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個女婢倒還淡定,聞聲立刻追到窗邊,朝外看去。
當然,什麽也沒看到。
院門外的府衛中有兩人,聞聲跑了進來,在窗邊查看了一番,既沒找到任何損壞之處,更未曾有發現腳印。
將窗子關嚴,離開前,有一人順便朝停放在堂屋中央的棺材裏瞟了一眼,當即頓住了腳步,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又靠近再看了一遍。
還未等他發聲,被他停步吸引而來的另一人已經高聲朝門外唿喊道:「公主又迴來了。」
被曹國公喚去問話時,抱書竟分不清是自己運氣太好,還是她的咋唿聲太過唬人,另外兩個女婢竟然與她口供出奇一致,皆說自己看到了黑影在窗邊一閃而過。
即便如此,程世讓依然產生了懷疑,甚至很快猜到了棺材裏可能有問題,親自前去檢查。
這也是藏屍時,李暻故意不讓人在棺內設計更精巧更方便的機關,而使用可以銷毀的一次性結構的原因,防的便是有可能出現的「露馬腳」。
在糊裏糊塗之間,抱書要做的全部事情,到此為止。
三人走至岔路,分道揚鑣之後,抱書站在路口看著另外兩人離開的背影,久久不能迴神。
就在她們快要消失在轉彎處時,她隱隱約約看見那個高個女婢迴頭看向自己,而後點頭笑了一瞬。
夜色濃重,讓人分不清,一切是幻是真。
可抱書卻相信自己確實看到了。
淚水悄悄潤濕眼眶,她無聲的說:「娘子,你看,不是每個人都像銀環那般忘恩負義,還有很多人如她們一樣,都在感念你的恩情。
「所以,娘子不要徹底失望,下輩子請一定再來這裏。
「抱書來生還想陪著你。」
一場稱不上精巧的「鬧劇」就此結束。
李暻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還能保證一切行之有效,除了對自己手下執行能力的信任,所依託的更重要的根本,不過是聖人親口裁斷程五郎無罪後,他堅信,對於平昌的死,曹國公府內並沒有什麽人,會真的在意。
至於為何要如此粗糙行事?
一來,當然是為了製造一個「公主屍體曾經丟失」的話頭,以便利用市井傳聞大加渲染,將之與「裴繼衍驗屍」之事緊密鑿實。
但更重要的是,為了防止曹國公因心中擔憂,提前做了預防,遏止住了此後晉王李暕以此發難的可能。
太子殿下必須要讓他堅信,定是有人使了手段,而平昌的屍體從始至終,沒有離開過國公府。
無論如何,絕不會有人可以用這件事威脅於他。
為了保證藏屍之事進展順利,李暻尚還起了數根用過便要撤去的暗樁。
與此事同時發生的裴繼衍被綁之事,才是真正的簡單。
發現白樂安在私下裏調查此事後,太子殿下以不便出麵為四妹報仇為由,再略微對他透露自己更深的圖謀增加可信性,繼而主動提出要幫他做成此事即可。
景龍二十一年,二月初,同時發生的「平昌公主屍身丟失案」與「裴少卿被綁驗屍案」,不是巧合,更不是同一件事,但卻皆是太子殿下一手策劃。
平昌既然根本沒有出過曹國公府,裴繼衍所驗的無名女屍,當然不可能是她。
這便是李暻有恃無恐的揭開此案,親自將把柄送至對手麵前,讓他們大做文章的真正原因。
畢竟,他有的是辦法證明「驗屍筆記」與平昌毫無關係。
而那枚裴少卿故意隱藏的他未能完全預料到的指紋,恰恰便是無需他再額外出力構造的最好的證明。
換而言之,太子殿下從頭到尾,便沒有要程英因殺死平昌而被就地正法的念頭,更不會讓整個曹國公府為之陪葬。
他之所以挑起事端,所圖謀的本就隻是,讓晉王對曹國公府下殺手,繼而讓他們徹底撕破臉而已。
這些年,李暻處心積慮,製造出曹國公是東宮最忠誠的擁躉的假象。
程世讓沒有任何反駁,堅定的站在他左右,更是毫無顧忌的進出東宮,但凡有解決不了的難題,便來同他商量。
於是,朝野之上所有人都信了。
可太子殿下卻十分清楚,他之所以來找自己,是因為他以往求助的那個人,已經走了。
曹國公真正效忠一生的人,不會是自己,不全是聖人,而是將他拉出深淵的文德皇後。
所以,他來東宮,找的是先後手把手培養的太子,要護衛的是先後的意誌和遺願,鼎力支持的人自然也是先後的孩子。
然而,文德皇後可不止李暻這一個兒子,眼下與他爭儲的,偏偏就是另一個。
好在直到阿娘臨終前,都對聖人在朝堂內外對李暕的偏袒表現出極大的不滿,更是在程世讓麵前明說過堅決反對易儲之事。
所以,太子殿下對曹國公的立場,並未有太多的擔心。
直到去歲年末。
先後留給他的一個藏在聖人近旁的耳目稟報,曹國公被他的阿耶說服,將要在儲位之爭中,轉為中立,徹底抽身事外。
程世讓是一步一步靠硬實力爬到今日的位置,更是手握重兵,管轄長安,加之早年護衛太極宮,千牛衛中亦有不少他舊日的屬下。
於李暻而言,有了他,便是如虎添翼,也難怪聖人要親自出手,替彼時將要迴朝的晉王提前剪除。<hr>
