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國庫缺錢,該殺豬了
貪貪貪貪貪貪貪空大清 作者:番茄第一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嚴虎的密信到了,乾隆從床上趕忙坐起,顫顫巍巍充滿期待的拆開,急速瞟了一眼。
觀覽完的乾隆不由的長長籲出一口氣來,甚好,甚好。
一切都在往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
看來楊柳城的那一出戲表演對了。
“皇上,恕臣直言,起義軍都是齷齪之流,反反複複,變幻無常是他們的本性。
這個嚴虎據臣所了解,先前因為朝廷二次征收楊柳城時,他嚴家老太爺迴到家後被活活氣死。
這個嚴虎當初起義也是為了報此仇。
如今隻是朝廷略施小技於揚州。
加上其本部五方起義軍的內部小矛盾,就能夠讓他這麽輕而易舉的投靠大清?
依我看,事情不會這麽簡單。就怕他是假投靠,利用咱。
開年南京的那一場大戰,我們還應該做好一手準備。”
一臉爽朗之色的乾隆招了招手,讓宮女來為自己穿衣。
這可把跪在地上的劉墉給看急了。
“皇……皇上,您不該起來,還需靜養才是。”
乾隆隻感覺自個目前的狀態神清氣爽起來,他沒有理會劉墉的勸告,一邊穿衣一邊又把話題拉到剛剛話題上。
“哼。
不用管,直接答應就好。
朕隻需要嚴虎打開南京城的北城門就好。
至於後麵……”
話到此處,乾隆做了一個五指緊握的動作,“朕可沒打算放過。一日是起義軍,一輩子都是!朕會讓阿桂在路途中布置好伏兵。它這個小雜魚也別想離開!”
劉墉再次一次見到了皇帝的狠辣。
萬歲爺從始至終隻想要得到嚴虎的幫助,至於其它的想法,他本人從來沒有改變過。
說話間,乾隆身上的衣服已經穿好。
因為是冬季,第一場雪已經落下,外麵的天氣是寒冷刺骨的。
雖然已到了正午,不過這種嚴寒並沒有減少,打開門的刹那,冷風如同野獸般衝入屋內,刺骨的寒風就像刀子,刮在裸露的麵頰。
“劉墉,你也過來隨朕一起吧。”乾隆扭頭朝後麵跪著的劉墉吩咐道,接著脖子往裏縮了縮,捧著暖爐,在太監李玉的攙扶下,踩在薄薄的積雪上。
這是自被氣暈在床他長達一個月之久的第一次出門。
走了沒兩步,促足看向南邊,目光在流轉。
知道皇帝心中所想的劉墉弓著身子道:“皇上大可放心,等開年,開年各省賦稅一道,由阿桂還有兆慧還有福康安三位將軍在,攜附近五省大軍,加上那個嚴虎作為內應,我們豈有失敗之理?”
“南京城定能夠失而複得。”
乾隆緊了緊身上的狐裘,點了下頭。
大清的疆域永遠隻能擴,不能縮!
囂張如準噶爾照樣滅族!
氣勢洶洶的沙俄洋毛子企圖東擴,侵占黑龍江,如今不也安分守己!
台灣林爽文起義,企圖分離海島,至今墳頭草都有三尺高了。
隻要是膽敢從大清分疆裂土,侵占大清土地的,雖遠必誅!
