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實地考察2
七零心機女有點良心但不多 作者:賣土豆的小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多時,金偉星騎著一輛自行車停在了她們麵前,徐科長寒暄了幾句,把今天要辦的事大概地交代了一下,三人就出發了。
這會兒宋芑騎著自行車倒沒有剛才來的時候騎得那麽艱難了,可能是適應了不少。
她們進村的時候已經到了上工的時間,勞動力都已經到地裏幹活去了。
因為廠裏沒有事先通知大隊長她們要來的消息,因此大隊長也沒有帶人在村口迎接。
不過這些小事她們並不在意,宋芑在前麵帶路,徐科長和金偉星緊隨宋芑身後,一路騎到宋家的院子裏。
她們停好鎖好自行車後,拿著要用的工具直接往地裏走去。
徐科長手裏拿著照相機,這是她從廠裏借的,準備等會兒拍點照片,到時候用來貼在宣傳板報上,圖片和文字結合起來,能讓她們的宣傳板報更加精彩。
她的腋下則夾著一本筆記本,筆記本裏夾著一支鋼筆,方便等一下要用的時候可以及時的拿出來做記錄工作。
宋芑一隻手拿著鋼筆,另一隻手拿著筆記本,也隨時準備做記錄工作,金偉星同樣也是如此。
到了地裏,村民都在熱火朝天地勞作,大隊長站在一邊,拿著一個大喇叭。
嘴裏大聲喊著“上工必拿滿工分,上山必不會走空。愛勞動,愛科學,顆顆糧食要愛惜,分分秒秒要珍惜。”之類的話,鼓勵著上工的村民。
她們表明來意後,大隊長很配合她們,叫了幾個村民過來和他一起接受采訪,說了一些知青下鄉的衣食住行以及他們勞作的內容。
大隊長說道:“在我們宋家村生產大隊插隊的知青住的是非常好的。
因為人少的原因,他們睡覺的地方非常寬敞。要是他們想要搬出去住的話,我也沒有絲毫意見......
對下鄉的知青是有所幫扶的,知青平時幹的活不重,這段時間女知青基本上都是和女同誌一起除草除蟲。”
高個村民揚起樸實的笑容,附和大隊長的話道:“對,他們剛開始可能不太適應,幹活的速度比較慢,我們村民幹完了自己的活以後,通常會主動幫助他們。
該怎麽除草,該怎麽除蟲,還有其他的農活,我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可以加快幹活的速度......”
其他幾個村民也大膽地說了知青工作的情況以及他們對知青的感觀,徐科長以及宋芑和金偉星都一一記錄了下來。
她們寫宣傳稿的時候要從中提取信息,因此她們記錄得很認真。
等到宋芑她們記錄完後,大隊長又給她們指明了知青的所在以及知青點的位置。
徐科長拍了很多村民辛苦勞作的照片,還有村民幫助知青的照片,以及知青麵帶笑容勞作的照片,中午又跟知青們迴知青點拍了幾張他們的生活照。
別說她的這些照片都拍的很不錯,連知青點那破爛的房子在她的手下也好像帶上了厚厚的濾鏡,變得樸實安全起來。
筆記本上也記錄地密密麻麻,都是采訪時村民和知青說的話。
宋芑和金偉星也采訪了新老知青,對他們說的話做了一個比較詳細的記錄,比如知青說的積極向上的話以及他們下鄉建設農村的好的感受。
她采訪宋逸瑄的時候他是這麽說的。
“我是剛下鄉的知青,和其他知青一樣,是為了幫助農村建設,推動國家進步而下鄉的。
鄉下的生活雖然比較艱苦,但我學會了很多,學會了麵對困難要勇於接受,迎難而上,學會了具體該如何為集體和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廣大的農民同誌,尤其是我們的大隊長也給予了我們不少的幫助,我們同甘共苦,風雨同舟。
我相信在我們知青和優秀勤勞的農民同誌的共同努力下,國家一定會被建設得越來越好。
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誌青年能夠報名下鄉,為國家貢獻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我也相信,無論他們以後身處何時何地,都不會為報名下鄉而感到後悔,反而會成為人生中的寶貴經曆。”
宋逸瑄這話說得很漂亮,這話一出,宋芑就把他的話一字一句全部記錄在筆記本上當作素材,並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這話要是用的好,能讓她們的宣傳稿增色幾分呢!
