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他都必須暫時將她藏起來。
甚至,為了防止自己暴露在對方的視線裏,引來追蹤,眼下他一刻也不能在此多逗留。
竇旬當即調轉腳步,朝著門外奔去。
早在迴程之時,他便清楚自己此次恐怕不會在這座繁華的都城逗留太久。
那時,他就想著要不要問問她,是否也憧憬去見識一迴她喜歡的詩文裏描繪的「長河落日」,「大漠孤煙」。
眼下這場突發的意外,終於讓他不再有任何猶豫。
這一次,哪怕挖空全部心思勸說,甚至即便是生拉硬拽,他也必須趕在更多的壞事發生之前,帶崔小般離開長安。
景隆十六年,四月初六。
晨鍾響起,終於將雙眼幾乎一眨不眨的盯著地上殘留的血跡一整夜的崔小般驚醒。
她抹了抹兩頰之上早已哭盡,又被風吹幹,所以並不存在的眼淚,搖搖晃晃的站起身,渾渾噩噩朝著院外走去。
昨夜,鄭老丈處理完屍首後,被酒水侵染透徹的腦子總算想起自己忘了處理現場殘留其他痕跡。
他雖立刻返迴,卻發現崔小般正緊抱雙膝坐在地上,癡傻一般的直勾勾的盯著那團血漬發呆。
無法,鄭老丈隻得潛伏在門外,一邊看緊她,一邊用尚因醉酒還昏沉作痛的腦袋,妄圖想出一個徹底解決此事的辦法。
眼下,總算等到她離開,他聽見她嘴裏念念叨叨「報官」二字,剛要上前給她敲暈,卻又想起這小娘子不僅腦袋十分靈光,且異常執著。
自己這一身她再熟悉不過的酒氣,但凡靠近,必會被她察覺。
即便崔小般現在沒有心思關心,隻要以後醒過神來,她定然會糾纏著他問個底朝天。
偏偏屋內如今還殘留有大片血跡,他亦不能在此時假裝與她偶然碰見,否則迴頭被她拉去為確實發生了「兇案」作證,可就糟糕了。
眼下既然知曉了她的去處,又瞧她不辨東西又跌跌撞撞的蹣跚模樣,想必也走不了多快,鄭老丈便沒立刻追上去。
待將屋內的血跡擦幹淨,又將所有布置盡量恢複原狀後,他這才腳步匆匆的朝著長壽坊的長安縣廨走去。
一路上並沒有遭遇趕來查探的衙役,鄭老丈料想崔小般定然還未能夠「報官」,阻止她尚且還來得及。
可誰知,他硬生生的在縣衙外的角落蹲守了一上午,卻連她的影子都沒看到。
更意料之外的是,此後許多日,崔小般再也沒有出現過。
在長安城中翻來覆去的找了許久的鄭老丈終是不得不承認:
這個他曾經以為性格稟直,絕不可能畏罪逃跑的小娘子,在麵臨「殺人」的潑天災禍時,還是選擇了就此潛蹤匿跡。
貴人當初交代給他的任務是「危難之時,暗中行事,保她性命」,鄭老丈不知道,現在這種狀況,他到底算是「不完全成功」了,還是徹底失敗了?
可惜這個疑問恐怕一時無法解答,畢竟,貴人並未留下讓他能主動稟報進展的方式。
眼下除了靜靜等待負責聯繫他的那個暗衛的下一次露麵,別無他法。
隻是不知道,這一次,會不會又是另一個三十年。
景隆十六年,五月初。
同被「囚」時一樣,東宮在無聲無息中迎來了解禁。
李暻並未立刻遣長贏前往豐邑坊迴收線訊,而是反反覆覆試探,直到最終確認自己埋藏下的暗線已然全部安全,才著人行動。
然而,他怎麽也沒料到,不過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已足夠讓他再一次徹底丟失關於崔稚晚的全部消息。
甚至和兩年前截然不同,這迴,她是在某一個清晨,無聲無息的突然消失在了偌大的長安城,再也不知去向。
長贏稟告完畢後,本以為太子殿下會立刻派出人手,撒放到離開長安的各條道路上一一查找。
可李暻隻是短短的沉默一瞬,而後反問道,是否已向鄭老丈傳達了即刻廢棄他這根暗樁的指令。
這條命令是他前往豐邑坊前殿下便已決定的,雖明知對方任務失敗,可長贏依舊自然不敢私自撤迴。
所以,他親眼見證了鄭老丈從束縛了他近乎一生的暗衛身份中解脫了出來後許久的茫然,而後他眺望著太極宮的方向,終是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長贏叉手稱「是」。
太子殿下斂目點了點頭,而後擺擺手,便讓他退下了。
沒有責備和懲罰,更無任何「找人」的吩咐。
長贏一時有些詫異。
仲夏已至,窗外鳴蜩之聲漸起,可李暻的心中,卻忽而靜的沒有一絲聲音。
好像因少了一個人,麵前的全部繁華,便都成了不值得耗費心思去見、去聞的過眼雲煙。
「這樣也好。」
不知過了多久,李暻輕聲嘆道。
其實,在長贏沒有帶迴消息之前,他便已從埋在城郊的暗樁那裏得知,一個疑似崔稚晚的小娘子,在月前喬裝改扮混入一支商隊中,離開了長安。
隻是那時他已下令所有暗線蟄伏,因此,沒有人敢跟上去,瞧瞧她接下來到底會去哪兒。
兩年的時間,已足夠李暻知曉崔稚晚的聰穎和堅韌。
她既然已從事發後的驚恐中恢複了理智,決定了自己以後的路,他便也無須大驚小怪,非要將她「捉」迴來,囚在自己目之所及的地方。<hr>
