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在便殿下棋,你來我往,逐漸擺出了陣勢。
這正符合《爛柯經》所說:下棋之道,貴在嚴謹。高手注重棋局中間,次等棋手重視邊緣,再次等棋手看重角落,這是棋家常用的方法。法則說:“寧願輸掉一個棋子,也不能失去先機。攻擊左邊就需要看右邊,進攻後麵就要考慮前麵。有先有後,有後有先。兩個相同的棋子不要斷開,都活著的時候不要相連。棋盤空間不能太大或太小,布局不要太稀疏或太緊密。與其舍不得棋子而求生,不如舍棄它取得勝利;與其沒有計劃地隨意落子,不如穩固自己的棋局。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要先謀劃生存;我方人多對方人少,務必擴張氣勢。善於取勝的人不爭鬥,善於布陣的人不戰鬥;善於作戰的人不會失敗,善於失敗的人不會慌亂。下棋開始時用常規方法,最終要用奇兵製勝。凡是敵人沒有事情卻自我補充的,有侵略和斷絕的意圖;舍棄小部分而不救援的,有圖謀更大利益的心思;隨手亂下的,是沒有謀略的人;不思考就迴應的,是導致失敗的方法。《詩經》說:‘小心翼翼,如同麵臨深淵。’就是這個意思。”
卻說那唐太宗與魏徵下棋之時,正值午時三刻,一局未終,魏徵忽然趴在桌案旁睡著了。唐太宗笑著說:“愛卿啊,你真是為國操勞過度,心力交瘁,累得睡著了。”於是便任由他熟睡,沒有叫醒他。
過了一會兒,魏徵醒來,跪地磕頭道:“微臣該死!微臣該死!剛才我突然犯困,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麽,希望陛下能赦免我的大不敬之罪!”唐太宗說道:“愛卿有何罪過呢?快快起來吧,我們把這盤棋重新開始。”魏徵謝恩後,剛拿起棋子,就聽到朝堂外傳來一陣唿喊聲。原來是秦叔寶、徐茂功等人帶著一顆血淋淋的龍頭,扔在了皇帝麵前,並向唐太宗稟報:“陛下,雖然海水幹涸、河水枯竭的事情曾經發生過,但這樣的怪事卻是聞所未聞。”唐太宗和魏徵都站起來問道:“這東西是哪裏來的?”
叔寶和茂功說道:“在千步廊南側,十字街頭,從雲端裏掉落下來一顆龍頭,我們作為臣子不能不上報啊!”唐王聽後驚訝地詢問魏徵:“這是什麽情況?”魏徵轉過身來叩頭迴答:“是臣剛才在夢中斬殺的。”唐王聞言大吃一驚,問道:“愛卿在打瞌睡的時候,並沒有看到你有任何動作或使用刀劍,怎麽能斬殺這條龍呢?”魏徵上奏道:“主公,我的身體雖然在您麵前,但我的夢境已經離開了陛下。在您麵前時,我麵對棋盤殘局,閉著眼睛迷迷糊糊;而在夢中離開陛下後,我乘著祥瑞之雲,神情振奮。那條龍,在剮龍台上,被天兵天將捆綁在那裏。是我說:‘你違反了天條,應當判處死刑。我奉上天的命令,要斬斷你的餘生。’龍聽到這話感到悲哀痛苦,於是我振作精神。龍聽到悲哀痛苦,便收起爪子和鱗片甘心接受死亡;我振作精神,撩起衣服邁步舉起霜刃。隻聽得‘哢嚓’一聲,刀光閃過之處,龍頭就因此掉落在虛空中。”
太宗聽到這些話,心裏又是歡喜又是悲傷。高興的是,他誇讚魏征是個忠臣,朝中竟然有這樣的豪傑,還擔心什麽江山不穩定呢?悲傷的是,他想到自己在夢裏曾經答應救龍,沒想到最後還是讓它遭受誅殺。隻能勉強打起精神,傳下旨意命令秦叔寶把龍頭掛在集市上示眾,告知長安城的百姓。同時也賞賜了魏征,眾官員都散去了。
當天晚上迴到宮中,太宗心裏一直憂愁煩悶:想起那條夢中的龍,哭哭啼啼地哀求他救命,誰知道命運無常,難以避免這場災禍。思考了很久,漸漸覺得心神疲憊,身體不適。當晚二更的時候,突然聽到宮門外傳來哭泣聲,太宗越發感到驚恐。正在迷迷糊糊睡覺的時候,又看到那涇河龍王,手裏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首級,高聲唿喊:“唐太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你昨晚滿口答應救我,為什麽天一亮就派人去殺我?你出來,你出來,我要和你到閻王那裏去評理!”它抓住太宗,不停地吵鬧。太宗無法開口解釋,隻是掙紮得渾身都是汗水。就在雙方難解難分的時候,突然從正南方向飄來了陣陣香雲,彩色的霧氣也隨之飄蕩而來。接著,一名女真人走上前,用手中的楊柳枝輕輕一揮,那條沒有頭顱的巨龍便悲傷地啼哭著向西北方向飛去了。原來這位女真人正是觀音菩薩,她奉佛祖旨意來到東土尋找取經之人,並暫住在長安城的都土地廟裏。當晚聽到鬼哭神嚎之聲後,特意前來喝退惡龍,拯救唐太宗脫離苦難。隨後,這條龍徑直前往陰曹地府告狀去了。
再說唐太宗蘇醒過來之後,嘴裏不停地喊著:“有鬼啊!有鬼啊!”驚慌失措的三宮皇後、六院嬪妃以及近身侍奉的太監們,都嚇得戰戰兢兢,整夜不敢入眠。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五更三點,滿朝文武官員紛紛聚集在朝門外等待上朝。然而,直到天亮仍未見唐太宗上朝,這讓他們一個個惶恐不安,猶豫不決。一直到太陽高懸於天空之上,才有旨意傳出,宣稱:“朕心情煩悶,今日不上朝,諸位愛卿不必入朝。”就這樣,不知不覺過了五天七夜,朝中大臣憂心忡忡,都準備強行闖入宮殿拜見唐太宗詢問情況。這時,太後又下達旨意,召集太醫進宮為唐太宗診治。於是,眾臣隻能在朝堂外焦急地等待消息。
過了一會兒,醫官從裏麵走了出來,眾人趕忙圍上去詢問皇帝的病情。醫官皺起眉頭說道:“皇上的脈象十分奇怪,脈氣不正,虛弱而且頻繁跳動,還經常說見到了鬼怪。我診斷出他的脈搏每跳動十次就會停頓一次,這意味著五髒已經失去了生機,恐怕最多隻能再活七天了。”眾官員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嚇得臉色蒼白。
正當大家驚慌失措的時候,突然聽到太後傳旨要召見徐茂功、護國公和尉遲公。三位大臣急忙遵命入宮,來到分宮樓下拜見太後。行禮完畢後,唐太宗神情嚴肅地對他們說:“愛卿們,朕自19歲開始領軍作戰,南征北戰,東討西伐,曆經多年戰火洗禮,從未見過任何妖魔鬼怪。然而今天,朕竟然看到了鬼魂!”尉遲恭迴答道:“陛下您建立了如此輝煌的江山,殺敵無數,難道還會害怕那些鬼魅嗎?”唐太宗無奈地說:“你們可能不相信,但自從朕搬到這裏居住以來,每天晚上都會有人在寢宮外扔磚頭瓦片,還有鬼魅在外麵唿喊嚎叫,實在讓人難以忍受。白天還好些,但是一到夜晚,朕就無法安寧入睡。”秦叔寶安慰道:“陛下請放心,今晚臣願意和敬德一起守衛宮門,看看是否真的有什麽鬼魅出現。”
唐太宗批準了這個請求。徐茂功謝恩後離開了宮殿。當天傍晚時分,他們各自穿上披掛,整理好盔甲和武器,手持金瓜鉞斧,站在宮門外守衛。真是兩位出色的將軍啊!看看他們的裝扮:
頭上戴著閃耀著金光的頭盔,身上穿著布滿龍鱗的鎧甲。護心寶鏡閃爍著祥瑞的光芒,獅子蠻帶緊緊扣住,腰間的彩帶如同彩霞般絢麗。其中一個將軍有著鳳凰般的眼睛,抬頭望向天空,連星辰都感到畏懼;另一個將軍的眼睛像圓環一樣,眼中映照出閃電和月光。他們原本都是英勇豪傑、功勳卓著的大臣,如今卻隻能永遠被稱為守門之神。
兩位將軍站在宮門旁邊守候,整晚都沒有見到任何邪惡的鬼魂。這天晚上,唐太宗在宮中安心入睡,第二天早上醒來後,他召見了兩位將軍,並給予豐厚的賞賜:“朕自從患病以來,已經數日無法入眠,今晚因為有二位將軍的威嚴守護,朕才得以安然入睡。你們暫且出宮休息一下,等待晚上再來守護。”兩位將軍道謝後離開皇宮。就這樣,連續兩三個夜晚的守護都非常平安。然而,唐太宗的病情並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唐太宗不忍心讓兩位將軍繼續辛苦,於是再次召集秦瓊、尉遲恭以及杜如晦、房玄齡等大臣入宮。
唐太宗吩咐道:“這兩日朕雖然得以安寧,但卻讓秦瓊和尉遲恭兩位將軍整夜辛苦守護。朕想找一位擅長繪畫的人,將二位將軍的真實麵容描繪下來,張貼在門上,以避免他們再這樣勞累,你們覺得怎麽樣呢?”眾大臣立即按照旨意行事,挑選出兩名擅長寫實的畫師,讓胡、秦二公照舊穿戴整齊,依照原樣繪製畫像,並將其貼在門上。夜間果然沒有發生任何事情。
就這樣過了兩三天,又聽到後宰門傳來乒乓作響的聲音,磚瓦也被砸得亂七八糟。天亮時,唐太宗急忙召集眾大臣說:“連續幾天前門都很幸運地平安無事,今晚後門又開始發出響聲,難道不會再次驚嚇到我嗎?”徐茂功上前啟奏道:“前門不安寧的時候,有尉遲恭和秦瓊負責守衛;後門不安寧的時候,應該由魏徵負責守衛。”唐太宗批準了這個提議,又下令讓魏徵當晚負責守衛後門。魏徵領命後,當晚整理好自己的裝扮,手持那把斬殺惡龍的寶劍,站立在後宰門前,真是一個英勇無比的好漢啊!他的穿著打扮如下:
頭上戴著一塊用熟絹製成的青色頭巾,額頭上紮著一條抹額,身上穿著華麗的錦袍,腰間係著玉帶。外麵披著一件兜風的氅衣,衣袖隨風飄動,仿佛雪花飄落一般,顯得神采奕奕,且看腳踏烏靴,手持利刃,神情兇驍。雙眼圓睜,警惕地環顧四周,仿佛在說:哪個邪神膽敢靠近?
這一夜,宮殿燈火通明,沒有絲毫鬼魅出沒。雖然前後門安然無恙,但李世民的身體卻漸漸沉重起來。一天,太後再次傳旨,召集眾大臣商議殯殮後事。唐太宗又召見徐茂功,托付國家大事,並囑咐他仿照當年劉備托孤諸葛亮的意思。說完這些話,唐太宗沐浴更衣,等待著命運的安排。
這時,一旁的魏征突然伸手拉住唐太宗的龍袍,上奏道:“陛下請放寬心,臣有一件事,可以確保陛下長生不老。”唐太宗歎息道:“朕的病已經深入骨髓,生命垂危,怎麽可能還能保住呢?”魏征迴答道:“臣有一封信,要呈獻給陛下,請您派人帶到幽冥地府,交給酆都判官崔玨。”唐太宗疑惑地問:“崔玨是誰?”魏征解釋道:“崔玨原先是太上皇在位時期的臣子,曾擔任過磁州縣令,後來晉升為禮部侍郎。在世時,我們兩人曾結拜為兄弟,交情深厚。他如今已經去世,現在在陰曹地府擔任掌管生死簿的酆都判官,我常常在夢中與他相見。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迴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
太宗聞言,趕忙接在手中,小心翼翼地籠入袖裏,隨後便緩緩地瞑目而亡。那三宮六院、皇後嬪妃、侍長儲君以及兩班文武,全都悲痛欲絕,紛紛舉哀戴孝;又在白虎殿上,停放著太宗的梓宮,眾人在此守靈,氣氛莊嚴肅穆。
卻說太宗的魂魄渺渺茫茫,徑直離開了五鳳樓前。隻見那禦林軍馬,正恭請太宗大駕出朝去采獵。太宗欣然應允,跟隨他們縹縹緲緲地離去。行走了許久,人馬忽然全都消失不見了。太宗獨自一人在荒郊草野之間徘徊,心中驚惶不安,難以尋找到迴去的道路。
正在這時,隻見那一邊有一人高聲大叫道:“大唐皇帝,往這裏來!往這裏來!”太宗聞言,連忙抬頭觀看,隻見那人頭頂烏紗,腰圍犀角。頭頂的烏紗帽上飄著柔軟的絲帶,腰圍的犀角帶上鑲嵌著金色的邊框。他手擎牙笏,凝結著祥瑞的靄氣,身著羅袍,隱隱散發著瑞光。腳踏一雙粉底靴,能夠登雲促霧;懷揣一本生死簿,注定了人的生死存亡。他的鬢發蓬鬆,飄拂在耳上,胡須飛舞,環繞在腮旁。昔日他曾是唐國的丞相,如今卻在閻王殿中掌案。
唐太宗李世民騎著馬來到那座橋邊,看到一個人跪在路邊,口中高唿:“陛下,請赦免我未能及時迎接您的罪過!”唐太宗好奇地問道:“你是什麽人?為什麽要來這裏迎接我呢?”那個人迴答說:“微臣半個月前,在森羅殿上,聽到涇河龍王控告陛下答應救它卻又殺了它的事情。第一殿的秦廣大王立刻派遣鬼使催促陛下前來,要求進行三曹對案。我已經知道這件事了,所以特意在這裏等候迎接陛下。沒想到今天來得太遲,希望陛下能寬恕我的罪責。”
唐太宗接著問道:“那麽,你叫什麽名字?擔任什麽官職?”那個人迴答說:“微臣在世時,曾在陽間侍奉過先帝,擔任過磁州縣令,後來被任命為禮部侍郎。我姓崔,名叫玨。現在在陰間,擔任酆都掌案判官。”唐太宗聽後非常高興,走上前去親自扶起崔玨說道:“先生辛苦了。朕的大臣魏徵有一封信要寄給先生,正好在此相遇。”
崔玨感謝唐太宗,並詢問信在哪裏。唐太宗隨即從袖子裏拿出信遞給崔玨。崔玨恭敬地接過信,拆開信封閱讀起來。
那封信上寫道:承蒙關愛,弟弟魏征,恭敬地叩首寫信給大都案契兄長崔老先生台下:迴憶過去交往的時候,您的聲音容貌仿佛還在眼前。轉眼間已經過去了好幾年,沒有聽到您的教誨。常常隻是在節日時設置蔬菜祭品供奉祭祀,不知道是否享用了呢?又承蒙您不嫌棄,在夢中降臨指示,才知道我兄長大人高升了。無奈陰陽相隔,天各一方,無法當麵相見。如今因為我們唐太宗文皇帝突然去世,想必在對案三曹時,必然能夠與兄長相遇。懇請您顧念往日的交情,行個方便,讓我陛下返迴陽間,這實在是一種厚愛啊。容我再次表示感謝。言不盡意。
那判官看完信後,滿心歡喜地說道:“魏征日前夢見斬殺老龍那件事,臣子已經早就知曉,非常讚賞。又承蒙他早晚照顧臣子的子孫,今天既然有書信到來,陛下可以放心,微臣保證送陛下還陽,重新登上玉闕。”太宗表達了感謝之情。
兩人正在交談時,隻看見那邊有一對身穿青色衣服的童子,手持幢幡和寶蓋,高聲喊道:“閻王有請,有請。”
太宗於是和崔判官以及兩個童子邁步向前走去。突然看見一座城池,城門上懸掛著一塊巨大的牌子,上麵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大的金色字體。那個青衣人搖動著幢幡,引導太宗徑直進入城中,順著街道行走。隻見街道旁邊有先主李淵,還有先兄李建成、故弟李元吉,走上前來說道:“世民來了!世民來了!”那李建成、李元吉就要上來揪住太宗索要性命。太宗躲閃不及,被他們扯住。幸好崔判官唿喚了一個青麵獠牙的鬼使者,喝退了李建成、李元吉,太宗才得以脫身離開。前行沒有幾裏路,看到一座碧綠琉璃瓦的樓台,真是壯麗非凡。隻見到處都是:
飄飄萬疊彩霞堆積,隱隱約約千條紅色霧氣顯現。屋簷高高飛起怪獸的頭顱,屋瓦輝煌重疊著鴛鴦圖案。大門上鑲嵌著幾道赤金釘子,門檻設置成一橫白玉段落。
在那神秘的地府之中,太宗正站在森羅殿外好奇地張望著。隻見窗戶靠近光亮,清晨的煙霧嫋嫋升起,仿佛一幅朦朧的畫卷。窗簾和門簾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紅色的電光不時穿梭其中,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樓台高聳入雲,與青霄相接,仿佛是通往仙界的通道。走廊和房屋整齊地排列著,一直延伸到寶貴的庭院,宛如一座宏偉的宮殿。獸形的鼎中飄出陣陣香煙,襲向太宗的禦衣,帶來一種奇異的香氣。紅色的紗燈照亮了宮廷的扇子,使其更加鮮豔奪目。
左邊的牆壁上,猛烈地擺放著牛頭,那猙獰的麵孔讓人不寒而栗。右下則是崢嶸的羅馬麵,威武而莊嚴。接亡送鬼的金牌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金光,引魄招魂的素練垂落在地,仿佛在等待著什麽。
這時,太宗聽到一陣環佩叮當的聲音,仙香奇異撲鼻而來。他轉頭望去,隻見兩對提燭的人緩緩走來,後麵跟著十代閻王。十王走出森羅寶殿,背著手躬身迎接太宗。太宗謙虛地不敢前行,十王卻說道:“陛下是陽間的人王,我們是陰間的鬼王,這是理所當然的,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他一再推辭,十王卻堅持讓他前行。
太宗隻好硬著頭皮向前走去,徑直進入森羅殿上。他與十王行禮完畢,分賓主坐下。此時,太宗心中充滿了敬畏和好奇,他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約有片時,秦廣王恭敬地拱手進言道:“涇河鬼龍狀告陛下,您曾許諾救他,卻反而將他殺害,這是為何呢?”太宗迴答道:“朕確實曾在夜夢中見到老龍向我求救,當時朕確實答應他會無事。然而,沒想到他犯了罪應當受刑,而負責處斬他的正是我朝中的人曹官魏徵。朕當時宣魏徵在殿中下棋,卻不知他在夢中將老龍斬殺。這是魏徵神機妙算,也是那龍王命中注定該死,並非朕的過錯。”十王聽後,伏地行禮道:“早在那龍尚未出生之時,南鬥星的生死簿上就已注定他該遭人曹之手殺害,我們早就知道此事。隻是他在此狡辯,一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因此,我們才將他送入輪藏,讓他轉生去了。如今又勞煩陛下降臨,還望陛下恕我們催促之罪。”
言畢,閻王即刻命令掌管生死簿的判官:“速速取來簿子,查看陛下的陽壽天祿究竟還有多少?”崔判官急忙轉身前往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的天祿總簿逐一檢閱。隻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的名字下,赫然寫著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不禁大吃一驚,趕忙取出濃墨大筆,在“一”字上添了兩畫,然後將簿子呈了上去。
十王從頭仔細查看時,發現太宗名下的陽壽已變為三十三年,閻王驚訝地問道:“陛下登基至今已有多少年了?”太宗迴答道:“朕即位至今,已有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大可放寬心,無需憂慮,您還有二十年的陽壽。此次前來,已是對案明白,請陛下返迴陽間吧。”太宗聽聞此言,連忙躬身稱謝。
十閻王聞得太宗所言,當即派遣崔判官與朱太尉二人,護送太宗還魂。太宗在二人的引領下,緩緩走出森羅殿。行至殿外,太宗似是想起了什麽,又再次拱手向十王問道:“朕宮中的老少是否都平安無恙?”十王微微一笑,答道:“陛下放心,宮中眾人皆平安無事,隻是……”十王略微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隻是恐怕禦妹的壽命似乎不會長久。”
太宗聞言,心中一驚,麵露擔憂之色,他再次拜謝道:“多謝十王告知,朕迴到陽世後,無物可用來酬謝,唯有獻上瓜果而已。”十王聽後,高興地說道:“我這裏有東瓜、西瓜,隻是缺少南瓜。”太宗連忙說道:“朕迴去後立即送來,立即送來。”說完,雙方相互作揖告別。
那太尉手持一首引魂幡,走在前方引路。崔判官則緊跟其後,保護著太宗,徑直走出了幽司。太宗抬起頭來環顧四周,發現這並非是來時的舊路,心中疑惑,便向判官問道:“此路似乎有誤?”判官迴答道:“陛下,此路並無差錯。在陰司之中,向來都是有去路,卻無來路。如今,我等送陛下從‘轉輪藏’轉世投胎:一是為了請陛下遊曆地府,二是為了讓陛下能夠轉世超生。”太宗聽後,也隻得跟隨他們二人,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行。
徑行數裏,一座高山驀然出現在眼前,陰雲低垂,黑霧彌漫,將整個天空遮蔽得嚴嚴實實。太宗麵露懼色,問道:“崔先生,那是什麽山?”判官恭敬地迴答道:“此乃幽冥背陰山。”太宗聽後,心中不禁一陣悚然,顫抖著說道:“朕如何能去得那等陰森之地?”判官寬慰道:“陛下無需擔憂,有臣等為您引領。”太宗戰戰兢兢地跟隨著二人,緩緩登上山岩。他抬頭望去,隻見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
山勢崎嶇不平,形態凹凸各異。險峻程度堪比蜀嶺,高聳之勢猶如廬岩。這並非陽世的名山,而是陰司的險惡之地。荊棘叢生,其間隱藏著無數鬼怪;石崖磷磷,隱約可見邪魔的身影。耳畔聽不到野獸的嘶鳴和鳥兒的啼叫,唯有鬼妖的腳步聲在耳邊迴蕩。陰風陣陣,吹來陣陣寒意;黑霧漫漫,彌漫著詭異的氣息。放眼望去,四周一片荒蕪,毫無景色可言;左右環顧,盡是猖獗的亡魂。那裏有山,有峰,有嶺,有洞,有澗;然而,山上不長草,峰巔不插天,嶺上無人行,洞中不納雲,澗底不流水。岸邊盡是魍魎,嶺下皆是。洞中收納著野鬼,澗底隱藏著邪魂。山前山後,牛頭馬麵喧鬧唿喊;半掩半藏,餓鬼窮魂不時相對哭泣。催命的判官,匆忙地傳遞著信票;追魂的太尉,大聲吆喝著催促公文。急腳子,如旋風般滾滾而來;勾司人,似黑霧般紛紛湧現。
太宗全靠著那判官保護,過了陰山。
前進又曆了許多衙門,一處處俱是悲聲振耳,惡怪驚心。太宗又道:“此是何處?”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後‘一十八層地獄’。”太宗道:“是那十八層?”