大隊長聽到後,對他的態度也有了明顯的改變,不僅說話的時候真誠多了,還立馬拍板決定讓他從明天開始就跟女同誌一起幹除草除蟲的活。
男知青幹的活比女知青的要重一些,除草除蟲雖然公分不多但也不少,而且還算輕鬆。
大隊長直接拍板把他調過去,其他男知青心裏酸得不行,但礙於大隊長的麵子,不敢有什麽意見。
宋逸瑄可得意壞了,他雖然不缺錢,但還是得幹活,不然履曆不好看。
能幹輕鬆一點的活肯定是好的,畢竟幹重活好還是幹輕活好小孩子都會選呢,這就是會說話的好處啊!
同時,宋芑還寫了一些自己的觀點,並且大力讚揚了知青勇敢支持農村建設的行為,感謝了隊裏領導對和村民對他們的幫助。
反正都是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下鄉怎麽好怎麽好,鄉下條件不是特別艱苦,村民會盡力幫忙,這樣才有可能成功動員不想下鄉的人主動報名下鄉。
等她們采訪完天色漸漸暗沉下來,夜路難走,宋芑連話都沒有來得及跟宋奶奶她們說一句,就匆匆和徐科長她們一起迴城了。
第二天她們重新迴到廠裏,整理整理昨天實地考察得來的資料,準備開始寫出宣傳稿,出宣傳板報。
宣傳稿是徐科長親自寫的,宋芑和金偉星寫宣傳稿的水平不夠,被分到了出宣傳板報的工作。
宋芑很是高興,心裏也有了些把握。她前世小學到初中就策劃出了不少的板報,對此很有經驗,哪裏該寫字哪裏該畫圖哪裏留空白她一清二楚。
她先是跟金偉星商量後在筆記本上設計了模板,然後將它照搬到黑板上。
金偉星學過書法,負責寫字,她畫畫畫的不錯,負責畫圖,兩人搭配幹活。
雖然耗費了整整兩天時間,但最後呈現出來的板報效果非常不錯,徐科長對她們的能力也多了一絲認同。
開宣傳大會那天,廠裏的職工吃完午飯後都來到了提前布置好的大會堂,大部分適齡下鄉的職工子女也都紛紛到場,聽徐科長宣傳上山下鄉的政策。
還有廠裏的領導和一些知青辦的領導。
他們剛進印刷廠,就被廠長引著去看了宣傳板報,覺得板報設計的很是不錯,對宣傳大會也充滿了期待。
作為出了名的不上進的宣傳科的科長,徐科長是第一次在廠裏出這麽大的風頭,按道理來說她多少有點緊張也是正常的。
這會兒宋芑騎著自行車倒沒有剛才來的時候騎得那麽艱難了,可能是適應了不少。
她們進村的時候已經到了上工的時間,勞動力都已經到地裏幹活去了。
因為廠裏沒有事先通知大隊長她們要來的消息,因此大隊長也沒有帶人在村口迎接。
不過這些小事她們並不在意,宋芑在前麵帶路,徐科長和金偉星緊隨宋芑身後,一路騎到宋家的院子裏。
她們停好鎖好自行車後,拿著要用的工具直接往地裏走去。
徐科長手裏拿著照相機,這是她從廠裏借的,準備等會兒拍點照片,到時候用來貼在宣傳板報上,圖片和文字結合起來,能讓她們的宣傳板報更加精彩。
她的腋下則夾著一本筆記本,筆記本裏夾著一支鋼筆,方便等一下要用的時候可以及時的拿出來做記錄工作。
宋芑一隻手拿著鋼筆,另一隻手拿著筆記本,也隨時準備做記錄工作,金偉星同樣也是如此。
到了地裏,村民都在熱火朝天地勞作,大隊長站在一邊,拿著一個大喇叭。
嘴裏大聲喊著“上工必拿滿工分,上山必不會走空。愛勞動,愛科學,顆顆糧食要愛惜,分分秒秒要珍惜。”之類的話,鼓勵著上工的村民。
她們表明來意後,大隊長很配合她們,叫了幾個村民過來和他一起接受采訪,說了一些知青下鄉的衣食住行以及他們勞作的內容。
大隊長說道:“在我們宋家村生產大隊插隊的知青住的是非常好的。
因為人少的原因,他們睡覺的地方非常寬敞。要是他們想要搬出去住的話,我也沒有絲毫意見......
對下鄉的知青是有所幫扶的,知青平時幹的活不重,這段時間女知青基本上都是和女同誌一起除草除蟲。”
高個村民揚起樸實的笑容,附和大隊長的話道:“對,他們剛開始可能不太適應,幹活的速度比較慢,我們村民幹完了自己的活以後,通常會主動幫助他們。
該怎麽除草,該怎麽除蟲,還有其他的農活,我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可以加快幹活的速度......”
