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無論她的母親品階如何,她都是大梁的公主。
文德皇後對待子女皆一視同仁,無論是平日的用度,還是額外的賞賜,她不會比其他人差一分一毫,雖然到最後,都會被阿娘以「這是你欠我的」剝奪殆盡。
太極宮中的生活雖然有些艱難,可平昌並不覺得毫無希望。
二姐嘉定自幼貪玩,會將東西市裏有趣的玩意兒搜羅迴來,會繪聲繪色的將城裏人人關注的大事兒說給她們聽,還常常把長安最流行的話本子拿迴宮裏分發;
五妹金川脾氣雖有點大,可但凡舅家送來什麽東西討她歡心,無論貴重與否,她都會毫不吝惜的平均分好,再讓人送到所有姐妹的住處;
六妹元嘉則最熱衷於「聽」和「說」發生在自己周邊人身上的事兒,對長安城中的所有貴女、郎君更是如數家珍,常常一說起來,便打不住。以至於平昌雖然極少有機會參加京中貴女舉辦的宴席,可哪怕是第一次見麵,她都能立刻猜出麵前之人是誰。
從小到大,平昌都能感覺到姐妹們在有意無意間或多或少的照拂她。
所以,大概是因為太過珍惜她們的好,她總是怕自己說的話,做的事兒會惹她們不高興,於是,慢慢的,她便隻是看,隻是聽,隻是笑,隻是站在最靠邊的角落。
後來,來自那個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的小娘子成了她的二嫂,可很奇怪,她的周身連一絲半點讓她不受控製怯懦的自傲都沒有。
她總是柔柔暖暖的笑,始終在嚐試著滿足大家對太子妃的所有期待。
而且平昌發現,她的心思好像格外細敏。
比如,太子妃很早便察覺到了自己總是徘徊在歡聲笑語的邊緣,隻是小心翼翼的隨聲附和,可她並未像從前那些憐憫她的人一樣,更不會將她拽離早已習慣的位置,讓她在眾人的視線中心手足無措。
平昌雖沒有察覺太子妃是何時觀察了自己,但神奇的是,即便她從來沒說過什麽,可自己餐盤裏漸漸沒有不愛吃、不能吃的東西,女郎們閑聊到的話題,也總是會在她感興趣的地方逗留比以往更長的時間……
又比如,太子妃會在自己下意識便將道歉的話說出口時,執意要問清楚「為什麽說對不起」。她好像是這世上第一個不去「寬容」的告訴她「沒關係」,而是說「我未曾聽出你錯在哪裏」的人。
平昌覺得,自己有點喜歡她。
也許,會比有點再多很多點。
景隆十九年。
她十九歲時,因阿耶需要將一個女兒嫁給那個長安城裏人人皆知的紈絝程英,她才終於能其他姐妹一般,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封號。
也就是從那時起,她真正成為了平昌公主。
這一年秋天,她抱著最壞的打算,如約嫁入了曹國公府。
可是出乎意料,起初平昌覺得,那個在大家口中「十分混帳」的程五郎,實際上並沒有那麽差。
不論他紈絝與否,可他待她,算得上極好的。
他會關心她喜歡什麽,高興與否;會和她聊許多許多,時刻陪著她,甚至常常黏著她;還會同她講長安市井中哪裏好玩,哪裏好吃,言之鑿鑿的說,日後定帶著她遊玩個遍……
最重要的是,他總會把「娶了你真好」掛在嘴邊,他需要她,不覺得她是多餘,是累贅。
在平昌的記憶力,自小至今,還沒有人對她這樣好過。
她終於也有了喜怒與共的家人,所以,有一次入睡前閑聊時,竟沒忍住和他提起了,自己很小的時候,阿娘每次不開心便會懲罰她。
於是,記憶裏便有數不清的日子,她總要靠睡覺來抵禦肚子空空,餓到痙攣的感覺。可是,明明很痛,還仍要在旁人裝作什麽事也沒有的樣子,否則,阿娘便會罵她,掐她,更嚴厲的懲罰她。
直到先後察覺,派了人來照顧她的衣食起居,一切才好了起來。
平昌到死都記得,當時程五郎聽完後,臉上自然而然流露出的詫異而後滿滿皆是心疼的表情,甚至比他後麵信誓旦旦的說「以後再也不會了」還要動人千百倍。
就是這樣親密無間的好,卻莫名其妙的終結在了某一個極其普通的午後。
他們兩人的關係,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古怪的感覺慢慢發酵,而後,便是一發不可收拾。
第16章 拾陸
景隆十九年寒月,平昌嫁入曹國公府,快要滿一個月時。
程英從早上起來便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看什麽都提不起精神。
已經連續幾日,他皆是這樣,甚至愈發眼中,滿滿的還透露出了幾分焦躁。平昌同他說話,他也心不在焉,一直在嗯嗯啊啊的敷衍。
這種悶悶不樂一直在持續午後,總是跟隨在程英身邊的僕從附在他耳邊說了什麽,他便忽然神采奕奕起來,興致勃勃的將平昌從坐榻上一把拽起,急急的催促道:
「你速去換件男裝,我帶你去個好地方。」
平昌不明所以的被他推進寢房,更衣的短暫時間裏,程英不知在屋裏走來走去,轉了多少個圈,見她出來,趕忙扯過她,朝著院外著急忙慌的走去。
即便她如何疊聲讓他走慢些,他理都不理,平昌覺得自己的手腕被他拽的發疼,卻也隻能加緊腳步小跑起來,跟上他。
