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秦驍臨走前把自己的備用電話卡給了他,他把電話卡裝進手機,上網查詢有關遲辰光的資料;他想查出真相,隻能從源頭入手,於是又一次看到了那份死在遲辰光手中的受害者名單。他懷疑多年前遲辰光抱迴家的那兩盆蘭花是姚紫晨所贈,也懷疑遲辰光和姚紫晨有著密切的關聯。那些死在遲辰光手中的受害者和姚紫晨埋在花棚中的受害者有一相同點:他們幾乎全部都是在逃嫌犯。他隨即想到這兩份受害者名單之間或許也會存在關聯,可是姚紫晨案的受害者中有許多具屍骨暫未確定身份,暫時無法把兩份名單完整的進行對比。
他正要轉變思路,突然在遲辰光的受害者名單中發現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她叫寧鈺,聿城本地人,生於1972年,遇害時33歲,是細胞遺傳學博士,於國內一流大學中任教。寧鈺是遲辰光的受害者中最特別的一個,除她之外的其他人全都是各方麵都毫不起眼的普通女人,而她不僅是那個年代的女博士,更是大學教師,可謂風光無限前途無量,但是這樣一個女人卻犯下五起命案,被發現後逃之夭夭,最終死在遲辰光的刀下。
2005年3月10號,寧鈺獨居的家中被人入室行竊,小偷本是為財而去,但是卻在寧鈺家的地下室中發現五個裝有頭顱的玻璃魚缸。小偷立即報警,警方趕至現場,隨即對寧鈺展開搜捕,但是寧鈺似乎預感到災禍臨頭,消失在警方的視線內。直到三個月後,遲辰光落網,她的屍體被警察從遲辰光的花園中掘出。
寧鈺裝在玻璃魚缸中的五顆頭顱中有三顆屬於她的學生,另外兩顆身份不明。當時的新聞沒有貼出人頭魚缸的駭人照片,但是撰稿人著重寫出那兩顆身份不明的頭顱是一男一女,均長了一張東南亞人種的臉。來自東南亞的一男一女死在了寧鈺家中,而且頭顱被割掉泡在裝有福馬林夜裏的魚缸中。這件迷案至今無解,且無比詭秘。暫時略去寧鈺的三名學生,周頌把目光定在這兩名身份未知的東南亞人身上,好奇他們的身份與來處,又聯想到姚紫晨花棚裏那些未確定身份的屍骨,他決定從這兩名東南亞人入手,那麽當年闖入寧鈺家中卻意外立下功勞的小偷自然進入了他的視線。
戴罪立功的小偷名叫林峰,是個前科累累的慣犯,因舉報有功,警方不予追究他私闖民宅的民事責任。好事的媒體不放過任何捕捉眼球的機會,不僅採訪過林峰,更為他專門寫了一篇報導。周頌找到這篇報導,很快從中發覺疑點,所以林峰成為了他下一步行動的目標。
但秦驍對此一無所知,不知道他為什麽要冒險跨越半座城市去找一個老蟊賊:「你找林峰幹什麽?」
周頌道:「我懷疑他當年騙了警察和媒體,他發現寧鈺家中的頭顱不是意外而是蓄意而為。」
秦驍滿頭霧水:「這都是十幾年前的事兒了,你怎麽知道?」
周頌:「當年寧鈺住在西柳園三巷12號,那一片全都是自建房,還沒重建。林峰住在十二巷,他和寧鈺一個在東一個在西,直線距離相隔不足五公裏。」
秦驍:「所以林峰偷到寧鈺家裏很正常啊,這叫近水樓台先得月。」
周頌望著窗外的車水馬龍:「還有一句話叫做兔子不吃窩邊草,你沒聽說過嗎?」
秦驍一噎:「你繼續。」
周頌:「林峰是個慣偷,我查過他以前的犯罪記錄,他從不在家門口附近實施犯罪。這一點很符合經典的犯罪心理,罪犯選擇犯罪地點時通常不會選擇距離自己落腳點相近的地方,擔心引來警察搜索。他們挑選的犯罪地點和自己的居住地之間會形成一片安全區,也是他們的心理安全區,他們潛意識認為把警察擋在安全區之外自己就會安全,所以他們一旦養成某種的固定的作案模式,就絕不會輕易打破。林峰卻很奇怪,他是慣偷,作案模式早已養成,城東的西柳園就是他的安全區,他實施犯罪的地方全都位於城西。但是他卻突然改變作案模式,去偷寧鈺的家,若說其中沒有古怪,我絕不相信。」
秦驍聽他這麽一分析,雖然聽不太懂,但是覺得很有道理:「你懷疑林峰明知道寧鈺家裏有貓膩,所以故意溜進去?」
周頌:「他也許是自己發現異常,也許受人指使。總之他發現寧鈺殺人不是巧合。」
林峰今年五十多歲,至今未成家,依舊小偷小摸不斷,吃喝嫖賭俱全,經常是派出所的座上賓。秦驍打聽到他上個星期才從拘留所出來,這些天都泡在一個麻將館。麻將館開在一條逼仄髒亂又僻遠的街道二樓,一家滷肉店的樓上。秦驍觀察了下地形,讓周頌去街背麵的巷子裏等他,自己一個人穿過布滿尿騷味的樓梯去了二樓麻將館。整條街都是各種蒼蠅小店,飯館後門統一開在巷子裏,高牆邊站滿了垃圾桶。周頌挑了個稍微幹淨點的地方站住腳,看著手錶數時間,一刻鍾過去了,秦驍才摟著一個身材矮壯的男人出現。
