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唐僧師徒二人,策馬揚鞭,一路行來,直至那山門之前。二人勒住韁繩,舉目觀看,眼前果然矗立著一座宏偉的寺院。


    但見那寺院層層疊疊的殿閣,錯落有致的廊房,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寺院的三山門外,萬道彩雲繚繞,宛如仙境一般;五福堂前,千條紅霧彌漫,如夢如幻。


    沿著山路前行,隻見兩旁的鬆篁鬱鬱蔥蔥,四季常青,無年無紀,卻自有一番清幽之美;一林檜柏,挺拔傲立,色彩斑斕,隨季節變換而展現出不同的風姿。


    再看那鍾鼓樓高聳入雲,浮屠塔巍峨聳立。寺內的安禪僧們,個個定性修行,不為外界所擾;枝頭的啼鳥,聲音婉轉悠揚,為這寂靜的寺院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這寺院中,寂寞無聲,卻又充滿了寧靜與祥和;清虛有道,更顯其超凡脫俗之氣質。唐僧師徒二人見此情景,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仰之情。


    詩曰:


    上刹隻園隱翠窩,招提勝景賽娑婆。


    果然淨土人間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長老下了馬,行者歇了擔,正欲進門,隻見那門裏走出一眾僧來。你看他怎生模樣:


    頭戴左笄帽,那帽子上繡著精美的花紋,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身穿無垢衣,那衣服潔白如雪,沒有一絲瑕疵,仿佛是用最純淨的絲綢製成。銅環雙墜耳,那銅環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隨著和尚的走動,發出清脆的聲響。絹帶束腰圍,那絹帶柔軟光滑,係在和尚的腰間,宛如一條流淌的小溪。


    草履行來穩,和尚們穿著草鞋,步伐輕盈穩健,仿佛是在雲端漫步。木魚手內提,他們手中提著木魚,不時地敲擊著,發出清脆的聲音,仿佛是在訴說著佛法的奧秘。口中常作念,他們口中念念有詞,聲音低沉而悠揚,仿佛是在與佛祖對話。般若總皈依,他們心中充滿了對佛法的虔誠和敬畏,將自己的身心都皈依於佛祖。


    三藏見了,侍立門旁,雙手合十,道個問訊,那和尚連忙答禮。答道:“失瞻。”問:“是那裏來的?請入方丈獻茶。”三藏道:“我弟子乃東土欽差,上雷音寺拜佛求經。至此處天色將晚,欲借上刹一宵。”那和尚道:“請進裏坐,請進裏坐。”三藏方喚行者牽馬進來。那和尚忽見行者相貌醜陋,有些害怕,便問道:“這是個什麽東西?怎麽長得如此怪異?”


    三藏連忙說道:“別出聲,小聲點!他性子很急,如果聽到你說他是個什麽東西,他會生氣的。他是我的徒弟。”那和尚聽後打了個寒顫,咬著手指頭說:“這樣一個醜頭怪腦的,怎麽能收他當徒弟呢?”三藏解釋道:“你可別看他長得醜,其實他很厲害呢。”


    那和尚沒辦法,隻好和三藏、行者一起走進了山門。一進入山門,他們就看到正殿上方有四個大字,寫著“觀音禪院”。三藏非常高興地說:“我一直以來都深感菩薩的恩情,但還沒有來得及感謝她;現在遇到這座禪院,就好像見到了菩薩一樣,正好可以好好地向她道謝。”那和尚一聽,立刻命令道士打開殿門,請三藏進去朝拜。行者則把馬栓好,放下行李,和三藏一同進入大殿。三藏挺直身子,舒展背部,然後虔誠地跪地,向著金像叩頭。


    那和尚聽到吩咐,便走到鼓前,拿起鼓槌用力地敲打起來。鼓聲如雷,響徹整個寺院。行者也不甘示弱,跑到鍾前,用盡全力撞擊著鍾。鍾聲悠揚,迴蕩在山穀之間。


    三藏則俯伏在台前,虔誠地祈禱著。他心中默默念著經文,祈求佛祖保佑他們一路平安。祝拜已畢,那和尚停下了手中的鼓槌,而行者卻還在不停地撞鍾,時而急促,時而緩慢,撞了許久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那道人道:“拜已畢了,還撞鍾幹什麽?”行者這才放下手中的鍾杵,笑嘻嘻地說:“你哪裏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的。”


    此時,寺院裏的大小僧人、上下房長老都被這突如其來的鍾聲驚動了。他們紛紛從各自的房間裏跑出來,湧向鍾樓。隻見一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正站在鍾樓上,不停地敲打著鍾。


    那些和尚一見了,嚇得驚慌失措,跌跌滾滾地都爬在地下,口中高唿:“雷公爺爺!”行者見狀,跳將出來,大聲喝道:“是你孫外公撞了耍子的!”


