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國王倚靠在龍床上,淚水如泉湧般流淌,一直哭泣到天色已晚仍不停歇。行者走上前,高聲唿喊道:“你為何如此昏庸混亂!你看那道士的屍骸,一個是虎,一個是鹿,而那羊力則是一隻羚羊。若不相信,撈上骨頭來查看。世間哪有人會有那樣的骷髏?他們本是成精的山獸,心懷不軌,一同前來加害於你。隻因見你氣數還旺盛,不敢輕易下手。倘若再過兩年,你氣數衰敗,他們必定會害了你性命,將你的江山全部占為己有。幸好我們及早到來,鏟除了妖邪,拯救了你的性命。你還在哭什麽!哭什麽!趕緊打發關文,送我們出去。”
國王聽聞此言,方才恍然大悟。那文武百官紛紛上奏道:“死者確實是白鹿、黃虎;油鍋裏果然是羊骨。聖僧之言,不可不聽!”國王說道:“既然如此,感謝聖僧。今日天色已晚,教太師暫且請聖僧前往智淵寺歇息;明日早朝,大開東閣,讓光祿寺安排素淨的筵宴來酬謝聖僧。”隨後,國王果然將他們送至寺裏安歇。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國王便設朝召集眾多官員,傳下旨意:“速速張貼招僧榜文,在四門各路張掛。”隨後,國王大排筵宴,擺駕出朝,前往智淵寺門外,邀請三藏等人一同進入東閣赴宴,此處暫且不表。
且說那些逃脫性命的和尚聽聞有招僧榜文,個個欣喜若狂,紛紛入城尋找孫大聖,以交納毫毛的方式謝恩。長老散了宴,國王換了關文,與皇後嬪妃、兩班文武一同送出朝門。隻見那些和尚在道路旁跪拜,口中高唿:“齊天大聖爺爺!我們是沙灘上逃脫性命的僧人。得知爺爺掃除妖孽,救了我們性命,又承蒙國王出榜招僧,特來交納毫毛,叩謝天恩。”行者笑著問道:“你們來了多少人?”和尚們答道:“五百名,一個不少。”
行者將身一抖,收了毫毛,轉身對君臣僧俗人等說道:“這些和尚,實是老孫放了。那車輛也是老孫運轉神通,穿夾脊,捽碎了的。還有那兩個妖道,同樣是老孫將他們打死了。今日滅了這妖邪,才知曉禪門有道啊。從今往後,切不可再胡作非為,亂信妖邪。希望你們能將三教歸一:既要敬僧,也要敬道,還要注重養育人才。如此,我保你江山永固。”國王聽了,感激涕零,趕忙依言行事,隨後送唐僧出城去了。
這一去,師徒四人隻為殷勤取經,努力修持,以光大一元。一路上,他們曉行夜住,渴飲饑餐,不知不覺間,春去夏盡,又到了秋光燦爛的時節。
一日,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唐僧勒住馬,問道:“徒弟們,今晚我們在哪裏安身呢?”行者迴答道:“師父,出家人就不要說在家人的話了。”三藏不解地問:“在家人怎麽說?出家人又怎麽說?”
行者說道:“在家之人,此時正享受著溫床暖被,懷中抱著孩子,腳後蹬著妻子,自由自在地睡覺;而我們這些出家人,哪裏能夠如此!我們必須要披星戴月,餐風宿水,有路就走,無路才停。”八戒抱怨道:“哥哥,你隻知道其一,卻不知道其二。如今這路途多有險峻之處,我挑著這沉重的擔子,實在是難以行走,必須要找個地方,好好睡上一覺,養足精神,明日才能繼續挑擔;不然的話,我非得累倒不可!”行者迴答道:“趁著月光,我們再走一程吧,到有人家的地方再休息。”師徒們無奈,隻得跟隨行者繼續前行。
又前行了不多時,隻聽得滔滔的浪濤聲傳來。八戒驚叫道:“罷了!我們走到盡頭路了!”沙僧也說道:“是有一股水流擋住了去路。”唐僧麵露憂色,問道:“那該如何渡過呢?”八戒說道:“讓我來試試,看看水的深淺如何。”三藏趕忙阻攔道:“悟能,你不要亂講。水的深淺,怎能輕易嚐試呢?”八戒卻不以為意,說道:“找一個鵝卵石,拋到水中。如果濺起水泡,那就是淺;如果咕咚咕咚地沉下去,發出聲響,那就是深。”
行者點頭道:“你去試試看吧。”那呆子便在路旁摸索了一塊頑石,朝著水中用力拋去,隻聽得咕咚咕咚的聲音響起,水麵泛起陣陣魚津,石頭迅速沉下水底。八戒見狀,連忙說道:“深,深,深!去不得!”唐僧又問道:“你雖然試出了深淺,卻不知這水流有多寬闊。”八戒撓了撓頭,說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不知道。”行者說道:“等我去看看。”說罷,好大聖一個筋鬥雲,躍上空中,定睛觀看。
隻見那水流:波光粼粼,月光映照其中,浩浩蕩蕩,水影浮於天際。靈動的水流仿佛能吞沒華山,綿長的江河貫穿了無數山川。千層洶湧的浪濤翻滾著,萬疊險峻的波濤跌宕起伏。岸口沒有漁火閃爍,沙頭卻有鷺鳥棲息。放眼望去,茫茫一片,好似大海一般,無邊無際。
孫悟空急忙收起雲頭,按下落在河邊說道:“師父,太寬了!太寬了!過不去!老孫我有火眼金睛,白天的時候能看清一千裏路,兇險還是吉祥都能知曉。晚上也還能看清三五百裏。可現在卻連岸邊都看不到,怎麽確定它有多寬呢?”唐僧驚恐萬分,說不出話來,隻是聲音哽咽著說:“徒弟啊,像這樣該怎麽辦呢?”沙僧說:“師父別哭。你看那水邊站著的,難道不是個人嗎?”
孫悟空說:“想必是扳罾的漁人,待我去問問他。”於是拿著金箍棒,跑了兩三步到麵前一看,哎呀!不是人,而是一麵石碑。碑上刻著三個篆文大字,下麵還有兩行,共十個小字。三個大字,乃是“通天河”。十個小字,乃是“徑過八百裏,亙古少人行”。孫悟空叫道:“師父,你來看看。”唐僧看到後,流淚說:“徒弟呀,我當年離開長安時,隻覺得西天容易到達;哪知道會有妖魔阻擋,路途遙遠!”
