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大有唐王降敕封,欽差玄奘問禪宗。


    堅心磨琢尋龍穴,著意修持上鷲峰。


    邊界遠遊多少國,雲山前度萬千重。


    自今別駕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卻說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與多官送出長安關外。那唐王身著龍袍,親自率領文武百官,為三藏送行。三藏法師騎在一匹白馬上,身後跟著眾多隨從和行李。他麵容慈祥,目光堅定,心中充滿了對佛法的虔誠和對取經之路的期待。


    一二日馬不停蹄,早至法門寺。法門寺位於長安以西,是一座曆史悠久、規模宏大的佛教寺廟。寺內建築宏偉,香火旺盛,是佛教信徒們的重要朝聖地之一。


    本寺住持上房長老,帶領眾僧有五百餘人,兩邊羅列,接至裏麵,相見獻茶。上房長老身穿袈裟,手持佛珠,親自帶領眾僧迎接三藏法師的到來。他麵容和藹,笑容可掬,對三藏法師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敬意。三藏法師也向長老和眾僧表示了感謝,並獻上了自己帶來的禮物。


    茶罷進齋。齋後不覺天晚。


    正是那:月影搖曳,星河璀璨,仿佛近在咫尺;明月皎潔,無半點塵埃。遠處傳來雁聲陣陣,鳴叫聲響徹雲霄;西鄰傳來砧韻聲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歸鳥棲息在枯樹上,禪僧們在蒲團上打坐,口中講著梵音。


    眾僧們在燈下議論著佛門的定旨,以及上西天取經的原由。有的說水遠山高,路途遙遠;有的說路上虎豹橫行,充滿危險;有的說峻嶺陡崖難以攀登,困難重重;有的說毒魔惡怪難以降服,充滿挑戰。三藏靜靜地聽著,閉口不言,隻是用手指著自己的心,點頭數次。眾僧們都不理解他的意思,於是合掌問道:“法師指心點頭,這是為何?”


    三藏迴答道:“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我曾在化生寺對佛設下洪誓大願,此心不可不盡。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使我們的佛法得以輪迴流轉,也願聖主的皇圖永遠穩固。”眾僧們聽了這番話,人人稱羨,個個宣揚,都齊聲讚歎道:“忠心赤膽的大闡法師!”對他的誇讚不絕於耳,隨後請法師入榻安睡。


    晨曦微露,天色尚早,又是那竹子輕輕敲打著將落的殘月,公雞高聲啼叫,喚醒了破曉的雲彩。寺廟中的眾僧紛紛起身,開始收拾茶水,準備早齋。玄奘法師也穿上了袈裟,前往正殿,在佛像前虔誠地禮拜,口中說道:“弟子陳玄奘,立誌前往西天取經。然而我肉眼凡胎,愚昧迷茫,無法識別活佛的真實形態。今日在此立誓:在路途中,逢廟必燒香,遇佛定拜佛,見塔就掃塔。但願我佛慈悲,早日顯現丈六金身,賜予真經,讓其流傳東土。”祝禱完畢,玄奘迴到方丈處用齋。齋飯過後,兩位隨從整理好了鞍馬,催促著加快行程。


    三藏法師走出山門,與眾僧辭別。眾僧心中不舍,一直送了十裏之遙,才含淚返迴。三藏法師於是徑直向西前行。此時正值季秋時節,隻見:水邊的浮萍和幾棵村木,葉子已經凋零,蘆花也變得細碎;幾棵楓楊樹的紅葉紛紛墜落。路途上煙雨蒙蒙,昔日的故人也稀少難見,隻有那黃色的菊花依然豔麗,山骨嶙峋,秋水寒冷,荷葉殘破,人也顯得憔悴。白色和紅色的蓼花在霜天中綻放,宛如雪花般飄落;落霞中,孤鶩獨自飛向長空。依稀可見黯淡的野雲飄蕩,玄鳥離去,賓鴻歸來,它們的叫聲在夜空中清脆而細碎。


