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卌陸
太子妃不知情,隻是恰巧歪打正著,可聖人卻對這支發釵記得一清二楚。
那是這世上還未有如今的大梁之前發生的事了。
彼時,他年少氣盛,不服管教,又自覺用兵詭譎,如有神助,於是,三番五次將作為主將的兄長的話拋諸腦後,終是為自己招來了禍事。
一次領兵得勝歸來,他不僅未曾得到阿耶的半句褒獎,反被當即按下,挨了一頓杖責,而後直接投入了大獄。
手下將領的陸續勸誡反而激得那時的先帝意外的強硬,事情看似發展到絕境,是文德皇後一番巧言利口的妙語連珠,才終於讓事情有了轉機。
當年,先帝被她的娓娓道來說的啞口無言,但心中又意外的舒坦,這種交雜在一起不分你我的矛盾情緒,讓他不知該喜該怒,到最後隻能無奈的反問道:
「如此為二郎費心辯駁,看樣子儀娘是打定主意,要做我李家新婦了?」
這一句話,輕而易舉的讓方才伶牙俐齒、滔滔不絕的小娘子跺著腳,燒紅了臉。
這麽多年過去了,聖人依舊清晰的記得,十七歲的文德皇後在大獄外等自己的樣子。
藍衫黃裙,發間簪著一支白玉簪。
陽光之下,簪上的鸞鳥振翅欲飛,讓他當即迷了眼。
顧不得一身髒亂臭,他迫不及待的快步湊到她的近旁,可開口時,卻又格外的小心翼翼:「令儀,你真的想好要嫁給我了嗎?」
「那你,真的想好要娶我了嗎?」上官令儀斂去了乍見他奔來時的笑意,甚至故意退開了兩步,一臉鄭重的告訴他:
「如今的上官家,可什麽助力都給不了你了。」
她的話都沒有說完,他便伸手將她攔進了懷裏:「我早就想好了,從見你的第一眼起。」
崔稚晚在今日情景之下,故意打扮成了與當初的文德皇後相似的模樣,聖人見之,除了付之無奈一笑,隻能似喃喃自語般輕嘆道:
「她從來能將我拿捏透徹,即便人走了,也一樣。」
話音落下,周遭的一切都安靜了下來。
忽而,一陣清風踏著輕巧的光影拂入殿內。
聖人抬眼朝著窗外看去,驟然發現天空高遠,雲絲如絮。
不知不覺間,朱明已去,又一個新秋徐徐降臨人世,一如他與她初見的那一日。
長安城裏最負盛名的貴女「下凡」到了晉陽,他本不耐煩學其他人裝什麽「巧遇」。
誰知匆匆一麵,而後,他這一生,便再也繞不出「她之所願」四個字。
想及此,聖人將手邊方才看了一半的奏疏合上,同等著處理的高高一摞扔在了一起,微微後仰,靠在了憑幾之上,揉了揉額角,而後吩咐彭立道:
「看的厭煩,你且遣個人,將這些通通挪去東宮吧。」
崔稚晚聞言,不禁有些發愣。
她實在沒料到,文德皇後留下的這一計錦囊,竟有如此之大的作用,以至於她都還沒開口說一句為李暻求情的話,事情便成了?
一切發展的太快,太子妃這才剛剛入殿,眼下便開始琢磨起了是不是該告退了。
卻不想,聖人像是因這一支舊釵有了深談的興致,讓彭阿翁為她在自己對麵設座,還親手為她斟了一盞清茶。
崔稚晚有些受寵若驚,垂首抿了一口,緊跟著又空咽了一下。
她剛要出聲贊上兩句,卻聽聖人先開了口,像是在同她閑聊幾句家常,卻又好似隻是同他自己說話:
「你可知,在上官令儀的眼中,這世間於她而言唯一重要的,從很久之前起,便隻剩下了太子一人。
「這件事,除了讓嘉娘和阿翦兩個孩子妒忌無比,亦讓我心煩非常。可惜,我們三個使勁渾身解數,她也隻是寬忍的笑著,隨我們折騰,卻不肯分出任何一絲對李暻的用心。」
「嘉娘」和「阿翦」,「李暻」和「上官令儀」。
一個隨口說出的稱唿而已,卻將同樣親近的人輕而易舉的分成了兩類。
崔稚晚聞言,目光悄悄的沉了又沉。
她略微低眸掩藏,卻正好瞧見聖人用手點了點桌案,提聲似調侃,道:
「所以,她會用盡所有你我能看見的,看不見的方法去護佑他,順順利利的掃除我這個障礙,坐到現下我坐的位置上來。」
話中顯然含著無限的冷意,可真的去聽去看,又難以從聲調和表情上分清具體的喜怒。
案幾之下,崔稚晚的手在膝上輕輕彈動了一下,手心裏不知何時已經沁出了一層薄汗。
她不確定自己是否要開口迴應,又該說些什麽。
好在,聖人並未將她視作需要來迴試探、小心應付的對手,所以也沒真的想從她嘴裏聽見什麽「不敢有此妄想」的虛與委蛇,他更像是在獨自氣憤先後的「薄情」。
既如此,崔稚晚不明白,為何自己會被留在立政殿內?