外麵的強敵全都消滅殆盡,這內部的小小毛賊一定也能消滅,一定會的……
隨著乾隆的腳步,隨了一路的劉墉也沒明白到底要去哪裏。
下了大殿就是乘轎子,轎子出了宮門外,不知道確切什麽方向,隻知道顛簸了許久。
皇帝不說,劉墉也不敢多問,隻是一個勁的在皇帝的麵前翻閱著書籍。
乾隆懷中捧著暖爐微眯縫著眼,周身散發祥和之氣。
寂靜的轎子內,隻有劉墉每隔一段時間翻閱書籍的沙沙聲。
“主子,咱們到了。”
隨著掀簾而入的太監的一句話。
乾隆和劉墉同時迴過神來。
下了馬車,劉墉方才看清楚,眼前正是阿桂現如今駐紮的軍營地區。
偌大的軍營坐落於京郊,難怪一路耗費了這麽長時間。
顯然,乾隆不是隨便過來看看,皇帝的行程何其重要,每個行程都是要經過報備和準備的。
但是今天……
如果自己記得不錯的話。
從他跪在床榻前和萬歲爺交流開始,他老人家從始至終沒有吩咐太監過來這西郊的軍營通告一下。
也就是說,這一趟軍營之行,是萬歲爺故意為之,玩的就是突然襲擊。
不予告知,窺其真貌這一行為很反常,尤其對萬歲爺來說。
他老人家身為皇帝,自然懂得皇帝的為君之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傻,是常有的事。
以往每每淩駕於地方,或者是視察,都會提前告知,甚提前數月告知,為的就是讓下邊這些官員有時間準備。
想必,萬歲爺也終於不想再活在假象之中。
不過也是,這支軍隊是未來攻克南京城的主力軍,阿桂手下這三萬人,加上從南京各省征調的十多萬兵力,不多不少二十萬。
任何一支軍隊,都有精銳和普通之分。
這三萬人精銳的狀態,很大程度代表了未來二十萬軍隊的狀態。
萬歲爺重視他們,也是理所當然。
明黃色的鑾駕是個紮眼的存在,所以這一次的出行,乾隆很簡單,隻乘坐了普通的轎攆,且在距離軍營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早早的把護衛給留在了原地。
如此一來,當軍營門口站崗的士兵看到這番陣仗,自以為是朝堂中哪個大官過來了,完全沒有想到是皇上。
踩在積雪之上,乾隆走過去,隨著他看見站崗士兵的狀態,不由得心生一絲失望。
門口站崗士兵冷的搓手,在那閑談.
他們這種小人物又如何見過皇上呢。
隻以為是大人物,簡單請了個安。
“狀態還不錯,如此冷冽的天氣,還能夠堅守崗位。”
乾隆拍了拍站崗士兵的肩膀,雖然他心裏並不滿意這種狀況,但如今大戰在即,開年即開戰,過度的責罰是沒有用的。
兩名站崗的士兵也是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給呆住了,腦海裏亂如麻緒。
雖然他們並不認識這個人,但人群中的劉墉劉大人他們是認識的。
因為根據傳言,當朝禦史劉墉是個駝背。
民間常常以此駝背來嘲笑劉墉。
而眼前這個人,正是!
身穿一品仙鶴官服,頭戴雙眼花翎,不會錯的,正是當朝禦史大夫劉墉劉大人。
見到劉大人一直隨在身後唯唯諾諾之相,慌神完的刹那間,兩個人一下子明白過來。
當即就要跪下磕頭。
隨在左右的太監李玉手指放於嘴邊,做了個噓的動作。
今天萬歲爺就是來真真切切的看看阿桂的這三萬大清精銳,在軍營到底什麽情況的。
如若被打擾,才是吃不了兜著走。
因為受到自製,所以自乾隆步入大將軍阿桂的軍帳整個路途都沒有人太過察覺,即便察覺,也權當是一個大官罷了。
乾隆趁著此次低調的裝扮,目光在整個軍營左右掃視。
目光觸及之處,整個軍營的士兵皆是懶懶散散的形象。
大家一起聚在火堆旁燒火取暖,聊著一切葷段子,八卦事。
乾隆此刻心底儼然已經有了火氣,他強壓著不發罷了。
隻是出師不利兩次,昔日平定大小金川南征北戰的士兵,怎麽這般懈怠了。
此刻聽聞劉大人和某位大人來到自己軍營,阿桂整理鎧甲,掀開帳篷出來。
與正在走過來的乾隆,隻是相隔百米的距離。
發現是皇帝後,阿桂不由的跑上前去,單膝一個下跪,單臂放於胸前:
“皇上——!”
一句皇上,振聾發聵。
整個原本軍營各處懶懶散散的士兵們,也在這一刹那反應過來,皆是跪拜臣服。
在公開場合乾隆不方便發火,他並沒有理會阿桂,甩下一個冷臉進入軍帳中。
麵對高坐於太師椅上的皇帝乾隆,阿桂自然猜到了是什麽原因。
眼下正值寒冬,士兵們不方便行動,恰恰因為是寒冬,才要注意保暖,以免生了風寒或者其它寒病,以免耽誤開年後的南京大戰。
況且將士們剛剛才從河南戰場迴來,也需要休息一陣子。
“朕不管,南京城那一戰要打,南京城要奪迴來,朕隻想看到大清士兵的英勇無畏!