    那些和尚聽到行者的話,這才抬起頭來,仔細地打量著他。隻見行者身穿虎皮裙,手持金箍棒,威風凜凜,不怒自威。他們這才知道,原來是唐僧的徒弟孫悟空在這裏搗亂。


    眾僧連忙起身,向行者行禮。行者也不客氣,大大咧咧地接受了他們的禮拜。見了三藏,眾僧都才放心下來,不再害怕。


    內有本寺院主走上前來,恭敬地說道:“老爺們到後方丈中奉茶。”說著,便解下韁繩,牽過馬匹,抬起行李,帶領三藏師徒轉過正殿,徑入後房,按照賓主之禮,依次坐下。


    那院主獻了茶後,便去安排齋供。此時天還未黑。三藏尚未道謝完畢,就看到後麵有兩個小童攙扶著一個老僧走了出來。看看這老僧如何裝扮:頭上戴著一頂毗盧方帽,上麵鑲嵌著貓眼寶石,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身上穿著一件錦絨褊衫,衣服的邊緣閃爍著翡翠毛的金色光輝。一對僧鞋鑲嵌著八寶,一根拄杖上刻著雲星圖案。滿臉皺紋,仿佛驪山老母;雙眼昏花,恰似東海龍君。嘴巴合不攏是因為牙齒脫落,彎腰駝背是因為筋骨痙攣。


    眾僧說道:“師祖來了。”三藏趕忙躬身施禮迎接:“老院主,弟子拜見。”那老僧迴了禮,各自坐下。老僧說道:“剛才小徒們稟報說,來自東土唐朝的老爺到了,我這才出來拜見。”三藏說道:“冒昧打擾您的寶山,真是不好意思,請原諒我的無禮!請原諒我的無禮!”老僧說道:“不敢當!不敢當!”接著問道:“老爺,從東土來到這裏,路途有多遠啊?”


    唐僧迴答說:“從長安邊界出來,已經走了五千多裏路;翻過兩界山後,收下了一群小徒弟,一路上經過了西番哈咇國,用了兩個月時間,又走了五六千裏,才來到這裏。”老僧感歎道:“這樣算下來,已經有一萬多裏路程了啊。我這一生都沒有離開過山門,真是‘坐井觀天’,就像腐朽無用的樹木一樣。”唐僧又問道:“老院主您今年高壽了呢?”老僧迴答說:“我已經虛度了兩百七十年了。”孫悟空聽到後說:“這還算我的孫子輩呢!”


    唐僧瞪了他一眼說:“不要亂說話!要注意言行舉止,不要冒犯別人。”那個和尚接著問道:“老爺,您多大年紀了?”孫悟空笑著說:“不敢說。”那老僧以為他隻是說了句玩笑話,並沒有在意,也沒有再追問下去,隻是讓小童獻上茶來。有一個小僮拿著一個羊脂玉的盤子,上麵放著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鍾;另一個小僮提著一把白銅壺,給他們斟了三杯香茶。茶香四溢,色澤比石榴花還要鮮豔,味道比桂花還要香甜。三藏見了,讚不絕口地說道:“好物件!好物件!真可謂是美食配美器啊!”


    那老僧謙遜地說道:“不敢當!不敢當!老爺來自天朝上國,見識廣博,區區這點器具,實在不值得誇獎。老爺從遠方而來,不知是否帶有珍貴寶物,能否讓貧僧開開眼界呢?”三藏麵露難色,迴答道:“說來慚愧,我那東土之地,並無太多寶貝;即便有,因路途遙遠,也無法攜帶過來。”


    行者在一旁提醒道:“師父,我前幾日在包袱裏看到那件袈裟,難道不是一件寶貝嗎?不妨拿出來給他們看看如何?”眾僧聽到袈裟二字,紛紛露出輕蔑的笑容。行者見狀,疑惑不解地問道:“你們為何發笑?”院主迴答道:“老爺剛剛還說袈裟是寶貝,實在令人捧腹大笑。要說袈裟,像我們這樣的僧人,都不止擁有二三十件;至於我師祖,在此地當了二百五六十年的和尚,擁有的袈裟數量更是多達七八百件!”說著,他便吩咐小和尚去取來。那老和尚看到唐僧有些心動,心想這大唐來的和尚定是沒見過世麵,心中不免得意起來。於是他讓道人打開庫房,又讓頭陀們抬出十二個大櫃子,擺在天井中間。隨後,他們打開鎖,在兩邊設置衣架,四周拉起繩子,將袈裟一件件地抖開掛起,邀請唐僧前來觀賞。


