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孫悟空頭疼難忍,隻得哀聲求饒道:“師父啊,您別再念了!別再念了!等我想辦法治好自己再說吧!”唐僧一聽,急忙問道:“那你打算如何醫治呢?”孫悟空連忙迴答道:“隻要去陰曹地府,查看一下哪個閻王殿裏有他的魂魄,然後請迴來救治即可。”豬八戒聽後,立刻反駁道:“師父千萬別相信他的話。他之前明明說過不用去陰曹地府,在陽間就可以醫治,這樣才能顯示出他的本事來。”那唐僧本就是個迷信之人,聽到這裏,又開始念起了緊箍咒。孫悟空被疼得滿地打滾,隻好滿口答應道:“好!好!我就在陽間醫治!我就在陽間醫治!”豬八戒見狀,哈哈大笑起來,說道:“不要停,繼續念!繼續念!”


    孫悟空氣得大罵道:“你這個呆子,竟然敢挑撥師父來咒罵我!”豬八戒卻笑得前仰後合,迴道:“哥哥呀,哥哥呀,你隻知道戲弄我,不知道我也會戲弄你嗎?”孫悟空無奈地說道:“師父啊,您別再念了!別再念了!讓我在陽間醫治吧。”


    三藏聽後,焦急地問道:“陽世間如何醫治?”行者自信滿滿地迴答道:“我現在隻需一個筋鬥雲,闖入南天門內,不進入鬥牛宮和靈霄殿,直接飛到三十三天之上,來到離恨天宮兜率院內,拜見太上老君,向他求得一顆‘九轉還魂丹’,必定能救迴國王性命。”


    三藏聽聞此言,喜出望外,連忙說道:“快去快迴!”行者卻不緊不慢地說:“此時已經是三更時分,如果出發並返迴,等到天亮時正好。隻是國王躺在此處,冷冷清清,實在不太像樣子。最好有人在這裏哀悼哭泣,這樣會更好一些。”八戒嘟囔道:“不用多說,這猴子肯定是想讓我哭。”行者迴應道:“怕你不肯哭!如果你不哭,我可無法治愈國王。”八戒無奈地說:“哥哥,你自行前去吧,我自然會哭的。”行者提醒道:“哭有多種方式:幹嚎無淚稱為號,扭動身體擠出些眼淚稱為啕。既要哭得流淚,又要有悲痛之心,才能算是號啕大哭。”


    八戒說:“我先給你們哭一個看看。”說著不知道從哪裏找了一張紙條,撚成一個紙撚兒,往自己鼻孔裏捅了兩下,然後打了幾個噴嚏,瞬間眼淚汪汪,口水直流,開始哭了起來。嘴裏還不停地嘮嘮叨叨,說長道短,就跟死了人一樣。一直哭到傷心的地方,唐僧長老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行者笑著說:“就是這樣悲傷地哭,不要停。你這個呆子把我騙走後,你就不會哭了。我還在聽呢!如果隻是這樣哭就算了,如果稍微停下來,肯定會打你二十大板!”八戒笑著說:“你去吧,你去吧!我一旦開始哭,至少要哭兩天。”沙僧看到他被數落,趕緊去找了幾根香來供奉。行者笑著說:“好,好,好!一家人都這麽有誠意,老孫才好努力。”


    好個大聖啊,此刻正值夜半時分,他告別了師父和師弟們後,一個筋鬥雲翻進了南天門內。然而,他並未前往靈霄寶殿或鬥牛天宮,而是順著一路雲光徑直來到了三十三重天上的離恨天兜率宮。剛一進門,就看到太上老君端坐在丹房之中,與眾位仙童手持芭蕉扇扇火煉丹呢。當他見到行者到來時,立即吩咐看守丹爐的童子:“都給我小心點,那個偷丹的賊又來了!”


    行者趕忙上前施禮,笑著說道:“老君,您可真會說笑,這樣提防我幹嘛?我現在已經不幹那種事情啦。”老君卻冷哼一聲:“哼,你這猴子,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時候,偷吃了我無數的仙丹,後來被二郎神抓上天庭,關在我的丹爐裏煉了四十九天,連炭火都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如今你有幸逃脫,皈依佛門,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之前在平頂山降妖除魔時,故意刁難我們,不肯交出我的寶貝,今天又來找我幹什麽?”