如果連一點寒冬天氣都不能克服,那朕有什麽信心覺得你們能夠打贏南京一役!”
皇上苛厲的語氣中沒有帶半點商量餘地。
“朕需要勝利!
南京一戰,絕對不容有失!
立刻訓練,馬上!”
乾隆的嚴苛讓阿桂不得不重視起來。
也瞬間沒了解釋的底氣。
隻剩下一句鏗鏘的‘喳’迴應。
領了軍令的阿桂,當即大步走出帳外,親自撿起已經被薄薄一層雪蓋住的鼓錘,雙手持錘,朝著打鼓連續擊打。
咚咚咚——!
鼓聲呈迸發之勢,響徹整個軍營。
原本寂靜的軍營取而代之的是士兵穿戴鎧甲,提起兵器的聲音。
離散的兵士如同有規律一般,從各處往訓練校場按隊集結,有條不紊。
以往冬季他們都是不訓練的,今天忽然敲響訓練鼓,足可以這是皇帝的要求。
也是對即將冬季結束後的那場預計的南京大戰,做好訓練準備。
阿桂站在高台之上,身覆鎧甲。
由阿桂這個大將軍親自帶領,率領整個軍營三萬名精銳進行冬季的操練,這是第一場,以後還會有第二場,第三場,第四場,直到冬季過去,南京大戰開始。
乾隆走出帳外,這才心滿意足的捋了捋胡須,阿桂終究是阿桂。
沒有讓他失望。
能夠第一時間執行。
冬天怎麽了?
冬天才是磨練一個人真正意誌的時候!
鋼筋鐵骨和堅韌不拔的心性就是從此刻練就的!
人啊,就要多吃苦,方才能為國家出力,為社稷造福,為大清奪迴南京!
感歎完這些,乾隆伸手一攤,太監忙遞過來新的暖爐交到其手上。
刹那間,這襲人的冷氣,便退散了,乾隆又感覺到了渾身溫暖。
不過在車場外長時間觀看士兵訓練還真是效果十足,士兵一個個嘶吼著舞動手中的兵器……喊殺聲震動天,讓人有一種置身戰場,熱血澎湃的感覺。
“好,這才是我大清的勇士!
這才是我大清英勇無畏的八旗將士們!”
“來人,傳旨。
供給阿桂大營的物資增加一倍,冬季訓練營養必須跟上。
三天必須有一頓肉吃,一頓酒喝!
隻要拿下的南京,你們就是朕,就是大清最大的功臣!”
……
自乾隆視察完阿桂的大營後,又擇日去了福康安,兆慧兩位將軍的軍營。
即便福康安與兆慧的軍營並不在京城周邊範圍內,但乾隆還是舟車勞頓的過去,和來到阿桂這裏一樣,沒有事先通知,進行了突然訪問,找到問題,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並且往三處派往監軍,督察軍營士兵訓練,直至冬季結束。
直到三方軍營巡視完畢,劉墉才知道,原來皇帝自有一番謀略,皇帝從來不是看不到問題,而是裝作沒有看見。
視察三方軍營效果很是顯著,但換來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冬季各地軍營本地沒有訓練的規矩,皇上這次卻讓三方同時開訓,同時加大訓練量,自然需要成本。
為此,原本向三大軍營的供給提高了一倍。
這筆銀子……國庫沒有,皇上也沒有。
皇上上次的私庫已經因為供給大軍而消耗一空。
劉墉也知道皇上召見自己過來,是為了供給三方大軍訓練的銀子問題。
因為自己也沒辦法,所以此刻屋內十分寂靜。
乾隆思考間,手指不斷敲擊椅子扶手的咚咚咚聲清脆響耳。
“開源節流過程中搜刮上來的銀子也不夠嗎……”
“迴萬歲,不夠。您如果不讓中斷的話,或許……夠。”
乾隆微微睜開眸子,歎息一聲,隻能自己想辦法了。
缺錢……那就宰一頭豬吧,剛好也是冬季,大過年的,豬也肥的厲害。
他頓了頓朝著跪著的劉墉開口:
“劉墉,朕知道你是清流,所以朝中諸多臣公你最了解,挑出三個貪官,朕再給你一道旨意,抄沒了他們家產,充做軍用吧。”
劉墉不由得眉頭一展,自己沒聽錯吧?
抄沒貪官家產?
他都盼望這一天盼了幾十年了!!!
