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戰(2)
貪貪貪貪貪貪貪空大清 作者:番茄第一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朕等著,等著消息。
乾隆看著從前線傳遞迴來的信件,高興的合不攏嘴,自以為是勝眷在握。
“如今阿桂,兆揮,福康安三人已經率領各地大軍抵達南京城下,共計二十萬大軍,朕看那幫起義軍怎麽擋得住!”
令乾隆感到興奮的除了三路大軍已經齊聚城下外,還有一個消息。
那就是城中起義軍不是四家嗎,那個杭州姓嚴的之前答應過,第一天攻城就會打開城北門。
對於這個消息,自己也一直都在保密中。
聽到皇上如此高興且揚言隻需要三天功夫便可攻打拿下南京城。
在場眾文武臣公不由得紛紛麵麵相覷。
他們知道萬歲爺好大喜功,自信無比,但三天功夫未免太過誇張,就算是天降神兵也不可能這麽快。
對於臣公一個個疑惑的表情。
乾隆不慌不忙。
賣著關子。
緩步來到階梯下,向眾人陳訴自己最近正在忙活的計劃。
他喜歡這種說出來嚇大家一跳的感覺。
做皇上的如果什麽都問臣子,什麽都讓臣子猜透了,那不就是等同於被拿捏?
南京是大清的關鍵省,除了江浙地區外,最大的賦稅地就是此處。
就是因為今年少了南京一個繳納賦稅的省,讓大清國庫比往年少收了足足一千萬兩的銀子。預計是五千萬兩的。
南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大清來說是絕對不可分割走的心頭肉。
“諸位,今天朕就不隱瞞了。”
說著。
乾隆讓太監李玉拿出來曾經楊柳城嚴虎給自己的書信,交於在場列位臣公查看。
這一看不要緊,看了是嚇一跳。
五方起義軍之中的嚴虎原來早已經投靠了朝廷,且答應了大戰開始,將私自打開其駐守的京城北門,放大清的軍隊進入。
如此一來,攻入南京城將探囊取物。
看到這封來自嚴虎的信也著實給了趙清廉一個驚訝。
他並不知道這件事,也沒想到還會發生這件事。
看來事情的發展方向並沒有按照預定的軌道在進行。
之所以向列位臣公交代這件事,乾隆無非是單純炫耀一下。
整個南京之戰的籌備,可以說從頭到尾都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上至三軍調配,下至三軍訓練,大大小小方方麵麵,他這個做皇帝的都做到了監督和督促。
不惜冬季開訓保持兵員戰鬥力。
甚至為了能夠第一時供應軍隊所需,第一個省運過來的賦稅,什麽都不管,最先用到了軍隊後勤補給上。
嚴虎也是他聯合好的內應。
方方麵麵都安排妥當了。
隻等戰端一開!
萬事俱備,南京城拿下!
大軍勝利隻是時間問題,隻要保證糧食運輸就好。
源源不斷的糧食是整個圍城之戰的關鍵。
所以,必須擇一位忠臣良將,輔國良臣來擔任運糧統籌官。
至於這個不二人選嘛……
乾隆目光朝著台下的眾多文武看去。
和珅……不不不,估計十萬石糧食,到了前線就剩下了一萬石。
趙清廉……也不行,估計十萬石的糧食,到了前線就剩下一千石。
軍糧一事不能馬虎。
最起碼十萬石糧食能夠真真實實的落在前線士兵手裏,可不是被中飽私囊。
眼下劉墉被罷官奪職,若是此刻任用,實在說不過去,他這個皇帝的臉上也沒光。
得選一個老實的,肯辦事的,押送糧草這麽簡單的差事,又不需要腦子。
對,紀昀!
就是你了。
乾隆捋了捋胡須,目光停留在了正在默背書籍的紀昀。
之所以默背書籍實乃紀昀的無奈之舉,每次商討事情,他既插不上嘴,最後差事也落不到他身上。
長此以往,紀昀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局外人的表現,站在皇帝跟前湊數,或者有時候關鍵節點附和一樣皇帝的想法意見。
大多數時候在旁邊冥想。
皇帝乾隆看在眼裏也知道這麽個情況,所以當他叫出紀昀名字的時候,紀昀明顯愣了愣神,沒反應過來的他明顯懵了。
萬歲爺是在叫自己?