    果然,這些袈裟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它們全都是用珍貴的材料製成,工藝精湛,美不勝收。


    孫悟空逐一查看這些袈裟,發現它們都是些華麗的衣物,上麵繡著精美的圖案,還鑲嵌著金絲銀線。他笑著說:“不錯,不錯,不錯!快收起來吧,把我們的也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然而,唐僧卻拉住孫悟空,悄悄地說道:“徒兒啊,千萬不要和別人比富有。我們現在身在異鄉,孤身一人,恐怕會惹出麻煩。”


    孫悟空不以為然地迴答:“隻是看看袈裟而已,能有什麽問題呢?”


    唐僧耐心地解釋道:“你不明白。古人曾經說過:‘珍貴奇特的物品,不能讓貪婪奸詐的人看見。’一旦被他們看到,必然會心生貪念,進而產生計謀。你是一個怕惹事的人,如果他們向你索取,你一定會答應,這樣就可以避免麻煩;否則,可能會因此喪命,後果不堪設想。”


    行者自信滿滿地說道:“放心吧,一切都包在俺老孫身上!”說著,他迫不及待地快步離去,將包袱解開。刹那間,霞光四溢,閃耀奪目。隻見裏麵還有兩層油紙包裹著,悟空小心翼翼地揭開油紙,取出那件袈裟。當他輕輕一抖,袈裟展開時,整個房間頓時被紅光填滿,彩色的光芒充滿了庭院。眾僧們目睹這一幕,無不欣喜若狂,齊聲稱讚。這袈裟真是太漂亮了!上麵鑲嵌著無數精巧的明珠,匯聚了各種稀奇珍貴的寶物。上下龍須鋪滿了絢麗的彩綺,四周的邊緣則用兜羅錦製成。穿上它,能讓魍魎鬼怪消失,讓魑魅魍魎墜入黃泉。這是由托化天仙親手製作的,隻有真正的高僧才能穿上它。


    那老和尚見到如此珍貴的袈裟,心中不禁生出奸邪之心。他走上前去,對唐僧跪下,眼中流露出淚水,悲歎道:“我這徒弟真是沒有緣分啊!”唐僧趕緊扶起他,問道:“老院主,您有什麽話想說嗎?”老和尚迴答道:“老爺,您這件寶貝剛剛展開,天已經黑了,我的眼睛也不好使,無法看清寶貝的真麵目,這難道不是沒有緣分嗎?”


    三藏教道:“掌上燈來,讓你再看。”那老僧趕忙應道:“爺爺的寶貝,已然光亮無比;再點了燈,越發晃眼,怕是難以看得仔細。”行者聞言,笑著問道:“那你想要怎樣看才好呢?”老僧略一思索,迴答道:“老爺若是寬恩放心,可否教弟子將袈裟拿到後房,細細地看上一夜,明早再送還老爺西去,不知尊意如何?”三藏聽了,心中一驚,不禁埋怨起行者來:“都是你,都是你!”行者卻不以為意,笑道:“怕他作甚?等我將袈裟包起來,讓他拿了去看便是。若有任何疏忽,都由老孫來負責。”那三藏見阻擋不住,隻好無奈地將袈裟遞給老僧,並叮囑道:“你且拿去看吧;隻是明早一定要照舊還我,不得有絲毫損汙。”


    老僧歡天喜地地接過袈裟,吩咐幸童將其拿進去,然後又吩咐眾僧,將前麵的禪堂打掃幹淨,取來兩張藤床,鋪設好鋪蓋,請二位老爺安歇;一麵又讓人安排明早的齋飯,為他們送行,隨後眾人便各自散去。師徒們關上禪堂的門,躺下休息,不再提及此事。


    卻說那和尚將袈裟騙到手後,拿進後房在燈下仔細端詳,不禁號啕大哭起來,慌得本寺僧人都不敢先睡覺。小幸童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就跑去報告眾僧說:“公公從一更哭到二更,還沒有停下來。”有兩個徒孫是他的心愛之人,走上前去問道:“師公,您為什麽哭泣?”老僧迴答說:“我哭自己沒有緣分,看不到唐僧的寶貝!”小和尚說:“公公年紀大了,已經看過了。他的袈裟就在你麵前,你隻需解開看看就行了,何必痛哭呢?”


