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怪作祟終究不可信,她相信一定有人在暗中作為。
那麽,現今坊間瘋狂發酵和傳播的所有言論中,到底哪些是偶然,哪些是必然?
或者說,費了那麽多心思,殺了那麽多人,這個要在長安城中掀起風浪的人,是否還存在著誅殺程英之外的更深的目的?
崔稚晚清楚,一定有。
隻是她現在知道的消息有限,遠遠不夠察覺到那會是什麽。
一時無言的太子妃沒有立刻應和自己阿妹的話,隻是垂頭掩蓋住眸中的情緒,順手將葡萄漿推到了她的手邊。
崔靜徽總算暫時打住了話匣子,低頭抿了口杯中的飲子。
透心的清涼使燥熱被衝散了不少,她不由自主的輕聲喟嘆。
忽然,她又迅速放下杯子,皺著眉頭去碰崔稚晚手邊銀杯的杯壁,發現沒有預料之中的冰冷之感,才終於寬了心。
「阿姐千萬不要貪涼,否則過一陣子入了秋,身子又要難受的。」
交代了一句,崔靜徽又止不住將話題帶了迴去,滿臉暢快的感慨:「真可謂是天道好輪迴,阿芸總算是能鬆口氣,好好去投胎了。」
崔稚晚聞言,並未立刻出聲迴應,而是轉眼看向窗外。
青空中,大片的雲朵如同久眠剛醒,翻湧著抖擻身姿,或卷或舒。
可惜,尚在迷濛中的它,都還未來得及想清楚要去哪裏,便已被風卷集著,身不由己的朝著遠方奔走而去。
崔稚晚愣愣的看了一會兒,才輕聲反問:
「徽娘覺得,以平昌的性情,死後真的會化身「怨鬼」,來人間尋仇嗎?」
第41章 卌壹
「不管旁人信不信,反正,我倒希望真的是阿芸,」崔靜徽眼中有細碎的光閃過,她的語調雖仍是輕鬆調侃的樣子,偏偏話裏卻含著一絲惆悵:
「想來也就隻有這樣快意恩仇,她才不至於被一生的憋屈困在陰曹地府,再也出不來吧。」
因這一句話,兩人各自陷落在自己的思緒裏,俱是沉默了許久。
半晌,崔稚晚臉上的悵然驟然收斂,握住銀杯的手亦是緊了又緊。
她將所有因平昌而起柔軟情緒拋卻,冷聲開口說:
「人死便如燈滅。所謂的應讖,也不過是為了掩蓋罪行的無稽之談罷了。」
「「應讖」……」
崔靜徽低聲重複了一遍,轉而輕輕拉住她的手,借力湊近了些許。
她左右看了一圈,聲音也跟著放輕了許多:
「阿姐可知,那句不知從何而起的「妖邪入長安,怨鬼誅惡人」的讖言,如今成真的可已經不止後半句了。」
崔稚晚眉間一攏,知曉心中許多謎題,也許都要因此解開了。
畢竟,自此話在城中瘋傳之初,她便一直在等著看,這個所謂的「妖邪」,指的到底會是誰。
崔靜徽也不像從前那樣故意賣關子,當即小聲道來:
「我昨日在西市的茶肆,竟聽見有人在議論,程五郎之死並非單純因作惡太多,才最終招致厲鬼索命。
「或者說,殺人的鬼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有人處心積慮布下的召喚怨鬼的法陣。」
「法陣?」崔稚晚不明所以,滿臉困惑的看向崔靜徽。
「阿姐聽沒聽說,之前長安城裏已經連續多人被刻意以放幹渾身血液的形式殺死,更可怖的是他們的死狀,或被挖眼,或被割喉,聽說還有一個男子被故意裝扮成了有孕的模樣,
「如今坊間傳言甚多,各種嚇人的說法都有,但無論哪一種,皆能看出,這些屍體定然在死後,被十分刻意的擺弄過。
