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前朝亂臣44
快穿:救命,老公是戀愛腦怎麽辦 作者:是7月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中隊伍,已經入了漠北境內,後日就能到達通城。”
幾位老大人就是再日夜兼程,也趕不上一人三騎的驛卒前進速度。
關於京中來人徹查通城事件的折子,早早就已經到了通州城。
“若非不想耽誤百姓生計,真想讓那些老大人來瞧瞧,通州城被破壞成了什麽樣子!”
想著這些日子通州城的舊貌換新顏,蕭遙還有些不忿。
京中人看不到通州百姓的慘狀,萬一對通州官員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怎麽辦?
若是如此,他怕是要氣得連覺都睡不著。
淩漪笑道:“賬冊不是準備好了嗎?讓他們看就是了。”
頓了頓,她笑道:“且通州的房子,還在那擺著呢。”
雖然如今城內外的生產事業搞得如火如荼,可這些和基建卻是沒有任何關係。
在這滴水成冰的北方,冬天建造房子,就是瘋了也不會如此做。
城外的人隻能住勉強糊了泥巴四處漏風的房子,部分人還住在帳篷裏,是因為淩漪不知道基建拉動經濟的道理嗎?
是因為這大冬天的,挖一個坑之前得用篝火烘上好幾個小時啊!
那些泥巴,都是在篝火旁和了之後,馬不停蹄的糊在石頭縫上的!
所以,如今的通州城容貌同從前並無太大的區別。
除了那些官員們的住所,便是連官衙都是要倒的模樣,京官是失心瘋了,才會以為那些家夥將通州城治理得很好。
而且,她也不覺得坐在龍椅上那位,會能給這些家夥和稀泥的機會。
老了的獅子,才更不容旁人去試探他的底線。
可淩漪即便再將這事情朝著嚴重的方向猜,也沒猜到這些官員們竟是直接帶著棺材來查案的!
大南方砍伐的巨木在京城被製造成了棺材,而後又舟車勞頓的來到了遙遠的漠北。
這些流浪木頭,比本朝絕大多數百姓見過的人間風景都多。
“幾位大人,你們這是?”
進入通州城後,蕭遙派過去的斥候除了遠遠看著的那幾個,接近營地的俱是被幾位謹慎的大人給扣了下來,不允許他們提前迴去和瑞王通風報信。
故而,蕭遙也是才知道這幾位大人是這般模樣到的西北。
幾位往常在宮中和藹的老大人,此刻臉拉得比西域來的毛驢都長:“瑞王殿下,閑話不贅述,請帶我等前去查驗證據,提審犯人!”
一見他們這模樣,蕭遙瞬間凜然:“諸位大人請!”
在他想要陪同的時候,幾位大人更是正氣凜然的攔住了他,不許他接近。
甚至於這些人都沒有住在蕭遙在城中給他們準備的房子內,而是住在了城外冬冷夏暖的四處漏風的驛站中。
披著昂貴的狐皮大氅,蕭遙遠眺老大人們匆匆離去的背影,感慨:“怕是父皇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吧,比如幹不好就奪官什麽的。”
淩漪笑眯眯搖頭:“說不定更嚴重。”
對於這些門生故舊遍朝野的老大人們來說,奪官並不是多可怕的事情。
甚至於因為保護同僚奪官,說不定還能在文人圈子中混個好名聲,惠及子孫家族。
如今這副模樣,怕是生命受到了威脅。
饒是淩漪這等選手也沒想到,皇帝的法子是將這些老大人的全部家眷變成棺材瓤子。
封建帝王,恐怖如斯。
這已經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涉及的領域了。
“算了,不管他們,我們自己弄自己的。”
一陣冷風吹過來,蕭遙打了個抖,和淩漪上了馬車。
在溫暖的銀絲炭烘烤中,他輕聲和淩漪商討著城內城外的事情,說牛羊怕是到了春日就不夠用,城內外開荒和建房的農具也不夠,甚至於過了冬天,賑濟的糧食也會短缺,連可能出現災變時的存儲都沒有。
淩漪帶來的這些人和給城中百姓發放的糧食,讓本就空蕩蕩的賑濟倉承擔了更大的壓力。
從小衣食無憂的瑞王殿下,如今已經計劃著四處打秋風了。
帶著北方凜冽寒冬的信,已經發往了京城。
戶部、排擠他離開京城的兄弟、在京城享福的故友、隻見過幾次麵的儒生、甚至於皇宮中的玉夫人和皇帝都接到了蕭遙的求救信。
三五十兩不嫌少,一兩千石糧食不嫌多,看在我瑞王殿下天真善良的份上,諸位行行好,可憐可憐我們漠北百姓吧!
