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曰:
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
生滅盡由誰,請君自辨別。
既然皆己心,何用別人說?
隻須下苦功,扭出鐵中血。
絨繩著鼻穿,挽定虛空結。
拴在無為樹,不使他顛劣。
莫認賊為子,心法都忘絕。
休教他瞞我,一拳先打徹。
現心亦無心,現法法也輟。
人牛不見時,碧天光皎潔。
秋月一般圓,彼此難分別。
“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法(即事物、現象)與心之間的關係,提出法是由心生起還是由心滅去的疑問。
“生滅盡由誰,請君自辨別”:要自己去分辨法的生滅究竟由誰決定。
“既然皆己心,何用別人說”:既然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所顯現,那麽就不需要依賴他人的說法。
“隻須下苦功,扭出鐵中血”:隻要努力修行,就能從艱難困苦中獲得成果。
“絨繩著鼻穿,挽定虛空結”:將繩子穿過鼻子並係在虛空中的動作,寓意著堅定地控製自己的心性。
“拴在無為樹,不使他顛劣”:自己的心拴在無為樹上,不讓其顛倒墮落。
“莫認賊為子,心法都忘絕”:不要將煩惱當作自己的孩子般珍視,而應忘卻煩惱,專注於心法。
“休教他瞞我,一拳先打徹”:不要讓煩惱欺騙自己,要用堅定的力量去克服它們。
“現心亦無心,現法法也輟”:展現真心時,其實已經沒有心;當展現法時,法也會停止。
“人牛不見時,碧天光皎潔”:當不再有人與牛的分別時,天空會變得清澈明亮。
“秋月一般圓,彼此難分別”:如同秋天的月亮一樣圓滿,人與法難以區分。達到心與法合一境界。
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師悟徹了《多心經》,打開了門戶。那長老常念常存,一點靈光自透。
且說唐僧師徒三人,一路餐風宿水,帶月披星,早又至夏景炎天。隻見那沿途風景如畫,花盡蝶無情敘,樹高蟬有聲喧。野蠶成繭火榴妍,沼內新荷出現。
那日正行時,忽然天晚,又見山路旁邊,有一村舍。三藏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悟空,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鏡,月升東海現冰輪’。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們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八戒聽了,連忙說道:“說得是。我老豬也有些餓了,且到人家化些齋吃,有力氣,好挑行李。”行者笑道:“這個戀家鬼!你離了家幾日,就生報怨!”八戒道:“哥啊,似不得你這喝風嗬煙的人。我從跟了師父這幾日,長忍半肚饑,你可曉得?”
三藏聽聞八戒所言,不禁微微皺眉,沉聲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如此之重,恐怕並非真正的出家之人,你還是迴去吧。”那呆子一聽,頓時慌了神,急忙跪下,惶恐地說道:“師父,你可千萬別聽師兄的話啊!他這是在汙蔑我呢!我並沒有抱怨什麽,他卻無端指責我抱怨。我本就是個直腸子的癡漢,當時隻是說肚子餓了,想找個人家化些齋飯,他就罵我是戀家鬼。師父啊,我已受了菩薩的戒行,又承蒙師父的憐憫收留,我心甘情願服侍師父前往西天取經,絕無半點退縮和後悔之意。這正是所謂的‘恨苦修行’啊!怎能說我不是出家之人呢!”三藏見他言辭懇切,神色間滿是誠懇與堅定,心中的疑慮也漸漸消散,緩緩說道:“既然如此,你且起來吧。”那呆子如蒙大赦,連忙縱身跳起,嘴裏還絮絮叨叨地念叨著,挑起擔子,死心塌地地跟在三藏身後。
他們早早就到了路旁人家的門前。三藏緩緩下馬,行者趕忙接過韁繩,八戒也停歇了行李,大家都靜靜地佇立在綠蔭之下。三藏手拄著九環錫杖,輕輕按了按藤纏篾織的鬥篷,然後率先走向門前。隻見一位老者,正斜倚在竹床之上,口中嚶嚶地念著佛號。
三藏不敢高聲言語,隻是慢慢地叫了一聲:“施主,向您問訊了。”那老者聽到聲音,一下子骨碌跳了起來,匆忙收斂衣襟,走出房門還禮道:“長老,有失遠迎。您是從何方而來?到我這寒舍有何貴幹?”三藏迴答道:“貧僧乃是東土大唐的和尚,奉了聖旨,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經。如今行至寶方,天色已晚,想在您府上借宿一宿,還望您能行個方便。”
那老兒卻擺手搖頭道:“去不得。西天取經路途艱難。要取經,還是往東天去吧。”三藏聽了,口中雖然沒有說話,但心中卻暗自沉吟:“菩薩指明要我向西行,怎麽這位老者卻說要往東去?東邊哪會有真經呢……”他麵露靦腆之色,一時難以迴答,半晌都沒有作聲。
卻說那行者向來性情兇頑,此刻哪裏忍得住,當即上前高聲叫嚷道:“你這老兒,如此大的年紀,卻全然不懂事。我等出家人遠道而來借宿,你卻用這般厭煩的話語來嚇唬我。若真是你家屋子狹窄,沒有地方睡,我們在那樹底下也好歹能坐一夜,絕不會打擾你。”那老者聽了,趕忙扯住三藏說道:“師父啊,你倒是不言語,你瞧瞧你那徒弟,長著一張拐子臉,下巴尖削,雷公嘴,還有一雙紅眼睛,活脫脫就是個癆病鬼模樣,怎的反倒衝撞起我這年老之人來了!”行者聽了,不禁笑道:“你這老兒,可真是沒眼力見兒!那些長得俊俏些的,往往是中看不中用。想我老孫,雖說身材矮小,卻頗為結實,渾身都是筋肉呢!”
那老者聽聞行者所言,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後緩緩開口道:“你想必有些手段。”行者微微一笑,答道:“不敢誇言,也將就看得過。”老者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你家居何處?因甚事削發為僧?”行者眼中閃過一絲追憶,緩緩說道:“老孫祖貫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居住。自小兒學做妖怪,稱名悟空。想當年,俺老孫憑一身本事,掙了一個齊天大聖的名號。隻可惜,俺老孫不受那上天的祿位,一怒之下,大鬧天宮,惹下了一場彌天大禍。如今,俺老孫脫難消災,轉拜沙門,隻為求得正果,保護我那唐朝駕下的師父,上西天拜佛取經。一路上,哪怕山高路險,水闊波狂,俺老孫也絕不退縮!俺老孫也有幾分捉妖降魔的本事,伏虎擒龍,踢天弄井,都不在話下。倘若府上有什麽丟磚打瓦,鍋叫門開的怪事,俺老孫定能幫你安鎮。”
那老兒聽到這番言語,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原來是個撞頭化緣的熟嘴兒和尚啊!”行者聽了,迴應道:“你兒子才是熟嘴呢!我這些日子,隻因跟著我師父一路奔波,實在是辛苦,所以都懶得說話了。”那老兒說道:“要是你不辛苦,也不懶於說話,恐怕能把我活活聒噪死!你既然有這樣的本事,西方也是去得的,去得的。你們一行有幾個人?請到我的茅舍裏歇息吧。”三藏趕忙道謝,說道:“多謝老施主不怪罪之恩。我們一行三人。”老者又問:“那另外一個人在哪裏呢?”行者指著說道:“這老兒眼神不好,那綠蔭下站著的不就是嗎?”老兒果然眼花,抬頭仔細一看,隻見八戒那副嘴臉,頓時嚇得連連後退,一步一跌地往屋裏跑去,嘴裏還不停地喊著:“關門,關門!妖怪來了!”
