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我隻想守著曆哥兒,男女情愛於我,如過眼雲煙,不值得留戀。」
「陛下能覓得心愛之人,是陛下的造化,還望陛下珍重。」
玉娘的話中,滿是真摯,沒有一絲假意。
兩人麵對麵坐著,然而玉娘於他,卻仿佛一個謎。
他不知道她此前究竟經曆了什麽,他知道的,隻是冰山一角。
然而,她無意訴說,他也無意探聽。
如此,甚好。
朝中各項事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然而一切困難都指向了一個字——錢。
大周實在太窮了,先帝勵精圖治,躬行節儉,留下的錢糧已然消耗大半,打仗要錢,治軍要錢,開科舉依舊要錢……
然而連年的戰亂已然讓這個國家千瘡百孔,房屋十室九空,百姓戰死的,餓死的,逃走的,不計其數,大片的農田因為沒有人耕種而成為荒田。
此前柴桑已經頒布了新令,無主荒田根據荒廢年限可以認領,原先的田主人返迴後也可以按一定比例歸還,然而,見效還是慢。
於是柴桑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個方向——寺廟。
早些年他四處奔走時就發現,為了逃避兵役和徭役,很多人選擇剃度出家修行,成為方外之人。寺廟成為一眾人士的世外桃源,不僅可以收取香火錢,還不用交稅,於是便大肆侵占耕地,賺的盆滿缽滿。
而這些年,寺廟的數量也在急劇膨脹,根據各地報上來的數目,整個大周竟然有寺廟三萬多所,僧侶十萬餘眾。
九歌在得知柴桑要對寺廟有所動作時,很為他捏了一把汗,畢竟斷人財路猶如弒人父母,然而擔心歸擔心,該做的事還是得做。
這一天,九歌剛走到門口,迎麵撞上了急匆匆出來的柴桑,後麵還跟著林沐,也是一副十萬火急的樣子。
「出什麽事了?」九歌趕忙問道。
「隨我來。」柴桑行色匆匆,沒有時間多作解釋,九歌也不再多問,轉身跟著就走。
柴桑並沒有乘輦,一行人一路騎著馬,來到了西郊。
隻見入眼是一座寺廟,頂上赫然寫著三個大字——平定寺。
九歌心中有種不好的預感。
果然,一進寺廟,滿滿當當都是人,有僧侶,也有香客,將個佛殿圍的水泄不通。
隨行的侍衛在林沐的帶領下清出一條路,柴桑皺著眉,走到佛像邊。
前來拆毀佛像的士兵被擠在一邊,幾個老僧用身體死死地護住佛像。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陛下!」在場的人紛紛跪下,高唿萬歲。
「大家請起。」柴桑說著,順手從僧侶手中接過鐵錘。
「陛下!」那名老僧幾乎撲在了柴桑身上:「神佛庇佑萬民,庇佑大周,不能毀啊!」
怕那老僧對柴桑不利,林沐趕緊過來,柴桑左手示意他停下,然後放下手中的鐵錘,將那老僧扶起。
而後轉過身直麵院中眾人,沉了一口氣,緩緩說道:「都說神佛庇佑世人,為何神佛看不見世人的苦難,為何幾十年了,世間百姓依舊顛沛流離,荒野到處都是森森白骨。」
柴桑的拷問,直擊人心最底處,勢要把現實揭露給人看,全場瞬間寂靜無聲,饒是方才還聲嘶力竭的寺中老僧,也無言以對。
「可見,求神拜佛不如求己!」柴桑的話擲地有聲,充斥著無畏和自信。
「陛下!」老僧還在做著最後的掙紮:「毀神滅佛,是要遭報應的啊!」
「什麽因果報應,都衝著朕來,今日朕便做這第一個!」說罷,柴桑揮起鐵錘,朝著身後的一尊佛像重重砸去。
九歌的心一凜,她從不信這些因果輪迴,此時卻在心中默默告知神佛,若是有因果報應,她與他一力承擔。
出了寺廟,柴桑的臉上依然不好看。
九歌知他胸中煩悶,這些時日,她也深切體會了朝政的難,甚至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柴桑麵上不顯山不露水,實則是個急性子,什麽事都想早早有個結果,可惜,正如當日陳兵並州城下,李彥明勸他的那樣,他需要的,是時間。
迴了宮,柴桑一聲不吭地鑽進福明殿,像往常一樣,開始批閱堆積如山的奏章。
九歌端著一盞茶,輕輕地放在桌邊:「陛下請用茶。」
「先放那裏吧。」柴桑嘴裏說著,頭都沒抬。
九歌索性擠到他身前,將奏摺一把合上,柴桑無奈地放下筆,抬頭看著她,眉間是抹不開的鬱色。
「原來想我的茶,也不過是隨口說說。」
柴桑一怔,恍然想起前些日子北征時,並州城外,他確然說過這話,隻是沒想到,一晃眼,已是幾個月過去了。
看到柴桑臉上流露出的歉意,九歌心中泛起一絲心疼。
她雙手捧起柴桑的臉,這才看到他眉間的紋路,好像又深了些。
「朝政紛雜,陛下再急,也要慢慢來,此間情形,非是一時一日生成,陛下又怎麽在揮毫之間改變呢?」
柴桑看著眼前人,雙手摟住她的腰,將人攏在懷裏。她臉上的擔憂,他看在眼裏,她的話,他也絲毫沒有反駁的餘地,可是,話雖如此……
「就譬如此刻,陛下怎麽就不能抽出片刻,嚐一嚐我這杯茶呢?」
此刻九歌就坐在柴桑的腿上,兩人近在咫尺,唿吸可聞,柴桑的唇角微微勾起,眼眸中滿含著寵溺。<hr>
