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點,寧歲正無聊地看著窗外的風景時,陳燁木發來了消息,是整整齊齊的三頁筆記。
【你看我記得好不好】
寧歲翻看著,陳燁木的字體很清秀,蒼勁有力,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了不同的知識板塊。
他誇讚道,【特別好,你當真是記憶裏不好?】
陳燁木:【那可不,我是對著錄像邊聽邊記的,白白浪費了兩倍的時間,下次還要你記】
寧歲覺得,隔著手機,陳燁木變得與他更加親密了些,甚至隱隱有些撒嬌的意思。
他一拍自己的腦門,印上一個手爪印。想什麽呢,那麽清貴的老闆怎麽可能撒嬌,那不成鬼故事了。
第二日,寧歲到了採訪的地點,和另外兩位獲獎畫家一起,接受採訪。
主持人:「歡迎三位來到我們的畫家專訪,畫作成功入選聊城市的中心展區。本次聊城市畫展的評委有黃樸新老師、陳燁木老師以及季淩老師,三位老師分別選出了他們所認為的最滿意的作品。」
寧歲心道,是陳燁木選了自己,還是季淩選了自己,好難猜。
主持人為了增加採訪的趣味性,問道:「寧歲老師,您希望是哪位老師看中了您的畫?」
寧歲愣了下,然後接話:「我希望是陳燁木老師看中了我的畫。」
「哦?」主持人勾嘴一笑,「可以說一下理由嗎?」
「因為我喜歡他的畫,所以我希望他也可以喜歡我的畫。」
會議室的燈光打在他的臉上,似乎整個人都在閃閃發光,眼睛裏有隱藏不住的希望與神往。
主持人:「咱們都可以看到寧歲老師對陳燁木老師的景仰之情啊,那就讓我恭喜寧歲老師獲得——」
寧歲的眼睛閃著亮光,克製不住地心動。
主持人搞事情地拖長了調。
「獲得黃樸新老師的推薦!」
「哈哈哈哈哈,」另外兩位接受採訪的畫家也控製不住地笑起來了。
「沒事,沒準是黃老師下手快,直接把你給搶走了,」一位畫家已經年近中年,看到寧歲這麽年輕的小孩,父愛泛濫了。
另一位和寧歲差不多年紀,笑得前仰後合。
寧歲倒也不在乎,也沒憋住笑了出來。路還長,總有一天能獲得陳燁木的認可的。
主持人:「好了好了,咱們不搞事情了,來,寧歲老師,你可以講一講你的話的寓意嗎?畫麵裏有一朵桔梗花,還有細細密密的雨,編織成紗,這是什麽意思呢?」
寧歲笑著望著鏡頭,說:「就是,感謝雨的降臨,化雨珠成薄紗,不嫌這骯髒泥土,親吻地上的桔梗花。」
寧歲的脖子上依舊掛著陳燁木給的圍巾,他按著陳燁木的手法打了一樣的節,毛茸茸的,很溫暖。
桔梗花,既是永恆的愛,又是無望的愛。不論結果,隻談愛你。
雨落成紗,不是壓迫,不是滋潤,而是親吻。
第22章 歲歲不吃,我也不吃
主持人叫薛宇,是個剛剛入職的大學畢業生,很健談。
一位年長些的獲獎者叫修牧,是聊城美術學院的一位美術老師;另一位獲獎者叫方宸,是個美術生。
有關美術的深奧問題講完了,他們開始聊些別的有趣的。
「咱們小寧和小敏都特別年輕,那你們最仰慕的是美術界的哪位老師?」主持人問道。
修牧扶著自己的黑框眼鏡,自告奮勇舉手道:「不年輕的也有仰慕的老師。」
薛宇爽朗一笑讓他隨意說。他還是個行業的新人,採訪開始前導播對他說,年輕的畫家知道自己走在道路上,前麵密密麻麻都是成就高於他的人。
而入行久的,難以分清是畫技進步地更快,還是自信進步地更快,容易因為年齡自負自傲。這是大家的通性,尤其是在美術這種講究個人感受、無關對錯、無關金錢的地方,一個流浪的畫家可以有自認世界第一畫師的傲骨。
所以,導播再三叮囑,莫要問到別人痛處,所以薛宇剛才這個問題才把年紀較大的修牧撇去了。
薛宇心道:哪裏那麽多彎彎繞繞,都是搞藝術的,還是心性豁達的多。
他原本繃著的神經也放鬆了些,主持的風格也更加放鬆了。
修牧說:「我最喜歡的當代畫家是fenta,他的畫風多變,從早期的圓潤流暢線條到最近幾年的抽象極簡風,每一幅都適合好好揣摩,我雖然沒有見過他本人,但覺得他一定是個極其感性的多愁善感大師。」
見畫識人,以畫論品性,是藝術家們愛玩的遊戲。
寧歲見過fenta本人,便知道這是完完全全解反了,哪來什麽多愁善感,一大把年紀紮個小揪揪比誰都俏皮親切。
想到fenta就會想到陳燁木,那日陳燁木與自己鄰座喝酒,抬起酒杯時滾動的喉結,指骨分明的握著酒杯的手......
