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中時刻銘記,行功百刻全然盡收。五年曆經十萬八千周,切勿讓神水幹涸,切莫放縱火光憂愁。
水火調和無損傷之處,五行相互聯絡如鉤。陰陽和諧登上雲樓,乘鸞飛升紫府,跨鶴奔赴瀛洲。
這一篇詞牌,名為《臨江仙》。單單敘述唐三藏師徒四人,水火既濟,本性清涼。借得純陰寶扇,扇熄了燥火遙山。不一日便走過了八百路程。師徒們逍遙自在,向西而行。正值秋末冬初之時,見到了一些景象:
野菊花殘英飄落,新梅花嫩蕊初生。村村都在收納禾稼,處處都能享用香羹。平地上的林木落葉,遠山顯現出來,彎曲的山澗中霜濃幽壑清。應鍾之氣,閉蟄之營。純陰純陽,月帝玄溟,盛水之德,舜日憐晴。地氣下降,天氣上升。彩虹隱藏不見蹤影,池沼漸漸生出寒冰。懸崖上懸掛的索藤花敗落,鬆竹在凝寒中顏色更加青翠。
四眾一路行來,曆經多時,前方又遇城池臨近。唐僧勒住馬韁,喚徒弟道:“悟空,你瞧那廂樓閣高聳,氣勢不凡,不知是個什麽去處?”行者聞言,抬頭舉目觀看,隻見一座宏偉的城池矗立眼前。真個是:
龍蟠虎踞,形勢險要,金城巍峨。四周華蓋低垂,仿佛近在咫尺;百轉千迴的街道,平坦如砥。玉石橋欄上排列著精巧的瑞獸,黃金台座上羅列著賢明之士。這真可謂是神州的都會,天府的瑤京。萬裏邦畿堅固,千年帝業昌盛。蠻夷之邦恭敬順服,感恩君恩深遠;海嶽諸神朝拜元聖,盛會充盈。禦階潔淨無塵,輦路清幽寧靜。酒肆中歌聲喧鬧,花樓裏喜氣洋洋。未央宮外的長春樹,想必應許著朝陽下彩鳳鳴啼。
行者說道:“師父,那座城池,定是一國帝王的所在之地。”八戒卻笑道:“天下之大,府有府城,縣有縣城,怎見得就是帝王之所?”
行者說道:“你有所不知,帝王的居所,與府縣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你看那四周有十幾座門,周圍綿延百十多裏,樓台高聳入雲,雲霧繚繞,繽紛多彩。若非是帝京邦國,怎會有如此壯麗的景象呢?”沙僧點頭道:“哥哥果然眼明,能識得這是帝王之處,隻是不知這地方喚作什麽名色?”行者答道:“此處又無牌匾旌號,我又如何得知?須得進入城中詢問一番,方能知曉。”
長老策馬前行,不一會兒便到了城門口。他下馬過橋,走進城門,開始仔細觀察。隻見城內六街三市,商貿繁榮,貨物琳琅滿目,人們互通有無;又見街上行人衣冠隆盛,人物豪華,盡顯繁華之象。師徒幾人正行走間,忽然看到有十幾個和尚,一個個都身披枷鎖,戴著鐐銬,沿著街道挨家挨戶地乞討,模樣著實狼狽不堪。三藏見狀,不禁歎息道:“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啊。”他轉頭對悟空說道:“悟空,你上前去問他們一聲,為何會遭受這等罪罰?”
行者聽聞此言,立刻喊道:“那和尚,你是哪座寺廟的?為何身披枷鎖?”眾僧趕忙跪倒在地,齊聲說道:“爺爺,我們是金光寺中含冤受屈的和尚啊。”行者又問道:“那金光寺位於何處?”眾僧迴答道:“隻需轉過這個街角便是。”行者便將他們帶到唐僧麵前,再次問道:“你們究竟有何冤屈,說來我聽聽。”眾僧說道:“爺爺,不知你們是從何方而來,我們似乎與你們有些麵熟。隻是此處不便詳說,還請諸位到荒山之中,我們再詳細訴說其中的苦楚。”長老點頭說道:“也好。那我們便先到他那寺廟中去,再仔細詢問事情的緣由。”
師徒四人來到了山門前,隻見門上橫著寫了七個金色大字——“敕建護國金光寺”。他們走進門內,仔細觀察四周景色,但見那古老的宮殿裏香火和油燈都已冷卻,走廊顯得十分冷清;高聳入雲的高塔足有千尺之高,幾棵青鬆滋養著人們的心性;滿地的落花無人踩踏,屋簷前的蜘蛛網隨意攀爬;架空的鼓,高懸的鍾,壁畫上塵土飛揚,佛像模糊不清;講經的地方幽靜,僧人不見了蹤影,禪堂安靜,鳥兒經常出沒其中;景象淒涼令人歎息,寂寞無盡讓人痛苦。盡管佛像前設有香爐,但爐中的灰燼冰冷,花朵凋零,一切都是空洞虛無。
唐僧心中酸楚,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眾僧們戴著枷鎖,推開正殿大門,請長老進去拜佛。長老進入殿堂,獻上心香,恭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後轉身走向後麵,看到那方丈的簷柱上還鎖著六七個小和尚,唐僧非常不忍心看到這樣的情景。當他走到方丈時,眾僧紛紛前來叩頭行禮,並詢問道:“各位老爺相貌各異,難道你們是從東土大唐而來嗎?”
行者聽後笑著問道:“你們這些和尚有什麽未卜先知的本事嗎?我們就是從東土大唐而來的取經人,你們是如何知道的呢?”眾僧趕忙迴答道:“爺爺啊,我們哪有什麽未卜先知的本事,實在是遭受了天大的委屈,無處訴說,每天隻能向天祈求、向地唿喊。也許是我們的哭喊驚動了天神,昨天夜裏,每個人都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告訴我們會有一位來自東土大唐的聖僧前來拯救我們,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冤屈得到伸張。今天果然見到老爺如此奇異的模樣,所以才認出了您。”
唐僧聽後十分高興,連忙問道:“你們這裏是什麽地方?為什麽會有冤屈?”眾僧跪地稟告道:“爺爺,這座城名叫祭賽國,乃是西方的重要城市。當年四方國家都會前來朝拜進貢:南方是月陀國,北方是高昌國,東方是西梁國,西方是本缽國。他們每年都會進貢美玉、明珠、嬌美的妃子和俊美的馬匹。我國不用發動戰爭,也不需要出征討伐,其他各國自然而然就會將我國視為上邦。”唐僧接著問道:“既然被尊為上邦,想必貴國國王一定是英明有道,文臣武將也都是賢能之人吧。”
眾僧紛紛說道:“爺爺啊,我們這裏的君主既沒有文采又不會武功,根本稱不上是一個有道明君。我們這座金光寺一直以來都是被祥瑞之氣環繞著,寶塔上方祥雲籠罩,瑞靄高升;夜晚會放出霞光,萬裏之外都能看見;白天則會噴出彩色的氣體,四個國家都能看到。因此,人們都認為這裏是天府神京,四方蠻夷都來朝拜進貢。然而就在三年前的孟秋朔日,半夜子時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了一場血雨。第二天清晨,家家戶戶都感到恐懼和悲傷。眾公卿將此事上奏給國王,但卻不知道上天為何發怒。當時,他們邀請了道士設壇做法,和尚誦經念佛,向天祈求平安、感謝大地。可是誰能想到,我們寺廟裏的黃金寶塔竟然被玷汙了,這兩年來外國不再前來朝拜進貢。國王想要發動戰爭討伐,眾大臣勸諫說我們寺中的僧人偷走了塔上的寶物,所以才沒有了祥雲瑞靄,外國也就不來朝拜了。可那昏庸的君王卻根本不調查事情的真相。”
那些個貪官,將我們這些出家人給抓了起來,對我們嚴刑拷打,逼問寶物下落。當時寺裏一共有三代和尚,前兩代已經受不住酷刑折磨,去世了。現在他們又來捉拿我們這一代,還上了枷鎖。老爺您高高在上,我們怎麽敢欺騙您呢,更不可能偷取塔中的寶物啊!請老爺可憐我們,不要冤枉好人,用您的慈悲和法力,救救我們吧!”
