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夏炎再次看向幾位尚書,隻見他們默默無語,不發表任何意見,刑部尚書文浩然似有話說,但最終還是保持了沉默。
夏炎也不想一口答應,隨之說道“眾愛卿言之有理,但朕還是要聽聽皇叔意見在做決定吧!”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退朝之後,夏炎留下幾位內閣大臣,問他們“幾位愛卿,你們對董尚書提出之事有何感想?”
六位內閣成員,兵部尚書馬良;吏部尚書趙晉;戶部尚書李桐;刑部尚書文浩然;監察禦史崔鏡;金吾大將軍李騰。
一般情況下,他們六人輪流當值,遇到重大事件則共同商量,得出結論上報皇帝。
但是遇到這樣的事情,幾個人拿不定主意,因為他們不知道皇帝夏炎是怎麽想的。
伴君如伴虎,一旦揣摩錯旨意,那就是惹禍上身了。
所以皇帝不問,他們也不敢隨便亂說。
現在皇帝問了,也就不得不說話了。
李桐尚書首先開口“迴皇上,此事微臣略知一二。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梁王夏坤確實驍勇善戰,為大夏王朝安穩立下赫赫戰功。
但是引發當時的丞相朱霄堂的猜忌,認為梁王擁兵自重、功高震主。所以要求解除梁王兵權,從此兩人交惡。如今國家安定,重新啟用梁王必須慎重考慮。”
崔鏡也說道“梁王當年雖勇,但是擁兵自重也是實情。先帝為避免宮廷之爭,才讓他交出兵權,隻讓梁王享受榮華富貴。隻是微臣聽聞,梁王一向節儉,從不奢侈驕橫。”
那愛卿,這董尚書與梁王私交如何?可有聽聞?”
幾個人都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刑部文浩然說道“微臣以為,一朝天子一朝臣,最終皇上還是您拿主意好了。”
“你們可知道,皇叔梁王的舊部有誰比較出名?”
這時兵部尚書馬良說道“迴皇帝!這事我知道一點,已故大將軍秦勉與之交好,董千義將軍以前也是梁王屬下。”
三省六部,現在沒有了丞相,六部達到權力巔峰,其中有四位參加了內閣。
內閣雖然隻是臨時機構,但是行使權力大於丞相一職,而且直接聽命於皇帝。
“眾位愛卿,假如朕啟用梁王,你們認為該如何安排職位呢?”
“眾愛卿想想梁王乃朕皇叔。什麽職位才能適合他呢?”
幾個大臣又不做聲了。
夏炎皇帝看著這個情形,暗自歎氣“看來還是得靠自己啊!”
隨後打發他們離開了。
有點鬱悶,昨天聽了德妃小曲,皇帝才想起他的焱妃顧傾顏,那也是多才多藝的美女。
來到焱妃這裏,看著她帶著孩子正在禦花園戲耍。
看見夏炎之後,很高興“陛下,怎麽今日有空到妾身這裏來了。”
“看你說的,好像朕不常來一樣,前天就是陪你你嘛!行了別再幽怨了,好久沒有聽你彈琴吟唱了。來朕抱著寶貝公主,聽你撫琴彈唱。”
一曲終了,晚上自然而然歇息在這裏了。
又是一個清晨,朝堂之上,群臣畢至,氣氛凝重。
董尚書麵色凝重地站出列班,仿佛下定了決心一般,言辭懇切地奏道:“皇上,梁王才華橫溢,實乃國之大才,若一直閑置不用,豈不是暴殄天物?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今正值國家多事之秋,像那朱霄堂和王一水之流,因無人能有效製衡,以致權勢滔天,一家獨大,最終險些釀成大禍啊!還望陛下三思,讓梁王出山,為我朝排憂解難呐!”
皇帝坐在龍椅上,微微皺起眉頭,揮揮手說道:“此事朕心中自有計較,稍後再行商議。”
然而,董尚書並未就此罷休,他撲通一聲跪地,磕頭如搗蒜,聲淚俱下地喊道:“皇上啊,微臣對國家忠心耿耿,此心可昭日月,天地共鑒呐!今日微臣願以死相諫,懇請陛下速速決斷,切莫錯失良機呀!”
聽到這話,原本就有些心煩意亂的夏炎不禁怒火中燒。
隻見他猛地一拍龍案,站起身來怒喝道:“想死便去罷!休要在此胡言亂語!退朝!”