    老僧說:“看得不長久啊。我今年已經二百七十歲了,雖然擁有了幾百件袈裟,但怎麽能比得上他這一件呢?又怎能成為唐僧呢?”小和尚說:“師公你錯了。唐僧是一個遠離家鄉、四處遊曆的行腳僧。你這樣的高齡,享受也足夠了,為什麽還要像他那樣做行腳僧呢?”


    老僧聽到這話,不禁悲從中來,說道:“我雖然在家自在,享受晚年生活,但卻無法穿上這件袈裟。如果能讓我穿上一天,就算死了也能閉上眼睛,也算不枉此生。”


    眾僧紛紛勸道:“你怎麽這麽不正經啊!你想穿他的袈裟,又有什麽難的呢?我們明天挽留他住一晚,你就能穿他的袈裟一晚;挽留他住十晚,你就能穿他的袈裟十晚,這樣不就行了嗎?何必如此痛哭流涕呢?”


    老僧無奈地說:“即使留住他半年,也隻能穿半年,終究不能長久。等他離開的時候,還是得給他帶走,怎麽能留得長久呢?”


    正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一個名叫廣智的小和尚站出來說:“公公,想要長久也不難。”


    老僧聽聞廣智的話,頓時喜形於色,連忙問道:“我兒,你有何高見?快快道來!”廣智眼中閃過一絲狡黠,說道:“那唐僧師徒二人乃是徒步而行,必定疲憊不堪,此時想必已經熟睡。我們可以挑選幾個身強力壯之人,手持槍刀,悄悄潛入禪堂,將他們一舉擊殺。然後把屍體埋在後園,隻要我們自己知曉此事,再將他們的白馬和行囊據為己有,而那袈裟則留下,作為傳家之寶,如此一來,豈不是子孫後代長久的保障嗎?”老和尚聽了,心中大喜,不禁擦去眼角的淚水,說道:“好,好,好!此計甚妙!”說著,便立刻起身去收拾槍刀。


    就在這時,內中一個名叫廣謀的小和尚走上前來,說道:“此計不妥。若要殺他們,必須先觀察一下動靜。那個白臉的和尚看起來似乎容易對付,而那個毛臉的和尚則可能比較難纏。萬一我們殺他不成,反而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我有一個不用動刀槍的辦法,不知你意下如何?”


    老僧開口問道:“我兒,你可有什麽法子?”廣謀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說道:“依小孫之見,如今我們可以召集東山所有大小房頭的人,讓每人準備一束幹柴。然後,舍棄那三間禪堂,放起火來,讓他們想逃也無處可逃,就連那匹馬也一起燒成灰燼。這樣一來,即使山前山後的人家看見了,也隻會認為是他們自己不小心走了火,把我們的禪堂都燒了。那兩個和尚,不就都被燒死了嗎?而且還能掩人耳目。那件袈裟,豈不就成了我們的傳家之寶?”那些和尚聽了,無不歡喜,紛紛稱讚道:“好主意,好主意!此計甚妙,甚妙!”於是,他們便讓各房頭去搬柴。唉!這一計,可真是害得那位高壽的老僧性命難保,觀音禪院也化為了塵土!原來,這座寺廟裏有七八十個房頭,大大小小的和尚共有二百多人。當天夜裏,他們一擁而上,搬來了許多柴草,把整個禪堂圍得水泄不通,然後便開始安排放火。


    卻說三藏師徒,在那寺廟中安歇已定。那行者本就是個靈猴,即便已然睡下,卻隻是存神煉氣,朦朧著醒眼。


    忽聽得外麵不住地傳來人行走的聲音,還有柴枝被撥動的沙沙聲,風聲也唿唿作響。他心中不禁疑惑起來:“此時夜已深,萬籟俱寂,怎會有人行走,還發出如此聲響?莫不是有賊盜前來,欲謀害我們?”想到此處,他一個骨碌就跳了起來。


    他本欲開門出去查看一番,但又恐驚醒了師父。於是,他便集中精神,施展變化之術,搖身一變,化作了一隻蜜蜂兒。這蜜蜂兒真個是:口甜尾毒,腰細身輕。它穿花度柳,飛行如箭,粘絮尋香,好似流星劃過。雖是小小微軀,卻能負重前行,憑借著身形出去看個明白。


    隻見那眾多僧人,忙碌地搬柴運草,已然將禪堂團團圍住,正欲放火。行者見狀,暗自冷笑:“果然如我師父所言!這夥僧人竟心懷歹意,想要謀害我們的性命,謀取我的袈裟,故而生出如此狠毒之心。我本想操起棍棒教訓他們一番,可又擔心一棍下去,將他們全都打死,到時師父定會怪罪我出手太重。罷了,罷了,罷了!我且來個‘順手牽羊,將計就計’,讓他們無法得逞便是!”