當然,什麽也沒看到。
院門外的府衛中有兩人,聞聲跑了進來,在窗邊查看了一番,既沒找到任何損壞之處,更未曾有發現腳印。
將窗子關嚴,離開前,有一人順便朝停放在堂屋中央的棺材裏瞟了一眼,當即頓住了腳步,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又靠近再看了一遍。
還未等他發聲,被他停步吸引而來的另一人已經高聲朝門外唿喊道:「公主又迴來了。」
被曹國公喚去問話時,抱書竟分不清是自己運氣太好,還是她的咋唿聲太過唬人,另外兩個女婢竟然與她口供出奇一致,皆說自己看到了黑影在窗邊一閃而過。
即便如此,程世讓依然產生了懷疑,甚至很快猜到了棺材裏可能有問題,親自前去檢查。
這也是藏屍時,李暻故意不讓人在棺內設計更精巧更方便的機關,而使用可以銷毀的一次性結構的原因,防的便是有可能出現的「露馬腳」。
在糊裏糊塗之間,抱書要做的全部事情,到此為止。
三人走至岔路,分道揚鑣之後,抱書站在路口看著另外兩人離開的背影,久久不能迴神。
就在她們快要消失在轉彎處時,她隱隱約約看見那個高個女婢迴頭看向自己,而後點頭笑了一瞬。
夜色濃重,讓人分不清,一切是幻是真。
可抱書卻相信自己確實看到了。
淚水悄悄潤濕眼眶,她無聲的說:「娘子,你看,不是每個人都像銀環那般忘恩負義,還有很多人如她們一樣,都在感念你的恩情。
「所以,娘子不要徹底失望,下輩子請一定再來這裏。
「抱書來生還想陪著你。」
一場稱不上精巧的「鬧劇」就此結束。
李暻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還能保證一切行之有效,除了對自己手下執行能力的信任,所依託的更重要的根本,不過是聖人親口裁斷程五郎無罪後,他堅信,對於平昌的死,曹國公府內並沒有什麽人,會真的在意。
至於為何要如此粗糙行事?
一來,當然是為了製造一個「公主屍體曾經丟失」的話頭,以便利用市井傳聞大加渲染,將之與「裴繼衍驗屍」之事緊密鑿實。
但更重要的是,為了防止曹國公因心中擔憂,提前做了預防,遏止住了此後晉王李暕以此發難的可能。
太子殿下必須要讓他堅信,定是有人使了手段,而平昌的屍體從始至終,沒有離開過國公府。
無論如何,絕不會有人可以用這件事威脅於他。
為了保證藏屍之事進展順利,李暻尚還起了數根用過便要撤去的暗樁。
與此事同時發生的裴繼衍被綁之事,才是真正的簡單。
發現白樂安在私下裏調查此事後,太子殿下以不便出麵為四妹報仇為由,再略微對他透露自己更深的圖謀增加可信性,繼而主動提出要幫他做成此事即可。
景龍二十一年,二月初,同時發生的「平昌公主屍身丟失案」與「裴少卿被綁驗屍案」,不是巧合,更不是同一件事,但卻皆是太子殿下一手策劃。
平昌既然根本沒有出過曹國公府,裴繼衍所驗的無名女屍,當然不可能是她。
這便是李暻有恃無恐的揭開此案,親自將把柄送至對手麵前,讓他們大做文章的真正原因。
畢竟,他有的是辦法證明「驗屍筆記」與平昌毫無關係。
而那枚裴少卿故意隱藏的他未能完全預料到的指紋,恰恰便是無需他再額外出力構造的最好的證明。
換而言之,太子殿下從頭到尾,便沒有要程英因殺死平昌而被就地正法的念頭,更不會讓整個曹國公府為之陪葬。
他之所以挑起事端,所圖謀的本就隻是,讓晉王對曹國公府下殺手,繼而讓他們徹底撕破臉而已。
這些年,李暻處心積慮,製造出曹國公是東宮最忠誠的擁躉的假象。
程世讓沒有任何反駁,堅定的站在他左右,更是毫無顧忌的進出東宮,但凡有解決不了的難題,便來同他商量。
於是,朝野之上所有人都信了。
可太子殿下卻十分清楚,他之所以來找自己,是因為他以往求助的那個人,已經走了。
曹國公真正效忠一生的人,不會是自己,不全是聖人,而是將他拉出深淵的文德皇後。
所以,他來東宮,找的是先後手把手培養的太子,要護衛的是先後的意誌和遺願,鼎力支持的人自然也是先後的孩子。
然而,文德皇後可不止李暻這一個兒子,眼下與他爭儲的,偏偏就是另一個。
好在直到阿娘臨終前,都對聖人在朝堂內外對李暕的偏袒表現出極大的不滿,更是在程世讓麵前明說過堅決反對易儲之事。
所以,太子殿下對曹國公的立場,並未有太多的擔心。
直到去歲年末。
先後留給他的一個藏在聖人近旁的耳目稟報,曹國公被他的阿耶說服,將要在儲位之爭中,轉為中立,徹底抽身事外。
程世讓是一步一步靠硬實力爬到今日的位置,更是手握重兵,管轄長安,加之早年護衛太極宮,千牛衛中亦有不少他舊日的屬下。
於李暻而言,有了他,便是如虎添翼,也難怪聖人要親自出手,替彼時將要迴朝的晉王提前剪除。<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