行者急忙趕上,一把扯住老者說道:“老兒莫怕,他不是妖怪,而是我的師弟。”老者依舊戰戰兢兢地說道:“好,好,好!一個比一個醜的和尚!”八戒走上前說道:“老官兒,你若僅以相貌來評判人,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雖然長得醜,但都有各自的用處。”
此時,老者正在門前與三個和尚交談,忽然看到莊南邊有兩個少年人,帶著一位老媽媽和三四個小男女,他們斂衣赤腳,正插秧歸來。這些人看到一匹白馬和一擔行李停在老者家門口,喧鬧不已,卻不知道是什麽來曆,於是都一擁上前問道:“你們是做什麽的?”八戒見狀,調轉過頭,將耳朵擺了幾擺,又把長嘴伸了一伸,嚇得那些人驚慌失措,東倒西歪,亂蹌亂跌。三藏見狀,連忙滿口招唿道:“莫怕!莫怕!我們不是壞人,我們是前往西天取經的和尚。”老者這才走出家門,攙扶著媽媽說道:“婆婆快起來,不要驚恐。這位師父是從唐朝來的,隻是他的徒弟相貌醜陋了些,但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快帶孩子們迴家去吧。”老媽媽這才拉著老兒,兩個少年領著兒女們走進了家門。
三藏端坐在他門樓裏的竹床之上,麵帶埋怨之色,說道:“徒弟呀,你二人的相貌實在醜陋,言語又粗俗不堪,把這一家人嚇得不輕,這可都是在替我造孽啊!”八戒聽了,不以為然地說道:“師父,您可別這麽說。老豬自從跟了您之後,已經變得俊朗許多了。要是像以前在高老莊的時候,我隻要把嘴朝前一撅,把耳朵兩邊一擺,常常能嚇倒二三十人呢!”行者聽了,笑著說道:“呆子,休要胡言亂語,快把你那醜陋的模樣收拾一下。”三藏說道:“悟空,你這話就不對了。相貌是天生的,又怎能讓他收拾呢?”行者說道:“你讓他把那耙子嘴藏在懷裏,別拿出來;把那蒲扇耳貼在腦後,不要搖動,這不就收拾好了嗎?”那八戒還真的就把嘴藏了起來,把耳朵貼在了後麵,低著頭,乖乖地站在一旁。行者則將行李拿進屋裏,把白馬拴在了樁上。
隻見那老兒引著一個少年,手中拿著一個板盤兒,上麵托著三杯清茶,恭恭敬敬地前來獻茶。獻茶完畢,老兒又吩咐下去準備齋飯。那少年則搬來一張有窟窿且無漆水的舊桌子,又端來兩條破頭折腳的凳子,放在天井中,請唐僧師徒三人在陰涼處坐下。
三藏這才開口問道:“老施主,請問您貴姓?”老者迴答道:“在下姓王。”三藏接著問道:“您有幾位子嗣呢?”老者迴答說:“我有兩個兒子,還有三個孫子。”三藏聽聞,連忙說道:“恭喜,恭喜啊!”隨後又問道:“您今年高壽啊?”老者迴答道:“我已經六十一歲了。”行者聽了,笑著說道:“好啊,好啊,好啊!您這是花甲重逢啊!”三藏又問道:“老施主,您剛才說西天取經困難重重,這是為什麽呢?”
老者迴答道:“經並不是難取,隻是這一路上艱難險阻,非常難走。我們這裏向西三十裏左右,有一座山,名叫八百裏黃風嶺。那山裏有很多妖怪。所以說取經困難,就是因為這個。不過,要說這位小長老,他說自己有很多本領,應該是能夠過得去的。”行者自信地說道:“沒關係,沒關係!有我老孫和我這位師弟在,不管是什麽妖怪,都不敢來招惹我們。”
正當他們談論之際,隻見兒子端著飯菜走了進來,將其擺放在桌上,說道:“請用齋。”三藏隨即合掌,開始吟誦齋經。八戒早已迫不及待,迅速吞下了一碗飯。而長老的幾句經文還未念完,那呆子又接連吃了三碗。行者見狀,笑著說:“這個貪吃的家夥!簡直像餓鬼投胎一樣!”那老王倒是頗為識趣,看到八戒吃得如此之快,便說道:“這位長老想必是真的餓了,趕快再添些飯來。”那呆子的食量著實驚人,隻見他頭也不抬,一口氣又吃了十幾碗。三藏和行者都各自吃了不到兩碗。八戒仍未停止,還在繼續吃著。老王說道:“倉促之間,沒有準備什麽好菜,實在不敢勉強勸食,請再吃一些吧。”
三藏和行者都表示已經吃飽了。八戒卻說道:“老頭,你囉嗦什麽,誰跟你算卦,說什麽五爻六爻;有飯隻管添上來就是了。”八戒這一頓,竟然把他們一家子的飯都吃得精光,卻還隻說才吃了半飽。吃完後,他才收拾好碗筷,在門樓下麵安排了竹床板,躺下來睡覺。
次日天曉,晨曦微露,行者早早地去背馬,八戒也勤快地去整擔,老王又熱心地教媽媽整治些點心湯水管待他們。三眾感激不已,紛紛致謝告行。
老者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有些擔憂,忍不住說道:“此去倘若路間有甚不虞,是必還來茅舍。”行者聽到老者的話,迴過頭來,笑著說道:“老兒,莫說哈話。我們出家人,不走迴頭路。”說完,便策馬挑擔,與八戒、沙僧一起向西行去。
噫!這一去,果無好路朝西域,定有邪魔降大災。三眾一路前行,不上半日,果然遇到了一座高山。這座山高聳入雲,雲霧繚繞,看上去十分險峻。
三藏騎在馬上,來到臨崖處,斜挑寶觀看。
果然,那高聳的是山,險峻的是嶺;陡峭的是崖,幽深的是壑;清脆作響的是泉,鮮豔奪目的是花。那山極高,山頂直插青霄;這澗極深,澗底仿佛能通地府。山的前麵,有堆積如山的白雲,高聳入雲的怪石,說不盡的千丈萬丈懸崖,令人膽戰心驚。崖的後麵,有彎彎曲曲的藏龍洞,洞中傳來叮叮當當的滴水聲。還能看到一些長著角的鹿,呆呆地看著人;盤旋曲折的紅鱗蟒,悠然自得地玩耍著;還有那白麵猿,活潑可愛。到了晚上,巴山尋找洞穴的老虎出沒,清晨翻波而出的水龍現身,登上洞門時發出唿啦啦的響聲。草叢中的飛禽,撲棱棱地飛起;樹林裏的走獸,小心翼翼地行走。突然,一陣狼蟲經過,嚇得人心驚膽戰。正是那“當倒洞當當倒洞,洞當當倒洞當山”,青山仿佛染上了千丈玉色,碧紗籠罩著萬堆煙霧。