    說時遲,那時快,好個行者,一個筋鬥便躍上了南天門。這可把那龐、劉、苟、畢四將嚇得不輕,趕忙躬身行禮,而馬、趙、溫、關四將也都嚇得脊背發涼。他們齊聲驚唿:“不好了,不好了!那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又來了!”行者卻搖著手說道:“諸位不必多禮,也無需驚慌。我此次前來,是為了尋找廣目天王。”


    那天王聽聞行者所言,不禁笑道:“這猴子還是如此存有不善之心,隻顧著自己,全然不管他人死活。”行者急切地說道:“快些,快些!莫要再耍嘴皮子了,否則會誤了大事!”那天王深知行者的厲害,不敢違抗,隻得將罩兒遞與行者。


    行者接過罩兒,一個筋鬥雲便按著雲頭,徑直飛到了禪堂房脊之上。他小心翼翼地將罩兒罩住了唐僧與白馬、行李,確保他們的安全。隨後,他又轉身來到那後麵老和尚居住的方丈房上頭坐下,全神貫注地保護著那件珍貴的袈裟。


    此時,那些放火之人已經點燃了大火,火勢迅速蔓延開來。行者見狀,趕忙撚動訣咒,朝著巽地上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力吹將出去。刹那間,一陣狂風驟起,將那火勢吹得更加猛烈,火勢瞬間變得烘烘亂著,猶如一條兇猛的火龍在肆虐。好火,好火!


    但見那景象,黑煙彌漫,紅焰熊熊。黑煙濃重,遮蔽了整個天空,連一顆星星都看不見;紅焰熾熱,照亮了大地,使千裏之內都呈現出一片赤紅色。


    起初,火焰如灼灼金蛇般蜿蜒舞動;接著,火勢愈發兇猛,猶如威威血馬奔騰而來。南方的三炁在此逞能顯威,仿佛是迴祿大神施展了法力。幹燥的柴草燃燒起來,烈火熊熊,其性兇猛,這情景哪裏還談得上什麽燧人氏鑽木取火;熟油在門前燃燒,飄起的彩焰比老祖開爐還要壯觀。


    正是那無情的大火發作起來,又怎能禁得住這有意的行兇作惡呢?它不去弭平災禍,反而助長了肆虐的氣焰。風助火勢,火焰飛揚,高達千丈有餘;火借風威,灰燼迸濺,直衝九霄雲外。


    隻聽得乒乒乓乓的聲響,猶如殘年的爆竹聲;又似潑潑喇喇的聲音,勝過軍中的炮聲。燒得那當場的佛像也無法逃脫,東院的伽藍也無處躲避。這場大火勝過赤壁之夜的鏖戰,賽過阿房宮內的烈火!


    這正是星星之火,卻能焚燒萬頃之田。須臾之間,狂風大作,火勢迅猛,將那座觀音院燒得處處通紅。你瞧那眾多和尚,有的搬箱抬籠,有的搶桌端鍋,滿院子裏叫苦連天。孫行者護住了後邊的方丈,用辟火罩罩住了前麵的禪堂,其餘前後火光衝天,真個是照天紅焰輝煌,透壁金光照耀!


    不曾料到,火起之時,竟驚動了一山的獸怪。在這觀音院正南二十裏左右的地方,有一座黑風山,山中藏著一個黑風洞,洞裏住著一個妖精。此刻,這妖精正在熟睡中翻身。突然,它瞧見窗門透亮,還以為是天已大亮。起身查看時,才發現是正北方下的火光閃耀,妖精大驚失色道:“呀!這必定是觀音院裏失了火,這些和尚也太不小心了!待我前去看看,順便救他們一救。”


    好個狡猾的妖怪!他縱身躍上雲端,來到煙火下方。果然,衝天大火熊熊燃燒,前方的宮殿和走廊都被火焰吞噬。他大步流星地衝了進去,一邊唿喊著讓人打水滅火,一邊觀察四周。忽然,他發現後麵的房間沒有著火,房頂上還有個人在通風報信。他心中暗自嘀咕:“原來如此。”急忙衝進屋內查看情況。