    行者急忙解釋說:“前天發生的事情,老孫並沒有拖延,已經及時歸還了你那五件寶貝,你怎麽反而懷疑我呢?”


    老君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你不趕緊趕路,偷偷潛入我的宮殿幹什麽?”


    行者連忙迴答:“自從我們分別之後,我往西經過一個地方,叫做烏雞國。那裏有個國王被一隻妖精假扮成道士,唿風喚雨,暗算了國王。那個妖精還偽裝成國王的樣子,坐在金鑾殿上。我的師父夜裏在寶林寺看經文時,遇到了國王的鬼魂前來參拜,請老孫幫他除掉妖怪,分辨正邪。老孫本來沒有確鑿證據,但和師弟八戒一起半夜進入園子,打破了花園,找到了埋葬的地方,原來是一口八角琉璃井裏。撈上來國王的屍體,麵容竟然沒有改變。到了寺廟見到我師父後,他大發慈悲,讓老孫去醫治,不許我去陰間尋找靈魂,隻能在陽間救治。我實在想不出辦法讓他複活,所以特地來拜見你。希望道祖可憐可憐我,把‘九轉還魂丹’借給我一千顆吧,這樣我就能救他一命了。”


    老君皺著眉頭說道:“這猴子真是胡說八道!哪有一千丸、二千丸這麽多,簡直是當飯吃呢!那可是用土塊揉成的,哪有那麽容易得到啊!哼!快走,沒有!”孫悟空笑著說:“那給我百十丸也行啊。”老君迴答:“也沒有。”孫悟空又說:“那就十來丸吧。”老君生氣地說:“這潑猴怎麽如此難纏!沒有,沒有!出去,出去!”孫悟空笑著說:“真的沒有嗎?那我去別的地方求救了。”老君大聲嗬斥:“去,去,去!”這大聖轉身邁步,向前走去。


    老君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心想:“這猴子太狡猾了,說走就走,恐怕他會偷偷溜進來偷東西。”於是立即命令仙童叫迴孫悟空,說道:“你這個猴子,手腳不老實,我送你一顆‘還魂丹’吧。”孫悟空笑著說:“老官兒,既然知道我的厲害,趕緊把金丹拿出來,與我四六分,這還是你的福氣呢;不然,我可就要讓你‘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那老祖不慌不忙地取過葫蘆,將其倒吊過來,輕輕傾倒,一粒金丹從葫蘆口緩緩滑出。老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捏住那顆金丹,然後遞給行者,說道:“這裏隻有一顆金丹,拿去吧,拿去吧!送給你這顆金丹,希望它能夠拯救那位皇帝的生命,也算是你的功勞和成就吧。”


    行者接過金丹後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露出懷疑的神色。他將金丹放在手中仔細端詳,然後對老祖說:“先別急,讓我先試試看。我擔心這可能是個假貨,怕被你騙了。”說著,他迅速將金丹放入口中,但並沒有吞下,而是用舌頭嚐了嚐味道。


    然而,這個舉動卻引起了老祖的緊張反應。老祖急忙向前衝去,緊緊抓住行者,一手揪著行者的頭頂,另一手則握拳作勢要打。他憤怒地責罵道:“你這該死的潑猴,如果不小心吞下去,我可真會打死你的!”行者聽了,忍不住笑出聲來,說道:“你看看你的樣子,像個小氣鬼似的。誰會稀罕吃你的東西呢!這玩意兒又不值多少錢!裏麵全都是些空洞的東西,沒什麽實際價值。你看,這不還在這兒嗎?”原來,行者的下巴下麵有一個嗉袋,他將那顆金丹藏在了嗉袋之中。


    老祖發現自己誤會了行者,臉上露出尷尬的表情。他鬆開手,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走吧,走吧!以後別再來糾纏我了!”這時,大聖才向老祖道謝,並離開了兜率天宮。


