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後?他記得義父好像專程下過旨,允張太後留宮奉養。
宮裏的小黃門極會察言觀色,看柴桑的樣子,這位新帝的義子,怕是不知情,便又繼續說道:「張太後昨日便自請離宮,到蔚雲觀清修。」
柴桑沒再說什麽,前朝太後留在這深宮之中,已無盼頭,相較之下,蔚雲觀倒是個好去處。
翌日,郭瑋崇德殿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改元明德,當年即為明德元年。
郭瑋即位後,連頒三道聖旨,第一道大赦天下,第二道對受災之地減免當年賦稅,第三道追封已故柴氏為皇後,諡號聖穆,加封現澶州刺史柴桑為晉王,忠武將軍郭崇為秦王。
第三道聖旨一下,眾人看著大殿之上那個陌生的身影,所謂時來運轉,便是如此了吧。忠武將軍郭崇好歹是郭瑋的內侄,又是在戰場上隨郭瑋一路廝殺過來的,封王自不必說。
可柴桑不過是已故柴皇後的侄子,與郭瑋並無血緣關係,且又無軍功,前些時日無故受任澶州刺史也就罷了,如今封王,居然還壓郭崇一頭。
柴桑自然知道眾人心中的這份計較,他自小長在郭瑋家,與郭崇也算是彼此相熟,彼時誰又能想到二人之後還有這番際遇。
受封之後,青玉巷一下熱鬧起來,登門者絡繹不絕,可柴桑關門閉戶,誰也不見,眼下新君初立,他不能有任何姿態,否則郭崇不好做,義父也不好做。
就這樣在開封逗留了小半月,半月裏,除了郭瑋召見,柴桑多數時間都在青玉巷,偶爾出去走走,也不驚動旁人。這段難得的閑散時間,倒是想明白很多事。
眼見開封局勢日漸平穩,他繼續留在開封也無益,但郭瑋始終沒開口,他也不好妄自離開。可他終是心裏記掛著澶州,便想找合適的時間向郭瑋提提此事。
沒想到還沒等他出口,郭瑋便把他召進了宮裏。
臨近門口,便有小黃門神神秘秘地向他道賀,一進殿門,便見郭瑋喜上眉梢。
「不知義父有何喜事?」竟如此高興。
「是你的喜事。」郭瑋笑著走過來,引他麵向東側,對著一位長須髯、氣度不凡的男子。
「快見過你的泰山,褚將軍。」
天下姓褚的本就不多,稱得上將軍,能坐在這裏,受義父如此禮遇的,必是褚辰良無疑了。
但是義父方才說,泰山?難道義父……
柴桑看向郭瑋,眼神中充滿了疑惑,可郭瑋一再示意,他也明白,這種情形下,不由他隨意出言詢問,隻得順著郭瑋的意,對褚良辰施以一禮。
「果然如你義父所說,一表人才。」褚良辰捋著鬍鬚,對這個女婿似乎頗為滿意。
「咱們武人之家,不講那些虛禮,玉娘當下還在偏殿,不妨請出來,讓他二人相看相看。」郭瑋提議道。
「那是最好。」
侍立一旁的小黃門得此訊息,便立即去請。
不多時,便有一位娘子款款而來。
「見過陛下。」自進門,這位娘子便矩步方行、溫文爾雅,讓人挑不出一點錯處。
「這是晉王。」褚良辰提點道。
玉娘便又側過身子,對著柴桑行禮:「見過晉王。」
郭瑋看著席下二人,郎才女貌,甚是登對,心中不勝欣喜。
「自此,我得佳婦,褚將軍得佳婿,正是兩全其美。」
「確是。」一個再娶,一個再嫁,冥冥之中,正是天造的姻緣。
大殿之上,柴桑根本來不及反應,就這樣稀裏糊塗的,婚期都定好了。
褚家父女走後,郭瑋才細細向他說起原委。
「前月,大軍攻破梡州,李適父子戰死,刺史府前,玉娘手執長劍,對著將士說『我乃是大將褚良辰之女,家父與郭公交好,速去報與郭公。』待我到刺史門前,看見此女氣度,便覺得,若是配予我兒,再合適不過。褚將軍今日前來,便是為我當日遣人送迴玉娘登門道謝,兩廂合計,定下了這樁婚事。」
看柴桑一言不發,郭瑋隻當事出突然,便又繼續說到:「娶妻娶賢,你二人之後好好過日子,褚良辰無子,隻有二女,日後定會全力助你。」
話已至此,柴桑便知,此事已經板上釘釘,再難翻改。
褚良辰獨領青州軍,在軍中,無論聲勢、威望都不輸義父,此前義父在與劉昂的生死大戰中殺出重圍,再到今日榮登大寶,與褚良辰的作壁上觀不無關係。當時若是褚良辰出兵勤王,開封城下一戰,誰勝誰負,尚未可知。
今日事,若是事先與他相商,可能還有轉圜的餘地,可義父與褚將軍當麵議定,又喚玉娘出來相看,拒絕的話,便再也不能出口了。
三個月前,於他,義父一句「娶妻娶賢」便足矣,情愛之事他向來不大上心,無論是誰,他都會善待。可如今,他該如何是好。
他從來沒有這樣為難過。
消息是瞞不住的,晉王成親一事,很快在開封傳的沸沸揚揚。雖說新帝崇儉,二人又一個再娶一個再嫁,本不必大張旗鼓,但畢竟是晉王迎娶正妃,女方本身又身世顯赫,過於寒酸多少有些辱沒天家威嚴。於是郭瑋早早派了禮部的官員,在晉王府中操持一切。
林沐有些想不通,怎麽大哥突然間,就要娶褚家女。