那男人就是林峰,走路搖晃,麵紅耳赤,明顯是醉酒狀態。秦驍摟著他說說笑笑地走到周頌麵前,周頌聞到濃重的酒臭味,掩住鼻子問:「他喝多了?」
秦驍:「雖然喝多了,但是腦子倍兒清醒。我說請他吃飯,他就跟我過來了。」
林峰拽著秦驍要進飯店後門,被秦驍推到牆上按住,秦驍催促道:「趕緊問。」
他正要轉變思路,突然在遲辰光的受害者名單中發現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她叫寧鈺,聿城本地人,生於1972年,遇害時33歲,是細胞遺傳學博士,於國內一流大學中任教。寧鈺是遲辰光的受害者中最特別的一個,除她之外的其他人全都是各方麵都毫不起眼的普通女人,而她不僅是那個年代的女博士,更是大學教師,可謂風光無限前途無量,但是這樣一個女人卻犯下五起命案,被發現後逃之夭夭,最終死在遲辰光的刀下。
2005年3月10號,寧鈺獨居的家中被人入室行竊,小偷本是為財而去,但是卻在寧鈺家的地下室中發現五個裝有頭顱的玻璃魚缸。小偷立即報警,警方趕至現場,隨即對寧鈺展開搜捕,但是寧鈺似乎預感到災禍臨頭,消失在警方的視線內。直到三個月後,遲辰光落網,她的屍體被警察從遲辰光的花園中掘出。
寧鈺裝在玻璃魚缸中的五顆頭顱中有三顆屬於她的學生,另外兩顆身份不明。當時的新聞沒有貼出人頭魚缸的駭人照片,但是撰稿人著重寫出那兩顆身份不明的頭顱是一男一女,均長了一張東南亞人種的臉。來自東南亞的一男一女死在了寧鈺家中,而且頭顱被割掉泡在裝有福馬林夜裏的魚缸中。這件迷案至今無解,且無比詭秘。暫時略去寧鈺的三名學生,周頌把目光定在這兩名身份未知的東南亞人身上,好奇他們的身份與來處,又聯想到姚紫晨花棚裏那些未確定身份的屍骨,他決定從這兩名東南亞人入手,那麽當年闖入寧鈺家中卻意外立下功勞的小偷自然進入了他的視線。
戴罪立功的小偷名叫林峰,是個前科累累的慣犯,因舉報有功,警方不予追究他私闖民宅的民事責任。好事的媒體不放過任何捕捉眼球的機會,不僅採訪過林峰,更為他專門寫了一篇報導。周頌找到這篇報導,很快從中發覺疑點,所以林峰成為了他下一步行動的目標。
但秦驍對此一無所知,不知道他為什麽要冒險跨越半座城市去找一個老蟊賊:「你找林峰幹什麽?」
周頌道:「我懷疑他當年騙了警察和媒體,他發現寧鈺家中的頭顱不是意外而是蓄意而為。」
秦驍滿頭霧水:「這都是十幾年前的事兒了,你怎麽知道?」
周頌:「當年寧鈺住在西柳園三巷12號,那一片全都是自建房,還沒重建。林峰住在十二巷,他和寧鈺一個在東一個在西,直線距離相隔不足五公裏。」
秦驍:「所以林峰偷到寧鈺家裏很正常啊,這叫近水樓台先得月。」
周頌望著窗外的車水馬龍:「還有一句話叫做兔子不吃窩邊草,你沒聽說過嗎?」
秦驍一噎:「你繼續。」
周頌:「林峰是個慣偷,我查過他以前的犯罪記錄,他從不在家門口附近實施犯罪。這一點很符合經典的犯罪心理,罪犯選擇犯罪地點時通常不會選擇距離自己落腳點相近的地方,擔心引來警察搜索。他們挑選的犯罪地點和自己的居住地之間會形成一片安全區,也是他們的心理安全區,他們潛意識認為把警察擋在安全區之外自己就會安全,所以他們一旦養成某種的固定的作案模式,就絕不會輕易打破。林峰卻很奇怪,他是慣偷,作案模式早已養成,城東的西柳園就是他的安全區,他實施犯罪的地方全都位於城西。但是他卻突然改變作案模式,去偷寧鈺的家,若說其中沒有古怪,我絕不相信。」
秦驍聽他這麽一分析,雖然聽不太懂,但是覺得很有道理:「你懷疑林峰明知道寧鈺家裏有貓膩,所以故意溜進去?」
周頌:「他也許是自己發現異常,也許受人指使。總之他發現寧鈺殺人不是巧合。」
林峰今年五十多歲,至今未成家,依舊小偷小摸不斷,吃喝嫖賭俱全,經常是派出所的座上賓。秦驍打聽到他上個星期才從拘留所出來,這些天都泡在一個麻將館。麻將館開在一條逼仄髒亂又僻遠的街道二樓,一家滷肉店的樓上。秦驍觀察了下地形,讓周頌去街背麵的巷子裏等他,自己一個人穿過布滿尿騷味的樓梯去了二樓麻將館。整條街都是各種蒼蠅小店,飯館後門統一開在巷子裏,高牆邊站滿了垃圾桶。周頌挑了個稍微幹淨點的地方站住腳,看著手錶數時間,一刻鍾過去了,秦驍才摟著一個身材矮壯的男人出現。
那男人就是林峰,走路搖晃,麵紅耳赤,明顯是醉酒狀態。秦驍摟著他說說笑笑地走到周頌麵前,周頌聞到濃重的酒臭味,掩住鼻子問:「他喝多了?」
秦驍:「雖然喝多了,但是腦子倍兒清醒。我說請他吃飯,他就跟我過來了。」
林峰拽著秦驍要進飯店後門,被秦驍推到牆上按住,秦驍催促道:「趕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