隻見那師父緩緩地催趕著銀驄馬,孫大聖停下祥雲慢慢地走著,豬悟能也不慌不忙地挑著擔子前行。他們正在觀賞周圍的山色時,忽然聽到一陣狂風大作。唐僧在馬上有些驚慌,說道:“悟空啊,起風了!”孫悟空迴答說:“這風又有什麽可怕的呢!這不過是上天的四季之氣罷了,沒什麽好擔心的!”唐僧說:“可是這風非常惡劣,和一般的風不一樣。”孫悟空問:“怎麽會不一樣呢?”唐僧迴答說:“你看看這風:巍巍蕩蕩,颯颯飄飄,渺渺茫茫,直出碧霄。過嶺時隻聽到千棵樹在怒吼,進入樹林後隻見萬根竹子在搖晃。岸邊的柳樹連根擺動,園內的花朵帶著葉子飄落。收網的漁船都緊緊地係住纜繩,落下篷布的客船也都拋下了錨。路途上的出征士兵迷失了道路,山中的樵夫難以挑起擔子。仙果林中的猴子四散逃竄,奇花叢中的鹿兒也紛紛逃離。崖前的檜柏樹一棵棵倒下,澗下的鬆竹葉片片凋零。翻動土地揚起塵土,沙子四處迸濺,翻卷江水攪動海浪,波濤洶湧澎湃。”
八戒趕忙上前一步,緊緊地拉住行者,急切說道:“師兄啊,這風實在太大啦!咱們還是找個地方躲一躲吧,這樣才安全。”行者卻不以為然地笑了起來,說:“師弟,你怎麽這麽膽小怕事呢?遇到大風就躲起來,如果真的迎麵碰上了妖怪,那該怎麽辦呢?”八戒一臉認真地迴答道:“哥哥啊,你難道沒聽說過‘避色如避仇,避風如避箭’這句話嗎?我們先躲起來,也不會有什麽損失呀。”行者搖搖頭,笑著說:“別說話了,等我抓住這陣風聞一聞再說。”
八戒一聽,忍不住笑出聲來,打趣道:“師兄,你又在說空話了,風怎麽可能抓得住,還能聞得到呢!就算真抓來了,也早就散掉了。”行者一本正經地說:“兄弟,你可不知道,老孫我有一個‘抓風’的本領。”說完,大聖就讓開風頭,將風尾一把抓過來,放在鼻子前聞了聞,頓時覺得腥味撲鼻。他皺起眉頭,說:“果然不是普通的風!這風中的味道既不像老虎的氣息,也肯定不是正常的風。這裏麵一定有古怪。”
話還沒說完,隻見那山坡下,老虎剪尾跑蹄,跳出一隻斑斕猛虎。嚇得唐僧坐不穩雕鞍,從馬上摔了下來,倒在路邊,真是魂飛魄散。八戒丟掉行李,掣出釘鈀,不讓孫悟空上前,大喝一聲道:“孽畜!哪裏逃!”趕著過去,劈頭就打。那隻虎直挺挺地站起來,用前左爪抓住自己的胸膛,用力一抓,嗤啦一聲,把虎皮剝了下來,然後站在路旁。你看它這副兇惡的樣子!啊呀,那模樣:
血紅色的赤裸身軀,紅色的彎曲腿足。火焰般的蓬鬆雙鬢,堅硬的豎起雙眉。白森森的四顆鋼牙,閃耀著金光的雙眼。氣勢洶洶地努力咆哮,雄壯威武地高聲喊叫。
那妖怪大聲喊道:“慢來!慢來!吾並非他人,乃是黃風大王麾下的前路先鋒。今日奉大王嚴命,在山中巡邏,要捉拿幾個凡夫俗子去做下酒菜。你是從何處而來的和尚,竟敢擅自動用兵器傷害於我?”八戒怒喝道:“我把你這孽畜!你竟然不認得我!我們可不是那路過的凡夫俗子,乃是東土大唐禦弟三藏法師的弟子,奉了聖旨前往西方拜佛求經的。你快快遠遠避開,讓開大路,莫要驚嚇了我師父,我還可饒你性命;倘若你依舊如此猖獗,我的釘耙揮起,可就不會手下留情了!”那妖精哪裏容得八戒分說,急忙快步上前,擺開一個架勢,朝著八戒的臉就抓了過來。八戒趕忙側身閃過,舉起釘耙就打。那妖怪手中沒有兵器,隻得轉身往下跑去,八戒則在後麵緊緊追趕。那妖怪跑到山坡下的亂石叢中,取出兩口赤銅刀,迅速掄起,轉身迎向八戒。兩人就在這山坡前,你來我往,一衝一撞地激烈打鬥起來。
那邊廂,孫行者攙扶起唐僧說道:“師父,你莫要害怕。暫且坐下歇息,等老孫去助八戒一臂之力,打倒那妖怪,咱們好繼續前行。”三藏這才坐了起來,渾身顫抖著,口中不停地念著《多心經》。
那行者掣了鐵棒,大喝一聲:“拿了!”隻見那八戒也抖擻起精神,那怪頓時敗下陣去。行者見狀,急忙喊道:“莫饒他!務必要趕上!”於是兩人揮舞著釘鈀和鐵棒,追趕著怪物下山而來。
那怪驚慌失措,隻得使出一招“金蟬脫殼計”,打滾後變迴原身,依然是一隻兇猛的老虎。行者與八戒哪裏肯罷休,緊緊地追趕著那隻老虎,決心要斬草除根。那怪見他們追得越來越近,突然摳著自己的胸膛,剝下虎皮,蓋在那臥虎石上,然後化作一陣狂風,徑直迴到了路口。
而在路口處,那師父正在念誦《多心經》,卻被這股狂風一把抓住,乘著長風擄走了。可憐那三藏啊!真是命運坎坷,磨難重重,想要在寂滅門中修成正果實在太難了。
那怪將唐僧擒獲到洞門口,止住狂風,對著把門的小妖怪說道:“快去稟報大王,就說前路虎先鋒抓到了一個和尚,現在就在門外等候命令。”
那洞主聽後,立刻下令:“帶上來!”隻見那虎先鋒,腰間別著兩口赤銅刀,小心翼翼地捧著唐僧,走上前跪下說道:“大王,小的無能,承蒙您的命令去山上巡邏,突然遇到一個和尚,他是東土大唐皇帝派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禦弟三藏法師,被我抓住並獻給您,希望能給您獻上一頓美食。”
那洞主聽到這些話,大吃一驚說:“我之前聽說有人傳言:三藏法師是大唐奉旨意去西天取經的神僧;他手下有一個徒弟,名叫孫行者,神通廣大,智慧過人。你怎麽可能抓得住他呢?”先鋒迴答說:“他有兩個徒弟:先到的那個,手持一把九齒釘耙,長相奇特,嘴巴很長耳朵很大;另一個,使用一根金箍鐵棒,眼睛冒著火光。他們與我激烈爭鬥時,我使用了一招‘金蟬脫殼’的計策,趁機逃脫,才得以將這個和尚抓獲,獻給大王,以表達我的敬意和誠意。”
洞主連忙阻攔道:“先不要吃他!”先鋒不解地問道:“大王,見到食物不吃,豈不是顯得我們很笨拙嗎?”洞主解釋說:“你有所不知,如果吃了他倒也無妨,但就怕他那兩個厲害的徒弟找上門來鬧事,這樣可就不穩妥了。不如先把他綁在後園的定風樁上,等過個三五天,要是他那兩個徒弟沒有來找麻煩,到時候,一方麵可以保證他的身體幹淨,另一方麵也不用和他們爭執,豈不是更符合我們的心意?無論是煮、蒸、煎還是炒,都可以慢慢來,慢慢享受美食。”先鋒聽後非常高興,稱讚道:“大王真是深謀遠慮,說得太有道理了。”於是命令手下:“小的們,把他帶走吧。”
旁邊立刻湧上七八個綁縛手,將唐僧抓走,就像老鷹捉拿小燕子一樣,用繩索緊緊捆綁。可憐的江流和尚思念著他的徒弟孫悟空,而陷入困境的神僧則想念著豬八戒。唐僧趕忙說道:“徒弟啊!不知道你們去了哪座山抓妖怪,在哪裏降妖除魔,而我卻被這魔頭捉來,遭受如此毒害,什麽時候才能再次見到你們呀!真是太痛苦了!如果你們能早一些到來,或許還能救我一命;但若是太遲了,我的性命肯定難保了!”一邊說著,唐僧一邊唉聲歎氣,眼淚如雨點般落下。