婚期越來越近,柴桑忙前忙後,像一個合格的新郎。<hr>
宮裏的小黃門極會察言觀色,看柴桑的樣子,這位新帝的義子,怕是不知情,便又繼續說道:「張太後昨日便自請離宮,到蔚雲觀清修。」
柴桑沒再說什麽,前朝太後留在這深宮之中,已無盼頭,相較之下,蔚雲觀倒是個好去處。
翌日,郭瑋崇德殿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改元明德,當年即為明德元年。
郭瑋即位後,連頒三道聖旨,第一道大赦天下,第二道對受災之地減免當年賦稅,第三道追封已故柴氏為皇後,諡號聖穆,加封現澶州刺史柴桑為晉王,忠武將軍郭崇為秦王。
第三道聖旨一下,眾人看著大殿之上那個陌生的身影,所謂時來運轉,便是如此了吧。忠武將軍郭崇好歹是郭瑋的內侄,又是在戰場上隨郭瑋一路廝殺過來的,封王自不必說。
可柴桑不過是已故柴皇後的侄子,與郭瑋並無血緣關係,且又無軍功,前些時日無故受任澶州刺史也就罷了,如今封王,居然還壓郭崇一頭。
柴桑自然知道眾人心中的這份計較,他自小長在郭瑋家,與郭崇也算是彼此相熟,彼時誰又能想到二人之後還有這番際遇。
受封之後,青玉巷一下熱鬧起來,登門者絡繹不絕,可柴桑關門閉戶,誰也不見,眼下新君初立,他不能有任何姿態,否則郭崇不好做,義父也不好做。
就這樣在開封逗留了小半月,半月裏,除了郭瑋召見,柴桑多數時間都在青玉巷,偶爾出去走走,也不驚動旁人。這段難得的閑散時間,倒是想明白很多事。
眼見開封局勢日漸平穩,他繼續留在開封也無益,但郭瑋始終沒開口,他也不好妄自離開。可他終是心裏記掛著澶州,便想找合適的時間向郭瑋提提此事。
沒想到還沒等他出口,郭瑋便把他召進了宮裏。
臨近門口,便有小黃門神神秘秘地向他道賀,一進殿門,便見郭瑋喜上眉梢。
「不知義父有何喜事?」竟如此高興。
「是你的喜事。」郭瑋笑著走過來,引他麵向東側,對著一位長須髯、氣度不凡的男子。
「快見過你的泰山,褚將軍。」
天下姓褚的本就不多,稱得上將軍,能坐在這裏,受義父如此禮遇的,必是褚辰良無疑了。
但是義父方才說,泰山?難道義父……
柴桑看向郭瑋,眼神中充滿了疑惑,可郭瑋一再示意,他也明白,這種情形下,不由他隨意出言詢問,隻得順著郭瑋的意,對褚良辰施以一禮。
「果然如你義父所說,一表人才。」褚良辰捋著鬍鬚,對這個女婿似乎頗為滿意。
「咱們武人之家,不講那些虛禮,玉娘當下還在偏殿,不妨請出來,讓他二人相看相看。」郭瑋提議道。
「那是最好。」
侍立一旁的小黃門得此訊息,便立即去請。
不多時,便有一位娘子款款而來。
「見過陛下。」自進門,這位娘子便矩步方行、溫文爾雅,讓人挑不出一點錯處。
「這是晉王。」褚良辰提點道。
玉娘便又側過身子,對著柴桑行禮:「見過晉王。」
郭瑋看著席下二人,郎才女貌,甚是登對,心中不勝欣喜。
「自此,我得佳婦,褚將軍得佳婿,正是兩全其美。」
「確是。」一個再娶,一個再嫁,冥冥之中,正是天造的姻緣。
大殿之上,柴桑根本來不及反應,就這樣稀裏糊塗的,婚期都定好了。
褚家父女走後,郭瑋才細細向他說起原委。
「前月,大軍攻破梡州,李適父子戰死,刺史府前,玉娘手執長劍,對著將士說『我乃是大將褚良辰之女,家父與郭公交好,速去報與郭公。』待我到刺史門前,看見此女氣度,便覺得,若是配予我兒,再合適不過。褚將軍今日前來,便是為我當日遣人送迴玉娘登門道謝,兩廂合計,定下了這樁婚事。」
看柴桑一言不發,郭瑋隻當事出突然,便又繼續說到:「娶妻娶賢,你二人之後好好過日子,褚良辰無子,隻有二女,日後定會全力助你。」
話已至此,柴桑便知,此事已經板上釘釘,再難翻改。
褚良辰獨領青州軍,在軍中,無論聲勢、威望都不輸義父,此前義父在與劉昂的生死大戰中殺出重圍,再到今日榮登大寶,與褚良辰的作壁上觀不無關係。當時若是褚良辰出兵勤王,開封城下一戰,誰勝誰負,尚未可知。
今日事,若是事先與他相商,可能還有轉圜的餘地,可義父與褚將軍當麵議定,又喚玉娘出來相看,拒絕的話,便再也不能出口了。
三個月前,於他,義父一句「娶妻娶賢」便足矣,情愛之事他向來不大上心,無論是誰,他都會善待。可如今,他該如何是好。
他從來沒有這樣為難過。
消息是瞞不住的,晉王成親一事,很快在開封傳的沸沸揚揚。雖說新帝崇儉,二人又一個再娶一個再嫁,本不必大張旗鼓,但畢竟是晉王迎娶正妃,女方本身又身世顯赫,過於寒酸多少有些辱沒天家威嚴。於是郭瑋早早派了禮部的官員,在晉王府中操持一切。
林沐有些想不通,怎麽大哥突然間,就要娶褚家女。
婚期越來越近,柴桑忙前忙後,像一個合格的新郎。<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