其他幾個村民也大膽地說了知青工作的情況以及他們對知青的感觀,徐科長以及宋芑和金偉星都一一記錄了下來。
她們寫宣傳稿的時候要從中提取信息,因此她們記錄得很認真。
等到宋芑她們記錄完後,大隊長又給她們指明了知青的所在以及知青點的位置。
徐科長拍了很多村民辛苦勞作的照片,還有村民幫助知青的照片,以及知青麵帶笑容勞作的照片,中午又跟知青們迴知青點拍了幾張他們的生活照。
別說她的這些照片都拍的很不錯,連知青點那破爛的房子在她的手下也好像帶上了厚厚的濾鏡,變得樸實安全起來。
筆記本上也記錄地密密麻麻,都是采訪時村民和知青說的話。
宋芑和金偉星也采訪了新老知青,對他們說的話做了一個比較詳細的記錄,比如知青說的積極向上的話以及他們下鄉建設農村的好的感受。
她采訪宋逸瑄的時候他是這麽說的。
“我是剛下鄉的知青,和其他知青一樣,是為了幫助農村建設,推動國家進步而下鄉的。
鄉下的生活雖然比較艱苦,但我學會了很多,學會了麵對困難要勇於接受,迎難而上,學會了具體該如何為集體和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廣大的農民同誌,尤其是我們的大隊長也給予了我們不少的幫助,我們同甘共苦,風雨同舟。
我相信在我們知青和優秀勤勞的農民同誌的共同努力下,國家一定會被建設得越來越好。
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誌青年能夠報名下鄉,為國家貢獻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我也相信,無論他們以後身處何時何地,都不會為報名下鄉而感到後悔,反而會成為人生中的寶貴經曆。”
宋逸瑄這話說得很漂亮,這話一出,宋芑就把他的話一字一句全部記錄在筆記本上當作素材,並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這話要是用的好,能讓她們的宣傳稿增色幾分呢!
大隊長聽到後,對他的態度也有了明顯的改變,不僅說話的時候真誠多了,還立馬拍板決定讓他從明天開始就跟女同誌一起幹除草除蟲的活。
男知青幹的活比女知青的要重一些,除草除蟲雖然公分不多但也不少,而且還算輕鬆。
大隊長直接拍板把他調過去,其他男知青心裏酸得不行,但礙於大隊長的麵子,不敢有什麽意見。
宋逸瑄可得意壞了,他雖然不缺錢,但還是得幹活,不然履曆不好看。
能幹輕鬆一點的活肯定是好的,畢竟幹重活好還是幹輕活好小孩子都會選呢,這就是會說話的好處啊!
同時,宋芑還寫了一些自己的觀點,並且大力讚揚了知青勇敢支持農村建設的行為,感謝了隊裏領導對和村民對他們的幫助。
反正都是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下鄉怎麽好怎麽好,鄉下條件不是特別艱苦,村民會盡力幫忙,這樣才有可能成功動員不想下鄉的人主動報名下鄉。
等她們采訪完天色漸漸暗沉下來,夜路難走,宋芑連話都沒有來得及跟宋奶奶她們說一句,就匆匆和徐科長她們一起迴城了。
第二天她們重新迴到廠裏,整理整理昨天實地考察得來的資料,準備開始寫出宣傳稿,出宣傳板報。
宣傳稿是徐科長親自寫的,宋芑和金偉星寫宣傳稿的水平不夠,被分到了出宣傳板報的工作。
宋芑很是高興,心裏也有了些把握。她前世小學到初中就策劃出了不少的板報,對此很有經驗,哪裏該寫字哪裏該畫圖哪裏留空白她一清二楚。
她先是跟金偉星商量後在筆記本上設計了模板,然後將它照搬到黑板上。
金偉星學過書法,負責寫字,她畫畫畫的不錯,負責畫圖,兩人搭配幹活。
雖然耗費了整整兩天時間,但最後呈現出來的板報效果非常不錯,徐科長對她們的能力也多了一絲認同。
開宣傳大會那天,廠裏的職工吃完午飯後都來到了提前布置好的大會堂,大部分適齡下鄉的職工子女也都紛紛到場,聽徐科長宣傳上山下鄉的政策。
還有廠裏的領導和一些知青辦的領導。
他們剛進印刷廠,就被廠長引著去看了宣傳板報,覺得板報設計的很是不錯,對宣傳大會也充滿了期待。
作為出了名的不上進的宣傳科的科長,徐科長是第一次在廠裏出這麽大的風頭,按道理來說她多少有點緊張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