八戒說道:“師父啊,你仔細聽聽看,是不是有敲鑼打鼓的聲音?想必是有人正在做法事呢。要不咱們趕緊過去看看吧,如果能討到一些齋飯吃就好了,順便還可以問問他們哪裏有渡口可以過河,明天我們就能過去了。”唐僧在馬上聽到了這陣鼓聲和鈸聲,但他發現這些聲音並不是道家樂器發出的,而是佛家樂器演奏出來的。於是他說:“悟空啊,既然如此,那我們還是過去看看吧。”
孫悟空在前麵牽著馬,一行人順著聲音走過去。這裏哪有什麽正經的路,隻有高低不平、泥濘不堪的沙灘。他們走過沙灘後,看到遠處有一個村莊,大約有四五百戶人家,看起來都很富裕。隻見這個村莊依山而建,道路通暢;傍水而居,溪流環繞。家家戶戶的柴門緊閉,竹林圍繞著院子。沙灘上的白鷺在睡夢中顯得十分清閑,柳樹上的杜鵑鳥叫聲淒涼。短笛沒有聲音,搗衣石也不發出聲響。紅色的蓼草在風中搖曳,黃色的蘆葦葉子與風搏鬥。村口的狗對著籬笆叫個不停,渡口邊的老漁夫躺在釣船上睡覺。燈火稀少,人煙稀少,半空中懸掛著一輪明亮的月亮,宛如一麵鏡子。忽然聞到一股白蘋花的香氣,原來是從對岸吹來的秋風送來的。
三藏翻身下馬,目光落在前方的道路盡頭,那裏有一座房屋,門前豎著一麵幢幡,屋內燈火通明,煙霧繚繞,散發著濃鬱的香氣。三藏對悟空說:“悟空啊,這裏和山凹河邊可不一樣。在人間的屋簷下,能遮擋住寒冷的露水,可以安心入睡。你們都不要過來,讓我先去那家主人門口請求借宿。如果他們願意收留我們,我會叫你們;如果不願意,你們也不要胡鬧。你們長得太醜,怕嚇到別人,惹出麻煩,就沒有地方住了。”悟空迴答說:“師傅說得對。您先去吧,我們在這裏等著。”
於是,長老摘下鬥笠,光頭,抖動褊衫,拿著錫杖,徑直走到人家門口。看到門半開半掩,三藏不敢擅自進去。他在門口站了一會兒,突然裏麵走出來一個老人,脖子上掛著一串佛珠,口中念著阿彌陀佛,直接過來關門。長老驚慌地合十高唿:“老施主,貧僧有禮了。”老人迴禮說:“你這個和尚,來得太晚了。”
三藏問道:“為何這麽說呢?”老者迴答道:“你來晚了,已經沒有東西了。要是早點來,我家可以提供齋飯,讓你們吃飽飯,還能給你們三升熟米、一段白布和十個銅錢。可是現在你才來,已經什麽都沒有了。”三藏躬身說道:“老施主,貧僧並不是來化緣討齋的。”老者又問:“既然不是來化緣討齋的,那你來這裏幹什麽?”三藏答道:“我是從東土大唐出發,奉皇帝之命前往西天取經的僧人。如今到達貴地,天色已晚。聽到府上有鼓鈸之聲,所以特意前來請求借宿一晚,天一亮就會離開。”
那老者連連擺手說道:“和尚,出家人不要說謊話。從東土大唐到我們這裏,足足有五萬四千裏路。像你這樣獨自一人,怎麽可能來到這裏?”三藏說道:“老施主說得很對。不過我還有三個徒弟,他們負責開山修路,過河搭橋,一路護送我,我才能平安到達這裏。”
老者接著問道:“既然有徒弟,為什麽不同時一起來?”他招唿道:“快進來吧,我家裏有地方供你們休息。”三藏迴頭叫喊道:“徒弟們,快來這邊。”
行者向來性子急躁,八戒生來便行事粗魯,沙僧也是個莽撞的人。這三人聽到師父唿喚,連忙牽著馬、挑著擔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像一陣風一樣闖進屋裏。那老者見了,嚇得跌倒在地,口中連連驚唿:“妖怪來了!妖怪來了!”三藏趕緊扶起他說:“施主別怕,他們不是妖怪,而是我的徒弟。”老者顫抖著聲音說道:“這麽英俊的師父,怎麽找了這樣醜陋的徒弟啊!”三藏迴答說:“他們雖然相貌不佳,但卻有降龍伏虎、捉怪擒妖的本領。”老者半信半疑地扶著唐僧慢慢前行。
與此同時,那三個兇狠的家夥已經衝進了廳房裏,拴好了馬匹,放下了行李。原來廳中有幾個和尚正在念經,八戒撅著長嘴,大聲嗬斥道:“那個和尚,你們念的是什麽經?”
那些和尚,聽到有人發問,突然抬起頭來,仔細打量著眼前的陌生人。他們看到孫悟空身材矮小,嘴巴寬大,耳朵也特別大;豬八戒則長得十分肥胖,背寬肩闊,聲音響亮得像打雷一樣。而沙僧的相貌更是奇特,讓人覺得有些恐怖。廳堂裏的眾多僧人都被嚇得不輕,沒有一個不感到害怕的。闍黎仍然在念著經文,但班首卻已經停止了教導。他們顧不得敲鍾打鼓,甚至連佛像都丟在了一邊。大家一起吹滅了燈燭,使得整個場麵變得混亂不堪。和尚們驚恐地四處逃竄,有的跌倒在地,有的爬行前進,根本無法跨越門檻。他們的腦袋相互碰撞,就像倒下的葫蘆架子一般。原本清淨莊嚴的道場,此刻卻變成了一場鬧劇。這兄弟三人看到那些人驚慌失措、狼狽不堪的樣子,不禁鼓掌大笑起來。那些和尚更加恐懼,紛紛跪地磕頭,隻顧著逃命,很快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三藏急忙攙扶著那老者,一同走向廳堂,但見裏麵漆黑一片,沒有一絲光亮。那三個徒弟卻依舊嘻嘻哈哈地笑著,仿佛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唐僧見狀,不禁怒罵道:“你們這些家夥,真是太不像話了!我每天都在教導你們,提醒你們要遵守規矩,可你們卻如此放縱自己,簡直就是無法無天!古人說過:‘不用教育就能做到善良,這樣的人不是聖人是什麽!經過教育才能變得善良,這樣的人不是賢人是什麽!即使接受了教育還是不能做到善良,這樣的人不是愚人是什麽!’你們如此胡鬧,簡直就是最愚蠢、最低劣的行為!進了門不知道分寸,嚇壞了老施主,嚇跑了念經的僧人,把人家的好事都給搞砸了,這不是給我抹黑嗎?”一番訓斥下來,三個徒弟都嚇得不敢迴話。直到這時,那老者才相信他們真的是唐僧的徒弟,趕忙迴頭行禮道歉道:“老爺啊,別生氣,沒出什麽大問題,剛才隻是關燈準備結束法事罷了。”
八戒一聽,立刻嚷嚷道:“既然已經結束了,那就趕緊擺上豐盛的齋飯吧,我們吃飽了好睡覺。”老者聽後,連忙喊道:“快掌燈!快掌燈!”家裏的人聽到這話,都感到十分驚訝,紛紛議論道:“廳裏正在念經,點了那麽多香燭,怎麽突然又叫掌燈呢?”
幾個僮仆聽到動靜出來查看,發現周圍黑洞洞的一片,於是趕緊點燃火把和燈籠,一同簇擁而來。然而,他們突然抬頭看到八戒和沙僧,嚇得連忙丟掉火把,迅速轉身關上了中門,並往屋內喊道:“妖怪來了!妖怪來了!”
行者見狀,不緊不慢地拿起火把,點亮燈燭,然後扯過一張交椅,請唐僧坐下。他自己則與八戒、沙僧一起坐在兩旁,而那位老者則坐在前麵。
正當眾人坐定之時,隻聽見屋內門開之處,又走出一位老者,拄著拐杖,語氣焦急地問道:“是什麽邪魔,竟敢在這漆黑的夜晚闖入我家?”
