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哪怕施刑者其實是用刀背來劃,根本沒有在此犯人身上留下任何傷口,他也會如同被割開了手腕一樣,隨著時間推移,出現失血的症狀,直至血「流盡」,死亡降臨。
李暻當時便感慨過,很多時候,讓人「相信」一件事將要發生,所能帶來的或堅定、或恐懼、或惴惴不安、或欣喜若狂常常能發揮超乎想像的作用,甚至要遠遠大於事件發生後的真實結局所能帶來的效果。
換而言之,太子殿下便是用這種對於死亡到來的「確信」,將一貫以舔舐他人痛苦和絕望為樂的程五郎活活嚇死。
倒也算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早在李暻在數月之前為程英選好最終死法的時候,他便已知道,哪怕是自己,也無法修築起一道徹徹底底、密不透風的牆。
更何況,他本存著一石多鳥,順手也將屢次三番給自己「製造麻煩」的韓歸真一併收拾掉的心思。
今日,聖人的質問亦是太子殿下的意料之中。
畢竟,他拉出彈弓要打中的第三隻鳥,須得以此為起始。
隻是李暻實在沒料到,他的阿耶竟會以眼前的這支藏著程世讓血淚的長槍作為發難的開頭,與他談起了……
「骨肉親情」。
「從你蓄意挑撥起滅族爭端開始,曹國公府便與六郎從此背道而馳,再無一星半點合作的可能。」
聖人眉間擰緊,追問道:
「阿善,你已得到了你想要的,為何還揪著不放,非要鬧到讓你程家阿叔絕嗣的地步才肯罷手?!」
「為什麽非要程英死……」李暻故意拉長了尾音,而後他的唇角抿了抿,帶來短暫的停頓。
沒有預料中的「表演」,再開口時,他的語氣仍是平平淡淡,半分不似方才的聖人那般情緒飽滿,可是話裏倒是同樣的滿含「情誼」:
「阿耶沒有聽到坊間這幾日傳聞?兒做這些,難道不是因為,是他,先殺死了我的四妹?」
聖人聞言,先是嗤笑一聲,正要說話,卻被李暻刻意截斷:「畢竟,阿耶總是提醒我要顧念手足之情,兒時時刻刻牢記在心裏。」
「你若真是這般寬仁聽話的好性情,朝堂上的局勢又何至於走到今天這地步。」
聖人唇角邊因方才的「笑話」驟現的不屑笑意頃刻間消散幹淨,他的眼睛落在沒有焦點的遠方,沉聲嘆道:
「阿善,你這斬草必要除根的毒辣手段,簡直同你阿娘一模一樣。」
李暻聽了這話,眼邊倒是起了一絲捉摸不定的笑意。
很奇怪,他竟在這樣的時刻忽而想起了崔稚晚在被不同心緒籠罩時,總會用不停地稱唿喚他。
於是,太子殿下將下巴微微揚起,直視著坐榻上的人,道:
「聖人對我最是了解,不過這次,你卻猜錯了。
「我之所以要他死,是因為四娘在臨死前,曾著人遞信給稚娘,求她為苦命女子將程英這隻逗留人間的惡鬼除掉。」
「崔稚晚?」大概有些出乎意料,聖人輕聲重複了一遍,而後搖了搖頭。
他心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便是:
區區一個崔稚晚,手中沒有可用之權,母族更無能借之勢,讓她去殺程五郎,無異於天方夜譚。
死到臨頭,她竟還是求錯了人。
聖人想要在腦中尋找出一些平昌往日作為的印象,可惜竟想不起任何一件,於是,他隻能猜測,這個女兒和她那個阿娘大概是一般的樣子,可憐又愚蠢。
李暻知道自己的阿耶此刻會想些什麽,在收到平昌的絕筆信之前,他亦輕看了她。
於是,他說:「聖人覺得可笑?可事到如今,你看,又是誰如願以償了呢?」
這便是聖人最是不解的地方。
在他看來,以太子的心思,他沒有任何理由冒著與程世讓割裂的風險,去為一個永遠無法再提供迴報的人「報仇」。
「為何幫她?」
「因為……兒陷入了平昌精心布置好的局中,不得不替她達成夙願。」李暻如此迴答道:
「她大概比任何認清楚,你不是個好阿耶,我亦非什麽良善兄長。
「這滿長安城裏能對此事置喙的人,都將為了自己能算到的利博弈。最終他們不是為殺死她的人掩蓋真相,便是要以她為由頭攻訐甚至直接將政敵拉下馬。
「因此,放手一搏時,四娘沒有信任何人,而是她選擇像她的父兄一樣,直接將他人的七寸拿捏在手中,威脅便是。
「而且,她竟一擊即中。
「阿耶,連兒亦逃不脫她的設計和利用,」
李暻麵上流露出替聖人可惜的模樣,不無挖苦之意的嘆息道:
「這樣一顆擅長察言觀色,又聰明至極的棋子,你當初將她隨意舍給程五郎,任他搓圓捏扁,實在太過可惜了。」
這滿長安城,乃至整個大梁,能讓李暻俯首做刀的人,聖人掐好了指頭,都不知道要從誰數起。
平昌又是如何做到?