不會吧,押送糧草交給自己?
老天爺,不是做夢吧……
此刻紀昀心中一萬個戲。
老天爺,你知道我等這一天等了多久嗎!
整整三十五年!
整整三十五年呐!
多少光陰過去了!
總算是落著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差事。
不是什麽著書論著。
“萬歲爺~”
撲通一聲。
紀昀已經跪下了下去,雙膝重重的。
低下的官帽擋住了他流淌著激動淚水的麵頰。
嘴唇在打顫。
手臂在發抖。
都是激動的。
激動的無以複加。
以至於半會兒才迴道:“臣領旨,謝主隆恩。”
好!
心情甚好的乾隆大手一揮,宣布退朝。
大殿之內的群臣紛紛魚貫而出。
眾多大臣之中,仿佛一束光打在紀昀的身上,整個人被賦予淡淡的光環覆蓋周身。
劉墉,還有刑部侍郎張銜,大理寺少卿耿秉忠幾個清流一派的人全都聚攏過去,把紀昀圍起來,言語上滿是皇上對他們信任的感慨。
皇上心中的那一杆秤到底沒有偏,往他們這邊靠了一次。
“紀大哥, 這次你算是受到萬歲爺重用了。
這是個好差事。
它雖然隻是你的一小步,但確是我們整個清流一派的一大步。”
整個過程被離朝的趙清廉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乾隆到底是乾隆,明白什麽時候是關鍵時期,整個大戰的命脈就是後勤補給上。
糧食不能夠及時運動,就會導致整個南京之戰隨時失敗。
這個環節必須選拔一個真心辦差的老實人。
而不是自己與和珅這種。
紀昀確實是個很好的人選,不過好就好在他太好了,以至於好到一種迂腐的存在。
單純人是最好對付的。
此刻,趙清廉在盤算,盤算如何讓這批糧食延緩運出。
……
南京城下。
福康安,兆慧,阿桂三人並列,矗立在城牆腳下,抬起頭頂著照射下來的日光,遠遠眺望向高聳的南京城城牆。
阿桂並沒有急於發動進攻。
他每天就這樣整兵列陣於這城牆下,讓羔羊終日生活在恐懼之中,不知道何時血盆大口咬下。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運糧隊遲遲沒有過來。
將士們饑一頓飽一頓的,隻要下一批糧食運送過來,吃了個飽飽的後,就是衝鋒!
兆慧和福康安兩個人原本已經準備好,箭在弦上,聽到阿桂說再等等,不由的有些心煩。
尤其是聽到阿桂說什麽糧食。
糧食問題還不好解決。
打到城裏去不就有了。
總之,打了再說!
兆慧一向勇猛,如果是草原的蒙古人會讓他忌憚三分,但從這裏觀望過去,南京城上的起義軍,不過一群烏合之眾。
若是沒有高聳的城牆的庇護,隻需要一天的功夫,他率領自己的五萬兵馬,便能夠一舉蕩平這幫賊寇。
在真正戰場上滾出來的士兵麵前,普通人隻是一個會動的木頭人罷了。
況且他的士兵還不一樣,都吃過人。
想一年前,被困天山腳下,他們可什麽都幹過。
敵人狠,你要比他們還狠。
正是憑借著這股狠勁,才一舉滅掉的噶爾丹。
身在阿桂左邊的兆慧有些不滿,同時,身在阿桂右邊的福康安也有不滿。
想當年為了平定大小金川,他在山野裏不也是頂著空蕩蕩的肚皮大打的仗?
那個時候穿叢林,爬山,被毒蛇咬,野獸追,比這難不也過來了。
如今在這城下都擺陣三日了,遲遲不動,算個什麽事。
聽完兩位久經沙場將軍的不平,阿桂陷入沉思,其實他的內心是想要打的,但是又想要穩中求勝。
等待糧食過來,才能夠確保軍隊在持續攻城的日子裏有充足的糧食可以吃。
如果貿然攻城,又一時半會不能攻破,又沒有糧食吃,整個大軍將軍心潰散,戰鬥力大幅度縮減。
“看,都是什麽人!
一幫烏合之眾!”
兆慧指向城樓上那些瘦弱的起義軍,他們的目光就像綿陽見到惡狼一般。
自己這邊長久的等待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阿桂迴頭看向軍隊。
整個軍隊二十萬人正用目光凝視自己,他們手中握著長槍,隨時準備衝鋒。
目光是焦急的。
“桂將軍,整個二十一省都還是大清的,路上也沒有其它起義軍,大將軍再害怕什麽?