老天有眼,終於讓自己找到機會了。
他要向皇上好好說道說道趙清廉與和珅兩個大貪蟲的事,尤其是姓趙的!
觀覽完的乾隆不由的長長籲出一口氣來,甚好,甚好。
一切都在往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
看來楊柳城的那一出戲表演對了。
“皇上,恕臣直言,起義軍都是齷齪之流,反反複複,變幻無常是他們的本性。
這個嚴虎據臣所了解,先前因為朝廷二次征收楊柳城時,他嚴家老太爺迴到家後被活活氣死。
這個嚴虎當初起義也是為了報此仇。
如今隻是朝廷略施小技於揚州。
加上其本部五方起義軍的內部小矛盾,就能夠讓他這麽輕而易舉的投靠大清?
依我看,事情不會這麽簡單。就怕他是假投靠,利用咱。
開年南京的那一場大戰,我們還應該做好一手準備。”
一臉爽朗之色的乾隆招了招手,讓宮女來為自己穿衣。
這可把跪在地上的劉墉給看急了。
“皇……皇上,您不該起來,還需靜養才是。”
乾隆隻感覺自個目前的狀態神清氣爽起來,他沒有理會劉墉的勸告,一邊穿衣一邊又把話題拉到剛剛話題上。
“哼。
不用管,直接答應就好。
朕隻需要嚴虎打開南京城的北城門就好。
至於後麵……”
話到此處,乾隆做了一個五指緊握的動作,“朕可沒打算放過。一日是起義軍,一輩子都是!朕會讓阿桂在路途中布置好伏兵。它這個小雜魚也別想離開!”
劉墉再次一次見到了皇帝的狠辣。
萬歲爺從始至終隻想要得到嚴虎的幫助,至於其它的想法,他本人從來沒有改變過。
說話間,乾隆身上的衣服已經穿好。
因為是冬季,第一場雪已經落下,外麵的天氣是寒冷刺骨的。
雖然已到了正午,不過這種嚴寒並沒有減少,打開門的刹那,冷風如同野獸般衝入屋內,刺骨的寒風就像刀子,刮在裸露的麵頰。
“劉墉,你也過來隨朕一起吧。”乾隆扭頭朝後麵跪著的劉墉吩咐道,接著脖子往裏縮了縮,捧著暖爐,在太監李玉的攙扶下,踩在薄薄的積雪上。
這是自被氣暈在床他長達一個月之久的第一次出門。
走了沒兩步,促足看向南邊,目光在流轉。
知道皇帝心中所想的劉墉弓著身子道:“皇上大可放心,等開年,開年各省賦稅一道,由阿桂還有兆慧還有福康安三位將軍在,攜附近五省大軍,加上那個嚴虎作為內應,我們豈有失敗之理?”
“南京城定能夠失而複得。”
乾隆緊了緊身上的狐裘,點了下頭。
大清的疆域永遠隻能擴,不能縮!
囂張如準噶爾照樣滅族!
氣勢洶洶的沙俄洋毛子企圖東擴,侵占黑龍江,如今不也安分守己!
台灣林爽文起義,企圖分離海島,至今墳頭草都有三尺高了。
隻要是膽敢從大清分疆裂土,侵占大清土地的,雖遠必誅!