    隻見他身上散發出千條祥瑞之氣,如雲霧般從瑤闕飄出,又似千萬道祥雲從天而降,降臨塵世。須臾之間,孫悟空已經下了南天門,返迴東觀,早早便看到太陽星升起。他按下雲頭,徑直來到寶林寺山門外,聽到八戒仍在哭泣。孫悟空忽然走近,叫了聲:“師父。”唐僧欣喜地說:“悟空來了,可帶了丹藥?”孫悟空迴答:“有。”八戒卻不屑地說:“怎麽可能沒有?他就算去偷也會偷一些迴來!”孫悟空笑著說:“兄弟,你過去吧,這裏不需要你了。你擦擦眼淚,到別的地方哭去吧。”然後對沙僧說:“沙和尚,拿些水來給我用。”


    沙僧急忙跑到後麵井邊,找到一個方便吊桶,立即將半缽盂水遞給孫悟空。孫悟空接過水後,口中吐出一顆金丹,放在皇帝的嘴唇裏;雙手掰開皇帝的牙齒,用一口清水將金丹衝入其腹中。過了約半個時辰,隻聽見皇帝肚子裏發出唿唿的響聲,但身體仍無法動彈。孫悟空著急地說道:“師父,我的金丹都沒辦法救活他,這不是要坑死老孫嗎?”


    三藏說道:“豈會有不活的道理。像這般死去許久的屍體,怎麽能夠吞得下水呢?這乃是金丹的仙力所致。自從金丹進入腹中,便引發腸鳴;腸鳴意味著血脈開始和動,隻是氣絕無法迴伸。莫說人在井裏浸泡了三年,就算是生鐵也會生鏽了。隻是元氣已經耗盡,需要有個人給他度一口氣才行。”那八戒一聽,立刻上前想要度氣,三藏卻一把將他扯住,說道:“使不得!還是讓悟空來吧。”那師父倒是很有主見:原來豬八戒自幼便殺生作孽,吃人無數,是一口濁氣;而悟空從小修行,咬鬆嚼柏,以桃果為食,是一口清氣。這大聖走上前,將那雷公嘴噙住皇帝的口唇,猛地唿出一口氣,吹入咽喉,經過重樓,轉入明堂,徑直抵達丹田,又從湧泉倒返泥垣宮。隻聽得唿的一聲響亮,那君王頓時氣聚神歸,翻身而起,掄拳曲足,叫了一聲:“師父!”隨後雙膝跪地,在塵埃中說道:“記得昨夜鬼魂前來拜謁,怎知今日清晨便能還陽!”三藏趕忙將他攙扶起來,說道:“陛下,這與我無關,你還是謝過我的徒弟吧。”行者笑著說道:“師父說的哪裏話?常言道:‘家無二主。’你受他一拜也不虧。”


    三藏見此情景,心中很是過意不去,連忙上前攙扶起那位皇帝,一同走進禪堂。隨後,他們與八戒、行者和沙僧相互拜見後,方才各自入座。此時,本寺的僧人已經準備好了早餐,正準備前來供奉。然而,當他們看到這位穿著水衣的皇帝時,每個人都驚訝得目瞪口呆,紛紛開始議論起來。


    這時,孫行者突然跳了出來,大聲說道:“你們這些和尚,不必如此驚慌失措!這位就是烏雞國的國王,也是你們真正的君主。三年前,他不幸被害身亡,今晚我將他複活了過來。現在我們要進入城中,辨別是非正邪。如果有早餐,就趕快端上來吧,等我們吃飽了好趕路。”聽到這話,眾僧立刻獻上了湯水,幫助國王洗淨麵容,換上新衣服。他們脫下國王身上的赭黃袍,本寺的僧官拿來兩件布直裰給他穿上,並解開藍田帶,用一條黃絲絛子係好。最後,國王脫下無憂履,換上一雙舊僧鞋。完成這些後,大家才一起享用了早餐,然後整理好行李,準備出發。


    行者好奇地問:“八戒,你這行李到底有多重啊?”八戒撓著頭說道:“哥哥,這行李每天都挑著,還真不知道它具體有多重呢。”行者想了一下,然後說:“這樣吧,你把那一擔分成兩擔,一擔由你來挑,另一擔給這個皇帝挑。我們得趕緊進城去辦事。”八戒聽後高興地叫道:“真是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當初把他駝過來的時候,可是花了不少力氣。現在他被治好了,原來隻是個替身。”