坐在前麵的老者急忙站起身,快步走到屏門後解釋道:“哥哥不要驚慌,並非邪魔,而是來自東土大唐的取經羅漢。雖然這些徒弟們相貌看起來有些兇狠,但實際上都是善良之人。”
聽了這話,那位老者才放下手中的拐杖,向他們四人行了個禮。行禮完畢,他也坐在了麵前,吩咐道:“快給客人們上茶,準備齋飯。”接連喊了幾聲,幾個僮仆卻都戰戰兢兢,不敢上前。
八戒心裏好奇,實在按捺不住,便開口詢問:“老人家,您這是怎麽個情況啊?為啥要兩邊來迴跑呢?”老者趕忙迴答:“我這是讓他們準備齋飯去了,好供奉給幾位老爺享用。”八戒一聽,忙追問:“需要幾個人來服侍我們呢?”老者應道:“八個人。”八戒聽了,又繼續問:“這八個人是專門服侍誰的呀?”老者笑道:“當然是你們四位啦。”八戒不樂意了,嘟囔著:“那白淨麵皮的師父,一個人服侍就行了;像我這樣毛臉雷公嘴的,兩個就足夠了;至於那一臉晦氣樣兒的,就得八個;而我嘛,至少得二十個才勉強夠用。”老者聽後,恍然大悟地說道:“這麽說來,想必是您的食量比較大吧。”
八戒得意洋洋地迴答:“還說得過去。”老者連連點頭,表示理解:“原來如此,明白了。”接著,他高聲唿喊起來,七大八小的,很快就叫出了三四十個人來。
那和尚和老者有說有笑地交談著,眾人這才放下心來。他們趕緊在上方擺好了一張桌子,請唐僧入座;又在兩側各擺了三張桌子,邀請其他三人坐下;而前方則擺放了一張桌子,供兩位老者使用。接著,他們迅速擺上了各種素食水果和蔬菜,隨後是麵食、米飯、小吃和粉湯,一切都排列得整整齊齊。
唐長老拿起筷子後,首先念起了一卷《啟齋經》。然而,豬八戒由於饑餓難耐,迫不及待地拿起紅漆木碗,將一碗白米飯猛地倒入口中,迅速吞咽下去。一旁的小孩驚訝地說道:“這位老爺真是沒有計劃,竟然不用蒸籠蒸饅頭,而是直接將米飯倒入碗中,這樣豈不是會弄髒衣服嗎?”八戒笑著迴答道:“我沒有用蒸籠,已經吃完了。”小孩疑惑地問道:“你還沒有動口,怎麽就吃完了呢?”八戒得意地笑道:“你們這些孩子可不要說謊!我明明已經吃了,如果你們不相信,可以再給我一些食物看看。”
那些小的們,又趕忙端了碗,滿滿地盛了一碗遞給八戒。這呆子晃了一晃,又將那一大碗食物倒入了口中。周圍的僮仆們見狀都驚歎道:“爺爺啊!您這喉嚨真是‘磨磚砌成的’,光滑無比,食物一下就滑下去了!”此時唐僧一卷經文尚未念完,而八戒已經吃完五、六碗了。然後他才開始和大家一起拿起筷子,一同享用齋飯。這呆子不管是米飯還是麵食,或者是水果零食,一概都是胡亂往嘴裏塞,一邊吃還一邊叫嚷著要加飯。但漸漸地,送飯的人就不再出現了。
孫悟空喊道:“賢弟,少吃一些吧。總比在山凹裏餓著肚子好,能勉強吃飽就行了。”豬八戒反駁道:“哼,你這副嘴臉!俗話說:‘齋僧不飽,不如活埋’呢。”孫悟空教訓道:“收拾餐具,別理他!”
兩位老人恭敬地彎下腰說道:“不敢隱瞞老爺,白天的時候我們並不害怕,像這位大肚長老,我們可以供養一百多人。隻是到了晚上,收拾完剩餘的飯菜後,隻剩下一石麵飯、五鬥米飯和幾張桌子的素食。本來打算邀請幾位親戚鄰居和眾僧一起分享,但沒想到你們突然來了,嚇得眾僧都跑了,連親戚鄰居也沒來得及邀請,全部都用來招待你們了。如果還不夠吃,可以再讓他們蒸一些。”八戒連忙說:“再蒸些,再蒸些!”說完,便開始收拾餐具和桌椅。
唐僧站起身來,感謝他們的款待。然後問道:“老施主,您貴姓?”老人迴答說:“姓陳。”唐僧雙手合十說:“這可真是我的本家啊。”老人驚訝地問:“老爺也姓陳?”唐僧點頭道:“是的,我的俗家也姓陳。請問剛才你們做的是什麽齋事?”八戒笑著說:“師父問這個幹什麽!難道不知道嗎?肯定是‘青苗齋’‘平安齋’‘了場齋’之類的吧。”
老者連連擺手,說道:“不是,不是。”三藏又趕忙追問:“那究竟是為何呢?”老者緩緩道:“是一場‘預修亡齋’。”八戒聽後,笑得前仰後合,差點摔倒在地,說道:“公公,你可真是沒有眼力啊!我們是扯謊架橋、哄人的大王,你怎麽能被這謊話所哄騙呢!和尚家怎麽會不知道齋事呢?隻有‘預修寄庫齋’和‘預修填還齋’,哪裏有什麽‘預修亡齋’啊?你家裏又沒有人去世,做什麽亡齋呢?”
行者聞言,心中暗自高興,心想這呆子這次倒是聰明了些。他向那二位欠身說道:“老公公,你確實是說錯了。什麽叫作‘預修亡齋’呢?”那二位也欠身迴答道:“你們既然是去取經,為何不走正路,卻來到了我這裏呢?”行者說道:“我們走的確實是正路,隻是看到有一股水擋住了去路,無法渡過;又聽到了鼓鈸之聲,所以特地前來府上借宿。”老者問道:“你們到水邊的時候,可曾看到了什麽?”
行者說道:“我隻看到一麵石碑,上麵寫著‘通天河’三個字,下麵寫著‘徑過八百裏,亙古少人行’十個字,再沒有別的東西了。”老者迴答道:“再往岸上走走,距離那碑記大約隻有一裏左右,有一座靈感大王廟,你難道沒有看見嗎?”行者迴答說:“沒有看到。請公公給我講講,什麽是靈感呢?”那兩個老者一起流淚說道:“老爺啊!那大王:
能夠感應一方,興建廟宇,威名遠揚,千裏之內都能庇佑黎民百姓。年年在村莊上降下甘露,歲歲在村中落下祥瑞的雲彩。”
行者說道:“降下甘露,落下慶雲,這也是很好的事情,你們卻這樣傷心煩惱,這是為什麽呢?”那老者跺腳捶胸,長歎一聲說道:“老爺啊!
雖然他有很多恩德,但也有怨恨,縱然他慈愛賢惠,卻也會傷人。隻因為他要吃童男童女,就不是一個光明正直的神靈。”
行者問道:“可是要吃童男童女?”老者點頭道:“正是。”行者又問:“想必今年輪到你家了?”老者悲歎道:“今年正到舍下。我們這裏,有百家人家居住。此處屬車遲國元會縣所管,喚作陳家莊。這大王一年一次祭賽,要一個童男,一個童女,還要豬羊牲醴供獻他。他一頓吃了,便保我們風調雨順;若不祭賽,就會降禍生災。”行者接著問:“你府上有幾位令郎?”老者捶胸頓足道:“可憐!可憐!說什麽令郎,真是羞殺我等!這個是我舍弟,名喚陳清。老拙叫作陳澄。我今年六十三歲,他今年五十八歲,兒女之事上都頗為艱難。我五十歲上還沒兒子,親友們勸我納了一妾,沒奈何,尋下一房,生得一女。今年才交八歲,取名喚作一秤金。”
八戒聽聞老者所言,不禁好奇地問道:“好貴的名字啊!為何叫作一秤金呢?”老者微笑著解釋道:“我因兒女之事頗為艱難,故而修橋補路,建寺立塔,布施齋僧,為此有一本賬目。在那裏使用三兩,又在那裏使用五兩;待到女兒出生之年,恰好使用了三十斤黃金。三十斤即為一秤,因此喚作一秤金。”
行者聽後,又問道:“那是哪個的兒子呢?”老者迴答道:“舍弟有個兒子,也是偏房所生,今年七歲了,取名喚作陳關保。”行者接著問道:“為何取此名呢?”老者繼續說道:“家下供養著關聖爺爺,因在關爺之位下求得這個兒子,故而取名為關保。我兄弟二人,年歲已過百二,隻得這兩個人種,不想此次輪次到我家祭賽,所以不敢不獻。因此,父子之情難以割舍,先為孩兒做個超生道場。所以說‘預修亡齋’,便是如此。”
三藏聽聞此言,眼眶泛紅,淚水止不住地順著臉頰滑落,悲歎道:“這正是古人所說:‘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行者見狀,笑著說道:“待我再問問他。老公公,你府上有多少家產呢?”兩位老者迴答道:“還算有些家業,水田有四五十頃,旱田有六七十頃,草場有八九十處;水黃牛有二三百頭,驢馬有三二十匹,豬羊雞鵝更是數不勝數。家中也有吃不完的陳糧,穿不完的衣服。家財產業,也都數得過來。”行者說道:“你有如此豐厚的家業,也算是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吧。”老者反問道:“你從何看出我省儉?”行者迴答道:“既然你有這麽多家私,為何舍不得用五十兩銀子買一個童男,一百兩銀子買一個童女,總共不過二百兩銀子,就可以留下自己的親生兒女,豈不是更好?”
