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行者一個筋鬥跳將起來,嚇得那觀音院裏的大小和尚、頭陀、幸童、道人等人,一個個朝天禮拜道:“爺爺啊!原來是騰雲駕霧的神聖下凡!怪不得火不能傷他!都怪我這個沒眼力見的老家夥,用心險惡,今天反而害了自己!”三藏說道:“各位請起來吧,不用悔恨了。這次去找迴袈裟,一切就都好了;隻是擔心找不到,我的徒弟脾氣有些暴躁,你們的性命恐怕難保,可能一個人都逃不掉。”眾僧人聽到這話,一個個提心吊膽,向天祈禱,隻求能找迴袈裟,保住各自的性命。


    卻說孫大聖飛到空中,把腰扭了一扭,很快就來到了黑風山上。停下雲頭,仔細一看,果然是一座好山。況且正趕上春天,各種花朵盛開,樹木蔥蘢,景色十分迷人。


    隻見四周山穀眾多,水流競相流淌,山峰陡峭,景色秀美。鳥兒啼叫著,但是看不到人影,花兒飄落了,樹木依然散發著香氣。雨後天空和青色的石壁相連,顯得濕潤清新,微風吹來,鬆樹卷曲著翠綠的屏障。山上的野草生長,野花盛開,懸崖峭壁險峻壯觀;薜荔和綠蘿生長,美麗的樹木矗立,峻嶺和平坦的山崗交錯。如果沒有遇到隱士,又怎麽能找到樵夫呢?溪邊有兩隻仙鶴飲水,石頭上有野生的猴子瘋狂地玩耍。高高聳立的螺螄堆積成黛色,巍峨的山巒擁抱著翠綠,擺弄著山間的霧氣。


    孫悟空正在觀賞山景時,忽然聽到芳草坡前麵有人說話。他輕輕腳步潛行,隱藏在石崖下麵,偷偷觀察。原來有三個妖怪坐在地上:為首的是一個黑臉大漢,左邊是一個道士,右邊是一個穿白色衣服的秀才。他們正在那裏高談闊論。談論的是煉丹的方法,如立鼎安爐、摶砂煉汞、白雪黃芽等,都是些旁門左道的法術。正當談論到中間的時候,那個黑臉大漢笑著說:“後天是我的生日,你們兩位可以來參加嗎?”白衣秀士迴答:“每年都會給大王祝壽,今年怎麽會不來呢?”


    黑漢道:“我昨夜得了一件寶貝,名叫錦襴佛衣,確實是件好玩的東西。我明天就用它來慶祝生日,大擺宴席,邀請各山道士,共同慶賀這件佛衣,就叫做‘佛衣會’怎麽樣?”道人笑著說:“好啊,好啊,好啊!我明天先過來給你祝壽,後天再過來參加宴會。”


    行者聽到他們談論佛衣,心想肯定就是自己的那件寶貝。他心中大怒,忍不住跳出來,雙手舉起金箍棒,高聲喊道:“你們這些可惡的妖怪!竟然偷走了我的袈裟,還要舉辦什麽‘佛衣會’,趕快還給我!”大喊一聲:“別跑!”輪起金箍棒,朝著黑漢打去。嚇得那黑漢化作一陣風逃走了,道人也駕著雲逃跑了。隻有那個白衣秀才,被行者一棒打死。行者把屍體拖過來一看,原來是一條白花蛇怪。他幹脆提起蛇怪,摔成五七段,然後徑直進入深山,尋找那個黑漢。


    轉過尖峰,抹過峻嶺,又看見陡峭懸崖前,聳立著一座洞府,隻見那:


    煙霞繚繞,鬆柏蔥鬱。煙霞渺渺籠罩著門戶,鬆柏森森環繞著屋舍。石橋踏著枯樹,山峰之巔纏繞著薜荔和女蘿。鳥兒口銜紅花蕊飛來雲霧山穀,麋鹿踐踏芬芳花叢登上石台階。那門前時常催促花朵開放,微風送來陣陣花香。臨近堤岸的綠柳間傳來黃鸝清脆鳴啼,靠近岸邊的豔麗桃花翻動粉色蝴蝶翅膀。盡管曠野並不值得誇讚,卻勝過蓬萊山腳下景色。


    孫悟空來到門前,又看見那兩扇緊閉的石門。門上有一塊橫石板,上麵清楚地寫著六個大字:“黑風山黑風洞”。隨即揮舞金箍棒大聲喊道:“開門!”裏麵有守門的小妖怪打開門走出來,問道:“你是什麽人,竟敢敲擊我們的仙洞?”孫悟空大罵道:“你這個該死的畜生!這是什麽地方,竟敢自稱仙洞!‘仙’字也是你能叫的?趕緊進去稟報你們那個黑漢,讓他快快把老爺我的袈裟交出來,否則我要了你全家性命!”