    於是,那呆子開始耍起小聰明,把行李分開放好,然後向寺廟裏要了一條扁擔,將較輕的行李挑在了自己肩上,較重的則讓皇帝挑著。行者笑著對國王說:“陛下,看你現在這身打扮,還要挑著擔子跟著我們走,是不是覺得很委屈呀?”國王一聽,連忙跪下來,激動地說道:“師父啊,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別說是挑擔子,就算是讓我拿著鞭子牽著馬,侍奉老爺您一起上西天,我也心甘情願。”


    行者笑著說道:“我並不需要你陪我去西天取經。這裏麵有個原因。你隻要幫我們挑擔走四十裏路進入城裏就可以了。等到抓住了妖怪,你仍然可以繼續當你的皇帝,而我們也會繼續去西天取經。”八戒聽到這話,嘟囔著說:“這樣說來,他隻需挑四十裏路的擔子,而我卻還要像個長工一樣辛苦。”行者連忙解釋道:“兄弟,別亂說話!趕快到外麵帶路吧。”


    於是,八戒領著皇帝向前走去,沙僧則伺候師父上馬,行者緊跟其後。隻見那寺廟中的五百名僧人,整齊地排列著,吹奏著悠揚的音樂,一直將他們送出了山門。行者笑著對僧人們說:“和尚們不用再送了。隻是擔心被官府的人發現,泄露了我的機密,反而不好。你們快迴去吧,快迴去吧!記得把皇帝的衣服和帽子整理好,如果能在今晚或者明天早上送到城裏來,我會給你們一些封賞作為感謝。”


    眾僧聽令各自迴去後,行者便大踏步向前,追上唐僧,一路前行。


    真是:西方有訣竅可以探尋真諦,金木和諧便能修煉精神。丹母徒然懷揣著懵懂的夢想,嬰兒永遠怨恨自己愚笨的身體。


    必須要到井底去尋找明君,還要到天堂去拜見老君。領悟到色即是空才能恢複本性,誠心誠意地為佛超度有緣之人。


    師徒們走在路上,不到半天時間,就遠遠望見城池已經很近了。唐僧說:“悟空,前麵想必就是烏雞國了。”行者迴答:“沒錯,我們趕快進城辦事吧。”師徒四人走進城裏,隻見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又看到樓閣宮殿錯落有致,氣勢恢宏,更顯得繁華壯麗。有詩讚曰:


    海外宮樓如上邦,人間歌舞若前唐。


    花迎寶扇紅雲繞,日照鮮袍翠霧光。


    孔雀屏開香靄出,珍珠簾卷彩旗張。


    太平景象真堪賀,靜列多官沒奏章。


    海外的宮殿猶如上等國家,人間的歌舞好似前朝唐朝。花朵迎著寶扇如紅雲般繚繞,陽光照耀鮮豔的長袍如翠霧之光。


    孔雀屏風打開香氣四溢,珍珠簾子卷起彩旗飄揚。太平盛世的景象令人稱讚,官員們安靜地站著沒有人上奏章。


    隻見那宮殿大開,唐僧師徒四人牽著馬、挑著擔,徑直走了進去。到了殿下,唐僧下馬說道:“徒弟們,我們就在這裏入朝,去換取通關文牒,免得又要跑去其他衙門,既麻煩又耽誤時間。”孫悟空答道:“師傅說得在理,這樣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不過我們這麽多人一起進去,也好有個照應。”唐僧點頭表示讚同,並提醒他們不要放肆無禮。接著,孫悟空笑著說:“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一起進去吧!”說完,師徒四人一同走進了皇宮。


    進入宮中後,孫悟空告訴唐僧等人,如果要向國王行禮,可能會帶來一些麻煩。因此,他建議自己先進去看看情況,等國王開口後再決定是否行禮。如果需要行禮,他們也可以跟著一起做。


    你瞧那闖禍的猴王,將國王引到朝堂門口,跟閣門大使說道:“我們乃是東土大唐皇帝派遣而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之人。如今抵達此地,想請求倒換通關文牒,請大人幫忙傳達一下,以免耽誤我們的好事。”那黃門官立刻進入端門,跪在丹墀之下,向皇帝稟報說:“朝堂門外有五位僧侶,自稱是來自東土大唐的欽差,前往西天拜佛求經。他們已經到達這裏,想要倒換通關文牒,但不敢擅自闖入,正在門外等待召見。”