二老眼中含淚,悲聲道:“老爺!你有所不知啊。那大王甚是靈驗,常常來我們這人家中走動。”行者聽聞,忙問道:“他來走動時,你們可曾看見他是何模樣?身形有幾多長短?”二老搖頭道:“並未見其身形,隻是聞到一陣香風,便知是大王爺爺來了,我們急忙滿鬥焚香,老少皆望風下拜。他對我們這人家的事情,無論是匙大碗小,他都了如指掌。就連老幼的生辰八字,他也都記得清清楚楚。他隻要親生兒女,才會受用。莫說二三百兩銀子無處可買,就算是幾千萬兩,也難以買到這般一模一樣同年同月的兒女啊。”
行者說道:“原來竟是如此。也罷,也罷,你且將你家令郎抱出來,讓我瞧瞧。”那陳清急忙進入屋內,把關保兒抱出廳上,放置在燈前。小孩兒哪裏知曉生死之事,兩隻小手籠著袖子,裏麵裝滿了果子,蹦蹦跳跳,吃著果子玩耍。行者見此情景,默默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化作了關保兒的模樣。兩個小孩兒,手攙著手,在燈前歡快地跳舞,嚇得那老者趕忙跪在唐僧麵前說道:“老爺,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這位老爺剛剛說話,怎麽就變成了我兒子的模樣,叫他一聲,兩人竟然一起答應一起走動!這可是折損了我們的壽命啊!請老爺現出本相,請現出本相吧!”
行者用手抹了一把臉,恢複了本來的麵貌。那老者跪在地上說道:“老爺原來有這般神通。”行者笑著問道:“可與你兒子相像?”老者迴答道:“像,像,像極了!果然是一般的嘴臉、一般的聲音、一般的衣服、一般的高矮。”行者說道:“你還沒仔細看呢。取秤來稱一稱,看看是否與他一般輕重。”
老者連連點頭道:“是,是,是;是一般重。”行者又問道:“似這等可祭賽得過麽?”老者趕忙應道:“忒好!忒好!祭得過了!”
行者看著那孩子,說道:“我今替這個孩兒性命,留下你家香煙後代,我去祭賽那大王去也。”那陳清一聽,連忙跪地磕頭,感激涕零地說道:“老爺果若慈悲替得,我送白銀一千兩,與唐老爺做盤纏往西天去。”行者卻笑道:“就不謝謝老孫?”老者忙道:“你已替祭,沒了你也。”行者疑惑地問道:“怎的得沒了?”老者迴答道:“那大王吃了。”行者一聽,不禁大笑起來:“他敢吃我?”老者說道:“不吃你,好道嫌腥。”行者卻不以為意,笑著說:“任從天命。吃了我,是我的命短;不吃,是我的造化。我與你祭賽去。”
那陳清隻顧著磕頭相謝,還滿口答應送銀五百兩。然而,陳澄卻既不磕頭,也不說謝,隻是倚靠著那扇屏門,悲痛地哭泣著。行者察覺到了這一情況,走上前去,扯住陳澄說道:“老大,你既不答應我,也不感謝我,想必是舍不得你的女兒吧?”陳澄這才跪下,說道:“正是,我實在舍不得。承蒙老爺的盛情,能夠救替我的侄子,我已經感激不盡了。隻是我老來得子,隻有這一個女兒,若是我死了,她必定會哭得痛不欲生,我又怎麽舍得呢!”
行者聽了,說道:“你快去蒸上五鬥米的飯,準備一些好的素菜,給我的長嘴師父吃。讓他變作你的女兒,我和我的兄弟一同去祭賽。這樣也算是行了個陰騭,能夠救你兩個兒女性命,你覺得如何?”
那八戒聽聞此言,心中不禁大驚失色,連忙說道:“哥哥,你這是要弄出什麽花樣來,全然不顧我的死活,竟然還想攀扯我。”行者迴應道:“賢弟啊,常言道:‘雞兒不吃無工之食。’你我二人進門後,承蒙人家盛情款待,你還嚷嚷著吃不飽,如今為何不幫人家排憂解難呢?”八戒嘟囔著:“哥啊,你倒是會變化,可我卻不會呀。”行者笑著說:“你也有三十六般變化的本領,怎會說不會呢?”
此時,唐僧也開口說道:“悟能,你師兄所言極是,處理得非常得當。常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一來可以報答人家的深情厚誼,二來也可為自己積累陰德。況且,這涼爽的夜晚也無事可做,你兄弟二人就去耍耍吧。”八戒卻麵露難色,說道:“你看師父說的這話!我隻會變山、變樹、變石頭、變癩象、變水牛、變大胖漢之類的,若要變小女兒,那可就有些困難了。”行者不以為然地說:“老大,你別信他的話,快把你家女兒抱出來看看。”
那陳澄心急火燎地奔入屋內,抱出一秤金孩兒,來到了廳上。一時間,一家子老小,不論妻妾還是內外,紛紛出來磕頭禮拜,口中隻祈求能救孩兒性命。隻見那女兒頭上戴著一個八寶垂珠的花翠箍,璀璨奪目;身上穿著一件紅閃黃的紵絲襖,豔麗非凡;外麵罩著一件官綠緞子棋盤領的披風,增添了幾分貴氣;腰間係著一條大紅花絹裙,隨風飄動;腳下踏著一雙蝦蟆頭淺紅紵絲鞋,小巧可愛;腿上還係著兩隻綃金膝褲兒,更顯精致。她也正袖著果子,吃得津津有味。
行者見狀,連忙說道:“八戒,這就是那女孩兒。你快變作她的模樣,我們好去祭賽。”八戒卻麵露難色,說道:“哥呀,這女孩兒如此小巧俊秀,我怎生變得像她?”行者一聽,怒喝道:“快些變!莫要討打!”八戒頓時慌了神,連忙說道:“哥哥莫要打我,等我變了看看。”
隻見那呆子念動咒語,把頭搖了幾搖,叫道:“變!”真個變過頭來,但見其麵貌已如女孩般秀麗,隻是肚子圓滾滾的,身材肥胖,一點都沒有女孩子的樣子。行者見狀,忍不住笑道:“再變一變!”八戒苦著臉說道:“隨你怎麽打吧!我已經盡力了,實在變不過來了,怎麽辦呢?”行者說:“難道變成了一個丫頭的頭,卻是和尚的身子?這樣不男不女的,可如何是好?你可以布起罡來試試。”
於是八戒依言布起罡來,行者又對著他吹了一口仙氣,果然,八戒的身體瞬間變化,變得和那孩兒一模一樣。行者滿意地對兩位老者說:“你們帶著家人和孩子快進去吧,千萬別弄錯了。一會兒我們倆偷懶玩耍,偷偷溜進去,怕到時候難以辨認。你們要給好孩子好吃的,別讓他們哭鬧;要是被妖怪發現了,走漏了風聲,可就麻煩了。我們兩個先去玩玩啦!”
好個大聖,他叮囑沙僧一定要守護好唐僧後,自己搖身一變成為了陳關保,而八戒則變成了一秤金。兩人都裝扮妥當之後,便開始詢問如何供奉他們。大聖笑著說:“是要捆綁著送去,還是綁起來呢?或者是蒸熟了送過去,亦或是剁碎了再送去?”八戒聽了連忙擺手道:“哥哥,別捉弄我了。我可沒有這樣的本事啊。”老者趕忙說道:“不敢,不敢!隻是想用兩個紅漆丹盤,請兩位坐在盤內,然後放在桌上,讓兩個年輕後生抬一張桌子,將你們抬上廟宇。”
行者點頭表示同意,並說道:“好,好,好!快把盤子拿出來吧,我們試試看。”於是老者迅速拿出了兩個丹盤。行者和八戒坐在上麵,四個後生抬起兩張桌子,在天井裏走了幾步,又抬迴到大堂之上。行者高興地說道:“八戒,像這樣走走玩玩,我們也算是上台盤的和尚啦。”八戒卻有些擔憂地迴答:“如果隻是抬來抬去,一直抬到天亮,我倒也不害怕;但要是真的被抬到廟裏,恐怕就會被吃掉了,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啊!”
行者道:“你隻看著我。如果妖怪要吃我,你就趕緊逃走。”八戒道:“不知道妖怪會怎樣吃人呢?如果先吃童男,我還能趁機逃跑;但要是先吃童女,我可怎麽辦?”老者道:“每年祭祀的時候,我們村裏有膽子大的人,躲在廟後麵或者供桌下麵,看到過妖怪先吃童男,再吃童女。”
八戒道:“真是幸運啊!”兄弟倆正在談論,突然聽到外麵傳來喧鬧的鑼鼓聲和明亮的燈光,同莊的眾人打開前門,喊道:“把童男童女抬出來!”