    小妖神色匆匆,一路小跑至內室,驚慌失措地稟報:“大王!‘佛衣會’恐怕無法舉行了!門外有一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前來討要袈裟!”那黑漢被行者在芳草坡前一路追趕,好不容易才關上了門,屁股還沒坐熱。又聽到這番話,心中不禁暗想道:“這家夥不知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如此無禮,竟敢在我的門前大聲叫嚷!”於是下令:“取我的披掛來。”隨即整理好衣物,手持一杆黑纓槍,大步流星地走出門來。而那行者則機靈地閃在門外,緊緊握著手中的鐵棒,瞪大雙眼仔細觀察。隻見那妖怪果然生得兇惡異常:


    他頭戴碗子般的鐵盔,在火光的映照下閃耀著漆黑色的光芒;身上穿著烏金打造的鎧甲,顯得格外輝煌耀眼。皂羅袍覆蓋在他的身上,風兜袖隨風飄動;黑綠絲絛穗襴長長的,增添了幾分威嚴。他手中緊握著一杆黑纓槍,槍尖閃爍著寒光;腳下踏著一雙烏皮靴,步伐穩健有力。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眼睛,金睛閃耀如閃電,讓人不寒而栗。毫無疑問,他正是這山中的霸主——黑風王。


    行者心中暗自好笑:“這家夥真像個燒窯的,又像個挖煤的,沒有一點分別!想必是在這裏以刷炭為生,不然怎麽會這般渾身烏黑?”那怪卻突然厲聲高叫起來:“你是哪裏來的和尚,竟敢在我這裏如此放肆?”行者手握鐵棒,徑直衝到那怪麵前,大喝一聲:“少廢話!快把你老外公的袈裟還迴來!”那怪也不甘示弱,大聲說道:“你是哪個寺廟的和尚?你的袈裟在何處丟失的,竟敢來我這裏索要?”行者迴答道:“我的袈裟,原本放在直北觀音院後方丈裏。隻因那院裏失了火,你這妖怪,趁亂打劫,將它盜了去,還打算舉辦什麽‘佛衣會’來慶壽,你怎敢抵賴?快快還我,否則我就推倒黑風山,踏平黑風洞,把你這一洞的妖怪,全都碾成粉末!”


    那怪聽了,不禁嗬嗬冷笑起來:“你這不知死活的東西!原來昨夜那場火是你放的!你在那方丈屋上,肆意行兇,還招來大風,我不過是拿了一件袈裟罷了,你能奈我何!你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姓甚名誰?有多大的本事,竟敢如此大言不慚!”


    行者聽了,心中大怒,但還是強忍著怒氣說道:“你這妖怪,連你孫外公都不認識了嗎!你孫外公乃是大唐上國駕前禦弟三藏法師的徒弟,姓孫,名悟空行者。若問老孫的手段,說出來怕嚇死你!”


    那怪卻不以為意,輕蔑地說道:“我可不曾見過你,有什麽手段,說來聽聽。”


    行者冷笑道:“我兒,你站穩了,仔細聽好了!


    我自幼便神通廣大,手段高超,能夠隨風變化,逞顯英豪之姿。我一心養性修真,以日月為伴,隻為跳出輪迴,逃脫生死之命。


    我懷著一顆誠摯的心,曾四處訪道,最終在靈台山上尋得藥苗。那山上有一位老仙長,他的壽年高達十萬八千歲。我有幸拜他為師,他為我指明了長生之路。


    他告訴我,身內自有丹藥,若在外邊采取,隻是徒勞無功。我得傳大品天仙訣,然而若無根本,實在難以修煉。於是,我迴光內照,寧心靜坐,使身中日月坎離相交。我萬事不思,隻求寡欲,保持六根清淨,使身體堅固牢實。