三藏聽後,點了點頭,歎息道:“這件事情真是撲朔迷離,難以查明真相。一方麵是朝廷治理不善,另一方麵是你們遭遇災禍。既然上天降下血雨,弄髒了寶塔,那時候為什麽不啟奏皇帝,請求調查,反而要忍受這樣的苦難呢?”眾僧迴答說:“爺爺,我們都是普通人,哪裏能懂得天意,況且前輩們都沒有分辨清楚,我們又該怎麽辦呢?”三藏說:“悟空,現在是什麽時辰了?”行者迴答:“大約是申時前後。”
三藏說道:“我想要麵見國王,請求倒換通關文牒,但因為這些僧侶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所以很難向國王奏明。當初我離開長安時,曾在法門寺立下誓言:到西邊去,每遇到一座寺廟就燒香拜佛,見到佛塔就打掃幹淨。今天來到這裏,看到有遭受冤屈的僧人,是因為這座寶塔而受到連累。你們給我準備一把新掃帚,等我洗完澡後,上去清掃一下,看看這肮髒的地方到底是什麽情況,為什麽塔不發光,找到原因後,才能向國王匯報並解救他們的苦難。”
那些戴著枷鎖的和尚聽了,趕緊跑到廚房拿了一把菜刀,遞給八戒說:“爺爺,請您用這把刀打開柱子上鎖住小和尚的鐵鎖,讓他去準備齋飯和香湯,伺候老爺進齋沐浴。我們則去街上買一把新掃帚迴來給老爺掃塔。”八戒笑著說:“開鎖有什麽困難呢?不需要用刀斧,讓我那位長著毛臉的兄弟來吧,他可是開鎖的行家。”
行者果然走上前去,使出解鎖之法,用手輕輕一摸,幾把鎖就都掉下來了。那些小和尚紛紛跑到廚房裏,刷洗鍋灶,準備飯菜。唐僧師徒們吃過齋飯後,天色漸暗。這時,那個負責看守他們的和尚拿著兩把掃帚走了進來,唐僧十分高興。
正在說話的時候,一個小和尚點亮了油燈,前來邀請他們去洗澡。此刻,天空中繁星點點,月色明亮,城樓上的更鼓聲整齊地響起。真是:
四周牆壁寒風吹起,千家萬戶燈火通明。六條街道關門閉戶,三個集市也都安靜無聲。
釣魚的小船迴到深深的樹林裏,耕田的犁耙停止了勞作。砍柴的樵夫放下斧頭休息,讀書的學子開始誦讀詩書。
唐僧洗完澡後,穿上了小袖子的窄襯衫,係好腰帶,腳下換上一雙軟底便鞋,手裏拿著一把新掃帚,對眾僧說道:“你們安心睡覺吧,等我去掃塔迴來。”
行者笑著對唐僧說道:“師父,這塔上既然已經被那血雨給弄髒了,而且還這麽長時間沒有光,恐怕會生出什麽不好的東西來。再加上這裏晚上安靜寒冷,又沒有個伴兒,您自己一個人去恐怕會有危險啊。老孫和您一起上去怎麽樣?”唐僧聽了連連點頭,說道:“好極了,好極了!”
於是兩個人各自拿了一把掃帚,先到了大殿上。他們點燃了琉璃燈,然後燒了香,對著佛像虔誠地拜了拜。唐僧合十念道:“弟子陳玄奘受東土大唐皇帝派遣,前往西天靈山拜見我佛如來,取經救世。如今來到祭賽國的金光寺,遇到了這位僧人說寶塔被玷汙,國王懷疑和尚們偷了寶貝,冤枉好人,實在難以分辨是非。弟子願意誠心誠意地清掃這座塔,希望我佛顯靈,早日揭示汙染寶塔的原因,不要讓凡人受到冤枉。”
祝罷,唐僧與孫悟空打開了塔門,從最底層開始往上清掃。這座塔,簡直令人驚歎不已:它高聳入雲,氣勢磅礴,仿佛直插雲霄。人們稱它為五色琉璃塔,價值千金的舍利峰。樓梯盤旋而上,如同穿越洞穴一般,門開時好似鳥兒出籠。寶瓶反射著天邊的月光,金鐸發出的聲音傳到遙遠的海邊。抬頭望去,屋簷精巧地拱起,宛如鳳凰穿花般美麗;絕頂雲霧繚繞,仿佛巨龍盤繞。遠可眺望千裏之外,登高似乎置身於九霄之中。每層樓的門上都掛著琉璃燈,但隻有灰塵沒有火焰;步步台階前都是白玉欄杆,堆積著汙垢和飛蟲。塔心中,佛像所在之處,香煙已經斷絕;窗戶外麵,神像麵前,蜘蛛網縱橫交錯。香爐裏滿是老鼠屎,油燈裏也幾乎沒有油了。隻因為失去了中間的寶物,可憐這些僧人因此喪命。唐僧決心打掃此塔,一定要讓它恢複往日的輝煌。
唐僧拿著掃帚一層接著一層地清掃,就這樣一直掃到了第七層,但此時已經是二更時分了。唐僧漸漸感到困倦不堪,孫悟空說:“師父,您累了,先坐下來休息一下吧,讓我來幫您清掃。”唐僧問:“這座塔一共有多少層呢?”孫悟空迴答:“可能有十三層吧。”唐僧疲憊地說道:“一定要全部打掃幹淨,才能滿足我的心願啊。”他們又繼續清掃了三層,唐僧已是腰酸背痛、腿腳發軟,於是在第十層坐下來,對孫悟空說:“悟空,你替我把上麵三層清理幹淨吧。”
孫悟空振奮精神,迅速登上第十一層,很快又爬到了第十二層。就在這時,他突然聽到塔頂上似乎有人在說話。孫悟空驚訝地自言自語:“奇怪啊,真是奇怪!現在都快三更天了,怎麽會有人在塔頂說話呢?肯定是什麽妖邪之物!我上去看看究竟。”
好一個聰明伶俐、機智勇敢的美猴王啊!他躡手躡腳地夾著笤帚,小心翼翼地披上衣裳,悄悄地從後門溜出去,然後敏捷地踏上雲頭觀察周圍情況。隻見第十三座塔裏有兩個妖怪坐在塔心,麵前擺放著一盤食物和餐具,正在興致勃勃地猜拳喝酒呢。孫悟空施展神通,迅速丟掉笤帚,猛地抽出金箍棒,擋住塔門大聲喝道:“可惡的妖怪,原來就是你們偷走了塔上的寶貝!”這兩個妖怪嚇得驚慌失措,急忙站起身來,手忙腳亂地拿起水壺和飯碗亂扔一氣,但都被孫悟空用鐵棒一一擋開。孫悟空繼續威脅道:“如果我現在就打死你們,恐怕沒有人能證明你們的罪行。”
於是,他隻是把棒子逼向他們,並不真打。那兩個妖怪緊貼牆壁,無法動彈,嘴裏不停地求饒:“請饒恕我們吧,請饒恕我們吧!這件事情與我們無關!真正偷取寶物的人還在其他地方呢。”孫悟空使用了一種擒拿手法,單手將其中一個妖怪抓住,直接帶到了第十層塔內,並向唐僧報告說:“師傅,已經抓住了偷取寶物的賊人!”此時,唐僧正在打瞌睡,突然聽到這個消息,既驚訝又高興地問道:“是在哪裏抓到的?”