外麵的強敵全都消滅殆盡,這內部的小小毛賊一定也能消滅,一定會的……
隨著乾隆的腳步,隨了一路的劉墉也沒明白到底要去哪裏。
下了大殿就是乘轎子,轎子出了宮門外,不知道確切什麽方向,隻知道顛簸了許久。
皇帝不說,劉墉也不敢多問,隻是一個勁的在皇帝的麵前翻閱著書籍。
乾隆懷中捧著暖爐微眯縫著眼,周身散發祥和之氣。
寂靜的轎子內,隻有劉墉每隔一段時間翻閱書籍的沙沙聲。
“主子,咱們到了。”
隨著掀簾而入的太監的一句話。
乾隆和劉墉同時迴過神來。
下了馬車,劉墉方才看清楚,眼前正是阿桂現如今駐紮的軍營地區。
偌大的軍營坐落於京郊,難怪一路耗費了這麽長時間。
顯然,乾隆不是隨便過來看看,皇帝的行程何其重要,每個行程都是要經過報備和準備的。
但是今天……
如果自己記得不錯的話。
從他跪在床榻前和萬歲爺交流開始,他老人家從始至終沒有吩咐太監過來這西郊的軍營通告一下。
也就是說,這一趟軍營之行,是萬歲爺故意為之,玩的就是突然襲擊。
不予告知,窺其真貌這一行為很反常,尤其對萬歲爺來說。
他老人家身為皇帝,自然懂得皇帝的為君之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傻,是常有的事。
以往每每淩駕於地方,或者是視察,都會提前告知,甚提前數月告知,為的就是讓下邊這些官員有時間準備。
想必,萬歲爺也終於不想再活在假象之中。
不過也是,這支軍隊是未來攻克南京城的主力軍,阿桂手下這三萬人,加上從南京各省征調的十多萬兵力,不多不少二十萬。
任何一支軍隊,都有精銳和普通之分。
這三萬人精銳的狀態,很大程度代表了未來二十萬軍隊的狀態。
萬歲爺重視他們,也是理所當然。
明黃色的鑾駕是個紮眼的存在,所以這一次的出行,乾隆很簡單,隻乘坐了普通的轎攆,且在距離軍營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早早的把護衛給留在了原地。
如此一來,當軍營門口站崗的士兵看到這番陣仗,自以為是朝堂中哪個大官過來了,完全沒有想到是皇上。
踩在積雪之上,乾隆走過去,隨著他看見站崗士兵的狀態,不由得心生一絲失望。
門口站崗士兵冷的搓手,在那閑談.
他們這種小人物又如何見過皇上呢。
隻以為是大人物,簡單請了個安。
“狀態還不錯,如此冷冽的天氣,還能夠堅守崗位。”
乾隆拍了拍站崗士兵的肩膀,雖然他心裏並不滿意這種狀況,但如今大戰在即,開年即開戰,過度的責罰是沒有用的。
兩名站崗的士兵也是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給呆住了,腦海裏亂如麻緒。
雖然他們並不認識這個人,但人群中的劉墉劉大人他們是認識的。
因為根據傳言,當朝禦史劉墉是個駝背。
民間常常以此駝背來嘲笑劉墉。
而眼前這個人,正是!
身穿一品仙鶴官服,頭戴雙眼花翎,不會錯的,正是當朝禦史大夫劉墉劉大人。
見到劉大人一直隨在身後唯唯諾諾之相,慌神完的刹那間,兩個人一下子明白過來。
當即就要跪下磕頭。
隨在左右的太監李玉手指放於嘴邊,做了個噓的動作。
今天萬歲爺就是來真真切切的看看阿桂的這三萬大清精銳,在軍營到底什麽情況的。
如若被打擾,才是吃不了兜著走。
因為受到自製,所以自乾隆步入大將軍阿桂的軍帳整個路途都沒有人太過察覺,即便察覺,也權當是一個大官罷了。
乾隆趁著此次低調的裝扮,目光在整個軍營左右掃視。
目光觸及之處,整個軍營的士兵皆是懶懶散散的形象。
大家一起聚在火堆旁燒火取暖,聊著一切葷段子,八卦事。
乾隆此刻心底儼然已經有了火氣,他強壓著不發罷了。
隻是出師不利兩次,昔日平定大小金川南征北戰的士兵,怎麽這般懈怠了。
此刻聽聞劉大人和某位大人來到自己軍營,阿桂整理鎧甲,掀開帳篷出來。
與正在走過來的乾隆,隻是相隔百米的距離。
發現是皇帝後,阿桂不由的跑上前去,單膝一個下跪,單臂放於胸前:
“皇上——!”
一句皇上,振聾發聵。
整個原本軍營各處懶懶散散的士兵們,也在這一刹那反應過來,皆是跪拜臣服。
在公開場合乾隆不方便發火,他並沒有理會阿桂,甩下一個冷臉進入軍帳中。
麵對高坐於太師椅上的皇帝乾隆,阿桂自然猜到了是什麽原因。
眼下正值寒冬,士兵們不方便行動,恰恰因為是寒冬,才要注意保暖,以免生了風寒或者其它寒病,以免耽誤開年後的南京大戰。
況且將士們剛剛才從河南戰場迴來,也需要休息一陣子。
“朕不管,南京城那一戰要打,南京城要奪迴來,朕隻想看到大清士兵的英勇無畏!
如果連一點寒冬天氣都不能克服,那朕有什麽信心覺得你們能夠打贏南京一役!”
