清廉還是被罷官奪職狀態,隻是作為旁聽參加一下早朝,還望皇上主意下這其中的區別。”


    借著紀昀的這句話,趙清廉道:“是啊皇上,臣有罪,改稻為桑整個過程中,臣不光沒有功勞,還有很大罪過。”


    劉墉在一旁看的有些懷疑,揣摩起來。


    他不知道為什麽趙清廉這種好大喜功的人,會在此刻百般撇清和改稻為桑的關係。


    真是讓人難以捉摸。


    朝堂上。


    和珅都不由得為他這位老兄的躲避所抱怨。


    “趙清廉,這改稻為桑可是你提出來的,再好的執行沒有建議者的提議,如何能得來呢?”


    “不不不,我和改稻為桑真沒什麽關係。


    我也就是隨口一說。


    其實就是大腦忽然想到了,細節方麵還有諸多弊端都沒有想好。


    改稻為桑從始至終得大功臣隻有一個,那就是多隆。”


    說罷。


    趙清廉看向高高在上得乾隆皇帝。


    “皇上,多隆在改稻為桑之策內,勞苦功高,得獎勵啊!”


    乾隆心裏納悶,今天你喊你趙清廉過來旁聽得身份,就是準備借著改稻為桑得功勞,給你官複原職,日後要繼續為朝廷為朕辦差。


    怎麽腦子像塞了大糞一樣,轉不過彎?一個勁推脫。


    這一推脫,沒了理由,沒了台階,怎麽給你官複原職?


    嘶……一向聰明得趙清廉變得如此愚笨,讓乾隆心裏有些厭煩,索性隨了這個笨蛋趙清廉得話來:“恩,朕也覺得,來人,草擬聖旨誇獎一番多隆這個小小知府。


    嗯……再送上朕得一幅字畫,作為獎勵。”


    “好了,退朝吧。”


    乾隆大手一揮。


    群臣散退。


    和珅搖搖頭歎息,把趙清廉強拉到一處角落。


    急迫得拍手道:


    “萬歲爺這是想借改稻為桑得功勞,要你官複原職呢!


    趙老弟腦袋怎麽這麽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貪貪貪貪貪貪貪空大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番茄第一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番茄第一衰並收藏貪貪貪貪貪貪貪空大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