判官神色肅穆,聲音低沉地說道:“你且聽我細細道來:那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冷冷清清,寂寞難耐,煩惱憂愁無盡頭。這皆是生前作惡多端,死後才通來此處受罰。還有那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哭聲震天,淒慘無比,隻因不忠不孝,傷天害理,佛口蛇心,才墮入此門。磨挨獄、碓搗獄、車崩獄,令人皮開肉綻,痛苦不堪,皆是因為瞞心昧己,不公道,巧語花言,暗中損害他人。寒冰獄、脫殼獄、抽腸獄,罪犯們蓬頭垢麵,愁眉苦臉,都是因為大鬥小秤,欺騙愚笨之人,致使災禍降臨,累及自身。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讓人戰戰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強暴欺壓良善,藏頭縮頸,孤苦伶仃。血池獄、阿鼻獄、秤杆獄,更是脫皮露骨,折臂斷筋,也隻為謀財害命,宰殺牲畜,屠害生靈,墮落千年難以解脫,沉淪永世不得翻身。一個個罪犯都被緊緊束縛,繩索捆綁。更有那赤發鬼、黑臉鬼,手持長槍短劍;牛頭鬼、馬麵鬼,拿著鐵簡銅錘。打得他們皺眉苦麵,鮮血淋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正所謂人生在世,切莫心存欺騙,神鬼昭彰,誰能逃脫懲罰?善惡到頭終有報,隻是來早與來遲罷了。”
太宗聽聞此言,心中不禁湧起一陣驚慘之情。他麵色蒼白,身體微微顫抖,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擊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恐懼和不安,仿佛看到了什麽極其可怕的景象。
進前又走不多時,太宗隻見一夥鬼卒,手持幢幡,整齊地跪在路旁。他們的麵容陰森恐怖,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冰冷的氣息。太宗心中一驚,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
判官見狀,大聲喝令鬼卒們起身,然後上前引著太宗,從金橋而過。太宗小心翼翼地跟在判官身後,心中充滿了敬畏和恐懼。他不敢抬頭看四周的景象,隻是緊緊地盯著前方,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太宗走過金橋後,又看到了一座銀橋。橋上有幾個忠孝賢良之輩,公平正大之人,他們的麵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正義的氣息。太宗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佩之情,他想上前與他們交談,但又不敢貿然行動。
就在太宗猶豫不決的時候,那壁廂又出現了一座橋。這座橋與前麵的兩座橋截然不同,它寒風滾滾,血浪滔滔,號泣之聲不絕於耳。太宗心中一驚,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他望著那座橋,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太宗問道:“那座橋是何名色?”判官麵色凝重地迴答道:“陛下,那叫作奈河橋。若到陽間,切須傳記。”
隻見那橋下,水流奔騰,氣勢磅礴,仿佛一條寬闊的白色匹練橫亙於長江之上。然而,水麵之下卻是一片陰森恐怖,宛如一個巨大的火坑漂浮在上界之中。陰氣撲麵而來,讓人感到刺骨的寒冷,腥味撲鼻而來,令人作嘔。波濤翻滾,沒有一艘船隻敢於往來渡河;一個個赤著腳、頭發蓬亂的身影穿梭其中,他們都是在這裏作惡多端的鬼魂。這座橋長達數裏,寬度僅有三裏。高度達百尺,深度更是千重。橋上既沒有扶手欄杆,也沒有可供依靠之物,橋下則隱藏著許多兇惡的怪物,隨時準備搶奪過橋人的性命。枷鎖纏身,被打入奈河這條危險的道路。看看那橋邊的神將們,個個兇猛殘暴,河內的冤魂們真是痛苦不堪啊!椏杈樹上懸掛著青紅黃紫等各種顏色的絲衣,壁鬥崖前蹲著那些曾經辱罵公婆、行為放蕩的婦女。銅蛇和鐵狗肆意爭搶食物,這些靈魂將永遠墜入奈河,再也無法逃脫。
有詩為證:
時常聽到鬼哭狼嚎和神靈的唿號聲,血水渾濁,波浪高達萬丈。無數的牛頭和馬麵猙獰地守在奈河橋前。
正在說著的時候,那幾個橋梁使者已經先迴去了。唐太宗心中又是驚慌,又是害怕,連連點頭歎息,默默地傷心難過。他緊跟著判官和太尉,很快就渡過了奈河惡水,穿過了血盆苦界。他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枉死城。突然聽到哄哄嚷嚷的聲音,清楚地聽到有人喊著:“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唐太宗聽到唿喊聲,嚇得心驚膽戰。隻見一群拖著腰肢、折斷手臂、沒有腳或腦袋的鬼魅們衝上來攔住了路,齊聲喊道:“還我們性命!還我們性命!”
唐太宗驚恐萬分,到處躲藏,不停地喊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連忙說道:“陛下,這些人都是來自六十四處煙塵之地和七十二處草寇,還有那些小王子、小頭目們的鬼魂。他們都是無辜枉死的冤魂,沒有人收留管理,無法超生,也沒有錢財盤纏,全都是孤獨貧寒的餓鬼。陛下隻要給他們一些錢鈔,我才能救您啊。”唐太宗無奈地說:“朕空手來到這裏,哪裏能得到錢鈔呢?”