    進入房間後,他看到方丈中間閃爍著霞光和彩氣,台上擺放著一個青色毛氈包袱。他迫不及待地解開包袱,眼前一亮——竟是一件錦斕袈裟!這可是佛門至寶啊!財富總是能蠱惑人心,他完全忘記了救火之事,也不再唿叫人來澆水滅火。他緊緊抓住那件袈裟,趁著混亂逃離現場,徑直奔向東山。


    這場大火一直燒到五更天,才漸漸熄滅。你瞧那些和尚們,一個個赤裸著身子,淚流滿麵,四處尋找銅、鐵等物品,撥開腐敗的炭火,尋找金銀財寶。有的人在牆壁邊搭建簡陋的窩棚;有的人則在赤壁下做飯。他們紛紛喊冤叫屈,吵吵鬧鬧,一片混亂不堪。


    卻說行者取了辟火罩後,一個跟頭翻到了南天門,把它交給了廣目天王,並說道:“多謝您借給我!多謝您借給我!”天王收下後說:“大聖真是誠實啊。我還擔心你不會還給我這個寶貝呢,我都不知道去哪裏找迴來,還好你送迴來了。”行者笑著迴答:“老孫我可不是那種會騙人的人。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嘛。”天王接著邀請他:“我們好久沒見麵了,要不你到宮裏坐坐吧。”行者卻推辭道:“老孫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可不能像之前那樣悠閑地坐在那裏聊天了。我要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實在沒有時間啊。下次再說吧!下次再說吧!”說完便急忙告別了天王,從雲端墜落下來。再次看到太陽星的時候,他徑直飛到了禪堂前麵,然後搖身一變,變成了一隻蜜蜂,飛進了禪堂裏麵。變迴原來的樣子觀察時,發現師父還在睡覺呢。於是行者大聲喊道:“師父,天已經亮了,快醒醒吧。”


    此時,唐僧才如夢初醒般地翻了個身,說道:“正是啊!”然後迅速穿上衣服,打開房門走了出去。突然,他抬頭一看,發現那些金碧輝煌的殿宇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隻有倒塌的牆壁和紅色的磚牆。他不禁大吃一驚,叫道:“哎呀!為什麽這些殿宇都沒有了呢?隻剩下這些紅色的牆壁,這是怎麽迴事啊?”孫悟空笑著迴答說:“你還在做夢吧!昨晚這裏著火了。”


    唐僧驚訝地問道:“我怎麽不知道呢?”孫悟空解釋道:“因為老孫守護著禪堂,看到師父睡得很沉,所以沒有吵醒你。”唐僧又問:“既然你能保護禪堂不受火災影響,那為何不去救其他房間的火呢?”孫悟空笑著說:“好讓師父知道真相。果真是如你昨天所說,他們看上了我們的袈裟,想要燒死我們。如果不是老孫有所警覺,恐怕現在我們都變成灰燼了!”聽到這裏,唐僧驚恐萬分,說道:“難道是他們放的火嗎?”孫悟空肯定地迴答:“除了他們還有誰?”唐僧又懷疑地問:“會不會是因為我們招待不周,你故意這樣做的?”


    行者急忙解釋道:“老孫我怎麽會是那種懶惰、品行不端的人呢?這些火確實是他們自己家放的。老孫看他們心狠手辣,所以就沒有幫他們滅火,隻是稍微給他們吹了點風而已。”唐僧聽後驚訝地說道:“天啊,天啊!著火的時候應該幫忙澆水滅火啊,你怎麽反而吹風助長火勢呢?”行者理直氣壯地迴答道:“你難道不知道古人說過:‘人沒有傷害老虎的心,老虎也不會有傷害人的意思。’如果不是他們先放火,我又怎麽會吹風呢?”唐僧擔心地問道:“那我們的袈裟怎麽樣了?會不會被火燒壞了呀?”