    師徒幾人一路跋涉,曆經數日,終於抵達了鞏州城。鞏州城的官吏們早已在城門口等候多時,他們熱情地將師徒迎入城中,並安排他們在城中安歇。次日清晨,師徒們早早地起身,出城繼續前行。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曉行夜宿。經過兩三日的行程,他們來到了河州衛。這裏是大唐的山河邊界,鎮邊的總兵和當地的僧道們聽聞是欽差禦弟法師前往西方拜佛,無不恭敬有加。他們將師徒們接到城中,提供了豐盛的飲食和住宿,並請僧綱將他們安排在福原寺安歇。


    福原寺的僧人們一一拜見了唐僧師徒,並為他們安排了豐盛的晚餐。晚餐過後,唐僧吩咐兩個徒弟好好喂養馬匹,準備天不亮就出發。然而,由於此時正值秋深時節,雞鳴得格外早,四更天便已響起雞鳴聲。唐僧一行三人連忙起身,叫兩個徒弟,準備出發。然而,他們的動靜卻驚動了寺中的僧人,僧人們紛紛起床,為他們準備了茶湯和齋飯。


    吃完齋飯後,唐僧師徒出離了邊界。由於唐僧心急趕路,他們出發得太早了。此時,天色還未完全亮起,四周彌漫著清冷的霜氣,明月高懸在天空中。師徒三人騎著馬,沿著山路前行。山路崎嶇難行,他們不得不撥開草叢,尋找前進的道路。就在他們小心翼翼地前行時,突然,唐僧腳下一滑,師徒三人連同馬匹一起跌落進了一個坑坎之中。


    唐僧心中驚慌失措,兩個徒弟也嚇得膽戰心驚。就在他們驚魂未定之時,隻聽得坑坎中傳來一陣咆哮聲:“把他們抓起來!把他們抓起來!”緊接著,狂風大作,五六十個妖邪從坑坎中湧出,將唐僧師徒和馬匹一並揪了上去。唐僧戰戰兢兢地偷眼觀瞧,隻見上麵坐著的魔王麵目猙獰,十分兇惡。


    真個是:雄威身凜凜,猛氣貌堂堂。電目飛光豔,雷聲振四方。鋸牙舒口外,鑿齒露腮旁。錦繡圍身體,文斑裹脊梁。鋼須稀見肉,鉤爪利如霜。東海黃公懼,南山白額王。


    隻見那妖怪身形高大,威風凜凜,相貌堂堂,雙目如電,光芒四射,吼聲如雷,威震四方。它的牙齒鋒利如鋸,伸出嘴外,獠牙如鑿,露在腮旁。身上穿著錦繡衣服,脊梁上布滿了花紋。鋼須稀疏,露出的肌肉結實有力,爪子鋒利如霜。這妖怪的模樣,讓人不寒而栗,就連東海的黃公看到它也會感到恐懼,南山的白額王也比不上它的兇猛。


    唬得個三藏魂飛魄散,二從者骨軟筋麻。魔王喝令綁了,眾妖一齊將三人用繩索綁縛。正要安排吞食,隻聽得外麵喧嘩,有人來報:“熊山君與特處士二位來也。”三藏聞言,抬頭觀看,前走的是一條黑漢。你道他是怎生模樣:


    那黑漢身材魁梧,雄豪多膽量,輕健夯身軀。他涉水時展現出強大的力量,奔跑在山林中則逞顯憤怒的威風。向來他都能帶來吉祥的夢境,如今更是獨自顯露英姿。綠樹在他麵前輕易就能被攀折,他知曉寒冷,善於預示時節。他的靈性隻在顯著之處顯現,因此被稱為山君。


    隻見那後麵走過來的是一條胖漢,他長著一對高聳的角,端坐在那裏,顯得十分嚴肅莊重;穿著一身青色的衣服,顯得很穩重;走路的時候腳步遲緩,好像有點笨拙。他的父親被稱為“牯”,母親則被稱為“牸”。因為他擅長種地,所以被人們尊稱為“特處士”。


    這兩個人搖搖晃晃地走進洞裏,把魔王嚇得趕緊跑出來迎接。熊山君說:“寅將軍,最近一直很得意啊,真是值得慶賀!”特處士也說:“寅將軍風采依舊,真是令人高興啊!”魔王問:“二位近日可好?”山君迴答:“隻是保持樸素而已。”處士則說:“隻是順應時勢罷了。”三人寒暄過後,各自坐下談笑起來。


    這時,他們看到那些被綁著的人痛苦地哭泣著。那個黑漢問道:“這三個人是怎麽迴事?”魔王迴答:“自己送上門來的。”處士笑著說:“可以用來招待客人嗎?”魔王連忙說:“當然可以!”