都這樣安全,糧食又如何不能安全運送過來?
大將軍到底再怕什麽。
任何一場戰役,穩中求勝是對的,但麵對一群羔羊也穩中求勝,未免太看得起他們了!”
說話語氣衝雲霄的兆慧用手中的馬鞭直指向城牆上的起義軍。
南京城牆上正眺望過來的李狗兒,也是第一次感覺到了這位滅掉葛爾丹的將軍的神威。
李狗兒望遠鏡裏窺探出去的目光與舉著馬鞭指過來的兆慧來了個一對一對視。
這短暫的對視,李狗兒就輸了,整個人渾身隻感覺一個冷顫。
那眼神,分明是要吃人。
咕咚~
喉嚨因為恐懼不自覺的聳動了一下。
他李狗兒生平經曆過的戰鬥沒有幾次,和身經百戰的大將軍兆慧一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對方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股煞氣!
鎧甲包裹下的雖然是瘦瘦的身體,但那明亮的雙眸所蘊含的殺氣,足以讓一般人望風而逃。
“大帥,這兆慧可不是一般人,一年前在西北的準噶爾,就是此人把車輪放平,屠滅了整個草原上的人。
更有傳言,不,不是傳言,根據兆慧軍中有人透露。當時他們被圍困三個月,到了最後沒有吃的,彈盡糧絕竟然吃草原人的屍體。兆慧手下的人,都是在草原上茹毛飲血的怪物!
長久的草原作戰,讓的部下都養成了喝馬奶吃牛羊肉的草原習性。
而且士兵各個耐力驚人,士兵人均手上三條人命以上。”
此刻的李狗兒正在害怕中。
一旁的軍師指著清軍陣容還在不斷介紹。
“福康安也是一員悍將。
是乾隆平定大小金金川叛亂的主要功臣。
大小金川那是什麽地方!
漫山遍野的樹林,野獸,爬蟲。
這個家夥能夠在複雜地形克服困難,打敗原住民,其領兵能力自不用說。
兆慧是一個狠人。
而福康安則是一個極聰明,仿佛長了狗鼻子極善於追蹤的人。
他的部隊偵察追蹤能力一流。”
“至於阿桂……”
李狗兒和軍師目光同時看向了清軍真正的大帥,統禦三軍的大將軍阿桂。
但李狗兒通過表象看不到阿桂什麽特點,反倒覺得是平平無奇,尤其是頭發已經花邊,明顯老了。
如此老將,倒是讓他稍稍安下心來。
“不,這個才是最恐怖的。”
軍師的一句話把剛剛身心放緩的李狗兒猛的一把拉迴。
“看不穿的才是最可怕的。
阿桂在這三人之中軍功最多,最得乾隆信任。
他生平穩重,想必這也是乾隆派他過來的原因。”
“而如今攻城行動遲遲沒有開始,一定也是在等待什麽。”
李狗兒攥了攥拳,從這裏觀察過去,確實可以發現清軍在等待什麽,不過顯然,他們已經要等待不了了。
整個大軍正在躁動,蠢蠢欲動之相。
“傳我命令,東西南北四城門做好戰鬥準備!”
隨著李狗兒手臂一抬,整個南京城放眼望去,四門之上得士兵全都努力給自己提神,嚴陣以待。
東西南北四門之中,屬北門最為薄弱,也是身為起義軍首領李狗兒最擔心的存在。
王大刀的王家軍一萬人,加上嚴虎的六千人,一萬六千人恐怕有點不太夠的樣子……
正在擔心北門的二人同時,王大刀一路小跑過來。
“怎麽迴事,如此危急存亡之秋,守城主將怎麽隨意離開!
有什麽事不能派兵卒過來告知嗎!”
即便受了一通訓罵,王大刀也沒解釋,一把抓住李狗兒的手臂。
“我,我總感覺那個姓嚴的不對勁。
咱們內部可能出問題了。
我要是不來,南京城馬上就得破!”
“怎麽了?!”