    那魔王隨即下令傳召。於是唐僧等人一同走進朝堂門內。那位複活的國王則跟隨其後。正當行走時,國王忍不住腮幫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心中暗暗歎息道:“可憐啊!我的銅鬥般堅固的江山,鐵桶般嚴實的社稷,竟然被這些妖魔鬼怪暗中侵占了!”孫悟空安慰道:“陛下千萬不要傷心難過,以免泄露了消息。這金箍棒在我耳中跳動不停,今日必定要大顯神威。一定能夠打敗這些妖魔,掃蕩一切邪惡之物。您的江山很快就能迴歸到您手中了。”那國王不敢違抗孫悟空的話,隻能拉起衣服擦拭淚水,冒著生命危險緊緊相隨,徑直走到金鑾殿台下。


    隻見那兩班文武官員,四百名朝廷大臣,一個個都神情肅穆、莊重嚴肅,麵容英俊、氣質非凡。孫悟空引領著唐僧站在白玉台階前麵,挺直身體,一動不動。台階下麵的眾多官員沒有不感到害怕的,紛紛說道:“這個和尚真是愚蠢無知啊!見到我們大王竟然不下跪行禮,也不開口說話祝福?連一聲問候都不說,如此膽大妄為、不懂禮節!”話還沒說完,就聽到那魔王開口問道:“那個和尚來自哪裏?”孫悟空昂首挺胸地迴答道:“我是從南方瞻部洲的東土大唐而來,奉了皇帝的命令,前往西方的天竺國大雷音寺拜見佛祖求取真經。現在來到這裏,不想空手而歸,特意前來換取通關文牒。”那魔王聽了之後,心中憤怒地說道:“你們東土又怎樣!我不在你們國家朝拜納貢,不和你們國家往來交流,你為什麽見到我卻不恭敬行禮,不跪地參拜!”


    行者微微一笑,帶著幾分不屑地說道:“我們東土乃是古老而強大的天朝,長久以來被尊稱為上國,你們不過是下方邊境之地罷了。自古以來便有這樣的說法:‘上邦皇帝,如同父親和君主一般尊貴;下邦皇帝,則隻能算作臣子和兒子。’你還沒有迎接我,竟然膽敢讓我拜見?真是可笑至極!”那魔王聞言頓時怒火中燒,對著手下的文武官員下令道:“給我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和尚拿下!”話音剛落,眾多官員紛紛奮勇向前。然而,行者卻隻是輕喝一聲,伸手一指,口中念道:“莫動!”這一指使出了定身法術,瞬間讓所有官員都無法動彈。他們站在原地,仿佛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木偶,就連將軍們也像是泥塑般僵硬。


    那魔王眼見自己的文武官員被定住,心中焦急萬分,急忙縱身躍下龍床,想要親自捉拿行者。此時,猴王暗自竊喜,心想:“太好了!這正好符合我的計劃。就算這魔王的腦袋是由生鐵鑄就的,一旦被我的金箍棒打中,也必定會打出一個窟窿!”正當他準備動手時,突然旁邊出現了一顆救命之星。原來,這人正是烏雞國王的太子,他迅速上前拉住魔王的朝服,跪在地上求情道:“父王,請息怒啊。”


    妖精聽了太子的話後問道:“孩兒怎麽說?”太子恭敬地迴答道:“請父王知道。三年前,聽說有人說有一個來自東土唐朝的欽差聖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經,但沒想到今天才來到我們國家。父王您威嚴剛烈,如果將這個和尚抓去斬首,恐怕大唐有一天得到這個消息,一定會生氣憤怒。您想想那李世民自稱為皇帝,統一了江山,仍然不滿足,還打算過海征討。如果他們知道我們國王殺了他的禦弟聖僧,肯定會起兵攻打我們,與我們爭奪敵人。但無奈我們兵力稀少,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父王,請按照我說的做,先審問那四個和尚,讓他們交代清楚來曆,首先確定他們沒有參拜國王的罪行,然後才能問罪。”