隻見那老者哭得悲痛欲絕,而那四個年輕人則將他們二人抬了出去。
究竟他們的命運將會如何呢?請聽下迴分解。
國王聽聞此言,方才恍然大悟。那文武百官紛紛上奏道:“死者確實是白鹿、黃虎;油鍋裏果然是羊骨。聖僧之言,不可不聽!”國王說道:“既然如此,感謝聖僧。今日天色已晚,教太師暫且請聖僧前往智淵寺歇息;明日早朝,大開東閣,讓光祿寺安排素淨的筵宴來酬謝聖僧。”隨後,國王果然將他們送至寺裏安歇。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國王便設朝召集眾多官員,傳下旨意:“速速張貼招僧榜文,在四門各路張掛。”隨後,國王大排筵宴,擺駕出朝,前往智淵寺門外,邀請三藏等人一同進入東閣赴宴,此處暫且不表。
且說那些逃脫性命的和尚聽聞有招僧榜文,個個欣喜若狂,紛紛入城尋找孫大聖,以交納毫毛的方式謝恩。長老散了宴,國王換了關文,與皇後嬪妃、兩班文武一同送出朝門。隻見那些和尚在道路旁跪拜,口中高唿:“齊天大聖爺爺!我們是沙灘上逃脫性命的僧人。得知爺爺掃除妖孽,救了我們性命,又承蒙國王出榜招僧,特來交納毫毛,叩謝天恩。”行者笑著問道:“你們來了多少人?”和尚們答道:“五百名,一個不少。”
行者將身一抖,收了毫毛,轉身對君臣僧俗人等說道:“這些和尚,實是老孫放了。那車輛也是老孫運轉神通,穿夾脊,捽碎了的。還有那兩個妖道,同樣是老孫將他們打死了。今日滅了這妖邪,才知曉禪門有道啊。從今往後,切不可再胡作非為,亂信妖邪。希望你們能將三教歸一:既要敬僧,也要敬道,還要注重養育人才。如此,我保你江山永固。”國王聽了,感激涕零,趕忙依言行事,隨後送唐僧出城去了。
這一去,師徒四人隻為殷勤取經,努力修持,以光大一元。一路上,他們曉行夜住,渴飲饑餐,不知不覺間,春去夏盡,又到了秋光燦爛的時節。
一日,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唐僧勒住馬,問道:“徒弟們,今晚我們在哪裏安身呢?”行者迴答道:“師父,出家人就不要說在家人的話了。”三藏不解地問:“在家人怎麽說?出家人又怎麽說?”
行者說道:“在家之人,此時正享受著溫床暖被,懷中抱著孩子,腳後蹬著妻子,自由自在地睡覺;而我們這些出家人,哪裏能夠如此!我們必須要披星戴月,餐風宿水,有路就走,無路才停。”八戒抱怨道:“哥哥,你隻知道其一,卻不知道其二。如今這路途多有險峻之處,我挑著這沉重的擔子,實在是難以行走,必須要找個地方,好好睡上一覺,養足精神,明日才能繼續挑擔;不然的話,我非得累倒不可!”行者迴答道:“趁著月光,我們再走一程吧,到有人家的地方再休息。”師徒們無奈,隻得跟隨行者繼續前行。
又前行了不多時,隻聽得滔滔的浪濤聲傳來。八戒驚叫道:“罷了!我們走到盡頭路了!”沙僧也說道:“是有一股水流擋住了去路。”唐僧麵露憂色,問道:“那該如何渡過呢?”八戒說道:“讓我來試試,看看水的深淺如何。”三藏趕忙阻攔道:“悟能,你不要亂講。水的深淺,怎能輕易嚐試呢?”八戒卻不以為意,說道:“找一個鵝卵石,拋到水中。如果濺起水泡,那就是淺;如果咕咚咕咚地沉下去,發出聲響,那就是深。”
行者點頭道:“你去試試看吧。”那呆子便在路旁摸索了一塊頑石,朝著水中用力拋去,隻聽得咕咚咕咚的聲音響起,水麵泛起陣陣魚津,石頭迅速沉下水底。八戒見狀,連忙說道:“深,深,深!去不得!”唐僧又問道:“你雖然試出了深淺,卻不知這水流有多寬闊。”八戒撓了撓頭,說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不知道。”行者說道:“等我去看看。”說罷,好大聖一個筋鬥雲,躍上空中,定睛觀看。
隻見那水流:波光粼粼,月光映照其中,浩浩蕩蕩,水影浮於天際。靈動的水流仿佛能吞沒華山,綿長的江河貫穿了無數山川。千層洶湧的浪濤翻滾著,萬疊險峻的波濤跌宕起伏。岸口沒有漁火閃爍,沙頭卻有鷺鳥棲息。放眼望去,茫茫一片,好似大海一般,無邊無際。
孫悟空急忙收起雲頭,按下落在河邊說道:“師父,太寬了!太寬了!過不去!老孫我有火眼金睛,白天的時候能看清一千裏路,兇險還是吉祥都能知曉。晚上也還能看清三五百裏。可現在卻連岸邊都看不到,怎麽確定它有多寬呢?”唐僧驚恐萬分,說不出話來,隻是聲音哽咽著說:“徒弟啊,像這樣該怎麽辦呢?”沙僧說:“師父別哭。你看那水邊站著的,難道不是個人嗎?”
孫悟空說:“想必是扳罾的漁人,待我去問問他。”於是拿著金箍棒,跑了兩三步到麵前一看,哎呀!不是人,而是一麵石碑。碑上刻著三個篆文大字,下麵還有兩行,共十個小字。三個大字,乃是“通天河”。十個小字,乃是“徑過八百裏,亙古少人行”。孫悟空叫道:“師父,你來看看。”唐僧看到後,流淚說:“徒弟呀,我當年離開長安時,隻覺得西天容易到達;哪知道會有妖魔阻擋,路途遙遠!”