「據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想要布置那種可以召鬼殺人的陣法,需要在特定的地點,以特定的形式,獻上許多的祭品。」
說到這裏,崔靜徽緩了緩,而後將聲音壓的更低了些,近乎耳語一般:「而這種邪門的法陣,來自於上清宮韓道長所獨有的一本鮮為人知的什麽上古秘書。」
「阿姐知道的,同城裏許多權貴之家一樣,我阿娘也對那位韓真人推崇的很。
「去歲,為了給萬隆兄長作祭,阿娘曾邀他過府作法,那一套流程從黃昏做到午夜,沒有一處與我曾見過的別的道人相似。
「我覺得奇奇怪怪的,實在忍不了,便揚聲問了出來。阿娘當時便狠狠擰了我的胳膊,一邊讓我閉嘴,一邊對天地告罪。
「法事完成後,那韓道長竟還記得此事,笑眯眯的來跟我解釋,說的便是這套東西來自於他在什麽福地洞天得到了一本記錄上古秘法的捲軸。
「有此前事,在茶肆裏聽到那說法時,我便立刻將這兩件事聯繫在了一起,也愈發覺得他們的話,絕非空穴來風。
「那個神秘捲軸的事兒,韓道長定然不止同我一人說過。所以,今日來東宮之前,我又特地去西市繞了一圈。結果,阿姐你猜怎麽著?」
崔靜徽在此頓了一下,見她目不轉睛的盯著自己,才悄聲接著說:
「不過一個晝夜的功夫,坊間已有許多人在言之鑿鑿的傳,「韓歸真」便是那個將鬼邪引入長安的妖道了。」
「妖邪」竟然指的是他?!
自先後離世後,聖人越發厭惡佛教,轉而青睞起了道宗,致使不少人也跟著轉向。
韓歸真乍一出現在京城,便已不可阻擋之勢,很快便籠絡了不少達官顯貴圍繞在他身邊,而被引薦至太極宮內後,更是迅速成了聖人的座上賓。<hr>
那麽,現今坊間瘋狂發酵和傳播的所有言論中,到底哪些是偶然,哪些是必然?
或者說,費了那麽多心思,殺了那麽多人,這個要在長安城中掀起風浪的人,是否還存在著誅殺程英之外的更深的目的?
崔稚晚清楚,一定有。
隻是她現在知道的消息有限,遠遠不夠察覺到那會是什麽。
一時無言的太子妃沒有立刻應和自己阿妹的話,隻是垂頭掩蓋住眸中的情緒,順手將葡萄漿推到了她的手邊。
崔靜徽總算暫時打住了話匣子,低頭抿了口杯中的飲子。
透心的清涼使燥熱被衝散了不少,她不由自主的輕聲喟嘆。
忽然,她又迅速放下杯子,皺著眉頭去碰崔稚晚手邊銀杯的杯壁,發現沒有預料之中的冰冷之感,才終於寬了心。
「阿姐千萬不要貪涼,否則過一陣子入了秋,身子又要難受的。」
交代了一句,崔靜徽又止不住將話題帶了迴去,滿臉暢快的感慨:「真可謂是天道好輪迴,阿芸總算是能鬆口氣,好好去投胎了。」
崔稚晚聞言,並未立刻出聲迴應,而是轉眼看向窗外。
青空中,大片的雲朵如同久眠剛醒,翻湧著抖擻身姿,或卷或舒。
可惜,尚在迷濛中的它,都還未來得及想清楚要去哪裏,便已被風卷集著,身不由己的朝著遠方奔走而去。
崔稚晚愣愣的看了一會兒,才輕聲反問:
「徽娘覺得,以平昌的性情,死後真的會化身「怨鬼」,來人間尋仇嗎?」
第41章 卌壹
「不管旁人信不信,反正,我倒希望真的是阿芸,」崔靜徽眼中有細碎的光閃過,她的語調雖仍是輕鬆調侃的樣子,偏偏話裏卻含著一絲惆悵:
「想來也就隻有這樣快意恩仇,她才不至於被一生的憋屈困在陰曹地府,再也出不來吧。」