行者將怪物一把揪住,拉到麵前讓它跪好,然後說道:“這怪東西正在塔頂猜拳喝酒玩鬧呢,老孫聽到吵鬧聲,縱身一躍,跳到了塔頂擋住了他們,還沒來得及使勁打。隻是擔心一棒子打死了,就沒人能招供了,所以才小心翼翼地抓過來。師傅可以審問一下它,看看它是什麽地方的妖怪,偷來的寶貝藏在哪裏。”
那怪物嚇得渾身發抖,嘴裏不停地求饒:“請饒恕我吧!”
二人聽了孫悟空的話後,不敢再有隱瞞,便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原來他們兩人是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派來巡視塔內情況的。其中一人叫奔波兒灞,另一人叫灞波兒奔。奔波兒灞是一條鯰魚怪,而灞波兒奔則是一條黑魚精。
萬聖龍王有一個女兒,名叫萬聖公主。這位公主長得貌美如花,有著傾國傾城的容貌。她後來嫁給了一個駙馬,名叫九頭駙馬。這個九頭駙馬神通廣大,前年和龍王一起來到這裏,展現出了巨大的法力。他們下了一場血雨,汙染了寶塔,並偷走了塔中的舍利子佛寶。
此外,萬聖公主還去到大羅天上,靈霄殿前,偷走了王母娘娘的九葉靈芝草。這株靈芝草被養在了潭底之下,散發著金色的光芒和彩霞般的光彩,晝夜都閃耀著明亮的光輝。
最近,他們聽聞有一個名叫孫悟空的人正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聽說他神通廣大,一路上專門尋找惹事的人。因此,萬聖龍王經常派遣他們前來巡邏,以做好應對孫悟空到來的準備。如果真的遇到孫悟空,他們也好有所防備。
行者聞言,嘻嘻冷笑,臉上露出不屑的神色:“那孽畜竟然如此無禮!怪不得前幾日邀請牛魔王在那裏赴宴!原來他結交這些潑皮無賴,專門做些壞事!”話還沒說完,隻見八戒和兩三個小和尚,從塔下提著兩個燈籠走上來,疑惑地問道:“師父,掃完塔為何不睡覺,在這裏說什麽呢?”行者得意洋洋地迴答:“師弟,你來的正是時候。塔上的寶貝,原來是萬聖老龍偷走了。現在派這兩個小妖巡塔,就是為了打探我們到來的消息,結果被我抓住了。”八戒好奇地追問:“他們叫什麽名字?是什麽妖精?”行者信心滿滿地迴答:“剛才已經招供了口供,一個叫奔波兒灞,一個叫灞波兒奔;一個是鯰魚怪,一個是黑魚精。”八戒一聽,立刻揮舞起手中的鈀子,憤怒地吼道:“既然是妖精,又招了口供,不打死他們更待何時?”
行者說道:“你不知道啊。還是留著活口比較好,可以帶他去見皇帝迴話,也方便挖眼睛去找丟失的寶物和賊人。”這呆子聽了,果然收起了九齒釘耙,將那些妖怪一個個從塔上抓下來。那妖怪被嚇得直喊:“饒命啊!”八戒卻惡狠狠地說:“正需要你們這些鯰魚、黑魚做些鮮美的湯,給那含冤受屈的和尚喝呢!”
兩三個小和尚興高采烈地提著燈籠,領著唐僧下了塔。其中一個先跑去報告其他僧人:“太好了,太好了!我們終於重見天日了!那個偷取寶貝的妖怪已經被爺爺們捉拿歸案了!”行者吩咐道:“拿鐵索來,穿過他們的琵琶骨,鎖在這裏。你們好好看守,我們要休息了,明天再處理這件事。”那些和尚們都嚴密地看守著,讓唐僧師徒四人安心入睡。
不知不覺就到了天亮。唐僧對孫悟空說:“我和你一起入朝,去倒換通關文牒吧。”
長老莊重地穿上錦襴袈裟,戴上毘盧帽,整理好儀態,邁著穩健的步伐向前走去。行者也束緊了虎皮裙,整理了一下綿布直裰,拿著關文一同前往。八戒見狀,問道:“為何不帶上這兩個妖賊?”行者迴答道:“待我們奏明聖上,自然會有聖旨派人來提拿他們。”
眾人來到朝門外,隻見那朱雀黃龍,清都絳闕,輝煌壯麗,令人歎為觀止。三藏來到東華門,向閣門大使行禮道:“煩請大人代為通傳,貧僧是東土大唐派往西天取經之人,希望能麵見君王,換取通關文牒。”那黃門官聽後,果然前去通報。不一會兒,他來到殿前,奏道:“啟稟陛下,外麵有兩個容貌奇異、服飾獨特的僧人,自稱是南贍部洲東土唐朝派往西方拜佛求經的,想要麵見陛下,換取通關文牒。”
國王聽聞此言,立即傳旨宣召。長老隨即引領行者入朝。文武百官見到行者,無不感到驚恐害怕。有的說他是猴和尚,有的說他是雷公嘴和尚。眾人個個悚然,不敢長時間直視。長老在階前翩翩起舞,高唿萬歲行拜禮,而大聖則叉著手,斜立在一旁,公然不動。長老啟奏道:“臣僧乃是南贍部洲東土大唐國派遣而來,前往西方天竺國大雷音寺拜佛求取真經的。路過寶地,不敢擅自通過。現有隨身關文,懇請陛下查驗後放行。”那國王聽聞此言,大喜過望。傳旨宣唐朝聖僧上金鑾殿,安排繡墩賜坐。長老獨自上殿,先將關文呈上,然後謝恩後才敢坐下。
那國王接過關文,仔細閱覽一番,臉上不禁浮現出喜悅的神情,說道:“貴國的大唐王身患疾病,卻能選派高僧,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前來我佛處取經;而寡人這裏的和尚,竟然專心做賊,導致國家衰敗,君主受辱!”三藏聽聞此言,雙手合十,說道:“陛下何出此言?怎見得他們敗國傾君呢?”國王說道:“寡人這國家,乃是西域的上邦大國,常常有四方的夷族前來朝貢。隻因國內有一座金光寺,寺內有一座黃金寶塔,塔上有光芒直衝雲霄。然而,最近卻被本寺的賊僧暗中竊取了其中的寶物,導致三年來都沒有光彩,外國這兩年也不再來朝貢,寡人心中對此深感痛恨。”