八戒說道:“師父啊,你仔細聽聽看,是不是有敲鑼打鼓的聲音?想必是有人正在做法事呢。要不咱們趕緊過去看看吧,如果能討到一些齋飯吃就好了,順便還可以問問他們哪裏有渡口可以過河,明天我們就能過去了。”唐僧在馬上聽到了這陣鼓聲和鈸聲,但他發現這些聲音並不是道家樂器發出的,而是佛家樂器演奏出來的。於是他說:“悟空啊,既然如此,那我們還是過去看看吧。”
孫悟空在前麵牽著馬,一行人順著聲音走過去。這裏哪有什麽正經的路,隻有高低不平、泥濘不堪的沙灘。他們走過沙灘後,看到遠處有一個村莊,大約有四五百戶人家,看起來都很富裕。隻見這個村莊依山而建,道路通暢;傍水而居,溪流環繞。家家戶戶的柴門緊閉,竹林圍繞著院子。沙灘上的白鷺在睡夢中顯得十分清閑,柳樹上的杜鵑鳥叫聲淒涼。短笛沒有聲音,搗衣石也不發出聲響。紅色的蓼草在風中搖曳,黃色的蘆葦葉子與風搏鬥。村口的狗對著籬笆叫個不停,渡口邊的老漁夫躺在釣船上睡覺。燈火稀少,人煙稀少,半空中懸掛著一輪明亮的月亮,宛如一麵鏡子。忽然聞到一股白蘋花的香氣,原來是從對岸吹來的秋風送來的。
三藏翻身下馬,目光落在前方的道路盡頭,那裏有一座房屋,門前豎著一麵幢幡,屋內燈火通明,煙霧繚繞,散發著濃鬱的香氣。三藏對悟空說:“悟空啊,這裏和山凹河邊可不一樣。在人間的屋簷下,能遮擋住寒冷的露水,可以安心入睡。你們都不要過來,讓我先去那家主人門口請求借宿。如果他們願意收留我們,我會叫你們;如果不願意,你們也不要胡鬧。你們長得太醜,怕嚇到別人,惹出麻煩,就沒有地方住了。”悟空迴答說:“師傅說得對。您先去吧,我們在這裏等著。”
於是,長老摘下鬥笠,光頭,抖動褊衫,拿著錫杖,徑直走到人家門口。看到門半開半掩,三藏不敢擅自進去。他在門口站了一會兒,突然裏麵走出來一個老人,脖子上掛著一串佛珠,口中念著阿彌陀佛,直接過來關門。長老驚慌地合十高唿:“老施主,貧僧有禮了。”老人迴禮說:“你這個和尚,來得太晚了。”
三藏問道:“為何這麽說呢?”老者迴答道:“你來晚了,已經沒有東西了。要是早點來,我家可以提供齋飯,讓你們吃飽飯,還能給你們三升熟米、一段白布和十個銅錢。可是現在你才來,已經什麽都沒有了。”三藏躬身說道:“老施主,貧僧並不是來化緣討齋的。”老者又問:“既然不是來化緣討齋的,那你來這裏幹什麽?”三藏答道:“我是從東土大唐出發,奉皇帝之命前往西天取經的僧人。如今到達貴地,天色已晚。聽到府上有鼓鈸之聲,所以特意前來請求借宿一晚,天一亮就會離開。”
那老者連連擺手說道:“和尚,出家人不要說謊話。從東土大唐到我們這裏,足足有五萬四千裏路。像你這樣獨自一人,怎麽可能來到這裏?”三藏說道:“老施主說得很對。不過我還有三個徒弟,他們負責開山修路,過河搭橋,一路護送我,我才能平安到達這裏。”
老者接著問道:“既然有徒弟,為什麽不同時一起來?”他招唿道:“快進來吧,我家裏有地方供你們休息。”三藏迴頭叫喊道:“徒弟們,快來這邊。”
行者向來性子急躁,八戒生來便行事粗魯,沙僧也是個莽撞的人。這三人聽到師父唿喚,連忙牽著馬、挑著擔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像一陣風一樣闖進屋裏。那老者見了,嚇得跌倒在地,口中連連驚唿:“妖怪來了!妖怪來了!”三藏趕緊扶起他說:“施主別怕,他們不是妖怪,而是我的徒弟。”老者顫抖著聲音說道:“這麽英俊的師父,怎麽找了這樣醜陋的徒弟啊!”三藏迴答說:“他們雖然相貌不佳,但卻有降龍伏虎、捉怪擒妖的本領。”老者半信半疑地扶著唐僧慢慢前行。
與此同時,那三個兇狠的家夥已經衝進了廳房裏,拴好了馬匹,放下了行李。原來廳中有幾個和尚正在念經,八戒撅著長嘴,大聲嗬斥道:“那個和尚,你們念的是什麽經?”
那些和尚,聽到有人發問,突然抬起頭來,仔細打量著眼前的陌生人。他們看到孫悟空身材矮小,嘴巴寬大,耳朵也特別大;豬八戒則長得十分肥胖,背寬肩闊,聲音響亮得像打雷一樣。而沙僧的相貌更是奇特,讓人覺得有些恐怖。廳堂裏的眾多僧人都被嚇得不輕,沒有一個不感到害怕的。闍黎仍然在念著經文,但班首卻已經停止了教導。他們顧不得敲鍾打鼓,甚至連佛像都丟在了一邊。大家一起吹滅了燈燭,使得整個場麵變得混亂不堪。和尚們驚恐地四處逃竄,有的跌倒在地,有的爬行前進,根本無法跨越門檻。他們的腦袋相互碰撞,就像倒下的葫蘆架子一般。原本清淨莊嚴的道場,此刻卻變成了一場鬧劇。這兄弟三人看到那些人驚慌失措、狼狽不堪的樣子,不禁鼓掌大笑起來。那些和尚更加恐懼,紛紛跪地磕頭,隻顧著逃命,很快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三藏急忙攙扶著那老者,一同走向廳堂,但見裏麵漆黑一片,沒有一絲光亮。那三個徒弟卻依舊嘻嘻哈哈地笑著,仿佛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唐僧見狀,不禁怒罵道:“你們這些家夥,真是太不像話了!我每天都在教導你們,提醒你們要遵守規矩,可你們卻如此放縱自己,簡直就是無法無天!古人說過:‘不用教育就能做到善良,這樣的人不是聖人是什麽!經過教育才能變得善良,這樣的人不是賢人是什麽!即使接受了教育還是不能做到善良,這樣的人不是愚人是什麽!’你們如此胡鬧,簡直就是最愚蠢、最低劣的行為!進了門不知道分寸,嚇壞了老施主,嚇跑了念經的僧人,把人家的好事都給搞砸了,這不是給我抹黑嗎?”一番訓斥下來,三個徒弟都嚇得不敢迴話。直到這時,那老者才相信他們真的是唐僧的徒弟,趕忙迴頭行禮道歉道:“老爺啊,別生氣,沒出什麽大問題,剛才隻是關燈準備結束法事罷了。”
八戒一聽,立刻嚷嚷道:“既然已經結束了,那就趕緊擺上豐盛的齋飯吧,我們吃飽了好睡覺。”老者聽後,連忙喊道:“快掌燈!快掌燈!”家裏的人聽到這話,都感到十分驚訝,紛紛議論道:“廳裏正在念經,點了那麽多香燭,怎麽突然又叫掌燈呢?”
幾個僮仆聽到動靜出來查看,發現周圍黑洞洞的一片,於是趕緊點燃火把和燈籠,一同簇擁而來。然而,他們突然抬頭看到八戒和沙僧,嚇得連忙丟掉火把,迅速轉身關上了中門,並往屋內喊道:“妖怪來了!妖怪來了!”
行者見狀,不緊不慢地拿起火把,點亮燈燭,然後扯過一張交椅,請唐僧坐下。他自己則與八戒、沙僧一起坐在兩旁,而那位老者則坐在前麵。
正當眾人坐定之時,隻聽見屋內門開之處,又走出一位老者,拄著拐杖,語氣焦急地問道:“是什麽邪魔,竟敢在這漆黑的夜晚闖入我家?”
坐在前麵的老者急忙站起身,快步走到屏門後解釋道:“哥哥不要驚慌,並非邪魔,而是來自東土大唐的取經羅漢。雖然這些徒弟們相貌看起來有些兇狠,但實際上都是善良之人。”
聽了這話,那位老者才放下手中的拐杖,向他們四人行了個禮。行禮完畢,他也坐在了麵前,吩咐道:“快給客人們上茶,準備齋飯。”接連喊了幾聲,幾個僮仆卻都戰戰兢兢,不敢上前。
八戒心裏好奇,實在按捺不住,便開口詢問:“老人家,您這是怎麽個情況啊?為啥要兩邊來迴跑呢?”老者趕忙迴答:“我這是讓他們準備齋飯去了,好供奉給幾位老爺享用。”八戒一聽,忙追問:“需要幾個人來服侍我們呢?”老者應道:“八個人。”八戒聽了,又繼續問:“這八個人是專門服侍誰的呀?”老者笑道:“當然是你們四位啦。”八戒不樂意了,嘟囔著:“那白淨麵皮的師父,一個人服侍就行了;像我這樣毛臉雷公嘴的,兩個就足夠了;至於那一臉晦氣樣兒的,就得八個;而我嘛,至少得二十個才勉強夠用。”老者聽後,恍然大悟地說道:“這麽說來,想必是您的食量比較大吧。”
八戒得意洋洋地迴答:“還說得過去。”老者連連點頭,表示理解:“原來如此,明白了。”接著,他高聲唿喊起來,七大八小的,很快就叫出了三四十個人來。
那和尚和老者有說有笑地交談著,眾人這才放下心來。他們趕緊在上方擺好了一張桌子,請唐僧入座;又在兩側各擺了三張桌子,邀請其他三人坐下;而前方則擺放了一張桌子,供兩位老者使用。接著,他們迅速擺上了各種素食水果和蔬菜,隨後是麵食、米飯、小吃和粉湯,一切都排列得整整齊齊。
唐長老拿起筷子後,首先念起了一卷《啟齋經》。然而,豬八戒由於饑餓難耐,迫不及待地拿起紅漆木碗,將一碗白米飯猛地倒入口中,迅速吞咽下去。一旁的小孩驚訝地說道:“這位老爺真是沒有計劃,竟然不用蒸籠蒸饅頭,而是直接將米飯倒入碗中,這樣豈不是會弄髒衣服嗎?”八戒笑著迴答道:“我沒有用蒸籠,已經吃完了。”小孩疑惑地問道:“你還沒有動口,怎麽就吃完了呢?”八戒得意地笑道:“你們這些孩子可不要說謊!我明明已經吃了,如果你們不相信,可以再給我一些食物看看。”
那些小的們,又趕忙端了碗,滿滿地盛了一碗遞給八戒。這呆子晃了一晃,又將那一大碗食物倒入了口中。周圍的僮仆們見狀都驚歎道:“爺爺啊!您這喉嚨真是‘磨磚砌成的’,光滑無比,食物一下就滑下去了!”此時唐僧一卷經文尚未念完,而八戒已經吃完五、六碗了。然後他才開始和大家一起拿起筷子,一同享用齋飯。這呆子不管是米飯還是麵食,或者是水果零食,一概都是胡亂往嘴裏塞,一邊吃還一邊叫嚷著要加飯。但漸漸地,送飯的人就不再出現了。
孫悟空喊道:“賢弟,少吃一些吧。總比在山凹裏餓著肚子好,能勉強吃飽就行了。”豬八戒反駁道:“哼,你這副嘴臉!俗話說:‘齋僧不飽,不如活埋’呢。”孫悟空教訓道:“收拾餐具,別理他!”