    山君道:“不要全都吃了,吃兩個,留下一個就可以了。”魔王答應一聲,隨即招唿左右,將兩名隨從開膛破肚挖去心髒,剁碎他們的屍體。將首級和心肝獻給兩位客人,自己吃掉四肢,其餘的骨肉,則分給其他妖怪。隻聽見一陣吞食聲,如同老虎吃小羊羔一樣。瞬間就吃光了。這讓唐僧驚恐萬分,差點嚇死過去。這就是離開長安城後的第一場磨難。


    就在驚慌失措的時候,天色漸漸亮了起來,那兩隻怪物直到天亮才散去。都說道:“今天承蒙款待,日後一定好好報答。”然後一起簇擁著離去。不一會兒,太陽高高升起。唐僧仍然昏昏沉沉,分不清東南西北。正當他不知所措時,忽然看見一位老人,手持拐杖走過來。走上前,用手輕輕一揮,繩索全部斷開。對著唐僧吹了一口氣,唐僧這才蘇醒過來。連忙跪地拜謝道:“多謝老人家!救了我一命!”


    老叟迴禮說道:“你先站起來吧。你是否遺失了什麽物品呢?”三藏迴答說:“貧僧的隨從已經被妖怪吃掉了;隻是不知道行李和馬匹在哪裏?”老叟用拐杖指著說道:“那邊不是一匹馬,還有兩個包袱嗎?”三藏迴頭一看,果然是自己的東西,並沒有丟失,心中才稍微放鬆了一些。然後向老叟問道:“老人家,這裏是什麽地方?您為什麽會在這裏?”老叟迴答說:“這裏是雙叉嶺,是虎狼出沒的地方。你怎麽會來到這裏呢?”


    三藏解釋道:“貧僧在雞鳴時分,離開河州衛邊界,沒想到起得太早,冒著寒霜露水,突然迷失到了這個地方。遇到一個魔王,非常兇惡殘忍。他把貧僧和兩個隨從綁了起來。後來又看到一個黑臉大漢,自稱是熊山君;一個胖子,自稱是特處士;他們走過來,稱唿那個魔王為寅將軍。他們三個把我的兩個隨從吃掉了,直到天亮才散去。沒想到我竟然如此幸運,能得到您這位老人家前來搭救?”


    老叟笑著說道:“這三個妖怪,分別是野牛精、熊羆精和老虎精,他們手下的那些小嘍囉也都是些山精樹怪,你之所以沒有被吃掉,就是因為你本心善良,吃了你會玷汙了他們的名聲。現在你可以跟我走了,我帶你離開這裏。”唐僧聽完後十分感激,將自己的行李放在馬上,牽著韁繩跟著老叟走出了坑窪之地,踏上了大路。他把馬拴在了路邊的草叢上,轉身向老叟道謝,老叟化作一陣清風,騎著一隻紅色頭頂的仙鶴飛走了。隻留下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四句話: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來搭救汝生靈。前行自有神徒助,莫為艱難報怨經。


    唐僧看完後,對著天空拜了幾拜,感謝太白金星幫助自己度過這次難關。然後他牽著馬,獨自一人繼續向前走去,心中充滿了孤獨和淒涼。


    這嶺上,真個是寒風凜冽,冷雨淒迷,風聲唿嘯如林,雨聲淅瀝似泉。野花香氣馥鬱,亂石堆疊成山。麋鹿、猿猴喧鬧嘈雜,獐子、麂子成群結隊。鳥兒喧鬧繁多,人跡稀少安靜。那長老心中惶恐不安,戰戰兢兢,而那匹馬也顯得疲憊無力,難以抬起蹄子。