聖人琢磨片刻,問道:「她在那封給崔十娘的信裏,寫了什麽?」
「不知道,也不重要。」
背脊之上棍杖的痛意在短時間內不停升騰,在片刻的麻木過去後,又與肩上的刺傷匯聚成了更加強烈的刺激,李暻用舌尖用力頂了住上顎,不動聲色的將之忍下。<hr>
李暻當時便感慨過,很多時候,讓人「相信」一件事將要發生,所能帶來的或堅定、或恐懼、或惴惴不安、或欣喜若狂常常能發揮超乎想像的作用,甚至要遠遠大於事件發生後的真實結局所能帶來的效果。
換而言之,太子殿下便是用這種對於死亡到來的「確信」,將一貫以舔舐他人痛苦和絕望為樂的程五郎活活嚇死。
倒也算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早在李暻在數月之前為程英選好最終死法的時候,他便已知道,哪怕是自己,也無法修築起一道徹徹底底、密不透風的牆。
更何況,他本存著一石多鳥,順手也將屢次三番給自己「製造麻煩」的韓歸真一併收拾掉的心思。
今日,聖人的質問亦是太子殿下的意料之中。
畢竟,他拉出彈弓要打中的第三隻鳥,須得以此為起始。
隻是李暻實在沒料到,他的阿耶竟會以眼前的這支藏著程世讓血淚的長槍作為發難的開頭,與他談起了……
「骨肉親情」。
「從你蓄意挑撥起滅族爭端開始,曹國公府便與六郎從此背道而馳,再無一星半點合作的可能。」
聖人眉間擰緊,追問道:
「阿善,你已得到了你想要的,為何還揪著不放,非要鬧到讓你程家阿叔絕嗣的地步才肯罷手?!」
「為什麽非要程英死……」李暻故意拉長了尾音,而後他的唇角抿了抿,帶來短暫的停頓。
沒有預料中的「表演」,再開口時,他的語氣仍是平平淡淡,半分不似方才的聖人那般情緒飽滿,可是話裏倒是同樣的滿含「情誼」:
「阿耶沒有聽到坊間這幾日傳聞?兒做這些,難道不是因為,是他,先殺死了我的四妹?」
聖人聞言,先是嗤笑一聲,正要說話,卻被李暻刻意截斷:「畢竟,阿耶總是提醒我要顧念手足之情,兒時時刻刻牢記在心裏。」
「你若真是這般寬仁聽話的好性情,朝堂上的局勢又何至於走到今天這地步。」
聖人唇角邊因方才的「笑話」驟現的不屑笑意頃刻間消散幹淨,他的眼睛落在沒有焦點的遠方,沉聲嘆道:
「阿善,你這斬草必要除根的毒辣手段,簡直同你阿娘一模一樣。」
李暻聽了這話,眼邊倒是起了一絲捉摸不定的笑意。
很奇怪,他竟在這樣的時刻忽而想起了崔稚晚在被不同心緒籠罩時,總會用不停地稱唿喚他。
於是,太子殿下將下巴微微揚起,直視著坐榻上的人,道:
「聖人對我最是了解,不過這次,你卻猜錯了。
「我之所以要他死,是因為四娘在臨死前,曾著人遞信給稚娘,求她為苦命女子將程英這隻逗留人間的惡鬼除掉。」
「崔稚晚?」大概有些出乎意料,聖人輕聲重複了一遍,而後搖了搖頭。
他心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便是:
區區一個崔稚晚,手中沒有可用之權,母族更無能借之勢,讓她去殺程五郎,無異於天方夜譚。
死到臨頭,她竟還是求錯了人。
聖人想要在腦中尋找出一些平昌往日作為的印象,可惜竟想不起任何一件,於是,他隻能猜測,這個女兒和她那個阿娘大概是一般的樣子,可憐又愚蠢。
李暻知道自己的阿耶此刻會想些什麽,在收到平昌的絕筆信之前,他亦輕看了她。
於是,他說:「聖人覺得可笑?可事到如今,你看,又是誰如願以償了呢?」
這便是聖人最是不解的地方。
在他看來,以太子的心思,他沒有任何理由冒著與程世讓割裂的風險,去為一個永遠無法再提供迴報的人「報仇」。
「為何幫她?」
「因為……兒陷入了平昌精心布置好的局中,不得不替她達成夙願。」李暻如此迴答道:
「她大概比任何認清楚,你不是個好阿耶,我亦非什麽良善兄長。
「這滿長安城裏能對此事置喙的人,都將為了自己能算到的利博弈。最終他們不是為殺死她的人掩蓋真相,便是要以她為由頭攻訐甚至直接將政敵拉下馬。
「因此,放手一搏時,四娘沒有信任何人,而是她選擇像她的父兄一樣,直接將他人的七寸拿捏在手中,威脅便是。
「而且,她竟一擊即中。
「阿耶,連兒亦逃不脫她的設計和利用,」
李暻麵上流露出替聖人可惜的模樣,不無挖苦之意的嘆息道:
「這樣一顆擅長察言觀色,又聰明至極的棋子,你當初將她隨意舍給程五郎,任他搓圓捏扁,實在太過可惜了。」
這滿長安城,乃至整個大梁,能讓李暻俯首做刀的人,聖人掐好了指頭,都不知道要從誰數起。
平昌又是如何做到?
聖人琢磨片刻,問道:「她在那封給崔十娘的信裏,寫了什麽?」
「不知道,也不重要。」
背脊之上棍杖的痛意在短時間內不停升騰,在片刻的麻木過去後,又與肩上的刺傷匯聚成了更加強烈的刺激,李暻用舌尖用力頂了住上顎,不動聲色的將之忍下。<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