說罷,他衣袖一甩,頭也不迴地轉身離去,隻留下滿殿大臣麵麵相覷,噤若寒蟬。
迴到後宮之中,夏炎皇帝感覺有些沉悶便又喚來了德妃,同時還招來一群身姿婀娜的舞姬前來獻藝。
一時間,優美的舞姿與婉轉的小曲交織在一起,令人陶醉其中。
正當他聽得如癡如醉之時,太監小熙子神色慌張、腳步匆忙地跑了進來,高聲喊道:“皇上,大事不好啦!”
夏炎眉頭微皺,心中略有不快,但還是耐著性子問道:“又發生何事了?這般慌裏慌張的成何體統!”
那小熙子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戰戰兢兢地稟報道:“皇上,禮部尚書迴府之後……竟然上吊自縊而亡了!”
“什麽?”夏炎皇帝聞言大驚失色,手中的酒杯差點滑落,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你說什麽?再給朕說一遍!”
小太監不敢怠慢,連忙再次重複道:“啟奏皇上,禮部尚書董大人自縊身亡了啊!”
“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好端端的為何會突然自盡?”夏炎皇帝心急如焚,騰地一下子站了起來,揮手示意一眾舞姬和樂師速速退下。
待眾人離開後,夏炎皇帝快步走到小太監麵前,急切地追問道:“快說,究竟是怎麽迴事?”
小熙子哆哆嗦嗦地迴答道:“據奴才所知,董大人退朝迴到府上後,便留下一封遺言,上麵寫著‘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看樣子,他似乎是奉旨赴死啊。”
“這個董誌遠,這不是胡鬧嗎。那就是朕的一句氣話,怎麽能當真呢!”
“罷了罷了,遇上這種強種,真是可笑至極!”
就在此時,隻見德妃蓮步輕移,緩緩走近前來。
她微微欠身行禮後,輕柔地開口說道:“皇上,請恕臣妾直言之罪!”
“哦!愛妃有何見解?不妨直說好了。朕恕你無罪!”
德妃行了萬福說道“謝陛下!妾身對此事倒是有著一些與眾不同的看法呢。妾身認為,董大人心懷忠義,一心忠於君主、熱愛國家,時刻想著要為陛下您分擔憂愁,這份赤誠之心實在令人感動。
隻不過,他所采取的方式或許有些過於偏激和極端了些。畢竟,凡事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嘛。
而且呀,皇上您可是金口玉言,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一般,難以收迴。所謂‘君無戲言’,這可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啊,皇上。”
“君無戲言,這麽說,是朕的過錯了。”
“哎!真是個老頑固!小熙子,傳朕旨意,厚葬!”
隨後市井謠言四起。
夏炎也不想一口答應,隨之說道“眾愛卿言之有理,但朕還是要聽聽皇叔意見在做決定吧!”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退朝之後,夏炎留下幾位內閣大臣,問他們“幾位愛卿,你們對董尚書提出之事有何感想?”
六位內閣成員,兵部尚書馬良;吏部尚書趙晉;戶部尚書李桐;刑部尚書文浩然;監察禦史崔鏡;金吾大將軍李騰。
一般情況下,他們六人輪流當值,遇到重大事件則共同商量,得出結論上報皇帝。
但是遇到這樣的事情,幾個人拿不定主意,因為他們不知道皇帝夏炎是怎麽想的。
伴君如伴虎,一旦揣摩錯旨意,那就是惹禍上身了。
所以皇帝不問,他們也不敢隨便亂說。
現在皇帝問了,也就不得不說話了。
李桐尚書首先開口“迴皇上,此事微臣略知一二。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梁王夏坤確實驍勇善戰,為大夏王朝安穩立下赫赫戰功。
但是引發當時的丞相朱霄堂的猜忌,認為梁王擁兵自重、功高震主。所以要求解除梁王兵權,從此兩人交惡。如今國家安定,重新啟用梁王必須慎重考慮。”
崔鏡也說道“梁王當年雖勇,但是擁兵自重也是實情。先帝為避免宮廷之爭,才讓他交出兵權,隻讓梁王享受榮華富貴。隻是微臣聽聞,梁王一向節儉,從不奢侈驕橫。”
那愛卿,這董尚書與梁王私交如何?可有聽聞?”
幾個人都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刑部文浩然說道“微臣以為,一朝天子一朝臣,最終皇上還是您拿主意好了。”
“你們可知道,皇叔梁王的舊部有誰比較出名?”
這時兵部尚書馬良說道“迴皇帝!這事我知道一點,已故大將軍秦勉與之交好,董千義將軍以前也是梁王屬下。”
三省六部,現在沒有了丞相,六部達到權力巔峰,其中有四位參加了內閣。
內閣雖然隻是臨時機構,但是行使權力大於丞相一職,而且直接聽命於皇帝。
“眾位愛卿,假如朕啟用梁王,你們認為該如何安排職位呢?”