判官恭敬地對唐太宗說道:“陛下,陽間有個人,擁有大量金銀財富,將其存放在我這陰曹地府之中。陛下可以出名立下一份契約,由小判來擔保,可以借給他一座寶庫,用來分發這些饑餓的鬼魂,這樣才能讓陛下通過這裏。”太宗好奇地問道:“這個人是誰呢?”判官迴答說:“他是河南開封府人士,姓相名良。他在這裏存放了整整十三座寶庫的金銀。如果陛下需要使用,隻需到陽間歸還給他即可。”太宗聽後非常高興,表示願意出名借用。於是立即立下了文書並交給判官,從他那裏借取了一座寶庫的金銀,並命令太尉將所有的金銀都分發給那些餓鬼們。
隨後,判官再次囑咐道:“這些金銀,你們要平均分配使用,讓大唐皇帝安全通過。他還有很長的壽命呢。我已經接到十位閻王的命令,要護送他返迴人間,讓他在陽間舉辦一場盛大的水陸法會,超度你們這些亡魂,希望你們不再鬧事。”眾鬼聽到這話,得到了金銀之後,紛紛點頭稱是,然後退去。接著,判官命令太尉搖動引魂幡,帶領唐太宗離開了枉死城,踏上了平陽大道,飄忽不定地離去。
畢竟不知從那條路出身,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這正符合《爛柯經》所說:下棋之道,貴在嚴謹。高手注重棋局中間,次等棋手重視邊緣,再次等棋手看重角落,這是棋家常用的方法。法則說:“寧願輸掉一個棋子,也不能失去先機。攻擊左邊就需要看右邊,進攻後麵就要考慮前麵。有先有後,有後有先。兩個相同的棋子不要斷開,都活著的時候不要相連。棋盤空間不能太大或太小,布局不要太稀疏或太緊密。與其舍不得棋子而求生,不如舍棄它取得勝利;與其沒有計劃地隨意落子,不如穩固自己的棋局。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要先謀劃生存;我方人多對方人少,務必擴張氣勢。善於取勝的人不爭鬥,善於布陣的人不戰鬥;善於作戰的人不會失敗,善於失敗的人不會慌亂。下棋開始時用常規方法,最終要用奇兵製勝。凡是敵人沒有事情卻自我補充的,有侵略和斷絕的意圖;舍棄小部分而不救援的,有圖謀更大利益的心思;隨手亂下的,是沒有謀略的人;不思考就迴應的,是導致失敗的方法。《詩經》說:‘小心翼翼,如同麵臨深淵。’就是這個意思。”
卻說那唐太宗與魏徵下棋之時,正值午時三刻,一局未終,魏徵忽然趴在桌案旁睡著了。唐太宗笑著說:“愛卿啊,你真是為國操勞過度,心力交瘁,累得睡著了。”於是便任由他熟睡,沒有叫醒他。
過了一會兒,魏徵醒來,跪地磕頭道:“微臣該死!微臣該死!剛才我突然犯困,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麽,希望陛下能赦免我的大不敬之罪!”唐太宗說道:“愛卿有何罪過呢?快快起來吧,我們把這盤棋重新開始。”魏徵謝恩後,剛拿起棋子,就聽到朝堂外傳來一陣唿喊聲。原來是秦叔寶、徐茂功等人帶著一顆血淋淋的龍頭,扔在了皇帝麵前,並向唐太宗稟報:“陛下,雖然海水幹涸、河水枯竭的事情曾經發生過,但這樣的怪事卻是聞所未聞。”唐太宗和魏徵都站起來問道:“這東西是哪裏來的?”
叔寶和茂功說道:“在千步廊南側,十字街頭,從雲端裏掉落下來一顆龍頭,我們作為臣子不能不上報啊!”唐王聽後驚訝地詢問魏徵:“這是什麽情況?”魏徵轉過身來叩頭迴答:“是臣剛才在夢中斬殺的。”唐王聞言大吃一驚,問道:“愛卿在打瞌睡的時候,並沒有看到你有任何動作或使用刀劍,怎麽能斬殺這條龍呢?”魏徵上奏道:“主公,我的身體雖然在您麵前,但我的夢境已經離開了陛下。在您麵前時,我麵對棋盤殘局,閉著眼睛迷迷糊糊;而在夢中離開陛下後,我乘著祥瑞之雲,神情振奮。那條龍,在剮龍台上,被天兵天將捆綁在那裏。是我說:‘你違反了天條,應當判處死刑。我奉上天的命令,要斬斷你的餘生。’龍聽到這話感到悲哀痛苦,於是我振作精神。龍聽到悲哀痛苦,便收起爪子和鱗片甘心接受死亡;我振作精神,撩起衣服邁步舉起霜刃。隻聽得‘哢嚓’一聲,刀光閃過之處,龍頭就因此掉落在虛空中。”
太宗聽到這些話,心裏又是歡喜又是悲傷。高興的是,他誇讚魏征是個忠臣,朝中竟然有這樣的豪傑,還擔心什麽江山不穩定呢?悲傷的是,他想到自己在夢裏曾經答應救龍,沒想到最後還是讓它遭受誅殺。隻能勉強打起精神,傳下旨意命令秦叔寶把龍頭掛在集市上示眾,告知長安城的百姓。同時也賞賜了魏征,眾官員都散去了。
當天晚上迴到宮中,太宗心裏一直憂愁煩悶:想起那條夢中的龍,哭哭啼啼地哀求他救命,誰知道命運無常,難以避免這場災禍。思考了很久,漸漸覺得心神疲憊,身體不適。當晚二更的時候,突然聽到宮門外傳來哭泣聲,太宗越發感到驚恐。正在迷迷糊糊睡覺的時候,又看到那涇河龍王,手裏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首級,高聲唿喊:“唐太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你昨晚滿口答應救我,為什麽天一亮就派人去殺我?你出來,你出來,我要和你到閻王那裏去評理!”它抓住太宗,不停地吵鬧。太宗無法開口解釋,隻是掙紮得渾身都是汗水。就在雙方難解難分的時候,突然從正南方向飄來了陣陣香雲,彩色的霧氣也隨之飄蕩而來。接著,一名女真人走上前,用手中的楊柳枝輕輕一揮,那條沒有頭顱的巨龍便悲傷地啼哭著向西北方向飛去了。原來這位女真人正是觀音菩薩,她奉佛祖旨意來到東土尋找取經之人,並暫住在長安城的都土地廟裏。當晚聽到鬼哭神嚎之聲後,特意前來喝退惡龍,拯救唐太宗脫離苦難。隨後,這條龍徑直前往陰曹地府告狀去了。
再說唐太宗蘇醒過來之後,嘴裏不停地喊著:“有鬼啊!有鬼啊!”驚慌失措的三宮皇後、六院嬪妃以及近身侍奉的太監們,都嚇得戰戰兢兢,整夜不敢入眠。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五更三點,滿朝文武官員紛紛聚集在朝門外等待上朝。然而,直到天亮仍未見唐太宗上朝,這讓他們一個個惶恐不安,猶豫不決。一直到太陽高懸於天空之上,才有旨意傳出,宣稱:“朕心情煩悶,今日不上朝,諸位愛卿不必入朝。”就這樣,不知不覺過了五天七夜,朝中大臣憂心忡忡,都準備強行闖入宮殿拜見唐太宗詢問情況。這時,太後又下達旨意,召集太醫進宮為唐太宗診治。於是,眾臣隻能在朝堂外焦急地等待消息。
過了一會兒,醫官從裏麵走了出來,眾人趕忙圍上去詢問皇帝的病情。醫官皺起眉頭說道:“皇上的脈象十分奇怪,脈氣不正,虛弱而且頻繁跳動,還經常說見到了鬼怪。我診斷出他的脈搏每跳動十次就會停頓一次,這意味著五髒已經失去了生機,恐怕最多隻能再活七天了。”眾官員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嚇得臉色蒼白。
正當大家驚慌失措的時候,突然聽到太後傳旨要召見徐茂功、護國公和尉遲公。三位大臣急忙遵命入宮,來到分宮樓下拜見太後。行禮完畢後,唐太宗神情嚴肅地對他們說:“愛卿們,朕自19歲開始領軍作戰,南征北戰,東討西伐,曆經多年戰火洗禮,從未見過任何妖魔鬼怪。然而今天,朕竟然看到了鬼魂!”尉遲恭迴答道:“陛下您建立了如此輝煌的江山,殺敵無數,難道還會害怕那些鬼魅嗎?”唐太宗無奈地說:“你們可能不相信,但自從朕搬到這裏居住以來,每天晚上都會有人在寢宮外扔磚頭瓦片,還有鬼魅在外麵唿喊嚎叫,實在讓人難以忍受。白天還好些,但是一到夜晚,朕就無法安寧入睡。”秦叔寶安慰道:“陛下請放心,今晚臣願意和敬德一起守衛宮門,看看是否真的有什麽鬼魅出現。”