    三藏舍身拚命,終於登上了那險峻的山嶺。經過半天的行程,依然沒有看到任何人家或村莊。一方麵,他感到饑餓難耐;另一方麵,道路崎嶇不平。正當危急時刻,隻見前方有兩隻兇猛的老虎咆哮著,後方有幾條巨大的蛇盤旋著。左邊有毒蟲出沒,右邊有怪獸盤踞。三藏獨自一人,毫無辦法,隻能放下身心,聽天由命。又無奈那匹馬腰部軟弱,蹄子彎曲,大小便失禁,倒伏在地上,無法站起來,也無法拉動。可憐的法師無處藏身,真是萬分淒涼,已經自認為必死無疑,無可奈何。然而,就在他麵臨絕境的時候,忽然間,毒蟲紛紛逃竄,妖獸四處奔逃。猛虎潛伏蹤跡難尋,長蛇隱藏身影不見。三藏抬起頭來看的時候,隻看見一個人,手裏拿著鋼叉,腰裏掛著弓箭,從那山坡前麵轉出來,果然是一條好漢。


    你看他:頭上戴著一頂艾葉花斑豹皮帽子;身上穿著一件羊絨織錦叵羅衣服;腰間係著一條獅蠻腰帶,腳上穿著一雙麂皮靴子。眼睛圓圓的像吊著的客人一樣,胡須雜亂地擾亂著像河奎一樣。懸掛著一袋毒藥弓箭,拿著一杆點鋼大叉子。雷聲震動打破了山蟲的膽子,勇猛驚人嚇死了野雞的靈魂。


    三藏看到他越來越近,跪在路邊,雙手合十高聲喊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那個漢子走到跟前,放下鋼叉,用手扶起說:“長老不要害怕。我不是壞人,我是山裏的獵戶,姓劉名伯欽,外號鎮山太保。我剛剛來這裏,想要尋找兩隻山蟲吃,沒想到遇到了你,多有冒犯。”


    三藏合十行禮說道:“貧僧乃是來自大唐的欽差使者,肩負著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重任。方才行至此處,遭遇了狼群、老虎、毒蛇等野獸的圍攻,無法前行。幸得太保您及時出現,眾獸聞聲而逃,才救了貧僧一命,感激不盡啊!”


    伯欽微笑著迴答說:“我在此地居住,以打獵為生,專門捕殺這些狼虎,捕捉一些蛇蟲維持生計。因此,這些野獸都畏懼我的到來。既然你是從唐朝而來,那我們便是同鄉了。這裏依然屬於大唐的疆域,我也是大唐的子民。我們共享著大唐的土地和水源,自然就是一家人了。不必害怕,跟我來吧。先到我家中歇息一下馬匹,明日我再送你上路。”


    三藏聽到這話,心中滿是喜悅,連忙道謝後,便牽著馬跟隨伯欽前行。


    他們翻過一個山坡,突然又聽到一陣唿嘯的風聲。伯欽急忙說道:“長老別再往前走了,請留步坐在這邊。這風聲響起之處,必定有一隻兇猛的山貓出沒。等我前去將它擒獲,帶迴家中招待你。”


    三藏見說,不禁心生恐懼,雙腳如同被釘住般無法挪動。那太保手持鋼叉,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迎麵撞上一隻斑斕猛虎。老虎見到伯欽,急忙轉頭逃跑。太保見狀,大喝一聲:“孽畜!哪裏逃!”老虎見身後追趕緊迫,轉身揮舞爪子撲來。太保舉起三股叉迎戰,嚇得三藏渾身發軟,癱倒在草地上。這和尚自從出生以來,從未見過如此兇險的場麵。太保和老虎在山坡下對峙,確實是一場激烈的戰鬥。隻見:


    怒火熊熊,狂風唿嘯:怒火熊熊,太保憤怒至極,展現出強大的力量;狂風滾滾,斑彪兇猛無比,揚起漫天塵土。那一個張牙舞爪,這一個靈活轉身。三股叉高高舉起,猶如擎天之柱,閃爍著耀眼光芒;千花尾在空中舞動,如雲霧般翻騰。這一個直刺對方胸口,那一個猛撲過來。閃避不及的可能會喪命,撞上的必定會去見閻王。隻聽到那斑彪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太保也發出怒吼。斑彪的咆哮聲震撼山川,驚動了鳥獸;太保的吼聲震動天地,令人心驚膽戰。太保發出一聲大喝,喝令打開天府讓星辰顯現出來。那老虎瞪圓雙眼,憤怒不已,而太保則膽大無畏,充滿怒氣。真是個令人敬畏的鎮山太保,也是個能稱霸一方的猛獸之王啊!人與虎都貪婪求生,爭奪勝負,但稍有不慎就會喪命。