    如此修煉,返老還童並非難事,超凡入聖之路也不再遙遠。經過三年的修煉,我已成就無漏仙體,不再與俗輩一同受苦。我曾在十洲三島遊玩嬉戲,也曾在海角天涯輾轉一番。


    如今,我已活了三百多歲,卻仍不得飛升上九霄。好在我下海降龍,獲得了一件真寶貝,那便是金箍棒。


    在那花果山前,我乃群妖之首,水簾洞中,聚積著眾多妖怪。玉皇大帝傳下宣詔,封我為齊天極品高。我曾幾番大鬧靈霄殿,數次偷取王母娘娘的蟠桃。天兵十萬前來降我,層層密密布滿了槍刀。我戰退了天王,使其歸迴上界,哪吒也負傷疼痛領兵而逃。顯聖真君雖能變化,老孫卻與他硬賭,最終不分勝負。道祖觀音和玉帝一同在南天門上觀看降妖之戰。然而,卻被老君相助一陣,二郎神將我擒獲帶到天曹。他們將我的身體綁在降妖柱上,即刻命令神兵斬下我的首級。刀砍錘敲都無法傷害我,又下令用雷打火來燒我。老孫其實有非凡的手段,全然不懼怕分毫。他們將我送入老君的煉丹爐中,用六丁神火慢慢煎熬。日子滿了,我跳出煉丹爐,手持鐵棒繞著天空奔跑。我縱橫天地,無所阻擋,在三十三天大鬧了一番。我佛如來施展法力,用五行山壓住了我的腰。整整壓了我五百年,幸好遇到了唐僧從唐朝而來。如今我皈依正道,前往西方,轉而登上雷音寺拜見佛祖。你去乾坤四海打聽一下,我是曆代馳名的第一妖!


    那怪聽聞此言,不禁笑道:“你原來是那曾鬧天宮的弼馬溫麽?”行者最惱恨的便是別人叫他弼馬溫,聽見這一聲稱唿,心中頓時大怒。他怒喝道:“你這賊怪!偷了袈裟不還,反倒還敢傷我!休要逃走!吃我一棒!”那黑漢側身敏捷地躲過,迅速綽起長槍,劈手迎向行者。


    兩家在洞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如意金箍棒與黑纓長槍相互交錯,二人各逞剛強。行者分心劈臉刺去,那黑漢則著臂照頭還擊。這個橫丟陰棍,那個直撚急槍。白虎般的身姿爬出來探爪攻擊,黃龍般的身形臥道轉身躲避。雙方噴吐著彩霧,閃耀著毫光,兩個妖仙的實力不可小覷:一個是修正果的齊天聖,一個是成精的黑大王。這場在山裏的爭鬥,隻因袈裟而起,雙方各懷不良之心。


    他們你來我往,激戰正酣。行者憑借著靈活的身手和強大的力量,頻頻發動攻擊,試圖擊敗黑漢,奪迴袈裟。而黑漢也不甘示弱,施展出渾身解數,與行者展開殊死搏鬥。一時間,山洞中光芒四射,兵器相交之聲不絕於耳。


    那怪與行者激烈地鬥了十數迴合,竟然不分勝負。漸漸地,紅日高懸當午,那黑漢舉起長槍架住鐵棒,說道:“孫行者,我二人暫且收兵,等我進了膳食,再來與你賭鬥。”行者怒喝道:“你這孽畜,還敢自稱漢子?真正的好漢子,半日之間怎會就要吃飯?想我老孫在山根之下,整整被壓了五百餘年,也未曾嚐過些許湯水,又怎會感到饑餓?休要找借口!不許走!快還我袈裟,我才會讓你去吃飯!”那怪虛晃一槍,抽身撤入洞中,關閉了石門,將小怪收迴,隨後便安排筵宴,書寫請帖,邀請各山魔王前來慶會,暫且不提。


    卻說行者攻門不開,無奈之下也隻得返迴觀音院。那本寺的僧人已經將老和尚埋葬,此刻都在方丈裏服侍唐僧。早齋已經完畢,又擺上了午齋。正在那裏添湯換水之時,隻見行者從空中飄然降下,眾僧連忙行禮參拜,將他接入方丈,見到了三藏。


    三藏見悟空歸來,忙問道:“悟空,你可迴來了?袈裟怎麽樣了?”行者答道:“師父,已有了線索。還好不曾冤枉了這些和尚。原來是那黑風山的妖怪偷走了袈裟。老孫去暗中尋找,隻見他與一個白衣秀士和一個老道人坐在芳草坡前講話。那妖怪也是個不打自招的家夥,他忽然說出後天是他母親的難日,要邀請諸邪來做生日;昨晚得了一件錦襴佛衣,打算以此為壽,舉辦一場大宴,稱作‘慶賞佛衣會’。老孫衝到他麵前,打了一棍,那黑怪化作一陣風逃走了,道人也不見了蹤影,隻打死了那個白衣秀士,原來是一條白花蛇成精。我又急忙趕到他的洞口,叫他出來與我賭鬥。他已經承認是他拿了袈裟,我們大戰了半天,不分勝負。那妖怪迴洞後,卻要吃飯,關上了石門,害怕再戰不敢出來。老孫便先迴來看看師父,向您稟報這個消息。現在已經知道了袈裟的下落,不怕他不還給我們。”