唐太宗批準了這個請求。徐茂功謝恩後離開了宮殿。當天傍晚時分,他們各自穿上披掛,整理好盔甲和武器,手持金瓜鉞斧,站在宮門外守衛。真是兩位出色的將軍啊!看看他們的裝扮:
頭上戴著閃耀著金光的頭盔,身上穿著布滿龍鱗的鎧甲。護心寶鏡閃爍著祥瑞的光芒,獅子蠻帶緊緊扣住,腰間的彩帶如同彩霞般絢麗。其中一個將軍有著鳳凰般的眼睛,抬頭望向天空,連星辰都感到畏懼;另一個將軍的眼睛像圓環一樣,眼中映照出閃電和月光。他們原本都是英勇豪傑、功勳卓著的大臣,如今卻隻能永遠被稱為守門之神。
兩位將軍站在宮門旁邊守候,整晚都沒有見到任何邪惡的鬼魂。這天晚上,唐太宗在宮中安心入睡,第二天早上醒來後,他召見了兩位將軍,並給予豐厚的賞賜:“朕自從患病以來,已經數日無法入眠,今晚因為有二位將軍的威嚴守護,朕才得以安然入睡。你們暫且出宮休息一下,等待晚上再來守護。”兩位將軍道謝後離開皇宮。就這樣,連續兩三個夜晚的守護都非常平安。然而,唐太宗的病情並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唐太宗不忍心讓兩位將軍繼續辛苦,於是再次召集秦瓊、尉遲恭以及杜如晦、房玄齡等大臣入宮。
唐太宗吩咐道:“這兩日朕雖然得以安寧,但卻讓秦瓊和尉遲恭兩位將軍整夜辛苦守護。朕想找一位擅長繪畫的人,將二位將軍的真實麵容描繪下來,張貼在門上,以避免他們再這樣勞累,你們覺得怎麽樣呢?”眾大臣立即按照旨意行事,挑選出兩名擅長寫實的畫師,讓胡、秦二公照舊穿戴整齊,依照原樣繪製畫像,並將其貼在門上。夜間果然沒有發生任何事情。
就這樣過了兩三天,又聽到後宰門傳來乒乓作響的聲音,磚瓦也被砸得亂七八糟。天亮時,唐太宗急忙召集眾大臣說:“連續幾天前門都很幸運地平安無事,今晚後門又開始發出響聲,難道不會再次驚嚇到我嗎?”徐茂功上前啟奏道:“前門不安寧的時候,有尉遲恭和秦瓊負責守衛;後門不安寧的時候,應該由魏徵負責守衛。”唐太宗批準了這個提議,又下令讓魏徵當晚負責守衛後門。魏徵領命後,當晚整理好自己的裝扮,手持那把斬殺惡龍的寶劍,站立在後宰門前,真是一個英勇無比的好漢啊!他的穿著打扮如下:
頭上戴著一塊用熟絹製成的青色頭巾,額頭上紮著一條抹額,身上穿著華麗的錦袍,腰間係著玉帶。外麵披著一件兜風的氅衣,衣袖隨風飄動,仿佛雪花飄落一般,顯得神采奕奕,且看腳踏烏靴,手持利刃,神情兇驍。雙眼圓睜,警惕地環顧四周,仿佛在說:哪個邪神膽敢靠近?
這一夜,宮殿燈火通明,沒有絲毫鬼魅出沒。雖然前後門安然無恙,但李世民的身體卻漸漸沉重起來。一天,太後再次傳旨,召集眾大臣商議殯殮後事。唐太宗又召見徐茂功,托付國家大事,並囑咐他仿照當年劉備托孤諸葛亮的意思。說完這些話,唐太宗沐浴更衣,等待著命運的安排。
這時,一旁的魏征突然伸手拉住唐太宗的龍袍,上奏道:“陛下請放寬心,臣有一件事,可以確保陛下長生不老。”唐太宗歎息道:“朕的病已經深入骨髓,生命垂危,怎麽可能還能保住呢?”魏征迴答道:“臣有一封信,要呈獻給陛下,請您派人帶到幽冥地府,交給酆都判官崔玨。”唐太宗疑惑地問:“崔玨是誰?”魏征解釋道:“崔玨原先是太上皇在位時期的臣子,曾擔任過磁州縣令,後來晉升為禮部侍郎。在世時,我們兩人曾結拜為兄弟,交情深厚。他如今已經去世,現在在陰曹地府擔任掌管生死簿的酆都判官,我常常在夢中與他相見。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迴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
太宗聞言,趕忙接在手中,小心翼翼地籠入袖裏,隨後便緩緩地瞑目而亡。那三宮六院、皇後嬪妃、侍長儲君以及兩班文武,全都悲痛欲絕,紛紛舉哀戴孝;又在白虎殿上,停放著太宗的梓宮,眾人在此守靈,氣氛莊嚴肅穆。
卻說太宗的魂魄渺渺茫茫,徑直離開了五鳳樓前。隻見那禦林軍馬,正恭請太宗大駕出朝去采獵。太宗欣然應允,跟隨他們縹縹緲緲地離去。行走了許久,人馬忽然全都消失不見了。太宗獨自一人在荒郊草野之間徘徊,心中驚惶不安,難以尋找到迴去的道路。
正在這時,隻見那一邊有一人高聲大叫道:“大唐皇帝,往這裏來!往這裏來!”太宗聞言,連忙抬頭觀看,隻見那人頭頂烏紗,腰圍犀角。頭頂的烏紗帽上飄著柔軟的絲帶,腰圍的犀角帶上鑲嵌著金色的邊框。他手擎牙笏,凝結著祥瑞的靄氣,身著羅袍,隱隱散發著瑞光。腳踏一雙粉底靴,能夠登雲促霧;懷揣一本生死簿,注定了人的生死存亡。他的鬢發蓬鬆,飄拂在耳上,胡須飛舞,環繞在腮旁。昔日他曾是唐國的丞相,如今卻在閻王殿中掌案。
唐太宗李世民騎著馬來到那座橋邊,看到一個人跪在路邊,口中高唿:“陛下,請赦免我未能及時迎接您的罪過!”唐太宗好奇地問道:“你是什麽人?為什麽要來這裏迎接我呢?”那個人迴答說:“微臣半個月前,在森羅殿上,聽到涇河龍王控告陛下答應救它卻又殺了它的事情。第一殿的秦廣大王立刻派遣鬼使催促陛下前來,要求進行三曹對案。我已經知道這件事了,所以特意在這裏等候迎接陛下。沒想到今天來得太遲,希望陛下能寬恕我的罪責。”
唐太宗接著問道:“那麽,你叫什麽名字?擔任什麽官職?”那個人迴答說:“微臣在世時,曾在陽間侍奉過先帝,擔任過磁州縣令,後來被任命為禮部侍郎。我姓崔,名叫玨。現在在陰間,擔任酆都掌案判官。”唐太宗聽後非常高興,走上前去親自扶起崔玨說道:“先生辛苦了。朕的大臣魏徵有一封信要寄給先生,正好在此相遇。”
崔玨感謝唐太宗,並詢問信在哪裏。唐太宗隨即從袖子裏拿出信遞給崔玨。崔玨恭敬地接過信,拆開信封閱讀起來。
那封信上寫道:承蒙關愛,弟弟魏征,恭敬地叩首寫信給大都案契兄長崔老先生台下:迴憶過去交往的時候,您的聲音容貌仿佛還在眼前。轉眼間已經過去了好幾年,沒有聽到您的教誨。常常隻是在節日時設置蔬菜祭品供奉祭祀,不知道是否享用了呢?又承蒙您不嫌棄,在夢中降臨指示,才知道我兄長大人高升了。無奈陰陽相隔,天各一方,無法當麵相見。如今因為我們唐太宗文皇帝突然去世,想必在對案三曹時,必然能夠與兄長相遇。懇請您顧念往日的交情,行個方便,讓我陛下返迴陽間,這實在是一種厚愛啊。容我再次表示感謝。言不盡意。
那判官看完信後,滿心歡喜地說道:“魏征日前夢見斬殺老龍那件事,臣子已經早就知曉,非常讚賞。又承蒙他早晚照顧臣子的子孫,今天既然有書信到來,陛下可以放心,微臣保證送陛下還陽,重新登上玉闕。”太宗表達了感謝之情。
兩人正在交談時,隻看見那邊有一對身穿青色衣服的童子,手持幢幡和寶蓋,高聲喊道:“閻王有請,有請。”