另一邊,悟空和八戒正追趕那隻老虎到了山下,隻見那老虎突然倒下,趴在懸崖前一動不動。悟空舉起金箍棒,用力打下去,結果反而震得自己的手生疼。八戒又用耙子砸了一下,結果耙齒也迸了起來。原來,那裏隻有一張虎皮,下麵蓋著一塊臥虎石。行者大驚失色道:“不好了!不好了!我們中了他的計了!”八戒疑惑地問:“中了他什麽計?”行者解釋道:“這叫做‘金蟬脫殼計’:他把虎皮蓋在這裏,自己卻逃走了。我們趕快迴去看看師父,別讓他遭到毒手。”
二人急忙轉身迴來,卻早已不見唐僧的蹤影。孫悟空大喊一聲,聲音如同驚雷一般:“這可如何是好!師父已經被妖怪抓走了!”豬八戒連忙牽著馬,眼中含淚說道:“天哪!天哪!這讓我們去哪裏尋找啊!”孫悟空抬起頭跳著說:“別哭!別哭!一哭就會失去士氣。反正想來應該就在這座山上,我們去找找看。”
他們兩個果然飛奔進山裏,穿越山嶺和峽穀,走了很久之後,隻見那石崖之下,聳立著一座洞府。兩人停下腳步觀察,發現這裏確實十分兇險。但見那:
重重疊疊的山峰,蜿蜒曲折的古道。青鬆翠竹相互依偎,綠柳碧梧緩緩搖曳。懸崖前有奇形怪狀的石頭成對出現,樹林中有清幽的鳥兒成雙成對。澗水遠遠地流淌衝擊著石壁,山泉細細地滴落漫過沙堤。野生的雲朵一片片,美麗的花草鬱鬱蔥蔥。狡猾的狐狸和兔子慌亂地穿梭,頂角的鹿和麝香的獐子激烈地爭鬥。劈開的懸崖上斜掛著萬年藤,深深的溝壑裏半懸掛著千年古柏。雄偉壯麗的景象可以與華山媲美,落花啼鳥的美景勝過天台仙境。
行者道:“賢弟,你可將行李暫且安放在藏風山凹之間,把馬匹也撒放了,千萬不要出頭露麵。等老孫去那妖怪門首,與他一決高下。必須將那妖精捉拿住,才能救得師父。”八戒道:“不必多說,你快去便是。”
行者整了整直裰,束了束虎裙,掣出金箍棒,徑直撞至那門前。隻見那門上刻著六個大字,乃是“黃風嶺黃風洞”。他便丁字腳穩穩站定,執著金箍棒,高聲喝道:“妖怪!快快送我師父出來,否則休怪我掀翻你的窩巢,踏平你的住處!”
那小怪聽聞此言,一個個嚇得膽戰心驚,戰戰兢兢地跑進洞裏稟報:“大王!禍事來了!”那黃風怪正坐在洞中,問道:“發生了何事?”小妖道:“洞門外來了一個雷公嘴毛臉的和尚,手裏拿著一根好粗好粗的鐵棒,說是要他的師父呢!”
那洞主驚張,連忙唿喚虎先鋒說道:“我讓你去巡山,本來隻是想讓你抓些山牛、野彘、肥鹿、胡羊之類的食物迴來,誰知道你竟然把唐僧給抓來了!這下可好,惹惱了他的徒弟前來鬧事,這可如何是好啊?”先鋒迴答說:“大王請放心,不必憂慮,我雖然沒有什麽大本事,但願意率領五十個小妖校出去,將那個名叫孫行者的家夥捉來供您享用。”洞主說道:“我這裏除了大小頭目之外,還有五七百名小校,你可以隨意挑選,需要帶多少人就帶多少人。隻要能抓住那個行者,我們才能安心地享用那和尚的一塊肉,到時候我心甘情願和你結拜為兄弟;不過要是抓不住他,反而傷了你自己,到時候可別怪我哦。”
虎怪自信滿滿地說:“放心吧!放心吧!看我的!”說完,他果然點起了五十名精壯小妖,擂響戰鼓,搖動旗幟,手持兩口赤銅刀,氣勢洶洶地衝出門外,高聲喊道:“你是從哪裏來的猴子和尚!竟敢在這裏大聲喧嘩,到底有何事要鬧?”
行者破口大罵道:“你這個殘忍的畜生!你耍什麽手段,把我師父抓走了,反倒過來質問我幹什麽!趕緊把我師父完好無損地放迴來,我還能留你一條性命!”虎怪囂張地說道:“你師父已經被我抓了,準備給我們大王當一頓豐盛的晚餐。你要是識趣點,就乖乖迴去吧!否則,一旦抓住了你,就把你們一起煮了,豈不是‘買一送一’嗎?”行者聽了這話,怒火中燒。他咬牙切齒,眼睛瞪得圓圓的,憤怒地掣出金箍棒大喝一聲:“你好大的膽子,竟敢說出這樣的大話,別跑,看棒!”那妖怪急忙拿起武器抵擋。這一場戰鬥果然激烈,雙方都竭盡全力展示自己的本領。
真是精彩:那怪物如同堅硬的鵝蛋,而孫悟空則像堅硬的鵝卵石。赤銅刀砍向美猴王,就像用鵝蛋去撞擊石頭一樣。小鳥怎麽能與鳳凰爭鬥呢?鴿子又怎麽敢與老鷹對抗呢?那怪物噴出的狂風揚起了漫天塵土,孫悟空吐出的雲霧遮住了太陽。他們來來往往交鋒了三五迴合,先鋒已經累得腰酸背痛、渾身無力。他轉身想要逃跑,卻被孫悟空死死地逼迫著無法逃脫。
那虎怪漸漸體力不支,難以抵擋行者的猛烈攻擊,隻得轉身逃跑。他先前在洞主麵前誇下海口,如今戰敗,哪還有臉麵迴洞,隻得徑直朝著山坡上奔去,妄圖逃生。行者豈會輕易放過他,手持金箍棒,緊緊追趕,口中唿唿吼吼,喊聲不斷,一直追到了那藏風山的山凹之間。
此時,八戒正在那裏放馬。他突然聽到陣陣唿喊聲,迴頭一看,原來是行者正在追趕那隻落敗的虎怪。八戒見狀,立刻丟下手中的馬,舉起九齒釘耙,朝著虎怪的頭部用力刺去。那虎怪本想脫身躍過黃絲網,卻沒想到又遭遇了八戒這個“罩魚人”。八戒這一耙下去,直接在虎怪的頭上刺出了九個窟窿,鮮血汩汩冒出,虎怪的腦髓也盡數流幹。
有詩為證:
三二年前歸正宗,持齋把素悟真空。
誠心要保唐三藏,初秉沙門立此功。
那呆子猛地一腳踩住他的脊背,兩手揮舞著鈀子又用力地築了下去。行者見了,大喜過望,說道:“兄弟,正是這等!他領著幾十個小妖,竟敢與老孫賭鬥;被我打敗後,他不往洞裏跑,卻跑來這裏尋死。幸虧你接著了,不然又讓他跑了。”八戒問道:“弄風攝走師父的可是他?”行者迴答道:“正是,正是。”八戒又問:“你可曾問他師父的下落?”行者說道:“這怪把師父拿在洞裏,要與他什麽鳥大王做下飯。是老孫惱怒了,就與他鬥到這裏來,卻讓你送了性命。兄弟啊,這個功勞算你的。你可還守著馬與行李,等我把這死怪拖到洞口去索戰。必須要拿得那老妖,才能救得師父。”八戒說道:“哥哥說得有道理。你去吧,你去吧。若是打敗了這老妖,還趕到這裏來,等老豬截住殺他。”
好行者,一隻手提著鐵棒,一隻手拖著死虎,徑直來到他的洞口。
正是:法師有難逢妖怪,情性相和伏亂魔。
究竟不知此去能否降得妖怪,救得唐僧,且聽下迴分解。
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
生滅盡由誰,請君自辨別。
既然皆己心,何用別人說?