三藏雙手合十,微笑著說道:“萬歲,‘差之毫厘,失之千裏’啊。貧僧昨晚抵達天府,一進城門,就看到十幾個戴著枷鎖的僧人。詢問他們所犯何罪,他們說是金光寺的冤屈者。於是貧僧前往寺中仔細審查,發現此事與本寺的僧人並無關係:貧僧在夜晚掃塔時,已經抓獲了那個偷寶的妖賊。”國王大喜過望,問道:“妖賊現在何處?”三藏說道:“現已被小徒鎖在金光寺中。”
那國王聽聞此言,急忙降下金牌,下令道:“著錦衣衛速速前往金光寺捉拿妖賊,寡人要親自審問。”三藏再次奏道:“萬歲,雖有錦衣衛,但還是讓我的小徒前去更為妥當。”國王問道:“高徒在何處?”三藏用手指向玉階旁站立之人。國王見了,大為驚訝道:“聖僧如此風姿綽約,高徒怎生得這等相貌?”孫大聖聽見了,高聲厲喝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若隻愛豐姿,又如何能捉得妖賊呢?”國王聞言,先是一驚,隨後轉喜道:“聖僧所言極是。朕這裏不挑選人才,隻要能抓獲妖賊,奪迴寶貝,歸塔便好。”接著,國王又吩咐當駕官準備車蓋,讓錦衣衛好生服侍聖僧去捉拿妖賊。那當駕官當即備好一乘大轎,撐起黃傘,錦衣衛點起校尉,將行者八抬大轎,大四聲喝路,徑直前往金光寺。自此,此事驚動了滿城百姓,無人不來觀看聖僧及那妖賊。
八戒和沙僧聽到外麵有人喝道,隻當是國王派來的官員,急忙出去迎接。沒想到,來人竟是坐在轎子裏的行者。呆子當麵笑道:“哥哥,你可算是恢複本來麵目了!”行者下了轎,攙扶著八戒說:“我怎麽就恢複本來麵目了?”八戒說:“你打著黃傘,坐著八人抬的大轎,這不正是猴王的職分嗎?所以說你得了本身。”行者說:“先別開玩笑了。”說著,便解下兩個妖物,押著去見國王。沙僧說:“哥哥,也帶挈小弟一把。”行者說:“你就在這裏看守行李和馬匹吧。”那戴著枷鎖的僧人和道士說:“爺爺們都去承受皇恩了,讓我們在這裏看守。”行者說:“既然如此,等我去奏明國王,再來放你們。”八戒揪著一個妖賊,沙僧揪著一個妖賊,孫大聖依舊坐了轎,擺開頭搭,將兩個妖怪押往朝堂。
須臾之間,他們便來到了白玉階前。對國王說道:“那妖賊已經被我們捉拿歸來了。”國王隨即走下龍床,與唐僧以及文武百官一同注視著那兩個妖怪。隻見其中一個妖怪暴腮烏甲,尖嘴利牙;另一個則是滑皮大肚,巨口長須。雖然它們都有腳可以行走,但大致上還是變成了人的模樣。
國王問道:“你們是何方的賊怪,又是何處的妖精?幾年前侵犯我國土,何年盜取我的寶貝?你們一共有多少賊徒,都叫什麽名字?從實一一招來!”
兩個妖怪趕忙朝上跪下,脖子裏鮮血淋漓,卻似乎感覺不到疼痛。它們供述道:“三年前的七月初一,有個萬聖龍王,率領著眾多親戚,居住在本國東南方向,距離此處有百十多裏。那裏有個水潭叫做碧波潭,山的名字叫做亂石山。龍王生了個女兒,容貌嬌豔,嫵媚動人。後來招贅了一個九頭駙馬,神通廣大,無人能敵。他得知你塔上有珍奇寶物,便與龍王合謀做賊,先是降下一場血雨,然後將舍利偷走。如今舍利在龍宮中照耀,即使在黑夜也明亮如白晝。公主施展法術,悄悄地又偷了王母娘娘的靈芝,在潭中溫養寶物。我們兩個並不是賊頭,而是龍王派來的小卒。今夜被擒,所說的都是實情。”國王聽聞妖怪已被捉拿,心中大喜,立刻下令將其收監,並傳旨赦免金光寺眾僧的枷鎖,還讓光祿寺準備宴席,要在麒麟殿上感謝聖僧擒賊之功,商議請聖僧捉拿賊首之事。
光祿寺接到旨意後,迅速準備了葷素兩種筵席。國王邀請唐僧師徒四人前往麒麟殿就座。國王問道:“聖僧的尊號是什麽?”唐僧雙手合十,迴答道:“貧僧俗家姓陳,法名玄奘。承蒙陛下賜姓唐,賤號三藏。”國王又問:“聖僧的高徒們都有什麽名號?”三藏說道:“小徒們都沒有名號。大徒弟名叫孫悟空,二徒弟名叫豬悟能,三徒弟名叫沙悟淨。這都是南海觀世音菩薩起的名字。他們拜我為師後,我又給悟空起了個行者的名號,給悟能起了個八戒的名號,給悟淨起了個和尚的名號。”
國王聽完,恭敬地請三藏坐上了上席;孫行者則坐在了側首的左席;豬八戒和沙和尚坐在了側首的右席。桌上擺的都是素果、素菜、素茶和素飯。而前麵的一席葷菜,則是為國王準備的;在國王的下首,還有百十席葷菜,是為文武百官準備的。眾臣謝過國王的恩典,唐僧師徒也向國王請罪後,這才各自坐下。國王舉起酒杯,三藏因為佛門戒律不敢飲酒,而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則各自接受了國王的安席酒。
此時,隻聽到下邊傳來管弦齊奏的聲音,原來是教坊司開始奏樂了。隻見八戒放開了他的食嗓,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就將一席的果菜吃得一幹二淨。沒過多久,添換的湯飯又端了上來,他又吃得一點不剩。巡酒的人來了,他也是杯杯都不推辭。這場筵席,一直歡樂到午後才結束。
三藏謝過國王的盛宴。國王再次挽留道:“這一席隻是略表聖僧降伏妖怪的功績。”隨即下令光祿寺:“速速翻席到建章宮裏,再請聖僧商議擒拿賊首、取迴寶物歸塔的計策。”三藏說道:“既然要擒拿賊首、取迴寶物,就不必再設宴了。貧僧等人就此向國王告辭,前去捉拿妖怪。”國王不肯答應,執意邀請他們到建章宮,又設一席款待。
國王舉杯說道:“哪位聖僧願意率領眾人出師,降妖捕賊?”三藏迴答道:“讓我的大徒弟孫悟空去吧。”大聖拱手領命。國王又問:“孫長老既然要去,需要多少人馬?何時出城?”八戒忍不住高聲叫道:“哪裏需要什麽人馬!又何必管什麽時辰!趁著現在酒醉飯飽,我和師兄這就去,保證手到擒來!”三藏聽了,十分欣喜地說:“八戒最近很勤快啊!”