    眾僧聽聞此言,紛紛合掌行禮,磕頭如搗蒜,口中齊聲念誦:“南無阿彌陀佛!今日終於尋得下落,我等方才有了性命啊!”行者說道:“你們先別高興得太早,我還沒有拿到袈裟,師父也還沒有出門呢。隻有等我拿到袈裟,讓師父安然無恙地出門,這才是你們的安樂之處;倘若稍有差池,老孫可不是好惹的!可有上好的茶飯供我師父享用?可有優質的草料喂養馬匹?”眾僧連忙滿口答應道:“有,有,有!絕對不曾有絲毫怠慢老爺。”三藏說道:“自從你離開這半日,我已經喝過三次茶湯,用過兩餐齋飯了。他們都不曾敢對我有絲毫怠慢。隻是你還需盡心盡力去尋迴袈裟。”


    行者說道:“莫要著急!既然已經有了下落,我定會拿住那廝,將原物歸還於你。你且放心,放心!”正說著,那上房院主又準備好了素齋,邀請孫老爺享用。行者吃了一些後,再次駕起祥雲,繼續去尋找。


    正在飛行途中,隻見一個小怪,左脅下夾著一個花梨木匣兒,從大路走來。行者猜測匣內必定有什麽重要的柬劄,於是舉起金箍棒,當頭一棒打下去,那小怪可憐得禁不起這一擊,瞬間就被打得像個肉餅一般。行者將其拖到路旁,揭開匣兒查看,果然是一封請帖。


    請帖上寫著:“侍生熊羆頓首拜,啟上大闡金池老上人丹房:屢次承蒙您的恩惠,我感激不盡。昨夜看到火災,我未能及時救護,想必仙機不會受到其他傷害。我偶然得到一件佛衣,想要舉辦一場雅會,特地準備了鮮花美酒,誠摯地邀請您前來欣賞。到時候,還請您千萬駕臨一敘。這是我的榮幸。提前兩天準備。”


    行者見此情形,不禁嗬嗬大笑起來:“那個老剝皮,死得真是一點兒也不冤枉!他原來與妖精勾結在一起!怪不得他能活到二百七十歲。想必是那個妖精傳授了他一些服氣的小法術,所以才有如此長壽。老孫還記得他的模樣,待我變作那和尚的樣子,到他洞裏去走一遭,看看我的袈裟放在何處。倘若能夠得手,直接拿迴,也省了不少力氣。”


    說罷,大聖念動咒語,迎著風搖身一變,果然就變得和那老和尚一模一樣。他藏好金箍棒,邁開大步,徑直來到洞口,高聲叫道:“開門!”那小妖打開門,見是這般模樣,急忙轉身稟報:“大王,金池長老來了。”那怪聽了,大驚失色:“我剛才才差小的去送請帖請他,這時候應該還沒到才對,他怎麽來得如此迅速?想必是小的沒有碰到他,一定是孫行者叫他來討要袈裟的。管事的,快把佛衣藏起來,千萬別讓他看見。”


    行者進了前門,抬頭一看,隻見那天井之中,鬆樹和竹子相互交錯,翠綠欲滴,桃花和李花爭奇鬥豔,花叢叢簇簇地開放著,蘭花香氣撲鼻,真是一個別有洞天的地方。他又看到二門上有一副對聯,寫道:“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行者心中暗想:“這家夥倒也是個脫俗離塵、知曉天命的妖怪。”他走進門裏,繼續向前走,來到三層門內,這裏到處都是畫棟雕梁,明亮的窗戶和彩色的門戶。隻見那個黑漢穿著黑色綠色相間的絲祆,外麵罩著一件鴉青色的花綾披風,頭戴一頂烏角軟巾,腳蹬一雙麂皮皂靴。見到行者進來,他整理好衣服,從台階上下來迎接說:“金池老友,好久不見啊!快請坐,請坐。”行者向他行禮後坐下,然後一起喝茶。喝完茶,那妖怪站起身來說:“我剛剛收到一封信,邀請後天聚會,沒想到老朋友今天就來了。”行者迴答說:“我本來是來拜訪您的,在路上偶然看到您的信,上麵寫著‘佛衣雅會’,所以急忙趕來,希望能參加這個聚會。”


    那怪笑道:“老友差矣。這袈裟本是唐僧的,他在你處住劄,你豈不曾看見,反來就我看看?”行者道:“貧僧借來,因夜晚還不曾展看,不期被大王取來。又被火燒了荒山,失落了家私。那唐僧的徒弟,又有些驍勇,亂忙中,四下裏都尋覓不見。原來是大王的洪福收來,故特來一見。”


    正講處,隻見有一個巡山的小妖,來報道:“大王,禍事了!下請書的小校,被孫行者打死在大路旁邊,他綽著經兒,變化作金池長老,來騙佛衣也!”那怪聞言,暗道:“我說那長老怎麽今日就來,又來得迅速,果然是他!”