此處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附體、悲慘至極啊!
且不說兄弟們收到信的時候有多無語,就是宮中皇帝也被兒子這乞討的架勢給震驚到了。
他的老九呢?漠北的妖風給他換了個魂不成?
他單知道老九成長了,怎麽不知道他長成這種奇形怪狀模樣了?
對於遠方+1+1的怨念,蕭遙淡定無視。
一一為了激勵生產力和練兵,連給工廠中做工女子和邊軍營中訓練優秀的光棍們相親的法子都想出來了,他寫幾封信求救又怎麽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節操,他不要了!
蕭遙驕傲的在溫暖的馬車中挺起胸脯,並聽著淩漪明年去草原再搶些什麽的計劃時,老大人們也在四處漏風的驛站下安頓下來。
他們一邊神色緊張的翻看著那些整理出來的賬冊,一邊探討著在通城中的所見所聞。
遞到皇帝那的折子和後來送過去的證據,在路上他們都看了不知多少次。
在那些觸目驚心的肮髒下,他們已經做好了這通州城路有凍死骨的準備。
可是,他們沒有做好城內外欣欣向榮,百姓們各司其職的準備啊!
若非城內坑坑窪窪的道路和快要倒的房子,他們還以為那些證據是瑞王殿下剛到漠北排除異己的手段呢。
翻看著條理清晰的賬冊,兵部尚書道:“城中前去抄家的兵卒可已出行?”
“迴大人,已經去了。”
“再派派人將罪犯家屬全都帶到城外來審。”
“是,可……這天氣,估摸會凍死人。”小吏遲疑開口。
他倒不是同情誰,隻是怕若是凍死人了,上頭怪罪自己。
“盡量照看了,若是真的死了……”老大人冷漠道:“那就算他們死得痛快。”
幾位老大人就是再日夜兼程,也趕不上一人三騎的驛卒前進速度。
關於京中來人徹查通城事件的折子,早早就已經到了通州城。
“若非不想耽誤百姓生計,真想讓那些老大人來瞧瞧,通州城被破壞成了什麽樣子!”
想著這些日子通州城的舊貌換新顏,蕭遙還有些不忿。
京中人看不到通州百姓的慘狀,萬一對通州官員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怎麽辦?
若是如此,他怕是要氣得連覺都睡不著。
淩漪笑道:“賬冊不是準備好了嗎?讓他們看就是了。”
頓了頓,她笑道:“且通州的房子,還在那擺著呢。”
雖然如今城內外的生產事業搞得如火如荼,可這些和基建卻是沒有任何關係。
在這滴水成冰的北方,冬天建造房子,就是瘋了也不會如此做。
城外的人隻能住勉強糊了泥巴四處漏風的房子,部分人還住在帳篷裏,是因為淩漪不知道基建拉動經濟的道理嗎?
是因為這大冬天的,挖一個坑之前得用篝火烘上好幾個小時啊!
那些泥巴,都是在篝火旁和了之後,馬不停蹄的糊在石頭縫上的!
所以,如今的通州城容貌同從前並無太大的區別。
除了那些官員們的住所,便是連官衙都是要倒的模樣,京官是失心瘋了,才會以為那些家夥將通州城治理得很好。
而且,她也不覺得坐在龍椅上那位,會能給這些家夥和稀泥的機會。
老了的獅子,才更不容旁人去試探他的底線。
可淩漪即便再將這事情朝著嚴重的方向猜,也沒猜到這些官員們竟是直接帶著棺材來查案的!
大南方砍伐的巨木在京城被製造成了棺材,而後又舟車勞頓的來到了遙遠的漠北。
這些流浪木頭,比本朝絕大多數百姓見過的人間風景都多。
“幾位大人,你們這是?”