因這一句話,兩人各自陷落在自己的思緒裏,俱是沉默了許久。
半晌,崔稚晚臉上的悵然驟然收斂,握住銀杯的手亦是緊了又緊。
她將所有因平昌而起柔軟情緒拋卻,冷聲開口說:
「人死便如燈滅。所謂的應讖,也不過是為了掩蓋罪行的無稽之談罷了。」
「「應讖」……」
崔靜徽低聲重複了一遍,轉而輕輕拉住她的手,借力湊近了些許。
她左右看了一圈,聲音也跟著放輕了許多:
「阿姐可知,那句不知從何而起的「妖邪入長安,怨鬼誅惡人」的讖言,如今成真的可已經不止後半句了。」
崔稚晚眉間一攏,知曉心中許多謎題,也許都要因此解開了。
畢竟,自此話在城中瘋傳之初,她便一直在等著看,這個所謂的「妖邪」,指的到底會是誰。
崔靜徽也不像從前那樣故意賣關子,當即小聲道來:
「我昨日在西市的茶肆,竟聽見有人在議論,程五郎之死並非單純因作惡太多,才最終招致厲鬼索命。
「或者說,殺人的鬼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有人處心積慮布下的召喚怨鬼的法陣。」
「法陣?」崔稚晚不明所以,滿臉困惑的看向崔靜徽。
「阿姐聽沒聽說,之前長安城裏已經連續多人被刻意以放幹渾身血液的形式殺死,更可怖的是他們的死狀,或被挖眼,或被割喉,聽說還有一個男子被故意裝扮成了有孕的模樣,
「如今坊間傳言甚多,各種嚇人的說法都有,但無論哪一種,皆能看出,這些屍體定然在死後,被十分刻意的擺弄過。
「據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想要布置那種可以召鬼殺人的陣法,需要在特定的地點,以特定的形式,獻上許多的祭品。」
說到這裏,崔靜徽緩了緩,而後將聲音壓的更低了些,近乎耳語一般:「而這種邪門的法陣,來自於上清宮韓道長所獨有的一本鮮為人知的什麽上古秘書。」
「阿姐知道的,同城裏許多權貴之家一樣,我阿娘也對那位韓真人推崇的很。
「去歲,為了給萬隆兄長作祭,阿娘曾邀他過府作法,那一套流程從黃昏做到午夜,沒有一處與我曾見過的別的道人相似。
「我覺得奇奇怪怪的,實在忍不了,便揚聲問了出來。阿娘當時便狠狠擰了我的胳膊,一邊讓我閉嘴,一邊對天地告罪。
「法事完成後,那韓道長竟還記得此事,笑眯眯的來跟我解釋,說的便是這套東西來自於他在什麽福地洞天得到了一本記錄上古秘法的捲軸。
「有此前事,在茶肆裏聽到那說法時,我便立刻將這兩件事聯繫在了一起,也愈發覺得他們的話,絕非空穴來風。
「那個神秘捲軸的事兒,韓道長定然不止同我一人說過。所以,今日來東宮之前,我又特地去西市繞了一圈。結果,阿姐你猜怎麽著?」
崔靜徽在此頓了一下,見她目不轉睛的盯著自己,才悄聲接著說:
「不過一個晝夜的功夫,坊間已有許多人在言之鑿鑿的傳,「韓歸真」便是那個將鬼邪引入長安的妖道了。」
「妖邪」竟然指的是他?!
自先後離世後,聖人越發厭惡佛教,轉而青睞起了道宗,致使不少人也跟著轉向。
韓歸真乍一出現在京城,便已不可阻擋之勢,很快便籠絡了不少達官顯貴圍繞在他身邊,而被引薦至太極宮內後,更是迅速成了聖人的座上賓。<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