行者說道:“既然如此,就讓沙僧師弟保護師父,我和八戒兩人前去。”那國王說道:“二位長老既然不用人馬,那可用兵器?”八戒笑著迴答道:“你家的兵器,我們用不了。我和師兄自有隨身的器械。”國王聽聞此言,立即取來大觥,為二位長老送行。孫大聖說道:“酒就不喝了,隻請錦衣衛把那兩個小妖拿來,我們要帶著他們去做鑿眼。”國王傳下旨意,即刻將兩個小妖提出。行者和八戒挾著兩個小妖,駕起風頭,施展攝法,徑直向東南方向飛去。
噫!隻見他們君臣一見,便騰起風霧,這才讓國王見識到師徒四人乃是聖僧。
然而,此去究竟如何擒獲妖怪,還請聽下迴分解。
水火調和無損傷之處,五行相互聯絡如鉤。陰陽和諧登上雲樓,乘鸞飛升紫府,跨鶴奔赴瀛洲。
這一篇詞牌,名為《臨江仙》。單單敘述唐三藏師徒四人,水火既濟,本性清涼。借得純陰寶扇,扇熄了燥火遙山。不一日便走過了八百路程。師徒們逍遙自在,向西而行。正值秋末冬初之時,見到了一些景象:
野菊花殘英飄落,新梅花嫩蕊初生。村村都在收納禾稼,處處都能享用香羹。平地上的林木落葉,遠山顯現出來,彎曲的山澗中霜濃幽壑清。應鍾之氣,閉蟄之營。純陰純陽,月帝玄溟,盛水之德,舜日憐晴。地氣下降,天氣上升。彩虹隱藏不見蹤影,池沼漸漸生出寒冰。懸崖上懸掛的索藤花敗落,鬆竹在凝寒中顏色更加青翠。
四眾一路行來,曆經多時,前方又遇城池臨近。唐僧勒住馬韁,喚徒弟道:“悟空,你瞧那廂樓閣高聳,氣勢不凡,不知是個什麽去處?”行者聞言,抬頭舉目觀看,隻見一座宏偉的城池矗立眼前。真個是:
龍蟠虎踞,形勢險要,金城巍峨。四周華蓋低垂,仿佛近在咫尺;百轉千迴的街道,平坦如砥。玉石橋欄上排列著精巧的瑞獸,黃金台座上羅列著賢明之士。這真可謂是神州的都會,天府的瑤京。萬裏邦畿堅固,千年帝業昌盛。蠻夷之邦恭敬順服,感恩君恩深遠;海嶽諸神朝拜元聖,盛會充盈。禦階潔淨無塵,輦路清幽寧靜。酒肆中歌聲喧鬧,花樓裏喜氣洋洋。未央宮外的長春樹,想必應許著朝陽下彩鳳鳴啼。
行者說道:“師父,那座城池,定是一國帝王的所在之地。”八戒卻笑道:“天下之大,府有府城,縣有縣城,怎見得就是帝王之所?”
行者說道:“你有所不知,帝王的居所,與府縣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你看那四周有十幾座門,周圍綿延百十多裏,樓台高聳入雲,雲霧繚繞,繽紛多彩。若非是帝京邦國,怎會有如此壯麗的景象呢?”沙僧點頭道:“哥哥果然眼明,能識得這是帝王之處,隻是不知這地方喚作什麽名色?”行者答道:“此處又無牌匾旌號,我又如何得知?須得進入城中詢問一番,方能知曉。”
長老策馬前行,不一會兒便到了城門口。他下馬過橋,走進城門,開始仔細觀察。隻見城內六街三市,商貿繁榮,貨物琳琅滿目,人們互通有無;又見街上行人衣冠隆盛,人物豪華,盡顯繁華之象。師徒幾人正行走間,忽然看到有十幾個和尚,一個個都身披枷鎖,戴著鐐銬,沿著街道挨家挨戶地乞討,模樣著實狼狽不堪。三藏見狀,不禁歎息道:“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啊。”他轉頭對悟空說道:“悟空,你上前去問他們一聲,為何會遭受這等罪罰?”
行者聽聞此言,立刻喊道:“那和尚,你是哪座寺廟的?為何身披枷鎖?”眾僧趕忙跪倒在地,齊聲說道:“爺爺,我們是金光寺中含冤受屈的和尚啊。”行者又問道:“那金光寺位於何處?”眾僧迴答道:“隻需轉過這個街角便是。”行者便將他們帶到唐僧麵前,再次問道:“你們究竟有何冤屈,說來我聽聽。”眾僧說道:“爺爺,不知你們是從何方而來,我們似乎與你們有些麵熟。隻是此處不便詳說,還請諸位到荒山之中,我們再詳細訴說其中的苦楚。”長老點頭說道:“也好。那我們便先到他那寺廟中去,再仔細詢問事情的緣由。”
師徒四人來到了山門前,隻見門上橫著寫了七個金色大字——“敕建護國金光寺”。他們走進門內,仔細觀察四周景色,但見那古老的宮殿裏香火和油燈都已冷卻,走廊顯得十分冷清;高聳入雲的高塔足有千尺之高,幾棵青鬆滋養著人們的心性;滿地的落花無人踩踏,屋簷前的蜘蛛網隨意攀爬;架空的鼓,高懸的鍾,壁畫上塵土飛揚,佛像模糊不清;講經的地方幽靜,僧人不見了蹤影,禪堂安靜,鳥兒經常出沒其中;景象淒涼令人歎息,寂寞無盡讓人痛苦。盡管佛像前設有香爐,但爐中的灰燼冰冷,花朵凋零,一切都是空洞虛無。
唐僧心中酸楚,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眾僧們戴著枷鎖,推開正殿大門,請長老進去拜佛。長老進入殿堂,獻上心香,恭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後轉身走向後麵,看到那方丈的簷柱上還鎖著六七個小和尚,唐僧非常不忍心看到這樣的情景。當他走到方丈時,眾僧紛紛前來叩頭行禮,並詢問道:“各位老爺相貌各異,難道你們是從東土大唐而來嗎?”
行者聽後笑著問道:“你們這些和尚有什麽未卜先知的本事嗎?我們就是從東土大唐而來的取經人,你們是如何知道的呢?”眾僧趕忙迴答道:“爺爺啊,我們哪有什麽未卜先知的本事,實在是遭受了天大的委屈,無處訴說,每天隻能向天祈求、向地唿喊。也許是我們的哭喊驚動了天神,昨天夜裏,每個人都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告訴我們會有一位來自東土大唐的聖僧前來拯救我們,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冤屈得到伸張。今天果然見到老爺如此奇異的模樣,所以才認出了您。”
唐僧聽後十分高興,連忙問道:“你們這裏是什麽地方?為什麽會有冤屈?”眾僧跪地稟告道:“爺爺,這座城名叫祭賽國,乃是西方的重要城市。當年四方國家都會前來朝拜進貢:南方是月陀國,北方是高昌國,東方是西梁國,西方是本缽國。他們每年都會進貢美玉、明珠、嬌美的妃子和俊美的馬匹。我國不用發動戰爭,也不需要出征討伐,其他各國自然而然就會將我國視為上邦。”唐僧接著問道:“既然被尊為上邦,想必貴國國王一定是英明有道,文臣武將也都是賢能之人吧。”
眾僧紛紛說道:“爺爺啊,我們這裏的君主既沒有文采又不會武功,根本稱不上是一個有道明君。我們這座金光寺一直以來都是被祥瑞之氣環繞著,寶塔上方祥雲籠罩,瑞靄高升;夜晚會放出霞光,萬裏之外都能看見;白天則會噴出彩色的氣體,四個國家都能看到。因此,人們都認為這裏是天府神京,四方蠻夷都來朝拜進貢。然而就在三年前的孟秋朔日,半夜子時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了一場血雨。第二天清晨,家家戶戶都感到恐懼和悲傷。眾公卿將此事上奏給國王,但卻不知道上天為何發怒。當時,他們邀請了道士設壇做法,和尚誦經念佛,向天祈求平安、感謝大地。可是誰能想到,我們寺廟裏的黃金寶塔竟然被玷汙了,這兩年來外國不再前來朝拜進貢。國王想要發動戰爭討伐,眾大臣勸諫說我們寺中的僧人偷走了塔上的寶物,所以才沒有了祥雲瑞靄,外國也就不來朝拜了。可那昏庸的君王卻根本不調查事情的真相。”
那些個貪官,將我們這些出家人給抓了起來,對我們嚴刑拷打,逼問寶物下落。當時寺裏一共有三代和尚,前兩代已經受不住酷刑折磨,去世了。現在他們又來捉拿我們這一代,還上了枷鎖。老爺您高高在上,我們怎麽敢欺騙您呢,更不可能偷取塔中的寶物啊!請老爺可憐我們,不要冤枉好人,用您的慈悲和法力,救救我們吧!”