還有喝醉了軟趴趴地伏在桌上,一雙眼睛朦朧地望著自己,似醉非醉。
記憶總喜歡自己摻些細碎的東西,比如含情脈脈的深色瞳孔,比如微張的嘴沾著酒露出誘人的紅。
也不知幾分是真,幾分假,任由主觀意願隨意篡改。
寧歲在記憶裏失了神,薛宇很皮,拿著手卡在他的眼前晃,「咱們的小寧是在想些什麽呀?」
寧歲迴了神,眼神從散亂到聚焦,道:「我見過fenta老師本人,一點都不多愁善感。甚至與他的學生們相比,他心態比年輕人還要年輕嘞。」
【你看我記得好不好】
寧歲翻看著,陳燁木的字體很清秀,蒼勁有力,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了不同的知識板塊。
他誇讚道,【特別好,你當真是記憶裏不好?】
陳燁木:【那可不,我是對著錄像邊聽邊記的,白白浪費了兩倍的時間,下次還要你記】
寧歲覺得,隔著手機,陳燁木變得與他更加親密了些,甚至隱隱有些撒嬌的意思。
他一拍自己的腦門,印上一個手爪印。想什麽呢,那麽清貴的老闆怎麽可能撒嬌,那不成鬼故事了。
第二日,寧歲到了採訪的地點,和另外兩位獲獎畫家一起,接受採訪。
主持人:「歡迎三位來到我們的畫家專訪,畫作成功入選聊城市的中心展區。本次聊城市畫展的評委有黃樸新老師、陳燁木老師以及季淩老師,三位老師分別選出了他們所認為的最滿意的作品。」
寧歲心道,是陳燁木選了自己,還是季淩選了自己,好難猜。
主持人為了增加採訪的趣味性,問道:「寧歲老師,您希望是哪位老師看中了您的畫?」
寧歲愣了下,然後接話:「我希望是陳燁木老師看中了我的畫。」
「哦?」主持人勾嘴一笑,「可以說一下理由嗎?」
「因為我喜歡他的畫,所以我希望他也可以喜歡我的畫。」
會議室的燈光打在他的臉上,似乎整個人都在閃閃發光,眼睛裏有隱藏不住的希望與神往。
主持人:「咱們都可以看到寧歲老師對陳燁木老師的景仰之情啊,那就讓我恭喜寧歲老師獲得——」
寧歲的眼睛閃著亮光,克製不住地心動。
主持人搞事情地拖長了調。
「獲得黃樸新老師的推薦!」
「哈哈哈哈哈,」另外兩位接受採訪的畫家也控製不住地笑起來了。
「沒事,沒準是黃老師下手快,直接把你給搶走了,」一位畫家已經年近中年,看到寧歲這麽年輕的小孩,父愛泛濫了。
另一位和寧歲差不多年紀,笑得前仰後合。
寧歲倒也不在乎,也沒憋住笑了出來。路還長,總有一天能獲得陳燁木的認可的。
主持人:「好了好了,咱們不搞事情了,來,寧歲老師,你可以講一講你的話的寓意嗎?畫麵裏有一朵桔梗花,還有細細密密的雨,編織成紗,這是什麽意思呢?」
寧歲笑著望著鏡頭,說:「就是,感謝雨的降臨,化雨珠成薄紗,不嫌這骯髒泥土,親吻地上的桔梗花。」
寧歲的脖子上依舊掛著陳燁木給的圍巾,他按著陳燁木的手法打了一樣的節,毛茸茸的,很溫暖。
桔梗花,既是永恆的愛,又是無望的愛。不論結果,隻談愛你。
雨落成紗,不是壓迫,不是滋潤,而是親吻。
第22章 歲歲不吃,我也不吃
主持人叫薛宇,是個剛剛入職的大學畢業生,很健談。
一位年長些的獲獎者叫修牧,是聊城美術學院的一位美術老師;另一位獲獎者叫方宸,是個美術生。
有關美術的深奧問題講完了,他們開始聊些別的有趣的。
「咱們小寧和小敏都特別年輕,那你們最仰慕的是美術界的哪位老師?」主持人問道。
修牧扶著自己的黑框眼鏡,自告奮勇舉手道:「不年輕的也有仰慕的老師。」
薛宇爽朗一笑讓他隨意說。他還是個行業的新人,採訪開始前導播對他說,年輕的畫家知道自己走在道路上,前麵密密麻麻都是成就高於他的人。
而入行久的,難以分清是畫技進步地更快,還是自信進步地更快,容易因為年齡自負自傲。這是大家的通性,尤其是在美術這種講究個人感受、無關對錯、無關金錢的地方,一個流浪的畫家可以有自認世界第一畫師的傲骨。
所以,導播再三叮囑,莫要問到別人痛處,所以薛宇剛才這個問題才把年紀較大的修牧撇去了。
薛宇心道:哪裏那麽多彎彎繞繞,都是搞藝術的,還是心性豁達的多。
他原本繃著的神經也放鬆了些,主持的風格也更加放鬆了。
修牧說:「我最喜歡的當代畫家是fenta,他的畫風多變,從早期的圓潤流暢線條到最近幾年的抽象極簡風,每一幅都適合好好揣摩,我雖然沒有見過他本人,但覺得他一定是個極其感性的多愁善感大師。」
見畫識人,以畫論品性,是藝術家們愛玩的遊戲。
寧歲見過fenta本人,便知道這是完完全全解反了,哪來什麽多愁善感,一大把年紀紮個小揪揪比誰都俏皮親切。
想到fenta就會想到陳燁木,那日陳燁木與自己鄰座喝酒,抬起酒杯時滾動的喉結,指骨分明的握著酒杯的手......
還有喝醉了軟趴趴地伏在桌上,一雙眼睛朦朧地望著自己,似醉非醉。
記憶總喜歡自己摻些細碎的東西,比如含情脈脈的深色瞳孔,比如微張的嘴沾著酒露出誘人的紅。
也不知幾分是真,幾分假,任由主觀意願隨意篡改。
寧歲在記憶裏失了神,薛宇很皮,拿著手卡在他的眼前晃,「咱們的小寧是在想些什麽呀?」
寧歲迴了神,眼神從散亂到聚焦,道:「我見過fenta老師本人,一點都不多愁善感。甚至與他的學生們相比,他心態比年輕人還要年輕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