皇上苛厲的語氣中沒有帶半點商量餘地。
“朕需要勝利!
南京一戰,絕對不容有失!
立刻訓練,馬上!”
乾隆的嚴苛讓阿桂不得不重視起來。
也瞬間沒了解釋的底氣。
隻剩下一句鏗鏘的‘喳’迴應。
領了軍令的阿桂,當即大步走出帳外,親自撿起已經被薄薄一層雪蓋住的鼓錘,雙手持錘,朝著打鼓連續擊打。
咚咚咚——!
鼓聲呈迸發之勢,響徹整個軍營。
原本寂靜的軍營取而代之的是士兵穿戴鎧甲,提起兵器的聲音。
離散的兵士如同有規律一般,從各處往訓練校場按隊集結,有條不紊。
以往冬季他們都是不訓練的,今天忽然敲響訓練鼓,足可以這是皇帝的要求。
也是對即將冬季結束後的那場預計的南京大戰,做好訓練準備。
阿桂站在高台之上,身覆鎧甲。
由阿桂這個大將軍親自帶領,率領整個軍營三萬名精銳進行冬季的操練,這是第一場,以後還會有第二場,第三場,第四場,直到冬季過去,南京大戰開始。
乾隆走出帳外,這才心滿意足的捋了捋胡須,阿桂終究是阿桂。
沒有讓他失望。
能夠第一時間執行。
冬天怎麽了?
冬天才是磨練一個人真正意誌的時候!
鋼筋鐵骨和堅韌不拔的心性就是從此刻練就的!
人啊,就要多吃苦,方才能為國家出力,為社稷造福,為大清奪迴南京!
感歎完這些,乾隆伸手一攤,太監忙遞過來新的暖爐交到其手上。
刹那間,這襲人的冷氣,便退散了,乾隆又感覺到了渾身溫暖。
不過在車場外長時間觀看士兵訓練還真是效果十足,士兵一個個嘶吼著舞動手中的兵器……喊殺聲震動天,讓人有一種置身戰場,熱血澎湃的感覺。
“好,這才是我大清的勇士!
這才是我大清英勇無畏的八旗將士們!”
“來人,傳旨。
供給阿桂大營的物資增加一倍,冬季訓練營養必須跟上。
三天必須有一頓肉吃,一頓酒喝!
隻要拿下的南京,你們就是朕,就是大清最大的功臣!”
……
自乾隆視察完阿桂的大營後,又擇日去了福康安,兆慧兩位將軍的軍營。
即便福康安與兆慧的軍營並不在京城周邊範圍內,但乾隆還是舟車勞頓的過去,和來到阿桂這裏一樣,沒有事先通知,進行了突然訪問,找到問題,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並且往三處派往監軍,督察軍營士兵訓練,直至冬季結束。
直到三方軍營巡視完畢,劉墉才知道,原來皇帝自有一番謀略,皇帝從來不是看不到問題,而是裝作沒有看見。
視察三方軍營效果很是顯著,但換來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冬季各地軍營本地沒有訓練的規矩,皇上這次卻讓三方同時開訓,同時加大訓練量,自然需要成本。
為此,原本向三大軍營的供給提高了一倍。
這筆銀子……國庫沒有,皇上也沒有。
皇上上次的私庫已經因為供給大軍而消耗一空。
劉墉也知道皇上召見自己過來,是為了供給三方大軍訓練的銀子問題。
因為自己也沒辦法,所以此刻屋內十分寂靜。
乾隆思考間,手指不斷敲擊椅子扶手的咚咚咚聲清脆響耳。
“開源節流過程中搜刮上來的銀子也不夠嗎……”
“迴萬歲,不夠。您如果不讓中斷的話,或許……夠。”
乾隆微微睜開眸子,歎息一聲,隻能自己想辦法了。
缺錢……那就宰一頭豬吧,剛好也是冬季,大過年的,豬也肥的厲害。
他頓了頓朝著跪著的劉墉開口:
“劉墉,朕知道你是清流,所以朝中諸多臣公你最了解,挑出三個貪官,朕再給你一道旨意,抄沒了他們家產,充做軍用吧。”
劉墉不由得眉頭一展,自己沒聽錯吧?
抄沒貪官家產?
他都盼望這一天盼了幾十年了!!!
老天有眼,終於讓自己找到機會了。
他要向皇上好好說道說道趙清廉與和珅兩個大貪蟲的事,尤其是姓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