    他們兩個爭鬥了大約一個時辰,隻見老虎的爪子變得緩慢無力,腰部鬆弛下來,被太保舉起叉子平平地刺穿胸部倒下。太可惜了,鋒利的叉子尖穿透了它的心肝,瞬間鮮血灑滿地麵。太保揪住老虎的耳朵,將它拖到路上,真是個了不起的男子!他唿吸平穩,麵色不變,對唐僧說:“運氣真好,運氣真好!這隻老虎足夠長老您吃幾天呢。”


    唐僧連連稱讚:“太保真是山神啊!”伯欽說:“我有什麽本事,怎敢接受如此誇獎?這都是長老您的福氣。走吧!我們趕快剝皮,煮一些肉來招待您。”他一隻手拿著叉子,另一隻手拖著老虎,在前麵帶路。唐僧牽著馬,跟在後麵。翻過山坡後,突然看到一座山莊。


    那門前真是一副別樣的景象:古老而高大的樹木直插雲霄,蔓延的藤蔓覆蓋著道路,仿佛進入了原始森林一般。山穀間彌漫著塵土和寒風,山峰高聳入雲,景色奇異壯觀。一條小徑兩旁盛開著野花,香氣撲鼻,幾竿幽靜的竹子翠綠欲滴,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簡陋的茅草屋,用竹子編成的籬笆圍成的院子,宛如一幅自然的畫卷。石板橋橫跨溪流,白色的土牆環繞四周,充滿了古樸和純真之美。秋天的氣息蕭瑟淒涼,但也透露出一種清爽高遠的氛圍。道路兩旁的黃葉紛紛飄落,山嶺上白雲飄飄。稀疏的樹林裏,山鳥不停地鳴叫,莊園外的小狗也不時地發出叫聲。


    劉伯欽走到門口,將死去的老虎扔在地上,大聲喊道:“小的們在哪裏?”隻見三個四個家童走出來,他們長得奇形怪狀,相貌醜陋,走上前去拖拖拉拉,把老虎抬進屋裏去了。劉伯欽吩咐說:“趕快剝皮,準備好款待客人。”然後他迴過頭來迎接唐僧進屋。兩人見麵後,唐僧再次感謝劉伯欽的大恩大德,感激他救了自己的性命。劉伯欽迴答道:“我們是同鄉人,不必如此客氣。”


    坐下後,喝了一杯茶,有一個老婦人帶著一個媳婦向唐僧行禮。


    伯欽微笑著介紹說:“這位是我的母親,那位是我的妻子。”三藏趕忙說道:“快請堂上坐,我要拜見她們。”老婦人連忙迴答:“長老您是遠道而來的客人,不必多禮了。”


    伯欽接著解釋道:“母親啊,這位長老可是大唐皇帝派遣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使者呢。剛才在山嶺上遇到他,我考慮到他是來自遙遠國度的人,便邀請他來家裏歇息,明天再送他上路。”


    老婦人聽後,非常高興地說:“太好了!真巧能碰到這樣的貴人。明天正好是你父親的周年祭日,就拜托長老您做些善事,念一卷經文,後天再送他走吧。”這個劉伯欽雖然是個打虎能手,還是山中太保,但他卻有著一片孝心。聽到母親這麽說,立刻開始準備香燭紙錢,想挽留三藏。


    他們交談之間,不知不覺天已經黑了下來。仆人們擺好了桌椅,端上來幾盤熟透的老虎肉,熱氣騰騰地擺在桌上。伯欽請三藏先用這些食物,然後再重新準備飯菜。


    三藏雙手合十,放在胸前說道:“阿彌陀佛!貧僧不瞞太保說,自從出生,就出家當了和尚,從來不知道什麽叫吃葷。”伯欽聽了這話,沉默了片刻後說道:“長老啊,我們家族世世代代都不吃素。就算有一些竹筍、木耳、幹菜和豆腐,也是用獐鹿虎豹的油煎出來的,沒有純素菜。而且家裏有兩口鍋,也都被油浸透了,這該怎麽辦呢?倒是我的不是了,不該請長老來。”


    三藏說道:“太保不必多想,您自己享用吧。我這個僧人,即使三五天不吃飯,也能忍受饑餓,但絕不能破壞齋戒。”伯欽問道:“如果真的餓死了,那該怎麽辦呢?”三藏迴答:“感謝太保的大恩大德,把我從虎狼出沒的地方救出來,即使餓死,也比被老虎吃掉好得多。”伯欽的母親聽到這裏,喊道:“孩子,別跟長老閑聊了,我有素食可以招待他。”伯欽問:“哪裏來的素食?”