    這一篇,原是太子謹慎小心,唯恐妖魔傷害唐僧,故而有意留住妖魔,卻不知行者早已安排好要攻打它。那魔王果然聽信了太子的話,站在龍床前麵,大聲喝道:“那和尚是何時離開東土大唐的?唐王因何事派遣你去西天取經?”行者昂首挺胸,坦然答道:“我師父乃是唐王的禦弟,法號三藏。隻因唐王駕下有一位丞相,姓魏名徵,奉上天旨意夢斬涇河老龍。大唐王夢遊陰司地府,得以死而複生之後,大開水陸道場,超度冤魂孽鬼。我師父受觀世音菩薩指點,前往西天取經。我師父胸懷大誌,情真意切,一心報國盡忠,承蒙唐王賜予文牒。那時正是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離開東土後,我們先到了兩界山,收了我做徒弟,我姓孫,名悟空,法號行者;接著又到了烏斯國界的高家莊,收了二徒弟,姓豬,名悟能,法號八戒;在流沙河界,又收了三徒弟,姓沙,名悟淨,法號和尚;前日在敕建寶林寺,又新收了一個挑擔的行童道人。”


    魔王聽了,還是沒辦法去搜查唐僧,於是心生一計,想要盤問孫悟空,便怒氣衝衝地問:“那個和尚,你一開始獨自一人離開東土大唐,後來又收下了四個徒弟。那三個僧人還可以理解,但這一路實在難以容忍。那個行童肯定是被拐賣來的。他叫什麽名字?有沒有度牒?把他帶上來口供。”嚇得皇帝渾身發抖,說道:“師父啊!我該怎麽迴答呢?”孫行者捏了他一下,說道:“你別怕,等我來幫你迴答。”


    好個大聖,快步向前,對著妖怪高聲喊道:“陛下,這個道士是個啞巴,還有些耳聾。隻是因為他年輕時曾經去過西天取經,認識路。他的一舉一動、來龍去脈,我都清楚,希望陛下能寬恕,讓我來替他迴答吧。”魔王說:“最好快點如實迴答,以免受到懲罰。”


    行者說道:“我供認罪行,如今我已年老力衰,又癡又聾又啞,家中財產也已破敗。我的祖籍原本就是這裏的人,五年前遭遇了一場災難。當時天不下雨,百姓生活困苦,君王和百姓都齋戒祈禱。他們焚香沐浴,向天公祈求,然而萬裏天空卻沒有一絲雲彩。百姓們饑餓難耐,生活困苦,就像倒懸在空中一樣。就在這時,鍾南山突然降臨了一個全真怪。他唿風喚雨,顯示出神通廣大的本領,然後暗中將真王殺害。他把真王推下花園水井中,陰謀篡奪了王位,讓人難以理解。幸好我來了,我的功績很大,能夠起死迴生,沒有任何牽掛。我情願皈依佛門,作為行童,與僧人一同前往西方世界。那個假扮君王的是道人,而道人最終被真正的君王所取代。”


    卻說那魔王在金鑾殿上,聽到唐僧這一番話,嚇得他心像鹿撞一樣,臉漲得通紅。他急忙想轉身逃跑,但手中沒有一件武器;他轉過頭來,看見一個鎮殿將軍腰間掛著一把寶刀,被孫悟空施了定身法定在那裏,直挺挺地站著,好像癡呆了似的。他走近前去,搶過這把寶刀,就駕著雲頭向空中逃去。氣得沙和尚憤怒不已,豬八戒大聲叫嚷,埋怨孫悟空是個急性子的猴子:“你就不能慢慢說嗎?這樣不就能穩住他了?現在他駕雲逃走了,我們到哪裏去找他呢?”孫悟空笑著說:“兄弟們不要吵鬧。我們讓太子下來拜見父親,讓皇後出來拜見丈夫。”說完,他又念了一個咒語,解除了定身法。“讓那些官員們醒來拜見國王,他們才會知道誰是真正的皇帝。讓他們訴說以前的情況,事情才能真相大白,我再去尋找那個假皇帝。”好一個大聖,他囑咐八戒和沙僧:“好好保護他的君臣父子皇後,還有我的師父!”隻聽見一聲“去”,就不見了蹤影。