隻須下苦功,扭出鐵中血。
絨繩著鼻穿,挽定虛空結。
拴在無為樹,不使他顛劣。
莫認賊為子,心法都忘絕。
休教他瞞我,一拳先打徹。
現心亦無心,現法法也輟。
人牛不見時,碧天光皎潔。
秋月一般圓,彼此難分別。
“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法(即事物、現象)與心之間的關係,提出法是由心生起還是由心滅去的疑問。
“生滅盡由誰,請君自辨別”:要自己去分辨法的生滅究竟由誰決定。
“既然皆己心,何用別人說”:既然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所顯現,那麽就不需要依賴他人的說法。
“隻須下苦功,扭出鐵中血”:隻要努力修行,就能從艱難困苦中獲得成果。
“絨繩著鼻穿,挽定虛空結”:將繩子穿過鼻子並係在虛空中的動作,寓意著堅定地控製自己的心性。
“拴在無為樹,不使他顛劣”:自己的心拴在無為樹上,不讓其顛倒墮落。
“莫認賊為子,心法都忘絕”:不要將煩惱當作自己的孩子般珍視,而應忘卻煩惱,專注於心法。
“休教他瞞我,一拳先打徹”:不要讓煩惱欺騙自己,要用堅定的力量去克服它們。
“現心亦無心,現法法也輟”:展現真心時,其實已經沒有心;當展現法時,法也會停止。
“人牛不見時,碧天光皎潔”:當不再有人與牛的分別時,天空會變得清澈明亮。
“秋月一般圓,彼此難分別”:如同秋天的月亮一樣圓滿,人與法難以區分。達到心與法合一境界。
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師悟徹了《多心經》,打開了門戶。那長老常念常存,一點靈光自透。
且說唐僧師徒三人,一路餐風宿水,帶月披星,早又至夏景炎天。隻見那沿途風景如畫,花盡蝶無情敘,樹高蟬有聲喧。野蠶成繭火榴妍,沼內新荷出現。
那日正行時,忽然天晚,又見山路旁邊,有一村舍。三藏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悟空,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鏡,月升東海現冰輪’。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們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八戒聽了,連忙說道:“說得是。我老豬也有些餓了,且到人家化些齋吃,有力氣,好挑行李。”行者笑道:“這個戀家鬼!你離了家幾日,就生報怨!”八戒道:“哥啊,似不得你這喝風嗬煙的人。我從跟了師父這幾日,長忍半肚饑,你可曉得?”
三藏聽聞八戒所言,不禁微微皺眉,沉聲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如此之重,恐怕並非真正的出家之人,你還是迴去吧。”那呆子一聽,頓時慌了神,急忙跪下,惶恐地說道:“師父,你可千萬別聽師兄的話啊!他這是在汙蔑我呢!我並沒有抱怨什麽,他卻無端指責我抱怨。我本就是個直腸子的癡漢,當時隻是說肚子餓了,想找個人家化些齋飯,他就罵我是戀家鬼。師父啊,我已受了菩薩的戒行,又承蒙師父的憐憫收留,我心甘情願服侍師父前往西天取經,絕無半點退縮和後悔之意。這正是所謂的‘恨苦修行’啊!怎能說我不是出家之人呢!”三藏見他言辭懇切,神色間滿是誠懇與堅定,心中的疑慮也漸漸消散,緩緩說道:“既然如此,你且起來吧。”那呆子如蒙大赦,連忙縱身跳起,嘴裏還絮絮叨叨地念叨著,挑起擔子,死心塌地地跟在三藏身後。
他們早早就到了路旁人家的門前。三藏緩緩下馬,行者趕忙接過韁繩,八戒也停歇了行李,大家都靜靜地佇立在綠蔭之下。三藏手拄著九環錫杖,輕輕按了按藤纏篾織的鬥篷,然後率先走向門前。隻見一位老者,正斜倚在竹床之上,口中嚶嚶地念著佛號。
三藏不敢高聲言語,隻是慢慢地叫了一聲:“施主,向您問訊了。”那老者聽到聲音,一下子骨碌跳了起來,匆忙收斂衣襟,走出房門還禮道:“長老,有失遠迎。您是從何方而來?到我這寒舍有何貴幹?”三藏迴答道:“貧僧乃是東土大唐的和尚,奉了聖旨,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經。如今行至寶方,天色已晚,想在您府上借宿一宿,還望您能行個方便。”
那老兒卻擺手搖頭道:“去不得。西天取經路途艱難。要取經,還是往東天去吧。”三藏聽了,口中雖然沒有說話,但心中卻暗自沉吟:“菩薩指明要我向西行,怎麽這位老者卻說要往東去?東邊哪會有真經呢……”他麵露靦腆之色,一時難以迴答,半晌都沒有作聲。
卻說那行者向來性情兇頑,此刻哪裏忍得住,當即上前高聲叫嚷道:“你這老兒,如此大的年紀,卻全然不懂事。我等出家人遠道而來借宿,你卻用這般厭煩的話語來嚇唬我。若真是你家屋子狹窄,沒有地方睡,我們在那樹底下也好歹能坐一夜,絕不會打擾你。”那老者聽了,趕忙扯住三藏說道:“師父啊,你倒是不言語,你瞧瞧你那徒弟,長著一張拐子臉,下巴尖削,雷公嘴,還有一雙紅眼睛,活脫脫就是個癆病鬼模樣,怎的反倒衝撞起我這年老之人來了!”行者聽了,不禁笑道:“你這老兒,可真是沒眼力見兒!那些長得俊俏些的,往往是中看不中用。想我老孫,雖說身材矮小,卻頗為結實,渾身都是筋肉呢!”
那老者聽聞行者所言,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後緩緩開口道:“你想必有些手段。”行者微微一笑,答道:“不敢誇言,也將就看得過。”老者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你家居何處?因甚事削發為僧?”行者眼中閃過一絲追憶,緩緩說道:“老孫祖貫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居住。自小兒學做妖怪,稱名悟空。想當年,俺老孫憑一身本事,掙了一個齊天大聖的名號。隻可惜,俺老孫不受那上天的祿位,一怒之下,大鬧天宮,惹下了一場彌天大禍。如今,俺老孫脫難消災,轉拜沙門,隻為求得正果,保護我那唐朝駕下的師父,上西天拜佛取經。一路上,哪怕山高路險,水闊波狂,俺老孫也絕不退縮!俺老孫也有幾分捉妖降魔的本事,伏虎擒龍,踢天弄井,都不在話下。倘若府上有什麽丟磚打瓦,鍋叫門開的怪事,俺老孫定能幫你安鎮。”
那老兒聽到這番言語,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原來是個撞頭化緣的熟嘴兒和尚啊!”行者聽了,迴應道:“你兒子才是熟嘴呢!我這些日子,隻因跟著我師父一路奔波,實在是辛苦,所以都懶得說話了。”那老兒說道:“要是你不辛苦,也不懶於說話,恐怕能把我活活聒噪死!你既然有這樣的本事,西方也是去得的,去得的。你們一行有幾個人?請到我的茅舍裏歇息吧。”三藏趕忙道謝,說道:“多謝老施主不怪罪之恩。我們一行三人。”老者又問:“那另外一個人在哪裏呢?”行者指著說道:“這老兒眼神不好,那綠蔭下站著的不就是嗎?”老兒果然眼花,抬頭仔細一看,隻見八戒那副嘴臉,頓時嚇得連連後退,一步一跌地往屋裏跑去,嘴裏還不停地喊著:“關門,關門!妖怪來了!”