兩位老人恭敬地彎下腰說道:“不敢隱瞞老爺,白天的時候我們並不害怕,像這位大肚長老,我們可以供養一百多人。隻是到了晚上,收拾完剩餘的飯菜後,隻剩下一石麵飯、五鬥米飯和幾張桌子的素食。本來打算邀請幾位親戚鄰居和眾僧一起分享,但沒想到你們突然來了,嚇得眾僧都跑了,連親戚鄰居也沒來得及邀請,全部都用來招待你們了。如果還不夠吃,可以再讓他們蒸一些。”八戒連忙說:“再蒸些,再蒸些!”說完,便開始收拾餐具和桌椅。
唐僧站起身來,感謝他們的款待。然後問道:“老施主,您貴姓?”老人迴答說:“姓陳。”唐僧雙手合十說:“這可真是我的本家啊。”老人驚訝地問:“老爺也姓陳?”唐僧點頭道:“是的,我的俗家也姓陳。請問剛才你們做的是什麽齋事?”八戒笑著說:“師父問這個幹什麽!難道不知道嗎?肯定是‘青苗齋’‘平安齋’‘了場齋’之類的吧。”
老者連連擺手,說道:“不是,不是。”三藏又趕忙追問:“那究竟是為何呢?”老者緩緩道:“是一場‘預修亡齋’。”八戒聽後,笑得前仰後合,差點摔倒在地,說道:“公公,你可真是沒有眼力啊!我們是扯謊架橋、哄人的大王,你怎麽能被這謊話所哄騙呢!和尚家怎麽會不知道齋事呢?隻有‘預修寄庫齋’和‘預修填還齋’,哪裏有什麽‘預修亡齋’啊?你家裏又沒有人去世,做什麽亡齋呢?”
行者聞言,心中暗自高興,心想這呆子這次倒是聰明了些。他向那二位欠身說道:“老公公,你確實是說錯了。什麽叫作‘預修亡齋’呢?”那二位也欠身迴答道:“你們既然是去取經,為何不走正路,卻來到了我這裏呢?”行者說道:“我們走的確實是正路,隻是看到有一股水擋住了去路,無法渡過;又聽到了鼓鈸之聲,所以特地前來府上借宿。”老者問道:“你們到水邊的時候,可曾看到了什麽?”
行者說道:“我隻看到一麵石碑,上麵寫著‘通天河’三個字,下麵寫著‘徑過八百裏,亙古少人行’十個字,再沒有別的東西了。”老者迴答道:“再往岸上走走,距離那碑記大約隻有一裏左右,有一座靈感大王廟,你難道沒有看見嗎?”行者迴答說:“沒有看到。請公公給我講講,什麽是靈感呢?”那兩個老者一起流淚說道:“老爺啊!那大王:
能夠感應一方,興建廟宇,威名遠揚,千裏之內都能庇佑黎民百姓。年年在村莊上降下甘露,歲歲在村中落下祥瑞的雲彩。”
行者說道:“降下甘露,落下慶雲,這也是很好的事情,你們卻這樣傷心煩惱,這是為什麽呢?”那老者跺腳捶胸,長歎一聲說道:“老爺啊!
雖然他有很多恩德,但也有怨恨,縱然他慈愛賢惠,卻也會傷人。隻因為他要吃童男童女,就不是一個光明正直的神靈。”
行者問道:“可是要吃童男童女?”老者點頭道:“正是。”行者又問:“想必今年輪到你家了?”老者悲歎道:“今年正到舍下。我們這裏,有百家人家居住。此處屬車遲國元會縣所管,喚作陳家莊。這大王一年一次祭賽,要一個童男,一個童女,還要豬羊牲醴供獻他。他一頓吃了,便保我們風調雨順;若不祭賽,就會降禍生災。”行者接著問:“你府上有幾位令郎?”老者捶胸頓足道:“可憐!可憐!說什麽令郎,真是羞殺我等!這個是我舍弟,名喚陳清。老拙叫作陳澄。我今年六十三歲,他今年五十八歲,兒女之事上都頗為艱難。我五十歲上還沒兒子,親友們勸我納了一妾,沒奈何,尋下一房,生得一女。今年才交八歲,取名喚作一秤金。”
八戒聽聞老者所言,不禁好奇地問道:“好貴的名字啊!為何叫作一秤金呢?”老者微笑著解釋道:“我因兒女之事頗為艱難,故而修橋補路,建寺立塔,布施齋僧,為此有一本賬目。在那裏使用三兩,又在那裏使用五兩;待到女兒出生之年,恰好使用了三十斤黃金。三十斤即為一秤,因此喚作一秤金。”
行者聽後,又問道:“那是哪個的兒子呢?”老者迴答道:“舍弟有個兒子,也是偏房所生,今年七歲了,取名喚作陳關保。”行者接著問道:“為何取此名呢?”老者繼續說道:“家下供養著關聖爺爺,因在關爺之位下求得這個兒子,故而取名為關保。我兄弟二人,年歲已過百二,隻得這兩個人種,不想此次輪次到我家祭賽,所以不敢不獻。因此,父子之情難以割舍,先為孩兒做個超生道場。所以說‘預修亡齋’,便是如此。”
三藏聽聞此言,眼眶泛紅,淚水止不住地順著臉頰滑落,悲歎道:“這正是古人所說:‘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行者見狀,笑著說道:“待我再問問他。老公公,你府上有多少家產呢?”兩位老者迴答道:“還算有些家業,水田有四五十頃,旱田有六七十頃,草場有八九十處;水黃牛有二三百頭,驢馬有三二十匹,豬羊雞鵝更是數不勝數。家中也有吃不完的陳糧,穿不完的衣服。家財產業,也都數得過來。”行者說道:“你有如此豐厚的家業,也算是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吧。”老者反問道:“你從何看出我省儉?”行者迴答道:“既然你有這麽多家私,為何舍不得用五十兩銀子買一個童男,一百兩銀子買一個童女,總共不過二百兩銀子,就可以留下自己的親生兒女,豈不是更好?”