李狗兒攙扶住,忙問。
王大刀這才把自己所經曆的都透露了出來。
“昨夜,我與那嚴虎吃酒。
這家夥一個勁勸我跟著他出去幹。
我也沒當迴事……”
乾隆看著從前線傳遞迴來的信件,高興的合不攏嘴,自以為是勝眷在握。
“如今阿桂,兆揮,福康安三人已經率領各地大軍抵達南京城下,共計二十萬大軍,朕看那幫起義軍怎麽擋得住!”
令乾隆感到興奮的除了三路大軍已經齊聚城下外,還有一個消息。
那就是城中起義軍不是四家嗎,那個杭州姓嚴的之前答應過,第一天攻城就會打開城北門。
對於這個消息,自己也一直都在保密中。
聽到皇上如此高興且揚言隻需要三天功夫便可攻打拿下南京城。
在場眾文武臣公不由得紛紛麵麵相覷。
他們知道萬歲爺好大喜功,自信無比,但三天功夫未免太過誇張,就算是天降神兵也不可能這麽快。
對於臣公一個個疑惑的表情。
乾隆不慌不忙。
賣著關子。
緩步來到階梯下,向眾人陳訴自己最近正在忙活的計劃。
他喜歡這種說出來嚇大家一跳的感覺。
做皇上的如果什麽都問臣子,什麽都讓臣子猜透了,那不就是等同於被拿捏?
南京是大清的關鍵省,除了江浙地區外,最大的賦稅地就是此處。
就是因為今年少了南京一個繳納賦稅的省,讓大清國庫比往年少收了足足一千萬兩的銀子。預計是五千萬兩的。
南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大清來說是絕對不可分割走的心頭肉。
“諸位,今天朕就不隱瞞了。”
說著。
乾隆讓太監李玉拿出來曾經楊柳城嚴虎給自己的書信,交於在場列位臣公查看。
這一看不要緊,看了是嚇一跳。
五方起義軍之中的嚴虎原來早已經投靠了朝廷,且答應了大戰開始,將私自打開其駐守的京城北門,放大清的軍隊進入。
如此一來,攻入南京城將探囊取物。
看到這封來自嚴虎的信也著實給了趙清廉一個驚訝。
他並不知道這件事,也沒想到還會發生這件事。
看來事情的發展方向並沒有按照預定的軌道在進行。
之所以向列位臣公交代這件事,乾隆無非是單純炫耀一下。
整個南京之戰的籌備,可以說從頭到尾都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上至三軍調配,下至三軍訓練,大大小小方方麵麵,他這個做皇帝的都做到了監督和督促。
不惜冬季開訓保持兵員戰鬥力。
甚至為了能夠第一時供應軍隊所需,第一個省運過來的賦稅,什麽都不管,最先用到了軍隊後勤補給上。
嚴虎也是他聯合好的內應。
方方麵麵都安排妥當了。
隻等戰端一開!
萬事俱備,南京城拿下!
大軍勝利隻是時間問題,隻要保證糧食運輸就好。
源源不斷的糧食是整個圍城之戰的關鍵。
所以,必須擇一位忠臣良將,輔國良臣來擔任運糧統籌官。
至於這個不二人選嘛……
乾隆目光朝著台下的眾多文武看去。
和珅……不不不,估計十萬石糧食,到了前線就剩下了一萬石。
趙清廉……也不行,估計十萬石的糧食,到了前線就剩下一千石。
軍糧一事不能馬虎。
最起碼十萬石糧食能夠真真實實的落在前線士兵手裏,可不是被中飽私囊。
眼下劉墉被罷官奪職,若是此刻任用,實在說不過去,他這個皇帝的臉上也沒光。
得選一個老實的,肯辦事的,押送糧草這麽簡單的差事,又不需要腦子。
對,紀昀!
就是你了。
乾隆捋了捋胡須,目光停留在了正在默背書籍的紀昀。
之所以默背書籍實乃紀昀的無奈之舉,每次商討事情,他既插不上嘴,最後差事也落不到他身上。
長此以往,紀昀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局外人的表現,站在皇帝跟前湊數,或者有時候關鍵節點附和一樣皇帝的想法意見。
大多數時候在旁邊冥想。
皇帝乾隆看在眼裏也知道這麽個情況,所以當他叫出紀昀名字的時候,紀昀明顯愣了愣神,沒反應過來的他明顯懵了。
萬歲爺是在叫自己?
不會吧,押送糧草交給自己?