“眾愛卿想想梁王乃朕皇叔。什麽職位才能適合他呢?”
幾個大臣又不做聲了。
夏炎皇帝看著這個情形,暗自歎氣“看來還是得靠自己啊!”
隨後打發他們離開了。
有點鬱悶,昨天聽了德妃小曲,皇帝才想起他的焱妃顧傾顏,那也是多才多藝的美女。
來到焱妃這裏,看著她帶著孩子正在禦花園戲耍。
看見夏炎之後,很高興“陛下,怎麽今日有空到妾身這裏來了。”
“看你說的,好像朕不常來一樣,前天就是陪你你嘛!行了別再幽怨了,好久沒有聽你彈琴吟唱了。來朕抱著寶貝公主,聽你撫琴彈唱。”
一曲終了,晚上自然而然歇息在這裏了。
又是一個清晨,朝堂之上,群臣畢至,氣氛凝重。
董尚書麵色凝重地站出列班,仿佛下定了決心一般,言辭懇切地奏道:“皇上,梁王才華橫溢,實乃國之大才,若一直閑置不用,豈不是暴殄天物?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今正值國家多事之秋,像那朱霄堂和王一水之流,因無人能有效製衡,以致權勢滔天,一家獨大,最終險些釀成大禍啊!還望陛下三思,讓梁王出山,為我朝排憂解難呐!”
皇帝坐在龍椅上,微微皺起眉頭,揮揮手說道:“此事朕心中自有計較,稍後再行商議。”
然而,董尚書並未就此罷休,他撲通一聲跪地,磕頭如搗蒜,聲淚俱下地喊道:“皇上啊,微臣對國家忠心耿耿,此心可昭日月,天地共鑒呐!今日微臣願以死相諫,懇請陛下速速決斷,切莫錯失良機呀!”
聽到這話,原本就有些心煩意亂的夏炎不禁怒火中燒。
隻見他猛地一拍龍案,站起身來怒喝道:“想死便去罷!休要在此胡言亂語!退朝!”
說罷,他衣袖一甩,頭也不迴地轉身離去,隻留下滿殿大臣麵麵相覷,噤若寒蟬。
迴到後宮之中,夏炎皇帝感覺有些沉悶便又喚來了德妃,同時還招來一群身姿婀娜的舞姬前來獻藝。
一時間,優美的舞姿與婉轉的小曲交織在一起,令人陶醉其中。
正當他聽得如癡如醉之時,太監小熙子神色慌張、腳步匆忙地跑了進來,高聲喊道:“皇上,大事不好啦!”
夏炎眉頭微皺,心中略有不快,但還是耐著性子問道:“又發生何事了?這般慌裏慌張的成何體統!”
那小熙子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戰戰兢兢地稟報道:“皇上,禮部尚書迴府之後……竟然上吊自縊而亡了!”
“什麽?”夏炎皇帝聞言大驚失色,手中的酒杯差點滑落,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你說什麽?再給朕說一遍!”
小太監不敢怠慢,連忙再次重複道:“啟奏皇上,禮部尚書董大人自縊身亡了啊!”
“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好端端的為何會突然自盡?”夏炎皇帝心急如焚,騰地一下子站了起來,揮手示意一眾舞姬和樂師速速退下。
待眾人離開後,夏炎皇帝快步走到小太監麵前,急切地追問道:“快說,究竟是怎麽迴事?”
小熙子哆哆嗦嗦地迴答道:“據奴才所知,董大人退朝迴到府上後,便留下一封遺言,上麵寫著‘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看樣子,他似乎是奉旨赴死啊。”
“這個董誌遠,這不是胡鬧嗎。那就是朕的一句氣話,怎麽能當真呢!”
“罷了罷了,遇上這種強種,真是可笑至極!”
就在此時,隻見德妃蓮步輕移,緩緩走近前來。
她微微欠身行禮後,輕柔地開口說道:“皇上,請恕臣妾直言之罪!”
“哦!愛妃有何見解?不妨直說好了。朕恕你無罪!”
德妃行了萬福說道“謝陛下!妾身對此事倒是有著一些與眾不同的看法呢。妾身認為,董大人心懷忠義,一心忠於君主、熱愛國家,時刻想著要為陛下您分擔憂愁,這份赤誠之心實在令人感動。
隻不過,他所采取的方式或許有些過於偏激和極端了些。畢竟,凡事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嘛。
而且呀,皇上您可是金口玉言,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一般,難以收迴。所謂‘君無戲言’,這可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啊,皇上。”
“君無戲言,這麽說,是朕的過錯了。”
“哎!真是個老頑固!小熙子,傳朕旨意,厚葬!”
隨後市井謠言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