    行者自信滿滿地說:“放心吧,師父,袈裟安然無恙,一點都沒被燒壞。因為存放袈裟的地方並沒有著火。”唐僧氣憤地罵道:“我才不管那麽多,如果袈裟有一點點損壞,我就念緊箍咒,讓你生不如死!”行者驚慌失措地哀求道:“師父,求求您千萬別念咒語!我保證一定找到袈裟還給您。您稍等一下,我這就去找迴來,然後咱們繼續趕路。”說完,唐僧才牽著馬,行者挑起擔子,走出禪堂,徑直朝後方丈走去。


    卻說那些和尚,正沉浸在悲切之中,忽的瞧見他師徒幾人牽著馬挑著擔緩緩而來。這一幕可把他們唬得夠嗆,一個個魂飛魄散,驚恐地喊道:“冤魂索命來了!”行者聽聞,怒喝道:“什麽冤魂索命?快把袈裟還給我!”眾僧聽了,趕忙一齊跪倒在地,叩頭如搗蒜般說道:“爺爺呀!冤有冤家,債有債主。要索命也不幹我們的事,都是廣謀和老和尚定計害的您,您可千萬別問我們討命啊!”


    行者聽了,咄的一聲道:“我把你們這些該死的畜生!誰問你們討什麽命了!趕緊把袈裟拿出來,讓我好趕路!”這時,有兩個膽子稍大些的和尚說道:“老爺,您和您的同伴在禪堂裏不是已經被燒死了嗎?如今怎麽又來討要袈裟,您到底是人還是鬼啊?”行者聽了,不禁笑道:“你們這群孽畜!哪裏有什麽火?你們去前麵的禪堂看看,不就知道了!”


    眾僧們慌慌張張地從地上爬起來,手忙腳亂地往前觀看,卻見那禪堂外麵的門窗槅扇被燒得一片狼藉,讓人看了不禁心生恐懼。他們這才恍然大悟,認出眼前這位身穿袈裟的僧人便是三藏法師,而旁邊那位則是孫悟空,是個了不起的護法。於是,他們紛紛上前叩頭行禮,齊聲說道:“我們真是有眼無珠啊,竟然不認識您這位真人下凡!您的袈裟就在後麵方丈中的老師祖那裏呢!”


    三藏法師聽後,便帶著徒弟們走過了三五層敗壁破牆,心中充滿了感慨和歎息。到了方丈,果見這裏沒有著火,隻是那老和尚已經不見了蹤影。眾僧們急忙衝進屋裏,大聲唿喊:“公公!唐僧可是神人啊,並沒有被燒死,現在反而害得我們自家的房子都燒毀了!您還是趕快把袈裟拿出來還給人家吧。”


    原來,這老和尚一直找不到袈裟,心急如焚,加上寺院裏的房屋被火燒毀,讓他陷入了萬分煩惱和焦躁之中。此刻聽到眾僧的話,他心裏更是害怕得不敢答應。因為實在想不出什麽辦法來,他隻能一邊唉聲歎氣,一邊無奈地拖著腳步,彎下腰,狠狠地朝那牆上撞去。可憐這一撞,直撞得他頭破血流,一命嗚唿,魂飛魄散。


    這件事還有一首詩可以證明,其詩雲:堪歎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間一壽翁。欲得袈裟傳遠世,豈知佛寶不凡同!但將容易為長久,定是蕭條取敗功。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


    眾僧驚慌失措地哭喊著:“師公已經撞死了,可還是沒有見到袈裟啊,這該如何是好呢?”行者怒聲說道:“想必是你們這些僧人偷偷藏匿起來了吧!都給我站出來,把名字和身份列成清單,讓老孫挨個檢查!”於是,那上下房的院主們,趕忙將本寺的和尚、頭陀、幸童、道人等所有人的名單列出兩份,大大小小加起來共有二百三十名。行者邀請師父高高在上地坐著,自己則從第一個開始點名檢查。每一個人都要解開衣服,仔細搜查,絕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但最終仍然找不到袈裟。接著,行者又將各房頭搶走的箱子櫃子裏的東西全部翻找了一遍,依然沒有找到袈裟的蹤影。


    此時,唐僧心裏焦急萬分,對行者的表現非常不滿,他坐在上方念起了緊箍咒。行者突然摔倒在地,抱住腦袋,痛苦難忍,不停地求饒:“別念了,別念了!我一定會找迴袈裟的!”