進入通州城後,蕭遙派過去的斥候除了遠遠看著的那幾個,接近營地的俱是被幾位謹慎的大人給扣了下來,不允許他們提前迴去和瑞王通風報信。
故而,蕭遙也是才知道這幾位大人是這般模樣到的西北。
幾位往常在宮中和藹的老大人,此刻臉拉得比西域來的毛驢都長:“瑞王殿下,閑話不贅述,請帶我等前去查驗證據,提審犯人!”
一見他們這模樣,蕭遙瞬間凜然:“諸位大人請!”
在他想要陪同的時候,幾位大人更是正氣凜然的攔住了他,不許他接近。
甚至於這些人都沒有住在蕭遙在城中給他們準備的房子內,而是住在了城外冬冷夏暖的四處漏風的驛站中。
披著昂貴的狐皮大氅,蕭遙遠眺老大人們匆匆離去的背影,感慨:“怕是父皇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吧,比如幹不好就奪官什麽的。”
淩漪笑眯眯搖頭:“說不定更嚴重。”
對於這些門生故舊遍朝野的老大人們來說,奪官並不是多可怕的事情。
甚至於因為保護同僚奪官,說不定還能在文人圈子中混個好名聲,惠及子孫家族。
如今這副模樣,怕是生命受到了威脅。
饒是淩漪這等選手也沒想到,皇帝的法子是將這些老大人的全部家眷變成棺材瓤子。
封建帝王,恐怖如斯。
這已經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涉及的領域了。
“算了,不管他們,我們自己弄自己的。”
一陣冷風吹過來,蕭遙打了個抖,和淩漪上了馬車。
在溫暖的銀絲炭烘烤中,他輕聲和淩漪商討著城內城外的事情,說牛羊怕是到了春日就不夠用,城內外開荒和建房的農具也不夠,甚至於過了冬天,賑濟的糧食也會短缺,連可能出現災變時的存儲都沒有。
淩漪帶來的這些人和給城中百姓發放的糧食,讓本就空蕩蕩的賑濟倉承擔了更大的壓力。
從小衣食無憂的瑞王殿下,如今已經計劃著四處打秋風了。
帶著北方凜冽寒冬的信,已經發往了京城。
戶部、排擠他離開京城的兄弟、在京城享福的故友、隻見過幾次麵的儒生、甚至於皇宮中的玉夫人和皇帝都接到了蕭遙的求救信。
三五十兩不嫌少,一兩千石糧食不嫌多,看在我瑞王殿下天真善良的份上,諸位行行好,可憐可憐我們漠北百姓吧!
此處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附體、悲慘至極啊!
且不說兄弟們收到信的時候有多無語,就是宮中皇帝也被兒子這乞討的架勢給震驚到了。
他的老九呢?漠北的妖風給他換了個魂不成?
他單知道老九成長了,怎麽不知道他長成這種奇形怪狀模樣了?
對於遠方+1+1的怨念,蕭遙淡定無視。
一一為了激勵生產力和練兵,連給工廠中做工女子和邊軍營中訓練優秀的光棍們相親的法子都想出來了,他寫幾封信求救又怎麽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節操,他不要了!
蕭遙驕傲的在溫暖的馬車中挺起胸脯,並聽著淩漪明年去草原再搶些什麽的計劃時,老大人們也在四處漏風的驛站下安頓下來。
他們一邊神色緊張的翻看著那些整理出來的賬冊,一邊探討著在通城中的所見所聞。
遞到皇帝那的折子和後來送過去的證據,在路上他們都看了不知多少次。
在那些觸目驚心的肮髒下,他們已經做好了這通州城路有凍死骨的準備。
可是,他們沒有做好城內外欣欣向榮,百姓們各司其職的準備啊!
若非城內坑坑窪窪的道路和快要倒的房子,他們還以為那些證據是瑞王殿下剛到漠北排除異己的手段呢。
翻看著條理清晰的賬冊,兵部尚書道:“城中前去抄家的兵卒可已出行?”
“迴大人,已經去了。”
“再派派人將罪犯家屬全都帶到城外來審。”
“是,可……這天氣,估摸會凍死人。”小吏遲疑開口。
他倒不是同情誰,隻是怕若是凍死人了,上頭怪罪自己。
“盡量照看了,若是真的死了……”老大人冷漠道:“那就算他們死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