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他未曾想到,她在沒有窺見阿翦手底下其他的動作的情況下,隻因今日宴席之上的一點點「僵局」,便聯想到如此深遠的地方。
二來,過去她一直守著阿娘立下的「後庭不知政事」的規矩,即便瞥見端倪,也從來不打聽,不過問。
而他亦不願她過多的看到自己的另一麵,因此,從來不曾表露想要她與自己共同承擔朝堂之事的念頭。
所以,此時,在崔稚晚墨黑色的瞳孔緊盯之下,李暻竟難得一時有些語噎。
到底他還是沒有直麵迴答她的問題,甚至為了破除這鄭重而緊張的氣氛,太子殿下故意將語調沉的溫意從容,甚至還染了些許的調侃:
「稚娘不是從來不問這些。」
都道去完成平日不會去做之事時,需得一鼓作氣,否則便是再而衰,三而竭。
大概是早料到李暻會避而不答,崔稚晚的勇氣根本不用等到第三次。
隻在一息之間,它們便已經消失的半分不剩。
於是,她輕聲說道:
「那我還是不問了。」
可這一息,在李暻的眼中卻很漫長。
因他眼見著她眼中的光忽得熄滅了。
而後,為了掩飾尷尬,她僵硬的笑了一下,便將視線撇向了他處。
太子殿下的心口,突然空了一下。
崔稚晚聽見遠方樂聲漸消,知這場秋節的宴席馬上便要結束,他們再不迴去,恐怕引人多慮。
可她剛開口說了個「我們」,便驟然被李暻按迴了懷中,他的手掌在她的腰背上壓得極緊,兩個人瞬間便貼到了很近的地方。
就在此時,李暻低至竊竊的聲音在崔稚晚的耳邊摩擦響起:
「稚娘,莫怕。」
明明是再小不過的聲音,又幾乎被高台之上的風聲全數掩蓋,可他說得那樣明白,她亦聽得十分清楚。
這四個字,是在迴答她方才的問題。
李暻在告訴她,這場在太子與晉王,或者說東宮與聖人之間的爭鬥,即將迎來終局。
一切確實「開始」了。
景隆二十一年。
不知不覺間,仲冬已過半,不過一個多月後,這一歲又要收尾了。
晚間為太子妃卸妝更衣,素商滿臉都是喜氣,接過蘭時遞來釵子的時候,沒忍住心中雀躍,開口便說:
「今歲真是好呀,往年這時候娘子少說也病過一兩迴了,可你瞧現在……
「娘子麵色這樣紅潤的辜月,我可是第一次見。」
蘭時聞言,揚起手裏的發簪,便在她手心戳了一下,同時小聲斥道:「閉嘴。」
素商當即縮迴了手,淚花瞬間便痛得盈滿眼眶,可她知自己說錯了話,也不敢委屈著叫疼。
「沒這麽不經念,」崔稚晚從銅鏡中看到身後侍女間的小動作,迴眼瞧了一下素商的掌心,見沒出血,才出聲勸慰蘭時。
而後,她又喃喃道:「興許是孫醫正的新方子起了作用。」
兩個侍女聞言,都忙不迭的點起了頭,眸子裏皆是掩不住的笑意。
話雖是崔稚晚親口說的,可她心裏卻知,並不是。
太子妃之所以入冬之後未曾病倒,皆是因從八月開始,她一顆心始終提吊著,所以不敢輕易讓自己躺下。
她實在怕。
怕不小心錯過了關鍵,怕危難之際她卻成了東宮的拖累,怕李暻需要自己的時候,她使不出力氣來。
然而,崔稚晚實在想多了。
太子殿下根本就不需要她。
晚間安寢前,崔稚晚被李暻攬在心口,上下眼皮幾乎牢牢的黏在了一起,腦袋更是早已昏昏沉沉。
就在這時,她的耳邊響起了他的聲音:
「稚娘,今歲的團拜會,我替你稱病避開,好不好?」
睡意一下子便被驅逐幹淨,崔稚晚猛地睜開眼睛。
明明用了疑問的語氣,可她從他雙眸中瞧得出,他根本不是想同她商量。
所以,那個關鍵的時間是團拜會嗎?