老天爺,不是做夢吧……
此刻紀昀心中一萬個戲。
老天爺,你知道我等這一天等了多久嗎!
整整三十五年!
整整三十五年呐!
多少光陰過去了!
總算是落著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差事。
不是什麽著書論著。
“萬歲爺~”
撲通一聲。
紀昀已經跪下了下去,雙膝重重的。
低下的官帽擋住了他流淌著激動淚水的麵頰。
嘴唇在打顫。
手臂在發抖。
都是激動的。
激動的無以複加。
以至於半會兒才迴道:“臣領旨,謝主隆恩。”
好!
心情甚好的乾隆大手一揮,宣布退朝。
大殿之內的群臣紛紛魚貫而出。
眾多大臣之中,仿佛一束光打在紀昀的身上,整個人被賦予淡淡的光環覆蓋周身。
劉墉,還有刑部侍郎張銜,大理寺少卿耿秉忠幾個清流一派的人全都聚攏過去,把紀昀圍起來,言語上滿是皇上對他們信任的感慨。
皇上心中的那一杆秤到底沒有偏,往他們這邊靠了一次。
“紀大哥, 這次你算是受到萬歲爺重用了。
這是個好差事。
它雖然隻是你的一小步,但確是我們整個清流一派的一大步。”
整個過程被離朝的趙清廉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乾隆到底是乾隆,明白什麽時候是關鍵時期,整個大戰的命脈就是後勤補給上。
糧食不能夠及時運動,就會導致整個南京之戰隨時失敗。
這個環節必須選拔一個真心辦差的老實人。
而不是自己與和珅這種。
紀昀確實是個很好的人選,不過好就好在他太好了,以至於好到一種迂腐的存在。
單純人是最好對付的。
此刻,趙清廉在盤算,盤算如何讓這批糧食延緩運出。
……
南京城下。
福康安,兆慧,阿桂三人並列,矗立在城牆腳下,抬起頭頂著照射下來的日光,遠遠眺望向高聳的南京城城牆。
阿桂並沒有急於發動進攻。
他每天就這樣整兵列陣於這城牆下,讓羔羊終日生活在恐懼之中,不知道何時血盆大口咬下。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運糧隊遲遲沒有過來。
將士們饑一頓飽一頓的,隻要下一批糧食運送過來,吃了個飽飽的後,就是衝鋒!
兆慧和福康安兩個人原本已經準備好,箭在弦上,聽到阿桂說再等等,不由的有些心煩。
尤其是聽到阿桂說什麽糧食。
糧食問題還不好解決。
打到城裏去不就有了。
總之,打了再說!
兆慧一向勇猛,如果是草原的蒙古人會讓他忌憚三分,但從這裏觀望過去,南京城上的起義軍,不過一群烏合之眾。
若是沒有高聳的城牆的庇護,隻需要一天的功夫,他率領自己的五萬兵馬,便能夠一舉蕩平這幫賊寇。
在真正戰場上滾出來的士兵麵前,普通人隻是一個會動的木頭人罷了。
況且他的士兵還不一樣,都吃過人。
想一年前,被困天山腳下,他們可什麽都幹過。
敵人狠,你要比他們還狠。
正是憑借著這股狠勁,才一舉滅掉的噶爾丹。
身在阿桂左邊的兆慧有些不滿,同時,身在阿桂右邊的福康安也有不滿。
想當年為了平定大小金川,他在山野裏不也是頂著空蕩蕩的肚皮大打的仗?
那個時候穿叢林,爬山,被毒蛇咬,野獸追,比這難不也過來了。
如今在這城下都擺陣三日了,遲遲不動,算個什麽事。
聽完兩位久經沙場將軍的不平,阿桂陷入沉思,其實他的內心是想要打的,但是又想要穩中求勝。
等待糧食過來,才能夠確保軍隊在持續攻城的日子裏有充足的糧食可以吃。
如果貿然攻城,又一時半會不能攻破,又沒有糧食吃,整個大軍將軍心潰散,戰鬥力大幅度縮減。
“看,都是什麽人!
一幫烏合之眾!”
兆慧指向城樓上那些瘦弱的起義軍,他們的目光就像綿陽見到惡狼一般。
自己這邊長久的等待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阿桂迴頭看向軍隊。
整個軍隊二十萬人正用目光凝視自己,他們手中握著長槍,隨時準備衝鋒。
目光是焦急的。
“桂將軍,整個二十一省都還是大清的,路上也沒有其它起義軍,大將軍再害怕什麽?