三藏聽後,點了點頭,歎息道:“這件事情真是撲朔迷離,難以查明真相。一方麵是朝廷治理不善,另一方麵是你們遭遇災禍。既然上天降下血雨,弄髒了寶塔,那時候為什麽不啟奏皇帝,請求調查,反而要忍受這樣的苦難呢?”眾僧迴答說:“爺爺,我們都是普通人,哪裏能懂得天意,況且前輩們都沒有分辨清楚,我們又該怎麽辦呢?”三藏說:“悟空,現在是什麽時辰了?”行者迴答:“大約是申時前後。”
三藏說道:“我想要麵見國王,請求倒換通關文牒,但因為這些僧侶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所以很難向國王奏明。當初我離開長安時,曾在法門寺立下誓言:到西邊去,每遇到一座寺廟就燒香拜佛,見到佛塔就打掃幹淨。今天來到這裏,看到有遭受冤屈的僧人,是因為這座寶塔而受到連累。你們給我準備一把新掃帚,等我洗完澡後,上去清掃一下,看看這肮髒的地方到底是什麽情況,為什麽塔不發光,找到原因後,才能向國王匯報並解救他們的苦難。”
那些戴著枷鎖的和尚聽了,趕緊跑到廚房拿了一把菜刀,遞給八戒說:“爺爺,請您用這把刀打開柱子上鎖住小和尚的鐵鎖,讓他去準備齋飯和香湯,伺候老爺進齋沐浴。我們則去街上買一把新掃帚迴來給老爺掃塔。”八戒笑著說:“開鎖有什麽困難呢?不需要用刀斧,讓我那位長著毛臉的兄弟來吧,他可是開鎖的行家。”
行者果然走上前去,使出解鎖之法,用手輕輕一摸,幾把鎖就都掉下來了。那些小和尚紛紛跑到廚房裏,刷洗鍋灶,準備飯菜。唐僧師徒們吃過齋飯後,天色漸暗。這時,那個負責看守他們的和尚拿著兩把掃帚走了進來,唐僧十分高興。
正在說話的時候,一個小和尚點亮了油燈,前來邀請他們去洗澡。此刻,天空中繁星點點,月色明亮,城樓上的更鼓聲整齊地響起。真是:
四周牆壁寒風吹起,千家萬戶燈火通明。六條街道關門閉戶,三個集市也都安靜無聲。
釣魚的小船迴到深深的樹林裏,耕田的犁耙停止了勞作。砍柴的樵夫放下斧頭休息,讀書的學子開始誦讀詩書。
唐僧洗完澡後,穿上了小袖子的窄襯衫,係好腰帶,腳下換上一雙軟底便鞋,手裏拿著一把新掃帚,對眾僧說道:“你們安心睡覺吧,等我去掃塔迴來。”
行者笑著對唐僧說道:“師父,這塔上既然已經被那血雨給弄髒了,而且還這麽長時間沒有光,恐怕會生出什麽不好的東西來。再加上這裏晚上安靜寒冷,又沒有個伴兒,您自己一個人去恐怕會有危險啊。老孫和您一起上去怎麽樣?”唐僧聽了連連點頭,說道:“好極了,好極了!”
於是兩個人各自拿了一把掃帚,先到了大殿上。他們點燃了琉璃燈,然後燒了香,對著佛像虔誠地拜了拜。唐僧合十念道:“弟子陳玄奘受東土大唐皇帝派遣,前往西天靈山拜見我佛如來,取經救世。如今來到祭賽國的金光寺,遇到了這位僧人說寶塔被玷汙,國王懷疑和尚們偷了寶貝,冤枉好人,實在難以分辨是非。弟子願意誠心誠意地清掃這座塔,希望我佛顯靈,早日揭示汙染寶塔的原因,不要讓凡人受到冤枉。”
祝罷,唐僧與孫悟空打開了塔門,從最底層開始往上清掃。這座塔,簡直令人驚歎不已:它高聳入雲,氣勢磅礴,仿佛直插雲霄。人們稱它為五色琉璃塔,價值千金的舍利峰。樓梯盤旋而上,如同穿越洞穴一般,門開時好似鳥兒出籠。寶瓶反射著天邊的月光,金鐸發出的聲音傳到遙遠的海邊。抬頭望去,屋簷精巧地拱起,宛如鳳凰穿花般美麗;絕頂雲霧繚繞,仿佛巨龍盤繞。遠可眺望千裏之外,登高似乎置身於九霄之中。每層樓的門上都掛著琉璃燈,但隻有灰塵沒有火焰;步步台階前都是白玉欄杆,堆積著汙垢和飛蟲。塔心中,佛像所在之處,香煙已經斷絕;窗戶外麵,神像麵前,蜘蛛網縱橫交錯。香爐裏滿是老鼠屎,油燈裏也幾乎沒有油了。隻因為失去了中間的寶物,可憐這些僧人因此喪命。唐僧決心打掃此塔,一定要讓它恢複往日的輝煌。
唐僧拿著掃帚一層接著一層地清掃,就這樣一直掃到了第七層,但此時已經是二更時分了。唐僧漸漸感到困倦不堪,孫悟空說:“師父,您累了,先坐下來休息一下吧,讓我來幫您清掃。”唐僧問:“這座塔一共有多少層呢?”孫悟空迴答:“可能有十三層吧。”唐僧疲憊地說道:“一定要全部打掃幹淨,才能滿足我的心願啊。”他們又繼續清掃了三層,唐僧已是腰酸背痛、腿腳發軟,於是在第十層坐下來,對孫悟空說:“悟空,你替我把上麵三層清理幹淨吧。”
孫悟空振奮精神,迅速登上第十一層,很快又爬到了第十二層。就在這時,他突然聽到塔頂上似乎有人在說話。孫悟空驚訝地自言自語:“奇怪啊,真是奇怪!現在都快三更天了,怎麽會有人在塔頂說話呢?肯定是什麽妖邪之物!我上去看看究竟。”
好一個聰明伶俐、機智勇敢的美猴王啊!他躡手躡腳地夾著笤帚,小心翼翼地披上衣裳,悄悄地從後門溜出去,然後敏捷地踏上雲頭觀察周圍情況。隻見第十三座塔裏有兩個妖怪坐在塔心,麵前擺放著一盤食物和餐具,正在興致勃勃地猜拳喝酒呢。孫悟空施展神通,迅速丟掉笤帚,猛地抽出金箍棒,擋住塔門大聲喝道:“可惡的妖怪,原來就是你們偷走了塔上的寶貝!”這兩個妖怪嚇得驚慌失措,急忙站起身來,手忙腳亂地拿起水壺和飯碗亂扔一氣,但都被孫悟空用鐵棒一一擋開。孫悟空繼續威脅道:“如果我現在就打死你們,恐怕沒有人能證明你們的罪行。”
於是,他隻是把棒子逼向他們,並不真打。那兩個妖怪緊貼牆壁,無法動彈,嘴裏不停地求饒:“請饒恕我們吧,請饒恕我們吧!這件事情與我們無關!真正偷取寶物的人還在其他地方呢。”孫悟空使用了一種擒拿手法,單手將其中一個妖怪抓住,直接帶到了第十層塔內,並向唐僧報告說:“師傅,已經抓住了偷取寶物的賊人!”此時,唐僧正在打瞌睡,突然聽到這個消息,既驚訝又高興地問道:“是在哪裏抓到的?”