    孫悟空從空中跳下,睜眼向四周望去,尋找那魔王的蹤跡。他看到那魔王僥幸逃脫後,正朝東北方向逃竄。悟空急忙追趕上去,大喝一聲:“那怪物,哪裏跑!老孫來了!”魔王聽到聲音,急忙迴頭,抽出寶刀,高聲喊道:“孫行者,你真是多管閑事!我來爭奪別人的皇位,與你有何關係?你為何要來打抱不平,泄露我的秘密!”悟空笑著說:“我倒要看看你這個大膽的妖怪!誰允許你來當皇帝的?既然知道我是老孫,就應該遠遠地躲開;為何還要刁難我的師父,索要什麽供狀!剛才那個供狀是不是真的?你別想跑,嚐嚐我老孫的金箍棒!”魔王側身躲避,揮舞著寶刀砍向悟空。他們兩個交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真可謂是:


    猴王兇猛無比,魔王實力強大,刀棒相交毫不畏懼。漫天雲霧籠罩三界,隻為爭奪當朝帝王之位。


    兩人交戰數個迴合後,那妖怪敵不過孫悟空,急忙轉身順著原路跳迴城中,闖入白玉台階前的兩班文武官員之中,搖身一變,變成和唐三藏一模一樣的樣子,然後攜手並肩站在台階前。


    孫悟空追上來,正準備舉起金箍棒打下去,那妖怪說:“徒弟別打,是我!”孫悟空急忙收住金箍棒,想要打那個唐僧,那妖怪又說:“徒弟別打,是我!”同樣是兩個唐僧,實在難以分辨。孫悟空心想:“如果一棒打死妖怪變的唐僧,也算有了功績;但要是一棒打死我的真正師父,可怎麽辦呢!……”隻好停下手中的動作,對豬八戒、沙和尚喊道:“你們看清楚哪個是妖怪,哪個是我師父?快告訴我,我好打他。”豬八戒迴答說:“你在空中又是打架又是叫嚷,我隻瞥見了兩個師父,根本分不清真假啊。”


    行者聽聞此言,立刻撚動法訣,念起咒語,召喚來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駕伽藍、當坊土地以及本境山神道:“老孫我來到此地降妖,然而這妖魔變化成了我師父的模樣,氣息也極為相似,實在難以分辨。你們這些暗中知曉的神明,請將我師父請上殿來,讓我擒拿此魔。”


    原來那妖怪擅長騰雲駕霧,聽到行者的話語後,急忙撒手,跳上了金鑾寶殿。行者見狀,舉起金箍棒就朝唐僧打去。可憐啊!若不是行者及時喚來那幾位神明,這一棒下去,就算是二十個唐僧,也會被打成肉醬!多虧眾神及時架住了行者的鐵棒,說道:“大聖,那妖怪會騰雲之術,已經先上殿去了。”行者急忙趕上殿去,那妖怪卻又跳了下來,扯住唐僧,在人群中再次混了一混,依舊難以辨認。


    行者心中很是不爽快,又看到八戒在旁邊冷笑著,行者頓時大怒,說道:“你這個蠢貨,現在有兩個師父,你有的叫,有的應,還有的服侍,你竟然這麽高興!”八戒笑著迴答道:“哥哥呀,說我傻,你比我更傻呢!既然師父都不認識了,還費什麽力氣呢?你先忍著頭痛,讓我師父念念那話兒,我和沙僧各自攙扶著一個聽一聽。如果不會念的,肯定就是妖怪,這有什麽難的呢?”行者說:“兄弟,還是你聰明。沒錯,那句話隻有三個人記得。原本是我佛如來心靈深處產生的,傳給了觀音菩薩,菩薩又傳給了我的師父,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了。好吧,師父,念念吧。”果然,那唐僧開始念起經來。那魔王哪裏知道這些,嘴裏胡亂哼哼著。八戒說:“這哼哼的肯定是妖怪了!”他鬆開手,舉起釘耙就打過去。那魔王縱身一跳,踩著雲頭就飛走了。