「陛下能覓得心愛之人,是陛下的造化,還望陛下珍重。」
玉娘的話中,滿是真摯,沒有一絲假意。
兩人麵對麵坐著,然而玉娘於他,卻仿佛一個謎。
他不知道她此前究竟經曆了什麽,他知道的,隻是冰山一角。
然而,她無意訴說,他也無意探聽。
如此,甚好。
朝中各項事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然而一切困難都指向了一個字——錢。
大周實在太窮了,先帝勵精圖治,躬行節儉,留下的錢糧已然消耗大半,打仗要錢,治軍要錢,開科舉依舊要錢……
然而連年的戰亂已然讓這個國家千瘡百孔,房屋十室九空,百姓戰死的,餓死的,逃走的,不計其數,大片的農田因為沒有人耕種而成為荒田。
此前柴桑已經頒布了新令,無主荒田根據荒廢年限可以認領,原先的田主人返迴後也可以按一定比例歸還,然而,見效還是慢。
於是柴桑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個方向——寺廟。
早些年他四處奔走時就發現,為了逃避兵役和徭役,很多人選擇剃度出家修行,成為方外之人。寺廟成為一眾人士的世外桃源,不僅可以收取香火錢,還不用交稅,於是便大肆侵占耕地,賺的盆滿缽滿。
而這些年,寺廟的數量也在急劇膨脹,根據各地報上來的數目,整個大周竟然有寺廟三萬多所,僧侶十萬餘眾。
九歌在得知柴桑要對寺廟有所動作時,很為他捏了一把汗,畢竟斷人財路猶如弒人父母,然而擔心歸擔心,該做的事還是得做。
這一天,九歌剛走到門口,迎麵撞上了急匆匆出來的柴桑,後麵還跟著林沐,也是一副十萬火急的樣子。
「出什麽事了?」九歌趕忙問道。
「隨我來。」柴桑行色匆匆,沒有時間多作解釋,九歌也不再多問,轉身跟著就走。
柴桑並沒有乘輦,一行人一路騎著馬,來到了西郊。
隻見入眼是一座寺廟,頂上赫然寫著三個大字——平定寺。
九歌心中有種不好的預感。
果然,一進寺廟,滿滿當當都是人,有僧侶,也有香客,將個佛殿圍的水泄不通。
隨行的侍衛在林沐的帶領下清出一條路,柴桑皺著眉,走到佛像邊。
前來拆毀佛像的士兵被擠在一邊,幾個老僧用身體死死地護住佛像。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陛下!」在場的人紛紛跪下,高唿萬歲。
「大家請起。」柴桑說著,順手從僧侶手中接過鐵錘。
「陛下!」那名老僧幾乎撲在了柴桑身上:「神佛庇佑萬民,庇佑大周,不能毀啊!」
怕那老僧對柴桑不利,林沐趕緊過來,柴桑左手示意他停下,然後放下手中的鐵錘,將那老僧扶起。
而後轉過身直麵院中眾人,沉了一口氣,緩緩說道:「都說神佛庇佑世人,為何神佛看不見世人的苦難,為何幾十年了,世間百姓依舊顛沛流離,荒野到處都是森森白骨。」
柴桑的拷問,直擊人心最底處,勢要把現實揭露給人看,全場瞬間寂靜無聲,饒是方才還聲嘶力竭的寺中老僧,也無言以對。
「可見,求神拜佛不如求己!」柴桑的話擲地有聲,充斥著無畏和自信。
「陛下!」老僧還在做著最後的掙紮:「毀神滅佛,是要遭報應的啊!」
「什麽因果報應,都衝著朕來,今日朕便做這第一個!」說罷,柴桑揮起鐵錘,朝著身後的一尊佛像重重砸去。
九歌的心一凜,她從不信這些因果輪迴,此時卻在心中默默告知神佛,若是有因果報應,她與他一力承擔。
出了寺廟,柴桑的臉上依然不好看。
九歌知他胸中煩悶,這些時日,她也深切體會了朝政的難,甚至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柴桑麵上不顯山不露水,實則是個急性子,什麽事都想早早有個結果,可惜,正如當日陳兵並州城下,李彥明勸他的那樣,他需要的,是時間。
迴了宮,柴桑一聲不吭地鑽進福明殿,像往常一樣,開始批閱堆積如山的奏章。
九歌端著一盞茶,輕輕地放在桌邊:「陛下請用茶。」
「先放那裏吧。」柴桑嘴裏說著,頭都沒抬。
九歌索性擠到他身前,將奏摺一把合上,柴桑無奈地放下筆,抬頭看著她,眉間是抹不開的鬱色。
「原來想我的茶,也不過是隨口說說。」
柴桑一怔,恍然想起前些日子北征時,並州城外,他確然說過這話,隻是沒想到,一晃眼,已是幾個月過去了。
看到柴桑臉上流露出的歉意,九歌心中泛起一絲心疼。
她雙手捧起柴桑的臉,這才看到他眉間的紋路,好像又深了些。
「朝政紛雜,陛下再急,也要慢慢來,此間情形,非是一時一日生成,陛下又怎麽在揮毫之間改變呢?」
柴桑看著眼前人,雙手摟住她的腰,將人攏在懷裏。她臉上的擔憂,他看在眼裏,她的話,他也絲毫沒有反駁的餘地,可是,話雖如此……
「就譬如此刻,陛下怎麽就不能抽出片刻,嚐一嚐我這杯茶呢?」
此刻九歌就坐在柴桑的腿上,兩人近在咫尺,唿吸可聞,柴桑的唇角微微勾起,眼眸中滿含著寵溺。<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