行者將怪物一把揪住,拉到麵前讓它跪好,然後說道:“這怪東西正在塔頂猜拳喝酒玩鬧呢,老孫聽到吵鬧聲,縱身一躍,跳到了塔頂擋住了他們,還沒來得及使勁打。隻是擔心一棒子打死了,就沒人能招供了,所以才小心翼翼地抓過來。師傅可以審問一下它,看看它是什麽地方的妖怪,偷來的寶貝藏在哪裏。”
那怪物嚇得渾身發抖,嘴裏不停地求饒:“請饒恕我吧!”
二人聽了孫悟空的話後,不敢再有隱瞞,便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原來他們兩人是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派來巡視塔內情況的。其中一人叫奔波兒灞,另一人叫灞波兒奔。奔波兒灞是一條鯰魚怪,而灞波兒奔則是一條黑魚精。
萬聖龍王有一個女兒,名叫萬聖公主。這位公主長得貌美如花,有著傾國傾城的容貌。她後來嫁給了一個駙馬,名叫九頭駙馬。這個九頭駙馬神通廣大,前年和龍王一起來到這裏,展現出了巨大的法力。他們下了一場血雨,汙染了寶塔,並偷走了塔中的舍利子佛寶。
此外,萬聖公主還去到大羅天上,靈霄殿前,偷走了王母娘娘的九葉靈芝草。這株靈芝草被養在了潭底之下,散發著金色的光芒和彩霞般的光彩,晝夜都閃耀著明亮的光輝。
最近,他們聽聞有一個名叫孫悟空的人正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聽說他神通廣大,一路上專門尋找惹事的人。因此,萬聖龍王經常派遣他們前來巡邏,以做好應對孫悟空到來的準備。如果真的遇到孫悟空,他們也好有所防備。
行者聞言,嘻嘻冷笑,臉上露出不屑的神色:“那孽畜竟然如此無禮!怪不得前幾日邀請牛魔王在那裏赴宴!原來他結交這些潑皮無賴,專門做些壞事!”話還沒說完,隻見八戒和兩三個小和尚,從塔下提著兩個燈籠走上來,疑惑地問道:“師父,掃完塔為何不睡覺,在這裏說什麽呢?”行者得意洋洋地迴答:“師弟,你來的正是時候。塔上的寶貝,原來是萬聖老龍偷走了。現在派這兩個小妖巡塔,就是為了打探我們到來的消息,結果被我抓住了。”八戒好奇地追問:“他們叫什麽名字?是什麽妖精?”行者信心滿滿地迴答:“剛才已經招供了口供,一個叫奔波兒灞,一個叫灞波兒奔;一個是鯰魚怪,一個是黑魚精。”八戒一聽,立刻揮舞起手中的鈀子,憤怒地吼道:“既然是妖精,又招了口供,不打死他們更待何時?”
行者說道:“你不知道啊。還是留著活口比較好,可以帶他去見皇帝迴話,也方便挖眼睛去找丟失的寶物和賊人。”這呆子聽了,果然收起了九齒釘耙,將那些妖怪一個個從塔上抓下來。那妖怪被嚇得直喊:“饒命啊!”八戒卻惡狠狠地說:“正需要你們這些鯰魚、黑魚做些鮮美的湯,給那含冤受屈的和尚喝呢!”
兩三個小和尚興高采烈地提著燈籠,領著唐僧下了塔。其中一個先跑去報告其他僧人:“太好了,太好了!我們終於重見天日了!那個偷取寶貝的妖怪已經被爺爺們捉拿歸案了!”行者吩咐道:“拿鐵索來,穿過他們的琵琶骨,鎖在這裏。你們好好看守,我們要休息了,明天再處理這件事。”那些和尚們都嚴密地看守著,讓唐僧師徒四人安心入睡。
不知不覺就到了天亮。唐僧對孫悟空說:“我和你一起入朝,去倒換通關文牒吧。”
長老莊重地穿上錦襴袈裟,戴上毘盧帽,整理好儀態,邁著穩健的步伐向前走去。行者也束緊了虎皮裙,整理了一下綿布直裰,拿著關文一同前往。八戒見狀,問道:“為何不帶上這兩個妖賊?”行者迴答道:“待我們奏明聖上,自然會有聖旨派人來提拿他們。”
眾人來到朝門外,隻見那朱雀黃龍,清都絳闕,輝煌壯麗,令人歎為觀止。三藏來到東華門,向閣門大使行禮道:“煩請大人代為通傳,貧僧是東土大唐派往西天取經之人,希望能麵見君王,換取通關文牒。”那黃門官聽後,果然前去通報。不一會兒,他來到殿前,奏道:“啟稟陛下,外麵有兩個容貌奇異、服飾獨特的僧人,自稱是南贍部洲東土唐朝派往西方拜佛求經的,想要麵見陛下,換取通關文牒。”
國王聽聞此言,立即傳旨宣召。長老隨即引領行者入朝。文武百官見到行者,無不感到驚恐害怕。有的說他是猴和尚,有的說他是雷公嘴和尚。眾人個個悚然,不敢長時間直視。長老在階前翩翩起舞,高唿萬歲行拜禮,而大聖則叉著手,斜立在一旁,公然不動。長老啟奏道:“臣僧乃是南贍部洲東土大唐國派遣而來,前往西方天竺國大雷音寺拜佛求取真經的。路過寶地,不敢擅自通過。現有隨身關文,懇請陛下查驗後放行。”那國王聽聞此言,大喜過望。傳旨宣唐朝聖僧上金鑾殿,安排繡墩賜坐。長老獨自上殿,先將關文呈上,然後謝恩後才敢坐下。
那國王接過關文,仔細閱覽一番,臉上不禁浮現出喜悅的神情,說道:“貴國的大唐王身患疾病,卻能選派高僧,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前來我佛處取經;而寡人這裏的和尚,竟然專心做賊,導致國家衰敗,君主受辱!”三藏聽聞此言,雙手合十,說道:“陛下何出此言?怎見得他們敗國傾君呢?”國王說道:“寡人這國家,乃是西域的上邦大國,常常有四方的夷族前來朝貢。隻因國內有一座金光寺,寺內有一座黃金寶塔,塔上有光芒直衝雲霄。然而,最近卻被本寺的賊僧暗中竊取了其中的寶物,導致三年來都沒有光彩,外國這兩年也不再來朝貢,寡人心中對此深感痛恨。”
三藏雙手合十,微笑著說道:“萬歲,‘差之毫厘,失之千裏’啊。貧僧昨晚抵達天府,一進城門,就看到十幾個戴著枷鎖的僧人。詢問他們所犯何罪,他們說是金光寺的冤屈者。於是貧僧前往寺中仔細審查,發現此事與本寺的僧人並無關係:貧僧在夜晚掃塔時,已經抓獲了那個偷寶的妖賊。”國王大喜過望,問道:“妖賊現在何處?”三藏說道:“現已被小徒鎖在金光寺中。”