    急縱身,迅速拿過槍來,就向行者刺去。行者反應敏捷,耳朵裏瞬間掣出金箍棒,現出了本相,架住了槍尖。兩人在中廳裏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從室內打到了天井,又從前門外一直打到了山頭。這場戰鬥比之前更加激烈,嚇得洞裏的群魔都心驚膽戰,家中的老幼也都嚇得魂飛魄散。


    那猴王膽大無比,竟敢冒充和尚,而這黑漢心思縝密,隱藏著佛衣。他們言語交鋒,機會巧妙,隨機應變,絲毫不差。袈裟想要見到卻沒有機會,寶貝玄妙微不可測。小怪尋找山頭時說出了禍事,老妖聽後發怒,顯露出強大的神威。


    孫悟空翻身打出黑風洞,與黑漢展開了槍棒之爭,以分辨是非。金箍棒架住長槍,發出響亮的聲音,長槍迎向鐵棒,閃耀著光輝。悟空的變化世間罕見,妖怪的神通也世上稀有。這個想要用佛衣來慶祝壽辰,那個得不到袈裟絕不善罷甘休。這場苦戰難以分出勝負,就算是活佛降臨也難以解圍。


    他兩個從洞口打上山頭,自山頭殺在雲外,吐霧噴風,飛沙走石,隻鬥到紅日沉西,不分勝敗。那怪道:“姓孫的,你且住了手。今日天晚,不好相持。你去,你去!待明早來,與你定個死活。”行者叫道:“兒子莫走!要戰便像個戰的,不可以天晚相推。”看他沒頭沒臉的,隻情使棍子打來,這黑漢又化陣清風,轉迴本洞,緊閉石門不出。


    行者卻無計策奈何,隻得也迴觀音院裏。按落雲頭,道聲“師父”。那三藏眼兒巴巴的,正望他哩。忽見到了麵前,甚喜;又見他手裏沒有袈裟,又懼;問道:“怎麽這番還不曾有袈裟來?”


    行者從袖子裏取出一張便簽遞給唐僧說:“師傅,那妖怪和這個死去的老剝皮原來是朋友。他派了一個小妖怪送來這個帖子,邀請他去參加''佛衣會''。老孫就把那個小妖怪打死,變成那個老和尚的樣子,進入他的洞穴,騙了一杯茶喝。本想向他討要袈裟看看,但他不肯拿出來。正在坐著的時候,突然被一個巡邏的妖怪發現了,走漏了風聲,他就和我打了起來。一直打到現在,不分勝負。他看到天黑了,就逃迴洞裏,緊緊關閉了石門。老孫沒辦法,隻好暫時先迴來了。”唐僧問道:“你的本事跟他相比怎麽樣?”行者迴答:“我也強不了多少,隻能打成平手。”


    唐僧剛看完便簽,又遞給那寺院的主持說:“你的師父難道也是妖精嗎?”


    那院主急忙跪在地上說道:“老爺啊,我的師傅確實是人類啊!隻是因為那黑大王修煉成人形,常常來到寺廟裏和我師傅講經論道,還傳授給我師傅一些養神服氣的法術,所以他們才會以朋友相稱啊。”行者笑著說:“這一夥和尚沒有什麽妖氣,他們一個個頭圓頂天,腳方踏地,隻是比俺老孫胖大一些罷了,肯定不是妖怪。你看那帖子上寫著‘侍生熊羆’,這家夥一定是個黑熊成精。”


    三藏疑惑地問:“我曾聽說古人說過:‘熊和猩猩相似。’它們都是野獸,怎麽能成精呢?”行者大笑道:“老孫也是野獸,現在不也成了齊天大聖嗎?和他有什麽區別?大概這世上所有有九個孔竅的生物,都有可能修煉成仙。”三藏又擔心地問:“你剛才說他的本事和你不相上下,你要怎樣才能戰勝他,取迴我的袈裟呢?”行者自信滿滿地迴答:“別擔心,別擔心,我自有辦法對付他。”


    正在商量的時候,一眾僧人端上來晚飯,邀請他們師徒一起享用。唐僧吩咐點上燈火,仍然迴到前殿禪堂休息。眾僧都靠著牆壁,搭建草棚,各自躺下睡覺,隻把後麵的方丈留給兩位院主居住。這時夜色寧靜,隻見:


    銀河閃耀,天空明淨。漫天繁星璀璨,水麵平靜無波。萬籟俱寂,千山寂靜無聲。溪邊漁火熄滅,高塔上佛燈昏暗。昨晚寺院裏鍾聲鼓聲響起,今晚卻傳來一片哭泣之聲。


    這一夜,唐僧在禪堂住宿。他心裏一直惦記著袈裟,根本無法安穩入睡。忽然,他翻身看到窗外天色漸亮,急忙起身喊道:“悟空,天亮了,快去尋找袈裟!”孫悟空一個跟頭跳了起來。這時,他看到眾僧已經站在一旁侍奉,準備好熱水和食物。孫悟空對他們說:“你們好好照顧我師父,老孫走了。”唐僧從床上下來,拉住孫悟空問道:“你要去哪裏?”


    行者說道:“我覺得這件事都是觀音菩薩的錯,她在這裏有一座禪院,接受了當地百姓的香火供奉,卻允許那個妖精在附近居住。我要去南海找她,跟她講講道理,讓她親自來向那妖精討要袈裟還給我們。”唐僧問道:“你這次去,什麽時候能迴來?”行者迴答:“時間短的話就在吃頓飯的功夫,時間長一點也就到中午,肯定能成功。那些和尚很好伺候,老孫走啦!”說完,行者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不一會兒,他已經來到了南海。他停下雲頭仔細觀察,隻見那裏:


    浩瀚無垠的大海,波濤洶湧,水勢連天。祥瑞的光芒籠罩著整個宇宙,吉祥的氣息映照在山川之間。層層疊起的雪浪咆哮著衝向青天雲霄,重重疊疊的煙波在白天裏翻滾不休。水花飛濺在四周的田野之上,海浪滾滾圍繞在周圍。水花飛濺如雷鳴般震撼,海浪翻滾似霹靂般響亮。暫且不說水勢如何,先來看看中央。五彩斑斕的山巒若隱若現。紅、黃、紫、黑、綠、藍六種色彩交相輝映。剛剛看到觀音的真實勝景,再來看看南海的洛迦山。好地方啊!山峰高聳入雲,山頂直插虛空。山中生長著各種奇花異草,美不勝收。微風拂過,搖動著寶樹,陽光映照下,金蓮綻放。觀音殿的瓦片閃耀著琉璃的光芒,潮音洞的大門鑲嵌著玳瑁。綠楊的陰影中鸚鵡學舌,紫竹林中孔雀鳴叫。羅紋石上,護法神威嚴莊重;瑪瑙灘前,木叉將軍威武雄壯。


    孫悟空觀賞不盡這奇異的景色,徑直按下雲頭,來到竹林之下。早有諸天神隻前來迎接,說道:“菩薩之前對眾人說大聖已經皈依正道,甚是宣揚。如今保護唐僧,怎麽會有空到這裏呢?”孫悟空迴答:“因為保護唐僧,路上遇到一件事,特意來拜見菩薩,請為我通報一下。”諸天神隻隨即前往洞口稟報。菩薩叫他們讓孫悟空進來。


    孫悟空依照禮節,來到寶蓮台下參拜。菩薩問道:“你來這裏有什麽事情?”孫悟空迴答:“我的師父路過你的禪院,你接受了人間的香火,卻容忍一隻黑熊精住在那裏,還縱容它偷走了我師父的袈裟,多次討要都不肯歸還,今天特地來向你討要。”


    菩薩一臉怒容,對孫悟空嗬斥道:“你這猴子,說話如此無禮!既然是那黑熊精偷走了你師父的袈裟,你為何跑來問我討要?還不是因為你這隻頑皮的猴子太過大膽,竟敢賣弄寶物,被那小人看見了,你卻又動起手來,喚風發火,燒毀了我的留雲下院,反而跑到我這裏撒野!”


    孫悟空聽到菩薩這麽說,心裏明白菩薩一定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於是趕忙行禮認錯:“菩薩,請原諒弟子的罪過,事實確實如您所說。隻是那妖怪不肯歸還袈裟,師父又要念緊箍咒懲罰我,我實在忍受不了頭痛欲裂,所以才前來懇請菩薩幫忙。希望菩薩大發慈悲,幫助我捉住那妖怪,取迴袈裟繼續西行取經。”


    菩薩皺著眉頭說道:“那怪物有很多神通,實力並不比你差。好吧,看在唐僧的麵子上,我就跟你走一趟吧。”