行者急忙趕上,一把扯住老者說道:“老兒莫怕,他不是妖怪,而是我的師弟。”老者依舊戰戰兢兢地說道:“好,好,好!一個比一個醜的和尚!”八戒走上前說道:“老官兒,你若僅以相貌來評判人,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雖然長得醜,但都有各自的用處。”
此時,老者正在門前與三個和尚交談,忽然看到莊南邊有兩個少年人,帶著一位老媽媽和三四個小男女,他們斂衣赤腳,正插秧歸來。這些人看到一匹白馬和一擔行李停在老者家門口,喧鬧不已,卻不知道是什麽來曆,於是都一擁上前問道:“你們是做什麽的?”八戒見狀,調轉過頭,將耳朵擺了幾擺,又把長嘴伸了一伸,嚇得那些人驚慌失措,東倒西歪,亂蹌亂跌。三藏見狀,連忙滿口招唿道:“莫怕!莫怕!我們不是壞人,我們是前往西天取經的和尚。”老者這才走出家門,攙扶著媽媽說道:“婆婆快起來,不要驚恐。這位師父是從唐朝來的,隻是他的徒弟相貌醜陋了些,但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快帶孩子們迴家去吧。”老媽媽這才拉著老兒,兩個少年領著兒女們走進了家門。
三藏端坐在他門樓裏的竹床之上,麵帶埋怨之色,說道:“徒弟呀,你二人的相貌實在醜陋,言語又粗俗不堪,把這一家人嚇得不輕,這可都是在替我造孽啊!”八戒聽了,不以為然地說道:“師父,您可別這麽說。老豬自從跟了您之後,已經變得俊朗許多了。要是像以前在高老莊的時候,我隻要把嘴朝前一撅,把耳朵兩邊一擺,常常能嚇倒二三十人呢!”行者聽了,笑著說道:“呆子,休要胡言亂語,快把你那醜陋的模樣收拾一下。”三藏說道:“悟空,你這話就不對了。相貌是天生的,又怎能讓他收拾呢?”行者說道:“你讓他把那耙子嘴藏在懷裏,別拿出來;把那蒲扇耳貼在腦後,不要搖動,這不就收拾好了嗎?”那八戒還真的就把嘴藏了起來,把耳朵貼在了後麵,低著頭,乖乖地站在一旁。行者則將行李拿進屋裏,把白馬拴在了樁上。
隻見那老兒引著一個少年,手中拿著一個板盤兒,上麵托著三杯清茶,恭恭敬敬地前來獻茶。獻茶完畢,老兒又吩咐下去準備齋飯。那少年則搬來一張有窟窿且無漆水的舊桌子,又端來兩條破頭折腳的凳子,放在天井中,請唐僧師徒三人在陰涼處坐下。
三藏這才開口問道:“老施主,請問您貴姓?”老者迴答道:“在下姓王。”三藏接著問道:“您有幾位子嗣呢?”老者迴答說:“我有兩個兒子,還有三個孫子。”三藏聽聞,連忙說道:“恭喜,恭喜啊!”隨後又問道:“您今年高壽啊?”老者迴答道:“我已經六十一歲了。”行者聽了,笑著說道:“好啊,好啊,好啊!您這是花甲重逢啊!”三藏又問道:“老施主,您剛才說西天取經困難重重,這是為什麽呢?”
老者迴答道:“經並不是難取,隻是這一路上艱難險阻,非常難走。我們這裏向西三十裏左右,有一座山,名叫八百裏黃風嶺。那山裏有很多妖怪。所以說取經困難,就是因為這個。不過,要說這位小長老,他說自己有很多本領,應該是能夠過得去的。”行者自信地說道:“沒關係,沒關係!有我老孫和我這位師弟在,不管是什麽妖怪,都不敢來招惹我們。”
正當他們談論之際,隻見兒子端著飯菜走了進來,將其擺放在桌上,說道:“請用齋。”三藏隨即合掌,開始吟誦齋經。八戒早已迫不及待,迅速吞下了一碗飯。而長老的幾句經文還未念完,那呆子又接連吃了三碗。行者見狀,笑著說:“這個貪吃的家夥!簡直像餓鬼投胎一樣!”那老王倒是頗為識趣,看到八戒吃得如此之快,便說道:“這位長老想必是真的餓了,趕快再添些飯來。”那呆子的食量著實驚人,隻見他頭也不抬,一口氣又吃了十幾碗。三藏和行者都各自吃了不到兩碗。八戒仍未停止,還在繼續吃著。老王說道:“倉促之間,沒有準備什麽好菜,實在不敢勉強勸食,請再吃一些吧。”
三藏和行者都表示已經吃飽了。八戒卻說道:“老頭,你囉嗦什麽,誰跟你算卦,說什麽五爻六爻;有飯隻管添上來就是了。”八戒這一頓,竟然把他們一家子的飯都吃得精光,卻還隻說才吃了半飽。吃完後,他才收拾好碗筷,在門樓下麵安排了竹床板,躺下來睡覺。
次日天曉,晨曦微露,行者早早地去背馬,八戒也勤快地去整擔,老王又熱心地教媽媽整治些點心湯水管待他們。三眾感激不已,紛紛致謝告行。
老者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有些擔憂,忍不住說道:“此去倘若路間有甚不虞,是必還來茅舍。”行者聽到老者的話,迴過頭來,笑著說道:“老兒,莫說哈話。我們出家人,不走迴頭路。”說完,便策馬挑擔,與八戒、沙僧一起向西行去。
噫!這一去,果無好路朝西域,定有邪魔降大災。三眾一路前行,不上半日,果然遇到了一座高山。這座山高聳入雲,雲霧繚繞,看上去十分險峻。
三藏騎在馬上,來到臨崖處,斜挑寶觀看。
果然,那高聳的是山,險峻的是嶺;陡峭的是崖,幽深的是壑;清脆作響的是泉,鮮豔奪目的是花。那山極高,山頂直插青霄;這澗極深,澗底仿佛能通地府。山的前麵,有堆積如山的白雲,高聳入雲的怪石,說不盡的千丈萬丈懸崖,令人膽戰心驚。崖的後麵,有彎彎曲曲的藏龍洞,洞中傳來叮叮當當的滴水聲。還能看到一些長著角的鹿,呆呆地看著人;盤旋曲折的紅鱗蟒,悠然自得地玩耍著;還有那白麵猿,活潑可愛。到了晚上,巴山尋找洞穴的老虎出沒,清晨翻波而出的水龍現身,登上洞門時發出唿啦啦的響聲。草叢中的飛禽,撲棱棱地飛起;樹林裏的走獸,小心翼翼地行走。突然,一陣狼蟲經過,嚇得人心驚膽戰。正是那“當倒洞當當倒洞,洞當當倒洞當山”,青山仿佛染上了千丈玉色,碧紗籠罩著萬堆煙霧。