甚至,為了防止自己暴露在對方的視線裏,引來追蹤,眼下他一刻也不能在此多逗留。
竇旬當即調轉腳步,朝著門外奔去。
早在迴程之時,他便清楚自己此次恐怕不會在這座繁華的都城逗留太久。
那時,他就想著要不要問問她,是否也憧憬去見識一迴她喜歡的詩文裏描繪的「長河落日」,「大漠孤煙」。
眼下這場突發的意外,終於讓他不再有任何猶豫。
這一次,哪怕挖空全部心思勸說,甚至即便是生拉硬拽,他也必須趕在更多的壞事發生之前,帶崔小般離開長安。
景隆十六年,四月初六。
晨鍾響起,終於將雙眼幾乎一眨不眨的盯著地上殘留的血跡一整夜的崔小般驚醒。
她抹了抹兩頰之上早已哭盡,又被風吹幹,所以並不存在的眼淚,搖搖晃晃的站起身,渾渾噩噩朝著院外走去。
昨夜,鄭老丈處理完屍首後,被酒水侵染透徹的腦子總算想起自己忘了處理現場殘留其他痕跡。
他雖立刻返迴,卻發現崔小般正緊抱雙膝坐在地上,癡傻一般的直勾勾的盯著那團血漬發呆。
無法,鄭老丈隻得潛伏在門外,一邊看緊她,一邊用尚因醉酒還昏沉作痛的腦袋,妄圖想出一個徹底解決此事的辦法。
眼下,總算等到她離開,他聽見她嘴裏念念叨叨「報官」二字,剛要上前給她敲暈,卻又想起這小娘子不僅腦袋十分靈光,且異常執著。
自己這一身她再熟悉不過的酒氣,但凡靠近,必會被她察覺。
即便崔小般現在沒有心思關心,隻要以後醒過神來,她定然會糾纏著他問個底朝天。
偏偏屋內如今還殘留有大片血跡,他亦不能在此時假裝與她偶然碰見,否則迴頭被她拉去為確實發生了「兇案」作證,可就糟糕了。
眼下既然知曉了她的去處,又瞧她不辨東西又跌跌撞撞的蹣跚模樣,想必也走不了多快,鄭老丈便沒立刻追上去。
待將屋內的血跡擦幹淨,又將所有布置盡量恢複原狀後,他這才腳步匆匆的朝著長壽坊的長安縣廨走去。
一路上並沒有遭遇趕來查探的衙役,鄭老丈料想崔小般定然還未能夠「報官」,阻止她尚且還來得及。
可誰知,他硬生生的在縣衙外的角落蹲守了一上午,卻連她的影子都沒看到。
更意料之外的是,此後許多日,崔小般再也沒有出現過。
在長安城中翻來覆去的找了許久的鄭老丈終是不得不承認:
這個他曾經以為性格稟直,絕不可能畏罪逃跑的小娘子,在麵臨「殺人」的潑天災禍時,還是選擇了就此潛蹤匿跡。
貴人當初交代給他的任務是「危難之時,暗中行事,保她性命」,鄭老丈不知道,現在這種狀況,他到底算是「不完全成功」了,還是徹底失敗了?
可惜這個疑問恐怕一時無法解答,畢竟,貴人並未留下讓他能主動稟報進展的方式。
眼下除了靜靜等待負責聯繫他的那個暗衛的下一次露麵,別無他法。
隻是不知道,這一次,會不會又是另一個三十年。
景隆十六年,五月初。
同被「囚」時一樣,東宮在無聲無息中迎來了解禁。
李暻並未立刻遣長贏前往豐邑坊迴收線訊,而是反反覆覆試探,直到最終確認自己埋藏下的暗線已然全部安全,才著人行動。
然而,他怎麽也沒料到,不過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已足夠讓他再一次徹底丟失關於崔稚晚的全部消息。
甚至和兩年前截然不同,這迴,她是在某一個清晨,無聲無息的突然消失在了偌大的長安城,再也不知去向。
長贏稟告完畢後,本以為太子殿下會立刻派出人手,撒放到離開長安的各條道路上一一查找。
可李暻隻是短短的沉默一瞬,而後反問道,是否已向鄭老丈傳達了即刻廢棄他這根暗樁的指令。
這條命令是他前往豐邑坊前殿下便已決定的,雖明知對方任務失敗,可長贏依舊自然不敢私自撤迴。
所以,他親眼見證了鄭老丈從束縛了他近乎一生的暗衛身份中解脫了出來後許久的茫然,而後他眺望著太極宮的方向,終是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長贏叉手稱「是」。
太子殿下斂目點了點頭,而後擺擺手,便讓他退下了。
沒有責備和懲罰,更無任何「找人」的吩咐。
長贏一時有些詫異。
仲夏已至,窗外鳴蜩之聲漸起,可李暻的心中,卻忽而靜的沒有一絲聲音。
好像因少了一個人,麵前的全部繁華,便都成了不值得耗費心思去見、去聞的過眼雲煙。
「這樣也好。」
不知過了多久,李暻輕聲嘆道。
其實,在長贏沒有帶迴消息之前,他便已從埋在城郊的暗樁那裏得知,一個疑似崔稚晚的小娘子,在月前喬裝改扮混入一支商隊中,離開了長安。
隻是那時他已下令所有暗線蟄伏,因此,沒有人敢跟上去,瞧瞧她接下來到底會去哪兒。
兩年的時間,已足夠李暻知曉崔稚晚的聰穎和堅韌。
她既然已從事發後的驚恐中恢複了理智,決定了自己以後的路,他便也無須大驚小怪,非要將她「捉」迴來,囚在自己目之所及的地方。<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