等他們坐上馬車,駛離了國公府,平昌心中一動,想起程英此前帶她遊遍長安的許諾,扭過臉帶著一絲怯懦和不確定的問他:「我們……這是要去哪裏?」<hr>
文德皇後對待子女皆一視同仁,無論是平日的用度,還是額外的賞賜,她不會比其他人差一分一毫,雖然到最後,都會被阿娘以「這是你欠我的」剝奪殆盡。
太極宮中的生活雖然有些艱難,可平昌並不覺得毫無希望。
二姐嘉定自幼貪玩,會將東西市裏有趣的玩意兒搜羅迴來,會繪聲繪色的將城裏人人關注的大事兒說給她們聽,還常常把長安最流行的話本子拿迴宮裏分發;
五妹金川脾氣雖有點大,可但凡舅家送來什麽東西討她歡心,無論貴重與否,她都會毫不吝惜的平均分好,再讓人送到所有姐妹的住處;
六妹元嘉則最熱衷於「聽」和「說」發生在自己周邊人身上的事兒,對長安城中的所有貴女、郎君更是如數家珍,常常一說起來,便打不住。以至於平昌雖然極少有機會參加京中貴女舉辦的宴席,可哪怕是第一次見麵,她都能立刻猜出麵前之人是誰。
從小到大,平昌都能感覺到姐妹們在有意無意間或多或少的照拂她。
所以,大概是因為太過珍惜她們的好,她總是怕自己說的話,做的事兒會惹她們不高興,於是,慢慢的,她便隻是看,隻是聽,隻是笑,隻是站在最靠邊的角落。
後來,來自那個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的小娘子成了她的二嫂,可很奇怪,她的周身連一絲半點讓她不受控製怯懦的自傲都沒有。
她總是柔柔暖暖的笑,始終在嚐試著滿足大家對太子妃的所有期待。
而且平昌發現,她的心思好像格外細敏。
比如,太子妃很早便察覺到了自己總是徘徊在歡聲笑語的邊緣,隻是小心翼翼的隨聲附和,可她並未像從前那些憐憫她的人一樣,更不會將她拽離早已習慣的位置,讓她在眾人的視線中心手足無措。
平昌雖沒有察覺太子妃是何時觀察了自己,但神奇的是,即便她從來沒說過什麽,可自己餐盤裏漸漸沒有不愛吃、不能吃的東西,女郎們閑聊到的話題,也總是會在她感興趣的地方逗留比以往更長的時間……
又比如,太子妃會在自己下意識便將道歉的話說出口時,執意要問清楚「為什麽說對不起」。她好像是這世上第一個不去「寬容」的告訴她「沒關係」,而是說「我未曾聽出你錯在哪裏」的人。
平昌覺得,自己有點喜歡她。
也許,會比有點再多很多點。
景隆十九年。
她十九歲時,因阿耶需要將一個女兒嫁給那個長安城裏人人皆知的紈絝程英,她才終於能其他姐妹一般,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封號。
也就是從那時起,她真正成為了平昌公主。
這一年秋天,她抱著最壞的打算,如約嫁入了曹國公府。
可是出乎意料,起初平昌覺得,那個在大家口中「十分混帳」的程五郎,實際上並沒有那麽差。
不論他紈絝與否,可他待她,算得上極好的。
他會關心她喜歡什麽,高興與否;會和她聊許多許多,時刻陪著她,甚至常常黏著她;還會同她講長安市井中哪裏好玩,哪裏好吃,言之鑿鑿的說,日後定帶著她遊玩個遍……
最重要的是,他總會把「娶了你真好」掛在嘴邊,他需要她,不覺得她是多餘,是累贅。
在平昌的記憶力,自小至今,還沒有人對她這樣好過。
她終於也有了喜怒與共的家人,所以,有一次入睡前閑聊時,竟沒忍住和他提起了,自己很小的時候,阿娘每次不開心便會懲罰她。
於是,記憶裏便有數不清的日子,她總要靠睡覺來抵禦肚子空空,餓到痙攣的感覺。可是,明明很痛,還仍要在旁人裝作什麽事也沒有的樣子,否則,阿娘便會罵她,掐她,更嚴厲的懲罰她。
直到先後察覺,派了人來照顧她的衣食起居,一切才好了起來。
平昌到死都記得,當時程五郎聽完後,臉上自然而然流露出的詫異而後滿滿皆是心疼的表情,甚至比他後麵信誓旦旦的說「以後再也不會了」還要動人千百倍。
就是這樣親密無間的好,卻莫名其妙的終結在了某一個極其普通的午後。
他們兩人的關係,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古怪的感覺慢慢發酵,而後,便是一發不可收拾。
第16章 拾陸
景隆十九年寒月,平昌嫁入曹國公府,快要滿一個月時。
程英從早上起來便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看什麽都提不起精神。
已經連續幾日,他皆是這樣,甚至愈發眼中,滿滿的還透露出了幾分焦躁。平昌同他說話,他也心不在焉,一直在嗯嗯啊啊的敷衍。
這種悶悶不樂一直在持續午後,總是跟隨在程英身邊的僕從附在他耳邊說了什麽,他便忽然神采奕奕起來,興致勃勃的將平昌從坐榻上一把拽起,急急的催促道:
「你速去換件男裝,我帶你去個好地方。」
平昌不明所以的被他推進寢房,更衣的短暫時間裏,程英不知在屋裏走來走去,轉了多少個圈,見她出來,趕忙扯過她,朝著院外著急忙慌的走去。
即便她如何疊聲讓他走慢些,他理都不理,平昌覺得自己的手腕被他拽的發疼,卻也隻能加緊腳步小跑起來,跟上他。
等他們坐上馬車,駛離了國公府,平昌心中一動,想起程英此前帶她遊遍長安的許諾,扭過臉帶著一絲怯懦和不確定的問他:「我們……這是要去哪裏?」<hr>