隻見那師父緩緩地催趕著銀驄馬,孫大聖停下祥雲慢慢地走著,豬悟能也不慌不忙地挑著擔子前行。他們正在觀賞周圍的山色時,忽然聽到一陣狂風大作。唐僧在馬上有些驚慌,說道:“悟空啊,起風了!”孫悟空迴答說:“這風又有什麽可怕的呢!這不過是上天的四季之氣罷了,沒什麽好擔心的!”唐僧說:“可是這風非常惡劣,和一般的風不一樣。”孫悟空問:“怎麽會不一樣呢?”唐僧迴答說:“你看看這風:巍巍蕩蕩,颯颯飄飄,渺渺茫茫,直出碧霄。過嶺時隻聽到千棵樹在怒吼,進入樹林後隻見萬根竹子在搖晃。岸邊的柳樹連根擺動,園內的花朵帶著葉子飄落。收網的漁船都緊緊地係住纜繩,落下篷布的客船也都拋下了錨。路途上的出征士兵迷失了道路,山中的樵夫難以挑起擔子。仙果林中的猴子四散逃竄,奇花叢中的鹿兒也紛紛逃離。崖前的檜柏樹一棵棵倒下,澗下的鬆竹葉片片凋零。翻動土地揚起塵土,沙子四處迸濺,翻卷江水攪動海浪,波濤洶湧澎湃。”
八戒趕忙上前一步,緊緊地拉住行者,急切說道:“師兄啊,這風實在太大啦!咱們還是找個地方躲一躲吧,這樣才安全。”行者卻不以為然地笑了起來,說:“師弟,你怎麽這麽膽小怕事呢?遇到大風就躲起來,如果真的迎麵碰上了妖怪,那該怎麽辦呢?”八戒一臉認真地迴答道:“哥哥啊,你難道沒聽說過‘避色如避仇,避風如避箭’這句話嗎?我們先躲起來,也不會有什麽損失呀。”行者搖搖頭,笑著說:“別說話了,等我抓住這陣風聞一聞再說。”
八戒一聽,忍不住笑出聲來,打趣道:“師兄,你又在說空話了,風怎麽可能抓得住,還能聞得到呢!就算真抓來了,也早就散掉了。”行者一本正經地說:“兄弟,你可不知道,老孫我有一個‘抓風’的本領。”說完,大聖就讓開風頭,將風尾一把抓過來,放在鼻子前聞了聞,頓時覺得腥味撲鼻。他皺起眉頭,說:“果然不是普通的風!這風中的味道既不像老虎的氣息,也肯定不是正常的風。這裏麵一定有古怪。”
話還沒說完,隻見那山坡下,老虎剪尾跑蹄,跳出一隻斑斕猛虎。嚇得唐僧坐不穩雕鞍,從馬上摔了下來,倒在路邊,真是魂飛魄散。八戒丟掉行李,掣出釘鈀,不讓孫悟空上前,大喝一聲道:“孽畜!哪裏逃!”趕著過去,劈頭就打。那隻虎直挺挺地站起來,用前左爪抓住自己的胸膛,用力一抓,嗤啦一聲,把虎皮剝了下來,然後站在路旁。你看它這副兇惡的樣子!啊呀,那模樣:
血紅色的赤裸身軀,紅色的彎曲腿足。火焰般的蓬鬆雙鬢,堅硬的豎起雙眉。白森森的四顆鋼牙,閃耀著金光的雙眼。氣勢洶洶地努力咆哮,雄壯威武地高聲喊叫。
那妖怪大聲喊道:“慢來!慢來!吾並非他人,乃是黃風大王麾下的前路先鋒。今日奉大王嚴命,在山中巡邏,要捉拿幾個凡夫俗子去做下酒菜。你是從何處而來的和尚,竟敢擅自動用兵器傷害於我?”八戒怒喝道:“我把你這孽畜!你竟然不認得我!我們可不是那路過的凡夫俗子,乃是東土大唐禦弟三藏法師的弟子,奉了聖旨前往西方拜佛求經的。你快快遠遠避開,讓開大路,莫要驚嚇了我師父,我還可饒你性命;倘若你依舊如此猖獗,我的釘耙揮起,可就不會手下留情了!”那妖精哪裏容得八戒分說,急忙快步上前,擺開一個架勢,朝著八戒的臉就抓了過來。八戒趕忙側身閃過,舉起釘耙就打。那妖怪手中沒有兵器,隻得轉身往下跑去,八戒則在後麵緊緊追趕。那妖怪跑到山坡下的亂石叢中,取出兩口赤銅刀,迅速掄起,轉身迎向八戒。兩人就在這山坡前,你來我往,一衝一撞地激烈打鬥起來。
那邊廂,孫行者攙扶起唐僧說道:“師父,你莫要害怕。暫且坐下歇息,等老孫去助八戒一臂之力,打倒那妖怪,咱們好繼續前行。”三藏這才坐了起來,渾身顫抖著,口中不停地念著《多心經》。
那行者掣了鐵棒,大喝一聲:“拿了!”隻見那八戒也抖擻起精神,那怪頓時敗下陣去。行者見狀,急忙喊道:“莫饒他!務必要趕上!”於是兩人揮舞著釘鈀和鐵棒,追趕著怪物下山而來。
那怪驚慌失措,隻得使出一招“金蟬脫殼計”,打滾後變迴原身,依然是一隻兇猛的老虎。行者與八戒哪裏肯罷休,緊緊地追趕著那隻老虎,決心要斬草除根。那怪見他們追得越來越近,突然摳著自己的胸膛,剝下虎皮,蓋在那臥虎石上,然後化作一陣狂風,徑直迴到了路口。
而在路口處,那師父正在念誦《多心經》,卻被這股狂風一把抓住,乘著長風擄走了。可憐那三藏啊!真是命運坎坷,磨難重重,想要在寂滅門中修成正果實在太難了。
那怪將唐僧擒獲到洞門口,止住狂風,對著把門的小妖怪說道:“快去稟報大王,就說前路虎先鋒抓到了一個和尚,現在就在門外等候命令。”
那洞主聽後,立刻下令:“帶上來!”隻見那虎先鋒,腰間別著兩口赤銅刀,小心翼翼地捧著唐僧,走上前跪下說道:“大王,小的無能,承蒙您的命令去山上巡邏,突然遇到一個和尚,他是東土大唐皇帝派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禦弟三藏法師,被我抓住並獻給您,希望能給您獻上一頓美食。”
那洞主聽到這些話,大吃一驚說:“我之前聽說有人傳言:三藏法師是大唐奉旨意去西天取經的神僧;他手下有一個徒弟,名叫孫行者,神通廣大,智慧過人。你怎麽可能抓得住他呢?”先鋒迴答說:“他有兩個徒弟:先到的那個,手持一把九齒釘耙,長相奇特,嘴巴很長耳朵很大;另一個,使用一根金箍鐵棒,眼睛冒著火光。他們與我激烈爭鬥時,我使用了一招‘金蟬脫殼’的計策,趁機逃脫,才得以將這個和尚抓獲,獻給大王,以表達我的敬意和誠意。”
洞主連忙阻攔道:“先不要吃他!”先鋒不解地問道:“大王,見到食物不吃,豈不是顯得我們很笨拙嗎?”洞主解釋說:“你有所不知,如果吃了他倒也無妨,但就怕他那兩個厲害的徒弟找上門來鬧事,這樣可就不穩妥了。不如先把他綁在後園的定風樁上,等過個三五天,要是他那兩個徒弟沒有來找麻煩,到時候,一方麵可以保證他的身體幹淨,另一方麵也不用和他們爭執,豈不是更符合我們的心意?無論是煮、蒸、煎還是炒,都可以慢慢來,慢慢享受美食。”先鋒聽後非常高興,稱讚道:“大王真是深謀遠慮,說得太有道理了。”於是命令手下:“小的們,把他帶走吧。”
旁邊立刻湧上七八個綁縛手,將唐僧抓走,就像老鷹捉拿小燕子一樣,用繩索緊緊捆綁。可憐的江流和尚思念著他的徒弟孫悟空,而陷入困境的神僧則想念著豬八戒。唐僧趕忙說道:“徒弟啊!不知道你們去了哪座山抓妖怪,在哪裏降妖除魔,而我卻被這魔頭捉來,遭受如此毒害,什麽時候才能再次見到你們呀!真是太痛苦了!如果你們能早一些到來,或許還能救我一命;但若是太遲了,我的性命肯定難保了!”一邊說著,唐僧一邊唉聲歎氣,眼淚如雨點般落下。