崔稚晚心中一墜。
可應答時,她卻依舊假裝沒有聽出他意有所指,細聲說著:
「畢竟是年末最重要的宴席,朝中重臣的女眷皆會出席,我若不在場,總是不好。」
「無事,到時囑咐玉娘去同她們交際便可。」
李暻亦故作沒有明白她委婉的拒絕之意,順著她的話說了下去。
兩人的視線交鋒片刻,可惜,誰都沒有率先退讓的意思。
半晌,李暻抬手在她頸後揉了揉,溫聲裏含著無奈:「稚娘,到時怕是會血流成河,我恐怕無法將你照顧周全。」
他知自己哪怕將彼時會有的狀況說的再危險,她恐怕也不會退卻,所以,唯有讓她憂慮自己恐成累贅,在亂狀中還要惹他分神,才有可能讓崔稚晚鬆口。
前一息,崔稚晚還在想他恐怕要用自己「懼血」之事說項,下一瞬,李暻便已經將話說了出來。
她清楚,即便自己說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照顧,可隻要她在他身側,他便定要分出人手來護她。所以,她隻能避開不談此事,而是與他說利弊。
崔稚晚咬了咬後槽牙,開口時聲音已壓得極低:「那樣的時機,太子妃不在,恐怕讓人生疑,以致提前有了防備。」
她說的沒有錯,可比起這點「防備」,李暻更不願將她「提前」置於險境。<hr>
二來,過去她一直守著阿娘立下的「後庭不知政事」的規矩,即便瞥見端倪,也從來不打聽,不過問。
而他亦不願她過多的看到自己的另一麵,因此,從來不曾表露想要她與自己共同承擔朝堂之事的念頭。
所以,此時,在崔稚晚墨黑色的瞳孔緊盯之下,李暻竟難得一時有些語噎。
到底他還是沒有直麵迴答她的問題,甚至為了破除這鄭重而緊張的氣氛,太子殿下故意將語調沉的溫意從容,甚至還染了些許的調侃:
「稚娘不是從來不問這些。」
都道去完成平日不會去做之事時,需得一鼓作氣,否則便是再而衰,三而竭。
大概是早料到李暻會避而不答,崔稚晚的勇氣根本不用等到第三次。
隻在一息之間,它們便已經消失的半分不剩。
於是,她輕聲說道:
「那我還是不問了。」
可這一息,在李暻的眼中卻很漫長。
因他眼見著她眼中的光忽得熄滅了。
而後,為了掩飾尷尬,她僵硬的笑了一下,便將視線撇向了他處。
太子殿下的心口,突然空了一下。
崔稚晚聽見遠方樂聲漸消,知這場秋節的宴席馬上便要結束,他們再不迴去,恐怕引人多慮。
可她剛開口說了個「我們」,便驟然被李暻按迴了懷中,他的手掌在她的腰背上壓得極緊,兩個人瞬間便貼到了很近的地方。
就在此時,李暻低至竊竊的聲音在崔稚晚的耳邊摩擦響起:
「稚娘,莫怕。」
明明是再小不過的聲音,又幾乎被高台之上的風聲全數掩蓋,可他說得那樣明白,她亦聽得十分清楚。
這四個字,是在迴答她方才的問題。
李暻在告訴她,這場在太子與晉王,或者說東宮與聖人之間的爭鬥,即將迎來終局。
一切確實「開始」了。
景隆二十一年。
不知不覺間,仲冬已過半,不過一個多月後,這一歲又要收尾了。
晚間為太子妃卸妝更衣,素商滿臉都是喜氣,接過蘭時遞來釵子的時候,沒忍住心中雀躍,開口便說:
「今歲真是好呀,往年這時候娘子少說也病過一兩迴了,可你瞧現在……
「娘子麵色這樣紅潤的辜月,我可是第一次見。」
蘭時聞言,揚起手裏的發簪,便在她手心戳了一下,同時小聲斥道:「閉嘴。」
素商當即縮迴了手,淚花瞬間便痛得盈滿眼眶,可她知自己說錯了話,也不敢委屈著叫疼。
「沒這麽不經念,」崔稚晚從銅鏡中看到身後侍女間的小動作,迴眼瞧了一下素商的掌心,見沒出血,才出聲勸慰蘭時。
而後,她又喃喃道:「興許是孫醫正的新方子起了作用。」
兩個侍女聞言,都忙不迭的點起了頭,眸子裏皆是掩不住的笑意。
話雖是崔稚晚親口說的,可她心裏卻知,並不是。
太子妃之所以入冬之後未曾病倒,皆是因從八月開始,她一顆心始終提吊著,所以不敢輕易讓自己躺下。
她實在怕。
怕不小心錯過了關鍵,怕危難之際她卻成了東宮的拖累,怕李暻需要自己的時候,她使不出力氣來。
然而,崔稚晚實在想多了。
太子殿下根本就不需要她。
晚間安寢前,崔稚晚被李暻攬在心口,上下眼皮幾乎牢牢的黏在了一起,腦袋更是早已昏昏沉沉。
就在這時,她的耳邊響起了他的聲音:
「稚娘,今歲的團拜會,我替你稱病避開,好不好?」
睡意一下子便被驅逐幹淨,崔稚晚猛地睜開眼睛。
明明用了疑問的語氣,可她從他雙眸中瞧得出,他根本不是想同她商量。
所以,那個關鍵的時間是團拜會嗎?
崔稚晚心中一墜。
可應答時,她卻依舊假裝沒有聽出他意有所指,細聲說著:
「畢竟是年末最重要的宴席,朝中重臣的女眷皆會出席,我若不在場,總是不好。」
「無事,到時囑咐玉娘去同她們交際便可。」
李暻亦故作沒有明白她委婉的拒絕之意,順著她的話說了下去。
兩人的視線交鋒片刻,可惜,誰都沒有率先退讓的意思。
半晌,李暻抬手在她頸後揉了揉,溫聲裏含著無奈:「稚娘,到時怕是會血流成河,我恐怕無法將你照顧周全。」
他知自己哪怕將彼時會有的狀況說的再危險,她恐怕也不會退卻,所以,唯有讓她憂慮自己恐成累贅,在亂狀中還要惹他分神,才有可能讓崔稚晚鬆口。
前一息,崔稚晚還在想他恐怕要用自己「懼血」之事說項,下一瞬,李暻便已經將話說了出來。
她清楚,即便自己說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照顧,可隻要她在他身側,他便定要分出人手來護她。所以,她隻能避開不談此事,而是與他說利弊。
崔稚晚咬了咬後槽牙,開口時聲音已壓得極低:「那樣的時機,太子妃不在,恐怕讓人生疑,以致提前有了防備。」
她說的沒有錯,可比起這點「防備」,李暻更不願將她「提前」置於險境。<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