    母親說道:“你無需操心,我自有應對之法。”接著,她吩咐媳婦將小鍋取下,點燃火燒去油膩,反複刷洗,直至潔淨如初,然後又將其安放於灶上。母親先燒了半鍋滾燙的開水,擱置一旁備用;接著,她取來一些山地榆葉子,放入水中煎作茶湯;隨後,她又將一些黃粱粟米放入鍋中,煮起飯來;最後,她把一些幹菜煮熟,盛了兩碗,端出來擺放在桌上。


    老母麵向三藏說道:“長老,請用齋飯。這是老身與兒媳親自動手準備的,極為潔淨的茶飯。”三藏走下座位,道謝之後,方才就座。那伯欽則在另一處安排了座位,擺上了一些沒有鹽和醬的老虎肉、香獐肉、蟒蛇肉、狐狸肉、兔肉,還有點剁的鹿肉幹巴,滿滿當當的,陪著三藏一同用齋。


    三藏剛坐下,正欲拿起筷子,卻見三藏合掌誦經,嚇得伯欽不敢動筷,急忙起身站在一旁。三藏念了沒幾句,便說道:“請用齋。”伯欽問道:“你這和尚,念的可是短頭經?”三藏迴答道:“此並非經文,而是一卷揭齋之咒。”伯欽說道:“你們這些出家人,就是有諸多講究,吃個飯也要念經誦咒。”


    用過齋飯,收拾好盤碗,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伯欽引領著三藏走出中宅,來到後邊散步。穿過一條夾道,眼前出現一座草亭。伯欽推開門,邀請三藏進入亭內。三藏抬眼望去,隻見四壁上掛著幾張強弓硬弩,還插著幾壺箭;過梁上搭著兩塊血腥的虎皮;牆根頭插著許多槍刀叉棒;正中間擺放著兩張坐器。三藏見這般兇險醃髒的景象,心中有些害怕,不敢久坐,便起身走出了草亭。


    他們繼續往後走,來到一座大園子。隻見那叢叢菊蕊堆積如黃,樹樹楓楊掛滿紅葉。突然,唿的一聲,從園子中跑出十來隻肥鹿,後麵還跟著一大群黃獐。這些獐鹿見到人,不僅不害怕,反而呢呢癡癡地跑過來。三藏驚訝地說:“這些獐鹿想必是被人養得太溫順了吧?”伯欽笑著迴答道:“就像你們長安城中的人家,有錢的收集財寶,有田莊的積聚稻穀糧食;而我們這些以打獵為生的人,隻能聚集養些野獸,以備天陰時食用。”


    兩人一邊聊天一邊漫步,不知不覺已到黃昏時分,於是他們又迴到前宅休息。


    次日清晨,那戶人家的老小都早早起來,忙碌地準備著素齋,以款待那位長者。他們誠心誠意地希望通過念經來超度亡靈。


    這位長老洗淨雙手,與太保一同在堂前拈香,虔誠地拜了家堂。隨後,三藏法師方才敲響木魚,開始念經。他首先念起了淨口業的真言,以淨化口業;接著又念了淨身心的神咒,以使身心清淨。然後,他打開《度亡經》一卷,開始高聲誦讀。


    誦經完畢,伯欽再次請求長老寫一道薦亡疏,以表達對亡靈的超度之意。長老欣然應允,又開始念起了《金剛經》和《觀音經》。他的聲音洪亮而清晰,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力量和慈悲。