另一邊,悟空和八戒正追趕那隻老虎到了山下,隻見那老虎突然倒下,趴在懸崖前一動不動。悟空舉起金箍棒,用力打下去,結果反而震得自己的手生疼。八戒又用耙子砸了一下,結果耙齒也迸了起來。原來,那裏隻有一張虎皮,下麵蓋著一塊臥虎石。行者大驚失色道:“不好了!不好了!我們中了他的計了!”八戒疑惑地問:“中了他什麽計?”行者解釋道:“這叫做‘金蟬脫殼計’:他把虎皮蓋在這裏,自己卻逃走了。我們趕快迴去看看師父,別讓他遭到毒手。”
二人急忙轉身迴來,卻早已不見唐僧的蹤影。孫悟空大喊一聲,聲音如同驚雷一般:“這可如何是好!師父已經被妖怪抓走了!”豬八戒連忙牽著馬,眼中含淚說道:“天哪!天哪!這讓我們去哪裏尋找啊!”孫悟空抬起頭跳著說:“別哭!別哭!一哭就會失去士氣。反正想來應該就在這座山上,我們去找找看。”
他們兩個果然飛奔進山裏,穿越山嶺和峽穀,走了很久之後,隻見那石崖之下,聳立著一座洞府。兩人停下腳步觀察,發現這裏確實十分兇險。但見那:
重重疊疊的山峰,蜿蜒曲折的古道。青鬆翠竹相互依偎,綠柳碧梧緩緩搖曳。懸崖前有奇形怪狀的石頭成對出現,樹林中有清幽的鳥兒成雙成對。澗水遠遠地流淌衝擊著石壁,山泉細細地滴落漫過沙堤。野生的雲朵一片片,美麗的花草鬱鬱蔥蔥。狡猾的狐狸和兔子慌亂地穿梭,頂角的鹿和麝香的獐子激烈地爭鬥。劈開的懸崖上斜掛著萬年藤,深深的溝壑裏半懸掛著千年古柏。雄偉壯麗的景象可以與華山媲美,落花啼鳥的美景勝過天台仙境。
行者道:“賢弟,你可將行李暫且安放在藏風山凹之間,把馬匹也撒放了,千萬不要出頭露麵。等老孫去那妖怪門首,與他一決高下。必須將那妖精捉拿住,才能救得師父。”八戒道:“不必多說,你快去便是。”
行者整了整直裰,束了束虎裙,掣出金箍棒,徑直撞至那門前。隻見那門上刻著六個大字,乃是“黃風嶺黃風洞”。他便丁字腳穩穩站定,執著金箍棒,高聲喝道:“妖怪!快快送我師父出來,否則休怪我掀翻你的窩巢,踏平你的住處!”
那小怪聽聞此言,一個個嚇得膽戰心驚,戰戰兢兢地跑進洞裏稟報:“大王!禍事來了!”那黃風怪正坐在洞中,問道:“發生了何事?”小妖道:“洞門外來了一個雷公嘴毛臉的和尚,手裏拿著一根好粗好粗的鐵棒,說是要他的師父呢!”
那洞主驚張,連忙唿喚虎先鋒說道:“我讓你去巡山,本來隻是想讓你抓些山牛、野彘、肥鹿、胡羊之類的食物迴來,誰知道你竟然把唐僧給抓來了!這下可好,惹惱了他的徒弟前來鬧事,這可如何是好啊?”先鋒迴答說:“大王請放心,不必憂慮,我雖然沒有什麽大本事,但願意率領五十個小妖校出去,將那個名叫孫行者的家夥捉來供您享用。”洞主說道:“我這裏除了大小頭目之外,還有五七百名小校,你可以隨意挑選,需要帶多少人就帶多少人。隻要能抓住那個行者,我們才能安心地享用那和尚的一塊肉,到時候我心甘情願和你結拜為兄弟;不過要是抓不住他,反而傷了你自己,到時候可別怪我哦。”
虎怪自信滿滿地說:“放心吧!放心吧!看我的!”說完,他果然點起了五十名精壯小妖,擂響戰鼓,搖動旗幟,手持兩口赤銅刀,氣勢洶洶地衝出門外,高聲喊道:“你是從哪裏來的猴子和尚!竟敢在這裏大聲喧嘩,到底有何事要鬧?”
行者破口大罵道:“你這個殘忍的畜生!你耍什麽手段,把我師父抓走了,反倒過來質問我幹什麽!趕緊把我師父完好無損地放迴來,我還能留你一條性命!”虎怪囂張地說道:“你師父已經被我抓了,準備給我們大王當一頓豐盛的晚餐。你要是識趣點,就乖乖迴去吧!否則,一旦抓住了你,就把你們一起煮了,豈不是‘買一送一’嗎?”行者聽了這話,怒火中燒。他咬牙切齒,眼睛瞪得圓圓的,憤怒地掣出金箍棒大喝一聲:“你好大的膽子,竟敢說出這樣的大話,別跑,看棒!”那妖怪急忙拿起武器抵擋。這一場戰鬥果然激烈,雙方都竭盡全力展示自己的本領。
真是精彩:那怪物如同堅硬的鵝蛋,而孫悟空則像堅硬的鵝卵石。赤銅刀砍向美猴王,就像用鵝蛋去撞擊石頭一樣。小鳥怎麽能與鳳凰爭鬥呢?鴿子又怎麽敢與老鷹對抗呢?那怪物噴出的狂風揚起了漫天塵土,孫悟空吐出的雲霧遮住了太陽。他們來來往往交鋒了三五迴合,先鋒已經累得腰酸背痛、渾身無力。他轉身想要逃跑,卻被孫悟空死死地逼迫著無法逃脫。
那虎怪漸漸體力不支,難以抵擋行者的猛烈攻擊,隻得轉身逃跑。他先前在洞主麵前誇下海口,如今戰敗,哪還有臉麵迴洞,隻得徑直朝著山坡上奔去,妄圖逃生。行者豈會輕易放過他,手持金箍棒,緊緊追趕,口中唿唿吼吼,喊聲不斷,一直追到了那藏風山的山凹之間。
此時,八戒正在那裏放馬。他突然聽到陣陣唿喊聲,迴頭一看,原來是行者正在追趕那隻落敗的虎怪。八戒見狀,立刻丟下手中的馬,舉起九齒釘耙,朝著虎怪的頭部用力刺去。那虎怪本想脫身躍過黃絲網,卻沒想到又遭遇了八戒這個“罩魚人”。八戒這一耙下去,直接在虎怪的頭上刺出了九個窟窿,鮮血汩汩冒出,虎怪的腦髓也盡數流幹。
有詩為證:
三二年前歸正宗,持齋把素悟真空。
誠心要保唐三藏,初秉沙門立此功。
那呆子猛地一腳踩住他的脊背,兩手揮舞著鈀子又用力地築了下去。行者見了,大喜過望,說道:“兄弟,正是這等!他領著幾十個小妖,竟敢與老孫賭鬥;被我打敗後,他不往洞裏跑,卻跑來這裏尋死。幸虧你接著了,不然又讓他跑了。”八戒問道:“弄風攝走師父的可是他?”行者迴答道:“正是,正是。”八戒又問:“你可曾問他師父的下落?”行者說道:“這怪把師父拿在洞裏,要與他什麽鳥大王做下飯。是老孫惱怒了,就與他鬥到這裏來,卻讓你送了性命。兄弟啊,這個功勞算你的。你可還守著馬與行李,等我把這死怪拖到洞口去索戰。必須要拿得那老妖,才能救得師父。”八戒說道:“哥哥說得有道理。你去吧,你去吧。若是打敗了這老妖,還趕到這裏來,等老豬截住殺他。”
好行者,一隻手提著鐵棒,一隻手拖著死虎,徑直來到他的洞口。
正是:法師有難逢妖怪,情性相和伏亂魔。
究竟不知此去能否降得妖怪,救得唐僧,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