    孫悟空聽了,連連道謝並再次行禮。隨即邀請菩薩一同出門,兩人一起乘著祥雲,很快便來到了黑風山。他們從雲端降下,順著山路尋找妖怪的洞穴。


    正在行走間,忽然看見前方山坡上出現了一道人身影。隻見那道人手中端著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盤,盤中擺放著兩顆閃閃發光的仙丹。他步伐穩健地向前走著,似乎並未察覺到有人靠近。然而,就在這時,行者突然衝上前去,與道人撞了個滿懷。他迅速抽出金箍棒,毫不猶豫地朝道人頭部猛力一擊。刹那間,道人的腦袋被砸得粉碎,腦漿四溢,鮮血噴湧而出。


    菩薩見狀,大吃一驚,急忙喝止道:“你這個猴子,怎麽如此莽撞!他並沒有偷走你的袈裟,也不認識你,更沒有什麽深仇大恨,你為何要將他打死?”行者迴應道:“菩薩,你可能不了解情況。他可是那黑熊精的好友啊!昨天,他和一個白衣秀士一起坐在芳草坡前講學。後天就是那黑熊精的生日,他們受邀前來慶祝‘佛衣會’。今天他提前來給黑熊精祝壽,明天則正式參加‘佛衣會’。所以我一眼就能認出他。毫無疑問,他肯定是代表那妖怪前來送禮的。”菩薩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表示理解。她接著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罷了。”


    行者這才鬆開手,將那道人提起來仔細查看。原來,這道人竟然是一隻蒼狼所化。而在一旁的盤子底部,還刻有幾個字——“淩虛子製”。


    行者見了,笑得合不攏嘴:“真是太幸運了!老孫這次可是占了大便宜,菩薩也省了不少力氣。這妖怪自己送上門來,真是自投羅網啊。”菩薩好奇地問道:“悟空,這話是什麽意思呢?”行者神秘一笑,說道:“菩薩,我悟空有一個計策,叫做將計就計,不知道菩薩願不願意聽我的?”菩薩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行者接著說:“菩薩,您看這盤子裏有兩顆仙丹,就是我們送給那妖怪的見麵禮;而這盤子背麵刻著的四個字‘淩虛子製’,則是我們和那妖怪的聯絡暗號。如果菩薩願意聽從我的安排,我可以幫您出謀劃策,這樣既不需要發動戰爭,也不需要費力征戰,就能讓妖魔受到懲罰,同時找到佛衣。但要是菩薩不同意我的計劃,那我隻能向西走,把佛衣送給他們,而唐僧也會失去保護。”菩薩忍不住笑了起來:“這猴子真能說!”


    行者道:“不敢,倒是想到了一個主意。”菩薩說:“你這主意怎麽說?”行者道:“這盤子上刻著‘淩虛子製’,想必這道人就叫淩虛子。菩薩,你要是依我,就變成這個道人,我吃一粒這丹藥,再變一粒,稍微大一些。菩薩你就捧著這個盤子,拿著兩粒仙丹,去給那妖怪祝壽,把這粒大些的讓給那妖怪。等那妖怪一口吞下,老孫就趁機行事,他要是不肯交出佛衣,老孫就把他的肚腸也織成一件。”


    菩薩無奈,隻得點點頭。行者笑道:“怎麽樣?”這時菩薩便以廣大的慈悲心、無邊的法力和億萬化身,用心會意,以意會身,恍惚之間,變成了淩虛仙子:


    她身著鶴氅,仙風颯颯,身姿飄搖,仿佛要步入虛空。麵容蒼老如鬆柏,卻又有著超凡脫俗的秀色,古今無人能及。她來來去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卻又有著獨特的氣質。總之,她的一切都歸於一種法門,隻是為了隔開邪惡的身軀。


    行者凝視著眼前的景象,不禁感歎道:“妙啊!妙啊!這究竟是妖精還是菩薩呢?”菩薩微笑著迴答:“悟空,菩薩與妖精,其實隻在一念之間;若論其本質,皆屬虛無。”行者心中頓時恍然大悟,他轉過身,化作了一粒仙丹。


    這粒仙丹圓潤無比,沒有固定的形狀,散發著明亮的光芒,宛如圓明之境,沒有邊界。它由三三之數的勾漏之氣融合而成,又蘊含著六六之數的少翁之妙。仙丹的表麵閃爍著瓦鑠般的黃金焰,內部則綻放著牟尼珠般的白晝光。其外是鉛與汞的交融,這種奇妙的組合,絕非尋常人可以輕易衡量。


    行者變化的這顆仙丹,終究還是略大了一些。菩薩仔細端詳後,拿起那個玻璃盤兒,徑直走向妖洞門口。放眼望去,隻見那裏山崖幽深,峰嶺險峻,雲霧繚繞在山間;柏樹蒼鬱,鬆樹翠綠,清風在林間颯颯作響。