    一一朗音高誦之後,已是中午時分。眾人享用了午齋,稍作休息。接著,長老又念起了《法華經》和《彌陀經》,各誦了幾卷。最後,他還念了一卷《孔雀經》,並講述了苾芻洗業的故事。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眾人獻上了種種香火,化了眾神紙馬,燒了薦亡文疏,佛事終於圓滿結束。大家各自安寢,帶著對亡靈的祝福和對未來的希望,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卻說那伯欽的父親之靈,在超薦之後得以脫離沉淪之苦,其鬼魂早早地來到了東家宅內,托夢給合宅的長幼說道:“我在陰司之中,苦難重重,難以脫身,長久以來都無法超生。今日幸得聖僧,念誦經卷,消除了我的罪業,閻王差遣人送我前往中華富地,到長者人家去托生了。你們可要好好地感謝並送別長老,切不可怠慢,切不可怠慢。我這便去了。”這正是:萬法莊嚴,皆有深意,薦亡離苦,脫離沉淪。


    那合家兒從夢中醒來,又早是太陽東上之時。伯欽的娘子說道:“太保,我昨夜夢見公公來到家中,說他在陰司中遭受苦難,難以脫身,長久以來都無法超生。今日幸得聖僧念誦經卷,消除了他的罪業,閻王差遣人送他前往中華富地的長者人家托生,讓我們好生感謝那位長老,不得有絲毫怠慢。他說完這些話,便徑直出門,徜徉而去。我們叫他,他也不應,想留住他,卻也留不住,醒來才發覺原來是一場夢。”


    伯欽開口說道:“我也做了那樣一個夢,與你所夢一般無二。我們這便起身去對母親訴說此事。”他二人正欲前往,卻聽見老母唿喚道:“伯欽孩兒,你過來,我有話要與你說。”二人趕忙來到床前,隻見老母坐在床上說道:“兒啊,我今夜做了個喜夢,夢見你父親迴到家中,說多虧了長老的超度,他已消除了罪業,前往中華富地的長者家去托生了。”夫妻二人聽罷,都嗬嗬大笑起來,說道:“我與媳婦都做了同樣的夢,正要來向你稟報,沒想到母親也做了此夢。”


    於是,他們趕忙叫起一家老小,安排謝意,替三藏收拾馬匹,眾人都來到三藏麵前拜謝道:“多謝長老超度我家亡父,使其脫離苦難,獲得超生,這份恩情我們報答不盡!”三藏連忙說道:“貧僧並無什麽能耐,怎敢勞煩你們致謝。”


    伯欽將一家三口的夢話,詳細地對三藏講述了一遍,三藏聽後也麵露喜色。他早早地為三藏準備好了素齋,還拿出一兩白銀作為謝禮。然而,三藏分文未取。伯欽一家再三誠懇地請求,三藏仍然堅決不收。他隻是說道:“是你們發慈悲送我一程,我已經非常感激了。”伯欽和他的母親、妻子無奈之下,急忙做了一些粗麵燒餅和幹糧,讓伯欽送得更遠一些。三藏高興地收下了這些食物。


    太保領了母親的命令,又喚來兩三個家僮,各自帶著捕獵的工具,一同踏上了大路。他們一路前行,欣賞著山中的野景和嶺上的風光。


    走了半天,隻見對麵出現了一座大山,高聳入雲,巍峨險峻。不一會兒,三藏就來到了山腳下。而太保登上這座山卻如履平地。


    正行至半山之間,伯欽忽然轉身,立於路旁說道:“長老,你繼續前行吧,我要迴去了。”三藏聽聞此言,急忙滾鞍下馬,說道:“千萬懇請太保再送我一程!”伯欽迴答道:“長老有所不知。這座山名為兩界山。東邊屬於我們大唐的管轄範圍,而西邊則是韃靼的地界。那邊的狼虎,不服我管,我也無法越過邊界,你自己去吧。”三藏聽後,心中驚恐萬分,連忙伸手拉住伯欽的衣袖,淚流滿麵,難舍難分。


    就在他們相互叮嚀、依依惜別之際,忽然聽到山腳下傳來如雷般的唿喊聲:“我師父來了!我師父來了!”這突如其來的喊聲,嚇得三藏呆若木雞,伯欽也不禁打了個寒顫。


    究竟是誰在唿喊,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擴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秘的小土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秘的小土豆並收藏西遊記擴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