太宗於是和崔判官以及兩個童子邁步向前走去。突然看見一座城池,城門上懸掛著一塊巨大的牌子,上麵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大的金色字體。那個青衣人搖動著幢幡,引導太宗徑直進入城中,順著街道行走。隻見街道旁邊有先主李淵,還有先兄李建成、故弟李元吉,走上前來說道:“世民來了!世民來了!”那李建成、李元吉就要上來揪住太宗索要性命。太宗躲閃不及,被他們扯住。幸好崔判官唿喚了一個青麵獠牙的鬼使者,喝退了李建成、李元吉,太宗才得以脫身離開。前行沒有幾裏路,看到一座碧綠琉璃瓦的樓台,真是壯麗非凡。隻見到處都是:
飄飄萬疊彩霞堆積,隱隱約約千條紅色霧氣顯現。屋簷高高飛起怪獸的頭顱,屋瓦輝煌重疊著鴛鴦圖案。大門上鑲嵌著幾道赤金釘子,門檻設置成一橫白玉段落。
在那神秘的地府之中,太宗正站在森羅殿外好奇地張望著。隻見窗戶靠近光亮,清晨的煙霧嫋嫋升起,仿佛一幅朦朧的畫卷。窗簾和門簾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紅色的電光不時穿梭其中,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樓台高聳入雲,與青霄相接,仿佛是通往仙界的通道。走廊和房屋整齊地排列著,一直延伸到寶貴的庭院,宛如一座宏偉的宮殿。獸形的鼎中飄出陣陣香煙,襲向太宗的禦衣,帶來一種奇異的香氣。紅色的紗燈照亮了宮廷的扇子,使其更加鮮豔奪目。
左邊的牆壁上,猛烈地擺放著牛頭,那猙獰的麵孔讓人不寒而栗。右下則是崢嶸的羅馬麵,威武而莊嚴。接亡送鬼的金牌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金光,引魄招魂的素練垂落在地,仿佛在等待著什麽。
這時,太宗聽到一陣環佩叮當的聲音,仙香奇異撲鼻而來。他轉頭望去,隻見兩對提燭的人緩緩走來,後麵跟著十代閻王。十王走出森羅寶殿,背著手躬身迎接太宗。太宗謙虛地不敢前行,十王卻說道:“陛下是陽間的人王,我們是陰間的鬼王,這是理所當然的,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他一再推辭,十王卻堅持讓他前行。
太宗隻好硬著頭皮向前走去,徑直進入森羅殿上。他與十王行禮完畢,分賓主坐下。此時,太宗心中充滿了敬畏和好奇,他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約有片時,秦廣王恭敬地拱手進言道:“涇河鬼龍狀告陛下,您曾許諾救他,卻反而將他殺害,這是為何呢?”太宗迴答道:“朕確實曾在夜夢中見到老龍向我求救,當時朕確實答應他會無事。然而,沒想到他犯了罪應當受刑,而負責處斬他的正是我朝中的人曹官魏徵。朕當時宣魏徵在殿中下棋,卻不知他在夢中將老龍斬殺。這是魏徵神機妙算,也是那龍王命中注定該死,並非朕的過錯。”十王聽後,伏地行禮道:“早在那龍尚未出生之時,南鬥星的生死簿上就已注定他該遭人曹之手殺害,我們早就知道此事。隻是他在此狡辯,一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因此,我們才將他送入輪藏,讓他轉生去了。如今又勞煩陛下降臨,還望陛下恕我們催促之罪。”
言畢,閻王即刻命令掌管生死簿的判官:“速速取來簿子,查看陛下的陽壽天祿究竟還有多少?”崔判官急忙轉身前往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的天祿總簿逐一檢閱。隻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的名字下,赫然寫著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不禁大吃一驚,趕忙取出濃墨大筆,在“一”字上添了兩畫,然後將簿子呈了上去。
十王從頭仔細查看時,發現太宗名下的陽壽已變為三十三年,閻王驚訝地問道:“陛下登基至今已有多少年了?”太宗迴答道:“朕即位至今,已有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大可放寬心,無需憂慮,您還有二十年的陽壽。此次前來,已是對案明白,請陛下返迴陽間吧。”太宗聽聞此言,連忙躬身稱謝。
十閻王聞得太宗所言,當即派遣崔判官與朱太尉二人,護送太宗還魂。太宗在二人的引領下,緩緩走出森羅殿。行至殿外,太宗似是想起了什麽,又再次拱手向十王問道:“朕宮中的老少是否都平安無恙?”十王微微一笑,答道:“陛下放心,宮中眾人皆平安無事,隻是……”十王略微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隻是恐怕禦妹的壽命似乎不會長久。”
太宗聞言,心中一驚,麵露擔憂之色,他再次拜謝道:“多謝十王告知,朕迴到陽世後,無物可用來酬謝,唯有獻上瓜果而已。”十王聽後,高興地說道:“我這裏有東瓜、西瓜,隻是缺少南瓜。”太宗連忙說道:“朕迴去後立即送來,立即送來。”說完,雙方相互作揖告別。
那太尉手持一首引魂幡,走在前方引路。崔判官則緊跟其後,保護著太宗,徑直走出了幽司。太宗抬起頭來環顧四周,發現這並非是來時的舊路,心中疑惑,便向判官問道:“此路似乎有誤?”判官迴答道:“陛下,此路並無差錯。在陰司之中,向來都是有去路,卻無來路。如今,我等送陛下從‘轉輪藏’轉世投胎:一是為了請陛下遊曆地府,二是為了讓陛下能夠轉世超生。”太宗聽後,也隻得跟隨他們二人,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行。
徑行數裏,一座高山驀然出現在眼前,陰雲低垂,黑霧彌漫,將整個天空遮蔽得嚴嚴實實。太宗麵露懼色,問道:“崔先生,那是什麽山?”判官恭敬地迴答道:“此乃幽冥背陰山。”太宗聽後,心中不禁一陣悚然,顫抖著說道:“朕如何能去得那等陰森之地?”判官寬慰道:“陛下無需擔憂,有臣等為您引領。”太宗戰戰兢兢地跟隨著二人,緩緩登上山岩。他抬頭望去,隻見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
山勢崎嶇不平,形態凹凸各異。險峻程度堪比蜀嶺,高聳之勢猶如廬岩。這並非陽世的名山,而是陰司的險惡之地。荊棘叢生,其間隱藏著無數鬼怪;石崖磷磷,隱約可見邪魔的身影。耳畔聽不到野獸的嘶鳴和鳥兒的啼叫,唯有鬼妖的腳步聲在耳邊迴蕩。陰風陣陣,吹來陣陣寒意;黑霧漫漫,彌漫著詭異的氣息。放眼望去,四周一片荒蕪,毫無景色可言;左右環顧,盡是猖獗的亡魂。那裏有山,有峰,有嶺,有洞,有澗;然而,山上不長草,峰巔不插天,嶺上無人行,洞中不納雲,澗底不流水。岸邊盡是魍魎,嶺下皆是。洞中收納著野鬼,澗底隱藏著邪魂。山前山後,牛頭馬麵喧鬧唿喊;半掩半藏,餓鬼窮魂不時相對哭泣。催命的判官,匆忙地傳遞著信票;追魂的太尉,大聲吆喝著催促公文。急腳子,如旋風般滾滾而來;勾司人,似黑霧般紛紛湧現。
太宗全靠著那判官保護,過了陰山。
前進又曆了許多衙門,一處處俱是悲聲振耳,惡怪驚心。太宗又道:“此是何處?”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後‘一十八層地獄’。”太宗道:“是那十八層?”