    崖深岫險,果真是妖邪出沒之地,人跡罕至;柏蒼鬆翠,也可成為仙真修隱之所,道情濃鬱。山巒之間有澗水,澗水之中有清泉,潺潺流水聲如咽鳴琴,足以洗淨雙耳;懸崖之上有鹿群,山林之中有仙鶴,幽幽仙籟之聲動問岑寂,亦可賞心悅目。這正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無邊垂惻隱。


    菩薩看罷,心中暗自欣喜道:“這孽畜占據了這座山洞,倒也有些道分。”因此心中已然有了幾分慈悲之意。


    菩薩走到洞口,隻見守洞的小妖們,大都認得菩薩,紛紛說道:“淩虛仙長來了。”一邊傳報,一邊接引菩薩進入洞中。那妖早已迎出二門,說道:“淩虛,有勞仙駕珍顧,蓬蓽生輝。”菩薩微笑著點了點頭,隨那妖進入洞中。隻見洞中布置得頗為雅致,石壁上刻著一些道家經文,案幾上擺放著一些法器。菩薩心中暗自讚歎,這妖倒也有些修行。


    菩薩微笑著說道:“小道敬獻一粒仙丹,可保大王千壽。”他二人恭敬地拜謝後,方才坐下,又繼續談論起昨日發生的事情。菩薩沒有迴答,而是連忙拿起丹盤說道:“大王,請看看小道的一點心意。”菩薩看準了一粒大的仙丹,推向那妖怪,說道:“願大王千壽!”那妖怪也推了一粒仙丹,遞給菩薩,說道:“願與淩虛子同享此福。”謙讓完畢,那妖怪剛要把仙丹咽下,那仙丹卻順著喉嚨一直滾了下去。妖怪立刻現出了原形,原來是一隻黑熊,它四肢著地,那妖怪翻滾著倒在地上。菩薩也現出了本相,向妖怪索要佛衣。行者早已從妖怪的鼻孔中鑽了出來。菩薩又擔心那妖怪會再次無禮,於是便把一個金箍兒,丟在了那妖怪的頭上。那妖怪站起來,提起長槍想要刺向菩薩,行者和菩薩早已飛到了空中,菩薩開始念起真言。那妖怪頓時感到頭痛欲裂,丟下了長槍,在地上滿地打滾。半空中的美猴王看到這一幕,不禁笑倒在地,平地上的黑熊怪則被滾得狼狽不堪。


    菩薩莊嚴地說道:“孽畜!你如今可願皈依?”那怪趕忙滿口應道:“我心願皈依,隻求菩薩饒我性命!”行者見狀,急切地說道:“菩薩,恐耽擱了工夫,不如讓我就此打死他!”菩薩急忙止住行者,說道:“休要傷他性命。我有用他之處。”行者疑惑地問道:“這樣的怪物,不打死他,反而留他在何處有用呢?”菩薩微笑著說道:“我那落伽山後,無人看管,我欲帶他去做個守山大神。”行者聽後,不禁笑道:“菩薩果然是救苦救難的慈尊,心懷慈悲,一靈不損。若是老孫有這樣的咒語,就念上他娘千遍!這般,便會有許多黑熊,都能被收服了!”


    卻說那怪在地上昏迷了許久,悠悠轉醒後,隻覺渾身疼痛難忍,公道難禁,隻得跪在地下,苦苦哀告道:“菩薩,請饒我性命,我願皈依正果!”


    菩薩身上散發著祥瑞的光芒,降臨此地。她再次為黑熊摩頂受戒,教導它拿起長槍,跟隨在自己左右。那黑熊原本的野心此刻終於安定下來,無窮的頑性也在此時收斂。菩薩吩咐道:“悟空,你迴去吧。要好好服侍唐僧,以後切不可再懈怠生事。”行者說道:“多謝菩薩遠道而來,弟子理應迴送。”菩薩迴答道:“不必相送。”行者這才雙手捧著袈裟,叩頭告別。菩薩也帶著熊羆,徑直返迴大海。


    有詩為證,


    祥光靄靄凝金像,萬道繽紛實可誇。


    普濟世人垂憫恤,遍觀法界現金蓮。


    今來多為傳經意,此去原無落點瑕。


    降怪成真歸大海,空門複得錦袈裟。


    詩中寫道:祥光靄靄凝聚在金像之上,萬道繽紛的光芒實在值得誇讚。菩薩普濟世人,心懷憐憫,遍觀法界,展現出金蓮的光輝。此次前來,多是為了傳經之意,此去原本就沒有留下任何瑕疵。降伏妖怪,使其成真,迴歸大海,空門又重新得到了錦袈裟。


    然而,不知後續事情究竟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擴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秘的小土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秘的小土豆並收藏西遊記擴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