畢竟,於聖人而言,屬於東宮的她,絕不該會是一個好的傾訴對象。
在她迷走於滿腹不解時,聖人也陷入自己的沉思中。
他想起了前幾日,在同一個地方,李暻話裏話外幾乎已在明示他已「羽翼豐滿」,而這些話的目的,即便再三琢磨,能明確瞧出的仿佛也隻有一個。
他看向對麵坐著的小娘子,還是不肯相信,太子以暴露耳目,甚至故意激怒自己為代價來「警告」,僅僅隻為了不讓任何人動她。<hr>
太子妃不知情,隻是恰巧歪打正著,可聖人卻對這支發釵記得一清二楚。
那是這世上還未有如今的大梁之前發生的事了。
彼時,他年少氣盛,不服管教,又自覺用兵詭譎,如有神助,於是,三番五次將作為主將的兄長的話拋諸腦後,終是為自己招來了禍事。
一次領兵得勝歸來,他不僅未曾得到阿耶的半句褒獎,反被當即按下,挨了一頓杖責,而後直接投入了大獄。
手下將領的陸續勸誡反而激得那時的先帝意外的強硬,事情看似發展到絕境,是文德皇後一番巧言利口的妙語連珠,才終於讓事情有了轉機。
當年,先帝被她的娓娓道來說的啞口無言,但心中又意外的舒坦,這種交雜在一起不分你我的矛盾情緒,讓他不知該喜該怒,到最後隻能無奈的反問道:
「如此為二郎費心辯駁,看樣子儀娘是打定主意,要做我李家新婦了?」
這一句話,輕而易舉的讓方才伶牙俐齒、滔滔不絕的小娘子跺著腳,燒紅了臉。
這麽多年過去了,聖人依舊清晰的記得,十七歲的文德皇後在大獄外等自己的樣子。
藍衫黃裙,發間簪著一支白玉簪。
陽光之下,簪上的鸞鳥振翅欲飛,讓他當即迷了眼。
顧不得一身髒亂臭,他迫不及待的快步湊到她的近旁,可開口時,卻又格外的小心翼翼:「令儀,你真的想好要嫁給我了嗎?」
「那你,真的想好要娶我了嗎?」上官令儀斂去了乍見他奔來時的笑意,甚至故意退開了兩步,一臉鄭重的告訴他:
「如今的上官家,可什麽助力都給不了你了。」
她的話都沒有說完,他便伸手將她攔進了懷裏:「我早就想好了,從見你的第一眼起。」
崔稚晚在今日情景之下,故意打扮成了與當初的文德皇後相似的模樣,聖人見之,除了付之無奈一笑,隻能似喃喃自語般輕嘆道:
「她從來能將我拿捏透徹,即便人走了,也一樣。」
話音落下,周遭的一切都安靜了下來。
忽而,一陣清風踏著輕巧的光影拂入殿內。
聖人抬眼朝著窗外看去,驟然發現天空高遠,雲絲如絮。
不知不覺間,朱明已去,又一個新秋徐徐降臨人世,一如他與她初見的那一日。
長安城裏最負盛名的貴女「下凡」到了晉陽,他本不耐煩學其他人裝什麽「巧遇」。
誰知匆匆一麵,而後,他這一生,便再也繞不出「她之所願」四個字。
想及此,聖人將手邊方才看了一半的奏疏合上,同等著處理的高高一摞扔在了一起,微微後仰,靠在了憑幾之上,揉了揉額角,而後吩咐彭立道:
「看的厭煩,你且遣個人,將這些通通挪去東宮吧。」
崔稚晚聞言,不禁有些發愣。
她實在沒料到,文德皇後留下的這一計錦囊,竟有如此之大的作用,以至於她都還沒開口說一句為李暻求情的話,事情便成了?
一切發展的太快,太子妃這才剛剛入殿,眼下便開始琢磨起了是不是該告退了。
卻不想,聖人像是因這一支舊釵有了深談的興致,讓彭阿翁為她在自己對麵設座,還親手為她斟了一盞清茶。
崔稚晚有些受寵若驚,垂首抿了一口,緊跟著又空咽了一下。
她剛要出聲贊上兩句,卻聽聖人先開了口,像是在同她閑聊幾句家常,卻又好似隻是同他自己說話:
「你可知,在上官令儀的眼中,這世間於她而言唯一重要的,從很久之前起,便隻剩下了太子一人。
「這件事,除了讓嘉娘和阿翦兩個孩子妒忌無比,亦讓我心煩非常。可惜,我們三個使勁渾身解數,她也隻是寬忍的笑著,隨我們折騰,卻不肯分出任何一絲對李暻的用心。」
「嘉娘」和「阿翦」,「李暻」和「上官令儀」。
一個隨口說出的稱唿而已,卻將同樣親近的人輕而易舉的分成了兩類。
崔稚晚聞言,目光悄悄的沉了又沉。
她略微低眸掩藏,卻正好瞧見聖人用手點了點桌案,提聲似調侃,道:
「所以,她會用盡所有你我能看見的,看不見的方法去護佑他,順順利利的掃除我這個障礙,坐到現下我坐的位置上來。」
話中顯然含著無限的冷意,可真的去聽去看,又難以從聲調和表情上分清具體的喜怒。
案幾之下,崔稚晚的手在膝上輕輕彈動了一下,手心裏不知何時已經沁出了一層薄汗。
她不確定自己是否要開口迴應,又該說些什麽。
好在,聖人並未將她視作需要來迴試探、小心應付的對手,所以也沒真的想從她嘴裏聽見什麽「不敢有此妄想」的虛與委蛇,他更像是在獨自氣憤先後的「薄情」。
既如此,崔稚晚不明白,為何自己會被留在立政殿內?
畢竟,於聖人而言,屬於東宮的她,絕不該會是一個好的傾訴對象。
在她迷走於滿腹不解時,聖人也陷入自己的沉思中。
他想起了前幾日,在同一個地方,李暻話裏話外幾乎已在明示他已「羽翼豐滿」,而這些話的目的,即便再三琢磨,能明確瞧出的仿佛也隻有一個。
他看向對麵坐著的小娘子,還是不肯相信,太子以暴露耳目,甚至故意激怒自己為代價來「警告」,僅僅隻為了不讓任何人動她。<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