二老眼中含淚,悲聲道:“老爺!你有所不知啊。那大王甚是靈驗,常常來我們這人家中走動。”行者聽聞,忙問道:“他來走動時,你們可曾看見他是何模樣?身形有幾多長短?”二老搖頭道:“並未見其身形,隻是聞到一陣香風,便知是大王爺爺來了,我們急忙滿鬥焚香,老少皆望風下拜。他對我們這人家的事情,無論是匙大碗小,他都了如指掌。就連老幼的生辰八字,他也都記得清清楚楚。他隻要親生兒女,才會受用。莫說二三百兩銀子無處可買,就算是幾千萬兩,也難以買到這般一模一樣同年同月的兒女啊。”
行者說道:“原來竟是如此。也罷,也罷,你且將你家令郎抱出來,讓我瞧瞧。”那陳清急忙進入屋內,把關保兒抱出廳上,放置在燈前。小孩兒哪裏知曉生死之事,兩隻小手籠著袖子,裏麵裝滿了果子,蹦蹦跳跳,吃著果子玩耍。行者見此情景,默默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化作了關保兒的模樣。兩個小孩兒,手攙著手,在燈前歡快地跳舞,嚇得那老者趕忙跪在唐僧麵前說道:“老爺,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這位老爺剛剛說話,怎麽就變成了我兒子的模樣,叫他一聲,兩人竟然一起答應一起走動!這可是折損了我們的壽命啊!請老爺現出本相,請現出本相吧!”
行者用手抹了一把臉,恢複了本來的麵貌。那老者跪在地上說道:“老爺原來有這般神通。”行者笑著問道:“可與你兒子相像?”老者迴答道:“像,像,像極了!果然是一般的嘴臉、一般的聲音、一般的衣服、一般的高矮。”行者說道:“你還沒仔細看呢。取秤來稱一稱,看看是否與他一般輕重。”
老者連連點頭道:“是,是,是;是一般重。”行者又問道:“似這等可祭賽得過麽?”老者趕忙應道:“忒好!忒好!祭得過了!”
行者看著那孩子,說道:“我今替這個孩兒性命,留下你家香煙後代,我去祭賽那大王去也。”那陳清一聽,連忙跪地磕頭,感激涕零地說道:“老爺果若慈悲替得,我送白銀一千兩,與唐老爺做盤纏往西天去。”行者卻笑道:“就不謝謝老孫?”老者忙道:“你已替祭,沒了你也。”行者疑惑地問道:“怎的得沒了?”老者迴答道:“那大王吃了。”行者一聽,不禁大笑起來:“他敢吃我?”老者說道:“不吃你,好道嫌腥。”行者卻不以為意,笑著說:“任從天命。吃了我,是我的命短;不吃,是我的造化。我與你祭賽去。”
那陳清隻顧著磕頭相謝,還滿口答應送銀五百兩。然而,陳澄卻既不磕頭,也不說謝,隻是倚靠著那扇屏門,悲痛地哭泣著。行者察覺到了這一情況,走上前去,扯住陳澄說道:“老大,你既不答應我,也不感謝我,想必是舍不得你的女兒吧?”陳澄這才跪下,說道:“正是,我實在舍不得。承蒙老爺的盛情,能夠救替我的侄子,我已經感激不盡了。隻是我老來得子,隻有這一個女兒,若是我死了,她必定會哭得痛不欲生,我又怎麽舍得呢!”
行者聽了,說道:“你快去蒸上五鬥米的飯,準備一些好的素菜,給我的長嘴師父吃。讓他變作你的女兒,我和我的兄弟一同去祭賽。這樣也算是行了個陰騭,能夠救你兩個兒女性命,你覺得如何?”
那八戒聽聞此言,心中不禁大驚失色,連忙說道:“哥哥,你這是要弄出什麽花樣來,全然不顧我的死活,竟然還想攀扯我。”行者迴應道:“賢弟啊,常言道:‘雞兒不吃無工之食。’你我二人進門後,承蒙人家盛情款待,你還嚷嚷著吃不飽,如今為何不幫人家排憂解難呢?”八戒嘟囔著:“哥啊,你倒是會變化,可我卻不會呀。”行者笑著說:“你也有三十六般變化的本領,怎會說不會呢?”
此時,唐僧也開口說道:“悟能,你師兄所言極是,處理得非常得當。常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一來可以報答人家的深情厚誼,二來也可為自己積累陰德。況且,這涼爽的夜晚也無事可做,你兄弟二人就去耍耍吧。”八戒卻麵露難色,說道:“你看師父說的這話!我隻會變山、變樹、變石頭、變癩象、變水牛、變大胖漢之類的,若要變小女兒,那可就有些困難了。”行者不以為然地說:“老大,你別信他的話,快把你家女兒抱出來看看。”
那陳澄心急火燎地奔入屋內,抱出一秤金孩兒,來到了廳上。一時間,一家子老小,不論妻妾還是內外,紛紛出來磕頭禮拜,口中隻祈求能救孩兒性命。隻見那女兒頭上戴著一個八寶垂珠的花翠箍,璀璨奪目;身上穿著一件紅閃黃的紵絲襖,豔麗非凡;外麵罩著一件官綠緞子棋盤領的披風,增添了幾分貴氣;腰間係著一條大紅花絹裙,隨風飄動;腳下踏著一雙蝦蟆頭淺紅紵絲鞋,小巧可愛;腿上還係著兩隻綃金膝褲兒,更顯精致。她也正袖著果子,吃得津津有味。
行者見狀,連忙說道:“八戒,這就是那女孩兒。你快變作她的模樣,我們好去祭賽。”八戒卻麵露難色,說道:“哥呀,這女孩兒如此小巧俊秀,我怎生變得像她?”行者一聽,怒喝道:“快些變!莫要討打!”八戒頓時慌了神,連忙說道:“哥哥莫要打我,等我變了看看。”
隻見那呆子念動咒語,把頭搖了幾搖,叫道:“變!”真個變過頭來,但見其麵貌已如女孩般秀麗,隻是肚子圓滾滾的,身材肥胖,一點都沒有女孩子的樣子。行者見狀,忍不住笑道:“再變一變!”八戒苦著臉說道:“隨你怎麽打吧!我已經盡力了,實在變不過來了,怎麽辦呢?”行者說:“難道變成了一個丫頭的頭,卻是和尚的身子?這樣不男不女的,可如何是好?你可以布起罡來試試。”
於是八戒依言布起罡來,行者又對著他吹了一口仙氣,果然,八戒的身體瞬間變化,變得和那孩兒一模一樣。行者滿意地對兩位老者說:“你們帶著家人和孩子快進去吧,千萬別弄錯了。一會兒我們倆偷懶玩耍,偷偷溜進去,怕到時候難以辨認。你們要給好孩子好吃的,別讓他們哭鬧;要是被妖怪發現了,走漏了風聲,可就麻煩了。我們兩個先去玩玩啦!”
好個大聖,他叮囑沙僧一定要守護好唐僧後,自己搖身一變成為了陳關保,而八戒則變成了一秤金。兩人都裝扮妥當之後,便開始詢問如何供奉他們。大聖笑著說:“是要捆綁著送去,還是綁起來呢?或者是蒸熟了送過去,亦或是剁碎了再送去?”八戒聽了連忙擺手道:“哥哥,別捉弄我了。我可沒有這樣的本事啊。”老者趕忙說道:“不敢,不敢!隻是想用兩個紅漆丹盤,請兩位坐在盤內,然後放在桌上,讓兩個年輕後生抬一張桌子,將你們抬上廟宇。”
行者點頭表示同意,並說道:“好,好,好!快把盤子拿出來吧,我們試試看。”於是老者迅速拿出了兩個丹盤。行者和八戒坐在上麵,四個後生抬起兩張桌子,在天井裏走了幾步,又抬迴到大堂之上。行者高興地說道:“八戒,像這樣走走玩玩,我們也算是上台盤的和尚啦。”八戒卻有些擔憂地迴答:“如果隻是抬來抬去,一直抬到天亮,我倒也不害怕;但要是真的被抬到廟裏,恐怕就會被吃掉了,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啊!”
行者道:“你隻看著我。如果妖怪要吃我,你就趕緊逃走。”八戒道:“不知道妖怪會怎樣吃人呢?如果先吃童男,我還能趁機逃跑;但要是先吃童女,我可怎麽辦?”老者道:“每年祭祀的時候,我們村裏有膽子大的人,躲在廟後麵或者供桌下麵,看到過妖怪先吃童男,再吃童女。”
八戒道:“真是幸運啊!”兄弟倆正在談論,突然聽到外麵傳來喧鬧的鑼鼓聲和明亮的燈光,同莊的眾人打開前門,喊道:“把童男童女抬出來!”
隻見那老者哭得悲痛欲絕,而那四個年輕人則將他們二人抬了出去。
究竟他們的命運將會如何呢?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