    好八戒,大喝一聲,也駕起雲頭急速趕上,慌得那沙和尚丟了唐僧,也掣出寶杖前來助戰。唐僧這才停止了念咒。孫大聖強忍著頭疼,揝著鐵棒,趕在空中。呀!這一場好戰,三個狠和尚,圍住了一個潑妖魔。那魔王被八戒、沙僧用釘鈀寶杖左右夾擊,難以招架。行者笑道:“我要再去,當麵打他,他卻有些怕我,隻恐他又逃走了;等我老孫跳得更高些,給他來個搗蒜打,結果了他罷。”


    這大聖縱起祥光,升騰在九霄之上,正欲下手,隻見那東北方向上,一朵彩雲之中,傳來一聲厲喝:“孫悟空,且休下手!”行者迴頭一看,原來是文殊菩薩。他急忙收起金箍棒,上前施禮道:“菩薩,您從何處而來?”文殊菩薩道:“我是來替你收服這個妖怪的。”


    行者謝過菩薩道:“多謝菩薩,實在是累煩了。”那菩薩聞言,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照妖鏡,對著那怪一照,瞬間照住了那怪的原身。行者見狀,趕忙招唿八戒、沙僧一同前來拜見菩薩。


    眾人來到近前,定睛向鏡子裏看去,隻見那魔王生得極為兇惡:眼睛猶如琉璃盞一般明亮,頭顱好似煉炒缸般巨大。渾身覆蓋著三伏天的靛藍色毛發,四隻爪子猶如九秋寒霜般冰冷。耷拉著兩隻耳朵,一條尾巴如同掃帚般修長。青色的毛發散發著淩厲的銳氣,紅色的眼睛閃爍著耀眼的金光。扁扁的牙齒排列如玉石板,圓溜溜的胡須挺立如硬槍。


    行者看罷,不禁怒從中來,對菩薩說道:“菩薩,這分明是你坐下的一個青毛獅子,怎會跑到此處成精?你為何不收服他?”菩薩聽了,緩緩說道:“悟空,你有所不知,他並非私自下界,而是奉了佛旨而來。”行者聽了,更是氣憤不已,嚷道:“這畜類成精,竟敢侵奪帝位,還說是奉佛旨差來的。想我老孫保唐僧一路西行,曆經千辛萬苦,卻不曾得到幾道敕書!”


    菩薩緩緩說道:“你並不知曉其中緣由。昔日,這烏雞國王,心懷善念,熱衷於齋僧禮佛,佛祖派遣我前來度化他,引領他早日證得金身羅漢之位。然而,由於不可顯露原身,我變化成一位平凡的僧人,向他化些齋飯。豈料,我幾句言語相難,他竟未能識得我是個好人,反而用一條繩索將我捆綁起來,扔入那禦水河中,致使我在水中浸泡了整整三日三夜。幸而六甲金身出手相救,我才得以返迴西天,將此事奏報給如來佛祖。如來佛祖遂下令將此怪遣至此處,推他下井,讓他也在水中浸泡三年,以報我三日水災之仇。正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如今,你們來到此地,成就了這番功績。”


    好的,以下是根據你的需求擴寫的內容:


    行者說道:“你雖報了‘一飲一啄’的私仇,然而那怪物不知已害了多少人啊。”菩薩迴應道:“也未曾害人。自從他到來之後,這三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何來害人之說?”行者又道:“固然如此,可那隻妖怪與三宮娘娘同眠同起,玷汙了她們的身體,壞了多少綱常倫理,這難道不叫害人嗎?”菩薩解釋道:“他並未玷汙她們。他乃是一隻被騸了的獅子。”八戒聽後,走上前摸了一把,笑著說:“這妖精真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了!”行者接著說:“既然如此,那就收了他吧。若不是菩薩親自前來,我決不會饒他性命。”菩薩隨即念起咒語,喝道:“畜生,還不皈正,更待何時!”那魔王這才現出了原形。菩薩放出蓮花罩住妖魔,坐在他的背上,踏著祥光辭別了行者。哎呀!


    菩薩徑直轉向五台山上去,在寶蓮座下聽談經去了。


    究竟唐僧師徒是如何出城的,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擴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秘的小土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秘的小土豆並收藏西遊記擴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