那國王聽聞此言,急忙降下金牌,下令道:“著錦衣衛速速前往金光寺捉拿妖賊,寡人要親自審問。”三藏再次奏道:“萬歲,雖有錦衣衛,但還是讓我的小徒前去更為妥當。”國王問道:“高徒在何處?”三藏用手指向玉階旁站立之人。國王見了,大為驚訝道:“聖僧如此風姿綽約,高徒怎生得這等相貌?”孫大聖聽見了,高聲厲喝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若隻愛豐姿,又如何能捉得妖賊呢?”國王聞言,先是一驚,隨後轉喜道:“聖僧所言極是。朕這裏不挑選人才,隻要能抓獲妖賊,奪迴寶貝,歸塔便好。”接著,國王又吩咐當駕官準備車蓋,讓錦衣衛好生服侍聖僧去捉拿妖賊。那當駕官當即備好一乘大轎,撐起黃傘,錦衣衛點起校尉,將行者八抬大轎,大四聲喝路,徑直前往金光寺。自此,此事驚動了滿城百姓,無人不來觀看聖僧及那妖賊。
八戒和沙僧聽到外麵有人喝道,隻當是國王派來的官員,急忙出去迎接。沒想到,來人竟是坐在轎子裏的行者。呆子當麵笑道:“哥哥,你可算是恢複本來麵目了!”行者下了轎,攙扶著八戒說:“我怎麽就恢複本來麵目了?”八戒說:“你打著黃傘,坐著八人抬的大轎,這不正是猴王的職分嗎?所以說你得了本身。”行者說:“先別開玩笑了。”說著,便解下兩個妖物,押著去見國王。沙僧說:“哥哥,也帶挈小弟一把。”行者說:“你就在這裏看守行李和馬匹吧。”那戴著枷鎖的僧人和道士說:“爺爺們都去承受皇恩了,讓我們在這裏看守。”行者說:“既然如此,等我去奏明國王,再來放你們。”八戒揪著一個妖賊,沙僧揪著一個妖賊,孫大聖依舊坐了轎,擺開頭搭,將兩個妖怪押往朝堂。
須臾之間,他們便來到了白玉階前。對國王說道:“那妖賊已經被我們捉拿歸來了。”國王隨即走下龍床,與唐僧以及文武百官一同注視著那兩個妖怪。隻見其中一個妖怪暴腮烏甲,尖嘴利牙;另一個則是滑皮大肚,巨口長須。雖然它們都有腳可以行走,但大致上還是變成了人的模樣。
國王問道:“你們是何方的賊怪,又是何處的妖精?幾年前侵犯我國土,何年盜取我的寶貝?你們一共有多少賊徒,都叫什麽名字?從實一一招來!”
兩個妖怪趕忙朝上跪下,脖子裏鮮血淋漓,卻似乎感覺不到疼痛。它們供述道:“三年前的七月初一,有個萬聖龍王,率領著眾多親戚,居住在本國東南方向,距離此處有百十多裏。那裏有個水潭叫做碧波潭,山的名字叫做亂石山。龍王生了個女兒,容貌嬌豔,嫵媚動人。後來招贅了一個九頭駙馬,神通廣大,無人能敵。他得知你塔上有珍奇寶物,便與龍王合謀做賊,先是降下一場血雨,然後將舍利偷走。如今舍利在龍宮中照耀,即使在黑夜也明亮如白晝。公主施展法術,悄悄地又偷了王母娘娘的靈芝,在潭中溫養寶物。我們兩個並不是賊頭,而是龍王派來的小卒。今夜被擒,所說的都是實情。”國王聽聞妖怪已被捉拿,心中大喜,立刻下令將其收監,並傳旨赦免金光寺眾僧的枷鎖,還讓光祿寺準備宴席,要在麒麟殿上感謝聖僧擒賊之功,商議請聖僧捉拿賊首之事。
光祿寺接到旨意後,迅速準備了葷素兩種筵席。國王邀請唐僧師徒四人前往麒麟殿就座。國王問道:“聖僧的尊號是什麽?”唐僧雙手合十,迴答道:“貧僧俗家姓陳,法名玄奘。承蒙陛下賜姓唐,賤號三藏。”國王又問:“聖僧的高徒們都有什麽名號?”三藏說道:“小徒們都沒有名號。大徒弟名叫孫悟空,二徒弟名叫豬悟能,三徒弟名叫沙悟淨。這都是南海觀世音菩薩起的名字。他們拜我為師後,我又給悟空起了個行者的名號,給悟能起了個八戒的名號,給悟淨起了個和尚的名號。”
國王聽完,恭敬地請三藏坐上了上席;孫行者則坐在了側首的左席;豬八戒和沙和尚坐在了側首的右席。桌上擺的都是素果、素菜、素茶和素飯。而前麵的一席葷菜,則是為國王準備的;在國王的下首,還有百十席葷菜,是為文武百官準備的。眾臣謝過國王的恩典,唐僧師徒也向國王請罪後,這才各自坐下。國王舉起酒杯,三藏因為佛門戒律不敢飲酒,而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則各自接受了國王的安席酒。
此時,隻聽到下邊傳來管弦齊奏的聲音,原來是教坊司開始奏樂了。隻見八戒放開了他的食嗓,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就將一席的果菜吃得一幹二淨。沒過多久,添換的湯飯又端了上來,他又吃得一點不剩。巡酒的人來了,他也是杯杯都不推辭。這場筵席,一直歡樂到午後才結束。
三藏謝過國王的盛宴。國王再次挽留道:“這一席隻是略表聖僧降伏妖怪的功績。”隨即下令光祿寺:“速速翻席到建章宮裏,再請聖僧商議擒拿賊首、取迴寶物歸塔的計策。”三藏說道:“既然要擒拿賊首、取迴寶物,就不必再設宴了。貧僧等人就此向國王告辭,前去捉拿妖怪。”國王不肯答應,執意邀請他們到建章宮,又設一席款待。
國王舉杯說道:“哪位聖僧願意率領眾人出師,降妖捕賊?”三藏迴答道:“讓我的大徒弟孫悟空去吧。”大聖拱手領命。國王又問:“孫長老既然要去,需要多少人馬?何時出城?”八戒忍不住高聲叫道:“哪裏需要什麽人馬!又何必管什麽時辰!趁著現在酒醉飯飽,我和師兄這就去,保證手到擒來!”三藏聽了,十分欣喜地說:“八戒最近很勤快啊!”
行者說道:“既然如此,就讓沙僧師弟保護師父,我和八戒兩人前去。”那國王說道:“二位長老既然不用人馬,那可用兵器?”八戒笑著迴答道:“你家的兵器,我們用不了。我和師兄自有隨身的器械。”國王聽聞此言,立即取來大觥,為二位長老送行。孫大聖說道:“酒就不喝了,隻請錦衣衛把那兩個小妖拿來,我們要帶著他們去做鑿眼。”國王傳下旨意,即刻將兩個小妖提出。行者和八戒挾著兩個小妖,駕起風頭,施展攝法,徑直向東南方向飛去。
噫!隻見他們君臣一見,便騰起風霧,這才讓國王見識到師徒四人乃是聖僧。
然而,此去究竟如何擒獲妖怪,還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