都這樣安全,糧食又如何不能安全運送過來?
大將軍到底再怕什麽。
任何一場戰役,穩中求勝是對的,但麵對一群羔羊也穩中求勝,未免太看得起他們了!”
說話語氣衝雲霄的兆慧用手中的馬鞭直指向城牆上的起義軍。
南京城牆上正眺望過來的李狗兒,也是第一次感覺到了這位滅掉葛爾丹的將軍的神威。
李狗兒望遠鏡裏窺探出去的目光與舉著馬鞭指過來的兆慧來了個一對一對視。
這短暫的對視,李狗兒就輸了,整個人渾身隻感覺一個冷顫。
那眼神,分明是要吃人。
咕咚~
喉嚨因為恐懼不自覺的聳動了一下。
他李狗兒生平經曆過的戰鬥沒有幾次,和身經百戰的大將軍兆慧一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對方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股煞氣!
鎧甲包裹下的雖然是瘦瘦的身體,但那明亮的雙眸所蘊含的殺氣,足以讓一般人望風而逃。
“大帥,這兆慧可不是一般人,一年前在西北的準噶爾,就是此人把車輪放平,屠滅了整個草原上的人。
更有傳言,不,不是傳言,根據兆慧軍中有人透露。當時他們被圍困三個月,到了最後沒有吃的,彈盡糧絕竟然吃草原人的屍體。兆慧手下的人,都是在草原上茹毛飲血的怪物!
長久的草原作戰,讓的部下都養成了喝馬奶吃牛羊肉的草原習性。
而且士兵各個耐力驚人,士兵人均手上三條人命以上。”
此刻的李狗兒正在害怕中。
一旁的軍師指著清軍陣容還在不斷介紹。
“福康安也是一員悍將。
是乾隆平定大小金金川叛亂的主要功臣。
大小金川那是什麽地方!
漫山遍野的樹林,野獸,爬蟲。
這個家夥能夠在複雜地形克服困難,打敗原住民,其領兵能力自不用說。
兆慧是一個狠人。
而福康安則是一個極聰明,仿佛長了狗鼻子極善於追蹤的人。
他的部隊偵察追蹤能力一流。”
“至於阿桂……”
李狗兒和軍師目光同時看向了清軍真正的大帥,統禦三軍的大將軍阿桂。
但李狗兒通過表象看不到阿桂什麽特點,反倒覺得是平平無奇,尤其是頭發已經花邊,明顯老了。
如此老將,倒是讓他稍稍安下心來。
“不,這個才是最恐怖的。”
軍師的一句話把剛剛身心放緩的李狗兒猛的一把拉迴。
“看不穿的才是最可怕的。
阿桂在這三人之中軍功最多,最得乾隆信任。
他生平穩重,想必這也是乾隆派他過來的原因。”
“而如今攻城行動遲遲沒有開始,一定也是在等待什麽。”
李狗兒攥了攥拳,從這裏觀察過去,確實可以發現清軍在等待什麽,不過顯然,他們已經要等待不了了。
整個大軍正在躁動,蠢蠢欲動之相。
“傳我命令,東西南北四城門做好戰鬥準備!”
隨著李狗兒手臂一抬,整個南京城放眼望去,四門之上得士兵全都努力給自己提神,嚴陣以待。
東西南北四門之中,屬北門最為薄弱,也是身為起義軍首領李狗兒最擔心的存在。
王大刀的王家軍一萬人,加上嚴虎的六千人,一萬六千人恐怕有點不太夠的樣子……
正在擔心北門的二人同時,王大刀一路小跑過來。
“怎麽迴事,如此危急存亡之秋,守城主將怎麽隨意離開!
有什麽事不能派兵卒過來告知嗎!”
即便受了一通訓罵,王大刀也沒解釋,一把抓住李狗兒的手臂。
“我,我總感覺那個姓嚴的不對勁。
咱們內部可能出問題了。
我要是不來,南京城馬上就得破!”
“怎麽了?!”
李狗兒攙扶住,忙問。
王大刀這才把自己所經曆的都透露了出來。
“昨夜,我與那嚴虎吃酒。
這家夥一個勁勸我跟著他出去幹。
我也沒當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