    那眾僧見了,一個個嚇得膽顫心驚,連忙戰兢兢地上前跪下勸解,唐僧這才閉上嘴不再念咒。孫悟空一個跟頭跳起來,從耳朵裏抽出金箍棒就要打那些和尚,卻被唐僧喝止住說:“你這個猴子!頭疼得厲害還不知道害怕,竟然還要對人無禮?不要動手,千萬不要傷人,待我再問他們一遍!”眾僧們紛紛磕頭禮拜,哀求唐僧道:“老爺饒命啊!我們實在沒有看到您的袈裟。這都是那個老和尚的錯。他昨晚看到您的袈裟後,一直哭泣到深夜,連看都不敢多看一眼,一心想著要讓它成為傳家寶,於是策劃陰謀,想要燒死您;自從起火之後,狂風大作,每個人都隻顧著救火和搶救財物,根本不知道袈裟的去向。”


    孫悟空聽了,頓時大怒,走進方丈屋內,將那觸死鬼的屍體抬出來仔細查看,但全身並沒有發現那件袈裟。於是,他又把方丈的房間挖地三尺,依然沒有找到袈裟的蹤影。


    行者思考了好一會兒,然後開口詢問:“你這裏有沒有什麽妖怪修煉成精啊?”寺院主持迴答道:“如果老爺您沒有問起,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跟您說呢。我們這裏往東南方向走,有一座黑風山。黑風山洞內住著一個黑大王。我這個老家夥經常和他談論佛道之事。他其實就是個妖怪。除此之外,這裏並沒有其他特別的東西。”行者又問道:“那座山距離此地有多遠?”寺院主持迴答說:“大概隻有二十裏路,隻要看到那個山頭,就是那裏了。”


    行者笑著說:“師父您放心吧,不用再說了,肯定是那個黑怪偷走了袈裟。”唐僧質疑道:“他那邊距離這裏有二十裏路,怎麽就能確定是他偷的呢?”行者解釋道:“您難道沒見到晚上那團火焰嗎?它光芒萬丈,照亮了整個天空,甚至穿透了三層天。別說二十裏,就算是二百裏也能被照到!所以,一定是他看到火光後,趁著機會偷偷摸摸地跑到這裏來。他看到我們的袈裟是一件稀世珍寶,肯定會趁機搶走。等我去找找看。”唐僧擔心地說道:“你要是走了,我可怎麽辦呢?”


    行者說:“放心吧,暗中自有神靈保佑。明麵上讓我來叫這些和尚伺候。”隨即叫來眾和尚,說道:“你們幾個人去埋葬那老鬼,另外幾人伺候我師父,看好我的白馬!”眾僧連忙答應。行者又說:“你們別隨口答應,等我走了,就不殷勤了。照顧師父的,要和顏悅色;養白馬的,要水草調勻;若有一點差錯,按照這個樣子用棍棒打給你們看看!”他抽出金箍棒,照著那被火焚燒過的磚牆猛地一擊,將那牆壁打得粉碎,還震倒了七八層牆壁。眾僧見狀嚇得渾身發軟、四肢麻木,跪地磕頭流淚說道:“爺爺您安心去吧,我們一定竭盡全力虔誠地侍奉老爺,絕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好個行者,急忙一個筋鬥翻到黑風山上,尋找那袈裟。


    正是那:


    金禪求正出京畿,仗錫投西涉翠微。


    虎豹狼蟲行處有,工商士客見時稀。


    路逢異國愚僧妒,全仗齊天大聖威。


    火發瘋生禪院廢,黑熊夜盜錦襴衣。


    金禪求正出京畿,仗錫投西涉翠微。唐僧為求正果,離開京城,手持錫杖,向著西方的翠微山進發。一路上,他曆經艱險,穿越了荒無人煙的沙漠和險峻的山脈。


    虎豹狼蟲行處有,工商士客見時稀。在這漫長的旅途中,唐僧遭遇了各種危險的野獸和惡劣的環境。虎豹狼蟲時常出沒,給唐僧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同時,由於路途遙遠,他很少遇到商人、工匠和其他旅行者,隻能獨自麵對孤獨和困難。


    路逢異國愚僧妒,全仗齊天大聖威。在途中,唐僧遇到了一位來自異國的愚蠢僧人,他嫉妒唐僧的修行和成就,試圖陷害他。然而,唐僧的徒弟孫悟空,也就是齊天大聖,憑借著他的神通廣大和英勇無畏,成功地保護了唐僧,化解了危機。


    火發瘋生禪院廢,黑熊夜盜錦襴衣。當唐僧師徒來到一座禪院時,不幸遭遇了火災。火勢兇猛,禪院瞬間化為廢墟。更糟糕的是,一隻黑熊趁著夜色偷走了唐僧的錦襴袈裟,這讓唐僧師徒陷入了困境。


    盡管遭遇了重重困難,但唐僧師徒並沒有放棄。他們繼續前行,尋找袈裟的下落。然而,未來的道路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他們不知道能否找迴袈裟,也不知道還會遇到什麽危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擴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秘的小土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秘的小土豆並收藏西遊記擴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