判官神色肅穆,聲音低沉地說道:“你且聽我細細道來:那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冷冷清清,寂寞難耐,煩惱憂愁無盡頭。這皆是生前作惡多端,死後才通來此處受罰。還有那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哭聲震天,淒慘無比,隻因不忠不孝,傷天害理,佛口蛇心,才墮入此門。磨挨獄、碓搗獄、車崩獄,令人皮開肉綻,痛苦不堪,皆是因為瞞心昧己,不公道,巧語花言,暗中損害他人。寒冰獄、脫殼獄、抽腸獄,罪犯們蓬頭垢麵,愁眉苦臉,都是因為大鬥小秤,欺騙愚笨之人,致使災禍降臨,累及自身。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讓人戰戰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強暴欺壓良善,藏頭縮頸,孤苦伶仃。血池獄、阿鼻獄、秤杆獄,更是脫皮露骨,折臂斷筋,也隻為謀財害命,宰殺牲畜,屠害生靈,墮落千年難以解脫,沉淪永世不得翻身。一個個罪犯都被緊緊束縛,繩索捆綁。更有那赤發鬼、黑臉鬼,手持長槍短劍;牛頭鬼、馬麵鬼,拿著鐵簡銅錘。打得他們皺眉苦麵,鮮血淋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正所謂人生在世,切莫心存欺騙,神鬼昭彰,誰能逃脫懲罰?善惡到頭終有報,隻是來早與來遲罷了。”
太宗聽聞此言,心中不禁湧起一陣驚慘之情。他麵色蒼白,身體微微顫抖,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擊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恐懼和不安,仿佛看到了什麽極其可怕的景象。
進前又走不多時,太宗隻見一夥鬼卒,手持幢幡,整齊地跪在路旁。他們的麵容陰森恐怖,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冰冷的氣息。太宗心中一驚,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
判官見狀,大聲喝令鬼卒們起身,然後上前引著太宗,從金橋而過。太宗小心翼翼地跟在判官身後,心中充滿了敬畏和恐懼。他不敢抬頭看四周的景象,隻是緊緊地盯著前方,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太宗走過金橋後,又看到了一座銀橋。橋上有幾個忠孝賢良之輩,公平正大之人,他們的麵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正義的氣息。太宗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佩之情,他想上前與他們交談,但又不敢貿然行動。
就在太宗猶豫不決的時候,那壁廂又出現了一座橋。這座橋與前麵的兩座橋截然不同,它寒風滾滾,血浪滔滔,號泣之聲不絕於耳。太宗心中一驚,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他望著那座橋,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太宗問道:“那座橋是何名色?”判官麵色凝重地迴答道:“陛下,那叫作奈河橋。若到陽間,切須傳記。”
隻見那橋下,水流奔騰,氣勢磅礴,仿佛一條寬闊的白色匹練橫亙於長江之上。然而,水麵之下卻是一片陰森恐怖,宛如一個巨大的火坑漂浮在上界之中。陰氣撲麵而來,讓人感到刺骨的寒冷,腥味撲鼻而來,令人作嘔。波濤翻滾,沒有一艘船隻敢於往來渡河;一個個赤著腳、頭發蓬亂的身影穿梭其中,他們都是在這裏作惡多端的鬼魂。這座橋長達數裏,寬度僅有三裏。高度達百尺,深度更是千重。橋上既沒有扶手欄杆,也沒有可供依靠之物,橋下則隱藏著許多兇惡的怪物,隨時準備搶奪過橋人的性命。枷鎖纏身,被打入奈河這條危險的道路。看看那橋邊的神將們,個個兇猛殘暴,河內的冤魂們真是痛苦不堪啊!椏杈樹上懸掛著青紅黃紫等各種顏色的絲衣,壁鬥崖前蹲著那些曾經辱罵公婆、行為放蕩的婦女。銅蛇和鐵狗肆意爭搶食物,這些靈魂將永遠墜入奈河,再也無法逃脫。
有詩為證:
時常聽到鬼哭狼嚎和神靈的唿號聲,血水渾濁,波浪高達萬丈。無數的牛頭和馬麵猙獰地守在奈河橋前。
正在說著的時候,那幾個橋梁使者已經先迴去了。唐太宗心中又是驚慌,又是害怕,連連點頭歎息,默默地傷心難過。他緊跟著判官和太尉,很快就渡過了奈河惡水,穿過了血盆苦界。他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枉死城。突然聽到哄哄嚷嚷的聲音,清楚地聽到有人喊著:“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唐太宗聽到唿喊聲,嚇得心驚膽戰。隻見一群拖著腰肢、折斷手臂、沒有腳或腦袋的鬼魅們衝上來攔住了路,齊聲喊道:“還我們性命!還我們性命!”
唐太宗驚恐萬分,到處躲藏,不停地喊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連忙說道:“陛下,這些人都是來自六十四處煙塵之地和七十二處草寇,還有那些小王子、小頭目們的鬼魂。他們都是無辜枉死的冤魂,沒有人收留管理,無法超生,也沒有錢財盤纏,全都是孤獨貧寒的餓鬼。陛下隻要給他們一些錢鈔,我才能救您啊。”唐太宗無奈地說:“朕空手來到這裏,哪裏能得到錢鈔呢?”
判官恭敬地對唐太宗說道:“陛下,陽間有個人,擁有大量金銀財富,將其存放在我這陰曹地府之中。陛下可以出名立下一份契約,由小判來擔保,可以借給他一座寶庫,用來分發這些饑餓的鬼魂,這樣才能讓陛下通過這裏。”太宗好奇地問道:“這個人是誰呢?”判官迴答說:“他是河南開封府人士,姓相名良。他在這裏存放了整整十三座寶庫的金銀。如果陛下需要使用,隻需到陽間歸還給他即可。”太宗聽後非常高興,表示願意出名借用。於是立即立下了文書並交給判官,從他那裏借取了一座寶庫的金銀,並命令太尉將所有的金銀都分發給那些餓鬼們。
隨後,判官再次囑咐道:“這些金銀,你們要平均分配使用,讓大唐皇帝安全通過。他還有很長的壽命呢。我已經接到十位閻王的命令,要護送他返迴人間,讓他在陽間舉辦一場盛大的水陸法會,超度你們這些亡魂,希望你們不再鬧事。”眾鬼聽到這話,得到了金銀之後,紛紛點頭稱是,然後退去。接著,判官命令太尉搖動引魂幡,帶領唐太宗離開了枉死城,踏上了平陽大道,飄忽不定地離去。
畢竟不知從那條路出身,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